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格是表示谜底有一些特殊的要求
谜格名例释

谜格名例释藏格格属加字类谜格,又名内附、帷灯、藏藏、暗附.规则:谜底多于二字,其中藏有某种谜格,要根据所藏格的格规格法对谜底进行处理,使之与谜面相扣合.例如:“心不在焉”(杂技节目一),谜底是“空中秋千”,按格扣面为“中空”.它与探骊、隐目等格的主要去区别是该格要标出谜目,而前几种格则不标.抵销格又名停云、削剩、销剩、封闭、金蝉、抵消、暗重门等.规则:谜底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组成,前词一部分由后词抵销,关联词如“掉、去、省、没、迁、无”等字.相互抵销后以所余字扣谜面.例如:“尖端”(泊号二),谜底为“小遮拦、没遮拦”,将谜底中相同的“遮拦”抵销,“没”字摒除,所剩“小”与谜面“尖端”相扣.调首格属移位类谜格.又名掉首、掉头、回首、调头、低首、睡鸭、乙上、上钩、拗顶、拗相、拗项等.规则:谜底多于两字,头两字交换位置与下面的字连读扣面.例如:“礼貌守则”(四字常用语一),谜底为“明文规定”,按格扣面为“文明规定”.移帜格属移位类谜格.又名拔帜格.格名源于汉将韩信入赵营拔赵帜而立汉帜的故事.规则:谜底多于两字,某字的一半移在间隔若干字的另一字旁合读.例如:“真可无忧”(成语一),谜底为“何乐而不为”,按格扣面为“可乐而不伪”.梨花格属谐音类谜格.又名:谐音、谐声、借音、会声、别字、梅花、全谐音、全谐、全白、白冰、飞白、白水、玉冰、玉壶冰、石灰、粉面、玉人、妙手空空、杏苑摘花等.格名源于唐诗“千树万树梨花开”等句,原诗梨花隐白雪,用于格名借喻白(别)字,又由“千、万”构成全白之意.规则:谜底字数在两字以上,字字谐读.例如:“独自售货”(国名一),谜底为“丹麦”,按格扣面为“单卖”.白头格属谐音类谜格.又名:皓首、雪面、素珠、粉面、的颡、雪帽、戴雪、望月、粉头、白首、老人、寿星、的颅、冠玉、素冠等.规则:谜底字数在两字以上,首字谐读.例如:“废品”(泊人一),谜底为“吴用”,按格扣面为“无用”.粉底格属谐音类谜格.又名:粉尾、履雪、履霜、踏雪、立雪、素履、素覆、白足、鸭掌、孝履等.规则:谜底须在两字以上,最后一字谐读.例如:“不弯不曲”,(数学名词一),谜底为“绝对值”,按格扣面为“绝对直”.折屐格属半读类谜格.又名:半屐、半袜、半靴、折脚、折腿、折履、半履、敝履等.格名源于晋代谢安闻侄破苻坚,过户限折断屐齿而不觉的故事.规则:谜底须在两字以上,最后一字是上下结构的字,只取上半部的字连同上文读.例如:“知”,(泊号一),谜底为“智多星”,按格扣面为“智多日”.折领格属半读类谜格.又名:半领格.摘领格的别名.规则:谜底不少于四字,第二字只读上下之一半.例如:“苽”,(成语),谜底为“顺藤摸瓜”,按格扣面为“顺艹摸瓜”.只履格属半读类谜格.又名:半履、踦履、侧履、偏履等.规则:谜底不少于两字,最后一字左右拆开,只读半边.例如:“虚度光阴”,(鸟名一),谜底为“白鹇”,按格扣面为“白闲”.折巾格属半读类谜格.又名:折钗、摘巾、半帽、侧帽、侧巾等.格名源于东汉郭泰的故事,他曾遇雨而折巾一角,时人多模仿,称为林宗巾.规则:谜底不少于两字,第一字只读半边.例如:“南甜,北咸,东辣,西酸”(成语一),谜底为“饶有风味”,按格扣面为“食有风味”.摩顶格属半读类谜格.又名:齐飞、摘顶、摘盖、揭顶、半帽.揭顶格、脱帽格的别名.规则:谜底不少于两字,去掉第一字的上半后读.例如:“秋雁兮飞何方”,(人名一),谜底为“蒋南翔”,按格扣面为“将南翔”.半面格属半读类谜格.又名:玉璜.规则:谜底不少于两字,每字只读半边.例如:“松柏耐寒而不凋”(泊人二),谜底为“林冲、张清”,按格扣面读作“木中长青”.折腿格属半读类谜格.又名:半袜格,折屐格别名.规则:谜底不少于四字,倒数第二字为上下结构,去掉一半后与余字一起共同扣面.例如:“杜”(成语一),谜底为“朽木粪土”,按格扣面为“朽木共土”.折腰格属半读类谜格.又名:半腰格,解带格别名.规则:谜底不少于三字的单数,中间一字为上下结构,去掉一半后与余字一起共同扣面.例如:“哗”(李白诗一句),谜底为“华发同衰荣”,按格扣面为“华发几衰荣”徐妃格属半读类谜格,又名:半妆部首.格名来自徐妃的故事:因梁元帝是独眼,徐妃就半面妆迎接他.规则:谜底不少于二字,都去掉相同的偏旁读.例如:“从小爱打架”(鸟名一),谜底是“鹦鹉”,按格扣面为“婴武”.剥蕉格又名:重射、连壁.规则:谜底应先射一个,再由射出的谜底,重射一个.例如:“祖龙一炬”(古人一),谜底是“季子然”,用格后先为“秦火”,重新猜为“季子然”(苏秦燃).此格与重门格相似.宝塔格属分读类谜格.规则:谜底多于三字,将双数字分开读.例如:“卿卿”(诗经一句),谜底为“如何如何”,按格扣面为“如可人可人”.曹娥格属分读类谜格,又名:碑阴、离合.相传东汉文学家蔡邕夜晚用手摸着孝女曹娥墓碑碑文读后,在碑背后题写了“黄娟,幼妇.外孙,齑臼.”八字,意即“绝妙好辤(辞)”,这被认为是灯谜最初谜型,后来依此法定下了曹娥格.规则:谜面八字四句,二、四句末字压韵,谜底四字;谜面八字成文,每两字扣底一字;谜底四字,字字均左右分成二字读,扣合谜面.例如:“弱柳,繁荷.廷佇,石阿.”(《西厢》一句),谜底是“仔细端详”.