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液压泵马达常见故障分析
液压泵液压马达液压油缸常见故障及处理

液压泵、液压马、达液压油缸常见故障及处理(1) 液压泵常见故障及处理
(2) 液压马达常见故障及处理
(3) 液压缸常见故障及处理
(五)有外1•装配(1)液压缸装配时端盖装偏, 拆开检查,重新装配
泄漏不良活塞杆与缸筒不同心,使活塞杆拆开检查,重新安装,
伸出困难,加速密封件磨损封件
(2)液压缸与工作台导轨面平更换并重新安装密封件
行度差,使活塞伸出困难,加速1)重新安装
密封件磨损2)重新安装,拧紧螺钉,
(3)密封件安装差错,如密封
件划伤、切断,密封唇装反,唇3)按螺孔深度合理选配螺钉长度
口破损或轴倒角尺寸不对,密封
件装错或漏装
密封压盖未装好
1) 压盖安装有偏差
2) 紧固螺钉受力不匀
3) 紧固螺钉过长,使压盖不
能压紧
2•密封(1)保管期太长,密封件自然更换
件质量老化失效
问题(2)保管不良,变形或损坏
(3)胶料性能差,不耐油或胶
料与油液相容性差
(4)制品质量差,尺寸不对,
公差不符合要求。
液压泵常见7大故障及排除方法

液压泵常见7⼤故障及排除⽅法主要现象:⼀、油泵吸不上油或⽆压⼒产⽣原因1、原动机与油泵旋向不⼀致排除⽅法:纠正原动机旋向2、油泵传动键脱落排除⽅法:重新安装传动键3、进出油⼝接反排除⽅法: 按说明书选⽤正确接法4、油箱油⾯过低、吸油管露出液⾯排除⽅法: 补充油液5、原动机转速太低吸⼒不⾜排除⽅法:提⾼转速,达到油泵要求最低转速以上6、油粘度过⾼排除⽅法:选⽤推荐粘度⼯作油7、油温过低,使油粘度过⾼排除⽅法:加温⾄推荐正常⼯作油温8、吸油管道或滤⽹堵塞造成吸油不畅排除⽅法:清洗管道或过滤装置,除去堵塞物,更换或过滤油箱内油液9、吸油过滤器过滤精度过⾼造成吸油不畅排除⽅法:按说明书正确选⽤过滤器10、吸⼊管道漏⽓排除⽅法:检查吸油管道,密封紧固⼆、流量不⾜达不到流量值1、转速不够排除⽅法: 提⾼转速2、系统中有泄漏排除⽅法:检查系统,修补泄漏点3、油泵长时间⼯作、震动使泵盖螺钉松动排除⽅法:适当拧紧螺钉4、吸油管道漏⽓排除⽅法:检查吸油管道,密封紧固5、吸油不充分a、油箱内油⾯过低排除⽅法:补充油液b、吸⼊管道堵塞或通径⼩排除⽅法:清洗管道选⽤不⼩于油泵⼊⼝通径的吸油管c、吸油⼝过滤器堵塞或通流量少排除⽅法:⼊⼝过滤器选⽤通流量为油泵流量2倍以上的过滤器d、油粘度过⾼排除⽅法: 选⽤推荐粘度⼯作油三、压⼒升不上去1、油泵不上油或流量不⾜排除⽅法:按前述⽅法排除2、溢流阀调整的的压⼒太低或出现故障排除⽅法:从新调整溢流阀压⼒或修复溢流阀3、系统中有泄漏排除⽅法:检查系统或修复泄漏点4、油泵长时间⼯作泵盖螺钉松动排除⽅法:适当拧紧螺钉5、吸⼊管道漏⽓排除⽅法:检查各连接处,并予以密封、紧固6、吸油不充分排除⽅法:同前述排除⽅法四、噪声过⼤1、吸⼊管道漏⽓排除⽅法: 检查吸油管道,密封紧固2、吸油不充分排除⽅法:按前述⽅法排除3、泵轴与原动机不同⼼排除⽅法:重新安装达到说明书要求精度4、油中有⽓泡排除⽅法:补充油液或采取结构措施把回油⼝浸油⾯以下⼊5、泵转速过⾼6、泵压⼒过⾼排除⽅法:是泵的压⼒降⾄额定压⼒以下7、轴密封处漏⽓排除⽅法:更换油封五、过渡发热1、油温过⾼排除⽅法:改善油箱散热条件或增设冷却器使油温控制在推荐正常⼯作油温范围内2、油粘度太低,内泻过⼤排除⽅法:选⽤推荐粘度⼯作油3、⼯作压⼒过⾼排除⽅法:降压⾄额定压⼒以下4、回油⼝直接接到油泵⼊⼝排除⽅法:回油⼝接⾄油箱液⾯以下六、振动过⼤1、泵轴与电机轴不同⼼排除⽅法:重新安装达到说明书要求精度2、安装螺钉松动排除⽅法:拧紧螺钉3、转速或压⼒过⾼排除⽅法:调整⾄许可范围以内4、吸⼊管道漏⽓排除⽅法:检查管道各连接处,予以密封紧固5、吸油不充分排除⽅法: 同前处排除⽅法6、油液中有⽓泡排除⽅法:补充油液或采取结构措施把回油⼝浸⼊油⾯以下七、外渗漏1、密封⽼化或损伤排除⽅法:更换密封2、进出油⼝连接部位松动排除⽅法:紧固螺钉或管接头3、密封⾯磕碰排除⽅法:修磨密封⾯4、外壳体砂眼排除⽅法:更换外壳体注: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液压柱塞泵马达常见故障分析

