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料分类账(ML)理论介绍

合集下载

物料分类账详解

物料分类账详解

物料分类账详解物料分类账分析物料分类帐我将分为3块来讲,分别为:背景分析&启⽤物料分类帐的前提、前台操作、后台配置。

背景分析中国会计准则规定,对存货的核算必须采⽤历史成本法,即实际成本法,如果企业采⽤计划成本法,例如标准成本进⾏⽇常核算,应当在⽉末结算成本差异,或将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为了满⾜中国的会计准则,在传统的⼿⼯帐时代,⼈们更倾向采⽤“加权平均法”计算物料实际成本,即在物料发⽣业务时会计不做账,原因是不了解物料当时的实际成本,当⽉末收到发票后,才进⾏计算并补齐整⽉的凭证。

先不谈这种⽅式⼯作量如何,单从它的效果来看,个⼈认为,这种结算⽅式并没有真正的体现出财务管理的思想,只是机械的迎合会计准则的需要及⾃⾝条件的约束。

管理学认为,对企业财务的控制应当分为事前计划,事中控制及事后分析,⽽单⼀的事后核算对企业现代化发展,毫⽆帮助。

所以,采⽤标准成本法对物料进⾏管理,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流。

在SAP系统中,如果物料的价格控制⽅式为标准价,当采购价与标准价不⼀致时,系统会⾃动⽣产材料采购差异,这部分差异通常我们会在⽉末时,将其分摊⾄销售成本或库存中。

但事实上我们并不能够知道每种物料的实际成本,因为分摊⾄库存的那部分差异并没有与物料相对应。

如何满⾜企业精益⽣产(JIT)的需求如何在SAP中计算出库存物料的实际成本如何才能将材料采购差异,分摊⾄每⼀种物料带着这三个问题,我们进⼊下⼀阶段的讲述。

启⽤物料分类帐的前提对于采购差异的处理,SAP提供了多种解决⽅案,下⾯,我们将对⽐不同的处理⽅式,从⽽明确启⽤物料分类帐的前提。

采购进⾏发票校验时产⽣的会计凭证:当采购发票价与标准价的不⼀致,产⽣了材料采购差异,这部分差异在⽉末订单结算时,会根据产成品的销售情况,分别计⼊销售成本及库存商品中,我们可能采取的措施有以下⼏种。

结转⾄本年利润如果差异较⼩并且相对平稳,我们可以将所有差异直接通过⼿⼯帐的⽅式,转移⾄销售成本中,再通过资产负债表直接将差异转⼊本年利润科⽬。

物料分类账ML理论介绍

物料分类账ML理论介绍

1.物料分类账简介中国会计准则规定,对存货的核算必须采用历史成本法,即实际成本法,如果企业采用计划成本法,例如标准成本法进行日常核算,应当在月末结算成本差异,或将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为满足中国的会计准则,在传统的手工帐时代,对于业务量较大的企业,人们更倾向于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物料实际成本,即在物料发生业务时,产生的凭证只有数量,不包含金额,当月末计算物料的实际成本后,再补齐整月凭证;这些做法只是机械的迎合会计准则的需要。

管理学任务,对企业财务的控制应当分为事前计划,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而单一的事后核算对企业现代化发展,毫无帮助。

所以,采用标准成本法进行计价,为绝大多数咨询公司所推荐。

在SAP系统中,如果物料的计价方式为标准价格,并且系统没用启用物料分类账功能,当业务发生的实际价格与标准价格不一致时,系统会自动计算差异,并将这笔差异计算入表外科目,这些差异通常会在月结时,手工分摊至销售成本和库存子项目中。

