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
2010版《中国药典》二部明胶空心胶囊质量标准

明胶空心胶囊Mingjiao Kongxin JiaonangVacant Gelatin Capsules本品系由胶囊用明胶加辅料制成的空心硬胶囊。
【性状】本品呈圆筒状,系由可套合和锁合的帽和体两节组成的质硬且有弹性的空囊。
囊体应光洁、色泽均匀、切口平整、无变形、无异臭。
本品分为透明(两节均不含遮光剂二氧化钛)、半透明(一节含遮光剂,一节不含)、不透明(两节均含遮光剂)三种。
【鉴别】(1)取本品0.25g,加水50ml,加热使溶化,放冷、摇匀,取溶液5ml,加重铬酸钾试液-稀盐酸(4:1)的混合液数滴,即生产橘黄色絮状沉淀。
(2)取鉴别(1)项下剩余的溶液1ml,加水50ml,摇匀后,加鞣酸试液数滴,即发生浑浊。
(3)取本品约0.3g,置试管中,加钠石灰少许,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检查】松紧度取本品10粒,用拇指与食指轻捏胶囊两端,旋转拔开,不得有粘结、变形或破裂,然后装满滑石粉,将帽、体套合、锁合,逐粒于1m 的高度处直坠于厚度为2cm的木板上,应不漏粉;如有少量漏粉,不得超过1粒。
如超过,应另取10粒复试,均应符合规定脆碎度取本品50粒,置表面皿中,移入盛有硝酸镁饱和溶液的干燥器内,置25±1℃恒温24小时,取出,立即分别逐粒放入直立在木板(厚度2cm)上的玻璃管(内径为24mm,长为200mm)内,将圆柱形砝码(材质为聚四氟乙烯,直径为22mm,重20±0.1g)从玻璃管口处自由落下,视胶囊是否破裂,如有破裂,不得超过5粒。
崩解时限取本品6粒,装满滑石粉,照崩解时限检查法(附录ⅩA)胶囊剂项下的方法,加挡板进行检查,各粒均应在10分钟内全部溶化或崩解。
如有1粒不能全部溶化或崩解,应另取6粒复试,均应符合规定。
黏度取本品4.50g,置已称定重量的100ml烧杯中,加温水20ml,置60℃水浴中搅拌,使溶化。
取出烧杯,擦干外壁,加水使胶液总重量达到下列计算式的重量(含干燥品15.0%),将胶液搅匀后倒入干燥的具塞锥形瓶中,密塞,置40℃±0.1℃水浴中,约10分钟后,移至平氏黏度计内,照黏度测定法(附录ⅥG第一法,毛细管内径为2.0 mm),于40℃±0.1℃水浴中测定,本品运动黏度不得低于60mm2/s。
《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 概况

凡例的增修订情况
正 文
• 八、正文系根据药物自身的理化与生物学特性,按照批准的处方来源、 生产工艺、贮藏条件等所制定的、用以检测药品质量是否达到用药要求 并衡量其质量是否稳定均一的技术规定。
附 录
• 十、附录主要收载制剂通则、通用检测方法和指导原则。制剂通则系按 照药物剂型分类,针对剂型特点所规定的基本技术要求;通用检测方法 系各正文品种进行相同检查项目的检测时所应采用的统一的设备、程序、 方法及限度;指导原则系为执行药典、考察药品质量、起草与复核药品 标准等所制定的指导性规定。
应在后续的生产环节予以有效去除。除正文已明确列
有“残留溶剂”检查的品种必须依法进行该项检查外,
其他未在“残留溶剂”项下明确列出的有机溶剂与未 在正文中列有此项检查的品种,如生产过程中引入或 产品中残留有机溶剂,均应按本版药典附录“残留溶 剂测定法”检查并应符合相应溶剂的限度规定。
药典标准—体现高质量药品
合国家有关的管理规定。 (3)来源于动物组织提取的药品,其所用动物种属要明确,所用脏 器均应来自经检疫的健康动物,涉及牛源的应取自无牛海绵状脑病地区
的健康牛群;来源于人尿提取的药品,均应取自健康人群。上述药品均
应有明确的病毒灭活工艺要求以及质量管理要求。
凡例的增修订情况
项目与要求
• 十七、(第二段)对于生产过程中引入的有机溶剂,
各论的增修订情况(1):名称与性状
药品通用名称 (制剂)
规范并真正反映药品的组成和剂型特点,明确了剂型的亚类,与制剂 通则一致。 将胶丸统一修改为软胶囊 硫糖铝片改硫糖铝咀嚼片。 替硝唑注射液(均为大容量规格)改名为替硝唑氯化钠注射液 把甲硝唑注射液中大容量规格改名为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
中国药典2010年版

2020/5/25
Page 10
附录ⅠH 丸剂增修概况与解读
