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层试验段总结
沥青砼下面层试验段铺筑总结

Xxx段路面工程沥青砼下面层试验段铺筑总结标项目部沥青砼下面层试验段铺筑总结我项目部于2007 5月29日进行了沥青砼下面层试验段铺筑,试验段铺筑中严格按照监理驻地办所批复的试铺方案进行。
虽然在铺筑前项目部也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但仍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在铺筑当中业主公司、业主试验检测中心各级领导以及总监和各级监理对沥青混合料的油石比、沥青加热温度、矿料级配以及摊铺、碾压工艺都进行了具体指导并进行了全过程的铺筑督导,再加上项目部全体成员共同努力,使得本次试验段铺筑获得成功。
现将试验段铺筑总结如下:一、试验段目的:本次试验段施工的目的是为得到路面下面层的压实设备最佳组合方式、碾压段长度,碾压遍数及碾压速度、下面层的松铺厚度、松铺系数指标。
验证目标配合比确定生产配合比。
确认拌和设备的计量精度、产量、拌和时间及均匀性,以及配套所需的装载机、水车、混和料运输车辆数量。
并编写出合理规范的下面层施工规程,为下面层的施工提出真实可靠的技术资料和数据,指导大面积施工。
二、本次试验段投入的人员、机械1、工程技术人员:施工负责人:质检负责人:试验负责人:质检员:施工员:拌和站负责人:测量员:试验员:2、劳力投入:拌和站: 10人摊铺现场:16人机械设备配备三、沥青砼下面层混合料生产配合比确定:1、目标配合比:由业主指定的具有法定资质的山西交通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用工程实际使用材料的筛分结果,按照工程设计的级配范围,配合成符合规定的AC-20矿料级配,进行了马歇尔试验,为我合同段提供了目标配合比。
目标配合比:10-25mm: 5-10mm:3-5mm:0-3mm:矿粉=34%:30%:15%:17%:4%;最佳油石比为4.4%,设计密度为2.455g/cm3。
2、验证配合比:目标配合比一经确定,高监办试验室与项目部试验室共同对该目标配合比进行了验证,经验证调整为10-25mm: 5-10mm:3-5mm:0-3mm:矿粉=46%:19%:15%:16%:4%;最佳油石比为4.3%,设计密度为2.452g/cm3。
下面层试验段总结资料

经过充分的准备,6月8日,我项目部在K117+757-K118+030段右幅进行了沥青砼下面层试验路段施工,铺筑长度为252.5米; 试验路段铺筑于6月8日下午2:00开始,5:00结束.在公司领导、中心试验室、监办及驻地办的正确指导下,经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试验路段取得了多项试验数据,现将本次试验路段情况总结如下:一、通过检测取得的各项结果1、试铺段使用松铺系数为1.3,通过下承层高程、松铺高程、压实后高程,总结出压实度系数为1.25。
2、拌和站沥青加热温度控制为160C,集料为180C,混合料出场温度为160C-170C之间能够满足规范要求。
拌和时间为干拌5秒,湿拌40秒,经现场外观检测,混合料均匀,无花白料,结团成块和严重离析现象。
3、压实机具组合试验段方案确定碾压组合为:CC522静压一遍,振动一遍,两台双钢轮DD130共振压3遍;2台胶轮压路机XP261各碾压2遍,最后终压用1台双钢轮DD130静压2遍。
成型后检测压实度能够达到要求,但表面有少部分表面离析的现象,并出现渗水。
故此要增加胶轮压路机的碾压遍数,并适当提前压路机紧跟碾压。
4、马歇尔试验汇总表、现场资源配备1、现场人员2、机械配备清单3、材料准备本标段沥青采用产自江苏江阴优质的道路石油沥青70#,集料产自西泉姚正开石厂,粗集料为石质坚硬、清洁、无风化、近立方体颗粒的碎石,粒径大于4.75m m。
细集料采用有适当集配的机制砂。
沥青及集料的具体技术指标见《施工技术指导意见汇编》。
