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麻菜-中医】萧道长之《养生延命论》
道医学堂丨《养性延命录》节选

道医学堂⼁《养性延命录》节选中国道医这⾥没有鸡汤、偏⽅、谣⾔、⼴告,只有可信赖的道家健康养⽣知识!《养性延命录》节选编辑/中国道医研究院点击下⾯链接道家西派风⽔⽞门正宗,道家西派风⽔⽹络授课班招⽣启告!教戒篇第⼀《神农经》⽈:⾷⾕者智慧聪明,⾷⽯者肥泽不⽼(谓炼五⽯也),⾷芝者延年不死,⾷元⽓者地不能埋,天不能杀。
是故⾷药者,与天地相异,⽇⽉并列。
《混元道经》⽈:⾕神不死(河上公⽈:⾕,养也,能养神不死。
神为五脏之神,肝藏魂,肺藏魄,⼼藏神,肾藏精.脾藏志。
五藏尽伤,则五神去),是谓⽞牝(⾔不死之道,在于⽞牝。
⽞,天也,天于⼈为⿐;牝,地也,地于⼈为⼝。
天⾷⼈以五⽓,从⿐⼊,藏于⼼。
五⽓清微,为精神、聪明、⾳声、五性。
其⿁⽈魂,魂者,雄也。
出⼈⼈⿐与天通,故⿐为⽞也。
地⾷⼈以五味,从⼝⼊,藏于胃。
五味浊滞,为形骸、⾻⾁、⾎脉、六情。
其⿁⽇魄,魄者,雌也。
出⼊于⼝,与地通,故⼝为牝也)。
⽞牝之门,是谓天地根(根,原也。
⾔⿐⼝之门,乃是天地之元⽓所从往来也)。
绵绵若存(⿐⼝呼喘息,当绵绵微妙,若可存,复若⽆有也),⽤之不勤(⽤⽓当宽舒,不当急疾勤劳)。
《混元德经》⽈:出⽣(谓情欲出于五内,魂定魄静故⽣也)⼊死(谓情欲⼊于胸臆,精散神惑故死也),⽣之徒⼗有三,死之徒⼗有⼆(⾔⽣死之类各⼗有三,谓九窍⽽四关也。
其⽣也,⽬不妄视,⽿不妄听,⿐不妄嗅,⼝不妄⾔,⼿不妄持,⾜不妄⾏,精不妄施。
其死也,反是)⼈之⽣也,动皆之死地⼗有三(⼈欲求⽣,动作反之,⼗有三之死地也)。
夫何故?以其求⽣之厚(所以动之死地者,以其求⽣之活之太厚也。
远道反天,妄⾏失纪)。
盖闻善摄⽣者,陆⾏不遇兕虎,⼊军不被甲兵,兕⽆所投其⾓,虎⽆所措其⽖,兵⽆所容其刃。
夫何故?以其⽆死地(以其⼩犯上⼗有三之死地也》。
《庄⼦·养⽣篇》⽈:吾⽣也有涯(向秀⽈:之所禀,各有极也),⽽智也⽆涯(嵇康⽈:夫不虑⽽欲,性之动也;识⽽发感,智之⽤也。
自古流传的“长寿菜”,这个春天一定不能错过!

自古流传的“长寿菜”,这个春天一定不能错过!
