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消息二则 练习
第1课 《消息二则》同步练习卷(含解析)

第1课《消息二则》同步练习卷(含解析)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2023年同步练习卷一、选择题1.下列加线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遗憾(hàn)舆论(yú)胸脯(pú)B.泄气(xiè)溃退(kuì)覆灭(fù)C.歼灭(xiān)区域(yù)阻塞(sài)D.封锁(suǒ)大厦(shà)纤维(xiān)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战争已经持续了三天三夜,我军终于在黎明时分将负隅顽抗的敌人全部歼灭。
B.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书呆子,除了书本知识,什么都不会。
C.敌人的进攻锐不可当,我们就快支持不住了。
D.她十多年来生活在农村,忽然要面对电视采访,真有点不知所措。
3.选文《消息二则》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是()A.记叙说明B.记叙议论C.议论抒情D.说明议论4.下列对文中词语或语句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中,“不到”“即已"突出时间短,充分说明了人民解放军的锐不可当。
B.“……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中的“均"在这里的意思是“都”,它在这里表示战线之长、胜利之大。
C.“英勇善战,锐不可当"与“纷纷溃退,毫无斗志”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作者藐视敌军,赞扬我军的思想感情。
D.“……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巧妙地交代战役的结果,揭示了敌军溃退的原因,增强了新闻的真实性。
5.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五四百年来的历史,铭刻着中国共产党的卓越领导、卓著功勋;;;;_________________。
①预示着国家民族的灿烂前程、美好未来②承载着中国人民的伟大梦想、光荣奋斗③记录着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落地生根、枝繁叶茂④展现着中华民族的浴火重生、奋发崛起A.③②④①B.②④①③C.③④①②D.②③①④二、语言运用6.下面一段文字是由明明同学读完本文后搜集、整理而成的,请按照题目要求修改病句。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消息二则》同步练习附答案

1《消息二则》同步练习附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溃.退(kuì) 荻.港(dí) 摧枯拉朽.(xiǔ)要塞.(sài) 歼.灭(jiān) 锐不可当.(dāng)qiān(签)订xiè(泄)气dū(督)战2.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A.你交友的标准是什么?是注重外表的美丽?还是注重内心的善良?B.美国空军高度赞扬钱学森对战争的胜利做出了“无法估价的贡献”。
C.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有人提出了“赢语文者赢高考”的口号。
因此,教师、家长、学生都有所动作。
D.一方面是旅游线路老化、接待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是游客口味不一、经济承受能力不同:这是我国开放欧洲旅游面临的两大难题。
(解析:A项中“是……还是……”是选择疑问句,中间连接的标点应为逗号)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A.临近考试,同学们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B.在对传统村落的修缮中,我们要保护文化遗产存在的真实性,禁止随意修建仿古建筑、仿古街区。
C.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表示,魏秋月目前的伤势达不到上场,甚至在8月的女排世界杯中能否上场也存在着疑问。
D.近3000名左右全国人大代表肩负人民重托出席盛会,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权。
(解析:A项搭配不当,“提高”应改为“转变”;C项成分残缺,应在“达不到上场”后加“的要求”;D项成分赘余,“近”和“左右”应删去一个。
)4.填空。
(1)新闻的五要素(五个W)是: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
有的还加上How(如何),即“五个W加一个H”,成为新闻“六要素”。
(2)新闻的表达方式: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3)新闻中最常用的文体是消息,即狭义的新闻。
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
5.2017年是渡江战役胜利68周年,八年级(1)班开展了“纪念渡江战役,向老英雄致敬”的主题班会活动。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1《消息二则》测试题-部编版(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1《消息二则》测试题-部编版(含答案)巧用反衬态度鲜明——《消息二则》中作者观点的表达技巧一般来说,报道新闻要客观,但这并不等于作者就没有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而是要把观点态度用比较含蓄的方法间接地表达出来。
《消息二则》就运用了反衬的方法,色彩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
例1: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例2: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上述两例,表面上是写国民党反动派的不堪一击,实际上是用国民党反动派的仓皇溃败,反衬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饱含着作者对我人民解放军的肯定和称赞。
例3: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这段话从战犯汤恩伯到芜湖督战的行动,及其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的判断失算,反衬我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同时也把作者对敌人无能和愚蠢的讽刺表达得淋漓尽致。
例4: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这段话阐述了国民党军队溃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实际也是用国民党广大官兵对反动政权的失望和泄气,反衬人民解放战争的正义性和国民党发动内战的不得人心。
《消息二则》正是通过反衬的手法,把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色彩鲜明地表达出来了,同时也体现了作为政治家和军事家的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写作风格。
因此,这二则消息能够成为消息作品中的瑰宝,也就不足为奇了。
同步训练基础锤炼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溃.退()荻.港()芜.湖()歼.灭()阻遏.()锐不可当.()泄.气()督.战()要塞.()殷.切()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缠斗至中午,汉军固然是刀折矢尽,羌军更是吃不住劲,全线溃退..。
B.女足业已..晋级奥运会,苏州奥体中心内,上万球迷激动并幸福着。
消息二则课后训练习题

