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课后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统计学第四章课后习题答案

统计学第四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四章一.思考题1、一组数据的分布特征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测度?答: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测度和描述:一是分布的集中趋势,反映各数据向其中心值靠拢或聚集的程度;二是分布的离散程度,反映各数据远离其中心值的趋势;三是分布的形状,反映数据分布的偏态和峰态。

2、怎样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中的地位?答:平均数在统计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进行统计分析和统计推断的基础。

从统计学思想上看,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重心所在,是数据误差相互抵消后的必然结果。

3、简述四分位数的计算方法。

答:四分位数是一组数据排序后处于25%和75%位子上的值。

四分位数是通过3个点将全部数据等分成4分,其中每部分包含25%的数据。

中间的四分位数就是中位数,因此通常所说的四分位数是指处在25%位置上的数值和处在75%位置上的数值。

它是根据为分组数据计算四分位数时,首先对数据进行排序,然后确定四分位数所在的位置,该位置上的数据就是四分位数。

4、对于比率数据的平均数为什么采用几何平均?答:几何平均数是适用于特殊数据的一种平均数,主要适用于计算平均比率。

当所掌握的变量值本身是比率的形式时,采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平均比率更为合理。

5、简述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的特点和应用场合。

答:众数是数据中出现次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

主要应用于分类数据。

中位数是一组数据排序后处于中间位置的变量值,其适用于顺序数据。

平均数也称均值,它是一组数据相加后除以数据个数的结果,是集中去世的主要测量值,它适用于数值型数据。

6、简述异众比率、四分位差、方差、标准差的使用场合。

答:异众比率主要适合测度分类数据的离散程度,对于顺序数据以及数值型数据也可以计算异众比率。

四分位差主要用于测度顺序数据的离散程度。

方差和标准差适用于测度数值型数据的离散程度。

7、标准分数有哪些用途?答:首先是比较不同单位和不同质数据的位置。

其次是和正态分布结合起来,求得概率和标准分值之间的对应关系。

还有就是在假设检验和估计中应用。

李云飞版食品工程原理第四章课后习题答案

李云飞版食品工程原理第四章课后习题答案

4.3 习题解答【4-1】用光滑小球在粘性流体中自由沉降可测定该液体的粘度。

测试时用玻璃筒盛满待测液体,将直径为6mm 的钢球在其中自由沉降,下落距离为200mm ,记录钢球的沉降时间。

现用此法测试一种密度为1300 kg/m 3的糖浆,记录的沉降时间为7.32秒,钢球的比重为7.9, 试求此糖浆的粘度。

解:小球的沉降速度 s m smHu t /0273.032.72.0===τ设在斯托克斯区沉降,则由斯托克斯定律:)(74.40273.01881.9)13007900()006.0(18)(2s Pa u gd tp p ⋅=⨯-=-=ρρμ校核:算出颗粒雷诺数 Re p =1045.074.413000273.0006.0<=⨯⨯=μρt p u d属斯托克斯沉降。

上述计算有效。

∴糖浆的粘度为4.74Pa.s【4-2】某谷物的颗粒粒径为4mm ,密度为1400 kg/m 3。

求在常温水中的沉降速度。

又若此谷物的淀粉粒在同样的水中的沉降速度为0.1mm/s ,试求其粒径。

解:(1) 已知:d p =4mm ,ρp =1400kg/m 3,μ=0.001Pa ·s假设谷物颗粒在滞流区沉降则())/(49.3001.01881.9)10001400()104(18232s m g d u p pt =⨯⨯-⨯=-=-μρρ但11040.1001.0100049.3104Re 43>⨯=⨯⨯⨯==-μρt p p u d∴假设不成立又假设颗粒在湍流区沉降则())/(218.0100081.9)10001400(10474.174.13s m g d u p p t=⨯-⨯=-=-ρρρ此时500872001.01000218.0104Re 3>=⨯⨯⨯==-μρt p p u d∴假设成立,颗粒沉降速度为0.218 m/s (2) u t ’=0.1mm/s ,假设沉降发生在滞流区则 )(1014.281.9)10001400(001.0101.018)(1853''m g u d p t p --⨯=⨯-⨯⨯⨯=-=ρρμ校核:100214.0001.01000101.01014.2Re 35''<=⨯⨯⨯⨯==--μρt p p u d∴ 假设成立,此谷物的淀粉粒直径为2.14×10-5m【4-3】气体中含有大小不等的尘粒,最小的粒子直径为10μm 。

