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混合模式抠图法

合集下载

抠图攻略——扣出白色孔雀(色相饱和度和通道)

抠图攻略——扣出白色孔雀(色相饱和度和通道)

抠图攻略——扣出白色孔雀(色相饱和度和通道)教学重点:对色相饱和度的调整有更深一步的认识教学难点:滤色混合模式的理解、色相饱和度调整对颜色的不同影响、通道转为图像的思想阻力突破、本实例独创之处:突破抠图思想局限,将通道做为最终制作结果用于合成,素材本身只是一个辅助图像完成图片效果详细的做图步骤:分析:为了保证最终图像的清晰,我们需要把图像放大,在完成抠图之后再把图像缩小回原始大小。

注意这里的“放大”不是用放大镜工具放大观看,而是将图像整体放大。

(利用色相饱和度的原理:这是因为纯白色和纯黑色在调整色相和饱和度时是没有变化的,只有同时调整了明度,才可以将白色和黑色进行颜色变化,越是接近纯白色和纯黑色的颜色,越具有这样的特点。

我们正是通过这一步操作,将白色的羽毛与黄色的背景明显区分开来。

方便下一步的操作。

(明度为零时,白色和黑色的东西基本没有颜色的变化)至于为什么要把背景变成绿色的,并要提高饱和度呢?这与我们的颜色混合模式有关。

我们这个图像是RGB颜色,我们只要把背景变成红、绿、蓝中任意一个原色,就可以把草地背景在相应的颜色通道最亮化,从而在另外两个通道中暗化。

同样的,提高饱和度可以将黄色的杂草在原色通道中更加亮化,在另外的通道中暗化,白色在任何通道里都是白色显示,所以这样一调色,就会有通道出现羽毛与背景的最大程度分离,方便我们下一步的细致修理。

操作步骤:1、打开白色孔雀的图片,复制一张原图,然后隐藏。

(备份)2、选中图层—选中图像”-“图像大小”命令放大,将单位改为百分比,勾选“约束比例”,把图像宽高都设置为原来的400%,单击好,图像被放大3、使用“图像”-“调整”-“色相饱和度”命令,将颜色进行调整,把黄色的草地变为绿色的。

同时将颜色饱和度提高。

通过观察可以看到,使用了色相饱和度命令之后,白色部分的变化最小,而背景却有了巨大的变化。

(色相+45,饱和度+49明度0)4、经过这样的调整之后,在蓝色通道中,黑白最为分明,就用这个通道来制作吧。

用图层混合模式抠图

用图层混合模式抠图

原图:
效果图:
风景背景图:
截图(只有几个图层哦,貌似不难的)
第一步复制一个背景副本图层后,将风景底图拖到最上面,然后柔光
第二步盖印图层(alt+ctrl+shift+e),起名为盖印图层1,然后点掉前面的眼睛。

在风景底图图层将柔光改为叠加,然后ctrl+l 调出色阶工具,
将中间滑块向左拉到约2.40,以减少对比度。

第三步盖印图层(起名为盖印图层2),并将其拖到最上面,点出盖印图层1的眼睛,对盖印图层2采用叠加模式后,调出色阶工具,将中间滑块向左拉到约2.0,同样是降低对比度。

第四步将背景副本拖放到最上面,建立黑色蒙版(alt+鼠标点击添加蒙版按钮)
第五步按D键,将前景色设置为黑色,然后点击橡皮擦工具,画笔大小约22像素,不透明度约20%,放大图像N倍,擦涂人物,使原始人物清晰显露,
不要担心在擦头发时会将原始底图的灰色擦出来,先不管它,只需将人物及主要毛发擦出来就行了。

擦完后,按X键,调整前景色为白色,橡皮擦22像素还原被
刚才擦涂失误的稍大的地方。

最后一步 22像素橡皮擦是针对大的地方擦涂,对肩膀部位建议用0像素多边形套索工具沿着边缘做选区恢复。

而头发之间细节很多的地方,强烈建议将图层放至更大,
画笔缩小到4像素,涂抹掉原始图的灰色。

这个是本练习帖收工时最细致的活,当然也不要担心会把头发擦掉,无论怎么擦,人物的发丝是无损失的。

这个练习算是抠图的反向思维方法,正如其他方法一样,不可能包打天下,所以请您掌握此法后能够举一反三。

最终效果!。

RGB颜色通道抠图(图层蒙版、图层混合模式—影子)