解带格属减字类谜格,又名:鸿沟、比干、分心、挖心、抹胸、束腰、掉胸、折腰、断桥、遗珠等.规则:谜底为多于两字的奇数,中间一字不入题意.例如:“想念子之子”(词牌一),谜底为“忆王孙”,按格扣面为“忆孙”.比目格属并读类谜格,别名:合纵、并头、并首、叠锦.规则:谜底多于两字,开头两字并合成一字读.例如:“息息相关”(医疗术语一),谜底是“人工呼吸”,按格扣面为“仝(同)呼吸”.折胫格属减字类谜格,又名:解胫、脱袜、蔽膝、膑膝、绝胫、缓带、不胫、不胫而走等.规则:谜底多于三字,倒数第二字除去,余字扣合谜面.例如:“分”(影片一),谜底是“汾水长流”,按格扣面为“汾水流”.揭顶格属半读类谜格,又名:雍正、摘盖、遍摘、摘遍、飞花、移花、蓬莱、齐飞等.摩顶格的别名.特别的是若都去掉草头,则叫除草格.规则:谜底不少于二字,都去掉相同的顶盖读.例如:“俱往矣”(山东地名一),谜底为“莱芜”,按格扣面为“来无”.并蒂格①属并读类谜格,又名:并足、连横、并履等.有人称为系铃格.规则:谜底多于两字,最后两字并合成一字读.例如:“风雨莲塘”(郑板桥词一),谜底是“荷叶乱翻秋水”,按格扣面为“荷叶乱翻湫”.②属减字类谜格.规则:只取谜底相连两句的首字.例如:“握”(成语二),谜底为“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按格扣面为“拳曲”.补玉格属加字类谜格,与簪花格类似,不过谜底某些字是加“玉”字旁(斜王).此格几乎无人再用.有时可用谐音类谜格等其它类谜格来代替它.部首格徐妃格、放踵格、蝉脱格、与揭顶格的合称.正冠格属谐音类谜格,又名:赤冠、赤帽、赬冠、鹤顶、朱颜、丹顶、红颜等.加冠格别名.格名源于“李下不整冠,瓜田不纳履”.规则:谜底多于两字,除第一字正读外,其余的谐音.例如:“两岸垂杨静,波心织绮纹”(成语一),谜底为“风声鹤唳”,按格扣面为“风生河里”.藏珠格属加字类谜格,又名:嵌腰、长腰.骊珠格的别名.规则:谜底是偶数字,借一字嵌入中间,以扣合谜面.例如:“鲲鹏展翅”(穴位二),谜底为“飞扬、万里”,按格扣面为“飞扬九万里”.纳履格属加字类谜格,又名:进履、晋履、加履、正履、钓鱼、穿靴等.格名源于“李下不整冠,瓜田不纳履”.规则:谜底为诗词句、文句,并使底多于二字,取消逗号,上下串读为一句,与红豆格相反.例如:“文丞相印”(左传句一),谜底为“信,国之宝也”,按格扣面为“信国之宝也”.折翼格属半读类谜格,又名:断袖、楚腰、瘦腰、侧翼、侧腰、蜂腰等.规则:谜底不少于三字的单数,中间一字为左右结构,去掉一半后与余字一起共同扣面.例如:“皆大欢喜”(曲牌一),谜底为“众仙乐”,按格扣面为“众人乐”.鼎足格属分读类谜格,又名:蟾足、三条腿(俗名).规则:谜底最后一字分成三字读.例如:“欧美民族”(古人一),谜底为“西施”,按格扣面为“西方人也”.丹心格属谐音类谜格,又名:赤腰、红中、丹忱、朱腰、红心、心头、肠胃等.规则:谜底为多于两字的单数,中间一字正读,其余均谐音.例如:“手拿泥鳅”(外国地名一),谜底是“渥太华”,按格扣面为“握太滑”.侧领格属半读类谜格,别名:断袖.规则:谜底不少于二字,第二字只读左右之一半.例如:“彩练横空”(成语一),谜底是“含沙射影”,按格扣面为“含水射影”.拆字格被分读的字数不止一字,或非首尾的字分读为三的一种分读类谜格.蝉脱格属半读类谜格,又名:金蝉.规则:谜底不少于二字,都去掉门、行、口、几……等外边相同偏旁部首.例如:“一千分”(词语一),谜底是“田园”,按格扣面为“十元”.长心格属加字类谜格,与簪花格类似,不过谜底某些字加“心”(或忄)字旁.现此格几乎无人再用,有时可用谐音类谜格来代替它.赤颈格属谐音类谜格,又名:红领、丹颈.规则:谜底多于三字,第二字正读,其余均谐音.例如:“伤心细问儿夫病”(成语一),谜底是“杯盘狼藉”,按格扣面为“悲盘郎疾”.穿花格属谐音类谜格,又名:蝴蝶穿花、蝴蝶、蛱蝶、蛱蝶穿花.规则:谜底多于三字,正读字与谐音字相间隔.例如:“冰簟银床梦不成”(成语一),谜底是“天良难昧”,按格扣面为“天凉难寐”.垂柳格属移位类谜格.规则:谜底多于四字,采用类似下楼格的方法,将头两字或更多字移到后面同前连读.例如:“太极拳操人不老”(体育活动一),谜底是“少年运动会”,按格扣面为“运动会少年”.加偏格属加字类谜格,又名:重帘.规则:谜底中的字均加同一偏旁部首,与徐妃格相反.双上楼格属移位类谜格,又名:重斗格.规则:谜底多于五字,后两字移到前面读.例如:“重瞳”(《西厢记》一句),谜底“眼底人千里”,按格扣面为“千里眼底人”.重头格属加字类谜格,又名:复帽格.规则:谜底头一字重复读.是投影格的子格.加冠格属加字类谜格,还有人认为属句读类谜格.又名:正冠、加冕、戴帽等.规则:谜底为诗词句、文句等,应用连句,首字借用上句末字.例如:“大江东去”(《红楼梦》一句),谜底是“无复向西流”,按格扣面为“……水,无复向西流.”遥对格属对偶类谜格,又名:征对、对偶、求对、对子、对联、楹联、流水、夫妻、锦屏、锦屏风、菱花、求偶、蝴蝶、鸳鸯等.规则:谜底与谜面成对偶句,要求虚实,平仄相对,同对联一样.例如:“守株待兔”(成语一),谜底是“缘木求鱼”.上楼格属移位类谜格,又名:登楼、登楼台、魁斗、踢斗等.规则:谜底须在三字以上,最后一字移至首字前来读.例如:“放眼全球”(哲学名词一),谜底是“世界观”,按格扣面为“观世界”.