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常见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概要
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医院感染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但在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以下是常见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的具体内容:呼吸系统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出现发热(≥38.0℃超过2 天)、鼻塞、流涕、咽痛等症状,并有下列情况之一:① 脓性鼻分泌物。
② 鼻窦压痛。
③ 白细胞总数和(或)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出现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下列情况之一:① 肺部啰音或实变体征。
② 胸部 X 线检查显示新的或进展性肺部浸润影。
③ 痰培养阳性。
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或下腹触痛、肾区叩痛,并有下列情况之一:① 尿检白细胞男性≥5 个/高倍视野,女性≥10 个/高倍视野。
② 尿培养阳性。
手术部位感染:表浅手术部位感染:发生在术后 30 天内,手术切口有红、肿、热、痛,或有脓性分泌物。
深部手术部位感染:发生在术后 30 天内(无植入物者)或 1 年内(有植入物者),出现发热、局部疼痛、肿胀,切口或引流处有脓性分泌物,或经影像学等检查发现深部有脓肿。
血液系统感染:菌血症或败血症:发热(≥38.0℃)或低体温(≤36.0℃),可伴有寒战,并出现下列情况之一:① 血培养阳性。
② 有感染的临床表现且血培养阴性,但其他非污染标本培养阳性。
消化系统感染:感染性腹泻:患者出现腹泻(次数多于 3 次/日),大便性状改变(稀便、水样便、黏液便或脓血便等),并伴有发热、腹痛或里急后重等症状。
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皮肤感染:局部出现红、肿、热、痛、脓疱等表现。
软组织感染:如伤口感染、蜂窝织炎等,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发热等。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膜炎:发热、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症状,脑脊液检查异常。
脑炎:意识障碍、抽搐等症状,头颅影像学或脑电图异常。
其他感染:如眼部感染、耳部感染、口腔感染等,根据相应的临床症状和检查进行诊断。
医院感染定义及诊断标准

临床诊断:患者出现发热(大于38度)、恶心、呕吐和腹泻,无其它原因可 解释。临床诊断的基础上,符合下列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1、从外科手术或内镜取得组织标本或外科引流液培养出病原体。 2、上述标本革兰染色或氢氧化钾浮载片可见病原体、多核巨细胞。 3、手术或内镜标本显示感染的组织病理学证据。
3/23/2023
5
泌尿系统
临床诊断: 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尿路刺激症 状,或有下腹 触痛、肾区叩 痛,伴或不伴发热,并具有下列情况之一:
1、尿检白细胞男性≥5个/高倍视野,女性≥10个/高倍视野,插尿管患者应结 合尿培养。
2、临床已诊断为泌尿道感染,或抗菌治疗有效而认定的泌尿道感染。 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列四条之一即可诊断:
2、外科手术或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关节或关节囊感染的证据。 病原学诊断:符合下列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1、关节液或滑囊活检培养出病原体。 2、临床诊断基础上,关节液革兰染色发现病原体。
3/23/2023
9
骨、关节
二、骨髓炎 临床诊断:符合下列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1、病人有下列症状或体征中的两项且无其它原因可解释:发热 (>38℃),局部肿块、触痛、发热或感染灶有引流物,并有感染的影 像学证据。
变或X线胸片显示与入院前有明显改变或新病变。 三、胸膜腔感染。
临床诊断:发热、胸痛,胸水外观呈脓性、或带臭味,白细胞显著增高。
3/23/2023
3
腹部与消化系统
一、感染性腹泻 临床诊断:符合下列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医院感染概论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医院感染检测

医院感染概论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医院感染检测医院感染概论医院感染(Hospital-acquired infection, HAI),又称为医源性感染、院内感染,是指在住院期偶尔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患者原本不存在的感染。
医院感染是医疗机构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给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及时诊断和控制医院感染,医学界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和检测方法。
一、医院感染诊断标准1. CDC标准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制定了一套广泛应用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被广泛接受和采用。
根据CDC标准,医院感染的诊断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患者必须符合感染的定义,即存在明确的感染症状,如发热、局部红肿、脓液等。
