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养生小知识

合集下载

夏季中医养生保健小知识

夏季中医养生保健小知识
Βιβλιοθήκη 运动。户外运动02
夏季阳光充足,进行户外运动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增强免
疫力。
注意防晒
03
夏季户外运动时应做好防晒措施,避免晒伤。
保持良好的心态
保持心情愉悦
夏季天气炎热,容易使人烦躁不安,应保持心情愉悦,避免情绪 波动。
心理调适
夏季可进行冥想、听音乐等放松心情的活动,缓解压力。
与亲友交流
与亲友交流、分享心情有助于缓解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
2023
REPORTING
THANKS
感谢观看
运动保健
适量运动
夏季气温高,人体消耗大,需要适量 运动,以增强身体免疫力。建议选择 早晨或傍晚时分进行适量运动。
注意防晒
夏季阳光强烈,运动时需要注意防晒 ,避免晒伤。
避免剧烈运动
夏季气温高,剧烈运动容易导致中暑 等不适症状,建议选择轻缓的运动方 式。
精神调养
保持心情愉悦
夏季气温高,人容易烦躁 不安,需要保持心情愉悦 ,可通过听音乐、阅读等 方式调节情绪。
中暑的预防
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引起的急性 疾病。夏季是中暑的高发季节,症状包括头晕、头痛、恶心 、呕吐等。
预防中暑的方法包括避免在高温下长时间活动,尽量减少户 外活动时间,注意补充水分和盐分,饮食要清淡易消化。
肠胃疾病的预防
夏季是肠胃疾病的高发季节,主要原因是饮食不洁或过度进食生冷食物。常见症 状有腹泻、腹痛、恶心等。
2023
PART 02
中医夏季养生的原则
REPORTING
饮食调养
饮食清淡
夏季气温高,人体消耗大,饮食 应以清淡为主,少食油腻、辛辣 食物,多食绿叶蔬菜、水果、稀

夏季养生小常识

夏季养生小常识

夏季养生小常识1、夏天爱上火的朋友,平常宜多吃些南瓜,能补中益气、消炎解毒。

可将其蒸食,或把南瓜切成小丁煮粥喝,这两种吃法较为清淡,最宜夏食。

2、炎热气候喝点儿番茄猪肝汤,猪肝补血,而番茄中有大量的维生素D,险些是大西瓜的10倍,且烹饪时也不易遭到粉碎,最适于夏天润体美颜。

3、夏日饮食豆类“当家”!炎热气候让人口干舌燥,饮食宜清淡,少食肥甘厚味,不妨常吃扁豆、绿豆、赤小豆、黑豆等,都可解暑利湿,健脾益肾。

4、空气温度升高易使人上火,出现痰多、喉咙干燥等不适,此时不妨用蜂蜜和萝卜一起蒸着吃,可缓解初夏季候出现的肺火症状,有清喉之效。

5、立夏后多喝冬瓜粥,将适量的冬瓜和大米同放锅中,先武火煮沸,再用文火慢煮,至瓜烂米熟粥稠即可。

其可生津止渴,有清热防暑的功效。

6、夏食虬龙虾不宜贪多,其属寒性食物,多吃容易伤脾胃,摄入过多氨基酸,也易造成消化不良,建议每次食用最好不要超过半公斤。

更多精彩请浏览()7、长夏时节,消化系统的保护尤为重要,要避免多吃苦寒的工具,如冰大西瓜、特浓的绿茶等,这些苦寒之物吃患上过多,会耗损内气。

8、夏天,宜吃些水果干,如葡萄干、杏干、无花果干等。

水果晒成干后,会浓缩矿物质等营养素,夏季食用,可补充人体因出汗多所流失的矿物质。

9、夏天食豆宜吃杂,最好混合绿豆、红豆、黑豆、芸豆等豆类,加上大米、小米、黑米等,做成一顿杂豆粥,晚饭食用,不仅补水,还可增加营养。

10、夏至过后,高温酷暑气候时常出现,平日里宜常用几粒酸梅,加几颗冰糖,煮一壶解暑的酸梅汤,养生防病的同时,还可让您舒适度夏。

11、入炎夏,不妨常喝粥!冬瓜粥-清热养胃;丝瓜粥-祛热解毒;大西瓜皮粥-利尿消肿。

将冬瓜、丝瓜或大西瓜皮切丁与大米同煮加盐即可。

12、夏季,给心脏减压吃莴笋,其含钾量较高,有利于促进撒尿,减少对心房的压力,对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极为有益。

