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实验指导书
液压实验指导书(机制班)

机2005.08《液压、气压传动与控制》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陈淑梅、陈传铭编)祝榕生核机械工程学院机电系二零零五年三月实验一、液压泵拆装实验(一) CB型齿轮油泵装配实验一、概述齿轮油泵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工作可靠,制造容易、成本低以及对液压油的污染不太敏感,维护与修理方便等优点,因此已广泛地用在压力不高(一般在25公斤/厘米2 以下)的液压系统中。
齿轮油泵的缺点是漏油较多,轴承上载荷大,因而压力较低,流量脉动和压力脉动较大,噪音高,并只能作定量泵使用,故使用范围受到一定限制,齿轮油泵在结构上采取措施后可以达到较高的工作压力。
CB型齿轮油泵在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产品,工作压力为25公斤力/厘米2 ,为了适应高压系统的需要,在结构上稍加改进(采用了浮动轴套结构即可自动裣轴向间隙),可使油泵出口压力达到70~140公斤力/厘米2 。
CB型齿轮油泵在结构上考虑并较好地自理了轴向间隙问题,径向压力不平衡问题,困油问题等。
二、实验目的:了解CB型齿轮类油泵的结构特点和装配程度。
三、实验设备:供装配用的CB,OB-B,CB-G,CB-H等齿轮泵各一台。
四、装配要点及注意事项:1、仔细清选零件;2、各零件原规定的锐角处,应保持锐角,不可倒角修圆。
3、滚针装在轴承座圈内应充满、不得遗漏,滚针轴承应垂直压入前后盖板孔内,滚针在轴承保持架内应转动灵活无阻。
4、长、短轴上之平键与齿轮配合,侧向间隙不应过大,顶面不得碰擦,且能轻松推进,轴不得在齿轮内产生径向摆动现象。
5、CB型齿轮泵径向间隙为0.13~0.16毫米,轴向间隙为0.03毫米。
6、装配后旋转主动轴(长轴),保证用手旋转平稳无阻滞现象。
7、对带有油压自动补偿侧板的各类高压齿轮油泵,应注意侧板开关和安装位置。
CB型齿轮测泵装配实验报告(一)实验日期________年__________月__________日专业________班级_______组别__________学生姓名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回答下列思考问题:1、齿轮油泵的旋转方向与吸、压油口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2、通过观察油泵的结构说明齿轮油泵是怎样解决困油问题和径向油压力不平衡问题的?3、影响齿泵工作压力提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一般中高压齿轮泵在结构上相应地采取了哪些措施?(二) YB型叶片油泵装配实验一、概述叶片油泵具有运动平稳、噪声小、流量均匀性能好,容积效率高等优点,但有自吸性能差,转速不宜太高,对液压油的污染比较敏感,结构较复杂等缺点。
液压实验-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1

液压传动实验指导书实验一雷诺实验(选做)实验二不可压缩流体恒定流动总流伯努利方程实验(必做)实验台参数:潜水泵:型号HQB-2500;最大扬程:2.5m;最大流量:2000L/h;额定功率:55W;电源:单相~220V。
恒压水箱:长×宽×高=280×420×400;实验管A:管径Φ14,长约1.2 (m),沿程损失计算长度L=0.85 (m);雷诺数实验水位:H=250~280(可调);实验管B:小管内径Φ13.6,大管内径Φ20.2,轴线高度差140,总长约1.2 (m);伯努利方程实验水位:H=370(可调);实验台总尺寸:长×宽×高=1730×540×1470。
实验管道中液流循环如下(见图1) :1.实验台由泵7供水到恒压水箱22,水箱内液体分别由实验管A(雷诺实验)和实验管B (伯努利方程实验)流入辅助水箱14,再返回到供水水箱8中循环使用。
2.雷诺实验:颜色水容器1的颜色水径调节阀2调节,进入实验管A,随A管内的流动水一起运动,显示有色的流线;经节流阀9流出的微染色水,在辅助水箱14中与消色剂储器注入的消色剂混合,使有色水变清。
3.实验中基准水平面的选取。
用本实验装置做以上各项实验时,其基准水平面一律选择为工作台面板的上平面。
