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防护论文
电磁辐射的危害及防护_姚智兵

电磁辐射的危害及防护姚智兵, 蒋昊, 吴婷, 徐进, 史新宇【摘要】 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越来越严重,被人们称为“隐形杀手”。
介绍了常见的电磁辐射源,分析了电磁辐射危害人体的机理及对人体产生的危害,并提出了防护电磁辐射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 电磁辐射; 危害; 防护【中图分类号】 R594.8 【文献标识码】 A The Harm and Prevention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ntYA O Z hibing ,JIA N G H ao ,WU Ting ,e t al .Wuhan Env 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er ,Wuhan ,430015,China 【Abstract 】 A s new techno lo gy develops fa ster a nd f aste r ,the ha rm of electro magnetic radia tion is mo re and mo re dange rous .A nd people call it “invisible kille r ”.T his a rticle intr oduces some normal so urce s of electr omag netic radi -a tion ,and analy zes how electr omag netic radiatio n affects peo ple .A ccording to a naly sis ,it sugg ests ho w to pr otect ourselv es f rom elec tromag ne tic radiatio n .【Key words 】 Electromag ne tic radiatio n ;Har m ;Pro tection【作者单位】 武汉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湖北武汉,430015【作者简介】 姚智兵,男,1971年生,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室内污染。
医用X射线受检者防护论文

关于医用X射线受检者的防护探讨【摘要】本文主要对医用x射线受检者的防护进行了探讨。
首先对医用x射线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概括,接着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x射线 ;透视; 摄片【中图分类号】r1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352-01x射线用于医学诊断已有悠久的历史,近半个世纪以来,放射诊断学、核医学和放射治疗学有了迅速的发展,电离辐射在疾病诊治中广泛应用,使众多的人受到辐射的影响,医用辐射成为人类受电离辐射的最大来源,医用辐射防护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
对于放射科医生来说,随着对x射线认知的不断深入,防护意识以及防护措施也在不断的改进;但对于受检者来说,虽然也有一套规范的防护法规,但是在日常工作中出现的”废片率”增高及x射线照射次数明显增多,可以看出当前医护人员并没有对受检者的辐射防护引起足够的重视。
为此,本文对关于医用x射线受检者的防护,这一问题展开探讨1 医用x射线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根据最新资料显示,在大城市中我国拥有医用x射线诊断装置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比如:人口仅1 000多万的北京地区拥有的ct机数量已超过人口6 000多万的英国全国拥有量。
在这些x射线装置的实际使用中严重存在滥用现象。
(1)对透视的滥用:在目前医院中,对于有呼吸道症状患者,不论有什么特殊情况,透视都成为医生检查的首选手段。
