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生活与哲学》第一、二单元复习试卷及参考答案(2011-6-9)

合集下载

生活与哲学一二单元试卷

生活与哲学一二单元试卷

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考试范围:《生活与哲学》一二单元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第Ⅰ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23小题,共计46分)1、哲学自产生以来就存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A依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B依据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C 依据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D依据对思维和存在二者有无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2、下列关于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看法,正确的选项是()①世界观与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②世界观和方法论不能相互脱离③哲学上讲的方法论就是人们观察和处理问题的具体方法④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3、下列关于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A.哲学和世界观都是人们对于整个人类社会的根本观点 B.哲学是系统化的世界观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理论 D.世界观就是哲学,哲学就是世界观4、下列关于哲学对社会变革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①预见和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②直接作用于社会制度,引起社会形态的变化③动员和掌握广大人民群众,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④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提供社会变革的政治保证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5、恩格斯说:“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这说明()A.只要自然科学有所发展就能实现哲学的发展 B.哲学的发展推动着自然科学进步C.哲学是适应自然科学发展的需要而发展的 D.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6、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主要是因为它()A.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批判吸收了黑格尔、费尔巴哈德哲学思想C.坚持了科学的实践观点D.是“改变世界”的哲学7、下列说法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关系的是()A.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C.物是观念的集合D.未有此气,已有此理8、对物质的理解,正确的是()A.物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实在B.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C.它是以看得见的物质具体形态反映出来的D.它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意识所反映9、恩格斯说:“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

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一二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每小题2分,共60分。

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中)1.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的哲学理论根据是()①世界是物质的②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③主观必须符合客观④实事求是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2.“对于中央的政策,有的同志习惯于照搬照抄,大而化之,不注意认真落实;有的同志主观随意,不切实际,不求实效,不考虑后果。

从唯物论角度看,上述做法违背了()①物质决定意识原理②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③一切从实际出发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A.①②B.①③C.③④D.①②③④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A.物质是世界的本原B.精神对物质有反作用C.世界是永恒变化的D.世界是普通联系的4.“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在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这体现的认识论道理是()A.联系具有普遍性B.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有促进作用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来源于物质5.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据统计,电子计算机芯片技术每18个月就要更新一次。

这一事实表明()A.事物的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B.事物总是运动变化的C.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D.物质是运动的主体6.人们在基因工程方面的成果,引起“绿色革命”。

高产优质物种培育成功使富足成为事实,然而由此带来的大批物种的消灭,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给人们带来新的困扰;人们刚在法律方面完成了对人类行为的初步规范,道德方面的问题又突出出来,如何解决和法律问题不同的道德问题,成为人类的新课题。

凡此种种,使人们认识到①人们在每一层次上的认识在深度上都是有限的,应该不断深化②人们对具体事物的认识在广度上都是不够的,应该不断扩展③环境问题的内容变化了,人们的认识也要随之变化,不断向前推移④物质世界处在永不停息的变化发展之中,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也是没有穷尽的()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7.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生活与哲学测试题及答案精修订

生活与哲学测试题及答案精修订

生活与哲学测试题及答案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测试题命题人:李正试卷说明:1.考试范围:《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2.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3.本试题由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组成第I卷(选择题)一、每道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道题2分,共60分。

1. 在现实生活中,鸡生蛋,蛋生鸡。

但若是要追问究竟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这一问题时,有人认为先有鸡,有人认为先有蛋,还有人认为鸡和蛋具有同样的遗传物质基础,二者在地球上的出现无所谓先后。

当人们对世界“打破沙锅问到底”时,就会形成他对世界一定的总的看法和观点,这种看法和观点( )①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②属于世界观范畴③可以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和改造世界④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A.①②B.②③ C.①④ D.③④2. 有人认为,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也有人认为,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这两者 ()A.是矛盾的,因为实践是一切认识的源头B.是矛盾的,因为对实践的追问未必都是哲学C.不矛盾,前者是从本源来说的,后者是从获取方式来说的D.不矛盾,说哲学源于对实践的追问,是因为认识在不断发展3.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说:“学好哲学,终身受益”。