液压柱塞泵马达常见故障分析一、密封问题1、密封耐压带来的问题液压泵马达制造技术发展到今天,其设计和制造还远远不够完美,虽然制造商的工程师每天致力于改进产品和发展新技术,但是现有的产品已经有很多突出的问题了。
我们先来说说液压泵的密封问题:液压泵在工作的时候,主轴与壳体之间必然有相对运动,二者之间必须使用密封件来封住壳体里面的油,使之不会外漏,从而污染环境并破坏液压系统的平衡。
在早期的机械密封被淘汰过程中,钢骨架油封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被广泛地使用于各种液压泵上,今天的骨架密封由于材料优异,结构优化,已经能够承受较高的回油压力,保证液压泵工作时无外泄。
钢骨架橡胶密封一般是用于回转密封,使用在液压泵上主要是为了使壳体回油不外泄并能够保证壳体回油压力的稳定,例如,对于一般的液压柱塞泵来讲,样本上都有规定回油(壳体)压力的参数,一般正常压力为3bar,冷启动为5bar,但是现代加工技术制造出来的油封,常用的压力一般是0.1bar~10bar,特殊设计的轴封压力可达80bar,这样,我的选择油封余地就非常大。
对于某些特定的工况,我们在设计的时候就必须考虑到系统回油压力发生变化后的相关情况,例如,当一台工程机械设计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其液压系统的回油形式也基本确定了,这时我们就需要分析工况来了解此台机械的液压系统回油压力。
当系统在高温的情况下,我们将发动机的转速开到最大,设备的负荷也加到最大,再将液压泵的排量开到最大,这时,如果系统有内泄的话,则系统压力就会下降,同时液压系统的回油量增大,因为回油管路的状态是设定了的,所以,系统的回油压力也是随着内泄量的增大而增大。
如果在系统正常工作的过程中,液压泵的内部突然出现故障而产生大量内泄的时候,回油量会陡然增高,回油压力更大。
是不是选择高耐压的油封,以保证泵在任何状态下都不漏油就高枕无忧了呢?回答是否定的。
图一,普通骨架密封剖面图见图一,对于普通骨架密封来讲,由于其设计的特点,其耐压比较低,一般在5BAR 以下,对于正常回油的液压泵可能还可以使用,但是,如果回油压力稍微有波动的话,则骨架密封的唇口就会被冲开,导致外泄。
液压马达故障分析报告

液压马达故障分析报告近期,公司液压系统中的一台液压马达出现了故障,导致设备运行异常。
本报告旨在对该液压马达故障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经初步调查,发现液压马达出现故障的表现为转速异常低,且声音明显变大。
在进行仔细观察和检查后,发现马达的液压油温度较高,同时发现油液中存在金属颗粒。
据此判断,液压马达故障的原因可能是润滑不良和金属颗粒的存在。
首先,对液压系统进行了仔细的清洗,确保油液中的金属颗粒得到有效去除。
接着,对液压油进行了更换,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然而,在进行检查时,发现马达的内部存在磨损和松动的部件。
通过与厂家沟通,我们了解到,这些部件是液压马达的核心部分,由于运行时间较长和长期磨损,导致其性能下降。
因此,我们需要更换这些部件。
经过以上分析,我们得出液压马达故障的根本原因是运行时间过长导致核心部件磨损和松动。
