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作用练习
现代汉语句子成分分析及练习

现代汉语句子成分分析及练习句子成分分析法是对句子进行成分功能或作用分析的方法,通过标出基本成分和次要成分,即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来理清句子结构。
汉语句子成分的口诀是“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其中定语必须在主语或宾语前,状语有时在主语前,需要用逗号隔开。
主语通常表示句子中被陈述的对象,可以由名词、代词、数词、名词化的形容词、不定式、动名词和主语从句等来承担。
主语通常位于句首,可以回答“谁”或“什么”等问题。
例如,“今天晚上特别冷”中,“今天晚上”是状语,“特别冷”是谓语。
在“明天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走出戈壁滩了”中,“明天这个时候”是状语,“我们”是主语,“就可以走出戈壁滩了”是谓语。
谓语是用来陈述主语的,可以由动词、形容词和主谓短语等来担任,一般位于主语的后面。
例如,“他只答应了一声”中,“只”是状语,“答应了”是谓语,“一声”是补语。
在“人参这种植物,娇嫩极了”中,“娇嫩”是谓语,“极了”是补语。
宾语往往表示动作支配的对象,通常位于动词的后头,可以由名词、代词、数词、名词化的形容词、不定式、动名词和宾语从句等来担任。
例如,“玫瑰花我给你们俩十朵,给你紫红的,给她粉红的”中,“玫瑰花”是宾语,“我给你们俩十朵”是谓语。
修饰成分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其中最常见的有定语、状语和补语。
定语主要是对名词进行修饰,可以由名词、形容词和短语等担任。
描写性定语由形容词性成分充当,限制性定语则是为了分类或划定范围。
助词“的”用于定语和中心语的组合,单音节形容词一般不加“的”,双音节形容词则常常加上。
状语主要是对动词和形容词进行修饰,可以由副词、短语和从句等担任。
描写性状语主要描写动作状态或人物情态,限制性状语则表示时间、处所、程度、否定、方式、手段、目的、范围、对象、数量、语气等。
助词“地”是状语的标志,单音节副词做状语一定不加,双音节副词加不加“地”均可,单音节形容词做状语比较少,大都也不能加“地”,多音节形容词有相当一部分加不加都可以。
小升初语法句子的应用专项练习题 (2)

小升初语法句子的应用专项练习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句型转换(共40小题)1.用be (am / is / are )动词填空Linda is in a red dress.【分析】琳达穿着一件红色的连衣裙.【解答】本题考查主谓一致.根据题干:主语Linda是第三人称单数,谓语动词用第三人称单数形式is.故答案为:is.【点评】做主谓一致题,首先要确定句子主语,然后再根据主谓一致的原则判定谓语的使用.2.用be (am / is / are )动词填空I am an English teacher.【分析】我是一名英语老师.【解答】考查主谓一致.主语I是第一人称单数,所以be动词为am.故填:am.【点评】在一般现在时中,be动词包括am,is,are.am只跟在主语是第一人称单数I 的后面.is用于第三人称单数后,are用于第二人称以及复数人称的后面.3.Lily gives her friend a birthday card.(改为同义句)Lily give a birthday card to her friend.【分析】Lily给她的朋友一张贺卡。
【解答】考查同义句转换。
give sombody something=give something to somebody给某人某物。
二者可以互相替换。
故答案为:give,to。
【点评】做题时,先要了解原句的意思。
可以用同义词,反义词等进行转换。
4.I'm from Russia. (改为同义句)I come from Russia.【分析】我来自俄国。
我来自俄国。
【解答】考查同义句转换。
I'm from Russia.表示出处,be from可以改为come from,主语为I,第一人称单数,谓语动词用原形。
故答案为:come from。
【点评】做题时,先要了解原句的意思,可以用同义词,反义词等进行转换。
5.I finished my homework yesterday. (变否定句)I didn't finish my homework yesterday.【分析】我昨天做完作业了。
五记叙文阅读之句子作用模板+练习题

记叙文阅读之句子(二)句子的作用(一)【出题形式】①划线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②文章结尾句有何作用?请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二)【答题模板】内容上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