下楼格属移位类谜格,又名:低头、埋头、落雁、落楼、垂柳、落帽等.规则:谜底须在三字以上,首字移至最后来读.例如:“祝你健康”(国名一),谜底是“安道尔”,按格扣面为“道尔安”.同销格属减字类谜格,又名:抵同、同衬、纳同等.规则:谜底中重复的字抵销后,所余字连读扣面.例如:“知道”(成语一),谜底是“不明不白”,按格扣面为“明白”.蝇头格属分读类谜格,又名:蝇首、**、垫巾、小楼等.规则:谜底在两字以上,首字上下分读.例如:“野火烧不尽”(《聊斋》篇目一),谜底是“《董生》”,按格扣面为“草重生”.调尾格属移位类谜格,又名:掉尾、掉足、乙下、下钩等.规则:谜底须在三字以上,末尾二字对调位置.例如:“悬崖勒缰”(国名一),谜底是“危地马拉”,按格扣面为“危地拉马”.蜓尾格属分读类谜格,又名:垫足、蜻尾、鱼尾等.规则:谜底最后一字上下分为二字读.例如:“气象记录”(《红楼梦》人名一),谜底是“晴雯”,按格扣面为“晴雨文”.榴裙格属谐音类谜格,又名:烧尾、丹胫、红袜、鹤膝.规则:谜底多于三字,倒数二字正读,其余均谐音.例如:“父亲常在动脑筋”(国名一),谜底是“巴巴多斯”,按格扣面为“爸爸多思”.蕉心格属移位类谜格,又名:掉中、中转、乙中、卷心、调腰.因诗句“一卷芭蕉细裹心”而取格名“芭蕉卷心”规则:谜底须四字以上的偶数,中间两字互换位置.例如:“暴君”(法律名词二),谜底是“元凶、首恶”,中间两字互换位置后读为“元首凶恶”扣面.叠尾格属加字类谜格,又名:复尾.规则:谜底的最后一字重复一遍读.例如:“兰”(围棋术语一),谜底是“三连星”,按格扣面为“三连星星”.蜂腰格①属分读类谜格,又名:中分、断锦、分心等.②折翼格别名.规则:谜底字数是三字以上的单数,中间一字上下分成二字读.例如:“隆中决策”(地名一),谜底是“三岔河”,按格扣面为“三分山河”.脱帽格属减字类谜格,又名:落帽、去首、去冠、断头、斩头、升冠、免冠、免冕、龙山、孟嘉、滑头禅、摩顶等.规则:谜底多于二字,第一字不入题意.例如:“愿驰千里足”(五言唐诗一句),谜底是“迷花不事君”,按格扣面为“花不事君”.秋千格一种常用的谜格.属移位类谜格,又名:千秋、倒读、转珠、颉颃等.秋千始于汉,原为千秋,汉武帝祝寿之词,转语为后庭游戏,格名取其语转之意.规则:谜底限于二字,倒读扣合谜面.例如:“温度计”(物理名词一),谜底是“热量”,按格扣面为“量热”.又如:“今天”(国名一),谜底“日本”,按格扣面为“本日”.卷帘格属移位类谜格,又名:回文、美人.规则:谜底多于二字,倒读扣合谜面.例如:“函授”(常用词一),谜底是“讲信用”,卷帘倒读为“用信讲”.碎锦格属分读类谜格,又名:碎镜、破镜、堆金、推金、破碎、解刃、汉印、集锦等.规则:谜底字字都分成几个字再按顺序一起读例如:“众口一词”(邮政用语一),谜底是“信筒”,按格扣面为“人言个个同”.重门格又名:叠户、连环、二进宫.格名源于晋·左思《蜀都赋》:“华阙双貌,重门洞开”,喻一层层的门.规则:谜底不直接扣面,谜面先射寓意,然后再入本意.例如:“在心为志”(地名一),谜底是“吉首”.先由谜面猜出“土”字,再由“土”转射出“吉首”.脱靴格属减字类谜格,又名:脱鞋、丢鞋、力士、弃履、跣足、刖足、无底、无底囊等.格名源于李白为唐玄宗草写国书时,曾要高力士为其脱靴的故事.规则:谜底多于二字,最后一字不入题意.例如:“节省开支”(影片二),谜底是“小花、金钱梦”,按格扣面为“小花金钱”.带马格属加字类谜格.与簪花格类似,不过谜底某些字是加“马”字旁.此格已无再用,有时可用谐音类谜格来代替它.带目格①属加字类谜格.②骊珠格别名.与骊珠、隐目、藏格、反切等格又称附加字类谜格.“带目”中的“目”字,不是单指谜目,而且还指数目的“目”规则:不标谜目,谜底中含有带数量词的谜目,共同扣合谜面.例如:“帅”(带目格),谜底是“一字师”.它与骊珠、隐目的共同点是谜目不标出来.单珠格属谐音类谜格.规则:谜底多于六字,其中有一字正读,其余均谐音,有别于正冠、朱履、丹心、赤颈、榴裙等格,与别字格相反.掉颈格属移位类谜格.规则:谜底多于四字,第二字与第三字交换位置读.调字格属移位类谜格.规则:谜底中某些字要移动位置读,不同于该类谜格中的其它格.例如:“月明无犬吠花村”(诸葛亮文一句),谜底是“亮窃以为不可”,按格扣面为“以为亮不可窃”.叠锦格属并读类谜格,①又名集锦.②即比目格.规则:谜底多于二字,其中除首末外有的相邻二字并成一字读,一般是上下合并.叠履格属减字类谜格,又名:连纵.规则:谜底为相连的二句,仅取末字.例如:“哑语”(成语二),谜底是“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按格扣面为“手口”.粉颈格属谐音类谜格,又名:玉颈、鹅项、素领、鸢肩、燕颔、燕项、素颈.规则:谜底多于三字,第二字谐音.例如:“免刑”(成语一),谜底是“不乏其人”,按格扣面为“不罚其人”.朱履格属谐音类谜格,又名:红鞋、鹅掌头、正履.规则:谜底多于二字,最后一字正读外,其余的均谐音.例如:“一唱雄鸡天下白”(古代画家一),谜底是“文徵明”,按格扣面为“闻正明”.侧胫格属半读类谜格,别名:偏袜.规则:谜底不少于二字,倒数第二字只读左右之一半.例如:“集”(成语一),谜底是“一木难支”,按格扣面为“一木佳支”.粉腿格属谐音类谜格,又名素胫、鹤膝、玉腿、粉膝、秃胫、罗袜、粉袜等.