(2)感染与患者的住院期间有关,通常要求在入院后48小时内发生。
(3)感染与医疗操作有关,如手术、插管等。
(4)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症状。
2. NNIS标准美国国家医院感染监测系统(NNIS)提供了一套详细的标准,用于诊断医院感染。
NNIS标准主要根据感染部位和感染类型进行分类,例如:(1)呼吸道感染:包括肺炎、气管炎等。
(2)血液感染:包括败血症、菌血症等。
(3)尿路感染:包括膀胱炎、肾盂肾炎等。
(4)伤口感染:包括手术切口感染、创伤感染等。
诊断医院感染时,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合NNIS标准进行判断。
二、医院感染检测方法1. 实验室检测实验室检测是诊断医院感染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包括:(1)细菌培养:通过培养患者的体液、分泌物或者组织标本,检测是否存在致病菌。
(2)荧光染色:使用特定的荧光染料,观察标本中是否存在细菌或者真菌。
(3)PCR技术:通过扩增和检测病原体的核酸序列,快速准确地诊断感染。
2. 临床评估临床评估是医院感染检测的重要环节,包括以下内容:(1)患者病史: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住院时间、手术史等。
(2)体征观察:包括体温、呼吸频率、心率等生命体征的监测。
医院感染概论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医院感染检测

医院感染概论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医院感染检测医院感染概论概述:医院感染(Hospital-acquired infection,HAI)是指患者在医疗机构接受诊断、治疗或护理过程中,新发生或加重的感染。
医院感染是医疗安全的重要问题,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制定了一系列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和医院感染检测方法。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患者的临床表现:医院感染患者常常出现发热、畏寒、局部红肿、疼痛等症状。
临床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来判断是否存在医院感染。
2. 实验室检查:医院感染的诊断还需要通过实验室检查来确认。
常用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包括血液培养、尿液培养、呼吸道分泌物培养等。
通过检查患者的体液或分泌物,可以确定是否存在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3. 影像学检查:医院感染有时会导致患者出现局部组织损伤或炎症,因此影像学检查也是诊断医院感染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射线、CT扫描、核磁共振等。
4. 病原学检查:为了确定医院感染的病原体,可以进行病原学检查。
病原学检查可以通过分离和鉴定病原微生物来确定感染的种类和来源。
医院感染检测方法:为了及早发现和控制医院感染,医疗机构需要进行定期的医院感染检测。
常用的医院感染检测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环境监测:对医院环境进行定期检测,包括空气质量、水质、表面物品的清洁程度等。
通过环境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感染源,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2. 手部卫生监测:医护人员的手部卫生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环节。
通过监测医护人员的手部卫生情况,可以评估手部卫生的合格率,并采取相应的培训和改进措施。
3. 患者感染监测:对住院患者进行感染监测,包括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感染病原体等。
通过患者感染监测可以及早发现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4. 耐药菌监测:耐药菌是医院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通过对耐药菌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和控制耐药菌的传播,保护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医院感染,又称医院内感染、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住院期间由于医院环境、医疗操作或医疗器械等因素引起的感染。
医院感染是医院管理和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治疗效果。
因此,及时准确地诊断医院感染对于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临床表现,医院感染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局部红肿、疼痛、脓液渗出等。
患者出现这些症状时,应及时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2.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是诊断医院感染的重要手段,包括血液、尿液、脑脊液、痰液、脓液等标本的培养和药敏试验,以及炎症指标、免疫学指标等的检测。