但这种做法并不能够使企业了解每种物料的实际成本,因为分摊差异并没有对应到具体的物料。

2.物料分类账术语中英对照及概念实际成本Actual Cost物料分类账Material Ledger评估类型Valuation Type移动平均价Moving Average Price标准价格Standard Price单级价格确定Single-level Price determination多级价格确定Multilevel Price determination3.物料评估的两种方法3.1移动平均价V随每一次物料移动而改变建议只用于原材料及外购物料发票检验小于当前库存数量时差异可以被所有库存吸收(1)初始库存:2.00元*100件=200元,V=2.00(2)收货:(2.0*100+3.0*100)=500,V=500/200=2.50借:库存贷:GR/IR(3)发票检验:(2.00*100+4.00*100)=600,V=600/200=3.00借:库存100+GR/IR300贷:应付账款(4)出库:600-3.00*150=150元发票检验大于当前库存量时差异不能完全被库存吸收数量差异部分进入价格差异科目(1)初始库存:2.00元*100件=200元,V=2.00(2)收货:(2.0*100+3.0*100)=500,V=500/200=2.50借:库存300贷:GR/IR300(3)出库:500-2.50*150=125,V=125/50=3.00,V=2.5(4)发票检验:借:GR/IR300+差异50+库存50(因为总差异是400-300,按照数量分摊是各50)贷:应付账款400特点+每次收货时更新库存价值+价格影响实时反映到库存+价格差异只在例外情况下发生(比如运费,税额微差,关税)-价格影响不能被调整到完成品中-只建议外购材料和原材料使用(收货时,实际价格已知的情况)-如果错误的输入顺序会导致错误的结果-如果发票延迟可能会导致危险的错误评估3.2标准价格S在一定期间内保持稳定建议用于所有成品、半成品及所有自制产品。

物料分类账详解

物料分类账详解

物料分类账详解物料分类账详解CO 2008-01-03 22:40:11 阅读800 评论4 字号:⼤中⼩订阅(⼀).ML功能简介关键词:计划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实际成本法/混合成本法计划成本/标准成本/实际成本标准成本|标准成本估算|标准价格零售价法|⽑利率法为什么使⽤物料分类帐?中国会计准则规定:对存货的核算必须采⽤历史成本法(即实际成本法),如果企业采⽤计划成本法或者定额成本法进⾏⽇常核算的,应当按期结转其成本差异,将计划成本或者定额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SAP中则可以使⽤物料分类帐来解决这个问题。

ERP物料计价⽅式表(不包括⼈⼯,机器折旧和⼀般⽣产管理费⽤计价):在⽉末加权平均价还原为29573991.33/10000元/吨,满⾜了平时标准价格计算抛出差异,期间还原为实际成本。

第8期物料分类帐结算时针对该料产⽣⼀正⼀反两张凭证。

重估物料,将标准价格控制S改成V,结算凭证如下:Dr: 原材料 40195.28 (数量5204)->平时标准成本少计,期末加上这部分,因为价格控制已经是V,则8⽉份期末价格是29573991.33/10000元/吨.Cr:材料采购差异 40195.28 (数量5204)Dr:物料消耗 24199.04 (数量3133)Cr:材料采购差异24199.04 (数量3133)将第8期的材料采购64394.32在消耗和期末库存间分完, 如果是⽣产性的物料消耗层层上卷后反应到产成品的销售成本和期末库存上去,不需要再冲回。

⽽第9期期初将冲回期末存货差异部分,在物料分类帐结算时和第8期的结算凭证同时产⽣,如果第9期依旧使⽤以前的标准价格,则冲回的会计分录如下,如图2:Dr: 材料采购差异 40195.28Cr:原材料 40195.28*系统还提供⼀种⽅法是不重估计物料,将差异不分配到物料⽽是⼀中间科⽬(OBYC-LKW定义),此法并不⼤适合中国国情。

图2中,在第9期间的标准价格依旧是8期的标准价格,所以差异是40195.28 = 5204 *(29573991.33/10000 - 29496752.14/10000),如果第9期的标准价格设置为第8期的周期单位价格,则第9期间的期初差异将为0。

SAP-ML物料分类账

SAP-ML物料分类账

SAP物料分类账
前面已经给大家讲解过ML的一些知识,参照/SAP100/A723970.html,在前次的基础上再简单的做一下物料分类帐的配置和操作讲解。

系统配置
激活物料分类帐:图1
价格的2和3的区别我在前面的文章已经详细的解释过~~~~~哪位同志要是忘记了翻翻我前面的文章就好。

有人说ML的配置过于简单,的确是这样,不知道在新的版本会不会有所改变,配置越简单实际功能的线条就会越粗。

系统操作
我们建立两个物料分别为物料帐A标准价1000与物料帐B标准价707。

通过物料结算得到:
注意存货价值即FI价值,评估每一个单位价格是ML算出来的实际价格~~~~~为什么FI和CO会有差异呢,这个因为没有做ML结算~~结算后ML的价格应该是和FI一致的。