别的,夏食莴笋还可清热泻火。

13、高温气候,可煮些冬瓜茶、苦瓜汤、丝瓜面线或黄瓜粥等喝,饭后再饮一杯大西瓜汁,有助驱散暑气。

夏季养生中医科普知识讲座

夏季养生中医科普知识讲座

缓解腹泻症状。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过度进食生冷食物。
03
预防腹泻的措施
保持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加强锻炼以增强体质。注意腹部保暖,
避免受寒。
06 夏季养生小贴士
注意防晒防蚊虫叮咬
防晒
夏季阳光强烈,紫外线辐射对皮肤有 较大伤害,外出时应涂抹防晒霜、戴 帽子、撑遮阳伞等,避免长时间暴露 在阳光下。
防蚊虫叮咬
夏季养生的方法
合理饮食
多食用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如 水果、蔬菜、瘦肉等。
适当运动
选择适合夏季的运动方式,如游泳、散步、 瑜伽等,避免中暑。
调节情绪
保持心情愉悦,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可适当 进行冥想、听音乐等放松心情的活动。
起居规律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合理安排 作息时间,顺应夏季昼长夜短的特点。
桂圆红枣汤
桂圆性温,有补心脾、益气血、安神等作用;红枣性温,有补中益气 、养血安神等作用。一起煮汤可养心安神,缓解心悸失眠等症状。
05 夏季常见疾病的中医防治
感冒的中医防治
感冒的中医病因
感冒多由外感风邪引起,风邪夹 杂热、寒、湿等病邪,侵犯人体 经络,导致肺气失宣。
中医防治感冒的方

根据感冒的不同类型,采用疏风 解表、清热解毒、祛湿解表等治 疗方法。针灸、拔罐、刮痧等中 医疗法也有助于缓解感冒症状。
保证充足的睡眠
夏季日照时间长,应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 熬夜和过度疲劳。
避免过度使用空调
夏季空调使用频繁,但是过度使用空调会影响身 体的正常排汗和代谢,影响身体健康。
04 中医夏季养生食疗方
清热解毒类食疗方
绿豆汤
01
绿豆性寒,有清热解毒、消暑止渴、利尿消肿等功效,是夏季

养生知识大全集100条夏季篇

养生知识大全集100条夏季篇

养生知识大全集100条夏季篇一、饮食养生1.暑气当头时,多喝绿豆汤清火解暑。

2.炎炎夏日,适量食用西瓜可清热解暑。

3.避免过量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上火。

4.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减少对肠胃的负担。

5.饮食中应注重荤素搭配,保持营养均衡。

6.夏季多吃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7.烹调食物尽量选择清蒸、水煮等健康方式。

二、起居养生8.避免午后直接暴晒,以免中暑。

9.睡前适度运动可帮助睡眠质量。

10.夜晚睡眠时保持通风,避免中暑中风。

11.科学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睡眠。

12.长时间坐立不安易导致体虚,定时活动很重要。

13.夏季常熬夜容易耗伤气血,应尽量早睡早起。

14.夏季多饮开水,保持体内水分平衡。

三、运动养生15.夏季适宜早晨或傍晚进行户外运动,避免中暑。

16.运动后及时进行伸展放松,避免肌肉疼痛。

17.夏季运动时喝些淡盐水,补充体内失去的盐分。

18.游泳是夏季健身的不错选择,有利于健康。

19.夏季户外运动时要注意防晒,避免晒伤。

20.游泳后及时冲淋凉水,避免感冒。

四、心理养生21.夏季气候炎热,保持心情愉悦有利于健康。

22.夏日炎炎,调节自己的情绪,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23.夏季多读书学习,有助于放松心情,保持心理健康。