RGB颜色通道抠图(图层蒙版、图层混合模式—影子)

第五讲、RGB颜色通道在抠图中的作用•打开方式:•①菜单——窗口——通道;•②或者在图层调版里点击通道选项栏。

•原理:要抠出的主体在它的某个颜色通道里与背景有很大的黑白差别。

通道(蒙版)中白色就是选区;蒙版中白色就是选区(黑色为遮挡)。

•用途:•①选出这种通道图像,将其粘贴到图层蒙版上,修正后做出选区。

•②复制这种通道图像,修正后做出选区将其用到图层上。

•这正应验了那句话——通道就是选区。

实例:借用通道抠出纸墙前面的少女,换成黄叶背景。

•步骤一•将少女作为背景,黄叶作为图层1,采用线性叠加混合。

•这一步骤仅仅为了得到少女在黄叶背景下的阴影。

这是因为如果将少女在纸墙上的阴影抠出来放到黄叶上会很不协调。

•步骤二•复制少女背景作为顶部图层,并添加图层蒙版。

•这一步是为了对少女抠图做准备。

•步骤三•打开顶部图层的RGB 通道,比较3个灰度图像后,发现蓝通道图像中少女与背景黑白反差最大,于是,全选(Ctrl+A)并复制(Ctrl+C)蓝通道图像。

•(注意:Ctrl+C是复制到剪贴板,这与复制图层Ctrl+J不同)。

•步骤四•返回图层调版,将顶部图层蒙版打开成大图(Alt+点击蒙版缩略图),将蓝通道灰度图像粘贴(Ctrl+V)到蒙版。

•这样的蒙版还不能令人满意(这时的蒙版就是上图)。

•步骤五•使用曲线(或色阶)上的设置黑场和白场来改善蒙版(使黑白更加分明)。

•黑场点和白场点越靠近,主体与背景的黑白反差越大,但与背景灰度相似的主体部分会被设错,而且主体边缘变得粗糙。

黑场点和白场点离得远,修正蒙版的工作量变大。

总之,要反复试验,以得到最佳效果。

•注:此步可以对蒙版分区进行,后再合并蒙版。

以免边缘损失过多。

•步骤六•再反相(Ctrl+i)使主体变成白色,背景变成黑色(蒙版中白色才是选区)。

•用画笔工具对主体做描黑修正,背景做描白修正。

•为了使主体边缘与背景更好的融合,可以在边缘使用羽化甚至使用模糊工具。

•PHOTOSHP CS3新增了专门处理图层蒙版边缘的功能,可以设置调整宽度、对比度、羽化、平滑等都可以做修正,非常管用。

用PS图层混合模式和通道为渐变色图像抠图

用PS图层混合模式和通道为渐变色图像抠图

用PS图层混合模式和通道为渐变色图像抠图
现在我们想要将标志中黄色的背景去除,因为有渐变色,所以看起来不太好处理。

这里我们介绍一种新方法:先利用Photoshop的图层混合模式和色阶调整,再通过通道创建选区,之后填充颜色。

原标志图最终效果
首先在标志图层下方建立一个色彩填充层,填充的颜色选择标志色彩最浓的区域(如下图)。

然后将标志层的混合方式改为“变暗(Darken)”。

背景变为深色,用信息面板(Info)察看背景颜色,还不是纯黑色(纯黑的RGB值均为0)。

建立一个色阶(Level)调整层,使用右下角三个吸管的第一个,在背景上点一下,这代表将原先的背景色强行改变为纯黑。

再用信息面板看一下,背景已经是纯黑的了。

将蓝色通道作为选区载入(按住Ctrl点击蓝色通道即可)。

再利用这个选区建立一个色彩填充层,就完成了。

选择色彩范围 轻松抠图实现分层

选择色彩范围 轻松抠图实现分层

选择色彩范围:轻松抠图实现分层在使用PhotoShop软件进行图像处理时,抠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