其实,单层结算的时候只是对期末的差异在存货与销售成本进行了一个分摊而已。

委外业务
在产品的差异分摊
待续~。

物料分类账

物料分类账

一、SAP物料分类账理解物料分类账,简称ML(material ledger),其基本用途是可以用八个字概括“还原成本”、“还原库存”。

即通过月底运行物料分类账,将库存差异(原材料为了理解其概念,可以简单举一个例子:开一工单,生产A产品,数量为3个,当月全部生产完工入库,其中,A产品的标准价格为1000(A物料的主数据的财务视图中计价方式为“S”,即标准价计价,符合平高实际,材料移动平均价计价,产品以标准价计价),工单发生的实际成本为3500(包括材料费用和作业类型费用),同时,生产出的A产品当月通过销售订单交货1个,还剩2个库存。

说明如下:(1)、工单完工入库产生的凭证如下(默认评估类为自制产成品):以标准价入库借:库存商品-自制产成品3*1000=3000贷:生产成本-自制产成品-成本转出3*1000=3000(2)、工单结算:??之后贷方要摊500元?(3)销售订单交货1个:借:主营业务成本1*1000=1000贷:库存商品—自制产成品1*1000=1000从上面的凭证可以看出,由于主营业务成本也按标准价核算,导致主营业务成本同时,也未将差异还原至剩余库存中。

月底通过物料分类账功能(事务码:ckmlcp)就能还原成本和库存。

物料分类账功能执行后,对于产品A产生的还原成本凭证如下:贷:库存商品-单层结算差异500*1/3=166.67 之前哪里借方进入500元?上述金额怎么来的呢?因为生产的3个产品的总差异为500,卖出1个,剩余库存2个,所以按当月出库数和剩余库存的比例进行分摊。

借:库存商品-自制产成品500*2/3=333.33贷:库存商品-单层结算差异500*2/3=333.33 之前哪里借方进入500元?其剩余库存商品科目的余额为:2000+333.33=2333.33,其成本和库存都达了还原实际的目的,这就是物料分类账的精髓。

从上面也可以看出,其库存商品差异,经过物料分类账之后,其余额也为0:库存商品-自制产成本-差异+ 库存商品-自制产成本-单层结算差异=0对于还原库存的那笔凭证:借:库存商品-自制产成品500*2/3=333.33贷:库存商品-单层结算差异500*2/3=333.33借:库存商品-单层结算差异500*2/3=333.33贷:库存商品-自制产成品500*2/3=333.33下月又存在差异333.33,加入下个月又卖出一个,剩余库存一个,下个月滚完物料分类账后,产生凭证如下:借:主营业务成本333.33*1/2=166.67贷:库存商品-单层结算差异333.33*1/2=166.67借:库存商品-自制产成品500*1/2=166.66贷:库存商品-单层结算差异500*1/2=166.66这个月的下个月初又进行冲回:借:库存商品-单层结算差异500*1/2=166.66贷:库存商品-自制产成品500*1/2=166.66如果再将最后剩余一台A产品卖出,其滚物料分类账凭证为:借:主营业务成本166.66贷:库存商品-单层结算差异166.66所有的差异都分摊至主营业务成本中(已不存在库存)物料账(英文缩写ML)是按照物料的实际流向来分摊差异的,它支持每月物料收支业务采用标准价,期末核算物料的实际成本。

物料分类账详细讲解

物料分类账详细讲解

物料分类账分析物料分类帐我将分为3块来讲,分别为:背景分析&启用物料分类帐的前提、前台操作、后台配置。

背景分析中国会计准则规定,对存货的核算必须采用历史成本法,即实际成本法,如果企业采用计划成本法,例如标准成本进行日常核算,应当在月末结算成本差异,或将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为了满足中国的会计准则,在传统的手工帐时代,人们更倾向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物料实际成本,即在物料发生业务时会计不做账,原因是不了解物料当时的实际成本,当月末收到发票后,才进行计算并补齐整月的凭证。