山珍海味虽然可口,却不一定健康。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些菜,看似不起眼,却被老祖宗称为“长寿菜”、“救命菜”,而且价格不贵。
小白菜
稳定血压
小白菜又称上海青或油白菜。
小白菜是钾元素的一个最佳来源,而钾元素有助于增长肌肉和保持血压处于正常水平。
它还富含多种维生素,能增强免疫系统功能,增加白血球的活性和提高人体对毒素所产生的反应。
甘蓝
天然胃药
常年患胃病的朋友可以多吃甘蓝,这是一种天然的
药,比你吃药要好得多。
上面两种蔬菜都可以起到“养胃”的功效。
芦笋
护心
芦笋对心脏血管非常有益,能降低血脂浓度,软化血管。
芦笋中富含的叶酸能够减少高半胱氨酸,这是一种能够引起发炎的氨基酸,会增加患心脏病的风险。
吃芦笋的同时也摄入了有益心脏的其他营养物质,比如钾。
豆瓣菜
抗癌
又称西洋菜或水田芥。
一把豆瓣菜就能满足人体每日对维生素K的推荐摄入量。
如果能坚持每天都食用豆瓣菜,持续两个月,就能减轻白血球所受到的损伤,减少患癌症的风险,使甘油三酯的含量降低10%.。
萧道长之《养生延命论》

---------------------------------------------------------------最新资料推荐------------------------------------------------------萧道长之《养生延命论》《太上感应篇》曰:祸福无门,惟人自招,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昭示天下戒恶行善。
执行天道,诚守人道。
天地之中惟人最灵最贵,灵者人也,性本合天道;贵者,生命能修至长生。
生命长短非自然亦非命中注定。
《黄帝内经》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知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而不衰。
故经曰:我命在我不在天。
当今人类越进化,众生生息家园地球越有退化危险。
技术愈进步,自然愈破坏;物质愈文明,道德愈堕落;科学愈发达,心灵愈邪恶。
声色百怪,处处登场,百无禁忌,躁妄不息,以妄为常,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常,故半百而衰也。
百滋百味爽其口,秽垢久积五脏成五毒,正气日损,心乱神昏,淫沃无度,精竭气衰,百病横生,故不终寿。
1 / 13人身于天地自然无二,天地有之人身皆有。
天地有定理定数,日月东起西落,四季交替有律,人皆知之,不了解,也无法可解,待人自悟,其理自明。
留心在身,百病不生,亦名留神不死。
万物负阴抱阳,人为万物至灵,轮回到人间,成人有多世之福缘,亦各有因缘,众生皆有好生恶死之共性,人从母胎降生时,哭叫而来,因为带不来先天真元之气;死则哭叫而回,因为元阳之气带不走了。
人生来也空空,去也空空,但因果报应不空。
现代人骄奢淫逸,故人生与忧俱生,寿与病魔俱活,虽拥有一切,亦同行尸走肉,不亦悲乎?养生不养性,如同树无根;祛病不延年,元气已破散。
人一日有三养:一养早饭要吃饱;二养中饭要吃好;三养晚饭空腹好。
延年祛病,病从口入,禁忌为根。
自古五谷为养命之宝,蔬果肉类为助补之品,今人以酒肉菜果茶为主食,而不食五谷养命之宝;惟知服药能祛病,不知是药三分毒。
油麻菜对话潘毅:推天道以明医事,看完你就懂了丨正安

油麻菜对话潘毅:推天道以明医事,看完你就懂了丨正安我的中医学习之路油麻菜:记录中医八年,刚开始的时候,我问一位中医,说自己是电视台做纪录片的,想拍摄记录中医。
他问我对中医有多少了解?我想了半天想起来,说我妈妈是赤脚医生。
见到那位中医之后,他张口就是太阳病、厥阴病,我彻底听不懂,觉得我一辈子都听不懂,这简直是另一种语言。