3.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对于诊断医院感染也具有重要意义,如X线、CT、MRI等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感染部位的情况,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4. 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对于疑似医院感染的患者,应及时采集相关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以明确病原体的种类和药物敏感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5. 临床诊断标准,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结合医生的临床经验,可以对医院感染进行临床诊断。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的诊断标准,医院感染的诊断还需要考虑患者的病史、病情发展趋势等因素。
在诊断医院感染时,医生需要全面综合各项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尽可能排除其他可能的感染原因,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总之,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运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等手段进行诊断。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各项诊断手段,及时准确地诊断医院感染,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有力支持。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医护人员更加准确地诊断和治疗医院感染,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医院感染概论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医院感染检测

医院感染概论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医院感染检测医院感染概论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接受医疗服务的患者,在住院期偶尔出院后一定时间内,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新发或者加重的感染。
医院感染是医疗质量安全的重要指标之一,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产生重大影响。
为了准确诊断和及时检测医院感染,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和检测方法。
一、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感染部位:根据感染的部位,可以将医院感染分为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血液感染、伤口感染等不同类型。
每种类型的感染都有相应的临床表现和检测指标。
2. 临床表现:医院感染的临床表现各异,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畏寒、乏力、咳嗽、呼吸难点、尿频、尿急、尿痛、伤口红肿疼痛等。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医生可以判断是否存在医院感染的可能性。
3. 实验室检测:为了确诊医院感染,往往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测。
常见的检测项目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细菌培养、病原体抗体检测、病原体核酸检测等。
通过这些检测可以确定感染的病原体和感染的程度。
4. 影像学检查:有些医院感染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来确定感染的范围和严重程度。
常见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检查、CT扫描、超声检查等。
5. 临床评分系统:为了更加客观地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医院感染,医生往往使用临床评分系统。
常见的评分系统包括APACHE II评分、SOFA评分等,通过评分可以判断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二、医院感染检测医院感染的检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细菌培养:细菌培养是目前最常用的医院感染检测方法之一。
通过将患者的样本(如血液、尿液、伤口分泌物等)接种到培养基中,培养出细菌,并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从而确定感染的病原体和药物敏感性。
2. 病原体核酸检测:病原体核酸检测是一种快速、准确的医院感染检测方法。
通过提取患者样本中的病原体DNA或者RNA,利用PCR等技术进行扩增和检测,从而确定感染的病原体。
3. 免疫学检测:免疫学检测是一种常用的医院感染检测方法。
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1.引言医院感染是指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患者由于被病原微生物侵袭而导致的感染。
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对于准确判断和及时管理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并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
2.感染类型分类2.1 表面感染:病原微生物定植在皮肤或黏膜表面引起的感染。
2.2 切口感染:手术切口被病原微生物侵袭引起的感染。
2.3 呼吸道感染:呼吸道受到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感染。
2.4 尿路感染:尿路受到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感染。
2.5 血液感染:血液中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