数据库系统原理教程课后习题及答案(第四章)

数据库系统原理教程课后习题及答案(第四章)

第4章数据库安全性1 .什么是数据库的安全性?答:数据库的安全性是指保护数据库以防止不合法的使用所造成的数据泄露、更改或破坏。

2 .数据库安全性和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有什么关系?答:安全性问题不是数据库系统所独有的,所有计算机系统都有这个问题。

只是在数据库系统中大量数据集中存放,而且为许多最终用户直接共享,从而使安全性问题更为突出。

系统安全保护措施是否有效是数据库系统的主要指标之一。

数据库的安全性和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包括操作系统、网络系统的安全性是紧密联系、相互支持的,3 .试述可信计算机系统评测标准的情况,试述TDI / TCSEC 标准的基本内容。

答:各个国家在计算机安全技术方面都建立了一套可信标准。

目前各国引用或制定的一系列安全标准中,最重要的是美国国防部(DoD )正式颁布的《DoD 可信计算机系统评估标准》(伽sted Co 哪uter system Evaluation criteria ,简称TcsEc ,又称桔皮书)。

(TDI / TCSEC 标准是将TcsEc 扩展到数据库管理系统,即《可信计算机系统评估标准关于可信数据库系统的解释》(Tmsted Database Interpretation 简称TDI , 又称紫皮书)。

在TDI 中定义了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中需满足和用以进行安全性级别评估的标准。

TDI 与TcsEc 一样,从安全策略、责任、保证和文档四个方面来描述安全性级别划分的指标。

每个方面又细分为若干项。

4 .试述T csEC ( TDI )将系统安全级别划分为4 组7 个等级的基本内容。

答:根据计算机系统对安全性各项指标的支持情况,TCSEC ( TDI )将系统划分为四组(division ) 7 个等级,依次是D 、C ( CI , CZ )、B ( BI , BZ , B3 )、A ( AI ) ,按系统可靠或可信程度逐渐增高。

这些安全级别之间具有一种偏序向下兼容的关系,即较高安全性级别提供的安全保护包含较低级别的所有保护要求,同时提供更多或更完善的保护能力。

信息论与编码第四章课后习题答案

信息论与编码第四章课后习题答案

p( x2 | x1 ) = p ( x 2 ) p( x3 | x1 x 2 ) = p ( x3 ) …… p( x N | x1 x2 L x N −1 ) = p( x N ) 即 p( x1 x 2 ) = p ( x1 ) p( x 2 ) p( x1 x 2 x3 ) = p ( x1 ) p( x 2 ) p ( x3 ) …… p( x1 x 2 L x N ) = p ( x1 ) p( x2 )L p( x N ) 【4.8】设连续随机变量 X ,已知 X ≥ 0 ,其平均值受限,即数学期望为 A ,试求 在此条件下获得的最大熵的最佳分布,并求出最大熵。 解: 给定条件如下:
2 2 x1 + x2 2
− ∞ < x1 , x2 < ∞
求随机变量 Y1 = X 1 + X 2 的概率密度函数,并计算变量 Y 的熵 h(Y ) 。 解: 1 − p( x1 x 2 ) = e 2π
2 2 x1 + x2 2
1 − 21 = e 2π
x2
1 − 22 e = p( x1 ) p ( x 2 ) 2π
0 = − log λ + log et ln t 1 − log e ∫ dt
= − log λ + log e = log (2) e λ
h( X ) = − ∫ p ( x ) log p ( x)dx ∞ 1 1 −λ x −λ x = −∫ λe log λe dx −∞ 2 2 ∞ 1 = − ∫ λe −λx log λe −λx dx 0 2 ∞ ∞ 1 = − ∫ λe −λx log dx − ∫ λe −λx log λe −λx dx 0 0 2 e = log 2 + log λ 2e = log λ 注: (2)题直接借用了(1)的结论。

