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传动实验指导书

合集下载

液压传动试验指导书

液压传动试验指导书

实验一液压泵性能测定§1 实验目的了解液压泵的性能,学会小功率液压泵性能的测定方法。

§2 实验内容及方法液压泵的主要性能有: 额定压力、额定流量、容积效率、机械效率、总效率、压力振摆值、振动、噪声、温升、寿命等。

常用单级定量叶片液压泵的各项技术性能指标见下表(摘自JB2146—77)本次实验主要测定液压泵的效率。

图1-1就是液压泵性能的测定回路,回路中18号液压元件是一个定量叶片泵,它就是本次实验要测定的液压元件,其额定压力为6.3MPa。

回路中11号液压元件是一个先导式溢流阀,在本次实验中,它作为一个安全阀使用。

也就是在正常实验中它不能溢流,只有当误操作,系统过载的时候,它才打开,起保护作用。

油泵排出的油液,全部通过10号液压元件节流阀,然后通过流量计,回油箱。

液压泵由原动机输入机械能,将机械能转换成液压能输出,并通过液压控制回路,驱动执行机构动作。

由于泵内有摩擦损失和容积损失,所以泵的输出功率必定小于输入功率。

泵的总效率等于容积效率乘以机械效率。

其计算公式为:v m ηηη=⋅。

本实验的任务就是测出泵的这三个效率系数。

下面我们就来进行具体分析: 容积效率液压泵因内泄漏将造成流量的损失,油液粘度愈低,压力愈高,漏损就愈大。

其损失的大小情况,通常用容积效率来衡量。

容积效率ηv 等于泵的实际流量与理论流量的比,即qv q tη=。

实际流量,是泵在某一工况下,单位时间内排出油液的体积,即vq t ∆=∆。

△v 由椭圆齿轮流量计测定,△t 用秒表测定。

泵的理论流量q t ,是指泵在没有泄漏的情况下,单位时间内排出油液的体积。

其数值并不是按泵设计的几何参数和运动参数计算得。

通常是用泵的空载流量作为理论流q t 。

即以泵在额定转速下,出油口压力p=0时的实际流量q 作为理论流q t 。

总效率泵的总效率η,还可以表达成PP i η=。

即泵的总效率η等于泵的输出功率P 与输入功率P i 之比。

液压实验-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1

液压实验-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1

液压传动实验指导书实验一雷诺实验(选做)实验二不可压缩流体恒定流动总流伯努利方程实验(必做)实验台参数:潜水泵:型号HQB-2500;最大扬程:2.5m;最大流量:2000L/h;额定功率:55W;电源:单相~220V。

恒压水箱:长×宽×高=280×420×400;实验管A:管径Φ14,长约1.2 (m),沿程损失计算长度L=0.85 (m);雷诺数实验水位:H=250~280(可调);实验管B:小管内径Φ13.6,大管内径Φ20.2,轴线高度差140,总长约1.2 (m);伯努利方程实验水位:H=370(可调);实验台总尺寸:长×宽×高=1730×540×1470。

实验管道中液流循环如下(见图1) :1.实验台由泵7供水到恒压水箱22,水箱内液体分别由实验管A(雷诺实验)和实验管B (伯努利方程实验)流入辅助水箱14,再返回到供水水箱8中循环使用。

2.雷诺实验:颜色水容器1的颜色水径调节阀2调节,进入实验管A,随A管内的流动水一起运动,显示有色的流线;经节流阀9流出的微染色水,在辅助水箱14中与消色剂储器注入的消色剂混合,使有色水变清。

3.实验中基准水平面的选取。

用本实验装置做以上各项实验时,其基准水平面一律选择为工作台面板的上平面。

4.本实验指导书中各项实验所涉及的运算,均采用国际单位制。

2实验一 雷诺实验雷诺数是区别流体流动状态的无量纲数。

对圆管流动,其下临界雷诺数c Re 为 2300 ~ 2320。

小于该临界雷诺数的流体为层流流动状态,大于该临界雷诺数则为紊流流动状态。

工程上,在计算流体流动损失时,不同的Re 范围,采用不同的计算公式。

因此观察流体流动的流态,测定临界雷诺数,是《流体力学》课程实验的重要内容。

一、实验目的要求:1.观察层流、紊流的流态及其转换特性; 2.测定临界雷诺数,掌握圆管流态判别准则;3.学习雷诺数用无量纲参数进行实验研究的方法,并了解其实用意义。

