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
2020年版《中国药典》通则调整—9101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2020年版《中国药典》通则调整—9101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蓝色字体表示新增内容,红色字体表示删减内容)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analytical method validation)的目的是证明采用建立的方法适合于相应检测要求。
在建立药品质量标准时,分析方法需经验证;在药品生产工艺变更、制剂的组分变更、原分析方法进行修订时,则质量标准分析方法也需进行验证。
在建立药品质量标准、变更药品生产工艺或制剂组分、修订原分析方法时,需对分析方法进行验证。
质量控制中采用的方法包括理化分析方法和生物学测定方法,其中理化分析方法的验证原则与化学药品基本相同,所以可参照本指导原则进行,但在进行具体验证时还需要结合生物制品的特点考虑;相对于理化分析方法而言,生物学测定方法存在更多的影响因素,因此本指导原则不涉及生物学测定方法验证的内容。
验证的分析项目有:鉴别试验、限量或定量检查、原料药或制剂中有效成分含量测定,以及制剂中其他成分(如防腐剂等,中药中其他残留物、添加剂等)的测定。
药品溶出度、释放度等检查中,其溶出量等的测定方法也应进行必要验证。
鉴别试验、杂质测定(限度或定量分析)、含量测定和特性参数(如:药物溶出度、释放度等)。
验证的指标有:专属性、准确度、精密度(包括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和重现性)、专属性、检测限、定量限、线性、范围和耐用性。
在分析方法验证中,须用标准物质进行试验。
由于分析方法具有各自的特点,并随分析对象而变化,因此需要视具体情况拟订验证的指标。
表1 中列出的分析项目和相应的验证指标可供参考。
方法验证内容如下。
三一、专属性专属性系指在其他成分(如杂质、降解产物、辅料等)可能存在下,采用的分析方法能正确测定出被测物的能力。
鉴别反应、杂质检査和含量测定方法,均应考察其专属性。
如方法专属性不强,应采用多种不同原理的方法予以补充。
1.鉴别反应应能区分可能共存的物质或结构相似的化合物。
不含被测成分的供试品,以及结构相似或组分中的有关化合物,应均呈阴性反应。
2024年版《中国药典》通则调整—9101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2024年版《中国药典》通则调整—9101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是对药品质量分析方法验证的指导原则进行了调整和补充。
药品品质标准是保证药品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依据,而药品分析方法则是用于检测和评价药品质量的重要手段。
因此,对药品分析方法的验证是确保药品质量标准准确可靠的关键步骤。
首先,2024年版《中国药典》通则将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的目的从“验证药品标准对于药品分析方法的适用性和准确性”调整为“评估药品分析方法的准确性、精密度、线性和稳定性”。
这一调整体现了药品分析方法验证的目标是评估方法的整体性能,包括准确性、重复性、线性范围和方法稳定性等方面的指标。
其次,2024年版《中国药典》通则对药品分析方法验证的流程进行了调整和细化。
其中,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的主要步骤包括方法设计、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和结论,其中实验操作包括样品制备、实验条件和仪器参数的设置等。
这一调整使得药品分析方法验证的过程更加明确和规范化。
另外,2024年版《中国药典》通则修订了关于药品分析方法验证的具体技术要求。
具体要求包括验证样品的选择、样品预处理方法、样品溶液的制备、仪器设备的使用和标定等方面。
这些具体要求的修订与更新,旨在确保药品分析方法验证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最后,2024年版《中国药典》通则还强调了药品分析方法验证结果的解释和报告。
验证结果的解释需要基于统计学原理和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确保验证结论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验证结果报告应包括验证目的、方法和实验条件、实验数据和数据分析、结论和建议等信息,以便于后续的药品质量评价和管理。
总之,2024年版《中国药典》通则调整—9101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对药品分析方法验证进行了细化和完善。
这一调整旨在提高药品质量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性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这也体现了《中国药典》不断改进和完善药品质量标准体系的追求,以适应药品质量管理的新要求和挑战。
