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大学物理教程》郭振平主编第四章光的衍射课后习题答案

第四章 光的衍射一、基本知识点光的衍射:当光遇到小孔、狭缝或其他的很小障碍物时,传播方向将发生偏转,而绕过障碍物继续前行,并在光屏上形成明暗相间的圆环或条纹。
光波的这种现象称为光的衍射。
菲涅耳衍射:光源、观察屏(或者是两者之一)到衍射屏的距离是有限的,这类衍射又称为近场衍射。
夫琅禾费衍射:光源、观察屏到衍射屏的距离均为无限远,这类衍射也称为远场衍射。
惠更斯-菲涅耳原理:光波在空间传播到的各点,都可以看作一个子波源,发出新的子波,在传播到空间某一点时,各个子波之间可以相互叠加。
这称为惠更斯-菲涅耳原理。
菲涅耳半波带法:将宽度为a 的缝AB 沿着与狭缝平行方向分成一系列宽度相等的窄条,1AA ,12A A ,…,k A B ,对于衍射角为θ的各条光线,相邻窄条对应点发出的光线到达观察屏的光程差为半个波长,这样等宽的窄条称为半波带。
这种分析方法称为菲涅耳半波带法。
单缝夫琅禾费衍射明纹条件:sin (21)(1,2,...)2a k k λθ=±+=单缝夫琅禾费衍射暗纹条件:sin (1,2,...)a k k θλ=±=在近轴条件下,θ很小,sin θθ≈, 则第一级暗纹的衍射角为 1aλθ±=±第一级暗纹离开中心轴的距离为 11x f faλθ±±==±, 式中f 为透镜的焦距。
中央明纹的角宽度为 112aλθθθ-∆=-=中央明纹的线宽度为 002tan 2l f f faλθθ=≈∆=衍射图样的特征:① 中央明纹的宽度是各级明纹的宽度的两倍,且绝大部分光能都落在中央明纹上。
② 暗条纹是等间隔的。
③ 当入射光为白光时,除中央明区为白色条纹外,两侧为由紫到红排列的彩色的衍射光谱。
④ 当波长一定时,狭缝的宽度愈小,衍射愈显著。
光栅: 具有周期性空间结构或光学性能(透射率,反射率和折射率等)的衍射屏,统称为光栅。
光栅常数: 每两条狭缝间距离d a b =+称为光栅常数。
形式逻辑(第5版)课后练习参考答案第4章

《形式逻辑》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四章简单命题及其推理(下)一、指出下列三段论的格和式,并指出其中的大项、中项和小项,以及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
1.第一格AAA式。
大项:一定要胜利的;中项:正义的事业;小项:我们的事业。
大前提:一切正义的事业都是一定要胜利的;小前提: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事业;结论:我们的事业是一定要胜利的。
2.第三格AAI式。
大项:能导电;中项:石墨;小项:非金属。
大前提:石墨能导电;小前提:石墨是非金属;结论:有的非金属能导电。
3.第二格AEE式。
大项:文学作品;中项:需要创造艺术形象;小项:学术论文。
大前提:一切文学作品都需要创造艺术形象;小前提:学术论文不需要创造艺术形象;结论:学术论文不是文学作品。
4.第二格AEE式。
大项:鱼;中项:用鳃呼吸;小项:鲸。
大前提:鱼都是用鳃呼吸的;小前提:鲸不是用鳃呼吸的;结论:鲸不是鱼。
二、下列三段论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违反了什么规则?1.不正确。
大项扩张(大项“青年”在前提中不周延,但在结论中周延。
注:按照对当关系,并非所有的青年工人都是共青团员=有的青年不是共青团员)。
2.不正确。
中项两次不周延。
3.不正确。
四概念错误(大小前提中的两个“物质”不是一个概念)4.不正确。
两前提都是特称命题,或者中项两次不周延。
5.不正确。
中项两次不周延(不是快车是不带邮件的=带邮件的是快车)带邮件的是快车)6.不正确。
中项两次不周延。
不正确。
中项两次不周延。
三、在下列括号内填入适当的符号,构成一个正确的三段论,并写出解题过程。
1.它的限制条件少,很多三段论都满足要求,第一格的有AAA, AAI, AII,,第四格的有AAI, 第二格的有AEE, AEO, AOO,第三格的有AAI, AII,第四格的有AEE。
例如,对于第一格的AAA式,即MAP, SAM/SAP,假设结论为SAP,那么S在结论中是周延的。
根据三段论规则3,S在前提中也必须周延。
