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税收筹划(第3版)课后习题答案第4章

 税收筹划(第3版)课后习题答案第4章

第四章企业设立的税收筹划(习题及参考答案)复习思考题1. 居民企业与非居民企业的税收政策有何差异?参考答案:居民企业的税收政策:居民企业负担全面的纳税义务。

居民企业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所得,包括销售货物所得、提供劳务所得、转让财产所得、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所得、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接受捐赠所得和其他所得。

非居民企业的税收政策:第一,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应当就其所设机构、场所取得的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以及发生在中国境外但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这里所说的实际联系,是指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机构、场所拥有据以取得所得的股权、债权,以及拥有、管理、控制据以取得所得的财产等。

第二,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第三,我国企业所得税的法定税率是25%,对于符合税收减免政策的小微企业额,按20%的税率征收所得税;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非居民企业适用税率为20%,减按10%的优惠税率或协定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2. 子公司与分公司的税收政策有何差异?参考答案:子公司因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而被所在国视为居民企业,通常要履行与该国其他居民企业一样的全面纳税义务,同时也能享受所在国为新设公司提供的免税期或其他税收优惠政策。

分公司是指公司独立核算的、进行全部或部分经营业务的分支机构,如分厂、分店等。

分公司是企业的组成部分,没有独立的财产权,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其经营活动所有后果均由总公司承担。

设立分公司有如下税收筹划优势:一是分公司与总公司之间的资本转移因不涉及所有权变动,不必纳税;二是分公司交付给总公司的利润不必纳税;三是经营初期分公司的经营亏损可以冲抵总公司的利润,减轻税收负担。

形式逻辑(第5版)课后练习参考答案第4章

形式逻辑(第5版)课后练习参考答案第4章

《形式逻辑》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四章简单命题及其推理(下)一、指出下列三段论的格和式,并指出其中的大项、中项和小项,以及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

1.第一格AAA式。

大项:一定要胜利的;中项:正义的事业;小项:我们的事业。

大前提:一切正义的事业都是一定要胜利的;小前提: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事业;结论:我们的事业是一定要胜利的。

2.第三格AAI式。

大项:能导电;中项:石墨;小项:非金属。

大前提:石墨能导电;小前提:石墨是非金属;结论:有的非金属能导电。

3.第二格AEE式。

大项:文学作品;中项:需要创造艺术形象;小项:学术论文。

大前提:一切文学作品都需要创造艺术形象;小前提:学术论文不需要创造艺术形象;结论:学术论文不是文学作品。

4.第二格AEE式。

大项:鱼;中项:用鳃呼吸;小项:鲸。

大前提:鱼都是用鳃呼吸的;小前提:鲸不是用鳃呼吸的;结论:鲸不是鱼。

二、下列三段论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违反了什么规则?1.不正确。

大项扩张(大项“青年”在前提中不周延,但在结论中周延。

注:按照对当关系,并非所有的青年工人都是共青团员=有的青年不是共青团员)。

2.不正确。

中项两次不周延。

3.不正确。

四概念错误(大小前提中的两个“物质”不是一个概念)4.不正确。

两前提都是特称命题,或者中项两次不周延。

5.不正确。

中项两次不周延(不是快车是不带邮件的=带邮件的是快车)带邮件的是快车)6.不正确。

中项两次不周延。

不正确。

中项两次不周延。

三、在下列括号内填入适当的符号,构成一个正确的三段论,并写出解题过程。

1.它的限制条件少,很多三段论都满足要求,第一格的有AAA, AAI, AII,,第四格的有AAI, 第二格的有AEE, AEO, AOO,第三格的有AAI, AII,第四格的有AEE。

例如,对于第一格的AAA式,即MAP, SAM/SAP,假设结论为SAP,那么S在结论中是周延的。

根据三段论规则3,S在前提中也必须周延。

按照规则4,前提不能出现否定。

数字逻辑(白中英)课后习题答案

数字逻辑(白中英)课后习题答案

第四章习题答案1.设计4个寄存器堆。

解:寄存器组2. 设计具有4个寄存器的队列。

解:输入数据输出数据3.设计具有4个寄存器的堆栈解:可用具有左移、右移的移位寄存器构成堆栈。

栈顶SR 1SR 2SR 3输入数据输出数据压入弹出4.SRAM 、DRAM 的区别解:DRAM 表示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其基本存储单元是一个晶体管和一个电容器,是一种以电荷形式进行存储的半导体存储器,充满电荷的电容器代表逻辑“1”,“空”的电容器代表逻辑“0”。