24.学会适当放松,避免长时间紧张压抑。

25.心情不好时,可以尝试瑜伽、冥想等方式缓解压力。

26.和家人朋友一起聚会交流,增进情感交流。

五、保健养生27.夏季多喝菊花茶或绿茶,有清热解暑作用。

28.避免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间,空气流通有助于健康。

29.多晒太阳有利于合成维生素D,增强免疫力。

30.夏季室内外温差大,适时添加衣物保暖。

31.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增强抵抗力。

32.避免过多饮用含糖饮料,有利于减少糖尿病风险。

六、药膳养生33.饮食中可适量加入薏米、红豆等食材,有助于健康。

34.夏日多吃些凉性食物如绿豆、黄瓜等,有清热解暑作用。

35.煮粥时可加入莲子、百合等食材,有滋润养颜作用。

夏天每日一则养生小常识

夏天每日一则养生小常识

夏天每日一则养生小常识夏天是中医学上火旺之时,容易出现口渴、多汗、脾胃不和等现象,因此需要做好相应的养生保健工作。

以下是一些夏季常见的养生小常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饮食养生1.多吃清凉食品:夏季适宜食用清凉解暑的水果和蔬菜,如西瓜、冬瓜、黄瓜、草莓、柚子等。

2.避免辛辣刺激食品:夏天应尽量避免吃辛辣刺激的食品,如辣椒、生姜、大蒜等,以免刺激胃肠道,导致消化不良。

3.清淡易消化:饮食以清淡为主,避免进食过多高脂、高糖以及油腻重口味的食品,避免加重肠胃负担。

4.少喝酒:夏季气温高,人体代谢加速,饮酒容易导致身体脱水、失水过多,特别是在高温环境下,更需要少喝或者不喝。

二、运动养生1.适量运动:夏季是适宜运动的季节,但要注意运动强度、时间和场所的选择,以避免中暑等危险。

2.清晨运动:早晨气温较低,适合做一些轻度的运动,如慢跑、太极等,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3.室内运动:夏季高温天气容易出现中暑,建议选在室内场所进行适度运动,可以减轻身体负担,避免紫外线和污染物的侵害。

三、健康风俗1.正常作息:夏季白天长夜短,应保持正常的作息时间,避免晚上熬夜或过度疲劳,以免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和免疫机能。

2.穿透气衣服:夏季气温高,穿着不透气的衣服容易引起热感和汗液潴留,应选择柔软透气的衣物,保持清爽舒适。

3.经常洗澡:夏季人体汗液多,应定期洗澡,保持皮肤清洁和呼吸道畅通,避免感染疾病。

4.多喝水:夏季气温高,人体代谢加速,应多喝水补水,保持身体水分平衡。

以上就是夏季养生小常识的一些内容,希望大家能够重视夏季健康,合理安排饮食与运动等生活方式,保持身体健康和良好心态。

夏季常规养生小常识

夏季常规养生小常识

夏季常规养生小常识夏季常规养生小常识夏季如何养生?进入夏季,天气炎热,使人心情烦躁,胸闷困乏,食欲不振,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在这个夏季做好养生保健的事宜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夏季养生小常识,欢迎阅读。

