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垃圾分类教案
关于中班垃圾分类教案(通用8篇)

关于中班垃圾分类教案(通用8篇)关于中班垃圾分类教案篇1活动目标:1、了解垃圾的危害,学会给垃圾分类。
2、知道垃圾可以变废为宝,萌发幼儿保护周围环境的意识。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初步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
活动准备:1、自制课件。
2、各类垃圾实物若干。
3、用大纸盒自制的红、黄、绿分类垃圾桶各一个。
活动重难点:了解垃圾危害,学会保护环境。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课题。
1、我们的幼儿园美不美?你觉得什么地方漂亮?2、但是呢,我们小朋友也发现了幼儿园有不美的地方。
你觉得什么时候我们幼儿园不漂亮老师也发现了,当幼儿园有垃圾的时候,花草被破坏的时候就不好看了。
(二)看课件1,谈谈垃圾的危害。
1、今天老师请小朋友看一些图片,仔细观察,看你能发现什么?2、引导幼儿讨论(1)你们看见了什么?(2)有垃圾的这些地方给人什么感觉?对环境有什么影响?(3)如果我们的周围都是垃圾,生活会变得怎么样?三、怎样保护环境。
1、引导幼儿积极探讨:知道了垃圾有这么多害处,那么现在和好朋友一起想一想,怎样才能保护我们幼儿园的环境,让我们的幼儿园变得更美呢?2、师小结:小朋友说的真好,都知道不能乱仍垃圾,垃圾要放进垃圾桶。
可是垃圾有许多种,垃圾桶也有不同的颜色,你们知道垃圾应该怎样放吗?四、看课件2,学会给垃圾分类。
1、认识三个垃圾桶,了解垃圾的分类。
绿色垃圾桶:它叫可回收垃圾桶,像纸类、金属类、塑料类、玻璃等是可以收回去经过消毒、加工还有用处的垃圾是它的好朋友。
黄色垃圾桶:它叫不可回收垃圾桶,一些不能再利用的垃圾是它的好朋友。
主要是厨房垃圾,如菜叶、剩饭菜、果皮等。
红色垃圾桶:它叫有毒、有害垃圾桶,废旧电池。
荧光灯、过期的药品、化妆品是它的好朋友。
2、幼儿张贴垃圾图片。
垃圾桶就是垃圾的家,老师这里有一些垃圾图片,你们能帮助它们找到家吗?找到了就贴到它的家里去吧!五、欣赏没有垃圾的优美风景。
中班社会垃圾分类的教案(通用11篇)

中班社会垃圾分类的教案(通用11篇)中班社会垃圾分类的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班社会垃圾分类的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中班社会垃圾分类的教案篇1【活动目标】1.认识可回收、不可回收标记,学习将垃圾分类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
2.体验环境污染带来的影响,知道乱扔垃圾会污染环境,危害健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活动准备】1、前期经验准备,初步了解可回收垃圾的用途2、头饰小鱼、可回收垃圾箱、不可回收垃圾箱各一个、教学PPT3.旧报纸、饮料瓶、废纸盒、废电池、果皮、枯树叶、菜叶等。
【教学重点】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的认识教学难点: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的分类【活动过程】一、故事图片导入。
出示小鱼图片,讲述故事,小鱼的"家"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小鱼的家,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感受,比较两幅图片的不同。
激发幼儿收拾垃圾的欲望二、教师出示可回收、不可回收的标记。
引导幼儿学习分类。
(出示可回收标记),提问:什么叫可回收?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垃圾是可回收的?。
(旧报纸、饮料瓶、废纸盒)(出示不可回收标记),提问:为什么叫不可回收?有哪些垃圾是不可回收的?(废电池、果皮、枯树叶、菜叶)三、考一考(教学PPT)垃圾的分类,通过PPT的展示让幼儿加深了解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
游戏《帮小鱼整理家》集体检查,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垃圾的了解。
四、观看ppt图片,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进一步加深幼儿的环保意识。
课后延伸:组成"环保小分队",检查幼儿园的垃圾分类情况。
活动反思幼儿通过探索实践活动了解了哪些是可回收的物品,培养了幼儿认真观察、归纳分类的能力活动延伸将教育从课内拓展到课外,起到了家园共育的作用,也让幼儿体验了垃圾回收带来的乐趣。
幼儿园中班垃圾分类教案10篇

幼儿园中班垃圾分类教案10篇幼儿园中班垃圾分类教案10篇为了让孩子们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幼儿园中班应该开展垃圾分类教育。
为此,我们精心设计了10篇幼儿园中班垃圾分类教案。
教案1:认识垃圾第一节课的内容围绕着孩子们对垃圾的认知展开,让孩子们能够了解垃圾的种类、成分和来源。
通过图片展示、简单讲解和手工制作等形式,让孩子们了解纸张、塑料、玻璃、金属等垃圾。
教案2:垃圾分类标志在第二节课中,老师向孩子们介绍垃圾分类标志,让孩子们学习如何识别垃圾分类标志,如何将不同种类的垃圾分开投放。
并通过游戏的方式加深孩子们对垃圾分类标志的认知。