这说明()①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②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③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生活之中④哲学能够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4.“哲学不是在世界之外,就如同人脑虽然不在胃里,但也不在人体之外一样。

”“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

”这两句话共同说明了哲学的()A.内涵B.起源C.任务D.性质5. “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矣。

”(每个人皆有他自己的尊贵之处,只是不去思考罢了)只要养成思考的习惯,生活的质量自然会随之提高,生命的内涵也将更为丰富。

《生活与哲学》第一、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生活与哲学》第一、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高二《生活与哲学》(一、二单元)测试卷((一、二单元)测试卷(111020111020111020))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 1.党的十七大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界要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这是因为.党的十七大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界要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这是因为A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对社会变革起先导作用.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对社会变革起先导作用B .哲学是对自然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是对自然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C .哲学能为党和人民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哲学能为党和人民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D .哲学是人民生活幸福的物质保证.哲学是人民生活幸福的物质保证2.生活需要智慧,需要哲学。

这是因为.生活需要智慧,需要哲学。

这是因为A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B B B.哲学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哲学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哲学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C .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D D D.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过分强调“人定胜天”,造成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峻。

近年来,根据这种现状,我国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这一过程表明:过程表明:A.A.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发展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发展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发展B. B.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C.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D. D. D.对真理的不懈追求是认识的根本目的对真理的不懈追求是认识的根本目的对真理的不懈追求是认识的根本目的4.在电脑的控制下,机器能够自动调节,导弹能够自动命中目标,宇宙飞船能够自动导航。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习题.doc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习题.doc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习题(《生活与哲学》第一、二单元)一、单项选择题:1.在古代欧洲,冇过这样一tn寺:那时候,上面的青天还没冇称呼,下而的大地也没冇名字,其阿玛诗(即海洋)是大家的生母,刀物都和水连在一起。

这首诗体现的是()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2.下列关于哲学的理解正确的是()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②哲学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③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④哲学家们对具体科学进行概括和总结才形成哲学⑤哲学是关于方法论的科学⑥哲学是对社会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A.①②③⑤B.①③④⑥C.①②D.①④3.没有哲学思想,便只是一个做粗活的工匠;一个艺术家,如果没有哲学思想,便只是个供人玩乐的艺人。

”这句话从一定方面或一定程度上正确地指出了()①押学可以代替科学和艺术②科学和艺术都要受到秤学的影响③哲学对科学和艺术具有指导作用④秤学是力能的,没有秤学就没有科学和艺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4.下列命题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①气者,理之依也②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孔子提出“炭天命” “获罪于天,无可祷也” ③理在事先,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④世界就是经验⑤世界就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A.①②⑤B. ®@@C.①③©@D.①②©©⑤5.在美学中,总要谈到“移情”现象,即情景交融。

比如,人高兴时,就觉得仿佛太阳在笑,花儿在点头;悲伤的时候,乂觉得雨如泪,风如咽。

“移情”的说法()A.是唯物主义的观点,因为它说明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屮的反映B.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I人1为它认为物质世界是由人的主观意志决定的C.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因为它强调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D.属于不可知论,I大I为它表明人脑总是不能客观如实地反映外界事物6.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有()①人的灵明决立天地万物②存在就是被感知③物是观念的集合④理生万物,理主动静理在事先,事随理变,理在事先⑤上帝创造世界⑥绝对精神决定力物的发展⑦心外无物,心外无理⑧生死有命,富贵在天A.①②③⑦B.@®⑥C.①®④D. @@®7.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①是否信仰宗教②对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冋答③对物质和精神哪个是世界的本原的不同冋答④世界可否认识的问题A.②③B.②③④C.②④D.①③④8.右边漫画“心中有笼便有笼,心中无笼便无笼”的观点属于()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朴素唯物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9.2010年举办上海世博会,是党中央、国务院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根据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从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一二单元试题文科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一二单元试题文科