4、检、试验仪器配备清单三、沥青面层施工工艺及方法(施工工艺框图见附图1)3.1 施工前准备工作3.1.1施工前对沥青下封层的完整性及与基层表面的粘结性进行检查,达到要求.对下封层表面浮动矿料及杂物清扫干净,对表面灰尘提前进行了冲洗,并用鼓风机吹干净.3.1.2对路面基层加密复测:每10米一个断面对中线、高程、宽度、横坡、平整度等进行测量并作好详细记录.3.1.3原材料按招标文件中技术规范和现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频率、方法已进行严格检验,各种材料均符合要求。
下面层试验段总结

同沿高速公路路面工程B3合同段沥青砼下面层试验段施工技术总结中港第二航务工程局同沿高速公路B3合同段项目经理部目录一、施工概述二、试验段的准备工作三、试验段的施工情况1、透层油的洒布2、现场准备情况3、沥青砼下面层的级配和控制及热料仓筛孔尺寸4、测量放样5、混合料的拌和6、运输7、摊铺8、碾压9、纵缝的处理10、检测四、对实铺结果的评析五、试验段工程的质量检测结果六、确定了工程质量保证措施和质量控制方法七、试验段施工中有待改进的问题八、试拌试铺评语九、附表部分同沿高速公路B3合同段沥青砼下面层试验段施工技术总结一、施工概况在银武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总监办及驻地办各位监理工程师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经过我部全体员工的认真筹备和精心组织于2005年9月5日成功地进行了沥青砼下面层试验段的施工。
随后召集了全体工程技术人员、试验检测人员、测量人员、机械操作手对试验段的施工工作进行了认真的分析、讨论和总结,确定了沥青砼下面层(Superpave-19)的施工方法及有关技术参数。
试验段施工时间及桩号:试验段施工时间:2005年9月5日试验段桩号:K105+200~K105+400试铺结果:经检测,外观质量及内在质量等各项指标符合技术规范及设计要求。
经试拌、试铺,证明拟订的施工方案可行,工艺科学合理。
二、试验段的准备工作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设立了生产指挥体系、技术指导小组、测量及试验检测机构。
在试铺过程中指挥部、总监办及驻地办及监理工程师和项目部负责人、试验室主任及现场技术人员在施工现场进行检查和指导,监理工程师现场监督检查为试验段的成功铺筑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1、生产指挥系统总指挥—何文柱,负责试铺工作的全面指挥。
副总指挥—欧云峰,负责现场的施工管理及外部协调。
技术质量总负责—秦词峰,负责试铺施工全过程的技术指导和监督,安排检测沥青混合料的质量,负责安排现场的各项质量检测。
施工负责人—高威,负责试验段施工各项具体组织协调工作。
沥青混凝土路面下面层试验段施工总结(ac-20c)

AC-20C沥青砼下面层试验段施工总结在业主、驻地办的支持和指导下,我项目部于2011年5月24日进行了AC-20C沥青下面层试验段的施工,截止5月26日已完成所有检测项目,现将试验段总结如下:一、试验路段概况1、施工时间:2011年5月24日,8:30-—5:30.2、施工桩号:K8+722。
5--K9+460(右幅),施工长度为737。
5米。
3、下面层结构类型:AC-20C沥青砼,设计厚度7cm,总宽度14.4m。
4、施工时天气情况:阴,气温14——17℃,偏北风4—-5级。
二、批准的目标配合比和生产配合比(一)目标配合比我部AC-20C普通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由*****采用马歇尔的设计方法设计。
1、原材料产地品种:沥青采用**牌A—70沥青、集料采用**石灰岩碎石、填料采用***产矿粉,上述材料经检测其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设计及技术规范JTG F40-2004的要求。
2。
目标配合比设计过程从拌和场矿料堆中取各种矿料进行筛分,根据筛分结果确定矿料配合比,其矿料级配曲线基本上接近规范级配中值线,并为一条基本上圆顺的曲线。
按上述矿料配合比分别采用3。
41%、3。