按照规则4,前提不能出现否定。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习题第四章答案

G(s)H(s)=
Kr s(s+1)(s+3)
σ根 s=3-K+ω轨r4-3-迹+p4s132ω1-3的+~3ω32分p===s2-离+001K点.p-3r=3:KK~0θrr===012+ωω6021,o=3,=0+±1810.7o
8
jω
1.7
s1
A(s)B'系(s)统=根A'轨(s迹)B(s)
s3 p3
s=sK2±r没=j24有.8.6位×于2K.r根6=×4轨80.迹6=上7,. 舍去。
2
第四章习题课 (4-9)
4-9 已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1) 试绘制出
根轨迹图。
G(s)H与(s虚)=轴s交(0点.01s+1K)(系0.统02根s+轨1迹)
jω
70.7
解: GKK(rr=s=)10H5(0s)=ωω2s1,(3=s=0+±17000K.7)r(s+50)
s1
A(s)B'(系s)统=A根'(轨s)迹B(s)
s3 p3
p2
p1
-4
-2
0
((24))ζ阻=尼03.振5s2荡+1响2应s+s的81==K-r0值0.7范+围j1.2
s=s-s10=3=.-80-56.8+50K.7r×=20=s.82-=54×-.631..1155×3.15=3.1
-2.8
450
1080
360
0σ
0σ
第四章习题课 (4-2)
4-2 已知开环传递函数,试用解析法绘制出系
统的根轨迹,并判断点(-2+j0),(0+j1),
统计学第四章课后题及答案解析

第四章一、单项选择题1.由反映总体单位某一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到的指标是()A.总体单位总量B.质量指标C.总体标志总量D.相对指标2.各部分所占比重之和等于1或100%的相对数()A.比例相对数 B.比较相对数 C.结构相对数 D.动态相对数3.某企业工人劳动生产率计划提高5%,实际提高了10%,则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完成程度为()A.104.76%B.95.45%C.200%D.4.76%4.某企业计划规定产品成本比上年度降低10%实际产品成本比上年降低了14.5%,则产品成本计划完成程度()A.14.5%B.95%C.5%D.114.5%5.在一个特定总体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存在一个单位总量,但可以同时存在多个标志总量B.可以存在多个单位总量,但必须只有一个标志总量C.只能存在一个单位总量和一个标志总量D.可以存在多个单位总量和多个标志总量6.计算平均指标的基本要求是所要计算的平均指标的总体单位应是()A.大量的B.同质的C.有差异的D.不同总体的7.几何平均数的计算适用于求()A.平均速度和平均比率B.平均增长水平C.平均发展水平D.序时平均数8.一组样本数据为3、3、1、5、13、12、11、9、7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A.3B.13C.7.1D.79.某班学生的统计学平均成绩是70分,最高分是96分,最低分是62分,根据这些信息,可以计算的测度离散程度的统计量是()A.方差B.极差C.标准差D.变异系数10.用标准差比较分析两个同类总体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大小时,其基本的前提条件是( )A.两个总体的标准差应相等B.两个总体的平均数应相等C.两个总体的单位数应相等D.两个总体的离差之和应相等11.已知4个水果商店苹果的单价和销售额,要求计算4个商店苹果的平均单价,应采用()A.简单算术平均数B.加权算术平均数C.加权调和平均数D.几何平均数12.算术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决定于总体次数的分布状况。
计导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4章

第4章位运算一、复习题1.逻辑运算和算术运算有什么区别?答:逻辑运算是把二进制位看成逻辑值(真或假)进行的运算,包括或运算、与运算、非运算和异或运算。
算术运算是把二进制位看成数值(整数、浮点数)进行的运算,包括加、减、乘、除运算。