抠图的目的是将图像中的某一部分与背景分离开来,以便在后续的编辑过程中进行独立的处理。

在过去,抠图通常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现在,借助于PhotoShop软件中选择色彩范围功能的运用,抠图变得更加简单和高效。

选择色彩范围是一种基于色彩差异的选择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而准确地选择特定的颜色区域。

下面来详细介绍如何使用该功能来实现抠图,并最终实现分层效果。

首先,打开PhotoShop软件,并导入需要进行抠图的图像。

接下来,在工具栏中选择"选择"工具(通常是一个小箭头图标,也可以按键盘上的"Ctrl" + "A"来选择)。

然后,在选项栏中选择"选择色彩范围"工具(可通过点击工具栏上的下拉箭头来找到)。

当工具被选中后,鼠标移到图像上,并点击其中的一个色彩。

这时,软件会根据该色彩为基准,选中与之相近的色彩区域。

我们可以通过调整选项栏中的"容差"值来控制色彩的相似范围。

较低的容差值会选择更接近于基准色彩的区域,而较高的容差值则会选择更广泛的相似色彩。

当我们点击选择色彩范围后,软件会在图像上显示选中的区域,同时,在图层面板中会创建一个与选区对应的新图层。

这样,我们就可以对选中的图像进行独立的处理了。

在抠图完成后,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图层的透明度、混合模式等属性,将其与背景进行融合,从而实现分层效果。

此外,我们还可以添加或修改其他图层,为图像增加更多的效果和细节。

需要提醒的是,选择色彩范围功能并不是适用于所有情况的万能工具。

在某些复杂的场景下,如图像中存在大量的彩色杂乱背景或过渡色彩的区域时,该功能可能无法准确地选中我们需要的区域。

这时,我们可以通过其他选择工具或透明蒙版等方式来进行进一步调整和修正。

总结而言,选择色彩范围是一种简单而高效的抠图工具,能够帮助我们快速而准确地选中需要分离的图像部分,并为其创建独立的图层,实现分层效果。

图层混合模式在抠图中的应用(抠婚纱)

图层混合模式在抠图中的应用(抠婚纱)

婚纱新娘上广告
• 在广告背景之上复制4个新娘的图层,对顶部的图层3用快 速蒙板抠新娘的不透明部分。 • 快速蒙板选 项为“所选 图层”,70 %颜色不透 明度,用合 适画笔涂满 新娘的不透 明部分。
婚纱新娘上广告
• • • • 返回标准编辑模式,使新娘的不透明部分成为选区。 操作菜单:“选择”—“反向”; 操作菜单:“编辑”——“清除”。 顶层图层3新娘不透明部分便可抠出。
婚纱新娘上广告
• 用同样的方法抠出图层2包含全部婚纱的新娘 • 用图层2的选区,再抠出下层图层3、图层1的包含全部婚 纱的新娘。当然也可以直接复制抠出婚纱后的图层2。
婚纱新娘上广告
• 很多人认为,婚纱与背景最好的混合模式是“滤色”,其 实不尽然。像本例这种很薄的婚纱,采用“滤色”混合后 会发白,褶皱消失殆尽,不信你可以试试。 • 我们反其道行之,采用与“滤色”功能相反的“正片叠底” 图层混合模式,我用两个“正片叠底”中间加“浅色”, 边调整不透明度边观察效果。
图层混合模式抠婚纱
• 不少PS迷拿抠婚纱来检验抠图水平,方法也是繁多,但利 用图层混合模式抠婚纱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 方法概述: • 1、新背景画面作为最下面的背景图层,婚纱新娘图层放 在上面; • 2、如果新娘的半透明婚纱有原来的背景痕迹,可以用图 章、污点清除等工具先去掉,但不要破坏婚纱的皱褶; • 3、将婚纱新娘不透明的部分先抠出来,放在最顶图层, 该图层混合选择“正常”,不透明度100%,填充度100%;
变暗型混合模式
• 颜色加深: • 查看每个通道中的颜色信息,并通过增加对比度使基色变 暗以反映混合色。与白色混合后不产生变化。 • 线性加深 • 查看每个通道中的颜色信息,并通过减小亮度使基色变暗 以反映混合色。与白色混合后不产生变化。