高二政治必修四一二单元测试题(文科)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每小题2分,共80分。

)1.人们面对人口、资源、环境之间日益加剧的矛盾而进行的思考不可回避地触及到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

这说明( )A.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B.在生活实践中产生的思想都是哲学思想C.哲学是一门生活的艺术D.实践的发展是为了适应哲学的需要2.在普通人心目中,哲学是高高在上、十分抽象的学问。

复旦大学哲学教授俞吾金却说,“哲学不但不在高处,而是在最低处。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③哲学知识可以自发地形成,人人都有自己的哲学④哲学是对各种生活知识的抽象总结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3.思想高尚的人,不会做偷鸡摸狗之事;思想龌龊的人,不可能成就惊天动地的事业。

播种一种观念就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命运。

要改变命运,就要先改变行为;要改变行为,先要改变思想,解放思想。

这是因为( )A.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B.世界观和方法论互相转化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D.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有相对独立性4.哲学总揽一切,综括一般,“仰观宇宙之无穷,俯究万类之运动,观古今之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这说明( )A.哲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B.哲学是把整个世界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C.哲学是一门包罗万象、囊括万物的综合性科学D.哲学是从一般规律中概括和总结出各种特殊的规律5.“一个科学家,他首先必须有一个科学的人生观、宇宙观,必须掌握一个研究科学的科学方法!这样,他才能在任何时候都不致迷失道路;这样,他在科学研究上的一切辛勤劳动,才不会白费,才能真正对人类、对自己的祖国做出有益的贡献。

”钱学森这段话告诉我们( )A.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B.科学家的研究活动具有自觉接受哲学指导的性质C.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D.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6.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浪漫主义风景画的大师们都有一个特点:心灵极为丰富。

生活与哲学一二单元试卷

生活与哲学一二单元试卷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考试范围:《生活与哲学》一二单元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第Ⅰ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23小题,共计46分)1、马克思说:‚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

‛这句话主要说明()A.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认识世界需要智慧C.哲学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 D.改变自然界,需要发挥人的智力2、下列关于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看法,正确的选项是()①世界观与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②世界观和方法论不能相互脱离③哲学上讲的方法论就是人们观察和处理问题的具体方法④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3、下列关于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A.哲学和世界观都是人们对于整个人类社会的根本观点 B.哲学是系统化的世界观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理论 D.世界观就是哲学,哲学就是世界观4、下列关于哲学对社会变革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①预见和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②直接作用于社会制度,引起社会形态的变化③动员和掌握广大人民群众,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④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提供社会变革的政治保证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5、恩格斯说:‚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这说明()A.只要自然科学有所发展就能实现哲学的发展 B.哲学的发展推动着自然科学进步C.哲学是适应自然科学发展的需要而发展的 D.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6、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主要是因为它()A.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批判吸收了黑格尔、费尔巴哈德哲学思想C.坚持了科学的实践观点D.是“改变世界”的哲学7、下列说法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关系的是()A.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C.物是观念的集合D.未有此气,已有此理8、对物质的理解,正确的是()A.物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实在B.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C.它是以看得见的物质具体形态反映出来的D.它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意识所反映9、恩格斯说:‚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一二单元练习(部分)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一二单元练习(部分)

一、判断题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

2、任何哲学都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是对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4、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总和就是哲学。

5、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6、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7、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

8、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9、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10、物质的唯一特性是运动。

11、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12、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13、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意味着改变或创造规律。

14、认识和改变规律是克服困难的条件。

15、静止并不是绝对的“不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16、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

17、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18、“心想事成”这一观点正确地揭示了世界的本质。

19、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能直接促进事物的发展。

20、正确的意识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

二、单选题1、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但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哲学和一般人的世界观的区别是()A、科学的,后者不一定科学B、是自觉建立的系统的理论体系,后者是自发形成的缺乏理论论证的零散的观点C、能知道实践,后者对实践不起作用D、是人人都有的,后者要经过学习才能掌握2、爱因斯坦指出,哲学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