规则:谜底多于三字,倒数第二字谐音.例如:“过期作废”(泊人二),谜底是“时迁、吴用”,按格扣面为“时迁无用”.虾须格属分读类谜格,又名:丫髻、鸦髻、破头、歧头等.规则:谜底第一字左右分成二字读.例如:“不为下代作马牛”(成语一),谜底是“好自为之”,按格扣面为“子女自为之”.求凰格属对偶类谜格,一种极常用的谜格.又名:凤求凰、求凤、求偶等.类似“无情对”,谜界戏称为“才子谜”.格名源于汉司马相如琴歌:“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规则:谜底首或尾为偶合字(关联字).如匹、比、配、偶、齐、连、会、双、对、合、鸳鸯等,其余部分与谜面成对偶.例如:“黄金”(画家一),谜底是“齐白石”.“白石”对“黄金”加上偶合字“齐”,即得谜底.燕尾格属分读类谜格,又名:燕剪、燕翦、鱼尾等.规则:谜底最后一字左右分为二字读.例如:“儿童猜谜语”(聊斋篇目一),谜底是“小谢”,按格扣面为“小言射”.反切格属加字类谜格.规则:谜底或谜面二字切音扣谜面或谜底,并带有“反”或“切”字.例如:“枪林”(常用词一),谜底是“亲切”,因“枪林”二字反切而成“亲”.放踵格属半读类谜格,又名:摘底、接踵.格名来源于《孟子》,“墨字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规则:谜底不少于二字,都去掉相同的下部读.例如:“十厘之积”(词汇一),谜底是“忿懑”,按格扣面为“分满”.展翼格属分读类谜格,又名:展翅、振翅、振翼、剖腹、双胎、分心等.规则:谜底为奇数,中间一字左右分为二字读.例如:“三八献礼,六一贺词”(书名二),谜底是“祝福、好孩子”,按格扣面为“祝福女子孩子”.子格又名非正格.即是从母格派生而来的若干谜格.例如在谐音类谜格中,梨花格是母格,它又衍生出白头、粉底、素心、粉颈、粉腿、正冠、朱履、丹心、赤颈、榴裙、围棋、穿花等十多种子格.反锦屏格属对偶类谜格.规则:谜底内先自行抵消后再与面对偶.例如:“虎穴”(成语二),谜底是“一世龙门、不可一世”,“一世”与“不可一世”抵消,剩下“龙门”扣面.簪花格属加字类谜格.还可细分为,加草头的称盖草格,加竹头的称种竹格.另外,类似的格有补玉、添人、进口、增金、垒石、长心、巧言、贴耳、带马格等.规则:谜底首字加草头或竹头扣合谜面.例如:“张苞”(成语一),谜底是“方兴未艾”,按格扣面为“芳兴未艾”.辘轳格属移位类谜格,又名:轳辘、轱辘、轱轳、双千秋等.规则:谜底为多于三字的偶数,相邻二字互移后读.例如:“日照花溪”(地名二),谜底是“射阳、江华”,按格扣面为“阳射华江”.苏黄格①又名隔帘花影.②谐音格最初的异名.③曹娥格别名.格名为苏东坡与黄山谷两姓之合,相传是他们二人所创.规则:谜底不少于二字,先以谐音附会,然后再入本意.例如:“剪烛”(旧时科举名一),谜底是“状元”.先由谜面会意为“一夹一明”,经谐音为“一甲一名”,这才找到谜底.摘领格属减字类谜格,又名:折领、折项、射喉、刎颈、卸颈、削肩、剖心、缩颈、鹤颡等.规则:谜底多于三字,第二字不入题意.例如:“羊续南阳郡署”(左传一句),谜底是“悬诸鱼门”,按格扣面为“悬鱼门”.素心格属谐音类谜格,又名:素腰、玉腰、花腰、玉带、夹雪等.格名源于陶潜《移居诗》“闻多素心人”.素心即心地洁白.规则:谜底为奇数,中间一字谐音.例如:“从此替爷征”(机械工具一),谜底是“千斤顶”,按格扣面为“千金顶”.围棋格属谐音类谜格,又名:阴阳、黑白等.规则:谜底为多于三字的双数,半数谐音.一般是前后各半.例如:“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成语一),谜底是“心腹之患”,按格扣面为“新妇之患”.黑胸格属别读类谜格,又名:黑心.规则:谜底为多于二字的单数,中间一字是形近字.例如:“马后炮”(《红岩》人名一),谜底是“车耀先”,按格扣面为“车跃先”.间珠格属减字类谜格,又名:鸿沟、闲珠、弃玉、遗珠.规则:谜底多于五字,其中某一字不入题意,不同于脱帽、脱靴、解带、摘领、折胫等格,可标明减字位置.红豆格属句读类谜格,又名:红逗、金锁.红豆又名相思子,一般以红豆喻相思,灯谜中则用其象形逗号.规则:谜底多于二字,从中加逗号断读,变化原意.例如:“九十九”(成语一),谜底是“百无一是”,按格扣面为“百无一,是”.过去用此格时标明断读的位置,如“三四红豆”等.由于顿读法使谜底产生别解的情况很多,所以现在一般都不再注明此格了.合壁格属并读类谜格.规则:①谜底四字或双数,每两字并成一字读.②谜底中有的字左右合成一字读.例如:①“早晨”(成语一),谜底是“一日千里”,按格扣面为“旦重”.②“利便”(书经句一),谜底是“导溺水”,按格扣面为“导溺”.黑带格属别读类谜格,又名:墨带、墨袜.规则:谜底多于三字,倒数第二字是形近字.例如:“鸿”(影片一),谜底是“突破乌江”,按格扣面为“突破鸟江”.回文格①属加字类谜格,又名:锦字格.②卷帘格别名.规则:谜底多于二字,先顺读,再回读,共同扣合谜面.例如:“猜谜能手射灯谜”(泊号一),谜底是“打虎将”,按格扣面为“打虎将,将虎打”.内螺旋格属移位类谜格,螺旋格中的一种.规则:谜底三字以上,一般为四字,按下述规律移位:谜底①②③④,按顺时针从内向外旋转成②③①④或③②④①.