具体来说(1)句子在开头:内容上:①句子本身: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背景、时间、地点、人物等。
②对情感:奠定感情基调/表达了作者……感情。
③对读者设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设问,引起读者的思考.结构上:①对标题:开篇点题②对下文:总领下文,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2)句子在中间内容上:①句子本身内容:可结合修辞、表达方法、表现手法等来分析。
②对情感:表现了作者的……情感。
③对人物:表现了人物的……品格。
结构上:①对前后文:承上启下②对下文:为下文故事做铺垫(3)句子在结尾内容上:①句子本身:可结合修辞、表达方法、表现手法等来分析②对主题:点明中心/深化主题③对情感:深化……情感④对读者:引人深思,给人启示/让人产生想象/给人思考的余地结构上:①对题目:篇末点题/照应标题②对开头:首尾照应③对全文:总结全文④对主题:点明主题/深化中心【注】①:如果画线句是景物描写,要结合景物描写的作用做答②做题时,对应分值,结合具体内容,对以上作用进行选择作答(三)【例题】(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谁敢动我的杨树蔡楠①白杨树替自己准备好了一口棺材。
他宁肯死掉也不愿意把双腿锯掉。
②白杨树的腿有毛病。
医生说他得了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而且双腿开始发生溃疡,需要截肢。
不,我还要靠双腿走路,还要靠双腿干活养活妻儿呢!白杨树拐着双腿走出了医院,他在大街上喊道,我宁肯死掉也不把双腿锯掉!于是他在棺材铺订购了一口棺材。
③其实,白杨树不想死,他期待奇迹出现。
他四处求医找药,希望民间土法能够治好他的腿。
但是奇迹并没有垂青白杨树,老婆和儿女们强行把他送进了医院,截了肢。
④白杨树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之中。
为治病,家里欠了十多万的债。
孩子们都已辍学打工去了。
老婆也去了村办工厂给工人做饭。
六年级英语标志词在句子中的作用练习题50题(答案解析)

六年级英语标志词在句子中的作用练习题50题(答案解析)1.I often do my homework in the evening.A.in the morningB.in the afternoonC.in the eveningD.at night答案解析:C。
“in the evening”表示在晚上。
题干说“我经常在晚上做作业”,所以正确答案是C。
A 选项“in the morning”表示在早上;B 选项“in the afternoon”表示在下午;D 选项“at night”表示在夜里,与题干不符。
2.She gets up early in the morning.A.in the afternoonB.in the eveningC.at noonD.in the morning答案解析:D。
“in the morning”表示在早上。
题干说“她早上很早起床”,所以正确答案是D。
A 选项“in the afternoon”表示在下午;B 选项“in the evening”表示在晚上;C 选项“at noon”表示在中午,与题干不符。
3.We have lunch at noon.A.in the morningB.in the afternoonC.at noonD.at night答案解析:C。
“at noon”表示在中午。
题干说“我们在中午吃午饭”,所以正确答案是C。
A 选项“in the morning”表示在早上;B 选项“in the afternoon”表示在下午;D 选项“at night”表示在夜里,与题干不符。
4.He plays football in the afternoon.A.in the morningB.in the eveningC.in the afternoonD.at night答案解析:C。
“in the afternoon”表示在下午。
句子作用练习

句子作用答全面分析某一句话(一段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一般从结构与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
1、考题形式:某一段(句)在文中的作用就是什么?2、答题方法:(1)结构方面要瞧句子在文中的具体位置。
句子在开头在作用:A、开篇点题;B、设置悬念,引人入胜;C、总领全文;D、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地点、背景等;E、交代文章的线索;F、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G、描写景物、渲染气氛。
