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加工、焊接、装配常用技术要求

合集下载

机械加工通用技术要求规范

机械加工通用技术要求规范

机械加⼯通⽤技术要求规范机械加⼯通⽤技术规范1.⽬的1.1 对机加⼯产品质量控制,以确保满⾜公司的标准和客户的要求。

1.2 本标准规定了各种机械加⼯应共同遵守的基本规则。

2.范围适⽤所有机加⼯产品,和对供应商机加⼯产品的要求及产品的检验。

3.定义A级表⾯:产品⾮常重要的装饰表⾯,即产品使⽤时始终可以看到的表⾯。

B级表⾯:产品的内表⾯或产品不翻动时客户偶尔能看到的表⾯。

C级表⾯:仅在产品翻动时才可见的表⾯,或产品的内部零件。

4.规范性引⽤⽂件下列⽂件对于本⽂件的应⽤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期的引⽤⽂件,仅注⽇期的版本适⽤于本⽂件。

凡是不注⽇期的引⽤⽂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于本⽂件。

GB/T 3-1997 普通螺纹收尾、肩距、退⼑槽和倒⾓GB/T 145-2001 中⼼孔GB/T 197-2003 普通螺纹公差GB/T 1031-2009 产品⼏何技术规范(GPS) 表⾯结构轮廓法表⾯粗糙度参数及其数值GB/T 1182-2008 产品⼏何技术规范(GPS) ⼏何公差形状、⽅向、位置和跳动公差标注GB/T 1184-1996 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GB/T 1568-2008 键技术条件GB/T 1804-2000 ⼀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度尺⼨的公差GB/T 2828.1-2003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T 4249-2009 产品⼏何技术规范(GPS) 公差原则GB/T 5796.4-2005 梯形螺纹第4部分:公差Q/JS Jxx.xx-2012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Q/JS Jxx.xx-2012 机柜半成品钣⾦件下料技术要求5.术语和定义GB/T 1182-2008给出的术语和定义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于本⽂件。