这种状况在基层医院中更为严重,对于受检者采取一刀切的手段,不论什么病,都需要过胸透关,而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初中、高中学生以及大学毕业生,但是因为透视照射剂量大、清晰度与分辨率低对结果又无法得到客观的记录,所以在目前很多国家中,透视已经被淘汰,据可靠的统计显示,英国对透视的使用率为0.2%,而我国则高达61.8%,这也显示了,我国在透视使用上存在着滥用现象,给受检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的损害。
(2)对摄片的滥用:尽管摄片的x射线剂量相当小,但是如果存在滥用情况,依然会给受检者带来不小的损害。
重视医学影像检查中的射线辐射防护

像 质量 的 同时 , 研 究 降低 射线 辐射 剂量 及/ 或降 低对 比
剂 剂量 的方 法 , 主要 包括 以下 几个 方 面 : ①优 化 C T 扫
描 方案 对辐 射剂 量 的影 响 , 如 在特定 适 应证 下 ( 如 明确 诊 断 的肿瘤 、 治疗 前 制订 手术 方案 时 ) 可尝试 考 虑仅 扫 描 病变 显 示最 佳 的 时相 , 以降 低辐 射 剂量 ; ②优 化 C T
的有 C T 剂 量指 数 ( C T d o s e i n d e x , C TD I 、 C T D 1 w、
息, 影像 检查 对患 者 的整 体作 用 是利 大 于弊 。随 着技 术设 备进 步 、 从业 人员 技术 水平 提 高 , C T、 X线 等 射线
检查 的辐 射剂 量 已较 既往 明显 降低 。 目前 临床 常用射
被 证 明是 错 误 的 , 这 与 当 前 的认 识 水 平 、 研 究 阶 段 有
关, 读者 应 正确分 析 。这 些 探 索 性研 究 的意 义在 于启
发从 业 人员 在 日常 C T 临 床 工作 的各 个 方 面 , 都 要 考
虑 降低 射线 辐射 剂量 的可能 性并 深入 研究 。 随着 临床工 作 者 对 C T 射 线 辐射 的关 注 , 辐 射 剂 量 的估 算指 标也 越来 越被 认识 和 理解 。 目前 临床 常用
线检 查 的整体 剂量 是在 安全 范 围 内的 。我们应 追 求 的
是避 免不 必要 的射 线辐 射伤 害 。但射 线剂 量 与 图像质 量 有一 定 的关 系 。在讨 论 射 线 辐 射 防护 的 问 题 时 , 应
放射性论文 (1)

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及防护摘要:日本地震引发的核泄漏引起了全球的关注,人们又一次笼罩在核阴云之下。
本文结合日本地震的影响以及我国的核防护建设,介绍了辐射对人体的影响、核辐射的主要危害、如何做好核辐射的防范以及我们生活中的辐射及如何注意。
前景: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日本本州岛附近发生里氏9级强烈地震,引发全球关注。
与以往地震所不同的是,此次日本强震还引发了当地核电厂多个核反应堆相继爆炸,放射性物质已经泄漏,日本政府正在组织当地居民紧急撤离。
虽日本核电站泄漏尚未对我国造成影响,但不排除未来可能的危害。
事件发生后,全球舆论高度关注,并引发部分民众恐慌。
核阴云笼罩下,普通民众应该如何应对?核危机突然临近,谣言四起,各种传言究竟是否可信?除了核武器、核电站,生活中还有哪些放射性污染值得警惕?核辐射会漂洋过海吗?我国的和辐射防护建设主要有以下四个时期:核工业建立初期:主要由核设施营运者自行监测,监测范围局限于核设施周围地区。
1964年我国开始进行大气层核试验,在全国设立了45个监测点监测核试验对环境的辐射影响。
上世纪八十年代:原国家环境保护局有组织有系统地开展了全国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研究。
上世纪九十年代:组织开展核设施和核技术应用项目的放射性污染源调查和重点源监测,基本掌握了全国放射性污染源的数量、行业与地区分布,重点放射源的种类、“三废”排放方式、环境污染与治理现状,发现了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21 世纪初期:环保总局开始组织建设全国辐射环境监测网络,对重点核设施进行流出物监测和环境监测,对全国辐射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建设了第一批国控点,并投入运行。
一、辐射对人体的影响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可归纳为如下四个方面:(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2)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3)对生殖系统的影响(4)对眼晶体和视网膜的影响我国辐射环境监测历程二、核辐射的危害人类要想完全隔绝辐射,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呼吸空气、进食饮水、吸烟、带夜光手表、乘飞机等的同时,您已经被辐射了,但量很微小,不会造成太大伤害。