3.感染诊断标准3.1 临床表现:患者出现与感染相关的症状和体征,如发热、畏寒、咳嗽、尿频等。
3.2 实验室检查:通过各种实验室检查手段,检测感染相关的指标,如白细胞计数、病原微生物培养等。
3.3 影像学检查:通过X射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手段,观察感染相关的病变区域。
3.4 病史调查: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信息,包括手术史、用药史、既往感染史等。
4.诊断标准具体指南4.1 表面感染的诊断标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检查结果,判断是否存在表面感染,并确定感染的病原微生物。
4.2 切口感染的诊断标准:根据手术切口情况、患者相关症状和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判断是否存在切口感染。
4.3 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根据患者的呼吸道症状和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判断是否存在呼吸道感染。
4.4 尿路感染的诊断标准:根据患者的尿路相关症状和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判断是否存在尿路感染。
4.5 血液感染的诊断标准:根据患者的全身症状和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判断是否存在血液感染。
5.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请见附件一。
6.法律名词及注释6.1 医院感染:指在医疗服务过程中,患者由于被病原微生物侵袭而导致的感染。
6.2 病原微生物:指引起感染的病原体,如细菌、真菌等。
6.3 表面感染:病原微生物定植在皮肤或黏膜表面引起的感染。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医院感染,也被称为医疗相关感染,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保健过程中,出现并非原有病情的感染。
这类感染对患者的康复和健康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准确诊断与及时采取措施十分重要。
为了帮助医务人员准确诊断医院感染,制定并执行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是必要的。
一、概述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是在医学实践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患者相关信息的收集以及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验结果的分析,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医院感染的一套准则。
准确诊断医院感染对于优化治疗方案、控制和预防感染的蔓延具有重要意义。
二、常见医院感染诊断标准1. 中心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医院感染,通常发生在中心静脉导管插管后48小时内。
根据以下标准,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血流感染:- 可疑病例的临床表现:发热、寒战等全身炎症反应;- 正常情况下无菌标志的血液培养结果显示有细菌生长;- 排除其他不良反应、药物副作用等非感染因素。
2. 高度可疑院内肺炎(VAP)高度可疑院内肺炎是指患者在机械通气48小时内,出现以下诊断标准之一:- 收集到无菌样本进行呼吸道定植标准技术进行培养,培养结果显示多种细菌,其中至少一种为病原菌;- 患者出现新的或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支气管分泌物的变化以及肺部体征变化。
3. 腹腔感染诊断腹腔感染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经过腹腔手术治疗后,出现体征异常和症状,如腹痛、腹肌紧张等;- 腹部影像学显示脓肿、积液等异常结果。
4. 尿道导尿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尿道导尿相关性尿路感染的诊断需要满足下列条件:- 无尿道感染症状出现前的48小时,或尿道感染症状出现后的48小时内,标本检测发现尿液培养结果为细菌生长,且尿液培养结果与尿道感染相关。
5.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SSI)外科手术切口感染是指术后切口处发生的感染,其诊断分为3个等级:- Ⅰ级:术后红肿、切口分泌物增多,但无感染症状;- Ⅱ级:术后疼痛、红肿、切口分泌物增多,伴有发热、白细胞增多等感染症状;- Ⅲ级:术后疼痛明显,具有全身性感染症状,包括切口处坏死等严重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 1.粪便或肛拭子标本培养出肠道病原体。 2.常规镜检或电镜直接检出肠道病原体。 3.从血液或粪中检出病原体的抗原或抗体,达到诊断标准。 4.从组织培养的细胞病理变化(如毒素测定)判定系肠道病原体所致。
腹部和消化系统
二.胃肠道感染
临床诊断临床诊断 患者出现发热(≥38℃)、恶心、呕吐和(或)腹痛、腹泻,而 无其他原因可解释。 病原学诊断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列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1.从外科手术或内镜取得组织标本或外科引流液培养出病 原体。 2.上述标本革兰染色或氢氧化钾浮载片可见病原体、多核 巨细胞。 3.手术或内镜标本显示感染的组织病理学证据。
培养结果解读
• 如果两套血培养阳性且为同一种细菌: 1.缺乏其他感染证据:提示可能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CR-BSI) 2.来自导管血培养报阳时间比外周静脉血早120分钟, 提示为:CR-BSI 3.报阳差异时间小于120分钟但耐药谱一致同时缺乏 其他感染证据提示为:CR-BSI 4.来自导管血的细菌数至少5倍于外周静脉血培养, 缺乏其他感染证据提示为:CR-BSI(此方法适用 于手工定量血培养系统)