潘毅老师不仅是博士生导师,还是专门给国内的一些专家教授们做培训的专家,和他对话,我就很有压力,虽然很熟悉常见面,但是始终没敢面对面正儿八经讨教中医,因为怕他说的我又听不懂。
感谢正安广州学院给我们这个机会,让我勇敢的把椅子搬到老师面前。
还没坐下来,一抬头看到我们后面的对联,是可一师写的,我就吓了一跳:“啐啄同时用最难,相逢恰是两疯癫”,我希望跟潘毅老师能够高高兴兴、快快乐乐地做一次很好的交流和谈话,也感谢在座的朋友赶到这边来,听我们两个“疯癫”聊天。
以往正安文化做大型论坛活动的时候,梁冬老师主持,第一个发言或者最后一个发言的人往往请潘毅老师。
你就知道他有多强大了。
潘毅:也不见得,也许是我脸皮比较厚。
油麻菜:潘毅老师担任多少年老师了?潘毅:1982年到现在35年。
一直没离开过讲台。
油麻菜:因为离开讲台会饿肚子吗?潘毅:没有想过,我是去年退休的,退休后我还在正安讲课,全国跑。
油麻菜:前阵子看的《摔跤吧!爸爸》,有些人好像注定一辈子就做这一件事情,只会做一件事情,或者只享受一件事情,我怀疑潘老师也是这种人。
就像退休了,绑在家里也绑不住,非要到讲堂上说点什么,因为习惯了。
但是我很好奇,老师最早是怎样开始接触学习中医?潘毅:科班。
油麻菜:小的时候有没有老爷爷摸着你的头,说这个小弟后脑勺长得跟我很像,学中医有出息,天生慧骨......潘毅:没有,当年读大学的愿望都没,不是没愿望,是没条件。
我是文革的高中生,文革期间,高考停招,10年停招,压根没想过大学,后来是做了知青,又做了工人。
油麻菜:还上山下乡过。
健康养生,全在于顺生命之道而为

健康养生,全在于顺生命之道而为健康养生,全在于顺生命之道而为智慧启引:『中医学吸收了各家养生学说的精华,包括儒家以德为养、释家以性(心)为养、道家以体为养的特点。
“若能游心虚静,息虑无为,服元气于子后,时导引于闲室,摄养无亏,兼饵良药,则百年耆老是常分也。
”这段《养性延命录·序》中的话,基本概括了养生观的全部。
』历史上既是医家、又是道家的陶弘景在其《养性延命录·序》中的一段话,基本概括了养生观的全部。
他说:“若能游心虚静,息虑无为,服元气于子后,时导引于闲室,摄养无亏,兼饵良药,则百年耆老是常分也。
”“游心虚静,息虑无为”,是说精神养生。
养精调神是铸就健康的支柱。
要保持精神健康与身体外表健康相一致,调整好心理状态,避免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不良情志的刺激。
这与《素问·上古天真论》中的“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如出一辙。
“服元气于子后,时导引于闲室”,是说起居养生。
要规律、科学地生活。
它包括居住的环境、作息的时间、运动和劳动的强度等方面。
居住环境宜安静、舒适、卫生,不要追求奢华;起床、睡眠要符合人体的正常节律;活动强度要掌握适中的原则,既不要超出身体的极限,也不要拒绝运动和劳作。
“摄养无亏”,是说饮食养生。
科学的饮食应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素问·藏气法时论》),这是中国人最早创造的“饮食金字塔”,与现代提出的饮食建议标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中国人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形成和坚持的主副食搭配,以主为主;荤素搭配,以素为主的饮食原则是科学的,是现阶段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完善和建立我国饮食结构营养观的基础。
“兼饵良药”,是说药物养生。