教案3:可回收垃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可回收垃圾的知识,让孩子们了解可回收垃圾的种类和相关知识,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和讨论。
通过手工制作可回收垃圾的玩具,让孩子们了解可回收垃圾的再利用价值。
教案4:有害垃圾这节课主要是向孩子们介绍有害垃圾的知识,让孩子们能够了解有害垃圾的毒性、危害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实验的形式,让孩子们亲身感受到有害垃圾的危害。
教案5:湿垃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介绍湿垃圾的概念和特点,让孩子们学习如何正确饮食和生活,避免浪费和造成湿垃圾的过多。
通过制作小菜园等方式,让孩子们亲手种植食材,学习如何烹饪美味的餐点。
教案6:干垃圾在这一节课中,老师主要介绍干垃圾的类别和特点,让孩子们了解干垃圾的成分和处理方法。
并通过DIY 制作干垃圾玩具、手工艺品等方式,让孩子们了解干垃圾的再利用价值。
教案7:厨余垃圾在这一节课中,老师向孩子们介绍厨余垃圾的概念和特点,让孩子们了解厨余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并通过DIY 制作肥料、小塑料片等小实验的形式,让孩子们了解厨余垃圾的再利用方法。
教案8: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在这一节课中,老师主要向孩子们介绍垃圾分类的重要性,让孩子们认识到垃圾分类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重要性,同时帮助孩子们建立环保意识。
教案9:垃圾处理方法这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垃圾处理方法,让孩子们了解垃圾的分级和处理流程,以及所需的资源和技术,帮助孩子们了解垃圾分类和环保意识与垃圾处理之间的联系。
中班垃圾分类科学教案20篇

中班垃圾分类科学教案20篇一、认识垃圾分类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垃圾分类是一项重要的环保工作,帮助我们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而垃圾分类科学教育对于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也至关重要。
本篇将介绍中班垃圾分类科学教案的设计。
二、教案一:垃圾分类的意义引导孩子们认识垃圾分类的意义是教学的首要任务。
通过观察和实践,让孩子们了解不同类型的垃圾对环境和自然有何影响,从而激发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教案二:认识不同种类的垃圾在这个教案中,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垃圾,引导孩子们区分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帮助他们认识垃圾分类的基本分类方法。
通过讨论和游戏活动,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并记忆这些知识。
四、教案三:垃圾分类的方法介绍不同垃圾分类的方法,如垃圾分类桶或垃圾袋的使用,并引导孩子们参与实践。
通过模拟实际操作,让他们学会正确的垃圾分类方法,并培养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
五、教案四:垃圾分类的好处通过讲解垃圾分类的好处,如环境保护、资源回收和减少环境污染等,激发孩子们对垃圾分类的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游戏和讨论,让他们发现垃圾分类的好处并深入理解。
六、教案五:调动孩子们的参与积极性通过游戏和互动活动,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使垃圾分类的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生动。
通过加入竞赛元素,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和效果。
七、教案六:培养孩子们的环保行为习惯垃圾分类的学习不仅仅停留在知识的层面,更要转化为我们的日常行为。
通过制定垃圾分类的家庭规则,并与家长共同参与,培养孩子们的环保行为习惯。
八、教案七:扩展活动为了深化对垃圾分类的理解,学生将参与一系列扩展活动,如参观垃圾处理厂、开展环境保护社区宣传活动等。
这些活动将帮助孩子们将垃圾分类的知识融入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心。
九、总结与展望通过以上的垃圾分类科学教案设计,我们旨在培养中班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
将垃圾分类的理念贯穿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中,并通过实践和参与,让孩子们成为垃圾分类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为建设美丽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班垃圾分类教案及反思