4.本实验指导书中各项实验所涉及的运算,均采用国际单位制。
2实验一 雷诺实验雷诺数是区别流体流动状态的无量纲数。
对圆管流动,其下临界雷诺数c Re 为 2300 ~ 2320。
小于该临界雷诺数的流体为层流流动状态,大于该临界雷诺数则为紊流流动状态。
工程上,在计算流体流动损失时,不同的Re 范围,采用不同的计算公式。
因此观察流体流动的流态,测定临界雷诺数,是《流体力学》课程实验的重要内容。
一、实验目的要求:1.观察层流、紊流的流态及其转换特性; 2.测定临界雷诺数,掌握圆管流态判别准则;3.学习雷诺数用无量纲参数进行实验研究的方法,并了解其实用意义。
液压实验指导书(附思考题答案)

实验一液压动力元件拆装一、实验目的通过对液压泵的拆装可加深对泵结构及其工作原理的了解,能对液压泵的加工及装配工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了解如何认识液压泵的铭牌、型号等内容。
二、实验用工具及材料内六角扳手、固定扳手、螺丝刀、各类液压泵(齿轮泵、双作用叶片泵、限压式变量叶片泵)三、实验内容及步骤拆解各类液压元件,观察及了解各零件在液压泵中的作用,了解各种液压泵的工作原理,按一定的步骤装配各类液压泵。
1.齿轮泵型号:CB-B型齿轮泵,结构图见图1-1。
图1-1 齿轮泵1-轴承外环 2-堵头 3-滚子 4-后泵盖 5-键 6-齿轮 7-泵体8-前泵盖 9-螺钉10-压环 11-密封环 12-主动轴 13-键 14-泻油孔15-从动轴 16-泻油槽 17-定位销工作原理:在吸油腔,轮齿在啮合点相互从对方齿谷中退出,密封工作空间的有效容积不断增大,完成吸油过程。
在排油腔,轮齿在啮合点相互进入对方齿谷中,密封工作空间的有效容积不断减小,实现排油过程。
2.双作用叶片泵型号:YB-6型叶片泵,结构图见图1-2。
工作原理:当轴3带动转子4转动时,装于转子叶片槽中的叶片在离心力和叶片底部压力油的作用下伸出,叶片顶部紧贴与顶子表面,沿着定子曲线滑动。
叶片往定子的长轴方向运动时叶片伸出,使得由定子5的内表面、配流盘2、7、转子和叶片所形成的密闭容腔不断扩大,通过配流盘上的配流窗口实现吸油。
往短轴方向运动时叶片缩进,密闭容腔不断缩小,通过配流盘上的配流窗口实现排油。
转子旋转一周,叶片伸出和缩进两次。
图1-2 双作用叶片泵1-滚针(动)轴承 2-吸油盘 3-传动轴 4-转子 5-定子 6-泵体7-压油盘 8-滚针(动)轴承盖 9-叶片3. 内反馈限压式变量叶片泵型号:YBN型内反馈限压式变量叶片泵结构简图见图1-3(1)变量原理依据弹簧弹力与油液对定子内表面的作用力的合力产生的水平分力Fsinθ相互大小关系,使定子产生水平方向的运动,改变定子与转子的偏心量的大小,进而改变泵的排量和流量。
液压传动系统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节流调速回路性能实验1实验目的通过对节流阀进口节流调速和出口节流调速两种调速回路的实验,得出它们的调速回路特性曲线,并分析比较它们的调速性能。
(速度-负载特性和功率性能)2实验装置RCYCS-B液压综合测试实验台,秒表。
3实验内容及原理节流调速回路是由定量泵、流量控制阀、溢流阀和执行元件等组成,它通过改变流量控制阀阀口的开度,即通流截面积来调节和控制流入或流出执行元件的流量,以调节其运动速度。
节流调速回路按照其流量控制阀安放位置的不同,分为进口节流调速、出口节流调速和旁路节流调速三种。
图1-1 进油节流调速回路原理图图1-2回油节流调速回路原理图在加载回路中,当压力油进入加载液压缸右腔时,由于加载液压缸活塞杆与调速回路工作液压缸的活塞杆将处于同心位置直接对顶,而且它们的缸筒都固定在工作台上,因此工作液压缸的活塞杆受到一个向左的作用力(负载F L),调节溢流阀Ⅱ可以改变F L的大小。
在调速回路中,工作液压缸的活塞杆的工作速度v与节流阀的通流面积α、溢流阀调定压力P1(定量泵供油压力)及负载F L有关。
而在一次工作过程中,α和P1都预先调定不再变化,此时活塞杆运动速度v只与负载F L有关。
v与F L之间的关系,称为节流调速回路的速度负载特性。
α和P1确定之后,改变负载F L的大小,同时测出相应的工作液压缸活塞杆速度v,就可测得一条速度负载特性曲线。
4实验步骤a.根据液压原理图在实验台上将回路连接好。
b.按下定量泵启动按钮启动定量泵,调节溢流阀Ⅰ手柄,缓慢旋紧,通过观察压力表P1将定量泵的出口压力调节到3.5-4MPa。