例如:“烽火乐褒姒”(影片一),谜底是“回头一笑”,按格扣面为“头一回笑”.双钩格属移位类谜格,又名:双勾、双调、己巳、双千秋等.规则:谜底四字或四字以上的双数,首二字与尾二字互相调换读.例如:“用战争消灭战争”(成语一),谜底是“止戈为武”,按格扣面为“为武止戈”.离合格①属分读类谜格,又名:金钟、离合体、嵌字格.②曹娥格别名.③即离合字谜.规则:谜底先字字分解,再合读.例如:“卓文君夜奔相如”(词汇一),谜底是“好逑”,按格扣面为“女子好逑,求之”.蕉心格属移位类谜格,又名:调中、中转、乙中、卷心、调腰.因有诗句“一卷芭蕉细裹心”,故格名取“芭蕉卷心”之意.规则:谜底为四字或四字以上的双数,中间两字互相交换位置读.例如:“魔术表演”(成语一),谜底是“化为乌有”,按格扣面为“化乌为有”.集锦格①属句读类谜格,又名:连锁.②又名连珠.③叠锦格第一种意义的别名.④碎锦格的别名.规则:①谜底不少于二个,连成一气读,以改变原意.②谜底不止一个,各个谜底的意义可以不相干,不能连读.实际即一面多底.例如:“关心集体”(影片二),谜底是“正是为了爱、大家庭”,按格扣面为“正是为了爱大家庭”.夹谐格属谐音类谜格,又名:夹雪、别字.规则:谜底多于五字,其中某一字谐音,有别于白头、粉底、素心、粉颈、粉腿等格.解铃格属变音类谜格.解铃是用佛教典故,《指月录》:“……虎项金铃,是谁解得.……'系者解得’.”规则:①谜底中有的字须解除圈音读原音.②谜底在二字以上,将最后一字分解成两种含义来解释.例如:①“一世俭朴”(农业名词一),谜底是“生长(zhǎng)素”,按格扣面为“生长(cháng)素”.此格现作别解处理.②“再三研究”(草药一),谜底是“商陆”,按格扣面为“商两三”,“陆”分解为两个三扣“再三”,“商”扣“研究”.解领格属分读类谜格,又名:鸳肩、剖领.规则:谜底多于三字,第二字分成二字读,一般是左右分.例如:“汇淮河汉常作客”(诗经一句),谜底是“四海为家”,按格扣面为“四水每为家”.进口格。
谜格之八——对偶类谜格

谜格之八——对偶类谜格
对偶类谜格,又名楹联类谜格、对联类谜格、对称类谜格,谜面谜底如同对联的上下联一样相扣。
对偶类谜格包括:求凰格、遥对格等。
求凰格:又名凤凰格、求偶格。
象对对联,以谜面为上联,谜底为下联。
谜底与谜面用词工整对仗,平仄声调和谐,词性相对。
但求凰格与对联有两点不同:一、是要求作“无情对”,即字义要对得近,词意要对得远,且越远越好;二、是要在谜底的前边或后边加上诸如比、齐、双、偶、和、会、朋、合、联、两、并、同、对、逢、遇、连、配等表示成双配对意义的并联字或词,联成一个词或一句话,至于加哪个字或词,要视谜而定。
例:1.头绳(求凰格,数学名词一)——对角线
2.黄金(求凰格,画家名一)应对为“白石”,再加一个“齐”字,成为“齐白石”。
遥对格:又名鸳鸯格、锦屏格、菱花格、楹联格、对联格、求偶格。
谜面为上联,谜底为下联。
与求凰格相似,不同之处在于:求凰格所对下联可为断章取义的别解,遥对格上下联必须对仗,且谜面必须独立成文,不可拼凑;遥对格谜底无需加附加字词,谜面与谜底字数相等。
猜射时同对对子相同,扣合务求自然,更严格,还须与谜目相扣,以词义近而意远者为上乘。
例:1.落金扇(遥对格,戏剧名一)——拾玉镯
2.五月黄梅天(遥对格,饮料名一)——三星白兰地
3.古汉字“(猜古书名一)——新唐书。
关于谜语的格

关于谜语的格关于谜语的格谜语是讲究谜格的。
什么是谜格?就是指谜面和谜底扣合时,谜底变化必须所遵循的格律,或叫格式。
谜界前辈谢会心先生在他所著的《评注灯虎辨类》一书中写道:“……然有时采取底句,当借词挂面,犹未能循蹈轨辙,势不得不于常法外,别开途径以济思路之穷,此制谜标格所由昉也。
”谢先生所说的常法,就是前章所介绍的谜体,而别开的途径就是把谜底作不同的变化,如字序移位,字形分割,字音谐读,字数增减,字义对仗等。
根据不同的变化,赋予不同的名称,于是就产生了各种不同的谜格。
运用谜格的灯谜,必须在谜条上注明用何种格。
灯谜设格,始于明代,最初曾有扬州马苍山的所谓“广陵十八格”之说,经过清代三百余年的演变和发展,谜格种类不断增多,花样不断翻新,名称竟达数百种之多。
尽管有许多谜格由于制谜者很少使用,已无形中被淘汰,但流传至今的谜格仍有一百几十个。
谜格过于繁杂,使人很不容易掌握。
故在制谜实践中,不少谜格因名异而法同被合并,还有些谜格本是矫揉造作,随意设立,毫无实用价值,也应摒弃。
实际上目前在各地灯谜活动中普遍使用的只不过二十多格。
这二十多格中又数卷帘、秋千、徐妃、求凰四大格运用最为广泛。
常见灯谜有三十五种谜格:秋千格、卷帘格、掉头格、蕉心格、掉尾格、上楼格、下楼格、双钩格、虾须格、蝇头格、蜂腰格、展翼格、燕尾格、蜻尾格、碎锦格、鼎足格、徐妃格、折巾格、摘遍格、放踵格、只履格、折履格、梨花格、白头格、粉颈格、玉带格、粉底格、亥豕格、求凰格、遥对格、抵销格、玉版格、红豆格、重门格、探骊。
下面主要介绍一些上用的谜格:1.卷帘格谜底字数至少为三个字,倒读扣合谜面。
“卷帘”一词乃取“倒卷珠帘”之义而定名。
如: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卷帘格,打出版名词一)谜底:单行本应倒读成“本行单——本行业是单独的”来扣合题意。
这里“行”本读xing,扣合时应读成hang。