有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章

有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章

4章思考题4.1 付-克烷基化反应的特点是什么?4.2 解释什么叫定位基,并说明有哪三类定位基。

4.3 解释定位效应。

4.4 共振论对于共振结构式有何规定?4.5 试说明芳香亲电取代反应的机理。

4.6 甲苯和对二甲苯相比哪个对游离基卤代反应更活泼?试说明理由。

4.7 用KMnO4或K2CrO7+H+使PhCH3氧化成PhCOOH的反应产率很差,而由p-O2N-C6H4CH3氧化成p-O2NC6H4COOH,同样的氧化反应却有较好的产率。

如何解释。

4.8 回答下列问题。

(1)(1)环丁二烯只在较低温度下才能存在,高于35K即(如分子间发生双烯合成)转变为二聚体,已知它的衍生物二苯基环丁二烯有三种异构体。

上述现象说明什么?写出二苯基环丁二烯三种异构体的构造式。

(2)(2)1,3,5,7-环辛四烯能使冷的高锰酸钾水溶液迅速褪色,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作用得到C8H8Br8a 、它应具有什么样的结构?b、b、金属钾和环辛四烯作用即得到一个稳定的化合物2K+C8H82-(环辛四烯二负离子)。

这种盐的形成说明了什么?预期环辛四烯二负离子将有怎样的结构?解答4.1 答:(1)因烷基正离子容易重排,易形成烷基异构化产物;(2)烷基可活化苯环,易使烷基化反应产物为多元取代产物;(3)烷基化反应是可逆反应,使得产物可能复杂化。

4.2 答:苯环上已有一个取代基后,再进行亲电取代反应时,新进入的基团进入苯环的位置由环上原有取代基的性质决定,这个原有的取代基叫定位基。

定位基可分为三类,即(1)邻、对位定位基,如—OH、—NH2、—NHCOCH3、—CH3等,这类基团使苯环活化,并且使新引入的取代基在定位基的邻位和对位。

(2)间位定位基,如—NO2、—CN、—COCH3、—COOH、—SO3H等,这类基团使苯环钝化,并使新引入的取代基在它的间位。

(3)卤素是一类特殊的定位基,它使苯环钝化,但都是邻、对定位基。

4.3 答:邻、对位定位基的推电子作用是苯环活化的原因,这又可分为两种情况:①在与苯环成键的原子上有一对未共享电子,这对电子可以通过大π键离域到苯环上;②虽无未共享电子对,但能通过诱导效应或超共轭效应起推电子作用的基团,如甲基或其他烷基。

大学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章.

大学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章.
asn2和fe3bcr2o72和sn2ccr3和sn4dcr2o72和fe3有一个原电池由两个氢电极组成其中有一个是标准氢电极为了得到最大的电动势另一个电极浸入的酸性溶液设ph2100kpa应为a01moldm3hclb01moldm3hac01moll1naacc01moldm3hacd01moldm3h3po4在下列电池反应中niscu2aqni210moldm3cus当该原电池的电动势为零时cu2浓度为a5051027moldm3b5711021moldm3c7101014moldm3d7561011moldm3阴极b阳极c任意一个极解
当pH=5.00,其他有关物质均处于标准条件时:
=1.033V
11.由镍电极和标准氢电极组成原电池。若c(Ni 2+=0.0100mol·dm -3时,原电池的电动势为0.315V ,其中镍为负极,计算镍电极的标准电极电势。
12.由两个氢电极H 2(101.325kPa|H +(0.10mol · dm -3|Pt和
(4计算c(I -=1.0×10-2mol·dm -3以及c(Fe 3+=c(Fe 2+/10时,原电池的电动势。
解:(1查阅教材附录10可知:32(Fe /Fe θφ++=0.771V ,
-
2(I /I θ
φ=0.5355 V
E θ=_θθφφ+-=32(Fe /Fe θφ++–-
2
(I
/I θφ=0.771 V – 0.5355 V=0.236 V
第四章电化学与金属腐蚀
1.是非题(对的在括号内填“+”,错的填“-”号
(1取两根铜棒,将一根插入盛有0.1mol·dm-3CuSO4溶液的烧杯中,另一根插入盛有1mol·dm-3CuSO4溶液的烧杯中,并用盐桥将两只烧杯中的溶液连结起来,可以组成一个浓差原电池。(