2024年辐射安全防护总结范文

2024年辐射安全防护总结范文辐射安全是现代社会发展中日益重视的一个方面。
辐射源的不断增加,如核电站、通信设备、医疗设备等,使人们面临更多的辐射风险。
为了保护人们的健康和安全,辐射安全防护成为当务之急。
在2024年,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辐射安全防护工作,通过多种措施实施辐射安全防护,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首先,政府及相关机构加强了辐射安全管理与监管。
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明确了辐射源的管理标准和辐射安全防护措施。
各级政府加大了对辐射源的监督检查力度,对不符合要求的单位进行严格的处罚。
相关机构建立了健全的辐射安全管理制度和监测体系,及时发布辐射源的辐射强度数据,提供给公众了解和参考。
其次,广泛开展辐射安全知识宣传教育。
政府、学校和媒体等各方面积极参与,通过举办讲座、宣传展览、媒体报道等形式,向公众普及辐射安全知识和防护常识。
社区居民、企事业单位员工等人群都能接受到相关知识的培训和宣传,提高了辐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再次,加强了辐射源的设计和技术改进。
核电站、通信设备等辐射源在设计和生产中,注重采用低辐射材料和技术,减少辐射源对周围环境和人体的影响。
医疗设备方面,研发出更先进的辐射防护装置和技术,使患者和医护人员在接受检查和治疗时的辐射暴露减到最低。
此外,加强了辐射环境监测和个体剂量监测。
政府和相关机构建立了辐射环境监测体系,对周围环境中的辐射水平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布监测结果,确保辐射水平符合标准。
个体剂量监测是指对从事辐射工作人员的辐射剂量进行测量和监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均加强了对从业人员的个体剂量监测和管理,确保他们的辐射暴露水平不超过标准限值。
最后,加强了辐射事故应急管理和处理能力。
政府和相关机构建立了健全的辐射事故应急预案,提高了事故的预警、应对和处理能力。
相关人员进行了专业培训,提高了应急处理技能。
同时,加强了辐射事故的处置能力,建立了一系列的医疗救援和防护设施,确保辐射事故处理工作的及时、有效和安全。
电磁辐射论文

电磁辐射论文
以下是一些关于电磁辐射的论文的例子:
1. "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研究"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n Human Health)
作者:张三,李四;期刊:《电子科技与信息技术》
2. "高频电磁辐射的测量与监测技术" (Measurement and Monitoring Techniques for High-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作者:王五,赵六;期刊:《无线通信技术》
3. "电磁辐射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机制研究" (Mechanisms of the Effects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n Plant Growth)
作者:李七,刘八;期刊:《植物生理学研究》
4. "电磁辐射防护装置的设计与优化"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Protection Devices)
作者:陈九,周十;期刊:《电子与信息学报》
这些论文可以在学术期刊或学术数据库中找到。
请注意,这些仅是论文的标题示例,可能与实际论文存在差异。
辐射防护论文(5篇)

辐射防护论文(5篇)辐射防护论文(5篇)辐射防护论文范文第1篇关键词:计算机;电磁辐射;电磁场1概述任何带电物体的四周都存在电场,而周期变化的电场将会产生周期变化的磁场,也就存在电磁波,产生电磁辐射,假如这种辐射的量超过限定条件,那么就会对环境形成电磁污染。
和无处可躲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一样,电磁辐射同样无处不在,这使它成为公认的“第四污染源”。
只要存在电场变化的地方就会有电磁辐射。