中班垃圾分类教案及反思中班垃圾分类教案及反思「篇一」活动目标:1.认识可回收、不可回收标记,学习将垃圾分类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
2.体验环境污染带来的影响,知道乱扔垃圾会污染环境,危害健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3.引导幼儿初步掌握日常生活中的垃圾分类。
4.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活动准备:1.布置脏乱的小熊家和洁净的小兔家2.旧报纸、饮料瓶、废纸盒、废电池、果皮、枯树叶、菜叶等。
3.可回收垃圾箱、不可回收垃圾箱、废电池回收垃圾箱各一个。
活动过程:1、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小熊家和小兔家,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感受,比较两个小动物家的不同。
激发幼儿收拾垃圾的欲望。
2、教师出示可回收、不可回收的标记。
引导幼儿学习分类。
(出示可回收标记),提问:什么叫可回收?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垃圾是可回收的?(出示不可回收标记),提问:为什么叫不可回收?有哪些垃圾是不可回收的?3、帮助小熊整理垃圾。
4、集体检查,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垃圾的了解。
5、组成“环保小分队”,检查幼儿园的垃圾分类情况。
活动反思:“垃圾”是环保教育中首选的教育资源,教师抓住了垃圾的“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帮助幼儿体验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对培养幼儿初步的环保意思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由此可见,周围生活中的资源,我们加以巧妙利用都能成为幼儿园的教育资源,生活处处是教育。
中班垃圾分类教案及反思「篇二」活动目标:1.简单了解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的特点,知道乱扔垃圾对人们生活的危害。
2.能将垃圾进行简单分类并记录。
3.愿意做生活的小帮手,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1.教师自备视频(整洁、卫生的小区,垃圾遍地的小区),幼儿生活中常见的垃圾的图片,垃圾分类标志图片。
2.垃圾袋、簸箕、夹子等若干。
3.“幼儿学习材料”—《能干的我》。
活动重难点:1.重点:简单了解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的特点,知道乱扔垃圾对人们生活的危害。
中班科学垃圾分类教案范文(通用5篇

中班科学垃圾分类教案范文(通用5篇教案一:一、教学内容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垃圾分类活动教材来源:《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指导手册》第五章活动内容:学习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了解垃圾的分类标准及分类方法,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知道垃圾的分类标准及分类方法。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学会正确分类垃圾。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难点: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学会正确分类垃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垃圾分类宣传海报、垃圾分类模拟箱、垃圾图片等。
学具:垃圾分类操作手册、垃圾模型、分类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垃圾分类宣传海报,让幼儿对垃圾分类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 讲解垃圾分类知识(10分钟)讲解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让幼儿了解垃圾的分类标准及分类方法。
3. 垃圾分类模拟实践(10分钟)让幼儿分组进行垃圾分类模拟实践,学会正确分类垃圾。
4. 随堂练习(5分钟)发放垃圾分类操作手册,让幼儿在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讲解实例,让幼儿进一步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
六、板书设计垃圾分类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垃圾分类操作手册答案:根据垃圾分类操作手册,正确分类垃圾。
2. 作业题目:垃圾分类卡片答案:根据垃圾分类卡片,正确分类垃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次活动中,幼儿对垃圾分类有了初步的认识,并能正确分类垃圾。