9101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15版药典

回收率 % = ( C _ A ) /S X 100 % 式 中 A 为供试品所含被测成分量;
B 为加入对照品量; C 为实测值。 4 . 校正因子的准确度 对 色 谱 方 法 而 言 ,绝 对 (或 定 量 )校 正 因 子 是 指 单 位 面 积 的 色 谱 峰 代 表 的待 测 物 质 的 量。待测定物质与所选 定的参照 物 质 的绝 对校 正 因子 之 比 ,即 为 相 对 校 正 因 子 。相对校正因 子计算法常应用于化学药有关物质的测定、中药材及其复方 制剂中 多指标 成分 的 测 定 。校 正 因 子 的 表 示 方 法 很 多 ,本指 导原则中的校正因子是指气相色谱法和髙效液相色谱法中的 相对重量校正因子。 相 对 校 正 因 子 可 采 用 替 代 物 (对 照 品 )和 被 替 代 物 (待测 物) 标 准 曲 线 斜 率 比 值 进 行 比 较 获 得 ;采 用 紫 外 吸 收 检 测 器 时 ,可 将 替 代 物 (对 照 品 )和 被 替 代 物 (待 测 物 )在 规 定 波 长 和 溶 剂 条 件 下 的 吸 收 系 数 比 值 进 行 比 较 ,计 算 获 得 。 5 . 数据要求 在 规 定 范 围 内 ,取 同 一 浓 度 (相 当 于 100%浓 度 水 平 )的 供 试 品 ,用 至 少 测 定 6 份 样 品 的 结 果 进 行 评 价 ;或 设 计 3 种 不 同 浓 度 ,每 种 浓 度 分 别 制 备 3 份 供 试 品 溶 液 进 行 测 定 ,用 9 份 样 品 的 测 定 结 果 进 行 评 价 。对 于 化 学 药 ,一 般 中 间 浓 度 加人量与所取供试品中待测定成分量之比控制在1 : 1 左右,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

分析方法验证的内容
检测限:指试样中被测物能被检测出的最低量。药品的鉴别试验和杂 质检查方法,均应通过测试确定方法的检测限。常用的方法如下。
•非仪器分析目视法:用已知浓度的被测物,试验出能被可靠地
检测出的最低浓度或量。
• 信噪比法 :用于能显示基线噪音的分析方法,即把已知低浓度
试样测出的信号与空白样品测出的信号进行比较,算出能被可靠 地检测出的最低浓度或量。一般以信噪比为3:1或2:1时相应浓度 或注入仪器的量确定检测限。
定量限:指试样中被测物能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其测定结果应具一 定准确度和精密度。杂质和降解产物用定量测定方法研究时,应确定 定量限。
常用信噪比法确定定量限。一般以信噪比为10:1时相应的浓度:指在设计的范围内,测试结果与试样中被测物浓度直接呈 正比关系的程度。应在规定的范围内测定线性关系。制备一系列供 试样品,至少5份。以测得的响应信号作为被测物浓度的函数作图, 观察是否呈线性,再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回归。必要时,响应信 号可经数学转换,再进行线性回归计算。
验证检测项目的分类
1、鉴别 鉴别的目的在于判定被分析物是目标化合物,而非其它物
质,用于鉴别的分析方法要求具有较强的专属性。
2、杂质检查(限度试验、定量试验) 杂质检查主要用于控制主成分以外的杂质,如有机杂质、
无机杂质等。 杂质检查要准确反应供试品的纯度特性,可分为限度试
验和定量试验两种情况。用于限度试验的分析方法验证侧 重专属性和检测限。用于定量试验的分析方法验证强调专 属性、准确度和定量限。
分析方法验证的内容
1、准确度; 2、精密度 重复性
中间精密度 重现性
3、专属性; 4、检测限;
视具体方法拟订验证的内容
5、定量限;
2024年版《中国药典》通则调整—9101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随着药物研究的发展,中国药典也需要不断进行更新和调整,以保证药品质量的安全和有效。
近日,2024年版《中国药典》通则调整发布,并对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做出了一系列的调整。
2024年版《中国药典》通则调整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确保药品的质量符合要求。
具体来说,对于药品质量标准的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做出了以下调整。
首先,2024年版《中国药典》通则明确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的基本要求,包括准确性、精密度、线性范围、灵敏度、特异性、系统适用性等方面。
而2024年版则进一步细化了这些要求,对各个要素提出了更加具体和严格的规定,以更好地保证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2024年版将分析方法验证分为全面验证和局部验证两个级别。
全面验证适用于所有分析方法,其目的是对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行全面的评价。
而局部验证则是根据具体的情况对一些特殊分析方法进行验证,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2024年版还对分析方法验证的具体步骤和操作进行了规范,包括实验设计、样品处理、数据分析等方面。