夏季养生小常识【一】1、夜卧早起《黄帝内经》中提出夏季养生要坚持“夜卧早起”即睡得晚起得早,消耗储存的能量,拨对生物钟。

最佳入睡时间是晚上10:00至11:00,起床时间是早晨5:30到6:30。

但因夏季人易犯困体乏,会出现睡眠不足的情况,引起多种危害:(1)影响大脑的创造性思维和处理事物的能力。

(2)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淤滞,易生皱纹。

(3)使人心情焦虑,免疫力下降,导致疾病发生。

(4)引起血中胆固醇含量增高,发生心脏病。

所以,需要通过午睡来保证充足睡眠,午睡时间1小时为宜。

2、合理着装夏季天气炎热,在着装上需要时刻注意,保持身体舒适。

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1)谨慎选择针织衫,这样易于身体排汗。

(2)勤换湿衣,夏季易出汗,所以衣服湿了需要及时更换。

(3)鞋要合适,大小合脚。

3、贪凉也要有道天气炎热,有的人喜欢用凉水冲脚,的确,这样的做法可快速降温。

然而,脚上的感觉神经末梢受到凉水的刺激后,正常运转的血管舒张功能会失调,从而诱发肢端运动痉挛、关节炎和风湿病等其他疾病的发生。

炎炎夏日,虽热得烦躁,但也不可贪凉,以防止阴阳相争伤及身体,需要从以下几点,做到正确避暑。

(1)空调:炎热夏季时,需当心冷出病来。

在使用空调时,室内外温差不宜超过5℃,运行时间不宜超过2小时,2小时左右应适当通风换气,部分病人不宜长期呆在空调房内,从空调环境进入高温环境时,不可骤冷骤热。

(2)风扇:风扇虽好,也不宜多吹。

身体出汗较多时,不宜马上直接对着风扇吹;睡觉时,风速最好调到低档位,而且要尽量的避免将风扇对着头部吹。

最后,还应预防“凉席病”:尽量选用竹凉席,最好不选用草席,并保持凉席的清洁卫生。

夏季养生,处了需做到作息有规律,还要饮食有节制,劳逸相结合,精神要平和才能保健康哦。

夏季中医养生知识小常识

夏季中医养生知识小常识

夏季中医养生知识小常识夏季中医养生知识小常识夏季是一个阳光明媚、万物繁盛的季节,但也是一个炎热潮湿、易生病的季节。

中医认为,夏季气候炎热,人体阳气旺盛,应该根据自身体质和环境特点进行调理,以达到保健养生的目的。

下面就来介绍一些夏季中医养生知识小常识。

一、饮食调理1.多喝水:夏天气温高,人体出汗多,容易脱水。

因此要多喝水,并注意补充电解质。

2.清淡饮食:夏天气温高,消化系统负担加重。

应该避免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3.多吃水果:夏天水果丰富,可以适当增加水果摄入量。

但要注意不要过量,以避免引起腹泻等问题。

4.少吃冷饮:虽然冰镇饮料和冰淇淋可以解暑降温,但过量摄入会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影响消化吸收。

二、运动调理1.早晚锻炼:夏季气温高,中午阳光强烈,容易中暑。

因此建议在早晚气温较低时进行户外运动。

2.适量运动:夏季人体代谢旺盛,容易疲劳。

应该根据自身体质和环境特点进行适量运动,避免过度劳累。

3.防晒保护:户外运动时要注意防晒和保护皮肤,以免受到紫外线的伤害。

三、情志调理1.保持愉悦心情:夏季阳气旺盛,人体精神状态好。

应该保持愉悦心情,避免过度焦虑和压力。

2.避免过度消极:夏季气候潮湿,容易引起情绪低落。

应该积极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

四、穴位按摩1.涌泉穴:位于足底部前三分之一处凹陷处。

按摩涌泉穴可以清热解毒,缓解疲劳。

2.太冲穴:位于脚背部第二、三趾之间的凹陷处。

按摩太冲穴可以调节气血,缓解头痛、失眠等问题。

3.风池穴:位于颈部后方两侧,耳后下方的突起处。

按摩风池穴可以缓解头痛、颈椎病等问题。

五、中药调理1.菊花茶:可以清热解毒,降低体温,缓解头痛、口干舌燥等不适。

2.薏米粥:可以利尿消肿,排除体内湿气和毒素。

3.黄连上清丸:可以清热解毒,治疗口腔溃疡、喉咙肿痛等问题。

以上就是夏季中医养生知识小常识的介绍。

希望大家能够根据自身体质和环境特点进行调理,保持健康愉悦的状态。

夏季养生六节气养生小知识

夏季养生六节气养生小知识

夏季养生六节气养生小知识夏季是养生的好时机,而六节气则是夏季养生的重要参考。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夏季养生的六个节气,以及一些相应的小知识。

1. 立夏:立夏是夏季的开始,也是养生的起点。

在立夏这一天,气温逐渐升高,人体的新陈代谢也开始加快。

因此,在立夏时要注意保持清淡的饮食,多吃一些新鲜蔬菜水果,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疲劳。

