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双语)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组织行为学 -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本课程介绍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
学生将研究有关个体行为、小组和团队动力以及领导行为的概念和原则。
研究目标
- 理解组织行为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模型。
- 掌握分析和解决组织行为问题的工具和技能。
- 培养个体和团队在组织中的有效沟通和合作能力。
- 培养领导和管理能力以推动组织发展和创新。
课程大纲
1. 引言
- 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和范围
- 组织行为学对组织管理的重要性
2. 个体行为
- 个体个性与行为
- 感知与决策
- 动机与激励
3. 小组和团队动力
- 小组动力与有效团队合作- 冲突与冲突管理
- 组织文化和组织认同
4. 领导行为
- 领导力的概念和原则
- 领导风格与影响力
- 变革和创新的领导
5. 组织行为的应用
- 组织结构与设计
- 组织变革与发展
- 组织绩效管理
评估方式
- 课堂参与度:20%
- 个人作业:30%
- 期末考试:50%
参考教材
- Robbins, S. P., Judge, T. A., & Campbell, T. T. (2018). Essentials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4th ed.). Pearson.
以上为《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欢迎学生们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共同探索组织行为学的奥秘和应用。
组织行为学(双语)课程CH15-Organizational-Culture

Rituals – reinforce key values
Material Symbols – convey importance
Language – identify and segregate members
Copyright ©2010 Pearson Education, Inc.
• Subcultures tend to develop in large
organizations to reflect common problems, situations, or experiences of members
• Subcultures mirror the dominant culture but may add to or modify the core values
15-7
Culture Versus Formalization
• Both seek predictability, orderliness, and consistency
• Culture controls by increasing behavioral consistency
• Formalization controls through policies and written documentation
Essentials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0/e
Stephen P. Robbins & Timothy A. Judge
Chapter 15
Organizational Culture
Copyright ©2010 Pearson Education, Inc.
行政管理专业《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组织行为学》课程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组织行为学(英文名称:OrganiZationalBehaViOr)课程编号:00405029学分数: 3 (其中讲授学分:3 实践学分:0)学时:48 (其中讲授学时:48 实践学时:0)适用专业:行政管理先修课程:管理学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二、课程说明本课程是的一门基础课,主要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从而提高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
这是一门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学,是多学科相交叉的边缘性学科,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应用性科学。
三、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教学的指导思想是通过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使学生对组织中人的行为的规律有较明确的了解,并能结合实际充分发挥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一个合格的管理人才。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L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以下4个层次的知识:对个体行为的研究,包括对人性的认识,对个体心理因素中知觉、价值观、个性和态度的认识,以及对人的需要的认识及有关激励理论的研窕;对群体行为的研究,包括对群体的功能、分类、压力、规范、冲突、竞争等方面的研究;对组织的心理及行为规律的研究,并应用这一理论对组织设计、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进行研究;对社会环境的研究。
研究组织与社会的交换关系,社会环境和文化对组织行为的影响等。
(对应毕业要求:5、6)课程目标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形成以下三个层次的能力:能分析人类在工作中的行为;能评价个体的差异、激励和授权、管理组织中的群体;能考察工作设计、目标设定及工作压力。
(对应毕业要求:7、8、9、10、11)课程目标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具备以下素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会权变的思想,权变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并能够运用组织行为学的原理和方法解决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组织行为学(Science of organizationalbehaviorsience)(中英文)课程代码113102101321课程属性专业知识课时/学分2课程性质选修实践学时责任教师课外学时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该课程为公共管理学科本科专业学生专业知识选修课程。
该课程包括绪论、个体行为、群体与团队行为、组织行为、个人与组织的关系五部分内容。
(This course is an elective course of public management.The course consists of five parts:introduction,individual behavior,group team behavior,organizational behavior,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neen individual and organimation.)3.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组织行为学是一门以管理学、行政管理学、社会心理学为理论基础支撑的新兴学科。