药物是同疾病作斗争的有力工具,为人类的健康和繁衍昌盛所作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但不能盲目排斥或放大药物的作用。
在一定条件下,药物是人类的朋友,但从本质上来说,它是个危险的朋友。
麻子菜的功能主治

麻子菜的功能主治引言麻子菜,又称油麻菜、藤黄藤黄、麻仁菜等,是一种常见的野菜。
它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风味,是人们喜爱的美食之一。
除了美味之外,麻子菜还具有许多健康功效。
功能主治促进消化麻子菜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增加食物在消化道的停留时间,有效预防便秘。
同时,膳食纤维还可以促进肠道内有益菌的生长,维护肠道健康,预防肠道疾病的发生。
降低血压麻子菜含有丰富的钾元素,钾元素有助于排除体内多余的钠,减少钠对血压的影响,从而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适量食用麻子菜可以有效控制血压,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抗炎作用麻子菜富含多种抗氧化物质,如维生素C、β-胡萝卜素等,可以中和自由基,减少氧化反应的发生,有助于抗炎和抗衰老。
此外,麻子菜中还含有一些具有抗炎作用的化合物,如植物固醇和黄酮类物质,能够减轻组织炎症反应,缓解关节疼痛等炎症相关疾病。
促进代谢麻子菜中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的代谢功能。
特别是其中的维生素B群成分,可以提高食物的利用率,促进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的代谢,维持身体的能量供应。
增强免疫力麻子菜富含丰富的维生素C和抗氧化物质,这些成分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抵抗力,预防感冒和其他疾病的发生。
同时,麻子菜中的维生素A和β-胡萝卜素也有助于提高视力和保护眼部健康。
预防贫血麻子菜中富含的铁质和叶酸等成分,可以帮助人体制造血红蛋白,促进红细胞的生成,预防和缓解贫血。
对于孕妇和贫血患者来说,适量食用麻子菜可以帮助补充足够的铁元素和叶酸,维持血液健康。
改善皮肤麻子菜中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改善皮肤的光泽度,增强皮肤的弹性,缓解皮肤干燥和瘙痒等问题,使肌肤更加细腻、健康。
预防心血管疾病麻子菜富含的抗氧化物质和有益脂肪酸可以清除体内的胆固醇,减少血管壁上的沉积物,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同时,麻子菜中的维生素K还可以帮助凝血,预防血栓的形成。
《养生延命录》.

《养生延命录》《养生延命录》此书为南朝陶弘景所著。
陶字通明,晚号华阳隐居,生于公元456年,卒于公元536年,终年81岁。
陶氏夙好养生,收集和整理了南朝以前历代有关养生的论述,辑成《养性延命录》,据书中的记载来看,其养生思想属于道家体系,一方面主张闲心寡欲以养神,另一方面又主张吐纳导引以养形,此外,他对情志、房室、饮食等亦有不少论述。
(原文) 真人曰:虽常服药物,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
养性之道,不欲饱食便卧,及终日久坐,皆损寿也。
人欲小劳,但莫至疲及强所不能堪胜耳。
人食毕,当行步踌躇,有所修为,为快也。
故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以其劳动数故也。
故人不要夜食,食毕但当行中庭如数里可佳。