c.按下变量泵启动按钮启动变量泵,调节溢流阀Ⅱ手柄,缓慢旋紧,通过观察压力表P3将变量泵的出口压力调节到0.5MPa。
d.按下按钮Y1和Y2 ,可分别伸出工作缸和加载缸,反复控制两个油缸前进或后退几次,观察缸杆的运动是否正常。
e.将工作缸退回,按下按钮Y2,将加载缸伸出顶到工作缸,在加载缸运行过程中,通过观察压力表P4,记录加载缸工作腔压力值。
液压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液压系统中工作压力形成的原理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理解液压系统压力和外加负载的关系;2、通过实验分析液压系统负载由哪几方面组成;3、通过实验理解液压系统中工作压力的组成,有效工作压力,无效工作压力(压力损失)。
二实验原理(一)液压缸的外加负载变化对液压缸工作压力的影响。
实验在常摩擦阻力的情况下和液压工作不变的情况下进行。
在实验装置中,液压缸垂直布置,外负载用砝码直接加在活塞杆的一端,通过加不同的砝码观察液压工作压力值的变化、通过实验,计算液压缸的有效工作压力,做出负载——压力曲线。
注意此实验不同负载时的液压缸运动速度变化情况。
(二)进入液压缸的流量改变时,对液压缸工作压力的影响。
液压传动中流量和压力是两个独立的重要参数,它们之间没有直接的相互影响。
在一定负载下,仅改变进入液压缸的流量。
观察压力变化值及速度情况。
注意:此项实验,液压缸回油阻力必须很小,否则将产生不同背压,造成一定误差值。
(三)液压缸活塞下时,回油路的液压局部阻力(背压)变化时对液压缸工作压力的影响。
液压阻力包括两部分,即局部阻力与沿程阻力,本实验装置采用改变局部阻力(节流阀的通流截面积)的方法进行。
当液压缸上腔进油时,回油路上的节流阀阻力,可以看成是液压缸的无效负载,改变节流阀的通流截面积,就可研究液压局部阻力变化对液压缸的影响。
实验应在正常摩擦阻力和外负载不变的发现情况下进行。
(四)多缸并联时,外加负载不同时,对系统工作压力的影响。
实验装置中采用三个液压缸的并联施加不同负载,观察压力变化及它们的运动状态。
三实验步骤本实验在QCS002实验台上进行。
实验前调试:(1)实验油温控制在工作中20℃~40℃范围内。
(2)调整溢流阀4使压力15kgf/cm2(1.5MPa), 节流阀8、9、10开至最大,不加砝码慢慢打开调速阀6,使活塞杆运动速度不宜快,要求在运动过程中,有充分观察出压力表指示值。
1、观测液压缸的外加负载变化时,对液压缸工作压力的影响。
液压技术实验指导书

液压技术实验指导书液压技术实验指导书莆⽥学院电⼦信息⼯程学系2006年10⽉⽬录实验注意事项实验报告要求实验Ⅰ油泵性能测试 (1)实验Ⅱ溢流阀静态性能实验 (5)实验Ⅲ节流调速性能实验 (8)实验Ⅳ液压回路实验实验Ⅳ-1 差动回路 (12)实验Ⅳ-2 速度换接回路 (14)实验Ⅳ-3 调压回路 (16)实验Ⅳ-4 蓄能器保压、泵卸荷回路 (18)实验Ⅳ-5 减压回路 (20)实验Ⅳ-6 平衡回路 (22)实验Ⅳ-7 多缸顺序控制回路 (24)实验Ⅳ-8 同步回路 (26)实验Ⅴ液压回路演⽰及设计实验 (28)实验Ⅵ⽓动基本回路实验 (29)附录主要液压实验设备简介(1) QCS003B型液压系统教学实验台 (31)(2) QCS014型装拆式液压系统教学实验台 (33)(3) YY-18型透明液压传动演⽰系统 (34)实验注意事项⼀、液压与⽓压传动实验是学习《液压与⽓压传动》课程的重要环节之⼀,通过实验不但可以巩固课堂知识,理论联系实际,⽽且能使学⽣提⾼实验技能和实际⼯作能⼒。
⼆、实验前要复习课程有关内容,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书,明确实验⽬的,完成指导书中提出的各项要求。
三、实验时要多动脑、勤动⼿、培养独⽴⼯作和分析问题的能⼒。
四、正确使⽤各项设备、器具,注意安全。
遇有故障要及时向指导教师报告,妥善处理。
五、注意卫⽣,实验室内不准吸烟、不准随地吐痰、不准乱扔纸屑,保持实验良好的秩序,实验完毕要清理实验设备和现场。
六、认真完成实验报告,按时交给指导教师批阅、评分。
实验报告要求⼀、“实验报告”是实验的成果⼩结,必须以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态度完成。
⼆、对所需已知参数应主动查询,对测试参数和现象要如实记录。
三、实验报告中的思考题,可由指导教师提出,也可由学⽣⾃⾏提出和回答。
四、要求学⽣独⽴完成报告。