目前,能造成大面积电磁污染的主要有高压输配电系统、放射设备、微波设备、家用电器、计算机等等。
其中高压输电系统的电磁辐射强度最大,对人体的危害最明显。
为了保障从业者的健康,在辐射环境下的工作时间有着严格的限定。
相比之下,诸如彩电、手机、微波炉、空调机、电冰箱、计算机等等家庭必需的电气设备所影响的人群更广泛。
在上述常见的电气设备中,与人们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计算机更值得关注。
很多上班族和沉迷于网络世界的网虫每天面对计算机的时间往往超过8小时。
而计算机本身就是一个不行小觑的电磁辐射源:微处理器、主板、显卡、声卡、内存、硬盘、光驱、显示器、USB接口等主要部件在工作时都会向外界辐射电磁能量。
计算机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对那些长期接触计算机的人的身心健康有巨大的危害。
2计算机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计算机已进入现代社会的各行各业和千家万户,它给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但“计算机病”也与日俱增,严峻的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
“计算机病”的症状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癌(头晕、头痛、疲惫、失眠或噩梦、记忆力减退、心情低落等)、肩颈腕综合症(骨骼不适、手指麻等、感觉特别、震颤、有压痛),以及腰背酸痛、抗病力量降低、易感冒等,发病率最高的是那些每天在计算机旁敲击键盘的专业人员。
这些专业人员精神压力大,大脑处于高度集中和紧急状态,这是产生神经衰弱综合症的根源。
流产、面部褐斑、类似红斑或湿疹等的消失,亦与精神因素亲密相关。
专业人员连续凝视计算机屏幕,长时间近距离盯着闪耀的荧光屏,易使眼睛充血、干燥、怕光,严峻者还会使眼球视网膜的感光功能失调,晶体受损,暗适应力量降低,造成视力减退,甚至可导致微波自内障、夜盲症等。
电磁辐射污染的危害及防护

人 为 污染源 多来 自人 工制 造 的许 多 电磁 辐射 系 统 , 包
括: ( 1 ) 脉冲放 电。 例如 , 切断大 电流通路时产生 的火花 放电 ; ( 2 ) 工频交变电磁场( 1 0 5 0 0 H z o 例如 , 变压器、 大功率电机及 输配线周 围产生的电磁场 ; ( 3 ) 射频 电磁辐 射( 0 . 1 ~ 3 o o O M H z ) 。
1 引言
电磁技术给 人类带来庞大收益的同时也破坏了优异 的电
发等都会引起电磁辐射, 这些辐射对电子通讯和仪器仪表设备 的干扰都异常明显。其中 , 以雷电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尤为突出。
2 . 2 . 2 非 天 然 电磁 辐射 — — 人 为 电磁 辐射
磁生存环境 , 构成 当代社会新 的“ 隐 形杀手” 。 微 波炉 、 手机 、 电磁炉 、 计算机 等电子设备 的普遍 应用 , 给人们带来便利的 同 时, 也会产生多种不 同波长和频率 的电磁波 , 对环境造成严重 的物理性污染 , 影响着人类的身体健康『 1 ] 。
【 关键 词 】 电磁辐射 ; 污染源; 防护措施
【 K e y w o r d s 】 e l e c r t o m a ne g i t c r a d i a i t o n ; p o l l u t i o n s o r u c e ; p r o t e c t i o n m e a s u r e s
电场和磁场交互变化形成 以源头为 中心 向周围扩散的 电 磁波 , 电磁 波与水波和 声波相似 , 具有 波的性质 , 可 以发生折
【 中图分类号] T M7 6 2 【 文献标志码】 A 【 文章编 号】 1 0 0 7 . 9 4 6 7 Q0 1 7 ) 0 2 . 0 1 3 1 — 0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辐射防护论文:中子剂量与防护核72班07202068 李华琪2010年1月6号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子剂量及中子防护中的一些具体相关的问题,就从学习辐射防护这门课程来讲,深入了解了中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所对人体的危害,及中子防护中的相关量以及其相互关系及测量方法。
对于中子屏蔽防护层做了较深入的了解及其计算方法,这也是对辐射防护这门课程学习的相当总结。
关键词:中子剂量 剂量测量 散射 中子防护自从1932年查德维克(J.chadwike )发现中子以来,人们搞清了核的基本组成。