因此,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方案:首先,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定期清洗液压系统,更换液压油,并进行润滑。
这可有效减少金属颗粒的产生,并保证液压系统的正常运行。
其次,对液压马达的核心部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修。
如发现磨损或松动的部件,应及时更换或修复,以保证液压马达的长期正常运行。
最后,在设备运行过程中,需要监控液压油的温度变化。
若发现液压油温度异常升高,应立即停机检查,找出温升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总之,液压马达故障的分析和解决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
定期的维护保养工作、液压油的清洗更换以及核心部件的检查维修都是保障液压马达长期正常运行的重要措施。
我们相信,通过对液压马达故障的深入分析和综合解决方案的实施,能够有效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
液压马达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液压马达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液压马达作为液压系统中的核心元件之一,在工业生产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然而,液压马达在长期运行中会出现一些常见的故障,如转速慢、转矩不足、温度升高等问题。
本文将介绍液压马达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一、液压马达转速慢液压马达转速慢可能是由于油液粘度过大、进油口或出油口堵塞、油泵转速不足等原因造成的。
解决方法如下:1.更换合适的液压油,降低粘度。
2.清洗进油口和出油口,确保液压油畅通。
3.检查油泵转速是否正常,如有问题及时更换或修理。
二、液压马达转矩不足液压马达转矩不足可能是由于油液粘度过大、油路中存在漏气、液压马达内部密封件损坏等原因造成的。
解决方法如下:1.更换合适的液压油,降低粘度。
2.检查油路中是否存在漏气,及时堵漏。
3.检查液压马达内部密封件是否正常,如有问题及时更换。
三、液压马达温度升高液压马达温度升高可能是由于液压油温度过高、运转时间过长、负载过重等原因造成的。
解决方法如下:1.更换合适的液压油,降低油温。
2.适当减少液压马达的运转时间,避免长时间高负荷运转。
3.调整负载,避免负载过重。
四、液压马达漏油液压马达漏油可能是由于密封件老化、松动等原因造成的。
解决方法如下:1.检查液压马达内部密封件是否老化或松动,及时更换或调整。
2.加强液压马达的日常维护保养,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五、液压马达异响液压马达异响可能是由于液压油污染、密封件老化、液压马达内部零部件损坏等原因造成的。
解决方法如下:1.更换液压油,定期清洗油路,保持液压油清洁。
2.检查密封件情况,及时更换或调整。
3.检查液压马达内部零部件是否损坏,如有问题及时更换或修理。
液压马达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和解决。