这是因为()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B、哲学是关于方法论的科学C、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指导D、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3、“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

这说明()A、各门具体科学的产生以哲学为基础B、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是没有区别的C、具体科学与哲学是相互影响、相互决定的D、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4、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这是因为()A、世界观对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B、方法论是人们改造世界的正确原则C、科学发展观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集中体现D、科学发展观是解决我国一切实际问题的根本方法5、门格尔、希克斯等人认为,2件棉衣加上3个面包,同1件棉衣加上5个面包可以“无差别”,也即物理、化学等客观状态不一样的东西给人带来的感觉可以是一样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生活与哲学》第一、二单元复习试卷(2011-6-9)一、单项选择题1、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古往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

一个有所迷惑与惊异的人,每每惭愧自己的愚昧与无知;他们探索哲理的目的就是为脱出愚蠢。

”这句话意在说明①哲学的智慧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产生的②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③人们创造哲学最终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好奇心④哲学的任务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A. ①②B. ①③④C. ②④D. ②③④2、我们之所以要重视哲学的学习,是因为哲学是①使人聪明、给人智慧的一门学问②哲学家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③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④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A. ①②B. ①③④C. ①②③D. ②③④3、下列对哲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B.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C.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科学化的世界观D.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4、19世纪,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和自然科学的其他进步,使人们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待周围的世界成为可能。

可见A. 哲学就是对自然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C. 科学家只有学哲学,才能取得辉煌成就D.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5.中共中央发出的《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指出,要加强哲学社会科学、传统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建设。

要推进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渗透,推进哲学社会科学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

由此可见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②哲学和具体科学是紧密联系、互相渗透的③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④哲学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A.②④B.①②C.②③D.③④6、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这一基本问题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即: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②物质世界是否发展变化的问题③物质世界能否为人们所认识的同一性问题④世界的本原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A.①③B.②④C.①②D.②③7、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基本派别,唯心主义者都主张A.事物是感觉的集合B.事物是理念的影子C.意识是世界的本原D.世界是不可认识的8、唯物主义的发展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唯物主义都认为A.物质可以归结为某种具体事物B.物质与运动不可分C.意识反作用于物质D.先有物质后有意识9、有一首英语儿歌这样唱道“告诉我为什么星辰闪耀,告诉我为什么常春藤缠绕、、、因为上帝创造星辰闪耀,因为上帝创造常春藤缠绕、、、”美国一位著名科普作家这样改动了歌词:“核聚变让星辰闪耀,向性运动让常春藤缠绕、、、”这一改动反映了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②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的区别③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区别④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10、下列选项与“我思故我在”观点相一致的是A.未有这事,先有这理B.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C.死生有命,富贵在天D.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11、下列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的是A.心外无物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C.理在气先D.物是观念的集合12、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始基”。

中国春秋时代《管子》一书中也指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

他们的观点属于A.唯心主义观B.科学的唯物观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13、下列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理解正确的是①凡是唯物主义一定是正确的,凡是唯心主义一定是没有可取之处的②凡是唯物主义一定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凡是唯心主义一定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③唯物主义也有不科学的,唯心主义也不是一无是处的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密切相关的、不可分割的,二者共同构成哲学的基本问题A. ②③B. ①②③④C. ②④D. ②③④14、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是①可知论和不可知论②一元论和二元论③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④辩证法和形而上学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人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紧跟世界发展进步潮流的必然要求,是30多年改革开放经验的科学总结。