在原报告的基础上,希望能⾃⾏设计报告形式和内容。
五、凡需要画曲线的,⼀律⽤坐标纸(或16K⽅格纸)画,不得⽤其他纸代替。
液压元件实验指导书

液压元件实验指导书液压元件实验指导书实验目的:1.了解液压元件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液压元件的组装方法和安装技巧。
3.增强对液压系统的认识和理解,为以后的液压系统设计和调试工作打下基础。
实验仪器和材料:液压入门实验仪器箱,液压元件,液压管道及相应连接件。
实验原理:液压元件是指在液压系统中具有特定功能的诸如:压力控制、流量控制、方向控制等元件。
液压元件其基本组成部分主要有油缸、油泵、油箱、压力变换器、液压阀门、配管及控制元件等。
液压元件常常组成各种不同的液压系统,而液压系统又分为一级液压系统和二级液压系统,一级液压系统主要由油泵、压力变换器、油箱等组成;二级液压系统主要由液压阀门、油缸、管路及控制单元等组成。
实验步骤:一、实验前准备工作1.核对实验器材和设施是否进入运行状态和正常工作状态。
2.核对实验记录表格和实验指导薄。
二、实验目的和步骤1.液压流量指示器组件的装配及检验(1)检查液压流量指示器组件的散件是否齐全。
(2)采用添接法对组装前的液压流量指示器组件进行检验,以便判断配件大小,安装刻度筒和刻度针,正确组合打磨机械防水式计数器,保证汇水口和排水口得到正确连接。
(3)根据设备安装图进行组装。
2.调节液压阀门试验台的液压流量(1)要用流量计测量液压试验台缸的流量。
(2)调整阀门的流量,使看到的流量计显示与标准流量计正好一致。
(3)调整好后要检查其它回路,以保护气候。
3.调节液压阀门试验台的回路压力(1)关闭某个回路中的液压流量。
(2)在液压试验机安装压力表,调整阀门的压力,使压力达到标准。
(3)检查其它回路的压力。
三、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人员在实验期间,要保持头脑清醒,避免因个人疏忽而引起意外事故的发生。
2.在实验前检查检修设备并调试到正常工作状态,确保操作安全可靠。
3.严格按照安装图,无丝毫差错地组装各种液压元件,保证其安全可靠。
4.当进行调试时,应及时判断仪表和设备的工作状态及工作流程是否正确,以避免各种情况的发生。
液压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液压油粘度及粘度指数测定实验一、概述1、粘度流体受外力作用下流动时,在流体分子间产生摩擦力或切应力的性质,叫作流体的粘性。
粘性的大小可用粘度表示,粘度是流体最重要的特性之一,是选择液压油的主要指标,粘度大小直接影响着液压传动装置的工作,效率和灵敏性以及使用寿命。
常用的表示粘度大小的单位制有动力粘度(μ),运动粘度(γ)和相对粘度,目前我国主要采用运动粘度。
动力粘度和运动粘度又称为绝对粘度,它们是理论分析和推导中经常使用的粘度单位,都难以直接测量,因此,工程上常采用另一种可用仪器直接测量的粘度单位,即相对粘度。
相对粘度又称为条件粘度,各国采用的相对粘度单位有所不同,有的用赛氏粘度(SSU),有的用雷氏粘度(°R),有的用巴氏粘度(°B),我国采用恩氏粘度(°E)。
用恩氏粘度计来测定,其方法是将200(厘米) 3 被试液在某种温度下恩氏粘度计小孔(孔径为2.8厘米)流完所需的时间T t 与同体积蒸馏水在20℃时流完所需时间T 20水之比,该比值就是被试油在温度t℃时的恩氏粘度,用符号°E t 表示。
工业上一般以20℃、50℃和100℃作为测定恩氏粘度的标准温度,相应恩氏粘度符号为°E 20 ,°E 50 和°E 100 ,恩氏粘度和运动粘度的换算可用下述近似经验公式:运动粘度(厘斯)或运动粘度(厘米 2 /秒)或者由有关手册中图表上查得。
2、粘度指数液压油的粘温性能呆用粘度指数( V 。
1)来表示,它表示被测试油液的粘度随温度变化的程度与标准油的粘度随温度变化的程度之间的相对比较值,如图1所示,粘度指数越大,油的粘度随温度变化的程度就越小,即油的粘温性能越好,液压油的粘温指数要求在90以上,优良的在100以上。
粘度指数(V 。
I)一般采用如下公式求出:式中: U---是被试油在37.8℃(100°F)时的运动粘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 液压泵的特性实验
一、实验准备知识
预习思考题
1.液压泵的功能和种类
2.液压泵的特性
3.液压泵的动态特性和静态特性分别指的是什么?