句子在文章中间的作用:A、埋伏笔;B、承上启下;C、照应上文;D、为下文作铺垫;句子在结尾的作用:A、总结全文;B、照应题目或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
(2)句子在内容上的作用,要紧密联系文章分析,瞧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表现出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或性格特征。
结尾段在内容上的作用:A、深化中心,深化感情;B、语言含蓄深刻,留有余味;C、卒章显志。
结尾的抒情议论句还起到点明中心、深化主旨的作用。
一般分析句子作用,要把结构与内容上的作用综合起来分析。
3、答题举例:《口技》的结尾句“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结构上与开头相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内容上通过写道具的简单,侧面衬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高超。
转角遇到爱孙道荣黄昏,居民楼下陆陆续续聚集了不少老人,一边摇着扇子纳凉,一边说说话唠唠嗑儿,十分热闹。
老人都就是这里的住户。
这就是个老小区,楼房都就是6层的,没电梯,住在上面的老人,上下楼就很不方便。
以前,经常能瞧到住在楼上的老人,手里拎着个小椅子下楼。
椅子除了来到楼下坐坐外,主要的功能还就是上楼回家的时候用,爬一层,放下椅子,坐一会,喘口气,养足了劲,再爬一层。
有的住在楼上的老人嫌费事,干脆不下楼了,成了宅老。
不知道从哪天开始,3楼的转角处,放了一把椅子,以为就是谁忘记拿回家了,但很多天过去了,椅子一直在,显然,椅子就是谁特地放那儿的。
上下楼的老人,爬楼梯累了,走到3楼转角处,正好在椅子上坐一坐,歇歇脚。
3楼转角处的椅子,成了楼上老人的中转站。
初一英语副词在句子中的作用练习题20题

初一英语副词在句子中的作用练习题20题1.She runs very fast.fast 是副词,修饰动词runs,表示“快地”。
very 也是副词,修饰fast,表示“非常”。
2.He is extremely happy.extremely 是副词,修饰形容词happy,表示“极其”。
3.They speak English quite well.quite 是副词,修饰副词well,表示“相当”。
well 是副词,修饰动词speak,表示“好地”。
4.The teacher speaks loudly.loudly 是副词,修饰动词speaks,表示“大声地”。
5.She is very beautiful.very 是副词,修饰形容词beautiful,表示“非常”。
6.He works hard.hard 是副词,修饰动词works,表示“努力地”。
7.The boy plays football well.well 是副词,修饰动词plays,表示“好地”。
8.She sings very sweetly.very 是副词,修饰副词sweetly,表示“非常”。
sweetly 是副词,修饰动词sings,表示“甜美地”。
9.He is rather tall.rather 是副词,修饰形容词tall,表示“相当”。
10.The girl dances gracefully.gracefully 是副词,修饰动词dances,表示“优雅地”。
11.She quickly ate her breakfast. “quickly”在这个句子中的位置是()。
A.句首B.句中C.句末答案:B。
本题中“quickly”修饰动词“ate”,在句子中处于动词之前,属于句中位置。
选项 A 句首位置错误,因为“quickly”不是在句子开头;选项C 句末位置错误,它不在句子末尾。
12.Happily, she sang a song. “Happily”在这个句子中的位置是(()。
第05讲 句子的表达效果(练习)(解析版)

第05讲句子的表达效果(基础题和拔高题)1.下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我择柿子椒的时候,突然看到钻出一条胖如蚕豆,背上还长着簇簇黑刺的青虫”,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一天,朋友到我家中做客,我择柿子椒的时候,突然看到一条青虫钻出,胖如蚕豆,背上还长着簇簇黑刺。
我下意识地将半个柿子椒像扔着了火的手榴弹一样扔出老远。
后来才想起特别怕虫的朋友,未曾听到她惊呼,该不是吓得晕厥过去了吧?回头寻她,只见她神态自若地看着我,淡淡地说,一条小虫,何必如此慌张。
我比刚才看到虫子还愕然地说,啊,你居然不怕虫子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相比改后的句子,原句把“胖如蚕豆,背上还长着簇簇黑刺”后置,强调了青虫的外部特征,更能表现青虫在我眼中的庞大、丑陋和“我”看到青虫之后的厌恶恐惧。