5.1切削加⼯⽤切削⼯具(包括⼑具、磨具和磨料)把坯料或⼯件上多余的材料层切去成为切屑,使⼯件获得规定的⼏何形状、尺⼨和表⾯质量的加⼯⽅法。

机械设计图纸常用技术要求

机械设计图纸常用技术要求

机械设计图纸常用技术要求一、机械零件常用技术要求:1、锐边倒钝、去除毛刺飞边。

2、零件去除氧化皮。

3、未注圆角半径R5。

4、未注倒角均为C2°。

5、未注形状公差应符合GB/T 1184-H级要求。

6、未注长度尺寸允许偏差±0.5mm。

7、零件加工表面,不应有划痕、擦伤等损伤零件表面的缺陷。

二、表面处理:1.铝件表面本色阳极氧化处理。

2.铝件表面喷砂处理。

3.零件表面喷塑处理,颜色为银灰色。

4.零件加工后,表面进行拉丝处理。

5.零件表面喷涂黑色面漆,且不得有流挂、气泡、缩孔的表面缺陷。

6. 零件表面镀铬处理。

7. 零件表面镀锌处理,颜色为银白色。

三、铸件技术要求:1、铸件不得有裂纹、气孔、缩孔等铸造缺陷。

2、铸件非加工表面上的铸字和标志应清晰可辨,位置和字体应符合图样要求。

3、铸件非加工表面的粗糙度不大于50μm。

四、热处理要求:1、调质处理HB235~277(45#)。

2、淬火HRC40~45(45# 40Cr)。

3、渗碳淬火,要求渗碳深度不小于0.3mm,HRC56~62。

(20# )4、进行时效处理(自然时效,人工时效)。

5、发黑。

五、焊接技术要求:1、焊缝均匀平滑,不得有裂纹、夹渣、气孔等焊接缺陷。

2、焊缝高度不小于焊接钢板厚度的0.6,采用断续焊时,焊缝长度及间隔应均匀一致。

六、锻件技术要求:1、锻件组织应致密,不得有折叠、裂纹等缺陷。

2、去锐边毛刺,直角处倒钝。

七、装配要求:1、一般装配技术要求:(1)、零件在装配前必须清理和清洗干净,不得有毛刺、飞边、氧化皮、锈蚀、切屑油污、着色剂和灰尘等。

(2)、装配前应对零、部件的主要配合尺寸,特别是过盈配合尺寸及相关精度进行复查。

(3)、装配过程中零件不允许磕、碰、划伤。

(4)、粘接后应清除流出的多余粘接剂。

2、紧固装配技术要求:(1)、螺钉、螺栓和螺母紧固时,严禁打击或使用不合适的旋具和扳手。

紧固后螺钉槽、螺母和螺钉、螺栓头部不得损坏。

机械加工通用技术要求规范

机械加工通用技术要求规范

机械加工通用技术要求规范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机械加工通用技术规范1.目的对机加工产品质量控制,以确保满足公司的标准和客户的要求。

本标准规定了各种机械加工应共同遵守的基本规则。

2.范围适用所有机加工产品,和对供应商机加工产品的要求及产品的检验。

3.定义A级表面:产品非常重要的装饰表面,即产品使用时始终可以看到的表面。

B级表面:产品的内表面或产品不翻动时客户偶尔能看到的表面。

C级表面:仅在产品翻动时才可见的表面,或产品的内部零件。

4.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1997 普通螺纹收尾、肩距、退刀槽和倒角GB/T 145-2001 中心孔GB/T 197-2003 普通螺纹公差GB/T 1031-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表面结构轮廓法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其数值GB/T 1182-2008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几何公差形状、方向、位置和跳动公差标注GB/T 1184-1996 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GB/T 1568-2008 键技术条件GB/T 1804-2000 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GB/T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T 4249-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公差原则GB/T 梯形螺纹第4部分:公差Q/JS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Q/JS 机柜半成品钣金件下料技术要求5.术语和定义GB/T 1182-2008给出的术语和定义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切削加工用切削工具(包括刀具、磨具和磨料)把坯料或上多余的材料层切去成为切屑,使工件获得规定的几何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的加工方法。