同时,在验证过程中要求采用合适的参考品和对照品,以增加验证结果的可靠性。
另外,2024年版还对分析方法验证的报告内容和格式进行了统一规定。
验证报告应包括验证目的、验证方法、实验设计、数据分析、验证结果等内容,并且要求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撰写和填报。
这样可以更方便地进行结果评价和审核,并确保验证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靠性。
总之,2024年版《中国药典》通则调整中对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做出了一系列的调整,旨在提高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这些调整将有助于加强药品质量监管,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同时,这也为我国药物研发和生产提供了更好的参考依据,推动我国药物行业的健康发展。
9101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9101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analytical method validation)的目的是证明采用建立的方法适合于相应检测要求。
在建立药品质量标准时,分析方法需经验证;在药品生产工艺变更、制剂的组分变更、原分析方法进行修订时,则质量标准分析方法也需进行验证。
在建立药品质量标准、变更药品生产工艺或制剂组分、修订原分析方法时,需对分析方法进行①已有重现性验证,不需验证中间精密度。
②如一种方法不够专属,可用其他分析方法予以补充。
③视具体情况予以验证。
一二、准确度准确度系指采用该所建立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比值接近的程度,一般用回收率(%)表示。
准确度应在规定的线性范围内测定试验。
准确度也可由所测定的精密度、线性和专属性推算出来。
1.化学药含量测定方法的准确度原料药采用对照品可用已知纯度的对照品或供试品进行测定,或用本法所得所测定结果与已知准确度的另一个方法测定的结果进行比较。
制剂可在处方量空白辅料中,加入已知量被测物对照品进行测定。
如不能得到制剂辅料的全部组分,可向待测制剂中加入已知量的被测物进行测定,或用所建立方法的测定结果与已知准确度的另一种个方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
准确度也可由所测定的精密度、线性和专属性推算出来。
对色谱方法而言,绝对(或定量)校正因子是指单位面积的色谱峰代表的待测物质的量。
待测定物质与所选定的参照物质的绝对校正因子之比,即为相对校正因子。
相对校正因子计算法常应用于化学药有关物质的测定、中药材及其复方制剂中多指标成分的测定。
校正因子的表示方法很多,本指导原则中的校正因子是指气相色谱法和髙效液相色谱法中的相对重量校正因子。
相对校正因子可采用替代物(对照品)和被替代物(待测物)标准曲线斜率比值进行比较获得;采用紫外吸收检测器时,可将替代物(对照品)和被替代物(待测物)在规定波长和溶剂条件下的吸收系数比值进行比较,计算获得。
54. 数据要求在规定范围内,取同一浓度(相当于100%浓度水平)的供试品,用至少测定6份样品的结果进行评价;或设计*此表源自AOAC《Guidelines for Single Laboratory Validation of Chemical Methods for Dietary Supplements and Botanicals》二三、精密度精密度系指在规定的测定条件下,同一份均匀供试品,经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
2024年版《中国药典》通则调整—9101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2024年版《中国药典》通则对9101号章节进行了调整,主要涉及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该调整旨在提高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为药品质量控制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以下是对该调整的详细内容的介绍。
第一部分:引言和目的该部分对该章节的目的和重要性进行了介绍。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引言:对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的定义和重要性进行了说明,强调该过程对药品质量控制的作用。
2.目的:明确了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的目的是为了验证和确认该方法可适用于特定药品的质量标准控制。
第二部分:验证原则该部分对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的基本原则进行了详细说明。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可行性研究:强调在进行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之前,应进行可行性研究,评估该方法是否可以适用于特定药品的质量标准控制。