液压传动实验(三)节流调速回路实验指导书

液压传动实验(三)节流调速回路实验指导书

节流阀调速阀控制回路实验指导书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节流调速回路的理解。

2、了解节流调速回路速度负载特性。

二、实验内容:
1、液压缸负载不变,改变节流阀开口面积,测定进入油缸流量
2、测定进油节流调速回路速度负载特性。

三、实验装置:
实验系统自行设计
四、实验原理:
节流调速回路工作原理:调节节流阀开口面积大小来控制流入执行元件的流量,以调节执行元件的运动速度。

当负载变化时,即使节流阀开口不变,由于节流阀前后压差改变,导致通过节流阀的流量改变,进而影响执行元件运动速度,测定进油节流调速回路速度负载特性。

五、实验步骤:
设计原理图(参考课本p148 图6-8,p153 图6-11)
1、启动泵,节流阀开到最大,调节溢流阀,使压力为P=2MPa。

2、扳动换向开关,使工作缸往复工作数次以排出缸内空气。

3、设定负载,F=200N,调节节流阀开度,测定进入油缸流量。

4、节流阀开口开度不变,改变负载(130N~260N),记录节流阀
前后压差和进入油缸流量。

5、将节流阀换为调速阀,改变负载,测量压差和流量。

实验数据记录
节流阀
调速阀
六、实验报告要求:
根据数据画出使用节流阀和调速阀的速度(流量)负载特性曲线。

七、思考题:
分析使用节流阀负载变化时为什么引起油缸速度变化?。

液压传动技术实验指导书

液压传动技术实验指导书

液压传动技术实验指导书基于力士乐综合试验台目录安全操作规程1实验一液压元件认知与拆装2实验二液压泵性能调试实验8实验三液压执行元件性能实验1-液压缸11实验四液压执行元件性能实验2-液压马达15实验五节流阀性能实验18实验六溢流阀性能实验21实验七差动回路调速实验25实验八速度换接回路设计实验28安全操作规程一、液压系统的使用总则:1、应该确保实验台易于接近,距离墙和设备的最小距离至少1m。

2、在紧急情况下,应该通过按动OFF按钮,连接插头或主开关切断电源。

3、电气装置只能由专业人员进行维护和连接。

4、保护邻近的设备不被油液污染(油液溢出不能损坏贵重的元件)。

5、油液与眼睛和嘴接触时可能会对人的健康造成损害,操作时注意不要用沾油的手接触面部。

此外,滴在地上的油滴可能会使人滑倒受伤,一旦油液污染地面应立即清除干净。

二、实验台使用规定:1、在实验之前和实验之后应将主开关置于“0”位。

2、为了保护自己,应该确保在连接回路过程中,没有人启动液压泵,或者将流向实验台的油路切断。

3、通过拉动快速接头进行检查,确保所有的快速接头连接可靠。

4、软管不能过分弯曲或折裂,否则会有爆裂的危险。

5、随时检查接头和软管的情况,以保持最佳状态。

三、电气安全规程:1、电气装置指的是使用电能或用于传递和处理信息的装置。

电气设备是由电气装置连接在一起构成的。

使用电气设备和装置必须遵守工商业联合会办关于“电气设备和装置”(VBG 4)事故预防措施规定。

实验人员的资格必须加以区分:电气专业人员、受过培训的人员和非专业人员。

必须牢记,参与实验的学生属于非专业人员,只能在工作电压一般最大不超过25VAC或60VDC的系统和设备上进行工作。

2、只有预先将系统的危险源可靠地控制时,才允许对电气控制系统进行处理。

当使用电气控制系统时,实验学生必须意识到,它可能会引起机器的运动,由此可能会给人和机器带来危险。

实验一液压元件认知与拆装一、实验目的:通过元件的认知和拆装操作,使学生对学过的主要元件外观、内部结构,主要零件的形状、材料及其之间的配合要求等方面获得感性认识,从而加深对其工作原理的理解,使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机械拆装的基本常识,锻炼机械维修方面的技能,以便在将来实际工作中设计和使用液压系统时,能正确选用和维修液压元件。