此(卷帘格,打青海省地名一)谜底:柴达木应倒读成“木达柴”,即“此”加上“木”就是“柴”字。
谜格

谜格歌莫道谜格没啥用,熟读巧记龙点睛。
调整谜底救谜面,限制多底建奇功。
曹娥面底八比四,以二扣一不落空。
虾须首字分左右,连读与面巧呼应。
左右亚字为解领,前呼后应趣横生。
单数中央分左右,如鸟展翼可腾空。
倒第二字分左右,四字以上叫鹭胫。
最末一字分左右,犹如燕尾两流星。
每字上下曰筠垫,一分为二连读通。
第一个字分上下,蝇头小字恰形容。
单数中央分上下,中分就是分当中。
最末一字分上下,恰似蜓尾之外形。
字字拆开为碎锦,不分上下左右中。
偶数分开分两字,俨如宝塔之壮景。
最末一字成三字,鼎足三分趣味浓。
一字化成三或四,离合复读似金钟。
徐妃掩妆呈半面,左右部首可盖蒙。
首字左右成两字,折巾取半全文通。
单数中央析左右,折翼取半句更精。
最末一字析左右,只履取半量可轻。
排上部首为摘遍,只取下半与面通。
一字上下成两字,排除上半为摩顶。
末字弃下为折屐,连读上文一气成。
排除下半同部首,上半连读为接踵。
排外部首为蝉脱,去掉外壳用当中。
合二而一读谜底,合璧正和面呼应。
首字亚字并一个,比目连读始贯通。
双数中央二归一,同心联读乐趣生。
最末两字二合一,犹如莲花并蒂荣。
谐读梨花全白色,既要谐韵又谐声。
白头只是第一字,谐后涵义应变更。
玉颈白在第二字,读后亦应变内容。
谜底奇数三字上,中间独白素心中。
倒二谐读为粉腿,念成别义为上乘。
末字白读为粉底,仍和原义不能通。
只第一字读正义,其他谐读为鹤顶。
唯第二字作正读,其他念白是赤颈。
谜底单数三字上,中一正读丹忱红。
倒二正读出正义,恰似榴裙缥渺中。
唯有末字正读外,独见朱履一点红。
底字多字成双数,一正一谐穿花工。
底字多字成双数,各取半截围棋成。
底字皆读成别字,亥禾之格相似形。
首字形似读他字,恰似乌纱帽一顶。
二字形似读他字,犹如衣衫之青领。
中心一字读他字,好比体前之黑胸。
倒二别读成他字,正象黑带在飘零。
末字别读成他字,比喻皂靴足上登。
某字应作本音念,故作圈读为系铃。
某字本当作圈读,重读本音是解铃。
同谜有系又有解,移铃犹闻响铃声。
谜语的谜格之下楼格

谜语的谜格之下楼格
昨天讲了上楼格,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下楼格。
下楼格,以上楼格一样是因如同走楼梯而得名,与上楼格相对。
本格属位移类谜格,又称落楼格,落雁格,低头格,太平格,垂柳格等。
格规:谜底三字以上,副底中末字除外的字,全部后移到末字之后得正底。
例:群芳争艳(下楼格,打一曲牌名)
谜底:斗百花
解释:“群芳”即“百花”,争艳即“斗”,得副底“百花斗”,按格规,将“百花”两字后移的谜底“斗百花”。
例:祝您健康(下楼格,打一国名)
谜底:安道尔
解释:本谜用会意法,“祝”扣“道”,“你”可作“尔”,“健康”即“安”,得副底“道尔安”,前两字“道尔”后移得谜底“安道尔”。
谜语的谜格之白首格

谜语的谜格之白首格
白首格,名取自《李陵与苏武诗》“皓首以为期”句,皓首是年老发白的意思。
本格属谐音类谜格,又称白头格,皓首格,寿星格,素冠格等。
格规:谜底两字以上,副底首字作谐音白读得正底。
例:百废俱兴(白首格,打一省名)。
谜底:福建
解释:谜面的意思是重新建立,副底“复建”首字“复”谐音“福”,得到谜底“福建”。
例:捐款(白首格,打一财会用语)。
谜底:现金。
解释:捐字即捐献,扣“献”字,款是金钱,扣“金”。
得副底“献金”,首字“献”谐音“现”字,得谜底“现金”。
例:干(白首格,打一宗教名词)
谜底:道士
解释:这个谜语由字型会意,“干”字是“士”倒过来了,得副底“倒士”,首字“倒”谐音“道”,得谜底“道士”。
讲到这里,大家对“白首格”了解了吗?如果感兴趣的话。
可以试着猜猜下面的谜语哦!猜出来的欢迎留言。
对联谜语

昆明大观楼名联(180字)
•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 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 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 州,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 丹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 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 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 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 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 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 一枕清霜。 ——孙髯题昆明大观楼