特种加工第四章课后习题答案

特种加工第四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四章电化学加工一、课内习题及答案1.从原理和机理上来分析,电化学加工有无可能发展成为“纳米级加工”或“原子级加工”技术?原则上要采用哪些措施才能实现?答:由于电化学加工从机理上看,是通过电极表面逐层地原子或分子的电子交换,使之在电解液中“阳极溶解”而被去除来实现加工的,可以控制微量、极薄层“切削”去除。

因此,电化学加工有可能发展成为纳米级加工或原子级的精密、微细加工。

但是真的要实现它,从技术上讲还有相当难度。

主要是由于电化学加工的实质是实现选择性阳极溶解或选择性阴极沉积,只要能把这种溶解或沉积的大小、方向控制到原子级上就可以了。

但是由于它们的影响因素太多,如温度、成分、浓度、材料性能、电流、电压等,故综合控制起来还很不容易。

2.为什么说电化学加工过程中的阳极溶解是氧化过程,而阴极沉积是还原过程?答:从电化学过程来说,凡是反应过程中原子失去电子成为正离子(溶入溶液)的,称为氧化,反之,溶液中的正离子得到电子成为中性原子(沉积在阴极上)的称为还原,即由正离子状态还原成为原来的中性原子状态。

例如在精炼电解铜的时候,在电源正极上纯度不高的铜板上的铜原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失去两个电子成为Cu2+正离子氧化而溶解入CuCl2溶液,而溶液中的Cu2+正离子在阴极上,得到两个电子还原成为原子而沉积在阴极上。

3.原电池、微电池、干电池、蓄电池中的正极和负极,与电解加工中的阳极和阴极有何区别?两者的电流(或电子流)方向有何区别?答:原电池、微电池、干电池和蓄电池中的正极,一般都是较不活泼的金属或导电体,而其负极,则为较活泼的金属。

例如干电池,正极为不活泼的石墨(碳)棒,负极为活泼金属锌,蓄电池的正极是不活泼的铅。

金属与导电液体形成的微电池中的正极往往是不活泼的碳原子或杂质。

两种活泼程度不同的金属(导电体)在导电溶液中发生电化学反应能产生电位差,电位较正的称为“正极”,流出电流(流入电子流),电位较低的流入电流(流出电子流)。

化工计算第四章物料衡算及课后习题及答案

化工计算第四章物料衡算及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节 物料衡算式 4—1 化工过程得类型
间歇操作 操作方式 半连续操作
连续操作
间歇操作: 原料一次加入,然后操作,最后一次出 料。
半连续操作: 进料分批,出料连续;或进料连 续,出料分批或一次。
特点: 间歇操作中,无物料进出设备,且设备内各 部分得组成和条件随时间而变。 半连续操作中,设备内各点得参 数(组成、条 件)随时间而变。
N元素平衡
2×0、79A=2N
烟道气总量
M+N+P+Q=100
过剩氧量
0、21A×0、25/1、25
=M 解上述6个方程得要求得结果。(过程略)
由上例可知计算基准选取恰当与否,对计算难 易影响。所以要重视计算基准选取。
基准选取中几点说明:
(1)上面几种基准具体选哪种(有时几种共 用)视具体条件而定,难以硬性规定。
4、 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包括所有主副反应,且为配平后得,将各反应 得选择性、收率注明。
5、选择合适得计算基准,并在流程图上注明基准值 计算中要将基准交代清楚,过程中基准变换时,
要加以说明。 6、列出物料衡算式,然后求解
1)列物料衡算式
无化学反应体系,按:(4—1)、(4—3)(连续稳定过程) 式。
(二)取1mol 空气为计算基准 1mol 空气为计算基准中氧量为0、21mol
燃烧丙烷耗氧量 0、21/1、25=0、168 mol 燃烧丙烷得量 0、168/5=0、 0336mol
衡算结果列于下表:




组分 摩尔 克 组分 摩尔 克
C3H8 0、
44 CO2 0、101 132
0336
O2 0、21 200 H2O 0、135 7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一题
第4章供电与用电
4.3.2 某三相负载,额定相电压为220V,每相负载的电阻为4Ω,感 抗为3Ω,接于线电压为380V的对称三相电源上,试问该负载应 采用什么联结方式?负载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
解: 星形联结ZR2 Nhomakorabea
X
2 L

42 32 5
Ip
=
Up Z
=
220 5
返回
上一题
下一题
第4章供电与用电
4.3.4 试分析如图所示电路在下述两种情况下各线电流、相电
流和有功功率的变化:⑴工作中在M处断线,⑵工作中在N处
断线。 解:
L1
I·l1
Z1 I·1
Z3
L2 L3
I·l2
I·2 Z2 I·3
I·l3 N
M
未断线时相电流、线电流和有功功率分别为 Ip,
上一题
下一题
第4章供电与用电
4.2.1 有一电源和负载都是星形联结的对称三相电路,已知电 源相电压为220V,负载每相阻抗模 Z 为10Ω,试求负载的相 电流和线电流,电源的相电流和相电流.
解: 电源星形联结,线电压UlS = √3 UpS = 380V
负载线电压 UlL = UlS = 380V
三相电源上, 以及采用星形连结,接于线电压为380V的三相电
源上,试求这两种情况下,三相负载的相电流、线电流和有功
功率的比值.
答: I p U p / Z Ul / Z
220 / Z
1
I pY U pY / Z UlY / 3 Z 380 / 3 Z
Il 3I p 3
4.6.(2) IT、TN系统防止间接接触触电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答: IT系统(保护接地)的基本思想是在用电设备出现漏电 或一相碰壳时,使外壳的对地电压降低至接近零,以消除触. 电危险.
TN系统(保护接零)的基本思想是在用电设备出现漏电 或一相碰壳时,因该相电流很大,使得接于该相上的短路保 护装置或过流保护装置动作,迅速切断电源,消除触电危险.
解:
I1 =
P1 Up
34×100 = 220 A
=15.45A
I2 =
P2 Up
45×100 = 220 A= 20.45A
I3 =
P3 Up
56×100 = 220 A =25.45A
由于白织灯为电阻性负载,电压和电流的相位相同
I·N = I·1+ I·2 + I·3
15.4500 20.45 1200 25.451200 A 8.671500 A
返回
上一题
下一题
第4章供电与用电
4.3.3 有一台三相电阻炉,每相电阻为14Ω,接于线电压为380V 的对称三线电源上,试求联结成星形和三角形两种情况下负 载的线电流和有功功率.
解: ⑴星形联结 UpL = UlL /√ 3 =380 /√ 3 V = 220V
Ip
=
Up R
=
220 14
A= 15.7A
4.2.2 有一电源和负载都是三角形联结的对称三相电路,已知 电源相电压为220V,负载每相阻抗模 Z 为10Ω,试求负载的 相电流和线电流,电源的相电流和相电流. 解: 电源三角形联结, 线电压 UlS = UpS = 220V 负载线电压 UlL = UlS = 220V
负载相电压 UpL = UlL = 220V
I lY
I pY
P 3Ul Il 3220 Il 220 3 1
PY
3UlY IlY
3220 IlY 380
返回
上一题
下一题
第4章供电与用电
4.3.(3) 同一三相负载,采用三角形联结和星形联结,接于线电 压相同的三相电源上,试问这两种情况下负载的相电流、线电 流和有功功率的比值.
Il = Ip =15.7A
P =3UP IP λ=3×220 × 15.7 × 1W=10362W
⑵三角形联结 Up= Ul =380V
Ip
=
Up R
=
380 14
A= 27.1A
Il =√ 3 Ip =√ 3 ×27.1A = 47A
P =3UP IP λ=3×380 × 21.7 × 1W=30894W
∴UpY
=
UlY
√3
10.5
=√3
kV = 6.06kV
三角形联结时相电压不变,
U·2
UlY = UpY =6.06kV
-U·2 U·3
U=·1-=U·U·22-3U·3 U·12 =U·1 +U·2
L2首末端接反的相量图如图所示:
返回
U12 =6.06kV U2 3=6.06kV U31=10.5kV
返回
上一题
下一题
第4章供电与用电
4.2.5 在如图所示三相电路中, R= XC= XL = 25Ω,接于线电 压为220V的对称三相电源上,求各相线中的电流.