液压传动系统实验指导书

液压传动系统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节流调速回路性能实验1实验目的通过对节流阀进口节流调速和出口节流调速两种调速回路的实验,得出它们的调速回路特性曲线,并分析比较它们的调速性能。

(速度-负载特性和功率性能)2实验装置RCYCS-B液压综合测试实验台,秒表。

3实验内容及原理节流调速回路是由定量泵、流量控制阀、溢流阀和执行元件等组成,它通过改变流量控制阀阀口的开度,即通流截面积来调节和控制流入或流出执行元件的流量,以调节其运动速度。

节流调速回路按照其流量控制阀安放位置的不同,分为进口节流调速、出口节流调速和旁路节流调速三种。

图1-1 进油节流调速回路原理图图1-2回油节流调速回路原理图在加载回路中,当压力油进入加载液压缸右腔时,由于加载液压缸活塞杆与调速回路工作液压缸的活塞杆将处于同心位置直接对顶,而且它们的缸筒都固定在工作台上,因此工作液压缸的活塞杆受到一个向左的作用力(负载F L),调节溢流阀Ⅱ可以改变F L的大小。

在调速回路中,工作液压缸的活塞杆的工作速度v与节流阀的通流面积α、溢流阀调定压力P1(定量泵供油压力)及负载F L有关。

而在一次工作过程中,α和P1都预先调定不再变化,此时活塞杆运动速度v只与负载F L有关。

v与F L之间的关系,称为节流调速回路的速度负载特性。

α和P1确定之后,改变负载F L的大小,同时测出相应的工作液压缸活塞杆速度v,就可测得一条速度负载特性曲线。

4实验步骤a.根据液压原理图在实验台上将回路连接好。

b.按下定量泵启动按钮启动定量泵,调节溢流阀Ⅰ手柄,缓慢旋紧,通过观察压力表P1将定量泵的出口压力调节到3.5-4MPa。

c.按下变量泵启动按钮启动变量泵,调节溢流阀Ⅱ手柄,缓慢旋紧,通过观察压力表P3将变量泵的出口压力调节到0.5MPa。

d.按下按钮Y1和Y2 ,可分别伸出工作缸和加载缸,反复控制两个油缸前进或后退几次,观察缸杆的运动是否正常。

e.将工作缸退回,按下按钮Y2,将加载缸伸出顶到工作缸,在加载缸运行过程中,通过观察压力表P4,记录加载缸工作腔压力值。

液压传动实验指导书

液压传动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液压元件结构分析实验一、实验目的液压元件是液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典型的常用液压元件的拆装,了解液压元件的结构、工作原理、性能、用途,可加深对液压元件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的了解。

并能对液压泵的加工及装配工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实验用工具及材料内六角扳手、固定扳手、螺丝刀、常用的液压泵及液压元件三、实验内容拆解各类液压元件,观察及了解各零件在液压元件中的作用,了解各种液压元件的工作原理。

液压泵:CB齿轮泵,YB叶片泵,YBP限压式变量泵。

液压阀:先导式溢流阀(管式,板式)、顺序阀;节流阀、调速阀;电磁换向阀、液动换向阀、单向阀。

下面简单介绍其中几个液压元件1 .齿轮泵型号:CB---B型齿轮泵结构图见图1—1A 'A_ A F图1-1A1)工作原理在吸油腔,轮齿在啮合点相互从对方齿谷中退出,密封工作空间的有效容积不断增大,完成吸油过程。

在排油腔,轮齿在啮合点相互进入对方齿谷中,密封工作空间的有效容积不断减小,实现排油过程。

2)实验报告要求(1)根据实物,画出齿轮泵的工作原理简图。

(2)简要说明齿轮泵的结构组成。

3)思考题(1)齿轮泵的密封工作区是指哪一部分?由哪几个零件的表面组成的?(2)泵体两端面上的铣槽b为何能减少两端盖上的螺钉拉力?(3)齿轮泵的困油是如何产生的?困油现象会产生什么后果?如何减少或消除困油现象?2 •双作用叶片泵型号:YB---10型叶片泵结构图见图1---2图1-21)工作原理当轴3带动转子4转动时,装于转子叶片槽中的叶片在离心力和叶片底部压力油的作用下伸出,叶片顶部紧贴与顶子表面,沿着定子曲线滑动。