定义:丸剂系指药物与适宜的辅料以适当方法制成的球状或类球状
固体制剂。
基本分类:滴丸、糖丸、小丸等。
滴丸 系指固体或液体药物与适宜的基质加热熔融后溶解、乳化或混 悬于基质中,再滴入不相混溶、互不作用的冷凝(液)介质中,…。
糖丸 系指以适宜大小的糖粒或基丸为核心,用糖粉和其他辅料的混 合物作为(撒粉)材料,…。
附录ⅠB注射剂增修概况与解读(三)
3. 第三点: …。所用附加剂应不影响药物疗效,避免对检验产生干扰, 使用浓度不得引起毒性或明显(过度)的刺激。常用的抗氧剂有亚硫 酸钠、亚硫酸氢钠和焦亚硫酸钠等,…。
4. 第四点: …。容器用胶塞特别是多剂量包装注射液用的胶塞要有足 够的弹性和稳定性,其质量应符合有关国家标准规定。除另有规定 外,容器应足够透明,以便内容物的检视。
2020/5/25
Page 22
附录ⅠC 酊剂增修概况与解读
酊剂 系指将药物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浸出或溶解而制成的澄清液
体制剂,也可用流浸膏稀释制成。供口服或外用。
一般要求:
四、酊剂应检查乙醇量。(增加第四点,其他点相应后移)
必检项目:
【甲醇量】 口服酊剂照甲醇量检查法(一部附录Ⅸ T)检查,应 符合规定。(增加相应检查项目)
2020/5/25
Page 6
附录ⅠA 片剂增修概况与解读(一)
含片 1.定义:系指含于口腔中,药物,药物缓慢溶化(解)产生(持久)
局部或全身作用的片剂 2.含片的溶化性照崩解时限检查法(附录Ⅹ A)检查,除另有规定 外,10分钟内不应全部崩解或溶化(30分钟内应全部崩解)
咀嚼片 定义:系指于口腔中咀嚼(或吮服使片剂溶化)后吞服(,在胃肠道中发挥
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解析

附录II 附录 药用辅料
残留溶剂、微生物限度或无菌应符合要求 注射用药用辅料的热原或细菌内毒素、无菌等应 符合要求
附录IV 附录 A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法
高氯酸钬溶液校正双光束仪器波长 校正波长的允许误差:紫外光区±1nm,500nm 附近±2nm 吸收峰波长应在该品种项下规定的波长±2nm以 内,并以吸光度最大的波长作为测定波长 当溶液pH值对测定结果有影响时,应将供试品 溶液和对照品溶液的pH值调成一致{研究注意}
附录VII A 附录 电位滴定法与永停滴定法
滴定终点确定的作图法分为一阶导数法 [(∆E/∆V)-V曲线]的极值和二阶导数法 [(∆2E/∆V2)-V曲线]曲线过零时的对应体积 滴定终点确定的二阶导数法还可采用曲线过零前、 后两点坐标的线性内插法计算: V0=V+∆V×a/(a+b)
附录VIII H 附录 重金属检查法
附录IX 附录 C 不溶性微粒检查法
应用对象:静脉用注射剂(溶液型、注射用无菌 粉末、注射用浓溶液)及静脉注射用无菌原料药 【原:溶液型静脉用注射剂】{应用范围扩大} { } 光阻法仪器一般要求:测量粒径范围为“2~ 100µm”,检测微粒浓度为“0~10000个/ml” 【原:测量粒径范围为“2~50µm”,检测微 粒浓度为“0~5000个/ml”】
附录I 附录 B 注射剂
注射剂所用原辅料应从来源及工艺等生产环节进行严格 控制并应符合注射用的质量要求 供注射用的非水性溶剂,应严格限制其用量,并应在品 种项下进行相应的检查 除另有规定外,容器应足够透明,以便内容物的检视{性 状、可见异物检查法} 注射剂必要时应进行相应的安全性检查,如异常毒性、 过敏反应、溶血与凝聚、降压物质、热原或细菌内毒素 等,均应符合规定 注射剂所用辅料,在标签或说明书中应标明其名称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

分析方法验证的内容
检测限:指试样中被测物能被检测出的最低量。药品的鉴别试验和杂 质检查方法,均应通过测试确定方法的检测限。常用的方法如下。
•非仪器分析目视法:用已知浓度的被测物,试验出能被可靠地
检测出的最低浓度或量。
• 信噪比法 :用于能显示基线噪音的分析方法,即把已知低浓度
试样测出的信号与空白样品测出的信号进行比较,算出能被可靠 地检测出的最低浓度或量。一般以信噪比为3:1或2:1时相应浓度 或注入仪器的量确定检测限。