79%、4.49%、4.78%、5.6%五种油石比制备沥青砼马歇尔试件,进行马歇尔试验确定最佳沥青用量为4。
32%,以此矿料级配及沥青用量作为目标配合比,供拌和机确定各冷料仓的供料比例、进料速度及试拌。
试验测得稳定度为10.58KN,流值为2。
8mm,空隙率为4.4%,沥青饱和度为67。
4%,矿料间隙率为13。
6%。
密度为2.417g/cm3.根据以上步骤,下面层AC-20C沥青砼目标配合比为:碎石1:碎石2:碎石3:石屑:矿粉=24%:26%:25%:24%:1%,最佳沥青用量为4.32%,最佳油石比为4.52%。
3、原材料及沥青混合料的各项指标检测详见目标配合比设计报告。
(二)生产配合比1、生产配合比设计过程将目标配合比所确定的冷料比例输入拌和楼控制室进行试拌,取各个热料仓的集料进行筛分试验。
大济路沥青下面层试验段施工总结

6cm沥青砼下面层施工方案大济路无棣至惠民段是省道239的重要组成局部,起点桩号K0+000;终点桩号K40+033。
三合同承担了K20+000—K30+000的路面施工。
下面层的施工方案如下:一、原材料产地与规格、混合料配合比例(一) 原材料沥青:青岛广源发碎石:淄博、文登一带天然砂:潍坊弥河(二) 混合料配合比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采用AC-20I型配合比:10-30mm碎石:10-20mm碎石:5-10mm碎石: 3-5mm石屑:天然砂:矿粉=8:30:20:10:20:9:3。
出产配合比:〔1〕160拌和机:4#:3#:2#:1#:矿粉=45:13:13:23:6;〔2〕240拌和机:5#:4#:3#:2#:1#:矿粉=22:20:17:15:20:6。
最正确沥青用量4.1%。
二、施工筹办、调试厂拌设备(一) 施工筹办1、在基层上恢复中线,油层宽度12.1 m,每10 m设一桩,进行水准测量。
2、下承层筹办:基层上做好下封层,且不得潮湿和泥土污染,如有污染,采用空气压缩机或用水冲刷干净。
(二)调试拌和设备6cm下面层采用一座160型、一座240型间歇式拌杂站拌杂,在试验面进行前先调试标定拌杂机。
第一,冷料〔石子、砂等〕,通过变频调速器调整给料转速来调整级配。
第二,热料〔热料仓出来的石料〕,按照设定的热料配比,输入程序后自动计量。
三、混合料的松铺系数:确定为1.22。
四、沥青砼下面层施工方案(一)拌和工艺流程:(二)混合料的拌杂按照出产配合比进行拌和,要求配料计量准确无误,进入拌和机的材料清洁、干净、无杂物和泥块。
拌和时间由试拌确定,160拌和机干拌10秒、湿拌30秒,240拌和机干拌7秒、湿拌28秒,拌和必需使所有集料颗粒全部裹履沥青结合料,并以混合料拌和均匀为度。
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时间按照情况应适当耽误。
拌和的混合料要均匀一致,无斑白料,无结团成块和粗细料别离现象,不符合要求时不得使用,并应及时调整。
AM20下面层试验段施工总结

DD4标段AM-20沥青碎石下面层试验段施工总结一、概述我DD4标段于二O一一年六月十三日在K98+000-K98+300段全幅路段进行了厚5cm的AM-20沥青碎石下面层试验段铺筑。
通过试验段铺筑,使我们对采用该种配合比在敦煌至当金山二级公路进行AM-20沥青碎石下面层施工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无论是从沥青混合料的生产拌合、运输,还是机械摊铺、碾压混合料,都使我们从试验段施工中获得了许多重要的技术数据及施工经验,为以后大面积施工AM-20沥青碎石下面层提供了技术保障和参考意见,以便在人员、物质等方面进行更为完善的组织、协调、配合。
二、试验总结按照试验段施工方案的要求,进行了试验段施工,试验段的实际铺筑长度为300m,宽度为8.50m,实测沥青混凝土的松铺系数为1.20。
1.施工人员、机械设备配备情况见附表2.生产配合比3.施工过程(1)测量放样,恢复路线中线,每隔10米设臵一个控制标高,(2)沥青混合料的拌和、运输,按照招标文件要求进行混合料生产。
各种原材料的检化验详见附表;(3)沥青混合料摊铺,根据确定的1.20松铺系数,调整熨平板的高度,同时视供料情况,确定摊铺机行走速度,注意速度基本保持一致。