先不谈这种方式工作量如何,单从它的效果来看,个人认为,这种结算方式并没有真正的体现出财务管理的思想,只是机械的迎合会计准则的需要及自身条件的约束。

管理学认为,对企业财务的控制应当分为事前计划,事中控制及事后分析,而单一的事后核算对企业现代化发展,毫无帮助。

所以,采用标准成本法对物料进行管理,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流。

在SAP系统中,如果物料的价格控制方式为标准价,当采购价与标准价不一致时,系统会自动生产材料采购差异,这部分差异通常我们会在月末时,将其分摊至销售成本或库存中。

但事实上我们并不能够知道每种物料的实际成本,因为分摊至库存的那部分差异并没有与物料相对应。

如何满足企业精益生产(JIT)的需求?如何在SAP中计算出库存物料的实际成本?如何才能将材料采购差异,分摊至每一种物料?带着这三个问题,我们进入下一阶段的讲述。

启用物料分类帐的前提对于采购差异的处理,SAP提供了多种解决方案,下面,我们将对比不同的处理方式,从而明确启用物料分类帐的前提。

采购进行发票校验时产生的会计凭证:当采购发票价与标准价的不一致,产生了材料采购差异,这部分差异在月末订单结算时,会根据产成品的销售情况,分别计入销售成本及库存商品中,我们可能采取的措施有以下几种。

结转至本年利润如果差异较小并且相对平稳,我们可以将所有差异直接通过手工帐的方式,转移至销售成本中,再通过资产负债表直接将差异转入本年利润科目。

SAP-ML-物料分类账详解

SAP-ML-物料分类账详解

(四) SAP物料计价方式1.SPL(Special-Purpose Ledger),除法定Ledger 0的都可看成此类.* 2.表T882中可以看到各公司代码启动的各种帐套.* 3.每个帐套只有相应模块被启动时才产生相关凭证,比如只有物料分类帐被启动,利润中心会计被实施等等才有物料分类帐和利润中心凭证,才有数据同步给更新.比如在产生物料凭证时不仅仅有会计凭证(对应法定帐Ledger 0),可能伴随还有物料分类帐凭证,利润中心凭证,利润分析凭证,销售成本会计分类帐凭证,TR凭证等,同一个数据源能保证各帐的数据完整性.四、 ML的主要功能:(一)期末差异分摊使用ML可以将物料采购产生的采购价格差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生产成本差异、物料价格变更引起的价格变更差异等差异以单层/多层的方式分摊出去。

无论是标准成本法还是实际成本法,都得不到实时的绝对的实际成本,差异总是不可消除的,关于差异的帐务处理方法,一般认为有3种方法:(1).期间分配法假使当期差异很大,原则上不允许全部转入销售成本,否则严重影响当期损益,而应在在产品,产成品和销售成本间按比例分摊。

在ML中使用实际成本核算(Actual costing),相关物料的价格控制必须是S(即标准价),价格确定必须是3(其它的价格控制和价格确定组合在本篇有详细讨论),此时,ML在平时使用期间固定的唯一标准价格核算物料的各种交易,差异都被记录在ML(表MLCRF)中.在多层差异确定后,用户可以选择使用PUP重估或不重估当期库存,如果选择重估计库存,则当期物料主数据的价格控制自动从S到V,产生的会计凭证是:Dr:库存 (OBYC->BSX) 如果不重估物料则使用OBYC-LKW科目.Cr:单层差异(OBYC-PRY科目)多层次差异 (OBYC-PRV科目)在下个月初该凭证则被冲销回,在标准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差异分配只是将各种差异在销售成本和存货之间进行了分配, 由存货承担的差异依然留在差异账户中并带到下期期初,并未做到“实际成本还原”。

物料分类账

物料分类账

物料分类账物料:物料是我国生产领域中的一个专业术语。

生产企业习惯将最终产品之外的、在生产领域流转的一切材料(不论其来自生产资料还是生活资料)、燃料、零部件、半成品、外协件以及生产过程中必然产生的边角余料、废料以及各种废物统称为“物料”。

定义:对于多数企业来说,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物料就是指材料或原料,而广义的物料包括与产品生产有关的所有的物品,如原材料、辅助用品、半成品、成品等。