在日常维护保养中,要注意定期更换液压油,清洗油路,检查液压马达的密封件、零部件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以保证液压马达的正常运行。
液压马达故障以及处理办法

液压马达故障以及处理办法液压马达(佛山禅城区磊明鑫液压技术工程师部)液压马达比电机优点如下:1、功率密度大:45KW的电机重量400-500KG,45KW的液压马达重量可能只有45KG。
在一些对体积要求紧凑的场合,如吊机的卷扬,只能用液压马达;2、控制性能好:液压控制可以使液压马达实现无级变速,响应速度快;这点比电机好很多。
液压马达使用中常出现的故障以及处理办法:1.马达漏油(1)轴端漏油:由于马达在日常时间的使用中油封与输出轴处于不停的摩擦状态下,必然导致油封与轴接触面的磨损,超过一定限度将使油封失去密封效果,导致漏油。
此时需更换油封,如果输出轴磨损严重的话需同时更换输出轴。
(2)封盖处漏油:封盖下面的“O”型圈压坏或者老化而失去密封效果,该情况发生的机率很低,如果发生只需更换该“O”型圈即可。
(3)马达夹缝漏油:位于马达壳体与前侧板,或前侧板与定子体,或定子体与后侧板之间的“O”型圈发生老化或者压坏的情况,如果发生该情况只需更换该“O”型圈即可。
2.马达运行无力(1)定子体配对松动:由于马达在运行中,马达内各零部件都处于相互摩擦的状态下,如果系统中的液压油油质过差,则会加速马达内部零件的磨损。
当定子体内针柱磨损超过一定限度后,将会使定子体配对内部间隙变大,无法达到正常的封油效果,就会造成马达内泄过大。
表现出的症状就是马达在无负载情况下运行正常,但是声音会比正常的稍大,在负载下则会无力或者运行缓慢。
此时需尽快更换针柱。
(2)输出轴跟壳体之间磨损:造成该故障的主要原因是液压油不纯,含杂质,导致壳体内部磨出凹槽,导致马达内泄增大,从而导致马达无力。
解决的办法是更换壳体或者整个配对。
3.马达外泄漏大(1)定子体配对平面配合间隙变大:BMR系列马达的定子体平面间隙应大致控制在0.03mm-0.04mm的范围内(根据排量不同略有差别),随着使用频率的增加和日常油液中杂质污染物磨擦研磨,当间隙超过0.04mm时,将会发生马达的外泄明显增大,同时也会影响马达的输出扭距。
泵及液压马达的常见的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

噪声严重
1.吸有管或滤油器部分堵塞
2.吸油端连接处密封不严,有空气进入
3.泵轴处密封不严,有空气进入
4.泵盖螺钉松动
5.联轴器不同心或松动
6.油液黏度过高,油中有气泡
7.吸入滤器通过能力太小
8.转速太高
9.泵体腔道堵塞
1.清洗滤油器与管路,使吸油畅通
2.在吸油管连接处涂油脂,若有好转,紧固连接件,更换密封圈
1.柱塞被卡紧
2.背压过低
1.拆开液压马达修理
2.重新调定回油压力
液压马达中有时发出撞击声
1.配流器错位
2.凸轮环工作表面损坏
3.滚轮的轴承损坏
1.正确安装配流器
2.拆开液压马达修理
在额定的流量下液压马达的转速不能达到给定值
1.配流器漏油
2.配流器的间隙太大
3.柱塞和柱塞缸的间隙太大
1.拆开检查修理
2.密封不严使大量空气进入
3.油液不清洁
4.联轴器碰擦或不同心
5.油液黏度过高
6.液动机中的活塞的径向尺寸严重磨损
7.外界震动影响
1.清洗滤油器
2.禁固各连接处,检查密封性
3.调换清洁的油液(更换卢芯)
4.校正好同心度并避免擦碰
5.调换黏度较低的油液
6.研磨转子孔,单配活塞
7.隔绝外界震源
外部漏泄
1.传动轴端的的油封磨损
7.采取隔离消振措施
8.重新调定压力阀的调定值
内部泄漏
1.缸体与配油盘间磨损
2.中心弹簧损坏,使缸体与配油盘间失去密封性
3.柱塞与泵体间磨损
1.休整接触面
2.更换弹簧
3.更换柱塞或重新配研
外部泄漏
泵及液压马达的常见的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