(4)沥青混合料压实A.压实:压实分初压、复压和终压三个阶段,初压用DD-110型钢轮压路机,碾压一遍,初压温度不低于120度,速度为1.5-2.0Km/h,复压用DD-110型压路机进行压实三遍,次序为微振一遍;强振一遍;静压一遍,速度为二档,复压温度大于90度。
终压用YL30胶轮压路机压2遍,用以消除轮迹。
被压实路面温度不低于70度。
B.自检验,包括油石比、级配、马歇尔稳定度、流值、理论密度等指标及压实度、高程、平整度、宽度横坡度的检验。
(详细资料见附表)4.数据分析通过对混合料进行的有关试验资料分析,以及对试验段的外观质AM-20沥青碎石量检测,我们认为该试验段施工是成功的,其各项指标均达到AC-30I型沥青混凝土技术规范要求,具体数据详见试验报告单及路面试验段成果汇总表。
南湖下面层试验段总结报告

南湖下面层试验段总结报告.doc我无法为你创建或提供文档文件,但我可以为你提供一个详细的文档大纲和写作指导,帮助你完成“南湖下面层试验段总结报告”的文档撰写。
文档标题:南湖下面层试验段总结报告文档大纲:封面文档标题项目名称承办单位或个人名称撰写日期目录列出文档的主要章节和子章节引言简要介绍南湖下面层试验段的背景和目的概述试验段的重要性和预期目标试验段概述试验段的位置和范围试验段的设计参数和要求试验段的施工方法和材料施工准备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施工队伍的组织和培训施工设备和材料的准备施工过程施工进度安排和实施施工中的关键技术和工艺施工中的质量管理和控制试验段监测与评估监测方案和评估标准施工过程中的监测数据施工完成后的评估结果问题与挑战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采取的应对措施和解决方案试验段成果总结施工成果的总结施工质量的评估施工效率和成本的分析经验教训与改进建议从试验段中获得的经验教训对未来施工的改进建议附录施工图纸和技术文件监测数据和评估报告施工照片和相关记录结语对试验段工作的总体评价对团队成员的感谢对未来工作的展望写作指导:封面:清晰展示文档的基本信息。
目录:便于读者快速定位文档内容。
引言:简要介绍试验段的背景和目的,以及预期目标。
试验段概述:描述试验段的位置、范围、设计参数和施工方法。
施工准备:详细说明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施工队伍的组织和培训,以及施工设备和材料的准备。
施工过程:描述施工进度安排、关键技术和工艺,以及质量管理和控制。
试验段监测与评估:提供监测方案、评估标准、监测数据和评估结果。
问题与挑战:分析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以及采取的应对措施。
试验段成果总结:总结施工成果、质量评估、效率和成本分析。
经验教训与改进建议:分享从试验段中获得的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建议。
附录:提供支持性材料,如施工图纸、技术文件、监测数据等。
结语:对整个试验段工作进行总结,表达感谢和期待。
请根据这个大纲和写作指导来撰写你的文档。
沥青下面层AC-25试验段总结

XXX沥青下面层试验路段(桩号K3+000-K3+200右侧)总结报告XXX有限责任公司XXX项目经理部2013年1月12日目录一、试验路段概况二、批准的目标配合比三、机械设备和人员组成四、沥青混合料试拌五、沥青混合料摊铺六、沥青混合料压实方案七、下面层松铺系数八、施工缝处理方法九、结论和意见一、试验段概况XXX施工桩号K2+690-K5+913.320,全长3.22332公里。
机动车道路面结构类型:1cm厚沥青透层、稀浆封层+8cmAC-25C粗粒式沥青砼+乳化粘层沥青+6cmAC-20C中粒式沥青砼(SMA改性沥青)+乳化粘层沥青+4cmAC-13C细粒式沥青砼(SMA改性沥青),试验段桩号K3+000~K3+200长200m.本次试验段仅施工下面层即厚8cmAC-25C粗粒式沥青砼。
施工日期:2013年1月8日~2013年1月10日,施工工期3天。