定量限:指试样中被测物能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其测定结果应具一 定准确度和精密度。杂质和降解产物用定量测定方法研究时,应确定 定量限。
常用信噪比法确定定量限。一般以信噪比为10:1时相应的浓度:指在设计的范围内,测试结果与试样中被测物浓度直接呈 正比关系的程度。应在规定的范围内测定线性关系。制备一系列供 试样品,至少5份。以测得的响应信号作为被测物浓度的函数作图, 观察是否呈线性,再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回归。必要时,响应信 号可经数学转换,再进行线性回归计算。
验证检测项目的分类
1、鉴别 鉴别的目的在于判定被分析物是目标化合物,而非其它物
质,用于鉴别的分析方法要求具有较强的专属性。
2、杂质检查(限度试验、定量试验) 杂质检查主要用于控制主成分以外的杂质,如有机杂质、
无机杂质等。 杂质检查要准确反应供试品的纯度特性,可分为限度试
验和定量试验两种情况。用于限度试验的分析方法验证侧 重专属性和检测限。用于定量试验的分析方法验证强调专 属性、准确度和定量限。
分析方法验证的内容
1、准确度; 2、精密度 重复性
中间精密度 重现性
3、专属性; 4、检测限;
视具体方法拟订验证的内容
5、定量限;
药品分析方法的验证和确认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方法验证的目的是证明采用的方法适合相应检测要求;方法确认目的是为确认方法在本实验室条件下的适用性。
应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产品的检验方法。
编订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194页。
内容:1 分析方法的验证及确认的适用范围及发起时机2 方法验证方法验证就是根据检验项目的要求,预先设置一定的验证内容和验证标准要求,并通过设计合理的实验来验证所采用的分析方法是否答合检验项目的要求。
建立质量标准时,应对分析方法中的各检验项目进行完整的验证;在药品生产工艺变更、制剂的组分变更、原分析方法进行修订时,可根据变更的内容决定对分析方法进行部分验证还是完整的验证;当原料药合成工艺发生变更时,可能引入新的杂质,杂质检查方法和含量测定方法的专属性就需要进行验证,以证明有关物质检查方法能够检测新引入的杂质,且新引入的杂质对主成分的含量测定应无干扰;当质量标准中某一项目分析方法发生部分改变时,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时,检测波长发生改变,则需要重新进行检测限、定量限、专属性、准确度、精密度、线内容的验证,证明修订后的分析方法的合理可靠;当变更达到一定程度时,则需要完整的验证。
如分析方法完全改奕,则应按新方法进行完整的验证。
2.1 方法验证的一般原则通常情况下,分析方法需进行方法验证。
对于仅需按照实验室日常测试操作步骤即可测定的检验项目不需要进行验证,如外观、崩解时限、密度、重量、pH值、灰分、装量等。
方法验证的内容应根据检验项目的要求,结合所采用分析方法的特点确定。
同一分析方法用于不同的检验项目会有不同的验证要求。
2.2 需要验证的检验项目检验项目是为控制药品的质量,保证药品安全有效而设定的测试项目。
根据检验项目的设定目的和验证内容的不同要求,一般需验证的检验项目分为四类:鉴别、杂质的限度检查、杂质的定量测定、含量测定包括原料药或制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制中其他成分的含量,溶出度与释放度等检查中的溶出量,以及含量均匀度。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9101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1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的目的是证明采用的方法适合于相应检测要求。
在建立药品质量标准 时,分析方法需经验证;在药品生产工艺变更、制剂的组分变更、原分析方法进行修订时,则质量标准 分析方法也需进行验证。
方法验证理由、过程和结果均应记载在药品质量标准起草说明或修订说明中。