对于制药企业,2010年修订GMP 中规定:物料指原料、辅料、包装材料。

重要性物料是工厂生产产品的第一道门槛,有好多工厂出现这种情况,因为断料而常常改变生产计划。

因为缺料而推迟出货,我们常常要挑选物料使用,老总担心的也是物料。

物料不仅牵动着你我的神经,而且扰的我们不得安宁,这时就凸显了物料的重要性。

关联词1.材料2.原材料3.辅助材料4.辅助用品5.半成品、成品物料的常规管理要素:1.时间2.品质3.成本鞋厂物料:牛皮类小牛皮、打蜡牛皮、油蜡牛皮、风蜡牛皮、皱漆皮、漆皮、摔纹皮、牛津、磨砂皮、压花、贴膜、荔枝纹羊皮类软面羊皮、打蜡羊皮、油蜡羊皮、鼓软羊皮、珠光羊皮、水染羊皮、贴膜羊皮、羊津PU面料羊纹PU、皱漆PU、漆皮PU、珠光羊纹PU、牛纹PU、超纤PU 鞋面布料帆布、仿羊绒、超纤、网布、沙丁布、山东绸真皮里料羊皮里、猪皮里、羊纹PU(内里用,不织布底基)、绒布、短毛里、真羊毛、不织布贴合用布佳积布、汗衫布、起毛布、16安布、磅布(磅数越大,越密)、C70布饰扣包皮扣、钻扣、链条扣、针扣、勾扣、扫架扣、力架扣、枪架扣线材料珠光尼龙线、马克线5#,20#,30#,40#,60#,80#胶水类103粉胶、106黄胶、710落底胶、亚么尼亚白胶501及506天那水(稀释胶水用)500白电油快干剂、色水、蜡修补剂、消光剂、固色剂、防爆剂、增艳剂、镜面亮光剂、防污剂、填充剂、鞋乳、高光蜡水、天然蜡水、橡胶边油、清洁剂、脱模剂、珠光粉、底水稀释剂、涂边剂、乳蜡安地古油、鞋乳辅料开骨条、尼龙贴、绸布、织带、橡筋、魔术贴、烫金纸打包带、枪钉、螺丝钉、牙钉中底料中底纸、腰铁、灰板、插腰大底大张底片(主要是春夏用料):美耐底、仿皮底、生胶(秋冬主用料):橡胶模子底、生胶模子底、TPR模子底秋冬用料:PU成型底、TPR成型底鞋跟ABS跟波根层皮跟烤漆跟印刷跟透明跟天皮PU天皮、生胶天皮水台PU水台、PVC水台包材内盒、外箱、贴纸(型体贴、码数贴、外箱贴)、土报纸、拷贝纸、鞋棍、字母扣、卡纸、珍珠棉、干燥剂、合格证、套膜、无纺布袋类型管理:需求类型就制造业来讲,由于物料需求来源的依据不同,MRPⅡ系统把物料分为“独立需求(independentdemand)”和“相关需求(dependent demand)”两大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物料分类账简介中国会计准则规定,对存货的核算必须采用历史成本法,即实际成本法,如果企业采用计划成本法,例如标准成本法进行日常核算,应当在月末结算成本差异,或将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为满足中国的会计准则,在传统的手工帐时代,对于业务量较大的企业,人们更倾向于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物料实际成本,即在物料发生业务时,产生的凭证只有数量,不包含金额,当月末计算物料的实际成本后,再补齐整月凭证;这些做法只是机械的迎合会计准则的需要。

管理学任务,对企业财务的控制应当分为事前计划,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而单一的事后核算对企业现代化发展,毫无帮助。

所以,采用标准成本法进行计价,为绝大多数咨询公司所推荐。

在SAP系统中,如果物料的计价方式为标准价格,并且系统没用启用物料分类账功能,当业务发生的实际价格与标准价格不一致时,系统会自动计算差异,并将这笔差异计算入表外科目,这些差异通常会在月结时,手工分摊至销售成本和库存子项目中。

但这种做法并不能够使企业了解每种物料的实际成本,因为分摊差异并没有对应到具体的物料。

2.物料分类账术语中英对照及概念实际成本Actual Cost物料分类账Material Ledger评估类型Valuation Type移动平均价Moving Average Price标准价格Standard Price单级价格确定Single-level Price determination多级价格确定Multilevel Price determination3.物料评估的两种方法3.1移动平均价V随每一次物料移动而改变建议只用于原材料及外购物料发票检验小于当前库存数量时差异可以被所有库存吸收(1)初始库存:2.00元*100件=200元,V=2.00(2)收货:(2.0*100+3.0*100)=500,V=500/200=2.50借:库存贷:GR/IR(3)发票检验:(2.00*100+4.00*100)=600,V=600/200=3.00借:库存100+GR/IR300贷:应付账款(4)出库:600-3.00*150=150元发票检验大于当前库存量时差异不能完全被库存吸收数量差异部分进入价格差异科目(1)初始库存:2.00元*100件=200元,V=2.00(2)收货:(2.0*100+3.0*100)=500,V=500/200=2.50借:库存300贷:GR/IR300(3)出库:500-2.50*150=125,V=125/50=3.00,V=2.5(4)发票检验:借:GR/IR300+差异50+库存50(因为总差异是400-300,按照数量分摊是各50)贷:应付账款400特点+每次收货时更新库存价值+价格影响实时反映到库存+价格差异只在例外情况下发生(比如运费,税额微差,关税)-价格影响不能被调整到完成品中-只建议外购材料和原材料使用(收货时,实际价格已知的情况)-如果错误的输入顺序会导致错误的结果-如果发票延迟可能会导致危险的错误评估3.2标准价格S在一定期间内保持稳定建议用于所有成品、半成品及所有自制产品。