施工天气情况:晴,气温:15摄氏度,施工最高气温:18摄氏度。
最低气温:13摄氏度,风力:小于三级。
在试铺前,项目部按已编制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制定了实施细则,对车辆与摊铺机进行了防离析技术小改造。
在机械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原材料的组织进场与检测、混合料配合比的申报、拌和机的调试、试拌岗位责任的明确、施工人员的技术交底、下面层的自检及报检等方面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并在人员组织、机械设备、原材料检测等方面严格按照指挥部和监理组下发的技术性文件及设计要求、交通部颁发《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F40 2004)中要求来组织施工,以确保沥青下面层的施工质量。
在指挥部、驻地办、市质检站检测工程师的全过程督导下,经项目部全体员工的努力,于2013年1月10日,顺利完成了沥青下面层的试铺工作。
通过试验段试铺施工,主要确定并检验了采用的施工设备能否满足备料、拌合、摊铺和碾压及施工质量、进度等方面的要求,以及达到规定压实度的压实工艺与压实程序,明确了碾压时间、压实顺序、碾压温度、碾压速度、静压与振压最佳遍数、压路机类型组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过充分的准备, 6月8日, 我项目部在K117+757-K118+030段右幅进行了沥青砼下面层试验路段施工, 铺筑长度为252.5米; 试验路段铺筑于6月8日下午2:00 开始, 5:00结束. 在公司领导、中心试验室、监办及驻地办的正确指导下,经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 试验路段取得了多项试验数据, 现将本次试验路段情况总结如下:一、通过检测取得的各项结果1、试铺段使用松铺系数为1.3,通过下承层高程、松铺高程、压实后高程,总结出压实度系数为1.25。
2、拌和站沥青加热温度控制为160℃,集料为180℃,混合料出场温度为160℃-170℃之间能够满足规范要求。
拌和时间为干拌5秒,湿拌40秒,经现场外观检测,混合料均匀,无花白料,结团成块和严重离析现象。
3、压实机具组合试验段方案确定碾压组合为:CC522静压一遍,振动一遍,两台双钢轮DD130共振压3遍;2台胶轮压路机XP261各碾压2遍,最后终压用1台双钢轮DD130静压2遍。
成型后检测压实度能够达到要求,但表面有少部分表面离析的现象,并出现渗水。
故此要增加胶轮压路机的碾压遍数,并适当提前压路机紧跟碾压。
4、马歇尔试验汇总表二、现场资源配备1、现场人员2、机械配备清单3、材料准备本标段沥青采用产自江苏江阴优质的道路石油沥青70#,集料产自西泉姚正开石厂, 粗集料为石质坚硬、清洁、无风化、近立方体颗粒的碎石,粒径大于4.75mm。
细集料采用有适当集配的机制砂。
沥青及集料的具体技术指标见《施工技术指导意见汇编》。
4、检、试验仪器配备清单三、沥青面层施工工艺及方法(施工工艺框图见附图1)3.1 施工前准备工作3.1.1 施工前对沥青下封层的完整性及与基层表面的粘结性进行检查,达到要求.对下封层表面浮动矿料及杂物清扫干净,对表面灰尘提前进行了冲洗,并用鼓风机吹干净.3.1.2 对路面基层加密复测:每10米一个断面对中线、高程、宽度、横坡、平整度等进行测量并作好详细记录.3.1.3 原材料按招标文件中技术规范和现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频率、方法已进行严格检验,各种材料均符合要求。
3.1.4 热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进行现场试拌确定生产配合比如下:1#:2#:3#:4#:5#:矿粉= 24:17:19:11:25:4 油石比:4.3%(配合比报告见附表1)。
3.1.5 在铺筑试验段前,相关的全部试验仪器和设备及足够数量熟练技术人员名单,已经报监理工程师审核。