上联“世人皆欲杀”出自《不见》:“不见李生久,佯狂 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 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李白晚年因接受唐肃 宗的弟弟永王李璘的邀请,加入其幕府,并为其写过一些 歌功颂德的诗歌。后李璘兵败被杀,李白也受到牵连,被 判长流夜郎。当时的处境是“世人皆欲杀”,只有杜甫这 样的老友“独怜才”,可见二人相知之深,友谊之厚。下 联出自《饮中八仙歌》:“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 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在“世 人皆欲杀”的情况下,依然故我;醉时纵然天子相呼,犹 不肯上船,可见其狂士之态。此联借用杜甫诗句,并加上 “狂”、“醉”二字,活脱脱勾画出李白那种我行我素、 纵情诗酒的狂放与豪侠之气。
对联的特点
•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 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 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 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 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 的位置上。
灯谜谜格的基础知识

灯谜谜格的基础知识带格谜是灯谜中的特殊部分。
谜格是充分利用汉字、汉语的独有特点而形成的有关制谜、猜谜的特殊方法。
它进一步扩大了灯谜的取材范围,丰富了灯谜的内容,增强了灯谜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在每一条带格谜中,谜格的提出等于是制谜者对该条谜语所运用的某种特定技巧条件的说明,也是对猜谜者的猜射方法所作出的一种暗示或约束。
所以,可以说带格谜是灯谜中的谜中之谜,猜射尤须动脑费心,尤富情趣。
明马苍山《韵鹤轩笔谈》提到:“灯谜有十八格,曹娥格为最古。
”清顾录《清嘉录》则说:“考灯谜有二十四格,曹娥格为最。
”所以一般人都认为,“谜之有格,自曹娥碑之‘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始也”(薛凤昌《邃汉斋谜话》)。
所谓“曹娥格”,又名碑阴格。
格名源于东汉文学家、书法家蔡邕题孝女曹娥碑碑阴八字的故事。
相传东汉时上虞有女名曹娥,其父淹死于江,未见尸首,曹娥沿江大哭,投水自尽。
五日后,曹娥之尸背负父尸漂浮于江面。
时人感怜曹娥的孝心,树碑勒文,彰显其事。
后来蔡邕读此碑文,乃于碑阴题下“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而去。
“黄绢”谓有色之丝,隐射“绝”字;“幼妇”犹少女,隐射“妙”字;“外孙”乃女之子,隐射“好”字;“齑臼”为捣姜蒜之器,专以盛受辛辣之物,故暗示“受辛”,“受辛”二字合之则为古异体“辞”字。
八字四读,每二字为一读射一字,共射“绝妙好辞”四字,盖赞碑铭文辞之佳美。
后世遂依此法立为谜格,便是“曹娥格”。
谜格名称的正式出现并被广泛运用,可以追溯到宋元时期。
到了明末,扬州马苍山总结出“广陵十八格”。
到了晚清时期,俞越又总结出了“射虎二十四格”。
越到后来,谜格越来越多,而且越分越细,至有格名百余者。
不过从一般情况来说,常用的谜格大约只是五六十种。
“格”是格律、规则的意思,所以“谜格”无非是有关灯谜猜制的某种格律、规则。
其实,灯谜的格律、规则在灯谜本身中已有所存在,谜格的提出不过是人们对文义谜某些特殊规律的总结和扩充罢了。
它的作用,是为了充分运用汉语言文字材料来制作灯谜,以使谜面与谜底能贴切地相扣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谜格是表示谜底有一些特殊的要求,比如谜底需要读谐音、需要调换字的顺序,才能和谜面相匹配。
现有的谜格名目繁多,每个谜格还有好多别名。
即使是常见的谜格,也不下二、三十种。
我根据前人的文章,把常见的谜格分成了五大类,每类选出一至两个具代表性的谜格出来加以解释。
其他未曾见过的谜格,可以上网查阅“紫丁香谜苑”谜格例释之类的资料。
1.谐音类代表谜格:白头格、梨花格
白头格:谜底字数须在两字以上,首字必须读谐音才能扣合谜面。
读谐音也叫“念白字”,所以取名“白头”,表示第一个字是白字。
例:黄昏(白头格,地名一)洛阳,第一个字谐音读成“落阳”。
一般来说,读谐音的字,声调也需保持一致。
“落阳”读成“洛阳”可以,读成“罗阳”就不对了。
梨花格:谜底字数须在两字以上,均谐读。
梨花是白色的,“千树万树梨花开”,满眼的白色,所以用“梨花”表示全白。
例:个体户售货(梨花格,国名一)丹麦,读成“单卖”扣合谜面。
其他类似谜格有:粉颈、玉带(素心)、素胫、粉底等等,“粉、素、玉”都是表示白色,颈、心、胫、底等字就指明了哪个位置的字读谐音。
顺便说一句,如果谜面没有标任何谜格,那么灯谜的谜底是不可以读谐音的。