2.下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难以计数的‘小爪’则像压过来的滚滚而过的蔓延着的流云。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古镇的古树还有不少,然而,全镇子内内外外,哪一棵都没有“龙爪榕”这么煌煌赫赫,它的“爪”大约已繁衍出十万个了吧?多个“大爪”已熬成古树级别,稳稳站立在属于它们的家族“祖庙”里。
数量更多的“中爪”如霹雳连发,威威猛猛地伸向四面八方。
难以计数的“小爪”则像滚滚而过的流云,从高空、半空和低处向你压过来,蔓延着。
于是乎,你的眼睛里已全部是龙子、龙孙、龙的子子孙孙们的刀枪剑戟,它们手臂连着手臂,气势顶着气势,山连着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原句修饰成分单独成句,起强调作用,突出了树枝层层伸展的情状,更具有空间感;②原句长短句结合,句式活泼,错落有致,更加具有节奏感;③原句表达与上下文语体更加和谐一致,更符合具体语境。
句子表达作用的答题格式

句子表达作用的答题格式1. 分析句子、段落、作用的答题格式有哪些一、分析句子答题格式(1)从句式入手1.疑问句,吸引读者,制造悬念2.设问句,提醒注意,引发思考3.反问句,加强语气4.感叹句,抒情强烈。
答题格式:这是个。
.句,表达了。
..(作用)。
(2)、从修辞角度入手答题格式:运用。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
..的特点,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3)、从用词角度入手答题格式:“。
..”一词,写出了。
的特点或内容,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4)、从语句所在位置入手从结构上统领全文、引出下文的。
.、为下文。
..做铺垫等;在中间语句的作用一般是结构上承上启下、照应、伏笔;结尾的语句,作用一般是深化中心,升华主题,照应题目或开头,使结构严谨等。
二、分析段落答题格式(1)开头语段的作用1.开篇点题,点名时间、地点,点明题旨(内容-主旨);2.营造气氛,渲染氛围,奠定感情基调;(内容)3.引出下文,总领全文,为下文做铺垫,设置悬念,埋下伏笔,照应后文,与下文形成对比,欲扬先抑(结构);4.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引起读者思考)的作用;如果开篇连续感叹,那么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内容)(2)结尾语段的作用1.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卒章显志;(内容)2.暗示主题,强化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内容)3.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内容)(言有尽而意无穷,有这样作用的段落,往往这一句很含蓄,一眼看不透,即有点“看不懂”)4.呼应标题,呼应开头,首尾圆润,使文章浑然一体。
(结构)(3)中间语段的作用:1.过渡,承上启下;(结构)要求分析如何承上,如何启下;如果后文围绕中间某点写,作用是领起后文;如与前文中间某点呼应,其作用是照应前文2.衬托,对比,铺垫;(表达)如果描写的物象并非主要物象,而是次要物象,且与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和情感上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正面衬托、烘托、铺垫;如果描述的次要物象与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或情感上不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反衬、对比3.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句子作用答全面分析某一句话(一段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一般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
1、考题形式:某一段(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答题方法:(1)结构方面要看句子在文中的具体位置。
句子在开头在作用:A、开篇点题;B、设置悬念,引人入胜;C、总领全文;D、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地点、背景等;E、交代文章的线索;F、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G、描写景物、渲染气氛。