包括车削、铣削、刨削、磨削、拉削、钻孔、扩孔、铰孔、研磨、珩磨、抛光、超精加工及由它们组成的自动技术、数控技术、成组技术、组合机床、流水线、自动线。

机械行业(焊接、机加工、装配、喷漆、热处理、防锈、包装)工艺技术规范范本

机械行业(焊接、机加工、装配、喷漆、热处理、防锈、包装)工艺技术规范范本

xxx机械有限公司工艺技术规范第一部分焊接工艺规范1 一般要求1.1 原材料用于产品焊接的材料其钢号、规格、型号、尺寸应符合图样或技术文件的要求。

1.2 焊接材料焊接材料包括焊条、焊丝、焊剂、焊接用保护气体(CO2、Ar)、电弧电极应符合有关技术文件、标准的要求。

1.2.1 焊接材料规格、牌号一般按下表规定选用。

1.2.2 异种材料之间的焊接应按强度等级高的材料制定焊接工艺。

1.2.2 焊条、焊剂使用前应检查外观质量状况,并严格按使用说明书的规定烘干、保温。

焊条重复烘干的次数不能超过两次。

焊条因长期受潮而出“白花”时,如果焊芯未生锈和药皮未变质,可重新烘干后使用。

1.2.3 焊丝使用前应除油、除锈、矫直硬折弯。

CO2焊丝表面所镀铜层应未受破坏,否则不得使用。

2 焊前准备及工艺要求2.1 坡口可采用气割、等离子切割或机械加工等方法,坡口表面不应有裂纹、分层和夹杂等冶金缺陷。

火焰切割的坡口,应清除熔渣、氧化皮等,保证坡口表面清洁。

2.2 焊丝和焊道(坡口)及周围区域20mm范围内必须清洁干净,不能有影响焊缝质量的铁锈、油污、氧化皮等异物。

2.3不锈钢堆焊焊接件应在焊道区域附近100mm宽度内涂防溅剂;不锈钢薄壁焊接件采用自熔氩弧焊或填焊焊接。

2.4不应在焊接件母材表面引弧、熄弧或任意焊接临时支架。

一般情况下,引弧点和熄弧点应熔于焊道中,且距焊道两端距离大于20mm,重要焊缝及采用自动焊接时应使用引弧板、熄弧板。

2.5 多层焊时,相叠焊道的起止处应错开15mm以上的距离,焊道衔接处应平缓过渡。

层间应进行锤击,使焊缝得到延展。

锤击焊缝法有减小焊接应力和变形的作用,采用多层多焊道要控制焊层厚度尽量不超过3mm。

每焊完一道,焊道还在红热状态时,立即用小型尖手锤快速轻击焊道,用外力辅助其塑性延伸,从而降低热应力,起到消除应力和使焊缝组织细化,提高焊缝致密性,以防产生裂纹。

但对于多层多道焊接时,底层焊道和表面层焊道不能用锤击法。

机械加工一般技术要求

机械加工一般技术要求

机械加工一般技术要求-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一般技术要求1. 零件去除氧化皮。

2. 零件加工表面上,不应有划痕、擦伤等损伤零件表面的缺陷。

3. 去除毛刺飞边。

热处理要求1. 经调质处理,HRC50~55。

2. 零件进行高频淬火,350~370℃回火,HRC40~45。

3. 渗碳深度0.3mm。

4. 进行高温时效处理。

公差要求1. 未注形状公差应符合GB1184-80的要求。

2. 未注长度尺寸允许偏差±0.5mm。

3. 铸件公差带对称于毛坯铸件基本尺寸配置。

零件棱角1. 未注圆角半径R5。

2. 未注倒角均为2×45°。

3. 锐角/尖角/锐边倒钝。

装配要求1. 各密封件装配前必须浸透油。

2. 装配滚动轴承允许采用机油加热进行热装,油的温度不得超过100℃。

3. 齿轮装配后,齿面的接触斑点和侧隙应符合GB10095和GB11365的规定。

4. 装配液压系统时允许使用密封填料或密封胶,但应防止进入系统中。

5. 进入装配的零件及部件(包括外购件、外协件),均必须具有检验部门的合格证方能进行装配。

6. 零件在装配前必须清理和清洗干净,不得有毛刺、飞边、氧化皮、锈蚀、切屑、油污、着色剂和灰尘等。

7. 装配前应对零、部件的主要配合尺寸,特别是过盈配合尺寸及相关精度进行复查。

8. 装配过程中零件不允许磕、碰、划伤和锈蚀。

9. 螺钉、螺栓和螺母紧固时,严禁打击或使用不合适的旋具和扳手。

紧固后螺钉槽、螺母和螺钉、螺栓头部不得损坏。

10. 规定拧紧力矩要求的紧固件,必须采用力矩扳手,并按规定的拧紧力矩紧固。

11. 同一零件用多件螺钉(螺栓)紧固时,各螺钉(螺栓)需交叉、对称、逐步、均匀拧紧。

12. 圆锥销装配时应与孔应进行涂色检查,其接触率不应小于配合长度的60%,并应均匀分布。

13. 平键与轴上键槽两侧面应均匀接触,其配合面不得有间隙。

机械加工通用技术要求规范

机械加工通用技术要求规范

机械加工通用技术规范1. 目的1.1 对机加工产品质量控制,以确保满足公司的标准和客户的要求。

1.2 本标准规定了各种机械加工应共同遵守的基本规则。

2. 范围适用所有机加工产品,和对供应商机加工产品的要求及产品的检验。

3. 定义A级表面:产品非常重要的装饰表面,即产品使用时始终可以看到的表面。

B级表面:产品的内表面或产品不翻动时客户偶尔能看到的表面。

C级表面:仅在产品翻动时才可见的表面,或产品的内部零件。

4.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1997 普通螺纹收尾、肩距、退刀槽和倒角GB/T 145-2001 中心孔GB/T 197-2003 普通螺纹公差GB/T 1031-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表面结构轮廓法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其数值GB/T 1182-2008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几何公差形状、方向、位置和跳动公差标注GB/T 1184-1996 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GB/T 1568-2008 键技术条件GB/T 1804-2000 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GB/T 2828.1-2003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 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T 4249-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公差原则GB/T 5796.4-2005 梯形螺纹第4 部分:公差Q/JS Jxx.xx-2012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Q/JS Jxx.xx-2012 机柜半成品钣金件下料技术要求5. 术语和定义GB/T 1182-2008 给出的术语和定义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5.1 切削加工用切削工具(包括刀具、磨具和磨料)把坯料或工件上多余的材料层切去成为切屑,使工件获得规定的几何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的加工方法。