泵及液压马达的常见的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泵和液压马达是液压系统中经常遇到故障的部件之一、常见的故障原
因包括泄漏、噪音、温升和工作效率低下。
针对这些故障,有一些常见的
排除方法可以采取。
首先,对于泄漏问题,可能的原因包括密封件损坏、管路连接松动、
泄漏,或者是阀门的内部漏油。
解决方法包括更换密封件、加紧管路连接
螺纹或者重新安装管路,并进行液压系统压力测试以确保阀门内部无泄漏。
其次,噪音问题通常是由于液压系统内的空气进入导致的。
排除方法
包括检查液压油位是否足够,如果不足则加注液压油,同时检查系统内部
是否存在空气,通过添加抗泡剂来消除空气,并紧固管路连接处,以确保
无泄漏。
温升问题可能是由于液压系统运行时间过长引起的,或者是由于泵内
部泄漏导致的。
解决方法包括检查液压系统是否存在过热的现象,如果是
则停机冷却,并检查液压泵是否正常运行,以及是否存在内部泄漏。
如果
有内部泄漏,需要进行维修或更换泵。
最后,工作效率低下可能是由于液压系统压力不足、液压油粘度不合适、过滤器堵塞或者泵的磨损等原因引起的。
排除方法包括检查液压系统
的压力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并根据需要调整压力,同时检查液压油粘度是
否合适,必要时更换液压油。
另外,定期清洗和更换过滤器,以确保系统
的顺畅运行。
总的来说,排除泵和液压马达故障的方法包括更换密封件、加紧管路
连接螺纹、重新安装管路、检查并消除空气、停机冷却、修理或更换泵、
调整液压系统的压力,并更换液压油和过滤器。
通过定期维护和检查,可以确保液压系统的正常运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口液压泵马达常见故障分析
一、密封问题
1、密封耐压带来的问题
液压泵马达制造技术发展到今天,其设计和制造还远远不够完美,虽然制造商的工程师每天致力于改进产品和发展新技术,但是现有的产品已经有很多突出的问题了。
我们先来说说液压泵的密封问题:
液压泵在工作的时候,主轴与壳体之间必然有相对运动,二者之间必须使用密封件来封住壳体里面的油,使之不会外漏,从而污染环境并破坏液压系统的平衡。
在早期的机械密封被淘汰过程中,钢骨架油封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被广泛地使用于各种液压泵上,今天的骨架密封由于材料优异,结构优化,已经能够承受较高的回油压力,保证液压泵工作时无外泄。
钢骨架橡胶密封一般是用于回转密封,使用在液压泵上主要是为了使壳体回油不外泄并能够保证壳体回油压力的稳定,例如,对于一般的液压柱塞泵来讲,样本上都有规定回油(壳体)压力的参数,一般正常压力为3bar,冷启动为5bar,但是现代加工技术制造出来的油封,常用的压力一般是0.1bar~10bar,特殊设计的轴封压力可达80bar,这样,我的选择油封余地就非常大。
对于某些特定的工况,我们在设计的时候就必须考虑到系统回油压力发生变化后的相关情况,例如,当一台工程机械设计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其液压系统的回油形式也基本确定了,这时我们就需要分析工况来了解此台机械的液压系统回油压力。
当系统在高温的情况下,我们将发动机的转速开到最大,设备的负荷也加到最大,再将液压泵的排量开到最大,这时,如果系统有内泄的话,则系统压力就会下降,同时液压系统的回油量增大,因为回油管路的状态是设定了的,所以,系统的回油压力也是随着内泄量的增大而增大。