3.2 施工放样:6月8日上午开始对K117+757-K118+030段右幅进行施工放样工作, 恢复中线,加密(10m)中线桩,下面层单幅放样宽度为11.88m,在距离路缘石外边缘10cm处钉钢钎,按松铺系数1.3计算出的设计高程以上25cm处挂钢丝,钢丝绳的张力达到800-1000N,避免传感器在钢丝绳上移动时出现挠度。
3.4 沥青混合料的拌和3.4.1 热拌沥青混合料采用进口间歇式拌和站进行拌和。
拌和时沥青加热温度控制在160℃,集料温度为180℃。
拌和楼控制室逐盘打印沥青及各种矿料的用量和拌和温度,3.4.2 拌和时间应以混合料拌和均匀、所有矿料颗粒全部裹覆沥青为度,并根据设备情况, 经试拌确定,干拌5秒,湿拌40秒。
3.4.3 普通沥青混合料出厂温度控制为160℃(现场检测结果见附表2 )。
3.4.4 拌和厂拌和的沥青混合料经现场外观检测均匀一致,无花白料,无结团成块或严重的粗细料分离现象.沥青混合料拌和参数控制3.5沥青混合料的运输3.5.1采用数字显示插入式热电偶温度计检测沥青混合料的出厂温度和运到现场温度,派专人进行检测。
插入深度大于150mm,在运料卡车侧面中部设专用检测孔,孔口距车箱底面约300mm。
3.5.2 热拌沥青混合料采用大吨位的自卸汽车运输, 15T以上自卸汽车20辆。
3.5.3 沥青混合料运输车的运量较拌和能力或摊铺速度有所富余。
摊铺机前方能保持运料车等候卸料。
3.5.4 为防止混合料粘车,装车前涂洒一薄层植物油。
3.5.5 每一车料分多次装,每装一次汽车移动一下位置,避免粗细混合料离析。
3.5.6 每台料车均配备苫布,保证混合料的温度,及防止污染。
3.5.7 混合料运抵现场的温度,对普通沥青混凝土不低于145℃(现场检测温度记录见附表2)。
3.5.8 连续摊铺时,运料车在摊铺机前30cm停住,卸料过程中运料车挂空挡,靠摊铺机推动前进。
3.6沥青混合料的摊铺3.6.1 热拌沥青混合料采用两台进口摊铺机,一前一后以相同速度、横坡、夯锤转速,相距不大于10m同步进行摊铺,靠中央分隔带一侧摊铺机在前,左侧架设钢丝,摊铺机上安装横坡仪控制摊铺层横坡,后面的摊铺机右侧架设钢丝,左侧在摊铺好的层面上走“雪撬”。
两台摊铺机纵向接逢采用斜接缝,避免出现缝痕。
此摊铺机符合下列要求:(1)具有自动或半自动方式调节摊铺厚度及找平的装置;(2)具有足够容量的受料斗,在运料车换车时能边卸边摊铺,并有足够的功率推动运料车前进;(3)具有可加热的振动熨平板和振动夯实等初步压实装置。
(4)摊铺机宽度可调整,满足整幅施工要求。
3.6.2 下面层摊铺厚度采用钢丝引导的高程控制方式。
钢丝为扭绕式,采用钢丝线直径为6mm, 钢丝拉力大于800N,每10m设一钢丝支架。
3.6.3 沥青混合料摊铺缓慢、均匀不间断地进行,摊铺过程中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顿,试验段摊铺速度2.5m/min.3.6.4 派专人检测现场摊铺温度,普通沥青混合料正常施工控制在不低于135℃,不超过165℃, 现场检测温度记录见附件2.3.6.5 摊铺机应调整到最佳工作状态,调好螺旋布料器两端的自动料位,并使料门开度、链板送料器的速度和螺旋布料器的转速相匹配。
螺旋布料器内混合料表面以略高于螺旋布料器2/3为度,使熨平板的挡板前混合料的高度在全宽范围内保持一致,避免摊铺层出现离析现象。
3.6.6 摊前熨平板应预热至规定温度,摊铺机熨平板必须拼接紧密,不许存在缝隙,防止卡入粒料将铺面拉出条痕。
3.6.7 对外形不规则,路面厚度不同、空间受限制以及人工构造物接头等摊铺机无法工作的地方,经监理工程师批准采用人工摊铺。
3.7 沥青混合料的压实3.7.1 碾压过程中遵循“紧跟,慢压,高频,低幅”的原则。
3.7.2 施工中配备双钢轮振动压路机和轮胎压路机的组合方式进行碾压。
沥青混合料压实按初压、复压、终压三个阶段进行。
3.7.3 试验段施工沥青混合料初压时采用双钢轮振动压路机CC522静压一遍,静压速度为2.0km/h。
复压时CC522双钢轮振动压路机以2.0km/h速度先振压一遍,两台双钢轮振动压路机DD130全幅振压共3遍,振压速度为3.0km/h,相邻碾压带重叠1/3-1/2碾压轮宽度, 压路机每次压至折回点时,都稍稍转向,而且每次碾压都应该将上一次的转向部分覆盖,并向前延伸30-50cm。