此外,立夏时气温较高,人体容易出汗,因此要多补充水分,保持身体的水润。

2. 小满: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意味着农作物的生长进入了盛期。

在小满时,人体的阳气也逐渐上升,此时要注意保护心脏和肾脏的健康。

可以多吃一些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食物,如苦瓜、黄瓜、草莓等,有助于降低体内的火气。

3. 芒种:芒种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这时天气已经炎热,人体容易出现疲乏和口干舌燥等不适症状。

因此,在芒种时要注意补充水分,多喝凉茶、绿豆汤等清热解暑的饮品,同时也要注意保护皮肤,避免晒伤。

4. 夏至:夏至是夏季的中期,也是一年中白天最长的一天。

在夏至时,人体的阳气达到顶峰,但也容易受到外界的热邪侵袭。

因此,在夏至时要注意保护心脏和肝脏的健康,可以多吃一些具有养心安神作用的食物,如枸杞、莲子、红枣等。

5. 小暑:小暑是夏季的第五个节气,气温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

在小暑时,人体容易出现烦躁不安、口渴多汗等症状。

因此,要注意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

同时,也要适当增加饮水量,多吃一些具有清热解暑作用的食物,如绿豆、荸荠、西瓜等。

6. 大暑:大暑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

在大暑时,人体容易出现中暑和脱水等情况。

因此,在大暑时要注意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太阳下,减少户外活动,注意保持室内通风。

此外,要适当增加饮水量,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柠檬、橙子、番茄等,有助于提高抵抗力。

总结起来,夏季养生的六个节气都有不同的养生重点。

立夏要保持清淡饮食,小满要保护心脏和肾脏,芒种要补充水分,夏至要养心安神,小暑要保持心情愉快,大暑要防止中暑和脱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养生小知识——夏季篇
一、关于中医养生
中医:阴阳---和
夏季养生:《黄帝内经》:“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夏季巳午未,也就是农历四五六三个月,这个季节叫作蕃秀。

蕃者,繁衍茂盛之象;秀者,精气外达之象。

此时地气上交于天,万物开花结果。

人与夏气相应,应该晚睡早起,尽量接受阳光的照耀,不要过分贪阴。

要使情志舒畅,不要郁结成怒。

要像花开结果一样,令生气能够外达。

要像所爱之物在外一样,尽量早出晚归。

这是夏季之气与人体相应的规律,为养长之道。

不能顺应夏气的成长则伤心,秋天会发为寒热往来之病,供秋气收敛的精微就少了,到冬季就会发为内虚的重
大致意思是,针对炎热夏季,在起居上,应晚睡早起,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中午暑热最盛之时,适当午睡,既可避炎热,又可消除疲劳、补充体力;精神方面应主动调节情志,避免过怒烦躁,避免情绪抑郁,保持神清气爽。

此时在饮食上,要注重健脾益气,少食苦寒,节冷饮,少食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宜食鱼、蛋、奶、西瓜、黄瓜、冬瓜、玉米、豌豆等。

此外,酸味收敛,可固护体表,防止出汗过多伤气损阳,故可多选用酸味食物,如杨梅、草莓、西红柿、酸梅汤、豆类及其制品;咸味食物则可帮助机体补充因出汗过多而丢失的盐分,以防汗多损伤心气,故应及时补充。

民间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之说,夏日食姜也是“春夏养阳”理论的实际应用。


1.养睡眠:晚睡(亥时)早起(卯时)
一般睡眠应该是亥寝,就是亥时入寝,就是九、十点钟的时候你要上床,一定要保证十一点之前睡着,因为十一点到一点的时候是子时,属于胆气生发,如果你亥时还没有睡着的话,到了子时的时候,你就容易醒过来,反而阳气生发起来了,子时一阳生,阳气生发,你反而睡不着觉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有这种现象,就是九十点的时候睡得迷迷糊糊的,到十一点又醒了,还有的人呢,肝胆旺一些的人,开始想吃东西了,就到处找吃的了,这实际上都是身体气机的表现;早起是什么时间呢,叫卯时,卯时就是五点到七点,这时候就叫天门开地户也开,所以卯时在中医里它所对应的经脉是大肠经,有的人这时候习惯小便或者大便,这都是人体气机到这个时间段的一个正常的反映而已。