ps色彩范围抠图教程_PS色彩范围抠取半透明物体

ps色彩范围抠图教程_PS色彩范围抠取半透明物体

ps色彩范围抠图教程_PS色彩范围抠取半透明物体
PS色彩范围抠取半透明物体方法比较不错,是个很好的抠图技巧,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ps色彩范围抠图教程,希望大家喜欢!
ps色彩范围抠图教程
1、先用PS将照片素材打开,点击来到通道面板下,右击复制绿色通道,得到绿副本通道。

2、选中绿副本通道,并执行快捷键CTRL+M打开曲线调整面板,分别将输入和输出设为62和147。

3、执行菜单栏上的选择-色彩范围命令,在色彩范围面板上进行参数设置,颜色容差设置最大,然后用吸管点纱巾部分。

4、色彩范围确定后,得到选区,按Ctrl + C复制选区内容,并将其它粘贴到图层面板中。

5、到这一步时修出多余的部分已经是很简单了,之后调整它的色相/饱和度,再添加自己喜欢的背景图案就OK了。

最终效果:。

色彩混合模式抠图法

色彩混合模式抠图法

前几节讲解了下常用的色相系列的混合模式和正片叠底滤色模式。

这次先把剩下的最常用的几个讲完,下一节将会讲到一些不常用的模式,希望能给大家带来点有深度的认识,不要认为混合模式就是拿鼠标调一下,恰好找到一个能用的就用。

混合模式很强大,而且任何控制都是像素级的,精度非常高,是其它粗线条的如滤镜,色相饱和度命令,橡皮之类的所不能比的。

费话不多说,下面讲解下变亮和变暗两种模式,在讲之前,大家再观察下混合模式的分组,第二组和第三组很有特点,一般我们称第二组为“变亮的混合模式组”,第三组为“变暗的混合模式组”。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第二组所有的样式都是会使最终的图像变亮的,而第二组会使最终的图像变暗。

他们两类个数相等,相同位置的功能恰好相反。

其中滤色,正片叠底已经讲过了。

下面说变亮和变暗:术语沿用前几节的术语:U层表示上一个图层(Up),D层表示下方(Down)的图层变亮:通过判断U层和D层的图像的重叠位置的颜色的亮度,选择亮度高的为结果色。

变暗:通过判断U层和D层的图像的重叠位置的颜色的亮度,选择亮度低的为结果色。

你可以认为这是HSB在B(bright)维度上的变化,或者LAB在L维度上的变化,因为这两个不同的色彩空间中。

分别用B,L来表示亮度。

看以下效果图:图片均为百度图片随意搜索而来。

这两张图有点大,在处理中为了传上来时不至于把网页撑变形了,我变小了一点,传这两张图也是给大家练习时使用原始素材。

思考:这两张图要做一个合成。

最常见的做法就是抠图,把第一个图抠出来,有几个难点:1,发丝不好处理。

2,半透明的裙子不好处理。

有的人说,没事,我有通道抠图法,那我请问通道能做到什么程度?是不是一定会有一半的白色被选出来?如果背景是黑色的怎么办?会有白斑的。

好,那我们换个思路。

分析两张图的特点,第一张美女,背景普遍比较亮基本为白色,人物比较暗。

下面的图比较灰。

那么如果我们能很好的屏蔽掉上图的白色,效果不就马上出来了?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几节讲解了下常用的色相系列的混合模式和正片叠底滤色模式。