这是灯谜严谨性的表现,对比那种“蜜蜂停在日历上”猜成语“风(蜂)和日丽(日历)”的脑筋急转弯,两者有本质区别。
2.移字类代表谜格:秋千格、卷帘格
秋千格:谜底限定两个字。
两字前后位置互移后扣谜面,像打秋千一样两面摆动。
例:问卜命途(秋千格,数学词汇一)运算,打秋千成为“算运”,卜算命运。
卷帘格:谜底字数须三字以上,倒着读来扣合谜面。
这个格的命名取“倒卷珠帘”之意,暗示从后往前读谜底。
例:功推汉番通婚策(卷帘格,三字词汇)亲和力,读成“力和亲”。
上楼格:别名:登楼、踢斗。
谜底须用三字以上的词(组词)或成语。
谜底末一字移置在首字前连下读。
例:矢志从一(成语)誓不两立,…立‟字移置在首字…誓‟字之前,连读成…立誓不两‟方切题意。
下楼格:别名:低头。
谜底须用三字以上的词(组词)或成语。
谜底首字移置句末下读。
谜例: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聊目)真定女,谜底…真‟字移置在句末连读成…定女真‟。
双钩格:别名:已巳。
格规:谜底限定四字的短语或成语。
格法:谜底前两字和后两字双换位置读。
谜例:租界(杂志)国外地质,谜底四字应读成…地质国外‟。
附注:…双钩‟意为两字相勾转,…已巳‟取形同双钩。
此格等于…双字秋千‟。
调首格:谜底须三字以上。
格法是将谜底的第一、第二字互调位置与下面字连读扣谜面。
调尾格:格法与“调首”相似。
不同之处在于把谜底最后两字位置互调。
这类谜格,谜底移字之前和移字之后的意义必须完全不一样。
如果谜
底是“寻找”,调换成“找寻”,两个词的意义没有太大区别,那么就没必要加谜格了。
3.分读类
代表谜格:虾须格、徐妃格
虾须格:谜底字数在两个以上,谜底首字左右分开作两个字读,并与后面的字连起来读以扣谜面。
因为第一个字像虾须一样左右分展,故此得名虾须格。
例:桂林风光甲天下(虾须格,打我国一市名)汕头。
桂林以山水出名,所以是“山水之头”。
徐妃格:格名出自李商隐诗“只得徐妃半面妆”。
南朝的梁元帝是个独眼龙,他的妃子徐氏每次得知元帝要来时,便故意只化半面妆等候。
因此又叫半妆格。
“徐娘半老,丰韵尤存”,说的正是这位徐妃。
此格谜底须在两字以上,所有字的偏旁部首都相同。
去除这些相同的偏旁,剩下每字的半面来扣合谜面。
例:只是朱颜改(徐妃格,化学元素二)铯、铑,“红颜已逝”,年老色衰。
蝇头格:此格法与“虾须格”相似,谜底须二字以上。
首字须是上下结构的,分成两字并与后面的字连读。
展翼格:谜底字数在三字以上的奇数词或词组,中间一字应为左右分读的合体字,并与上下文连起来,以切合谜面。
燕尾格:谜底字数须在两字以上,末一字须是左右结构的合体字。
猜时左右分开作两字读。
蜓尾格:谜底须二字以上,谜底末字上下分开作两字读。
放踵格:谜底须在两字以上。
猜时去除谜底每字下方相同部首,只取其上半部字义扣谜面。
摘遍格:谜底需四字以上,除去第二个字后切合谜面。
4.对偶类代表谜格:遥对格、求凰格
遥对格:谜面与谜底成对偶句式,平仄协调,对仗工稳,如对联一般。
以词义近而意远者为上乘。
例:虎皮花(遥对格,中药名一)龙胆草。
“虎龙”动物相对,“皮胆”身体部位相对,“花草”植物相对。
求凰格:格名取“凤求凰”之意。
要求谜底与谜面成对仗,讲平仄外,还须在谜底附加具有对偶意义的关联词,比如:齐、双、比、对、会、配、偶、和、匹、逢等字眼。
例:黄金(求凰格,中国画家一)齐白石。
“黄金、白石”相对。
5.骊珠格
骊珠格也称探骊格,是难度和欣赏性都非常高的一类谜。
骊珠格不写具体谜目,谜底要在前面连带谜目才能形成完整猜射。
例:今夜月明人尽望(探骊)首都/仰光。
谜底和谜目连起来,意思是“头都抬起来看光(月亮)”。
伯符留遗训,何事倚公瑾?(探骊,3字+2字)外政要?赖斯。
孙策(伯符)临死之前,嘱咐孙权“外事不决问周瑜(公瑾)”。
谜底顿读为“外政、要赖斯”。
6.离合字
谜底中有一个可拆分成几个部分的字,叫“母字”,分解成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叫“子字”,然后将子字、母字连缀起来,扣合谜面。
这样的谜,称之为离合字谜。
离合字已经单独成为一类谜了,为方便起见,还是放在谜格里加以说明。
例1:此地空余黄鹤楼(离合字)禽人离,母字是“禽”,拆成后面的人、离两个子字。
例2:双崖吞滟滪,峭壁立夔门(离合字)山夹峡。
描写的是长江瞿塘峡的景象。
例3:两兄弟再谈论片刻(离合字)二人又小叙。
例4:学效李广射卧虎,铮然一声崩箭镞(离合字二)弓虽强、石更硬。
此谜用两个离合字一气呵成,贯连扣谜,更有情趣。
离合字的原则是,母字一定要在谜底的开头或者结尾,不能放在中间。
放在中间的另有一类谜,叫中分字,不过比离合字的普及性要小很多。
制谜用格,是有原则的。
和借代一样,它只是一种补救的手段。
对有先天缺陷的谜底,如果能够借助谜格的使用,令原本不容易成谜的谜底豁然开朗,“格助谜活”,谜格就有使用价值。
如果不用格也能做出好谜,那么保持天然本色是最好的选择。
如果用了谜格反而使谜底理不通、气不顺,那就应该坚决反对。
有人提出的谜格使用原则是:
1、可用可不用时尽量不用;
2、不使用较生僻的谜格;
3、决不赞成将两种以上谜格混用于一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