叶片往定子的长轴方向运动时叶片伸出,使得由定子5的内表面、配流盘2、7、转子和叶片所形成的密闭容腔不断扩大,通过配流盘上的配流窗口实现吸油。

往短轴方向运动时叶片缩进,密闭容腔不断缩小,通过配流盘上的配流窗口实现排油。

转子旋转一周,叶片伸出和缩进两次。

2)试验报告要求(1)根据实物画出双作用叶片泵的工作原理简图。

液压传动实验指导书

液压传动实验指导书

液压传动实验指导书实验一液压泵的性能实验 (2)实验二液压元件拆装实验 (5)实验三节流调速性能实验 (8)实验一液压泵的性能实验一、试验目的了解液压泵的主要性能和小功率液压泵的测试方法二、实验内容测试一种泵(齿轮泵或叶片泵)的下列特性:1、液压泵的压力脉动值;2、液压泵的流量—压力特性;3、液压泵的容积效率—压力特性;4、液压泵的总效率—压力特性。

附:液压泵的主要性能表图1—1所示为QCS003B型液压实验台测试液压泵的液压系统原理图。

图中8为被试泵,它的进油口装有线隙式滤油器22,出油口并联有溢流阀9和压力表P6。

被试泵输出的油液经节流阀10和椭圆齿轮流量计20流回油箱。

用节流阀10对被试泵加压。

1、液压泵的压力脉动值把被试泵的压力调到额定压力,观测记录其脉动值,看是否超过规定值。

测试压力表P6不能加接阻尼器。

2、液压泵的流量—压力特性通过测定被试泵在不同工作压力下的实际流量,得出它的流量压力特性曲线q=F(p)。

调节节流阀10即得到被试泵的不同压力,可通过压力表P6观测。

不同压力下的流量用齿轮流量计和秒表测定。

压力调节范围从零开始(此时对应的流量为空载流量)到被试泵额定压力的1.1倍为宜。

3、液压泵的容积效率—压力特性容积效率=理论流量实际流量在实际生产中,泵的理论流量一般不用液压泵设计时的几何参数和运动参数计算,通常以空载流量代替理论流量。

容积效率=空载流量实际流量即ηPV =空实q q4、液压泵总效率—压力特性总效率=泵输入功率泵输出功率即ηP =入出N N N 出=1000pq(kW) 式中p —泵的工作压力(Pa ),q —泵的实际流量(m 3/s )N 入=2πn T式中T —泵的实际输入扭矩,n —泵的转速(本实验中为1410rpm )本实验中液压泵的输入功率用电功率表测出。

功率表指示的数值N 表为电动机的输入功率。

再根据该电动机的功率曲线,查出功率为N 表时的电动机效率η电,则N 入=N 表η电。

液压传动实验指导书(修改)

液压传动实验指导书(修改)

说明:学生应严格按照本实验指导书的要求去完成实验,完成实验后方能参加本课程的考试。

概 述一、实验项目1.液压泵特性试验(验证实验);2.节流调速回路性能试验(验证实验);3.液压系统中工作压力形成原理(验证实验); 4.液压传动基本回路试验(验证实验)(选做其中之一); 5.液压基本回路设计及其快速组装实验(设计型实验)。