也可用于原材料计价方法特点+所有库存以标准价格计算+价格至少在一段时间内是固定的+价格差异不影响成本对象(如生产订单)+可以通过成本组件分割计算标准价格(半成品,完成品)+所有材料类型均可使用-价格差异无法直接调整到最终库存或者消耗掉的完成品中去-两种评估方法都无法直接将价格差异调整到相应的库存科目中去-两种方法很难分配价格差异到相应的销售成本(主营业务成本)中去-中国会计要求,期末要以实际成本核算库存及销货成本3.3解决方法1)使用手工分配差异科目到相应库存及销售成本科目中去(根据核算规则,如加权平均等) 2)SAP提供物料分类账功能自动实现分配的计算4.物料分类账原理及使用概念➢物料分类账是按照物料的明细分类账,它平行于总账。

也就是说它不会直接影响总账和形成会计分录。

➢每个物料主数据在物料分类账中都是一个明细科目,系统自动在该明细分类账中记录下所有的和该物料相关的业务,从而可以按期间(月)计算该物料的实际成本。

多种货币➢物料分类账中,最多可设3种货币进行计量。

生产处理的级别➢物料分类账着重在物料的取得。

➢物料的取得不仅局限于外购,还包括内部取得,包括生产、工厂间转移等。

➢物料分类账中包括单级和多级的概念。

➢所谓单级就是指单个物料及其取得过程。

➢单个物料取得过程中产生的价值和数量都是基于单级的概念进行收集。

➢下图中描绘了3个级别。

➢其中level 1表示的是外购的情况。

➢Level2,Level3表示的是内部生产的情况初始成本估算➢在工单建立时,采用物料的标准成本及作业的计划价格作为单价进行初始的成本估算。

物料分类账的界面对同一个物料,使用物料分类账与否的界面会有区别,具体如下未启用物料分类账:点击标准成本估计这里就是CK11N估算和CK24标记和发布的标准价格点击前期/上年启用物料分类账:这是当期2014.06的数据这是前期2014.05的数据这是上个财年末2013.12的数据未来的成本核算当前的成本核算前一期的成本核算我们回到当期点击物料价格分析这个没有数据,我们找一个有数据的点击成本构成CKM3物料价格分析下面是一个半成品的例子该半成品对应的成品5.物料分类账差异类别物料分类账中,差异分为2类:单层差异、多层差异。

简单的讲,单层差异就是物料自身产生的差异,如材料采购差异、生产订单差异、发票检验差异、期初导入差异等。

多层差异是物料的下层物料分摊而来的差异,例如生产订单中,投入到这张订单上的物料所产生的差异,这部分差异主要是由BOM结构来确定,位于BOM底层的物料不会吸收多层差异,但会向上层物料分摊它所产生的差异,这笔差异对底层物料来说,是单层差异引发的,但对上层物料来说,是一种多层差异,所以说单层和多层是相对的,不能一概而论。

具体见4中的CKM3的分析6.物料分类账的原理及使用单层差异更新➢使用标准价格进行初始评估会产生差异➢物料分类账将这些差异抛到价格差异科目中去原材料的差异主要在外购的过程中产生的半成品和成品的差异主要是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波动产生的,这些差异可以在工单计算时得出➢单层差异不包括其下阶料的价格差异➢例如在工单结算半成品的单级价格差异时,是不包括其原材料价差的,因为原材料是以初始评估方式进入工单的。