这说明A.哲学对社会经济、政治发展起推动作用B. 哲学既属于思想文化范畴,又属于经济和社会范畴C. 哲学能够为社会发展指明方向D.哲学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1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它第一次实现了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③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④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17、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了A.实践的观点B.革命的观点C.阶级的观点D.历史的观点18、以往的哲学只在于认识世界,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不同之处在于改造世界,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A.科学性B.革命性C.实践性D.物质性19、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所以它是①对当今时代中国经济、政治的真实反映②解决当今所有具体问题的方法和途径③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④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20、“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下列对“物质的概念”理解正确的是A.物质就是看得见的客观实在,其形态千变万化B.物质是对万事万物所有属性的概括和总结C.物质就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D. 物质就是千差万别的事物的总和21、“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生命之树常青”、“生命在于运动”,这些俗语说明A.运动离不开物质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C.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固有属性D.运动包括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22、亚洲有一种毛竹,最初5年里在地下生根他达几千米,人们几乎看不到它的生长。

第6年雨季到来时,它钻出地面,以每天60厘米的速度迅速长到30米高。

这种现象反映了A.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B.只要发生量变,就有质的飞跃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D.认识事物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23、2010年,我国多个省份发生泥石流和洪涝用干旱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农业生产造成极大伤害,残酷的事实再一次表明A.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B.要尊重自然,任凭自然摆布C.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D.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24、上题结论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B.必须尊重自然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C.政府必须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D.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战胜规律25、《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这表明A.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B.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C.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D.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26、据文献记载,在印度曾多次发现小孩被母猴叼走,并在狼群中长大的事例。

这些“狼孩”,有的虽已7、8岁,甚至十几岁,但都不会说话,不会思维。

这类事例说明A.狼孩的脑子天生就是笨的,不聪明的B. 狼孩的脑子虽是人脑,但思维不一定是人脑的机能C. 狼孩的脑子不是人脑D.意识不仅是自然界的产物,更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27、“地心说”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通过长期观测和研究提出来的。

在此基础上哥白尼通过进一步的观测和研究,提出了自己的主张“日心说”,推翻了托勒密的结论。

这一著名的科学史实证明A.正确意识和错误意识都来源于客观世界B. 正确意识来源于主观世界,错误意识来源于客观世界C.正确意识和错误意识都来源于主观世界D.正确意识来源于客观世界,错误意识来源于主观世界28、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总结出“高举旗帜,爱党爱国,昂扬向上,开放自信,敬业奉献,开拓创新,团结奋进,继往开来”的财富精神,它将成为鼓舞全国人民奋斗的精神动力。

其中体现的哲理是A.社会意识不受社会存在的影响 B.社会历史的总趋势是前进、上升的C.认识具有反复性 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29、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要在总结本年度经济工作的基础上对下一年的经济工作作出宏观部署,以指导各地经济发展。

这说明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B.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C.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D.意识对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30.日本科学家成功地在山羊体内“种出”了猴子细胞,这为利用家畜作为“器官生产工厂”迈进了一步。

这告诉我们A.自然物人工化可以改变自然物的属性与规律 B.自然物人工化只是改变了自然物的具体形态C.人类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创造出自然界还不存在的东西D.生物的产生和进化是人类长期发展的结果3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但在货币政策上却不再适度宽松,而是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从唯物论角度看,这体现了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一切从实际出发C.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D.实践是认识的基础32、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搭载着嫦娥二号卫星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发射中心点火,成功发射升空。

中国探月工程分为“绕”、“落”、“回”三个阶段。

肩负“承上启下”责任的嫦娥二号既是一期“绕”的继续,也是二期“落”的开端。

按照工程规划,嫦娥三号将实现全面软着陆。

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分三个阶段实施说明A.生产实践对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具有决定作用B.实践是历史性的活动C.量变必然引起质变D.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33.2010年11月1日,是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标准时间。

组织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查清十年来我国人口的变化情况,为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准确的统计信息,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这体现了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34、深圳以筚路蓝缕、杀出一条血路的姿态赢得了邓小平“建立深圳特区是完全正确”的赞许,也得到了世界的认可。

这充分说明①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④部分制约整体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35、深圳30年的改革历程,也是锋利的思想不断突破陈旧禁区的过程。

这启示我们A.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B.必须把邓小平思想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C.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D.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战胜困难36、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人们对它充满无限遐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