但在实践操作中,部分幼儿对垃圾分类的细节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同时,可以开展垃圾分类主题的延伸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更加深入地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教案二:一、教学内容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垃圾分类活动教材来源:《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指导手册》第五章活动内容:学习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了解垃圾的分类标准及分类方法,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中班社会垃圾分类活动教案(精选17篇)

中班社会垃圾分类活动教案中班社会垃圾分类活动教案(精选17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社会垃圾分类活动教案(精选1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班社会垃圾分类活动教案1一、活动目标1.认知目标:认识可回收、不可回收、厨余垃圾标记,知道乱扔垃圾会污染环境,危害健康。
2.能力目标:尝试将垃圾进行分类。
3.情感目标:体会环境污染带来的影响,建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二、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知道垃圾要分类放到垃圾桶里。
2.物质准备:旧报纸、饮料瓶、废纸盒、废电池、果皮、枯树叶、菜叶等图片,;可回收垃圾箱、不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箱;环境污染的视频。
三、活动重难点1.活动重点:认识可回收、不可回收、厨余垃圾标记,知道乱扔垃圾会污染环境,危害健康。
2.活动难点:能将垃圾分类为可回收垆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
四、活动过程(一)声音导入,激发兴趣1.利用哭声引出问题师:小朋友你们看到了什么?小鸟为什么哭了,它的同伴怎么了?(幼儿举手回答)原来是因为遍地都是垃圾,小鸟的同伴生病了。
2.提问幼儿怎么做才能减少地上的垃圾(扔进垃圾桶)。
(二)观看环境污染的视频.了解垃圾的危害。
(1) 师:小朋友友们你们从视频中看到了什么,你们的心情怎么样呢?(幼儿之间相互讨论,教师抽问某些幼儿)。
(2)师:要是我们的幼儿园变成了这样,你们还会喜欢幼儿园嘛?(组织讨论发生这种情况小朋友们会怎么做)。
教师小结:垃圾不仅会污染环境,还会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爱护环境,要把垃圾正确的放进垃圾桶里(三) 出示可回收,不可回收,厨余垃圾的标志,幼儿认识分类标记。
(1)出示“垃圾桶”,让幼儿观察说说自己的发现师:这里有三个垃圾桶,请小朋友看看有什么不一样呢(抽问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哦,垃圾原来是有分类的呀,分为可回收,不可回收,还有厨余垃圾。
中班教案垃圾分类教案7篇

中班教案垃圾分类教案7篇中班教案垃圾分类教案篇1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及发展水平,本次活动的立意旨在要求孩子从自身做起,从日常生活点滴小事做起,并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进而将环保意识提升为一种生活习惯,特制定以下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1.认识其危害,并能区分可回收、不可回收及有害垃圾。
2.养成不乱丢垃圾的好习惯,建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3.引导幼儿愿意为维护环境卫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活动准备1.电脑课件(录像内容:美丽干净的办公楼。
又脏有乱的小区)2.布置干净的白色玩具区域和脏乱的兰色玩具区域。
3.事先准备收集一些废旧品材料。
(各类实物垃圾,如旧报纸、果皮、废纸盒、矿泉水瓶、清洁精瓶、衣拉罐、废电池等。
)4.准备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箱各一个。
活动过程实录一、了解垃圾的来源播放录像(录像内容:美丽干净的办公楼。
又脏有乱的小区)提问讨论。
小朋友们跟老师一起观看录像,老师提问一下:1、小朋友都看到什么了你们喜欢是哪个地方为什么2、说说你知道的垃圾有哪些3、如果到处都是垃圾,我们的环境会变成什么样4、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环境呢垃圾应该怎样处理呢二、幼儿参与评选“玩具区域”小朋友们跟老师一起参观玩具区域,好好观察,看看哪个小朋友观察的好 1.教师带幼儿参观玩具区域,引导幼儿观察、比较环境,启发幼儿说说自己的感受--你喜欢哪个区域为什么喜欢这个区域2.请幼儿思考后,用贴笑脸红苹果的形式评选出“干净区域”。
3.引导幼儿互相讨论:为什么你们不选兰色玩具区域如果你住在那里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4.教师小结:兰色区域满地垃圾,又脏又臭,大家都不喜欢。
而白色区域整洁有序,受人欢迎。
激发幼儿收拾垃圾的欲望。
5.教师介绍垃圾箱,让幼儿整理垃圾,放入垃圾箱。