常见机械零部件技术要求规范总结

常见机械零部件技术要求规范总结

常见机械零部件技术要求一、机械零件常用技术要求:1、锐角倒钝、去除毛刺飞边。

2、零件去除氧化皮。

3、未注圆角半径R5。

4、未注倒角均为2×45°。

5、未注形状公差应符合GB1184-80的要求。

6、未注长度尺寸允许偏差±0.5mm。

7、零件加工表面上,不应有划痕、擦伤等损伤零件表面的缺陷。

8、精加工后的零件摆放时不得直接放在地面上,应采取必要的支撑、保护措施。

加工面不允许有锈蛀和影响性能、寿命或外观的磕碰、划伤等缺陷。

9、加工的螺纹表面不允许有黑皮、磕碰、乱扣和毛刺等缺陷。

二、铸件技术要求:1、铸件表面上不允许有冷隔、裂纹、缩孔和穿透性缺陷及严重的残缺类缺陷(如欠铸、机械损伤等)。

2、铸件应清理干净,不得有毛刺、飞边,非加工表面上的浇冒口应清理与铸件表面齐平。

3、对错型、凸台铸偏等应予以修正,达到圆滑过渡,一保证外观质量。

4、铸件非加工表面上的铸字和标志应清晰可辨,位置和字体应符合图样要求。

5、铸件非加工表面的粗糙度,砂型铸造R,不大于50μm。

6、铸件应清除浇冒口、飞刺等。

非加工表面上的浇冒口残留量要铲平、磨光,达到表面质量要求。

7、铸件上的型砂、芯砂和芯骨应清除干净。

8、铸件有倾斜的部位、其尺寸公差带应沿倾斜面对称配置。

9、铸件上的型砂、芯砂、芯骨、多肉、粘沙等应铲磨平整,清理干净。

10、铸件公差带对称于毛坯铸件基本尺寸配置。

11、铸件非加工表面的皱褶,深度小于2mm,间距应大于100mm。

12、机器产品铸件的非加工表面均需喷丸处理或滚筒处理,达到清洁度Sa2 1/2级的要求。

13、经喷丸或手工除锈的待涂表面与涂底漆的时间间隔不得多于6h。

14、铸件表面应平整,浇口、毛刺、粘砂等应清除干净。

15、铸件不允许存在有损于使用的冷隔、裂纹、孔洞等铸造缺陷。

16、所有需要进行涂装的钢铁制件表面在涂漆前,必须将铁锈、氧化皮、油脂、灰尘、泥土、盐和污物等除去。

17、除锈前,先用有机溶剂、碱液、乳化剂、蒸汽等除去钢铁制件表面的油脂、污垢。

加工件技术规范

加工件技术规范

加工件技术规范1、目的及适用范围1.1目的规范询价方外协加工件原材料、机加工、焊接、表面处理、装配、包装与运输等方面的通用技术要求,简化询价方技术图纸,可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保证外协加工件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1.2适用范围询价方生产检修过程中,需要外协加工。