二、实验设备和仪器以上实验可采用秦川机床厂生产的QCS003B 、QCS008A 、QCS002和JSX -A 液压综合实验台进行。

(一)QCS003B 型实验台QCS003B 型实验台可进行液压泵特性试验、节流调速性能试验的溢流阀静、动态特性试验。

图1为QCS003B 型实验台的液压系统原理图,图2为它的外形,图3为电器按钮箱的面板图。

QCS003B 型实验台共分五部分(见图2): 1.动力部分动力部分主要包括油箱、电动机、油泵和滤油器。

电动机为JO2-22-4交流感应电动机,额定功率1.5kW ,满载转速为1410rpm 。

此种电机不能变速,但成本低廉、容易操纵。

油泵为YB-6定量叶片泵(件号1、8),额定压力为63kgf/cm 2,排量为6ml/r 。

电动机和叶片泵装在油箱盖板上,油箱底部装有轮子,可以移动,它安放在实验台左后部。

2.控制部分控制部分主要包括溢流阀、电磁换向阀、节流阀、调速阀等。

这些阀的额定压力为63kgf/cm 2,流量为10 l/min ,全部装在实验台的面板上。

3.执行部分工作缸(件号17)和加载缸(件号18)。

缸径mm 40=φ,行程L=237mm 。

并排装在实验台的台面上。

4.电器部分包括电器和电器按钮操纵箱。

电器箱中主要有接触器、热继电器、变压器、熔断器等。

它位于实验台后部的右下角。

电器按钮操纵箱主要包括各种控制按钮和旋钮及红绿信号灯。

① QCS003型实验台有两种安装方式,QCS003为管式连接,QCS003B 为板式连接。

图1QCS003B液压实验台液压系统原理图图2QCS003B液压实验台外型图它位于实验台的右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液压泵拆装实验一、实验目的:掌握拆装液压元件的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泵的拆装的步骤及其方法了解常用液压泵的结构特点二、实验要求:通过对液压泵的拆装,加深对液压泵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的认识。

三、实验工具:三爪拉马、六角扳手、活动扳手、皮锤等四、实验对象比如说齿轮泵(转向,型号、转速等)五、实验内容(一)、齿轮泵拆装分析1.齿轮泵型号:CB-B20型齿轮泵2.拆卸步骤:1)松开6个紧固螺钉2,分开端盖1和5;从泵体4中取出主动齿轮及轴、从动齿轮及轴;2)分解端盖与轴承、齿轮与轴、端盖与油封。

此步可不做。

装配顺序与拆卸相反。

3.主要零件分析1)泵体4 泵体的两端面开有封油槽d,此槽与吸油口相通,用来防止泵内油液从泵体与泵盖接合面外泄,泵体与齿顶圆的径向间隙为0.13~0.16mm。

2)端盖1与5 前后端盖内侧开有卸荷槽e(见图中虚线所示),用来消除困油。

端盖1上吸油口大,压油口小,用来减小作用在轴和轴承上的径向不平衡力。

3)齿轮3 两个齿轮的齿数和模数都相等,齿轮与端盖间轴向间隙为0.03~0.04mm,轴向间隙不可以调节。

4.思考题1)齿轮泵的密封容积怎样形成的?2)该齿轮泵有无配流装置?它是如何完成吸、压油分配的?3)该齿轮泵中存在几种可能产生泄漏的途径?为了减小泄漏,该泵采取了什么措施?4)该齿轮泵采取什么措施来减小泵轴上的径向不平衡力的?5)该齿轮泵如何消除困油现象的?(二)、限压式变量叶片泵拆装分析1.叶片泵型号:YBX型变量叶片泵2.拆卸步骤:1)松开固定螺钉,拆下弹簧压盖,取出弹簧4及弹簧座5;2)松开固定螺钉,拆下活塞压盖,取出活塞11;3)松开固定螺钉,拆下滑块压盖,取出滑块8及滚针9;4)松开固定螺钉,拆下传动轴左右端盖,取出左配流盘、定子、转子传动轴组件和右配流盘;5)分解以上各部件。

拆卸后清洗、检验、分析,装配与拆卸顺序相反。

3.主要零件分析1)定子和转子定子的内表面和转子的外表面是圆柱面。

转子中心固定,定子中心可以左右移动。

定子径向开有13条槽可以安置叶片。

2)叶片该泵共有13个叶片,流量脉动较偶数小。

叶片后倾角为240,有利于叶片在惯性力的作用下向外伸出。

3)配流盘图实验1-3所示,配流盘上有四个圆弧槽,其中a为压油窗口,c 为吸油窗口,b和d是通叶片底部的油槽。

a与b接通,c与d接通。

这样可以保证,压油腔一侧的叶片底部油槽和压油腔相通,吸油腔一侧的叶片底部油槽与吸油腔相通,保持叶片的底部和顶部所受的液压力是平衡的。

4)滑块滑块8用来支持定子,并承受压力油对定子的作用力。

5)压力调节装置压力调节装置由调压弹簧4、调压螺钉3和弹簧座5组成。

调节弹簧的预压缩量,可以改变泵的限定压力。

6)最大流量调节装置调节螺钉10可以改变活塞11的原始位置,也改变了定子与转子的原始偏心量,从而改变泵的最大流量。

7)压力反馈装置泵的出口压力作用在活塞上,活塞对定子产生反馈力。

4.思考题1)单作用叶片泵密封空间由哪些零件组成?共有几个?2)单作用叶片泵和双作用叶片泵在结构上有什么区别?3)限压式变量泵配流盘上开有几个槽孔?各有什么用处?4)应操纵何种装置来调节限压式变量泵的最大流量和限定压力?六、实验小结实验二、液压阀的拆装实验一、实验目的:掌握拆装液压元件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