消息二则课后训练习题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词不属于消息的五个基本要素?A. 时间B. 地点C. 人物D. 原因A. 事件发生的时间B. 事件发生的地点C. 事件的主要过程D. 事件的影响A. B. C. 背景 D.二、填空题1. 消息的五个基本要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
2. 消息的应具有____、____和____的特点。
3. 消息的部分应简洁明了,概括性地介绍____、____、____等内容。
4. 消息的背景部分主要交代事件的____、____和____。
5. 消息的部分应对全文进行____,或对事件进行____。
三、简答题1. 请简述消息的作用。
3. 请分析消息背景部分在整篇文章中的作用。
四、写作实践【材料】近日,我国某地发生一起火灾事故,造成3人死亡,5人受伤。
火灾原因初步判断为电线短路。
目前,当地政府已启动应急响应,全力开展救援工作。
火灾事故调查组已成立,正对事故原因进行进一步调查。
消息____消息____消息____消息____五、判断题1. 消息的必须包含所有五个基本要素。
()2. 消息的部分可以不按照时间顺序来叙述事件。
()3. 消息的背景部分可以放在文章的开头。
()4. 消息的部分必须是作者的个人观点。
()六、匹配题A. B. C. 背景 D. E.1. 吸引读者注意力,概括全文2. 介绍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3. 交代事件的历史背景和相关情况4. 详细叙述事件的过程和细节七、改错题【错误消息】昨天晚上8点,我国某城市发生一起严重交通事故,一辆小轿车与一辆大货车相撞,导致5人受伤。
事故发生原因是因为小轿车驾驶员疲劳驾驶。
目前,伤者已被送往附近医院救治,事故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之中。
八、案例分析题【案例消息】近日,某地举行了一场大型公益活动,吸引了上千名志愿者参与。
活动旨在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筹集教育资金,活动现场共筹集善款50万元。
此次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单元 第1课《消息二则》 同步练习

1.1 消息两则一.选择题(共5小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阌.乡(wén)阻遏.(è)逃窜.(cuān)绥靖..(suíjìng)B.荻.港(dí)阻塞.(sè)区域.(yù)踞.点(jū)C.泄.气(xiè)业已.(yǐ)纤.维(qiān)要塞.(sài)D.溃.退(kuì)管辖.(xiá)歼.灭(jiān)锐不可当.(dāng)2.下列字形准确无误的一项是()A.要塞业已被浮B.泄气协定衷心C.前峰阻遏二十八宿D.丝豪逃窜管辖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芜.湖(wú)业已.(yǐ)锐不可当.(dāng)B.荻.港(dí)泄.气(xiè)摧枯拉朽.(xiǔ)C.签.订(qiān)督.战(dū)纷纷溃.退(kuì)D.要塞.(sài)歼.灭(qiān)殷.家汇(yīn)4.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区域泄气业己毫无斗志B.占领阵地扩展冲破敌阵C.督战协定突破马革果尸D.巩固丝豪拒绝横渡长江5.下列词语中字的字形、字音、字义都正确的是()A.锐不可当(dǎng阻挡、抵挡)B.馈退(kuì馈败)C.歼灭(jiān消灭)二.填空题(共3小题)6.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锐不可当歼灭溃退督战摧枯拉朽阻遏要塞泄气7.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摧.枯拉朽.:溃退..:荻.:8.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溃.退荻.港摧枯拉朽.要塞.歼.灭锐不可当.qiān订xiè气dū战。
三.基础知识(共1小题)9.字音字形。
芜.湖kuì退荻.港殷.家汇锐不可当.qiān订dū战xiè气歼.灭要塞.四.语言运用(共1小题)10.给加点字注音。
溃.退歼.灭督.战芜.湖签.订取缔.对峙.要塞.绥靖..阻遏.锐不可当.五.综合读写(共1小题)11.下面这则启事中有多处错误,请指出四处并改正。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课 消息二则 练习(含答案和解析)