这次先把剩下的最常用的几个讲完,下一节将会讲到一些不常用的模式,希望能给大家带来点有深度的认识,不要认为混合模式就是拿鼠标调一下,恰好找到一个能用的就用。

混合模式很强大,而且任何控制都是像素级的,精度非常高,是其它粗线条的如滤镜,色相饱和度命令,橡皮之类的所不能比的。

费话不多说,下面讲解下变亮和变暗两种模式,在讲之前,大家再观察下混合模式的分组,第二组和第三组很有特点,一般我们称第二组为“变亮的混合模式组”,第三组为“变暗的混合模式组”。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第二组所有的样式都是会使最终的图像变亮的,而第二组会使最终的图像变暗。

他们两类个数相等,相同位置的功能恰好相反。

其中滤色,正片叠底已经讲过了。

下面说变亮和变暗:术语沿用前几节的术语:U层表示上一个图层(Up),D层表示下方(Down)的图层
变亮:通过判断U层和D层的图像的重叠位置的颜色的亮度,选择亮度高的为结果色。

变暗:通过判断U层和D层的图像的重叠位置的颜色的亮度,选择亮度低的为结果色。

你可以认为这是HSB在B(bright)维度上的变化,或者LAB在L维度上的变化,因为这两个不同的色彩空间中。

分别用B,L来表示亮度。

看以下效果图:图片均为百度图片随意搜索而来。

这两张图有点大,在处理中为了传上来时不至于把网页撑变形了,我变小了一点,传这两张图也是给大家练习时使用原始素材。

思考:这两张图要做一个合成。

最常见的做法就是抠图,把第一个图抠出来,有几个难点:
1,发丝不好处理。

2,半透明的裙子不好处理。

有的人说,没事,我有通道抠图法,那我请问通道能做到什么程度?是不是一定会有一半的白色被选出来?如果背景是黑色的怎么办?会有白斑的。

好,那我们换个思路。

分析两张图的特点,第一张美女,背景普遍比较亮基本为白色,人物比较暗。

下面的图比较灰。

那么如果我们能很好的屏蔽掉上图的白色,效果不就马上出来了?恩。

思路对上了,我们再看变暗的混合模式,是不是正是我们需要的?下面直接采用的结果如下,注意,我在变暗之后还进行了一些技巧性的操作。

这是把美女图放于上方,背景图放于下方,并给U层设置“变暗”之后的效果,你发现了什么?白色完全被屏蔽掉了,头发和半透明的裙子是不是很完美?因为两张图都没有任何损伤,原像素没有任何变动,只是被混合模式经过计算得出来的结果。

裙子的白色部分被蔽掉了,而蓝色部分因为比背景暗还留着。

但是有缺点,人的肤色完全出问题了。

肤色为什么会出问题呢?
因为D层的像素比肤色暗,造成了显示底层的效果。

而白色比任何色亮,所以D层的任何颜色都会取代U 层。

那为了让肤色正常,我在两个图层中加了一个透明图层:
然后选中中间的“空白图层”,用白色画笔在U层的皮肤处进行涂抹。

结果如下:
分析下为什么会这样:
“空白图层”的白色是最亮的,首先因为这个图层是正常的,没有应用任何混合模式的,所以这个白色会把D层上的像素给挡住,那现在就是U层与白色进行混合,结果呢?同样的,因为白色比任何色亮,所以就只显示U层的像素了。

我们应用这个模式的目的只是为了解决头发和裙子,其它地方不变即可对不对?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我把U层往右拖动一下,让大家看下我涂抹的部分。