2.乘法与加法有什么关系?请举例说明。
答:乘法相当于连加。
例如:3*2=2+2+2。
3.在最后的相加中,最左边一列是怎样进位的?答:如果最左边的列相加后还有进位,则舍弃进位。
4.N(位分配单位)可以等于1吗?为什么?答:不可以,因为在N位分配单位中,最左边的数用来表示正负。
当N=1时,不能表示任何数。
5.解释“溢出”这个词。
答:是指试图把一个数存储在超出指定分配单元所允许的范围时发生的错误。
6.在浮点数的加法运算中,怎么样调整指数不同的数的表示?答:移动小数点,使两者指数相同。
一般调整小指数为大指数。
7.一元运算和二元运算有何不同?答:一元运算输入一个位模式输出一个位模式。
二元运算输入二个位模式输出一个位模式。
8.二元逻辑有哪些?答:或运算、与运算和异或运算。
9.什么是真值表?答:所有输入组合与相应的输出值的对照表。
10.非运算符的作用是什么?答:有1个输入操作数,对输入的位模式逐位取反,即将0变为1,将1变为0。
11.与运算符的结果何时为真?答:当两个操作数同时为真时,与运算的结果为真。
12.或运算符的结果何时为真?答:当两个操作数不全为假时,或运算的结果为真。
13.异或运算符的结果何时为真?答:当两个操作数不相同时,异或运算符的结果为真。
14.何谓与运算符的固有规则?答:任何数与0进行与运算的结果为0。
15.何谓或运算符的固有规则?答:任何数与1进行或运算的结果为1。
16.何谓异或运算符的固有规则?答:如果一个输入位为1,则运算结果就是另一个输入的相对应位取反。
17.何种二元运算可以用来置位?掩码应该用什么位模式?答:或运算。
对于目标位模式中需要置1的位,掩码的相应位设为1。
有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章

4章思考题4.1 付-克烷基化反应的特点是什么?4.2 解释什么叫定位基,并说明有哪三类定位基。
4.3 解释定位效应。
4.4 共振论对于共振结构式有何规定?4.5 试说明芳香亲电取代反应的机理。
4.6 甲苯和对二甲苯相比哪个对游离基卤代反应更活泼?试说明理由。
4.7 用KMnO4或K2CrO7+H+使PhCH3氧化成PhCOOH的反应产率很差,而由p-O2N-C6H4CH3氧化成p-O2NC6H4COOH,同样的氧化反应却有较好的产率。
如何解释。
4.8 回答下列问题。
(1)(1)环丁二烯只在较低温度下才能存在,高于35K即(如分子间发生双烯合成)转变为二聚体,已知它的衍生物二苯基环丁二烯有三种异构体。
上述现象说明什么?写出二苯基环丁二烯三种异构体的构造式。
(2)(2)1,3,5,7-环辛四烯能使冷的高锰酸钾水溶液迅速褪色,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作用得到C8H8Br8a 、它应具有什么样的结构?b、b、金属钾和环辛四烯作用即得到一个稳定的化合物2K+C8H82-(环辛四烯二负离子)。
这种盐的形成说明了什么?预期环辛四烯二负离子将有怎样的结构?解答4.1 答:(1)因烷基正离子容易重排,易形成烷基异构化产物;(2)烷基可活化苯环,易使烷基化反应产物为多元取代产物;(3)烷基化反应是可逆反应,使得产物可能复杂化。
4.2 答:苯环上已有一个取代基后,再进行亲电取代反应时,新进入的基团进入苯环的位置由环上原有取代基的性质决定,这个原有的取代基叫定位基。
定位基可分为三类,即(1)邻、对位定位基,如—OH、—NH2、—NHCOCH3、—CH3等,这类基团使苯环活化,并且使新引入的取代基在定位基的邻位和对位。
(2)间位定位基,如—NO2、—CN、—COCH3、—COOH、—SO3H等,这类基团使苯环钝化,并使新引入的取代基在它的间位。
(3)卤素是一类特殊的定位基,它使苯环钝化,但都是邻、对定位基。
4.3 答:邻、对位定位基的推电子作用是苯环活化的原因,这又可分为两种情况:①在与苯环成键的原子上有一对未共享电子,这对电子可以通过大π键离域到苯环上;②虽无未共享电子对,但能通过诱导效应或超共轭效应起推电子作用的基团,如甲基或其他烷基。
有机化学课后第四章习题答案

一、写出下列化合物的构造式或命名:
1、对二乙烯苯 2、对叔丁基甲苯 3、3-氯-4-硝基甲苯
CH2CH CH2
4、
5、
NO2CH2Br 6、 NhomakorabeaCH2CH CH2
O CH3
Cl
二、完成下列反应
CH2CH2 CH3
H3C CH CH3
1、
+
;
COOH