因此,学习组织行为学课程之前,学生应该先研修管理学、行政管理学、社会心理学,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组织行为学的学科体系和内容,修完之后再研修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就能更好地掌握如何激励组织中的员工更好的工作和学习,取得最优绩效。
二、课程目标引导学生将对西方组织行为学理论与中国情境下的组织管理实践相结合,更多地引用中国学者的研究成果和中国组织的实践成果作为课堂讲授案例,以期以丰富、完善或替代西方组织行为学的教研目标,推动组织行为学的中国化、本土化。
三、学习要求-1-1、课程学习的同时,研读管理大师德鲁克的《管理的实践》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2、课堂思考和讨论“组织行为学”这门课在管理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3、分析讨论“富士康跳楼事件”,分析悲剧的原因以及对中国管理的启示。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双语)

《组织行为学》(双语)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英文名称):组织行为学(Organizational Behavior)课程代码:B27052课程类别:专业课程课程性质: 必修课课程学时:32学分: 2适用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一、课程介绍1。
分别从个体,群体和组织系统三个层面上帮助读者解释、预测和控制组织行为,内容包括:组织行为学导论、态度和工作满意度、情绪与心境、人格与价值观、知觉与个体决策、激励理论及其应用、群体行为的基本原理、工作团队、沟通、领导力、权力与政治、冲突与谈判、结构与组织行为、组织文化、组织变革等部分。
2.组织行为学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专业课程,它的先修课程为普通心理学。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知识与发展规律;指导学生阅读相关组织行为学案例,培养学生以现代组织行为学理论为依据,培养学生在团队建设与管理、人际沟通、领导、组织结构设计、组织文化建设、组织变革与发展、跨文化沟通、学习型组织建设等组织行为学的实务能力。
三、课程学时分配、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1、阅读:本科程要求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泛读规定的参考教材。
老师随堂抽查学生阅读情况。
2、听课:本课程要求学生进课堂听讲全部课程,并做好笔记。
听课和笔记情况随时检查,记入平时成绩。
3、辅导:要求学生主动学习,随时提出问题,老师随堂辅导。
要求学生与老师建立电话、电子邮箱、QQ、微信联系,交流自学情况。
另外,每学期期末集中大型辅导1次.五、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方法考核方式:期末闭卷考试成绩评定方法:平时成绩(含考勤、回答问题、作业等)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六、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教材:《Essentials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Stephen P. Robbins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组织行为学》课程大纲

《组织行为学》课程大纲课程名称(中文):组织行为学课程名称(英文):Organizational Behavior课程代码:开课单位:工商管理学院授课对象:工商管理学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时:32学分:2开课学期:2 考核方式:开卷、完成作业或论文先修课程:管理学教师信息教师电子邮件学位职称肖霞管理学博士副教授课程简介组织行为学是管理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等多学科为基础的独立的应用科学。
它以各类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特点和规律为研究对象,探讨个体、群体和组织三个层面的因素如何影响个人及其所在组织的行为,目的使管理者能够根据人的行为规律,创设健康的工作氛围,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实现组织的目标和提高人的满意度。
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第一,学习者可以掌握组织行为学的概念体系、理论模型和分析架构,获得相关的知识;第二,学习者对组织中、特别是工作环境中人的行为的理解更加准确和深刻,能够增加诊断和解决组织中有关人的问题的经验;第三,提高学习者对组织行为的研究方法的鉴赏力和应用能力,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掌握客观的研究行为的方法,避免直觉经验式或主观片面式的行为分析。
通过学习,改善激励人行为的各种技巧,以达到最大限度提高组织绩效的目的。
本课程是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生的基础理论课,也是核心主干课程,通过学习可以对组织中人的行为更好地理解、预测和管理,为组织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实施管理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树立管理中系统的观念,充分理解课程内容,并与自己的经验和常识作比较,树立科学认识。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课程内容本课程的重点讲授内容有以下四部分,一是个体心理与行为,主要包括人格、能力、认知、态度与价值观等不同特质对行为的影响。
二是群体心理与行为,包括群体心理特征与群体动力过程。
三是领导心理与行为,研究领导力与领导行为。
四是组织行为与组织效率,研究组织设计与组织文化对组织成员心理、行为及组织效率的影响。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课程中文名称:组织行为学课程英文名称:Organizational Behavior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开课专业:工商管理经济学开课学期:6总学时:32 (其中理论32学时)总学分:2二、课程目标组织行为学课程是工商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
本课程以组织管理中人的因素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提高管理者对组织成员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能力,以实现组织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了解个体、群体和组织行为的一般规律,并能够运用组织行为学的原理和方法解决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基本要求(1)培养学生具有理解和应用行为科学知识的能力,具备“人本管理”的意识。
(2)培养学生掌握个体、群体和组织行为的一般规律,能够运用组织行为学方法解决企业中人员管理的相关问题管理。