数据存储在电容器中,电容存储的电荷一般是会慢慢泄漏的,因此内存需要不时地刷新。

电容需要电流进行充电,而电流充电的过程也是需要一定时间的,一般是0.2-0.18微秒(由于内存工作环境所限制,不可能无限制的提高电流的强度),在这个充电的过程中内存是不能被访问的。

DRAM 拥有更高的密度,常常用于PC 中的主存储器。

SRAM 是静态的,存储单元由4个晶体管和两个电阻器构成,只要供电它就会保持一个值,没有刷新周期,因此SRAM 比DRAM 要快。

SRAM 常常用于高速缓冲存储器,因为它有更高的速率;5. 为什么DRAM 采用行选通和列选通解:DRAM 存储器读/写周期时,在行选通信号RAS 有效下输入行地址,在列选通信号CAS 有效下输入列地址。

如果是读周期,此位组内容被读出;如果是写周期,将总线上数据写入此位组。

由于DRAM 需要不断刷新,最常用的是“只有行地址有效”的方法,按照这种方法,刷新时,是在RAS 有效下输入刷新地址,存储体的列地址无效,一次选中存储体中的一行进行刷新。

每当一个行地址信号RAS 有效选中某一行时,该行的所有存储体单元进行刷新。

6. 用ROM 实现二进制码到余3码转换 解: 真值表如下:8421码 余三码B3B2 B1 B0G3G2 G1G00 0 0 00 0 0 10 0 1 00 0 1 10 1 0 00 1 0 10 1 1 00 1 1 11 0 0 01 0 0 10 1 1 01 0 0 01 0 1 01 1 0 01 1 1 10 0 0 10 0 1 10 1 0 10 1 1 110 0最小项表达式为:G 3=∑)9,8,7,6,5( G 2=∑)9,4,3,2,1( G 1=∑)8,7,4,3,0( G 0=∑)8,6,4,2,0( 阵列图为:G 3G 2G 1GB 3B 2B 1B B 07. 用ROM 实现8位二进制码到8421码转换解:输入为8位二进制数,输出为3位BCD 码,12位二进制数,所以,所需ROM 的容量为:28*12=30728.ROM、EPROM和EEPROM的区别解:ROM 指的是“只读存储器”,即Read-Only Memory。

金融数学-课后习题答案4

金融数学-课后习题答案4

16. 某贷款为期 5 年,每半年末还款额为 1,每年计息 2 次的年名义利率为 i,计算第 8 次还款中的 本金部分。
i P8 = Rv10+1−8 = v 3 = (1 + ) −3 2
17. 甲借款人每年末还款 3000 元。若第三次还款中的利息部分为 2000 元,每年计息 4 次的年名义利 率为 10%,计算第 6 次还款中的本金部分。
12. 某借款人每年末还款额为 1,为期 20 年,在第 7 次还款时,该借款人额外偿还一部分贷款,额 外偿还的部分等于原来第 8 次偿还款中的本金部分, 若后面的还款照原来进行, 直到贷款全部清偿, 证明整个贷款期节约的利息为 1- v 。
13
P = P8 = Rv13 = v13 B7 = a13 − v13 = a12 I1 = 13 − a13 ⇒ ∆I = I1 − I 2 = 1 − (a13 − a12 ) = 1 − v13 I = 12 − a 2 12
g = 1.002 1.002 = 0.9979 1 1 ⇒ gv = 12 = 12 1.05 v = 1.05 1 + i 361 125000 = Pv + Pgv 2 + L + Pg 359 v 360 = P × gv − ( gv) g 1 − gv ⇒ P = 125000 × 1.002 × 1 − 0.9979 = 493.85 0.9979 − 0.9979361
5. 某贷款期限为 15 年,每年末还款一次,钱 5 次还款每次换 4000 元,中间 5 次还款每次还 3000 元, 后 5 次还款每次换 2000 元,分别按过去发和未来发,给出第二次 3000 元还款之后的贷款余额表达