2.验证参数:明确了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应包括的验证参数,如准确性、精密度、线性范围、检测限、定量限等。
3.验证方案:对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的具体方案进行了要求。
包括验证规程的编制、实验条件的确定、验证样品的选择等。
4.验证结果的评估:对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结果的评估进行了说明。
强调验证结果应能够满足药品质量标准的要求。
5.验证文件的管理:对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所涉及的文件、记录和资料的管理要求进行了详细说明。
第三部分:验证程序该部分对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的具体程序进行了详细说明。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验证计划的编制:明确了编制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计划的内容和要求。
2.验证方案的制定:对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方案的制定进行了详细说明,包括实验设计、验证参数的选择、实验方法的确定等。
3.验证实验的进行:对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实验的具体步骤和要求进行了详细说明。
4.验证结果的评估和分析:对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结果的评估和分析进行了说明。
5.验证报告的编制:明确了编制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报告的内容和要求。
2023年版《中国药典》通则调整—9101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蓝色字体表示新增内容,红色字体表示删减内容)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analytical method validation)的目的是证明采用建立的方法适合于相应检测要求。
在建立药品质量标准时,分析方法需经验证;在药品生产工艺变更、制剂的组分变更、原分析方法进行修订时,则质量标准分析方法也需进行验证。
在建立药品质量标准、变更药品生产工艺或制剂组分、修订原分析方法时,需对分析方法进行验证。
方法验证的理由、过程和结果均应记载在药品质量标准起草说明或修订说明中。
生物制品质量控制中采用的方法包括理化分析方法和生物学测定方法,其中理化分析方法的验证原则与化学药品基本相同,所以可参照本指导原则进行,但在进行具体验证时还需要结合生物制品的特点考虑;相对于理化分析方法而言,生物学测定方法存在更多的影响因素,因此本指导原则不涉及生物学测定方法验证的内容。
验证的分析项目有:鉴别试验、限量或定量检查、原料药或制剂中有效成分含量测定,以及制剂中其他成分(如防腐剂等,中药中其他残留物、添加剂等)的测定。
药品溶出度、释放度等检查中,其溶出量等的测定方法也应进行必要验证。
鉴别试验、杂质测定(限度或定量分析)、含量测定和特性参数(如:药物溶出度、释放度等)。
验证的指标有:专属性、准确度、精密度(包括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和重现性)、专属性、检测限、定量限、线性、范围和耐用性。
在分析方法验证中,须用标准物质进行试验。
由于分析方法具有各自的特点,并随分析对象而变化,因此需要视具体情况拟订验证的指标。
表 1 中列出的分析项目和相应的验证指标可供参考。
表 1 检验项目和验证指标项目杂质测定鉴别定量限度+-含量测定及溶校正因子指标专属性① 出量测定+++-+++准确度精密度++①③ +--+++-+重复性中间精密度--+--++①③ +-③② +--++-专属性② 检测限定量限线性范围耐用性--++++--+++++++① 已有重现性验证,不需验证中间精密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目的
证明所采用的分析方法适合于相 应的检测要求。
医学ppt
1
二、用途
(一)药品质量标准起草时,分析方法 需经验证。
(二)药物生产方法变更、制剂的组分 变更、原分析方法进行修订时,分析方 法需经验证。
医学ppt
2
三、需验证的分析项目
1. 鉴别试验;
2. 杂质定量或限度检查;
以上,求出标准差σb ;②将σb 乘以
三倍;③在工作曲线上求出3 σb 相对
应的浓度Xb ;④将求得的对应浓度值
加上空白值即得该方法的检出限。
医学ppt
23
(四)定量限(1imit of quantitation,LOQ)
指样品中被测物能被定量测定的 最低量,结果应具有一定准确度和精 密度要求。
医学ppt
3. 原料或制剂中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4. 制剂中其它成分(降解产物、防腐
剂等的溶
出量等的测试方法。
医学ppt
3
四、验证内容