教师观察幼儿分类情况,在操作中引导帮助幼儿正确的分类。
6.给幼儿说明什么叫可回收、不可回收的物品。
可回收的垃圾有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布料等等不可回收的垃圾有烟头、果皮、菜叶、鸡毛、煤渣、建筑垃圾、油漆颜料、食品残留物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科学垃圾分类教案
我设计的活动名称是“垃圾的分类”,根据大班教育目标“关爱环境”确立的。
一、说教材
㈠、课题分析:随着资源的不断开发,资源的浪费日益严重。
人们已渐渐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都积极行动起来,拯救我们的地球,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增加全民的环境危机感和环境意识。
如何让幼儿从小树立起环保的意识,增加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呢?通过认识无毒无害的废旧物,了解哪些是可以循环再用,并通过分类操作,从而使幼儿进一步感知无毒无害的废旧物的同时,更好地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也是培养幼儿环保意识的重要途径。
因而,从中班起,我就注意从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抓起。
本次活动,也是培养幼儿环保行为、环保意识的其中一个内容。
㈡、活动目标:
1、知道有哪些是无毒无害的废旧物,了解它们能循环再用。
2、认识垃圾分类标志。
3、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对废旧物进行分类,并认识相应的分类标志
难点:在对废旧物进行分类的基础上,能分辨哪些是可以循环利用
二、说学法、教法
㈠、大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思维已由直觉行动思维
过渡到具体形象思维。
他们喜欢听故事,喜欢自己动手操作。
因此,我在本次活动中,我以游戏、故事的形式贯穿整个活动。
设置适合大班年龄特点的“送信”形式,把幼儿的注意力引到我的课题中。
并在活动中,以游戏、故事,提供大量实物,让幼儿以操作贯穿始终。
让幼儿在活动中玩中学(分类),玩中说,玩中做,充分调动起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真正发挥教与学主动作用。
㈡、有教育学家认为,幼儿的学习源于游戏。
苏联教育家苏霍
姆林斯基认为,“幼儿智力发展体现在手指尖上”,说明操作在幼儿的分类活动中的作用。
目前,在科学教育方法中,应注意内容的兴趣性与生成性。
使幼儿能对感兴趣的东西学得积极主动,效果好。
孩子天生爱探索,对许多事物感兴趣。
教师要把教育的出发点从教材转向幼儿,利用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扩展成幼儿教学教育的内容,生成教育活动。
因此,我在活动中,为幼儿准备了大量的废旧物,让幼儿在游戏和延伸活动中,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达到玩中学,玩中做的目的。
从而真正发挥了孩子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操作活动中,我还注意用言语镶嵌,让幼儿说出废旧物的名称,是属于哪一类。
让幼儿在动手、动口的操作活动中达到活动的目标。
三、说教学过程
㈠、导入环节:我以“收信”的形式导入,激发幼儿阅读信上
内容的欲望。
从而引入课题。
让幼儿猜、说的过程中认识分类标志图的图案及代表的意义。
(这就完成第二个活动目标和突破活动的重点。
)
㈡、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也是有力的教育手段。
我以
游戏的形式,请幼儿把“垃圾宝宝”送回家,请幼儿学习按塑料、果皮、纸张、等进行分类,并要求幼儿边分边说:药盒是用纸做的,放在纸张的标记这里,是可以再利用的。
可乐瓶是用塑料做的,放在塑料的标记这里,是可以再利用的。
柑皮是属于果皮类的,放在纸张的标记这里,是不可以再利用的。
幼儿通过把废旧物进行分类的操作活动,从而解决了活动的难点。
(有利于幼儿对刚认识的分类标志图作进一步的加深认识。
)
㈢、巩固环节:为了让幼儿能更进一步了解废旧物能循环再用的作用与意义。
我以故事“山羊公公的商店”,使幼儿从中受到启发,思考有哪些废旧物还可以循环再用,引导幼儿从自身和他人的经历、体验中了解关爱环境行为的真正意义。
㈣、延伸环节:在幼儿了解关爱环境行为的真正意义时,激发幼儿积极、主动、自觉地自制物品的兴趣。
把幼儿自制物品作为活动的延伸,把活动推向高潮。
使幼儿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逐渐成为一个真正的“环保小卫士”。
(此环节可延伸到日常生活中继续进行。
)
四、活动效果预测
幼儿是一个积极主动的个体,他们从小开始就在逐渐探索环境,教师通过抓住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垃圾分类及周围环境中的宣传广告
渗透。
让幼儿感受到人与环境的依存关系,并自觉地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争当一名“环保小卫士”,并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建立起“关爱环境”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