编译原理第四章参考答案

编译原理第四章参考答案

编译原理第四章参考答案1.1考虑下⾯⽂法G1S->a|^|(T)T->T,S|S消去G1的左递归。

然后对每个⾮终结符,写出不带回溯的递归⼦程序。

答::(1)消除左递归:S->a|^|(T)T-> ST’T’->,S T’|ε(2)first(S)={ a , ^ , ( } first(T)= { a , ^ , ( } first(T’)={ , ε}First(a)={a},First(^)={^},First( (T) )={ ( }S的所有候选的⾸符集不相交First(,ST’)={,} ,First(ε)={ε},T’的所有候选的⾸符集不相交Follow(T’)=Follow(T)={ )}first(T’)∩Follow(T’)={}所以改造后的⽂法为LL(1)⽂法。

不带回溯的递归⼦程序如下:S( ){if (lookahead=’a’) advance;Else if(lookahead=’^’) advance;Else if(lookahead=’(’){advance;T();if(lookahead=’)’) advance;else error();}Else error();}T( ){S( );T’( ):}T’->,S T’|εT’( ){if (lookahead=’,’){advance;T’();}Else if(lookahead=Follow(T’)) advance;Else error;}有⽂法G(S):S→S+aF|aF|+aFF→*aF|*a(1)改写⽂法为等价⽂法G[S’],消除⽂法的左递归和回溯(2)构造G[S’]相应的FIRST和FOLLOW集合;(3)构造G[S’]的预测分析表,以此说明它是否为LL(1)⽂法。

(4)如果是LL(1)⽂法,请给出句⼦a*a+a*a*a的预测分析过程该⽂法为LL(1)⽂法,因为它的预测分析表中⽆冲突项。

《宏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4

《宏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4

第四章货币与通货膨胀一、选择题二、名词解释1、M1与M2:都是美联储计算货币存量的指标,M1是指通货加活期存款、旅行支票和其它支票性存款,被称为狭义的货币;M2是指加货币市场基金余额、储蓄存款以及小额定期存款,被称为广义的货币。

M1具有完全的流动性,但没有利息。

M2有利息但不具有完全的流动性。

M1与经济关联性强,而M2与货币政策关联性强。

2、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在一段时期内,一个经济中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持续显著的上涨。

它包含三层含义:①通货膨胀是经济中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而不是个别商品或劳务的价格上涨;②通货膨胀是价格的持续上涨,而非一次性上涨;③通货膨胀是价格的显著上涨,而非某些微小的上升,例如每年上升0.5%,不能视为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一般用通货膨胀率来衡量。

根据不同标准,可以把通货膨胀划分为不同类型。

根据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公开型通货膨胀和隐蔽型通货膨胀;根据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可以分为爬行式通货膨胀、奔跑式通货膨胀和恶性通货膨胀;根据通货膨胀发生的原因,可以分为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混合型通货膨胀、结构型通货膨胀;根据通货膨胀是否被预期,分为预期型通货膨胀和非预期通货膨胀。

3、恶性通货膨胀:恶性通货膨胀又称“超速通货膨胀”,指物价总水平以极高的、完全失去控制的速率持续上升的现象。

有学者认为,物价总水平每月以50%以上的速率持续上升,为恶性通货膨胀。

恶性通货膨胀较为少见,它往往发生在战争期间或战后初期。

20世纪的德国和20世纪40年代末的中国都曾出现这种物价上涨率数以亿计的急剧通货膨胀。

恶性通货膨胀主要是由于政府大规模地滥发货币造成的,但深层的原因往往是政府巨额财政赤字,因此恶性通货膨胀的治理最终还要依赖于财政政策的改变。

在恶性通货膨胀中,货币丧失储藏价值功能,而且至少部分丧失交换媒介的职能,公众尽管不可能完全放弃正在迅速贬值的货币,但要进行代价高昂的努力,以减少货币持有量。

第4章 电化学基础与金属腐蚀(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Yao

第4章 电化学基础与金属腐蚀(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Yao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与金属腐蚀1)查出下列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值,判断各组中哪种物质是最强的氧化剂?哪种物质是最强的还原剂?-/Cr ;① MnO-4/Mn+2, Fe+3/Fe+2; ② Cr2O-27/Cr+3,CrO2③ Cu+2/Cu,Fe+3/Fe+2,Fe+2/Fe。

/Mn+2, Fe+3/Fe+2解:① MnO-4ϕO(MnO-/Mn+2) = 1.51 V ; ϕO(Fe+3/Fe+2) = 0.7714MnO4- (+ H+)是最强的氧化剂,Fe2+是最强的还原剂。

-/Cr② Cr2O-27/Cr+3,CrO2ϕO(CrO-27/Cr+3) = 1.232 V ; ϕO( CrO2-/Cr) = -1.2 V2Cr2O72- (+ H+)是最强的氧化剂,Cr是最强的还原剂。