实验基础知识
液压泵是一种能量转换装置,它把驱动电机的机械能转换成输到系统中去的油液的压力能,供液压系统使用。
液压泵(液压马达)按其在单位时间内所能输出(所需输入)油液体积可否调节而分为定量泵(定量马达)和变量泵(变量马达)两类;按结构形成可以分为齿轮式、叶片式和柱塞式三大类。
液压泵或液压马达的工作压力是指泵(马达)实际工作时的压力。
对泵来说,工作压力是指它的输出压力;对马达来说,则是指它的输入压力。
液压泵(液压马达)的额定压力是指泵(马达)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按试验标准规定的连续运转的最高压力,超过此值就是过载。
液压泵(液压马达)的排量(用V 表示)是指泵(马达)轴每转一转,由其密封容腔几何尺寸变化所算得的排出(输入)液体体积,亦即在无泄漏的情况下,其轴转一转所能排出(所需输入)的液体体积。
液压泵(液压马达)的理论流量(用q t 表示)是指泵(马达)在单位时间内由其密封容腔几何尺寸变化计算而得的排出(输入)的液体体积。
泵(马达)的转速为n 时,泵(马达)的理论流量为 q t =Vn 。
实际上,液压泵和液压马达在能量转换过程中是有损失的.因此输出功率小于输入功率。
两者之间的差值即为功率损失,功率损失可以分为容积损失和机械损失两部分。
容积损失是因内泄漏、气穴和油液在高压下的压缩(主要是内泄漏)而造成的流量上的损失。
对液压泵来说,输出压力增大时,泵实际输出的流量q 减小。
设泵的流量损失为q t ,则泵的容积损失可用容积效率ην来表征。
ην =t
t t t q q q q q q q 111-=-= 泵内机件间的泄漏油液的流态可以看作为层流,可以认为流量损失q 1和泵的输出压力P 成正比,即
q 1 = k 1P
式中,k 1为流量损失系数。
因此有
ην =Vn p k 11- 上式表明:泵的输出压力愈高,系数愈大,或泵的排量愈小,转速愈低,则泵的容积效率也愈低。
机械损失是指用摩擦而造成的转矩上的损失。
对液压来说,驱动的转矩总是大于其理论上需要的转矩的,设转矩损失为 T 1,则表示实际输入转矩为
T=T t 十 T 1
用机械效率ηm 来表征泵的机械损失时,有
ηm =t
t T T +=T T 111 液压泵的总效率η是其输出功
率和输入功率之比,
η= ην/ηm
泵的静态特性主要有三项,即
说明实际流量与工作压力之间关
系的Q —P 曲线;
说明效率与工作压力之间关系ην
一P 和η一P 曲线;
以及说明输入功率与工作压力之 图7-1 泵的特性曲线
间关系的P 1-P 曲线。
它们的形状如图7一1所示。
二、实验目的
1.深入理解定量叶片泵的静态特性。
着重测试液压泵静态特性中:
1)实际流量q 与工作压力P 之间的关系即q 一P 曲线;
2)容积效率η容、总效率η与工作压力P 之间的关系,即η容一P 和η一P 曲线;
3)输入功率P 入与工作压力P 之间的关系即P 入一P 曲线。
2.了解定量叶片泵的动态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