掌握压力阀的拆装步骤方法。

掌握液压阀结构、性能、特点和工作原理。

二、实验要求:通过对各类阀的拆装,加深对阀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的认识。

三、实验工具:三爪拉马、六角扳手、活动扳手、皮锤等四、实验对象比如说:压力阀五、实验内容(一)压力控制阀拆装分析1.溢流阀拆装分析1) 溢流阀型号:先导式溢流阀2) 拆卸步骤:1、先将4个六角螺母用工具分别拧下,使阀体与阀座分离2、在阀体中拿出弹簧,使用工具将闷盖拧出,接着将阀芯拿出3、在阀座部分中,将调节螺母从阀座上拧下,接着将阀套从阀座上拧下4、将小螺母从调节螺母上拧出后,顶针自动从调节螺母中脱出。

3) 先导式溢流阀组成4)各结构的作用先导阀主阀主阀弹簧远程控制口等溢流阀的泄漏方式5)溢流阀的功能2. 减压阀拆装分析1) 减压阀型号:2) 写出拆卸步骤:3) 写出J型减压阀组成4)各结构的作用5)该阀的功能3. 顺序阀拆装分析1) 顺序阀型号:2) 写出拆卸步骤:3) 写出减压阀组成4)各结构的作用5)该阀的功能4.思考题:试比较溢流阀、减压阀和顺序阀三者之间的异同点六、实验小结试验三二位四通阀换向回路一、二位四通阀换向回路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二位四通阀换向回路的特点及原理。

2、实验用仪器及零部件本实验在YCS--B液压综合实验台上完成。

主要元件有单杆双作用液压缸、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溢流阀、压力表、液压泵、管接头、连接油管等组成。

(参见计算机屏目)3、实验油路液压系统中执行元件的换向大都由换向阀来实现,如上图所示。

(请解释其动作过程)4、实验步骤1. 掌握实验所用电磁换向的换向回路基本原理。

2.熟悉实验所用使的零部件,并按给出系统图在YCS---B实验台上进行组装。

3.组装完成后应检查各连接处的牢固情况,确保无泄露。

4.用鼠标点击“启动”按钮,完成回路动作循环。

5、思考题1.系统中溢流阀的作用是什么?2.如果将图中的换向阀改为三位四通油路的功能将有什么变化?6、实验小结实验四、用行程开关控制的顺序动作回路1、实验目的通过用行程开关控制的顺序动作回路实验,掌握顺序动作控制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2、实验用仪器及零部件本实验在SYC—B综合液压实验台上完成。

元件有单杆液压缸、行程开关、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压力表、快速连接油管等组成。

(见下图)三、实验油路本实验油路如上图所示。

(请解释其动作过程)四、实验步骤1、掌握本实验锁涉及的行程控制动作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2、熟悉实验中所用的元件,并按系统图合理组装。

3、组装完成后,检查各点连接情况4、经指师检查认可后,按动电钮,观察两缸运动情况。

5、画出该油路的电磁特动作顺序表五、实验思考题组装油路及行程开关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六、实验小结实验五节流调速回路性能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节流调速回路的构成,掌握其回路的特点。

2.通过对节流阀三种调速回路性能的实验,分析它们的速度—负载特性,比较三种节流调速方法的性能。

3.通过对节流阀和调速阀进口节流调速回路的对比实验,分析比较它们的调速性能。

二、实验原理原理图见图2-11.通过对节流阀的调整,使系统执行机构的速度发生变化。

2.通过改变负载,可观察到负载的变化对执行机构速度的影响。

三、实验仪器教学实验台四、实验内容1.采用节流阀的进口节流调速回路的调速性能。

2.采用节流阀的出口节流调速回路的调速性能。

3.采用调速阀的进口节流调速回路的调速性能。

五、实验步骤(参考实验系统原理图)1.调速回路的调整进口节流调速回路:将调速阀4、节流阀5、节流阀7关闭,回油路节流阀6全开,松开溢流阀2,启动液压泵1,调整溢流阀,使系统压力为4-5M(),将电磁换向阀3的P,A口连通,漫漫调节节流阀7的开度,使工作缸活塞杆运动速度适中。