本技术规范要求与询价方图纸文件并同使用,并同图纸文件一起作为外协加工件的加工与验收标准,当两者有冲突时,以图纸要求为准。

当询价方未提供新的技术标准或特殊要求时,则询价方的供应商应按本技术规范要求执行。

具体加工项目见附件。

1.3承包方式:询价方仅提供相关图纸。

被询价方负责现场测绘、原料、加工成型、运输及安装等(附件备注中说明除外)。

1.4工期:自合同签订之日起三年。

1.5质量要求:1.5.1原材料通用技术质量要求1.5.1.1金属板材1)钣材厚度及质量:厚度及质量应符合现行国标要求,采用的钣材需出示性能测试报告及厂商证明。

2)成份:钣材金属成份与图纸要求一致,图纸未要求的的按现行国标执行,需出示材质单。

3)材料外观:平整无锈迹,无开裂与变形。

4)尺寸:按询价方图纸或技术要求执行,图纸未要求的按现行国标执行。

1.5.1.2金属型材1)型材厚度及质量:厚度及质量应符合现行国标要求,采用的型材需出示性能测试报告及厂商证明。

2)成份:型材金属成份与图纸要求一致,图纸未要求的的按现行国标执行,需出示材质单。

3)材料外观:平整无锈迹,无开裂与变形。

4)尺寸:按图纸或技术要求执行,图纸未要求的按现行国标执行。

1.5.1.3标准件1)尺寸及质量:应符合图纸和国标要求,需出示性能测试报告及厂商证明。

2)成份:标准件金属成份应符合图纸和国标要求,需出示材质单。

3)外观:表面无绣迹、无毛刺批锋,整批来料外观一致性良好。

4)性能:试装配与使用性能符合产品要求。

1.5.2机加工通用技术要求1.5.2.1未注尺寸公差未注尺寸公差按GB/T1804-2000中的中等精度等级(m级)执行,部分公差值如下表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要求”字体高7mm,其余高度5mm
1.去除飞边、毛刺,锐角倒钝; 2.尺寸未注公差参照GB/T 1804-2000 m等级; 3.形位未注公差参照GB/T 1184-1996 K等级。
1.进入装配的零件及部件(包括外购件、外协件),均必须具有检验部门的合格证方能进行装配; 2.零件在装配前必须清理和清洗干净,不得有毛刺、飞边、氧化皮、锈蚀、切屑、油污、着色剂和灰 尘等; 3.装配过程中零件不允许磕、碰、划伤和锈蚀; 4.部件要求运转顺畅无卡阻; 5.安装时严禁蛮力敲打等暴力操作方式。
(1) 尺寸公差精度等级按 B 级;
(2) 形位公差精度等级按 F 级;
(3) 焊逢质量评定等级按 BS, BK 级; 2.下料板材应光整,无毛刺.焊前材料进行预处理; 3.未注焊缝为连续角焊缝,焊角高8-10mm。
1.毛坯材料按照板材、棒材或锻件应符合如下对应要求: GB/T 2965-2007 钛及钛合金棒材; GB/T 3621-2007 钛及钛合金板材; GB/T 25137-2010 钛及钛合金锻件;
1.去除飞边、毛刺,锐角倒钝; 2.未注倒角C0.5; 3.尺寸未注公差参照GB/T 1804-2000 m等级; 4.形位未注公差参照GB/T 1184-1996 K等级; 5.热处理HRC48-52; 6.表面去除飞边、毛刺,锐角倒钝; 4.尺寸未注公差参照GB/T 1804-2000 m等级; 5.形位未注公差参照GB/T 1184-1996 K等级。
1.去除飞边、毛刺,锐角倒钝; 2.未注倒角C0.5; 3.尺寸未注公差参照GB/T 1804-2000 m等级; 4.形位未注公差参照GB/T 1184-1996 K等级; 5.表面镀锌。
1.去除飞边、毛刺,锐角倒钝; 2.尺寸未注公差参照GB/T 1804-2000 m等级; 3.形位未注公差参照GB/T 1184-1996 K等级; 4.表面硬质阳极氧化处理,氧化膜厚度40微米,颜色纯黑色,
执行标准:GB/T 19822-2005 铝及铝合金硬质阳极氧化膜规范。
1.按焊接件通用技术要求(JB/T5000.3-98)执行及验收:
1.去除飞边、毛刺,锐角倒钝; 2.未注倒角C0.3; 3.尺寸未注公差参照GB/T 1804-2000 m等级; 4.形位未注公差参照GB/T 1184-1996 K等级。
1.去除飞边、毛刺,锐角倒钝; 2.尺寸未注公差参照GB/T 1804-2000 m等级; 3.形位未注公差参照GB/T 1184-1996 K等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