单层物料价格确定➢在每期期末,可以用单级价格确定为每个物料分配其单级价差。

➢物料的单级价差会按比例分配到期末库存和物料消耗的科目中去。

多层物料价格确定➢在进行多级物料价格确定时,系统根据多级实际数量结构来确定哪些物料生产了其上阶物料。

➢多级实际结构相当于一个实际的BOM。

➢通过这样一个结构将原材料价格差异上卷到其半成品,再由半成品上卷到其产成品。

➢执行完多级价格确定后,就得出了物料的期末实际价格。

实际成本组件分割➢物料分类账提供了用成本组件查看物料成本的功能。

➢方便通过成本组件对比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

物料帐显示分类➢初始库存结转自上期的期末库存。

➢收货中显示的是当期所有的收货事务。

➢累计库存是期初与收货金额之和,期末按比例分配差异会用到。

所有的出货业务都会记录在消耗下。

期末库存=累计库存-消耗。

期末库存会结转到下月月初。

物料帐价格定义的结构➢初始预估成本使用的是标准成本。

➢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价格差异放在价格差异栏中。

➢汇率差异放在汇率栏位中。

➢价格栏位显示的是实际价格。

出货的处理➢在期间中,出货和期末库存均以标准成本计价。

价格差异的来源➢期初导入库存时产生的差异➢工厂间转移(各工厂间该物料的标准价格差异)➢外购(订单/发票价格差异)➢外包(订单/发票价格差异)➢内部制造(工单结算产生差异)➢物料价格变化(MR22改变物料价格)生产差异的来源➢使用生产成本科目记录生产过程中的投入与产出。

➢生产成本科目借方记录实际生产成本的投入,有些成本必须在月末才能入账,比如折旧、工资。

➢但生产成本科目记录的贷方所记录的产成品入库是实时发生的,所以采用标准成本计价。

➢这样造成生产成本科目的借贷不平衡,使用差异结算将差异结算到一个差异科目。

7.物料分类账月末处理实际成本及差异处理➢周期单位价格即:实际成本=(累计库存价格+累计价格差异)/累计库存数量➢将价格差异按比例分配至销货成本和期末库存➢销货成本和期末库存实现实际成本计价关账操作➢收集价格及汇率差异➢执行期末关账➢执行下月的标准成本估算➢执行价格确定(单级、多级价格)➢计算过账➢标记实际价格8.物料分类账的日常操作物料分类账除了主数据的维护工作外,没有其他的日常操作。

日常处理的主要工作由后勤模块执行,关键在于规范业务流程,避免某些不合理业务的发生。

原则是需要避免出现无法分摊的差异产生。

典型的无法分摊差异的业务有:➢生产订单不规范的跨越投料在使用SAP的过程中,物料与信息流之间,往往会存在一定的时间差,例如当产成品入库后,仓管员往往会在物料进入仓库一段时间后再进行系统过账,这在平日里对SAP的影响可能并不大,但在月末时,这种影响将是危害性的。

➢非生产性成本中心领用物料月末结算时,物料的差异将直接进入所对应的成本中心。

如果是生产性的成本中心,差异会根据作业价格重估重新进入到生产订单,在该车间的生产订单中进行统摊。

如果进入的是非生产性成本中心,则差异只能进损益,这不但有违我国的会计准则,更会使实际成本计算不准确。

➢订单技术性关闭的后续处理企业中经常会发生这类业务:订单投料后,发现制造出来的工件不是所需的,于是在订单中没有任何产出的情况下,将其TECO,但不对已经投入该订单的物料进行处理。

这些物料的投入,在月结时会自动既然怒订单差异科目,但这些差异却无法找到吸收的对象。

➢物料转物料物料转物料在企业中也是一种常见的额业务,繁盛这种业务一般是由替代料,或主数据不准确而造成,使用物料分类账后,将不允许这些业务的发生。

9.物料分类账的月结操作CKMLCP通过对日常业务的处理、分析,月末时财务部门需要对收集来的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并最终得出物料色实际成本。

物料分类账的计算应该在结算生产订单之后,结转费用及出具报表之前进行。

➢第一步,确定月结的工厂,确定备选工厂中的物料。

➢第二步,确定物料计算顺序。

➢第三步,计算物料自身差异(计算单层差异)。

➢第四步,计算多层差异。

➢第五步,计算物料实际成本。

➢第六步,计算当月在制品分摊的差异。

➢第七步,产生差异凭证,将差异进行过账。

➢第八步,将实际价格发送至物料的标准成本。

注意:在项目中一般不将实际成本发布至标准成本。

10.物料分类账月结后续处理CKMVFM➢在完成第六步后,建议使用价值流监视器,事务码:CKMVFM,如下图所示,对物料实际成本进行分析、核对,如果发现差异异常的物料,可以在正式差异过账前对后勤业务进行调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