句子在文章中间的作用:A、埋伏笔;B、承上启下;C、照应上文;D、为下文作铺垫;句子在结尾的作用:A、总结全文;B、照应题目或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
(2)句子在内容上的作用,要紧密联系文章分析,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表现出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或性格特征。
结尾段在内容上的作用:A、深化中心,深化感情;B、语言含蓄深刻,留有余味;C、卒章显志。
结尾的抒情议论句还起到点明中心、深化主旨的作用。
一般分析句子作用,要把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综合起来分析。
3、答题举例:《口技》的结尾句“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结构上与开头相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内容上通过写道具的简单,侧面衬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高超。
转角遇到爱孙道荣黄昏,居民楼下陆陆续续聚集了不少老人,一边摇着扇子纳凉,一边说说话唠唠嗑儿,十分热闹。
老人都是这里的住户。
这是个老小区,楼房都是6层的,没电梯,住在上面的老人,上下楼就很不方便。
以前,经常能看到住在楼上的老人,手里拎着个小椅子下楼。
椅子除了来到楼下坐坐外,主要的功能还是上楼回家的时候用,爬一层,放下椅子,坐一会,喘口气,养足了劲,再爬一层。
有的住在楼上的老人嫌费事,干脆不下楼了,成了宅老。
不知道从哪天开始,3楼的转角处,放了一把椅子,以为是谁忘记拿回家了,但很多天过去了,椅子一直在,显然,椅子是谁特地放那儿的。
上下楼的老人,爬楼梯累了,走到3楼转角处,正好在椅子上坐一坐,歇歇脚。
3楼转角处的椅子,成了楼上老人的中转站。
下楼的老人,慢慢多起来了。
不久,5楼、4楼、2楼的转角处,也都分别放了一把椅子。
有的是木椅子,有的是竹椅子,2楼放的竟然是一张小型的旧沙发。
没有人知道是谁放的,也许是哪位住在楼上的老人,也可能是某个家有老人的年轻后生。
有什么关系呢。
转角处的这几把旧椅子,给上下楼的老人,带来了很大的方便,纵使是住在最高的6楼的老人,现在也敢下楼来了。
楼下有一小片开阔地,那是老人们聚集的地方。
楼梯转角处的椅子,成了这幢老居民楼的一道风景。
可是,问题也暴露出来了。
老楼房,楼梯本来就窄,又放了把椅子,上下楼就有点碍手碍脚,特别是搬动大一点的家具物什的时候。
某天,一位住在4楼的中年男人想出了一个办法,不知道从哪弄来了一把可以折叠收起的椅子,然后,在拐角处的墙壁上,钻了几个眼,将折叠椅安装了上去。
需要坐的时候,将椅子放平,贴墙而坐,不需要的时候,就将椅子再靠墙折叠起来。
一点不碍事。
折叠椅受到了老人们更加热烈的欢迎。
一把折叠椅,成本需要一两百元。
老人们商议自己凑钱,将每个楼层都安装一只。
一位做小生意的居民,自告奋勇拿出了一笔经费,又购置了3把这样的折叠椅,将2楼以上转角处的椅子都换上。
住在一楼的一位老人的女婿是一家装修公司的工人,利用一个周末,将几把折叠椅都安装好了。
老人们开心极了,上下楼再也不那么艰难了。
除了可以每天下楼,和老伙伴们见见面,聊聊天以外,最让他们开心的是,他们甚至可以邀请以前的老朋友,上自己的家里做做客了。
并且,他们在发出邀请的时候,不忘叮嘱老朋友一声,楼梯口都有一把折叠椅,可以坐下来喘口气,不着急啊。
这是发生在我所居住的杭州城的故事,这幢老式居民楼转角处的椅子,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让附近居民楼里的老人们艳羡不已,不过,别急啊,据说,政府已经拨出专款,在所有老居民楼里推广。
转角处的一把椅子,让我们感受到了对老人的关爱和温暖。
有时候,爱就这么简单。
1、这篇文章的题目是“转角遇到爱”,联系全文说说遇到了怎样的爱?(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章结尾语句“有时候,爱就这么简单”,有怎样的含义和作用?(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冰雪中的温情干旱了一冬的辽西大地,终于在2012年元旦盼来了雪。
漫天飞雪掳了浮尘,润了麦苗,人们焦灼的目光顷刻变得温润起来。
下午,等儿子补习完英语,已经6点多了。
室外气温已降至-18℃,地面上的雪已结冰。
亮着红色“空车”标志灯的出租车,面对我的招手没有停下。
我爷俩被“拒载”了。
迎着寒风我继续招手,仍旧是没车理我。
“爸爸,我好冷呀。
”儿子缩着脖叫唤。
“把书包给我,快,蹦蹦就暧和了”。
经我一提醒,儿子原地蹦了起来。
学校到市郊的家还有近10里路,这大冷天走回去,感冒打针还未好的儿子怕又要遭罪了。
正在烦躁之际,一辆出租车闪着雾灯,慢慢地向我驶来。
我顾不得危险,从人行道跑到马路中央,拼命地招手。
还好,出租车靠边了,前车窗随即打开。
“你要到哪里去?”车里传出司机的问候。
“去南大桥;儿子,快上车”。