生物制品质量控制中采用的方法包括理化分析方法和生物学测定方法, 其中理化分析方法的验证原则与 化学药品基本相同,所以可参照《药品质量控制分析方法验证技术指导原则》进行,但在进行具体验证 时还需要结合生物制品的特点考虑;相对于理化分析方法而言,生物学测定具有更多的影响因素,一般 要使用动物、细胞或生物分子,因此对于生物学测定的判断标准另作说明。
需验证的分析项目有:鉴别试验、限量或定量检查、原料药或制剂中有效成分含量测定,以及制剂 中其他成分(如防腐剂等,中药中如残留物、添加剂等)的测定。
药品溶出度、释放度等检査中,其溶 出量等的测试方法也应进行必要验证。
验证内容有:准确度、精密度(包括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和重现性) 、专属性、检测限、定量限、 线性、 范围和耐用性。
视具体方法拟订验证的内容。
附表中列出的分析项目和相应的验证内容可供参考。
方法验证内容如下。
一、准确度 准确度系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一般用回收率(%)表示。
准确度 应在规定的范围内测试。
1.化学药含量测定方法的准确度 原料药可用已知纯度的对照品或供试品进行测定, 或用本法所得结果与已知准确度的另一个方法测 定的结果进行比较。
制剂可在处方量空白辅料中,加入已知量被测物进行测定。
如不能得到制剂辅料的全部组分,可向 待测制剂中加入已知量的被测物进行测定, 或用本法所得结果与已知准确度的另一个方法测定结果进行 比较。
如该分析方法已经测试并求出了精密度、线性和专属性,在准确度也可推算出来的情况下,此项可 豁免验证。
中国药典(2010版)

4附录XIX C 原料药与药物制剂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稳定性试验的目的是考察原料药或药物制剂在温度、湿度、光线的影响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药品的生产、包装、贮存、运输条件提供科学依据,同时通过试验建立药品的有效期。
稳定性试验的基本要求是:(1)稳定性试验包括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与长期试验。
影响因素试验用1批原料药或1批制剂进行。
加速试验与长期试验要求用3批供试品进行。
(2)原料药供试品应是一定规模生产的,供试品量相当于制剂稳定性试验所要求的批量,原料合成工艺路线、方法、步骤应与大生产一致。
药物制剂供试品应是放大试验的产品,其处方与工艺应与大生产一致。
药物制剂如片剂、胶囊剂,每批放大试验的规模,片剂至少应为10000片,胶囊剂至少应为10000粒。
大体积包装的制剂如静脉输液等,每批放大规模的数量至少应为各项试验所需总量的10倍。
特殊品种、特殊剂型所需数量,根据情况另定。
(3)供试品的质量标准应与临床前研究及临床试验和规模生产所使用的供试品质量标准一致。
(4)加速试验与长期试验所用供试品的包装应与上市产品一致。
(5)研究药物稳定性,要采用专属性强、准确、精密、灵敏的药物分析方法与有关物质(含降解产物及其他变化所生成的产物)的检查方法,并对方法进行验证,以保证药物稳定性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在稳定性试验中,应重视降解产物的检查。
(6)由于放大试验比规模生产的数量要小,故申报者应承诺在获得批准后,从放大试验转入规模生产时,对最初通过生产验证的3批规模生产的产品仍需进行加速试验与长期稳定性试验。
本指导原则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原料药,第二部分为药物制剂。
4.1一、原料药原料药要进行以下试验。
4.1.1(一)影响因素试验此项试验是在比加速试验更激烈的条件下进行。
其目的是探讨药物的固有稳定性、了解影响其稳定性的因素及可能的降解途径与降解产物,为制剂生产工艺、包装、贮存条件和建立降解产物分析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供试品可以用1批原料药进行,将供试品置适宜的开口容器中(如称量瓶或培养皿),摊成≤5mm厚的薄层,疏松原料药摊成≤1 0mm厚的薄层,进行以下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