直到现在不到八十年,核科学与技术在工业,农业,医学,国防等各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并展现广阔的应用前景。
原子能科学与技术的开发与利用,解决或正在解决人类生存发展面临的诸多困难,然而由于电离辐射对人体有损失作用,这也给我门带来了某些直接的或潜在的危害。
所以对其的必要防护是非常重要的,而其中对于中子的防护致关重要。
中子是一种间接致电离粒子。
而对于辐射剂量来说,重要的是我们考虑中子与组成人体组织的元素间的相互作用。
然而根据中子核反应和宏观中子物理有,不同能量的中子同人体组织发生不同的相互作用。
在机体组织中,按重量百分比计,氢,碳,氮,氧四种元素占个人体重量的95%以上;按原子数计,氢原子数占人体原子数的60%以上。
快中子通过与人体中的H,C,N,O 等原子核的弹性与非弹性散射,不断地将能量传递给组织而被慢化,慢化后的热中子又通过H 1(n ,γ)H 2和N 14 (n,p) C 14反应被组织吸收;因为中子与生物组织中原子核的相互作用能够产生反冲核,质子,α粒子等带电粒子和γ射线,所以它们都有很强的直接与间接引起电离的本领,能够使生物产生强烈的电离。
例如,能够与细胞中的水分子作用,生成自由基(H +,-OH ),自由基则与硫氢基和其他细胞重要组成部分起反应,破坏细胞正常的化学物理状态,引起生理上的变化。
中子辐照后,血液白细胞的质变较为明显;睾丸和眼睛的晶体对中子辐射的敏感性也比较高,从而使机体受到损伤。
表1-1给出了能量直到10Mev 的中子在机体组织中可能发生的几种重要的相互作用类O弹性散射非弹性散射O(n, α)C和O(n,p)N反应描述中子剂量通常指的是中子吸收剂量或中子剂量当量。
吸收剂量D定义为dE除以dm而得到的商,其中dE是由致电离辐射授予某一体积元中物质的平均能量,而dm是该体积元中物质的质量,即D=dE\dm.(J\kg,Gy).而决定生物效应的剂量当量H定义为组织内被研究点上的D,Q和N三者的乘积即H=DQN;Q为品质因数;N为其他修正因子的积,ICRP 的推荐值为1,单位为Sv,1Sv=1J\Kg.在研究中子在生物组织中不同深度的吸收剂量和剂量当量的模型有:半无穷大板块、有限圆柱体(直径为30厘米,高为60厘米)和椭圆柱体(长半轴为18厘米,短半轴为12厘米,高为60厘米)模型。
模型的材料组成应同软组织的相当,密度为1g/cm3。
能量范围从10-2eV延伸至2000MeV。
其中对半无穷大板块模型和有限圆柱体模型研究的结果,是目前确定中子注量率-剂量当量率换算系数的基础。
而在确定中子的吸收剂量时,必须计算在快中子慢化过程和热中子核俘获过程中,由组织吸收的是能量。
所以需采用剂量换算因子计算中子剂量。
各种常用的同位素中子源和单能中子的剂量换算因子dH表1-2:各种中子源的剂量换算因子而当我们知道某一源或确定能量的中子注量率ϕ(n\2m s),并从上表查出相应的剂量换算因子dH;按下式,可计算出中子的剂量当量率.H,.H=ϕdH(Sv\s).也可采用下面的办法计算不同能量中子的有效品质因数坴的数值示于图2。
此外,由测得的中子注量率可以换算到剂量当量率。
目前各国都采用图3所示的数值。
图2:不同能量中子的有效品质因数.图3中子注量率可以换算因子对于中子剂量的计算与测量,其中测量很重要:而中子的测量,主要是指中子吸收剂量与剂量当量的测量。
此外还包括表示剂量分布的微剂量测量。
通常使用组织等效电离室,乙烯-聚乙正比计数器,硫酸亚铁剂量计以及量热计等测量吸收剂量。
在多数情况下,组织等效电离室是测定快中子吸收剂量最准确的装置仪器。
剂量当量测量仅适用于辐射防护,所采用的方法分场所监测和个人监测两类,其响应正比于最大剂量当量。
微剂量测定的目的在于从实验上研究辐射在直径为微米量级或更小的球体内能量沉积的空间分布和谱分布。
微剂量学所考虑的体积应同生物细胞的大小相当,借以模拟辐射在生物细胞、细胞组分和生物大分子中的能量沉积。
常用的测量仪器是低压组织等效气体的“无壁”计数器,但测量方法和数据处理牵涉到很复杂的技术。
对于中子的防护,其目的是在于减轻工作人员所受的辐射剂量并尽量将它控制在放射防护标准规定的限值以下,而根据老的国家标准有关规定,职业放射性工作人员的每年最大容许剂量当量为0.05Sv(如果按正常平均分配计算,每周剂量当量为0.001 Sv,按每周工作40小时计算,每小时的剂量为0.025m Sv)相当每小时0.025m Sv的中子注量率和相当于0.001 Sv的中子注量。
如表1-3示:中子能区中子能量MeV相当于每小时0.025 m Sv的注量率【n\(s·2cm)】相当于0.001Sv的注量( 710n/2cm)热中子0.025eV6709.6中能中子0.0050.020.1570280808.24.01.20.51~1030184.32.6需对中子源进行有效的屏蔽。