这时候情志应是怎么样的呢?
2.养性情:心静自然凉
中医把人体的五种情志——喜、怒、忧、思、恐,分别对应心、肝、肺、脾、肾五脏,并由心统领。

黄帝内经之《灵枢·灵兰秘典》中这样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这句话把五脏中的心比做一个国家的君主,它掌控着人体的心神与情志。

夏季和心在五行当中均属于火。

根据中医天人相应的观点,盛夏的自然之火与体内的心火可以相互影响。

烈日酷暑,容易使人心烦意躁;而躁动不宁的心绪,可以使人更觉暑热难挡。

此外,“五志过极皆化火”,也就是说五种情志过度都可以化火。

心属火,情志之火都可以波及到心。

因此在盛夏期间,我们应当做到“使志无怒”,清心寡欲,恬淡虚无,静养心神。

就像嵇康在《养生论》中所说,“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减少,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

”这正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心静自然凉”。

3.养脾胃:忌过度寒凉
夏天吃什么?中医营养学认为,夏日饮食宜温凉有节,顾护脾胃。

小孩或年轻人在酷暑时,往往喜欢贪凉饮冷,饮料非冰镇不喝,三餐非生冷不吃。

却不知日复一日地饮冷食寒,会慢慢地损伤脾胃之气,影响人体的消化功能,容易出现胃痛、食欲减退、腹泻等症状。

因此,夏季进食应以温为宜,不宜过食寒凉,要顾护人体的脾胃之气。

脾胃为“后天之本”,人体气血化生的源泉。

一旦脾胃受损,气血生化不足,会引起全身各脏器的病变。

夏天心、脾、胃三脏腑最容易受损,应当格外注重这三脏器的饮食调补,可食用薏仁、芡实、山药等以健脾养胃。

在黄帝内经之《素问·脏气法时论》中还提出,“心主夏,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这句话告诉我们,夏季也可多食酸味或咸味之品来养心。

其原因在于,夏天易多汗,而中医理论认为“汗为心之液”,出汗过多会导致心气不足、气津两亏。

为此,我们可有选择性地食用一些酸味之品,如乌梅、五味子煎汤代茶等,它们非但可补气,还能生津止渴。

夏天容易心火亢盛,中医认为咸味入肾,有补肾的作用,通过补肾水来调剂心火,使心火不易亢盛。

此外,咸味之品还能补充因汗液流失而缺少的钠,以此来确保人体水电解质的平衡。

4.养居处:防湿邪
夏日防湿邪,也是黄帝内经中讲述的一种生活方式。

中医理论认为,“湿伤肉”,即感染了湿邪后,就会损伤人体肌肤,患上常见的风湿性关节炎等。

黄帝内经中有记载,“伤于湿者,下先受之。

”湿邪损伤人体,总是从下部开始的。

比如常见的脚气、下肢溃疡等。

因此,盛夏季节里,居室一定要做到通风、防潮、隔热。

如果室内过于潮湿,空气污浊,不仅家具、衣物发霉、长毛而损坏,还能损伤人体阳气。

有些国家对儿童风湿病的研究证明,50%以上的患儿是由于住在潮湿的屋内造成的。

三、穴位养生
1. 睛明、太阳---保视力;
2. 风池、揉搓耳朵---清利头目
3. 人中---晕厥
4. 内关---晕车
5. 合谷---头痛、牙痛
6. 足三里---胃痛冬病夏治
夏季
意思是说,夏天万物生长,茂盛华美,夏日昼长,养生者宜早起锻链,不宜懒惰,要使人的精神旺盛饱满,让体内阳气宣泄於外,以与夏季阳盛的环境相适应,这就是夏天保养夏长之气的方法。

夏季炎热,常遇暑热兼湿之候,肌腠开泄,汗出亦多,人们喜食生冷、寒凉之物。

如太过则而伤脾胃。

因此,在夏季切忌过食生冷,少食油腻厚味、煎炸动火之物、饮食宜甘寒、利湿、清暑、少油之品。

“夏日炎炎正好眠”,是说夏季天热,暑湿重,人喜多眠,但此时更宜振作精神,劳逸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