我一边应答,一边招呼儿子。
车里开着暖风,车子又慢慢各前行驶。
“我拦了10多辆车,没有一辆停下,师傅你能送我们,真是太谢谢了。
”听了我的话,司机说:“这雪都结冰了,一踩刹车要原地推磨,谁也不想停。
我打老远就看你在招手,反正我车空着,就想顺便拉你爷俩一程。
今天,我不打计价器,就一口价。
”什么?一口价,看来今天是坐了“黑车”了。
.我不由得在心里暗暗叫苦。
快到家的时候我看了一下表,平时10分钟的路程竟然用了半个多小时,我指着路边一家商店告诉司机停车,从那再走2分钟就到家了。
车慢慢停下了。
“你给10块钱吧。
”听了司机的要价,我不免惊喜,才要10块钱?这比平时只是多要了5块,不算多。
我赶紧掏出一张“老人头”。
“找不开,有没有零钱?”听司机一说,我赶紧找,可身上的兜挨个掏了一遍,也没找到一分钱。
我说:“这样吧,师傅你稍等,我去商店换一下。
”我和儿子下车就以百米速度向商店里跑,我不能让司机等太久。
进了商店,让儿子赶紧拿了一包他爱吃的薯片,老板面对百元钞说:“不好意思,今天生意不太好,破不开。
”没办法,我领着儿子又来到另外一家小超市,还是破不开。
真倒霉,跑了四家竟然都找不开,累得我满头大汗。
无奈,我跑回来。
“师傅,钱没破开。
这样,你记下我的手机号,明天一定给你,请相信我。
”司机听完我的话,令我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好了,车钱我不要了,你们快回家吧,外面天冷。
”说完,车缓缓起动,等我缓过神来,车已渐渐地走远了,消失在茫茫的雪雾中。
抬头看,漫天飞雪依然,它在为人间的善良翩翩起舞,为这个城市的和谐轻轻歌吟。
1、文章标题有何特点?(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章结尾有何作用?(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岁孩子的忧伤桑岩和同学去爬山,出了点小事故,左腿小腿骨折了,在骨科医院治疗。
这是桑岩长这么大,第一次因伤住院,看望的人络绎不绝,带着各种营养品和水果。
我和老公也轮流值班陪着他,每天想办法给他做可口的饭菜。
家境富足,这个时候更想让孩子享受到好的照顾。
那天中午,我开了车从家里带着煲好的冬瓜排骨汤赶到医院时,病房里很安静,只有桑岩在,老公在我快到时赶回去处理公事了。
我把冒着热气的排骨盛出来,这是桑岩从小最爱吃的,每天都吃不厌。
但这次,他却没有表现出我熟悉的热情来,只是看了一眼,然后说:“妈,以后你别给我送饭了,我想吃医院的饭菜。
”“怎么了?”我有些诧异,“医院的饭菜做得那么粗糙,哪有家里的可口?”桑岩却并不回答我,又说:“你也别让那么多叔叔阿姨带着东西来看我了,好吗?”我有些愣怔,看着他——我在这个13岁男孩的眼睛里,看到了一些柔软的忧伤。
我轻轻问他:“告诉妈妈,为什么呀?”桑岩犹豫了一下,转过身指指旁边的床位:“因为我不想让那个哥哥心里难受。
”桑岩旁边的床位,有个比他大两三岁的男孩,小腿粉碎性骨折,已经住院半个多月了。
我不知道桑岩为什么会这么说,于是我问:“哥哥为什么会难过?”“因为……”桑岩说,“你知道吗?他没有妈妈,他爸爸在工地上班,没有时间照顾他,工地上的人有空就轮流来陪他,但是没有人给他带好吃的,他只能吃医院的饭。
妈妈你看,他的柜子里面都是空的,连一盒牛奶都没有,可是你们什么都给我买,他看了,心里一定会难受的。
以后我和他一起吃医院的饭,我陪着他,他就不难过了……”我的心也不由得柔软起来,因为这个13岁男孩的善良——这些天,我只顾着他,心疼他的伤,担心着他的恢复,全力以赴地照顾他,却忽视了他旁边那个受伤的少年和他的处境、他的感受。
我忽视了我们对桑岩如此丰富的宠爱,会让同样在病痛中孤单的男孩更加孤单,或者自卑、伤感……桑岩一定是捕捉到了他的目光,那目光中一定流露出了这样的感受。
可是,我还是不愿意因此委屈儿子。
于是我说:“那以后我多做一些,你和那个哥哥一起吃好吗?你的那些东西,也可以分一些给哥哥……”“不好。
”桑岩打断我,“妈妈,这样他会觉得我们是可怜他,我不想那样做,如果是我,我也不会要别人可怜。
妈,你就让我吃医院的饭吧,挺好的。
”我的视线忽然就模糊了,然后,我伸出手轻轻拥抱了儿子。
我很惭愧,我在这一刻看到了我的自私和狭隘,已经是成年人、受过高等教育的我,对于善良的感知还不如一个13岁的孩子。
桑岩还不懂得太多大道理,甚至不谙世事,但是他本能地知道:善良就是不在病痛面前炫耀健康,不在贫穷面前显示富有,哪怕只是在一顿简陋的饭菜面前,也要隐藏手中的美味和丰盛。
那么,我有什么理由不成全他的善良呢!1、联系上下文,说说文章第2段交代了什么?有怎样的作用?(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章第12段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文章结尾一段有怎样的作用?(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雪一化就有路了每年下第一场雪时,我总会想起多年前一个雪天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