振压完成后, 采用两台轮胎压路机XP261各碾压2遍,速度为3.0km/h.终压时先采用一台双钢轮振动压路机DD130以3.0km/h速度静压两遍,至沥青混凝土表层无轮迹。
一般情况下,压路机不会粘轮,如果粘轮,压路机停在铺好的路段,用肥皂水清洗后,继续碾压。
沥青混合料的碾压符合以下要求:(1)初压应紧跟摊铺机后碾压,在混合料摊铺后较高温度下进行,普通沥青混合料正常施工初压开始温度应不低于130℃,低温施工初压开始温度应不低于145℃,且不得产生移动、开裂等现象。
压路机应从外侧向中心碾压,相邻碾压带应重叠1/3-1/2轮宽,最后碾压中心部分,压完全幅为一遍。
当边缘有路缘石等支档时,应靠支挡碾压。
当边缘无支档时,可用耙子将边缘的混合料稍稍耙高,然后将压路机外侧轮伸出边缘10cm以上碾压,也可在边缘空出宽30-40cm,待压路机的主体置于已压过的混合料上再压边缘。
(2)驱动轮面向摊铺机,碾压路线及方向不许突然改变,压路机起动或停止必须减速缓慢进行。
(3)沥青混合料的复压应紧接在初压之后。
复压采用两台双钢轮振动压路机DD130,速度为2.5-3.5km/h,碾压遍数一般不宜小于2遍。
2台轮胎压路机XP261进行碾压,每台各碾压2遍,速度为2.5-3.5km/h,达到要求的密实度无显著轮迹.(4) 终压采用一台DD130静压2遍,温度不低于70℃.(5)要对初压、复压、终压段落设置明显标识,并安排专人负责指挥压路机,便于司机辨认。
对松铺厚度、碾压顺序、压路机组合、碾压遍数、碾压速度及碾压温度设专岗管理和检查,使面层既不漏压也不超压。
(6)碾压路线不应突然改变,压路机起动、停止必须慢行,不准刹车制动,折回应不在同一断面上。
(7)在当天碾压尚未冷却的沥青混凝土路面上,不准停放任何车辆,防止矿料、油料散落在沥青面层上。
(8)热拌沥青混合料摊铺后自然冷却,待温度低于50℃,一般在压实完成12小时后,方能允许施工车辆通行。
3.7.4碾压过程中派专人对现场混合料碾压温度进行检测(具体温度检测记录见附表2).3.7.5压实后安排专人现场用三米直尺检测平整度,沥青砼面层符合压实度及平整度的要求。
碾压方式组合及控制参数表3.8纵向施工缝处理采用两台摊铺机成梯队联合摊铺方式的纵向接缝,应用斜接缝。
在前部已摊铺混合料部分留15cm宽暂不碾压作为后高程基准面,并有15cm左右的摊铺层重叠,以热接缝形式在最后作跨接缝碾压以消缝迹。
四、数据说明1、松铺系数确定:在铺筑沥青混合料前每10m一个断面测定四点的上基层标高,试验路松铺系数按1.3控制, 测出各点松铺标高,控制好摊铺方法、压实方法、压实温度,达到压实标准成型后,重新测定各个点位,根据上基层标高、松铺标高、压实后标高,得到成型前、后的厚度值,总结出松铺系数见附表3五、质量技术指标检测整个试验路段施工过程中对各项施工温度、矿料级配、沥青含量、混合料稳定度、流值、空隙率进行了检测。
(具体检测结果见附表4)试验路铺筑完成后,按照JTG F80/I-200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对下面层压实度、厚度、平整度、宽度、纵断面高程、横坡度、中线平面偏位及渗水系数等项目逐项检查,各项技术指标检测成果见附表5六、结论本次试验路段铺筑人员安排合理,机械、车辆组合恰当,各工序施工工艺成熟,整个施工过程紧张有序,经检测各项指标均能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可用于指导大面积施工。
试验路施工是基本成功的,表面局部存在大料集中的现象,在下步施工中,将通过调整摊铺机熨平板和增加胶轮压路机碾压遍数加以解决。
七、质量保证措施7.1、质量保证体系及组织机构(框图见附图2)7.1.1 项目经理:全面负责工程质量宏观控制,按照ISO9002质量体系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落实本项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确保方针和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