2、Cl2/光照; AlCl3 +
3、H2SO4/0~80℃; 165℃
CH3 Cl
NO2
CH3
Br2
CH3
3、
FeBr3
Br
Br
Br
4、
Br2
ClCOCH3
FeBr3
AlCl3
COCH3
CH3 KMnO4
7、
H+,△
COOH
HNO3 H2SO4 O2N
COOH NO2
八、指出下列化合物硝化时,导入的硝基在环上的位置:
CH3 CH3
CH3 OCH3
CH3
OH
SO3H
Cl
1、
>
NO2
NO2
>
>
NO2
OH
2、
>
COCH3 NO2
>
>
五、由苯或甲苯开始合成下列化合物:
CH3 HNO3
2、
H2SO4
CH3
Cl2
FeCl3
NO2
CH3 Cl
NO2
或:
CH3 浓H2SO4 100℃
CH3
Cl2
FeCl3
SO3H
CH3 Cl
H3O+ 150℃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四章

{第四章网络层1.网络层向上提供的服务有哪两种是比较其优缺点。
网络层向运输层提供“面向连接”虚电路(Virtual Circuit)服务或“无连接”数据报服务前者预约了双方通信所需的一切网络资源。
优点是能提供服务质量的承诺。
即所传送的分组不出错、丢失、重复和失序(不按序列到达终点),也保证分组传送的时限,缺点是路由器复杂,网络成本高;后者无网络资源障碍,尽力而为,优缺点与前者互易2.网络互连有何实际意义进行网络互连时,有哪些共同的问题需要解决网络互联可扩大用户共享资源范围和更大的通信区域[进行网络互连时,需要解决共同的问题有:不同的寻址方案不同的最大分组长度不同的网络接入机制不同的超时控制不同的差错恢复方法不同的状态报告方法不同的路由选择技术,不同的用户接入控制不同的服务(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不同的管理与控制方式3.作为中间设备,转发器、网桥、路由器和网关有何区别中间设备又称为中间系统或中继(relay)系统。
物理层中继系统:转发器(repeater)。
数据链路层中继系统:网桥或桥接器(bridge)。
、网络层中继系统:路由器(router)。
网桥和路由器的混合物:桥路器(brouter)。
网络层以上的中继系统:网关(gateway)。
4.试简单说明下列协议的作用:IP、ARP、RARP和ICMP。
IP协议:实现网络互连。
使参与互连的性能各异的网络从用户看起来好像是一个统一的网络。
网际协议IP是TCP/IP体系中两个最主要的协议之一,与IP协议配套使用的还有四个协议。
ARP协议:是解决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IP地址和硬件地址的映射问题。
RARP:是解决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硬件地址和IP地址的映射问题。
(ICMP:提供差错报告和询问报文,以提高IP数据交付成功的机会因特网组管理协议IGMP:用于探寻、转发本局域网内的组成员关系。
地址分为几类各如何表示IP地址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分为ABCDE 5类;每一类地址都由两个固定长度的字段组成,其中一个字段是网络号 net-id,它标志主机(或路由器)所连接到的网络,而另一个字段则是主机号 host-id,它标志该主机(或路由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数据链路(即逻辑链路)与链路(即物理链路)有何区别?“电路接通了”与“数据
链路接通了”的区别何在?
答:(1)数据链路与链路的区别在于数据链路除链路外,还必须有一些必要的通信协议来控制数据的传输。
因此,数据链路比链路多了实现通信协议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
(2)“电路接通了”表示链路两端的结点交换机已经开机,物理连接已经能够传送比特流了。
但是,数据传输并不可靠。
在物理连接基础上,再建立数据链路连接,才是“数据链路接通了”。
此后,由于数据链路连接具有检测、确认和重传等功能,才使不太可靠的物理链路变成可靠的数据链路,进行可靠的数据传输。
当数据链路断开连接时,物理电路连接不一定跟着断开连接。
2 数据链路层中的链路控制包括哪些功能?