饱食即卧,生百病,不消成积聚也。
食欲少而数,不欲顿多难消。
常如饱中饥,饥中饱。
故养性者,先饥乃食,先渴而饮。
恐觉饥乃食,食必多;盛渴乃饮,饮必过。
食毕当行,行毕使人以粉摩腹数百过,大益也。
——《食诫篇》(按语) 本段原文是饮食养生的重要文献,至今亦有巨大意义。
其主要精神是要人们饮食有节,如“食欲少”、“不夜食”、“不、饱卧”、“食后散步”等。
(原文) 列子曰:少不勤行,壮不竞时,长而安贫,老而寡欲,闲心劳形(1),养生之方也。
列子曰:一体之盈虚消息,皆通于天地,应于万类,和之于始,和之于终,静神灭想,生之道也……人生而命有长短,非自然也,皆由将身不谨,饮食过差,淫淡无度,忏逆阴阳,魂神不守,精竭命衰,百病萌生,故不终其寿。
太史公司马谈曰:夫神者,生之本;形者,生之具也。
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毙。
神形早衰,欲与天地长久,非所闻也。
故人之所以生者神也,神之所托者形也。
神形离别则死(2),死者不可复生,离者不可复返,故乃圣人重之。
(注释) (1)闲心劳形:闲心,是恬淡虚无之意;劳形,是小劳而不是大劳,小劳则气血流通,大劳则使形体劳倦。
(2)神形离别则死:《内经》曰:“形与神俱,则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故神形离就会死亡。
【VIP专享】【油麻菜-中医】萧道长之《养生延命论》

萧道长之《养生延命论》《太上感应篇》曰:祸福无门,惟人自招,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昭示天下戒恶行善。
执行天道,诚守人道。
天地之中惟人最灵最贵,灵者人也,性本合天道;贵者,生命能修至长生。
生命长短非自然亦非命中注定。
《黄帝内经》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知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而不衰。
故经曰:我命在我不在天。
当今人类越进化,众生生息家园地球越有退化危险。
技术愈进步,自然愈破坏;物质愈文明,道德愈堕落;科学愈发达,心灵愈邪恶。
声色百怪,处处登场,百无禁忌,躁妄不息,以妄为常,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常,故半百而衰也。
百滋百味爽其口,秽垢久积五脏成五毒,正气日损,心乱神昏,淫沃无度,精竭气衰,百病横生,故不终寿。
人身于天地自然无二,天地有之人身皆有。
天地有定理定数,日月东起西落,四季交替有律,人皆知之,不了解,也无法可解,待人自悟,其理自明。
留心在身,百病不生,亦名留神不死。
万物负阴抱阳,人为万物至灵,轮回到人间,成人有多世之福缘,亦各有因缘,众生皆有好生恶死之共性,人从母胎降生时,哭叫而来,因为带不来先天真元之气;死则哭叫而回,因为元阳之气带不走了。
人生来也空空,去也空空,但因果报应不空。
现代人骄奢淫逸,故人生与忧俱生,寿与病魔俱活,虽拥有一切,亦同行尸走肉,不亦悲乎?养生不养性,如同树无根;祛病不延年,元气已破散。
人一日有三养:一养早饭要吃饱;二养中饭要吃好;三养晚饭空腹好。
延年祛病,病从口入,禁忌为根。
自古五谷为养命之宝,蔬果肉类为助补之品,今人以酒肉菜果茶为主食,而不食五谷养命之宝;惟知服药能祛病,不知是药三分毒。
故曰: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气补,能知保精固气为无上之补。
人身自有百药库,人惟信有药毒死人,不信有药人不死,不死之药,人自身有上药三品:精气神,人人俱足非亏盈。