但是像γ射线一样,中子是一种穿透力很强的间接电离粒子,它在物质中的减弱是一个复杂的物理过程,在屏蔽计算时一般应该考虑这些物理过程。
从中子屏蔽角度看,中子在物质中减弱可分为两个过程:首先是快中子通过与物质的非弹性散射与弹性散射,使中子慢化变成热中子;第二步是热中子被物质俘获吸收。
非弹性散射时。
中子的一部分能量用于激发原子核,而后离开相互作用点;被激发的原子核放出γ射线后回到基态。
所以发生弹性散射核反应的中子部分能量变成了γ辐射能。
非弹性散射过程的发生具有阈能,中子能量只有大于阈能时才能发生非弹性散射。
不同原子核的第一激发态的能级位置是不一样的,一般规律是原子核越重,第一激发态能级越低。
并对于中等质量数(如100~150)的原子核,靠近基态附近的那些能级分布较密,其能级间距约为0.1MeV。
而对于轻核,相应的间距则在1MeV左右,所以几MeV以上的快中子更容易与具有中等质量数以上的原子核发生非弹性散射而损失能量。
研究结果还表明,中子能量在25MeV以下时,所有元素的非弹性散射截面都随中子能量增大而增加。
因此中子一旦与原子核发生非弹性散射反应,由于能量大幅度降低,从而再次发生非弹性散射的几率显著降低,其能量降低到小于引起非弹性散射的阈能时,中子就只能靠弹性散射来降低能量。
在弹性散射中,与中子相碰撞的原子核越轻,中子转移给反冲核的能量就越多。
因此中子与氢核发生弹性散射作用时,反冲质子得到的能量最多,一次弹性散射中,中子平均有一半能量交给反冲质子,有时甚至交出它的全部能量给反冲质子。
所以氢是1MeV左右的快中子最好的慢化剂。
见表1-4:降低到与原子核的第一激发能级相应的能量以下;此后,再利用含氢物质,通过弹性散射使中子能量进一步降低的热能区。
虽然热中子能被各种物质吸收,但并不是任何物质都适宜用来吸收热中子的。
因为许多物质吸收热中子后,常伴随有高能的俘获γ辐射。
某些元素的热中子吸收截面及相应的俘获γ辐射的最大能量。
见表1-5示(1)系指(n, α)反应的截面及其伴随的γ光子能量因此在选择吸收热中子的材料时应选择对热中子吸收截面大,俘获γ辐射能量低的那些核素材料。
这样便对俘获γ辐射的屏蔽。
为了避免或减少热中子吸收过程中产生的俘获γ辐射,可在屏蔽层中加入适量的B 10和Li 6,因为这两种核素吸收热中子的截面特别大(B 10为3837b ,Li 6为910b)。
而且产生的是(n,α)反应,此反应放出主要是外照射防护中常可忽略的α粒子。
虽然B 10中子后还伴随有γ辐射,但其能量很低,易于屏蔽。
放射性同位素中子源的屏蔽计算常用分出截面法和半(或1/10)值层减弱法。
若屏蔽层足够厚,又含有足够量的氢时,可用分出截面法进行计算。
在近似计算中,可用裂变中子谱的分出截面。
半(或1/10)值层减弱系指将辐射量(注量、吸收剂量或剂量当量等)降至 1/2(或1/10)时所需的屏蔽层厚度。
半值层厚度(HVT)同1/10值层厚度(TVT)的换算关系式是:HVT =0.301TVT 。
普通混凝土对单能中子的1/10值厚度示于图4。
图4 :屏蔽放射性中子源,可以单独使用水、石蜡等;也可兼用其他慢化材料和吸收材料,或将慢化材料和吸收材料混合使用(如含硼聚乙烯、含硼石蜡等)。
对大型中子源(如加速器、反应堆)的屏蔽比较复杂,常以普通混凝土和重混凝土等屏蔽材料为主,还要采用铁一类的物质屏蔽γ辐射和快中子。
后记:中子的剂量与防护问题涉及的问题很复杂,本文就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一些阐述,作为学习辐射防护这门课的总结。
参考文献:1.辐射防护基础胡华四编交大影印版2009年2.辐射防护导论方杰主编李士骏主审原子能出版社1991年3.电离辐射量及其单位田德祥编原子能出版社1993年4.中子发生器及其应用刘林茂刘雨人景士伟编著原子能出版社2005年5.中子宏观实验段绍节编著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年6.实用辐射安全手册从慧玲主编原子能出版社2006年7.在放射攻击事件中人员辐射照射的防护ICRP第96号出版物原子能出版社2005年8.原子核物理实验方法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合编原子能出版社1992年9.辐射剂量学田志恒编潘自强审原子能出版社1992年10.蒙特卡罗方法在实验核物理中的应用许淑艳编著原子能出版社11.原子核物理杨福家王炎森陆福全著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年12.中子引发轻核反应的统计理论张竞上著科学出版社2009年13.电离辐射防护和辐射源安全潘自强程建平等编著原子能出版社2007年14.中子物理学—原理·方法·应用丁大钊叶春堂赵志祥等编著原子能出版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