反复切换电磁换向阀3,使工作缸活塞往复运动,检查系统工作是否正常。

退回工作缸活塞。

2.加载系统的调整节流阀10全闭,启动油泵8,调节溢流阀9使系统压力为0.5,通过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2的切换,使加载油缸活塞往复运动3—5次,排除系统中的空气,然后使活塞杆处于退回位置。

3.节流调速实验数据的采集(1)伸出加载缸活塞杆,顶到工作缸活塞杆头上,通过电磁换向阀3使工作缸活塞杆克复加载缸活塞杆的推力伸出。

测得工作缸活塞杆的运动的速度。

退回工作缸活塞杆。

(2)通过溢流阀9调节加载缸的工作压力(每次增加0.5m),重复步骤步骤(1)逐次记载工作缸活塞杆运动的速度,直至工作缸活塞杆推不动所加负载为止。

节流阀的出口节流调速和调速阀的进油节流调速实验的步骤与节流阀的进油节流调速实验步骤相同。

六、实验报告1.根据实验数椐,画出三种调速回路的速度—负载特性曲线2.分析比较节流阀进油节流调速回路、节流阀出口节流调速回路和调速阀进油节流调速回路的性能。

七、思考题1.那种调速回路的性能较好?2.进油路采用调速阀节流调速时,为何速度—负载特性变硬?而在最后速度却下降的很快?指出实验条件下,调速阀所适应的负载范围(可与节流阀调速时的速度—负载特性曲线比较)。

八、实验小结实验六、液压缸差动连接的快速运动回路一、实验目的1、熟悉液压缸差动连接回路的连接方式;2、进一步了解液压缸差动连接快速运动的特点;3、理解实现差动连接快速运动的条件;二、实验油路三、实验步骤根据要求(见安装要求)完成安装工作,经指导教师检查认可后,进行下一步的实验。

1、将油泵调速旋钮调至零点,启动油泵。

随后慢慢将油泵调速旋钮调至中等转速位置,将系统压力调至0.8Mpa。

(最大压力值≤0,8Mpa)。

若不行调液流阀。

2、观察两种不同连接时的油液流动情况(请记录)a、外差动连接快进:1YA得电,2YA得电。

进油路:泵1→换向阀3→缸5无杆腔。

回油路:缸5有杆腔→换向阀4→换向阀3→油箱。

快退:lYA失电,2TA得电。

进油路:泵1→换向阀3→换向阀4→缸5有杆腔。

回油路:缸5无杆腔→换向阀3→油箱。

b、差动连接快进:1YA得电,2YA失电。

进油路:泵1→换向阀3→缸5无杆腔。

回油路:缸5有杆腔→换向阀4 →缸5无杆腔。

快退:1YA失电,2TA得电。

泵1→换向阀3→换向阀4→缸5有杆腔。

回油路:缸5无杆腔→换向阀3→油箱。

四、问答题1、快进时,两种连接情况中,哪一种连接的活塞推力大?哪一种情况的活塞运动速度高?2、若将液压缸换成双出杆液压缸能否实现差动?若要实现差动,应具备什么条件?五、实验小结实验七、调压与卸荷回路一、实验目的1、熟悉调压与卸荷回路的组成。

2、进一步了解该回路的工作特点及油路走向。

二、实验油路三、实验步骤根据要求(见安装要求)完成安装工作,经指导教师检查认可后,进行下一步骤的实验。

1、将1DT,2DT处于失电状态,全部打开液流阀2,将油泵调速旋钮调至中等转速位置,启动油泵。

2、一级调压:调节溢流阀2,使系统压力<压力表指示)由小到大(最大压力值不超过0.8Mpa),再由大到小反复几次,最后调节至0.8Mpa。

3、二级调压:使1DT得电,换向阀左位工作,调节溢流阀4,观察系统压力(压力表指示),其大小由液流阀4决定,最后调节压力至0,5Mpa。

4、卸荷:使1DT失电,将2DT得电,换向阀右位工作,溢流阀的遥控油路直通油箱,系统压力降至最小。

5、经调试后,该系统具有三种压力。

1DT、2DT均失电,得到一级压力(最高)。

1DT得电、2DT失电,得到二级压力。

1DT失电、2DT得电,得到卸荷压力(最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