我想,你用背景橡皮擦,用通道,不管用其它的什么方法,你是不是一定会改变原图?所以从理论上,你不会得到比这个更精确更保真的图片。

色彩混合模式---线性加深\线性减淡
之前讲了些常用的混合模式,下面将进一步讲解一些不常用的模式,线性加深和线性减淡可能是最不常用的其中之一。

其实他们的作用很强大,当然是当你明白怎么回事之后。

但相对于这两个模式来说,我个人觉得更强大的是颜色加深和颜色减淡模式。

当你深入理解线性加深之后,将更有助于你对颜色加深的理解。

在高中代数里就出现过“线性”这样的概念,比如线性函数,你可以理解成只有一次的方程。

比如y=3x+2,在坐标系上表示为一条直线。

如果你懂上面这个方程。

那我再写个方程你看下:
R=U+D-255 R表示(Result)混合的结果, U表示(Up)上层,D(Down)表示下层。

如果U和D都为零那结果色就成-255了。

因为色值在0-255之间。

所以再给上式加个条件。

当U+D-255>255时,R=255
当U+D-255<0时,R=0
看到这个,我想你应该知道会有什么结果了。

这是线性加深的原理。

我以前在研究的时候,在网上找好久的资料都找不到一点有用的信息,然后查阅Photoshop的帮助文件时,发现线性加深有这样的一个定义:
线性加深:查看每个通道中的颜色信息,并通过减小亮度使基色变暗以反映混合色。

与白色混合后不产生变化。

线性减淡(添加)查看每个通道中的颜色信息,并通过增加亮度使基色变亮以反映混合色。

与黑色混合则不发生变化。

可是当时我看完后,还是一头雾水.于是我用无数颜色实验才推导出他的真实公式,并且在后来查到的色彩混合公式里,也确实证明了这一点。

我把当初的推理过程简述如下,帮助大家理解:
1,线性加深的“线性”两字给我很大勇气,因为颜色的插值方式比较复杂,如果是线性插值,那就很简单了,也就是说,这个模式其实很简单,不要怕。

2,定义提到查看每个通道中的颜色,也就是说他是逐通道进行计算的。

那么我就只需要针对单通道进行试验即可,或者就只用黑白灰的图像来验证即可。

下面是我的验证用的图像:
图层结构为:
看图层缩略图,大家应该能看懂吧,只有U图层应用了混合模式,其它都没有。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白色与白色结果是白色,黑色与黑色结果是黑色,中间有个比较明显的纯对角线的明暗交接线,你用ps的滴管吸点颜色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左上到右下的对角线是黑的,#000000.再用竖向和横向参考线在合成图的灰色区域取一个点,分别去获取通道色值。

如下图:
通过观察这三个值,你会很容易发现,当然你现在可以直接去验证, R=U+D-255 这个公式。

右边“上下”图层是对应着原来的D层,上面的“左右”对应着的是U层。

我们以上图第二条横着的参考线为准来总结:
1,当U层为最亮(白)的时候,不会影响到D层,也就是说会用D层的颜色为结果色。

2,从第一条推出:任何图层应用了线性加深之后,都不会让结果色变亮,也就是说一定会变暗或者不变。

3,当U层为最暗(黑)的时候,不管D层为什么亮度,都为黑色。

4,当U层为灰色的时候,会让D层变暗,一旦两个亮度相加到不了255,就成黑色的了。

5,给人的直觉感觉是整张图变暗了,对于D层来说,U层的亮度值决定了D层的变暗程度。

U层越暗,D 层的亮度变暗得就越厉害。

再回头来看定义:
线性加深:查看每个通道中的颜色信息,并通过减小亮度使基色变暗以反映混合色。

与白色混合后不产生变化。

在混合时,先对两个图层的每个通道中对应点的颜色信息进行计算,通过U层的亮度值来使D层的亮度变暗从而得到结果色。

与白色混合后 R=255+D-255=D,所以颜色不变。

然后把三个通道计算的结果合成到RGB混合通道上,即得到了最终的结果。

相信你第一次看这个教程,会很痛苦,希望你能自己亲自画画我的例程图,并且一字一句的去推敲下我的每一句话。

我相信你会发觉功能大增的。

在弄懂后,希望你能通过合成两张比较复杂的图,并且对复杂的图的混合进行拆解研究。

以完全吸收这个模式。

这里提醒一下,在你研究的过程中,你一定要对单通道进行研究,因为最终的彩色结果,是三通道混合的结果。

如下图:
再补充一下,这个线性加深跟线性减淡两个原理是很相似的,读者可以自行推导并且验证。

这两个模式也是颜色加深和颜色减淡的基础。

希望大家都好好的安安静静的研究一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