经曰: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久坐伤肉,咸美辛酸五脏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萧道长之《养生延命论》《太上感应篇》曰:祸福无门,惟人自招,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昭示天下戒恶行善。
执行天道,诚守人道。
天地之中惟人最灵最贵,灵者人也,性本合天道;贵者,生命能修至长生。
生命长短非自然亦非命中注定。
《黄帝内经》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知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而不衰。
故经曰:我命在我不在天。
当今人类越进化,众生生息家园地球越有退化危险。
技术愈进步,自然愈破坏;物质愈文明,道德愈堕落;科学愈发达,心灵愈邪恶。
声色百怪,处处登场,百无禁忌,躁妄不息,以妄为常,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常,故半百而衰也。
百滋百味爽其口,秽垢久积五脏成五毒,正气日损,心乱神昏,淫沃无度,精竭气衰,百病横生,故不终寿。
人身于天地自然无二,天地有之人身皆有。
天地有定理定数,日月东起西落,四季交替有律,人皆知之,不了解,也无法可解,待人自悟,其理自明。
留心在身,百病不生,亦名留神不死。
万物负阴抱阳,人为万物至灵,轮回到人间,成人有多世之福缘,亦各有因缘,众生皆有好生恶死之共性,人从母胎降生时,哭叫而来,因为带不来先天真元之气;死则哭叫而回,因为元阳之气带不走了。
人生来也空空,去也空空,但因果报应不空。
现代人骄奢淫逸,故人生与忧俱生,寿与病魔俱活,虽拥有一切,亦同行尸走肉,不亦悲乎?养生不养性,如同树无根;祛病不延年,元气已破散。
人一日有三养:一养早饭要吃饱;二养中饭要吃好;三养晚饭空腹好。
延年祛病,病从口入,禁忌为根。
自古五谷为养命之宝,蔬果肉类为助补之品,今人以酒肉菜果茶为主食,而不食五谷养命之宝;惟知服药能祛病,不知是药三分毒。
故曰: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气补,能知保精固气为无上之补。
人身自有百药库,人惟信有药毒死人,不信有药人不死,不死之药,人自身有上药三品:精气神,人人俱足非亏盈。
经曰: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久坐伤肉,咸美辛酸五脏病。
太公曰:人食味而死,无有怨而弃之。
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
故广成子积火焚五毒,五味即五毒,火即心也,劝人不贪。
今天烧烤、火锅等,火毒极大,乃丧生之毒药。
今人不思山中野生动物,吃的是什么?也不见打针吃药,寒暑不侵,轻便灵巧,生机旺盛。
经曰:酸多伤脾,苦多伤肺,辛多伤肝,咸多伤心,甘多伤骨。
善养生者,骨多肉少,少私寡欲,淡泊无为,闲心劳形,百病不生。
饱食而卧百病生,故自古荒年少病,丰年多夭;北人多寿,南人多夭;山夫高寿,福贵多夭。
有一些吃斋念经求道者,一心欲求成仙做佛,忘了人道,养性不明,诈善引人,病缠一身,自以为替人消灾祈福,殊不知自身染病心神不宁,不知借肉身修金身,悲也!当今世界,物欲横流,百品百色,五彩缤纷。
世人以为凡食物色香齐全,营养亦齐全,殊不知毒素也齐全。
故少年白头了,精髓早枯了,未老先衰了,人还不到半百,而百病怪症缠身。
当今天下,声色杀生,如全能毒气炮弹一样,日夜不停放射,人如热锅蚂蚁,性乱神昏,不明不白,自寻死路。
古人云:天作孽犹可为,人作孽不可活。