(3)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人际技能。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1绪论(2学时)1.1组织行为学的含义内容与研究方法1.2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过程2知觉(4学时)2.1知觉的一般问题2.2.社会知觉与社会知觉的偏差3个性与行为(4学时)3.1个性的含义内容和影响因素3.2个性倾向性3.3个性心理特征3.4(6学时)4.1激励的含义与过程4.2激励理论4.3激励的常用方法与原则4.4行为(6学时)5.1群体的一般问题5.2群体决策5.3群体中的人际关系5.4群体冲突5.5(4学时)6.1领导的一般问题6.2领导特质理论6.3领导行为理论6.4领导权变理论6.5行为(4学时)7.1组织理论组织设计与组织变革7.2组织文化7.3核(2学时)五、教学方法及手段1.课堂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2.课堂教学中穿插若干心理测试。
3.在硬件条件具备时,采用多媒体教学。
六、实验(或)上机内容无七、前续课程、后续课程前续课程:管理学八、参考教材及学习资源[1]陈春花.组织行为学(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年[2]张德.组织行为学(第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3]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第14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
管理与组织行为学(双语)教案

管理与组织行为学(双语)教案第一章:管理与组织行为学导论1.1 课程概述1.2 管理与组织行为学的重要性1.3 管理与组织行为学的主要概念1.4 管理与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1.5 课程学习目标与评估方式第二章:组织行为基础2.1 组织行为的概念与特点2.2 组织行为的影响因素2.3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2.4 组织行为在管理中的应用2.5 学习活动与评估第三章:组织结构与组织文化3.1 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3.2 组织结构的优化3.3 组织文化的概念与特点3.4 组织文化的塑造与传承3.5 学习活动与评估第四章:领导与领导力4.1 领导的概念与特点4.2 领导理论4.3 领导风格与领导行为4.4 领导力的培养与发展4.5 学习活动与评估第五章:团队合作与沟通5.1 团队合作的重要性5.2 团队合作的原则与技巧5.3 沟通的概念与过程5.4 有效沟通的技巧与策略5.5 学习活动与评估第六章:人力资源管理6.1 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6.2 员工招聘与选拔6.3 员工培训与发展6.4 绩效管理6.5 学习活动与评估第七章:激励理论与实践7.1 激励的概念与过程7.2 常见激励理论7.3 激励实践与应用7.4 激励技巧与策略7.5 学习活动与评估第八章:决策与问题解决8.1 决策的概念与过程8.2 决策方法与技巧8.3 问题解决与创新8.4 决策支持系统8.5 学习活动与评估第九章:组织变革与创新9.1 组织变革的概念与原因9.2 组织变革的策略与过程9.3 组织创新的重要性9.4 组织创新的实践与挑战9.5 学习活动与评估第十章:国际组织行为与管理10.1 国际组织行为的特点与挑战10.2 跨文化管理与领导10.3 国际人力资源管理10.4 国际组织变革与创新10.5 学习活动与评估第十一章:冲突与谈判11.1 冲突的概念与类型11.2 冲突管理策略11.3 谈判的概念与过程11.4 谈判技巧与策略11.5 学习活动与评估第十二章:战略管理12.1 战略管理的重要性12.2 战略规划与实施12.3 战略管理的过程与工具12.4 战略管理的挑战与应对12.5 学习活动与评估第十三章:社会责任与伦理13.1 社会责任的概念与内容13.2 企业伦理与企业文化13.3 社会责任与伦理的实践13.4 社会责任与伦理的挑战与应对13.5 学习活动与评估第十四章:项目管理14.1 项目管理的概念与特点14.2 项目规划与管理流程14.3 项目团队管理与领导14.4 项目风险管理与质量控制14.5 学习活动与评估第十五章:案例分析与实践15.1 案例分析的重要性15.2 案例分析的方法与技巧15.3 实践项目与案例研究15.4 反思与学习15.5 学习活动与评估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涵盖了一个全面的“管理与组织行为学(双语)教案”,分为三个部分,共十五个章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行为学》(双语)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英文名称):组织行为学(Organizational Behavior)
课程代码:B27052
课程类别:专业课程
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学时:32
学分:2
适用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
一、课程介绍
1. 分别从个体,群体和组织系统三个层面上帮助读者解释、预测和控制组织行为,内容包括:组织行
为学导论、态度和工作满意度、情绪与心境、人格与价值观、知觉与个体决策、激励理论及其应用、群
体行为的基本原理、工作团队、沟通、领导力、权力与政治、冲突与谈判、结构与组织行为、组织文化、
组织变革等部分。
2. 组织行为学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专业课程,它的先修课程为普通心理学。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知识与发展规律;指导学生阅读相关组织行为学案例,培养学生以现代组织行为学理论为依据,培养学生在团队建设与管理、人际沟通、领导、组织结构设计、组织文化建设、组织变革与发展、跨文化沟通、学习型组织建设等组织行为学的实务能力。
三、课程学时分配、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
1、 阅读:本科程要求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 泛读规定的参考教材。
老师随堂抽查学生阅读情况。
2、 听课:本课程要求学生进课堂听讲全部课程,并做好笔记。
听课和笔记情况随时检查,记入平时 成绩。
3、辅导:要求学生主动学习,随时提出问题,老师随堂辅导。
要求学生与老师建立电话、电子邮箱、 QQ 微信联系,交ructure.
流自学情况。
另外,每学期期末集中大型辅导1次。
五、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方法
考核方式:期末闭卷考试
成绩评定方法:平时成绩(含考勤、回答问题、作业等)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六、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
教材:
《Essentials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Stephen P. Robbins 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年.
参考书目:
《组织行为学》,陈春花等,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年.
执笔人:蔡东宏审核人:批准人:
审定时间:2014年6 月1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