(3) X线显示肺部有炎性浸润性病变
2. 慢性气道疾患患者稳定期(慢性支气管炎伴或不伴阻塞性肺气肿、 哮喘、支气管扩张症)继发急性感染,并有病原学改变或X线胸片显 示与入院时比较有明显改变或出现新病变
二.下呼吸道感染
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列6条之一即可诊断: 1.经筛选的痰液连续两次分离出相同病原体。 2.痰定量培养分离到病原菌计数≥106cfu/ml。 3.血培养或并发胸腔积液者的胸液分离到病原体。 4.经纤维支气管镜或人工气道吸引采集的下呼吸道分泌物分离到浓度 ≥105cfu/ml的病 原菌、经支气管肺泡灌洗(BAL)分离到浓度≥104 cfu/ml的病原菌,或经防污染样本毛 刷(PSB)、防污染支气管肺泡灌洗(PBAL)采集的下呼吸道分泌物分离到病原菌(对于原 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包括支气管扩张者细菌浓度必须≥103cfu/ml)。
• 实验室检查
诊断感染时考虑
• 非特异性指标支持的临床诊断如: WBC,CRP • 猜测最可能的病原体 • 考虑使用何种抗菌药物 • 观察治疗反应 • 是否还有其他可能性 • 必要时咨询微生物学家感染床诊断 发热≥38.0℃超过2天,有鼻咽、鼻旁窦和扁桃腺等上呼吸道急性炎症 表现。 病原学诊断
培养结果解读
• 如果仅来自导管的血培养为阳性:不能确 定为CR-BSI,可能为定植或污染 • 如果仅来自外周静脉血培养为阳性:不能 确定为CR-BSI;但如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或念珠菌属,在缺乏其他感染证据时仍提 示可能为CR-BSI
腹部和消化系统
一.感染性腹泻
临床诊断
符合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1.急性腹泻、粪便常规镜检白细胞≥10个/高倍视野。 2.急性腹泻,或伴发热、恶心、呕吐、腹痛等。 3.急性腹泻每天3次以上,连续2天,或1天水泻5次以上。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诊断医院感染的意义
• 及时发现和正确诊断医院感染是治疗医院感染 的前提 • 及时发现和诊断医院感染时作好医院感染监测 的基本条件 • 及时发现和诊断医院感染时医院感染暴发控制 的关键
医院感染定义
医院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 Hospital Infection
医院感染定义
二、下列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 • 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临 床症状或体征 • 由于损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 症表现(非感染性炎症)。 • 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h内发病)的 感染,如单纯疱疹病毒、弓形体病、水痘 等。
医院感染的诊断
诊断依据 • 临床资料 • 流行病学资料
三.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临床诊断
近期曾应用或正在应用抗生素,出现腹泻伴大便性状改变如水样便、 血便、粘液脓血便或见斑块条索状伪膜),可合并下列情况之一: 1.发热≥38℃ 2.腹痛或腹部压痛、反跳痛 3.周围血白细胞升高 病原学诊断
或 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是指住院病人在医
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
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
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
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定义
一.下列情况属于获得性医院感染 • 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在入院48h后发生的感染 • 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 的感染 • 本次感染为上次住院获得。 • 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 迁徙灶) • 在已知病原体原感染部位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 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 新生儿经产道时获得的感染。 • 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 等的感染。
3.经血管介入性操作,发热 >38℃,局部有压痛,无其他原因解释。
病原学诊断
导管尖端培养或血液培养分离出有意义的病原微生物。
培养方法
• 导管尖端培养其接种方法应取导管尖端 5cm,在血平板表面往返滚动一次,细菌 菌数≥15cfu/平板即为阳性
• 从穿刺部位抽血定量培养,细菌数 ≥100cuf/ml,或细菌数相当于对侧同时取 血培养的4-10倍或对侧同时取血培养出同 种细菌
5.痰或下呼吸道采样标本中分离到通常非呼吸道定植的细菌或其它特殊病原体。
6.免疫血清学、组织病理学的病原学诊断证据
血液系统
一、血管相关性感染
临床诊断
符合下列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1.静脉穿刺部位有脓液排出,或有弥散性红斑(蜂窝组织炎的表现)。
2.沿导管的皮下走行部位出现疼痛性弥散性红斑(除外理化因素所致)。
临床诊断基础上,分泌物涂片或培养可发现有意义的病原微生物。
说明: 必须排除普通感冒和非感染行病因(如过敏等)所至的上呼吸道急性 炎症。
呼吸系统
二.下呼吸道感染 临床诊断 (1)发热 (2)白细胞总数及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1. 患者出现咳嗽、痰粘稠,肺部出现湿罗音,并有下列情况之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