答:数据链路层中的链路控制包括链路管理;帧同步;流量控制;差错控制;将数据和控制信息分开;透明传输;寻址等功能。
数据链路层做成可靠的链路层的优点和缺点取决于所应用的环境:对于干扰严重的信道,可靠的链路层可以将重传范围约束在局部链路,防止全网络的传输效率受损;对于优质信道,采用可靠的链路层会增大资源开销,影响传输效率。
3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帧定界,透明传输和差错检测)为什么都必须加以解决?
答:帧定界是分组交换的必然要求;透明传输是避免二进制比特流中出现与帧定界符号相同的模式,使节点错误识别帧;差错检测是为了避免接收到错误信息和防止信道中出现的无效数据帧浪费后续路由上的传输和处理资源。
4 如果在数据链路层不进行帧定界,会发生什么问题?
答:在数据传输过程中的传输网中的结点及接收方将无法区分分组(帧),也将不能确定分组的控制域和数据域,也不能实现差错控制。
5 PPP协议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什么PPP不使用帧的编号?PPP适用于什么情况?为什么PPP协议不能使数据链路层实现可靠传输?
答:1,PPP是面向字节的点对点通信协议,适用于线路质量不太差的情况,其主要特点:(1)协议简单,不使用序号和确认机制,也不需要流量控制;具有检错能力,但无纠错功能;只支持点到点的链路通信和和全双工链路(2)PPP规定特殊的字符为帧界定符,且在同步传输链路时,采用比特填充法,当用在异步传输时,使用字符填充法来保证数据传输的透明性;
(3)PPP可同时支持链路所连接的LAN或ROUTER上运行的多种网络层协议;(4)可在多种点到点的链路上运行(串行,并行,高速,低速,电的,光的,交换的或非交换的),并可自动检测链路的工作状态,同时对不同的链路设置最大传输单元MTU(帧的有效载荷)的标准默认值;(5)提供了网络地址协议和数据压缩功能.
2,在TCP/IP协议簇中,可靠的传输由TCP协议负责,而PPP只进行检错,它是一个不可靠的传输协议,因此不需要帧的编号。
3,PPP适用于质量不太差的点对点全双工通信链路,且上层协议要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如用户通过ISP连接Internet.
4,(1)PPP只提供了检错功能,当发现帧出现错误时,只是将其丢弃;(2)PPP帧没有使用序号,接收端不能通过序号确认帧的顺序和是否完全到达。
6 要发送的数据为1101011011。
采用CRC的生成多项式是P(x)=x4+x+1 。
试求应添加在数
据后面的余数。
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一个1变成了0,问接收端能否发现?
若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两个1都变成了0,问接收端能否发现?
答:添加的检验序列(冗余码)为1110 (11010110110000除以数P=10011)
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一个1变成了0,11010110101110除以10011,余数为011,不为0,接收端可以发现差错。
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两个1都变成了0,11010110001110除以10011,余数为101,不为0,接收端可以发现差错。
9 试分别讨论一下各种情况在什么条件下是透明传输,在什么条件下不是透明传输。
(提示:请弄清什么是"透明传输",然后考虑能否满足其条件.) (1)普通的电话通信. (2)电信局提供的公用电报通信. (3)因特网提供的电子邮件服务.
答: "透明的"(transparent)表示实际上存在的东西对我们却好像看不见一样或好象不存在一样,从这一点来看:(1)若送话方所说的话,受话方都能准确听清并理解,则是透明的;若话音传输过程中有失真或个别字词有误,但还可以理解,则是基本透明的;若失真或噪声严重,根本听不懂,则是不透明的。
对于普通的电话通信,由于输入和输出的波形是有差异的,故可以说普通的电话通信不是透明传输。
(2)一般而言,电报通信是准确的,收发报文是一致的,故是透明传输。
但现代通信规则为安全起见,不允许传输一些普通人看不懂的信息,故是不透明的。
(3)一般而言,电子邮件是透明传输,但如果存在如垃圾邮件拦截,收方不能打开邮件等情况,则是不透明传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