如果在系统正常工作的过程中,液压泵的内部突然出现故障而产生大量内泄的时候,回油量会陡然增高,回油压力更大。
是不是选择高耐压的油封,以保证泵在任何状态下都不漏油就高枕无忧了呢?回答是否定的。
图一,普通骨架密封剖面图
见图一,对于普通骨架密封来讲,由于其设计的特点,其耐压比较低,一般在5BAR 以下,对于正常回油的液压泵可能还可以使用,但是,如果回油压力稍微有波动的话,则骨架密封的唇口就会被冲开,导致外泄。
图二,短唇口骨架密封剖面图
见图二,这种设计的骨架密封,其耐压已经可以达到5BAR以上,使用起来比较可靠,而且在系统出现故障时,压力突然升高,密封又可以被冲开,可以保护液压柱塞泵
的元件不至于受损坏。
图三,特殊设计的骨架密封
见图三,有的骨架密封设计成双层钢骨架,其耐压程度非常高,破坏压力可以达到50-60BAR。
如果油封耐压很高,壳体回油不畅的时候或者回油量陡然增加,壳体压力会迅速上升,高于补油压力时候,将会导致柱塞滑靴在回程盘上移位,在高速旋转并回程的时候导致偏磨或卡死柱塞滑靴,以致打碎回程盘及滑靴酿成大事故。
使用了这种特殊设计的骨架密封,可以保证壳体回油的不外泄,但是,随之带来的后遗症也是不容忽视的。
例如,有的液压泵制造者,为了追求元件的重量轻,使用了轻金属或者壳体设计得非常薄。
当壳体内压在短时很高的时候,主轴骨架密封虽然会发生变形,却仍然保持压力油不外泄,则泵壳体在高压的作用下会出现“炸壳”现象——壳体的裂缝总是在同一处,就是最薄弱的一处,通过我们拆解观察,在裂缝所在端面的内端面,没有任何撞击或摩擦的痕迹,这说明壳体炸裂不是由于机械力所致。
而且,同时伴随主轴油封变形,压力经过实验,可以达到60BAR,说明壳体局部开裂的主要原因是内压过高。
见图四。
图四,钢骨架变形以前和变形以后比较其实,壳体设计簿以减轻整泵的重量是件好事,但是,不应该将油封设计很过好。
如果油封耐压正常的话,在壳体压力陡升的时候,油封被冲开,便保护柱塞、壳体等重要元件。
二、摇盘支承的问题
现在主流的液压柱塞泵多数使用滚针式的摇盘支承,其特点是,滚动阻尼小,摇盘转动灵活,往复运动速度快,可以频繁转动。
但因其结构特点,在高压的作用下,支承上受到的正压力非常大。
例如,一个排量50CC/REV左右的泵,柱塞直径为17毫米,额定压力为345BAR。
那么,在额定压力下,单个柱塞受力为:
F0=345×1.72 ×3.14/4=783.4公斤力
工作时,高压侧有4只柱塞,则
F1=F0×4=3130公斤力
当斜盘开到最大时,摆角为 180,则有:
柱塞下滑的分力F H= F1×Sin180=976公斤力
柱塞作用于斜盘的正压力F S= F1×Cos 180=2163公斤力
这样大的压力作用于若干个支承滚针上,滚针与支承轨道和摇盘轨道的接触为线接触,接触表面的正压力非常大,结果在斜盘长期工作的位置就会被压出一些沟线,沟线的深度根据我
们的了解,一般在元件工作1000小时左右,达到0.1—0.2毫米,所以,在此后继续使用,摇盘转动时就会不平滑或有跳动,而且,定排量工作可能会不稳定。
其实,这类液压柱塞泵在使用过程中,变动排量和换向的时间远比稳定排量工作的时间少得多,所以,滚针支承的优点体现的不明显,相反,在维修和使用过程中表现和很多的缺点:
(1)配件数量多,元件成本高;
(2)结构复杂,装配成本高;
(3)故障点多,容易损坏;
(4)维修成本高;
(5)工作时不够稳定;
相对于滚动支承,滑动支承应用在摇盘上则显示了很大的优点:(1)配件数量少,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2)装配成本低;(3)故障点少,故障率低;(4)配件便宜,维修成本低;(5)支承摇盘稳定性好;(6)体积小,占用空间小,结构紧凑,重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