③ Cu+2/Cu,Fe+3/Fe+2,Fe+2/FeϕO(Cu+2/Cu) = 0.3419 V ; ϕO(Fe+3/Fe+2) = 0.771 V ; ϕO(Fe+2/Fe) = -0.447 VFe3+是最强的氧化剂,Fe是最强的还原剂。

2)对于下列氧化还原反应:①指出哪个物质是氧化剂,哪个物质是还原剂?②写出氧化反应以及还原反应的半反应式(需配平)。

③根据这些反应组成原电池,分别写出各原电池表示式。

(a) 2Ag++ Cu(s) =2Ag(s) + Cu+2(b) Ni(s) + Sn4+=Ni+2+ Sn+2(c) 2I-+ 2Fe3+=I2 + 2Fe2+(d) Pb(s) +2H++ 2Cl-=PbCl2(s) + H2(g)解: (a) 2Ag++ Cu(s) =2Ag(s) + Cu+2Ag+是氧化剂,Cu(s) 是还原剂。

半反应:还原反应Ag++ e = Ag 氧化反应Cu = Cu+2+ 2e-原电池符号:-) Cu∣Cu+2‖ Ag+∣Ag (+(b) Ni(s) + Sn 4+= Ni +2+ Sn +2 Sn 4+是氧化剂,Ni(s) 是还原剂。

大学电路分析第四章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电路分析第四章课后习题答案

4-2.5μF 电容的端电压如图示。

(1)绘出电流波形图。

(2)确定2μs t =和10μs t =时电容的储能。

解:(1)由电压波形图写出电容端电压的表达式:10 0μs 1μs10 1μs 3μs ()1040 3μs 4μs 0 4μs t t t u t t t t≤≤⎧⎪≤≤⎪=⎨-+≤≤⎪⎪≤⎩式中时间t 的单位为微秒;电压的单位为毫伏。

电容伏安关系的微分形式:50 0μs 1μs 0 1μs 3μs()()50 3μs 4μs 0 4μs t t du t i t C t dt t<<⎧⎪<<⎪==⎨-<<⎪⎪<⎩上式中时间的单位为微秒;电压的单位为毫伏;电容的单位为微法拉;电流的单位为毫安。

电容电流的波形如右图所示。

(2)电容的储能21()()2w t Cu t =,即电容储能与电容端电压的平方成正比。

当2μs t =时,电容端电压为10毫伏,故:()()22631010μs 11()5101010 2.510J 22t w t Cu ---===⨯⨯⨯⨯=⨯当10μs t =时,电容的端电压为0,故当10μs t =时电容的储能为0。

4-3.定值电流4A 从t=0开始对2F 电容充电,问:(1)10秒后电容的储能是多少100秒后电容的储能是多少设电容初始电压为0。

解:电容端电压:()()()00110422t tC C u t u i d d t C τττ+++=+==⎰⎰;()1021020V C u =⨯=; ()1002100200V C u =⨯=()()211010400J 2C w Cu ==; ()()2110010040000J 2C w Cu ==4-6.通过3mH 电感的电流波形如图示。

(1)试求电感端电压()L u t ,并绘出波形图;(2)试求电感功率()L p t ,并绘出波形图;(3)试求电感储能()L w t ,并绘出波形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当资本 K 的总产量上升时,( D )。 A. ������������������是递减的 B. ������������������是递增的 C. ������������������为负 D. ������������������非负
������������������
=
������������������������ ������������
3/6
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 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规模报酬递减规律: 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3. 为什么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是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要件?
利润函数 ������(������) = ������������(������) − ������������(������),因此利润最大化的必要条件是:

64 ������3
<
0
∴ ������ = 8 (负值舍去)
∴ ������ = 8 为极大值点,即当平均产量达到极大值时厂商雇佣的劳动为 8 单位
4/6
对于边际产量������������������ = 10 − ������,由于������������������为负斜率直线,且劳动������不可能小于 0,因此当������ = 0时,������������������有极大值10,即当边际产量达到极大值时厂商雇 佣的劳动为0单位。
(2) 当产量������ = 800时,企业实现最小成本时的������、������和������的均衡值。 ������ = ������2⁄3������1⁄3 = 800
∴ ������ = ������ = 800 ������ = ������������ + ������������ = 2 × 800 + 1 × 800 = 2 400
=
������ ������
∴ ������ = ������
又 ∵ ������ = ������������ + ������������ = 2������ + ������ = 3 000
∴ ������ = ������ = 1 000 ������ = ������2⁄3������1⁄3 = 1 0002⁄3 × 1 0001⁄3 = 1 000
������������������
=
������������ ������������
=
������(������2⁄3������1⁄3) ������������
=
1 3
������2⁄3������
−2⁄3
������������������������������������
=
������������������ ������������������
������������������曲线最高点������′点对应������������������曲线拐点������ 。
(2) 平均产量曲线与总产量曲线之间的关系
连结������������������曲线任何一点和坐标原点的线段的斜率就是相应的������������������值。
斜率最高的点,即通过原点所作直线与������������������ 曲线的切点������ ,对应������������������ 曲线的最 高点������′。
2/6
(1) 边际产量曲线与总产量曲线之间的关系
过������������������曲线任何一点的切线的斜率就是相应的������������������值。 当������������������ > 0,������������������ 递增 当������������������ = 0,������������������ 达到最大值 当������������������ < 0,������������������ 递减
D
D
Q
Q
C
C
TPL
TPL
第Ⅰ阶段 A
第Ⅲ阶段
B
第Ⅱ阶段
B C
第Ⅰ阶段 A
第Ⅲ阶段
B
第Ⅱ阶段
B C
A
A
APL
APL
A
D
A
D

O
O
L1
L2
L3
L4
MPL
L
L1
L2
L3
L4
MPL
L
图4-3 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的产量曲线
图4-3 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的产量曲线
2. 什么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和规模报酬递减规律?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 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 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
(3) 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之间的关系
������������������������ ������������
=
������ ������������
(������������������������)
=
1 ������
(������������������

������������������)
(1) 当成本������ = 3 000时,企业实现最大产量时的������、������和������的均衡值。
根据
������������������
=
������������ ������������
=
������(������2⁄3������1⁄3) ������������
=
2 3
������−1⁄3������1⁄3
3. 某厂商的生产函数为������ = ������3������5,又假定市场上的要素价格为������������ = 3元, ������������ = 5元,如果厂商的总成本为 160 元,试求厂商的均衡产量以及所使 用的劳动量和资本量。
5/6
由������ = ������3������5 根据
,当资本������的总产量上升时,������������������

0
6. 当产出增加时 LAC 曲线下降,这是由于( B )。 A. 规模的不经济性 B. 规模的经济性 C. 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 D. 上述都正确 规模经济是指由于生产规模扩大而导致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情况。
二、 简答题 1. 作图并说明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边际产量曲线之间的关系。
当������ = 8时,������������������ = 10 − ������ = 10 − 8 = 2 故当������������������达到极大时������������������ = ������������������ = 2
2. 已知某企业的生产函数为������ = ������2⁄3������1⁄3,劳动的价格������ = 2,资本的价格 ������ = 1。求:
������������������
=
������������ ������������
=
������(������3������5) ������������
=
3������2������5
������������������
=
������������ ������������
=
������(������3������5) ������������
������������
= 10 − ������
(2) 分别计算当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达到极大值时厂商雇佣 的劳动。
欲求总产量极大值,即令其边际产量为零即10 − ������ = 0,得������ = 10
������2������ ∵ ������������2 = −1 < 0
∴ ������ = 10 为极大值,即当总产量达到极大值时厂商雇佣的劳动为 10 单位
1/6
元,则该企业在短期内( C )。 A. 停止生产且亏损 B. 继续生产且有利润 C. 继续生产且亏损 D. 停止生产且不亏损
企业商品的价格大于平均可变成本,但小于平均成本。这种情况意味着 厂商如果继续生产,厂商所获得的收益除了可以补偿全部的可变成本外, 还可以补偿一部分的固定成本,厂商亏损的只是部分固定成本。而厂商 如果不生产,他将亏损全部的固定成本。因此,短期内,当价格大于平 均可变成本时,厂商一定继续生产。这时的利润最大化原则实际体现为 使厂商的亏损为最小。
(3) 证明������������������达到极大时������������������ = ������������������ = 2。 当������ = 8时,平均产量达到极大时,则
32
32
������������������ = 10 − 0.5������ − ������ = 10 − 0.5 × 8 − 8 = 2
当������������������ > ������������������,������������������ 递增 当������������������ = ������������������,������������������ 达到最大值 当������������������ < ������������������,������������������ 递减
������������ ������������������ ������������������ ������������ = ������������ − ������������ =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