何为快乐?幸福何方?正是现代人应深思之大事,一些人不修身养性,治病不愈,反罪中国传统医药无效,宁让西医治死亦无怨,不亦悲哉!木属东方,性好仁慈,主生,属三魂,阳性,富有灵性,能识万物,体天道而好生,故道家有长生不死之妙道。
金属西方,性好杀,主死,属七魄,阴性,好动勇悍,直觉识物,有智慧,但无灵性,所以佛家往生西方,死而不生。
当今世道,行金克木运,故西化中华,蔚为潮流,亦天地阴阳五行相生相克之定数。
然木静则生,神静圆融,木主生,金主死,早晚木生火,火克金,西方中化,岂可思议也哉?天道自然,人道自己,当须少思,少念,少笑,少言,少喜,少怒,少乐,少愁,少好,少恶,少事,少机。
多思伤神,多念伤心,多笑脏腑上翻,多言气海奔浮,多乐膀胱纳客风,多怒百脉乱窜,多好志气侵复,多恶精神奔腾,多事筋脉乾急,多机智慧沉迷,此十二多,甚于刀斧伐人之命,不除乃丧生之因,惟无多者近养性长生之道。
仙诀曰:欲得不死,肠中无渣;欲得长生,五脏当清;欲得长生,还精补脑。
彭祖曰:上士异床,中士异被,服药千剂,不如独卧。
房事杀人,人甘坠为下鬼而自杀。
欲不可早,少年;欲不可绝,生育;欲不可强纵,和气;欲有所避忌,天气饮食等。
《黄庭内景经》曰:长生至慎房中急,何为死作令神泣,急守精室勿妄泄,闭而宝之可长活。
睡床宜硬板稍软,脚位稍高,枕不宜高,头与肩平,骨正筋柔,顺气安神。
酒能行血理气壮神,解愁畅言,其功如神,多则昏神乱性,坏肠烂胃,其害也速。
茶能解毒化食化腻,提神畅怀,但不是养神养性之物,空腹忌饮。
酒后饮茶如引贼入室,伤肝伤脾伤肾,切忌切忌。
善祛病,治未病之病。
医无事之前,不追成事之后。
善治心者,治未乱之前。
人不知,人为阳恶,正人治之;人为阴恶,神鬼治之。
天不欺人依影,地不欺人依音,天不灭改过人。
天有好生之德,故圣人视人如慈母爱赤子之心,真不可思议。
圣人知五味之毒,故不贪;知元气可服,养神不损;知父母之孝,不失人性;知敬畏天地神明,虔诚不二;知贪欲扰苦身心,清心禁言;知积德行善,宿孽能清;知淫乱之丑恶,子孙有昌;知声色之乱性,心安神明;知有容乃大,忍辱无患;知静坐之玄妙,心合神通;知心光明正大,鬼神敬畏;知万物皆有灵性,平等共存。
养生者,在生命中点滴做起,全在习以成性,性自为善,不习无利,习成病不生,祸乱不至。
若德性不足,纵有千年人参,万年灵芝,未能延年。
因宝物有灵性灵气,需厚德载物可受。
人多衣多寒,多食多饥,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道德经》曰: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慈者即积德,爱也,乐众生之命,怜悯恶劣之人。
慈能勇,如云雨能勇于阴泽万物复苏壮大,众生亲附,天必厚爱,地必厚待。
俭者积福,朴也,自约补救众生不足,善济施惠。
不敢为天下先者即道成,下也,执行退隐,功成不居,谦让不争,故能成器长。
此三宝,如一棵参天大树,慈是树枝叶花果,荫育众生乐生在阳光下,俭是树杆无私奉上,不敢为天下先是树根,隐栽生命源头。
养生之理足见全体,安然无恙亦复如是。
《太上感应篇》曰:吉人一日有三善,一曰言善,二曰视善,三曰行善。
口是祸福之门,大则亡国灭身,小则家破人亡。
口为心之苗,先善正其口,言而有信,传言以实,不彰人短,不炫己长,怒骂之声不施加于天地万物,是为口德,即为言善。
二曰视善,于人识物,清心微笑,急怒脸色不施于众生,见人得失如己得失,常看人善良对的一面,不善乃警己戒尺,即为视善。
三曰行善,舍己救人,慈心于物,即为行善。
若以真诚之心行之三年,天必降其福,地必随其愿,人必敬其德,吉人一生福寿。
老子曰:真道养神,心无亏欠,心安神清,自然元气复如赤子,阴消阳纯,养神长生不死,斯为千古不妄。
养生导引者,吐纳为先,拍打拉筋、按摩推拉、闭气服气、辟谷清肠诸术,若能行之必然受益。
经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练至气血关节筋脉开通,胜服人参灵芝清汤之药。