L1
I·l1
L2 L3
I·l2 I·l3
R I·1
jXL
I·2
I·3
-jXC
解: 负载为不对称三相负载
I·1 =
U·1
Z1
=
U·12
R
=
22000
负载相电压 UpL = UlL /√ 3 = 380 /1.73V = 220V
负载相电流
IpL =
UpL Z
220 = 10 A = 22A
负载线电流 IlL = IpL = 22A
电源线电流 IlS = IlL = 22A
电源相电流 IpS= IlS = 22A
返回
上一题
下一题
第4章供电与用电
第4章供电与用电
基本要求:
1. 掌握三相电源和三相负载的联结方式; 2. 理解并掌握对称三相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和功率
的计算; 3. 了解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中中性线的作用; 4. 了解电力系统的组成; 5. 了解触电的种类和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6. 了解接地和接零保护的作用和使用条件; 7. 了解静电保护和电器防火防爆的常识。
答: 不会.因为对称三相电动势的大小相等,相位互差1200, 所以它们的相量和恒等于零.故不会在回路中产生电 流.
返回
上一题
下一题
第4章供电与用电
分析与思考解答: (4.2)
4.2.(1). 三相负载对称是指下列三种情况中的哪一种?
× × √ (a) |Z1|=|Z2|= |Z3 | (b) 1= 2= 3 (c) Z1=Z2=Z3
答:
I p U p / Z Ul / Z
220/ Z
3
I pY U pY / Z UlY / 3 Z 220 / 3 Z
Il 3I p 3 3 3
I lY
I pY
P 3Ul Il 3220 Il Il 3
PY
3UlY IlY
负载相电流 IpL =
UpL Z
220 = 10 A=
22A
负载线电流 IlL = √3 IpL = 38A
返回
电源线电流 IlS = IlL = 38A
电源相电流 IpS= IlS /√ 3 = 22A
上一题
下一题
第4章供电与用电
4.2.3 有一电源为三角形联结,而负载为星形联结的对称三相
电路,已知电源相电压为220V,每相负载的阻抗模为10Ω,试
答: 开关接到相线端安全,因为当开关断开时,可以使照 明灯与相线断开,保证灯体不带电. (如下图)
返回
S
√(a)
S
S
(b)
上一题
(c)
下一题
第4章供电与用电
分析与思考解答: (4.6)
4.6.(1) 安全电压供电的系统就绝对安全吗? 答:由于人体的阻抗值与工作环境和身体状况等因素有关, 所以,安全电压并不是绝对安全的。
返回
上一题
下一题
第4章供电与用电
分析与思考解答:(4.7)
4.7.(1) 为什么静电容易引起易燃易爆环境发生火灾或爆炸? 答: 当静电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局部高电压,当电压高到 一定程度就会发生放电并产生火花。如果此现象出现在易燃 易爆环境中就很容易产生火灾或爆炸.
4.7.(2) 防止静电危害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答: (a)限制静电的产生; (b)防止静电的积累; (c)控制危险的环境.
3220 IlY IlY
返回
上一题
下一题
第4章供电与用电
分析与思考解答: (4.5)
4.5.(1) 单线触电和两线触电那个更危险?为什么? 答:两线触电时,作用于人体的电压为线电压,单线触 电时,作用于人体的电压为相电压,因为线电压大于相电 压,所以两线触点更危险。
4.5.(2) 照明灯开关是接到灯的相线端安全,还是接到工作 零线端安全?为什么?
A = 44A
cos = R
Z
=
4 5
=0.8
sin =
XL Z
=
3 5
=0.6
P =3UP IP cos =3×220 × 44 × 0.8W=23232W
Q =3UP IP sin =3×220 × 44 × 0.6var=1742var
S=3UP IP =3×220 × 44 V·A=29040 V·A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第4章供电与用电
分析与思考解答: (4.1)
4.1.(1). 星形联结的对称三相电源,若相电压 u1=220√2 sinωtV,
则U·2和U·12是多少?
答: U·2 = 220 -1200 V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