验证内容有:准确度、精密度 (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和重现性)、 专属性、检测限、定量限、线性、范 围和耐用性
医学ppt
4
(一) 准确度(accuracy)
条件下,被测物能被检测出的最低
浓度或含量。
是限度检验效能指标,无需定
量测定,只要指出高于或低于该规
定浓度即可。
医学ppt
20
1.非仪器分析目视法 用已知浓度的被测物,试验出能
被可靠地检测出的最低浓度或量。
医学ppt
21
2.信噪比法
用于能显示基线噪音的分析方法
(仪器分析方法),是把已知低浓度
试样测出的信号与空白样品测出的信
准确度是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 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用百分回收率 表示。
测定回收率R(recovery)的具体方法
可采用“回收试验法”和“加样回收试验
法”。
医学ppt
5
回收试验 空白+已知量A的对照品 (或标准品)测定,测定值为M
回收 R率 M空 白 10% 0 A
医学ppt
6
加样回收试验 已准确测定药物含量 P的真实样品+已知量A的对照品(或 标准品)测定,测定值为M
11
2.杂质定量测定的准确度 可向原料药或制剂中加入已知量
杂质进行测定。如果不能得到杂质或 降解产物,可用本法测定结果与另一 成熟的方法进行比较。
医学ppt
12
(二)精密度(precision) 精 密度是指在规定条件下,同一个均匀样 品,经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
近程度。用偏差(d)、标准偏差(SD)、 相对标准偏差(RSD)(变异系数,CV)
1OS来估算定量限度。(以定量限度
制备的样品来验证)
非仪器分析:通过分析己知被测
物浓度的样品并确定一个样品中被
测物可被准确和精密测定出的最低
浓度(量)。
医学ppt
26
(五)专属性(specificity ) (选择 性):
指有其他成分(杂质、降解物、辅料 等)可能存在情况下采用的方法能准确测 定出被测物的特性,能反映该方法在有共 存物时对供试物准确而专属的测定能力, 是指该法用于复杂样品分析时是否受到相 互干扰程度的度量。
RMP100% A
医学ppt
7
数据要求
规定的范围内,至少用9次测定结 果评价,如制备高、中、低三个不同 浓度样品各测三次。
医学ppt
8
1. 含量测定方法的准确度
原料药可用已知纯度的对照品或 样品进行测定,或用本法所得结果与 已建立准确度的另一方法测定的结果 进行比较。
医学ppt
9
制剂可用含己知量被测物的各组 分混合物进行测定,即采用在空白辅 料中加入原料药对照品的方法。
医学ppt
18
2. 中间精密度 同一实验室,
不同时间由不同分析人员用不同设
备所得结果的精密度。
3. 重现性(reproducibility)不
同实验室,不同分析人员测定结果
的精密度。
数据要求:需报告RD,RSD和可
信限。
医学ppt
19
(三)检测限(limit of detection,
LOD)
检测限系指试样在确定的实验
24
常用信噪比法确定定量限,一般
以信噪比(S/N)为10∶1时相应的浓
度或注入仪器的量进行确定,也可按
1984年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联合会
(IVPAC)规定:用仪器所测空白背景响
应标准差(SD)的10倍为估计值,再
经试验确定方法的实际测定下限。
医学ppt
25
仪器分析:通过测定一组空的
样品的背景信号后计算标准差S。以
表示。
医学ppt
13
偏差(d):测量值与平均值之差
dxi x
医学ppt
14
相对偏差=
A 平 平均 均 1 值 值 0000 A A -B B10000
允许差:容量分析(中和法、非水滴定 法、银量法、络合滴定法、重氮化法、 氧化还原法)≤0.3%;重量法≤ 0.5%; 氧瓶燃烧法≤ 0.5%;仪器分析≤ 3%、 凯氏定氮法≤ 1%
如不能得到制剂的全部组分,可 向制剂中加入已知量的被测物进行测 定,或与另一个已建立准确度的方法 比较结果。
医学ppt
10
中药分析的准确度一般用加样回 收试验衡量。中药回收率一般要求在 95~105%范围内,有些方法操作步骤 繁多时,可要求在90~110%范围内。 RSD一般在2%以内。
医学ppt
医学ppt
27
通常通过分析含有加了杂质、 降解产物、有关化学物质或安慰剂 成分的样品,将所获分析结果与未 加前述成分之样品的测试结果进行 比较,两组测试结果之差即专属性。
医学ppt
28
1.鉴别反应 应能与可能共存的
号进行比较,算出能被可靠地检测出
的最低浓度或量。一般以信噪比(S/N)
3∶1或2∶1时的相应浓度或注入仪器
的量确定检测限。
医学ppt
22
(1)空白值=0时;①测定背景10次以
上,求出标准差σb。②将σb乘以三倍; ③在工作曲线上求出3σb相对应的浓度 Xb;即为方法的检出值; (2)空白值不等于0;①测定背景10次
医学ppt
15
标准(偏)差(SD或S)
S
xi x2
n 1
医学ppt
16
相对标准(偏)差(RSD),也称 变异系数(CV)
RSD S 100% x
医学ppt
17
1. 重复性(repeatability):在 相同条件下,由同一个分析人员测定 所得结果的精密度;在规定的范围内, 至少用9次测定结果评价,如制备三 个不同浓度样品各测三次或把被测物 浓度当作100%,至少测6次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