吐纳法:口吐鼻纳,吐惟细细,纳惟绵绵,可去浮寒湿热,将体内恶秽毒气排去,纳入清凉新鲜空气,如练得法,元气速复。
人呼吸之间,呼有六气,吸则一气。
吹肾以去寒,呼脾以去热,嘻三焦以去风,呵心以去烦下气,嘘肝以散滞,呬肺以解极。
五脏以心为主,呵气能治五脏病。
主要方法:鼻吸口呼,耳不闻声为好,口感觉清凉时,就停止吐纳,多则伤心气,有病随时可练,养生早晨最妙。
拍打法:简便易行,乃道家导引养生秘法,人人皆可自打自愈。
拍打时手打最好,手有灵气,手打可用掌用拳,各自体用,方法灵活。
拳砍可打肉厚部位,掌击可拍皮薄区域。
拍打时,拍者五指松软,被拍者身心放松。
拍打者用内劲即气打,不要硬打,禁猛暴以保安全。
拍打时由轻到重,由慢到快,由短时间到长时间。
拍打时间长短因人而异,以能忍不难受为宜。
拍打能深层次振动激活气血,排出痧毒,打通经络。
一般要一次性打出痧为有效,持续打散痧更好。
有些急病立竿见影,痧色起泡大小不一,有闻到药气怪气,被拍打者有排汗、哭笑、呕吐、心慌、胸闷等现象不一,乃气冲病灶,应见怪勿怪,安心放心。
拍打后可补充生姜蜜汤或红糖姜枣汤及白糖开水,应避忌风寒。
此法能治百病,但不治百人之病,凡事慎重行持,无有副作用。
拍打先打通手足关节,再打全身关节,再打十二经穴以及病灶区。
每打一区,必打出痧再换部位,一切病痧现毒出,痧无病祛,胜服诸药。
无钱自治,拍打第一。
养生拍打,早晚皆宜,从头面到关节全身,总归心行气行,心畏气堵,病则不通,通则不痛,思之思之。
按摩法:先将双手摩热,然后将全身上下摩热,再将病处摩热。
推拉法:推拉能使身体前后左右关节筋骨都得到拉伸。
此法并无定法,各自领悟。
辟谷法:古道家求仙三大法:一保精,二行气,三服饵。
保精之术有百数,房中之事在其中,行气之术辟谷之法亦包含,服饵之术外丹内法也在列。
辟谷大法有三:一服外用药物,二服符或水,三服气或闭气行气,服气为上上大乘法。
黄帝问道崆峒山广成子,谓服气绝粒最宝。
昔大隗翁曰:生吾有身,忧吾勤劳,念吾饥渴,触情纵欲,过患斯起,遂亏于玄化之道。
《大清中黄真经》曰:内养形神除嗜欲,专修静定身如玉,但服元气除五谷,必获寥天得真箓,百日专精食气足。
经中叙记精明,百日服气辟谷,最终绝断水谷五十天,人体三尸九虫灭绝,心灵才圆满清静。
真空妙有现道相,烟霞净志通神奥,凡体方成真道体,不死还童真不妄。
古代成仙者无不从辟谷而了道。
《黄庭内景经》曰:百谷之实土地精,五味外美邪魔腥,臭乱神明胎炁零,三魂恍惚魄糜倾。
天地者,非气术而不倚矣,擒制情欲,弭灭虫尸,使形神不枯朽,须服神气,还元返本。
越大夫范蠡、西汉丞相张良、东汉太傅魏伯阳、东晋葛洪、南朝梁太傅陶弘景、唐药王孙思邈、纯阳祖师吕洞宾、御史唐若山、宋陈抟老祖、明张三丰,历朝不乏其人。
天道自然,人道自造。
当今世人,百无禁忌,逆行天道,乱象丛生,百色百味,体内填毒,急需辟谷大法,清肠排毒。
一排心毒贪嗔痴,二排电子化学毒,三排体内饮食毒,完成天清地宁,众生平等。
辟谷之法,先吃青菜、白菜加生姜和少许盐,三至七天后,若欲吃饭可先吃一顿,不怕辣的可喝一回辣椒汤,又多清一次肠,再喝上一天粥后,可以随意吃喝,但七天之内,盐、味精类必须少食不食,若素食更好。
身体强健者,可一月一次辟谷,三至七天均可。
辟谷夏天不宜、切忌房事,应避风寒,此法快捷排毒,胜服汤药,妙不可言。
家乡贫困少年,至今仍用辟谷治病,生病时不吃不喝,二三天病可自癒。
辟谷要有坚定信念,身心安静,绝无后患。
欲绝世界粮,须洗清子肠,新陈代谢方,玄泉梦里香,通往赤子路,方知天道长。
上士辟谷为修道普渡众生,中士辟谷为忏悔增智慧,下士辟谷为祛病延年。
辟谷由来已久,其理深远,作用广谱,其名也多,有绝食、绝粒、断食、打饥七等。
节日斋戒,可以和神保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