某报小记者李梦当晚也在活动现场,他准备采访无人机表演团队的负责人张指导。请你根据上面 的材料,为他拟写两个有价值的采访问题。
(1) (2)
9. (3分) 为下面这则消息拟写的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近日,省文化厅公布了湖南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韶山山歌作为湘潭地区 唯一新增项目入选。韶山市正式公布韶山山歌传承人毛爱霞和毛继余为韶山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 目代表性传承人。 相传韶山因舜帝南巡奏韶乐,“箫韶九成、凤凰来仪”而得名。在历史的长河中,温和柔美的“韶乐”与 当地民风逐渐相融合,从而产生了曲调丰富多变、旋律优美动听的韶山山歌。5月23日,记者来到韶山 乡韶山村虎形组,找到了慕名已久的山歌传承人毛爱霞和毛继余两位老人,亲耳聆听了他们的演唱, 歌词朴素,曲调优美,令人叫绝。 近年来,韶山山歌面临失传的危机,引起了韶山市政府的高度重视。2007年,韶山市成立了非物质文 化遗产保护中心,同年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共普查代表性传承人34位,整理收集歌曲236 首,歌词5000多字,并组织山歌能手进行试点教学。2008年韶山市成功举办了首届韶山山歌大赛,次 年韶山山歌又在湖南省艺术节中获得银奖。2011年,韶山市邀请专家实地考察,向省文化厅提交了申 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报告。
7. (3分)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调节人与世界的关系。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
;
;
。这样,人才能实现从“小我”向“大我”的转变,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
①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
D.叛军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攻下临安、余杭等地。
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1消息二则同步练习.pdf

1㊀㊀消息二则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㊀㊀㊀)A.控制要塞∙(sài)㊀㊀㊀㊀阻塞∙交通(sè)B.锐不可当∙(dǎng)当∙真这样(dàng)C.歼∙灭顽敌(jiān)阡∙陌交通(qiān)D.横∙渡长江(héng)蛮横∙无理(hèng)2.找出各项中的一个错别字,并在括号内改正㊂A.区域㊀无湖㊀繁昌㊀青阳(㊀㊀㊀)B.贵池㊀微弱㊀泄气㊀获港(㊀㊀㊀)C.澎泽㊀溃退㊀预定㊀要塞(㊀㊀㊀)D.余部㊀抵抗㊀胁定㊀拒绝(㊀㊀㊀)3.下面句子中画线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㊀㊀㊀)A.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㊂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㊂(坚强不屈)B.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㊂(指经过战斗所取得的进展㊂)C.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㊁无锡段铁路线㊂(已经)D.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㊁芜湖线,渡至繁昌 (表 从水路进军,来到 之意)4.下列与短语 擦破了 类型相同的一项是(㊀㊀㊀)A.拒绝和平㊀㊀控制要塞㊀㊀纷纷溃退㊀㊀渡过南岸B.清楚得很㊀㊀踢一脚㊀㊀㊀说下去㊀㊀㊀爽快极了C.英勇善战㊀㊀冲破敌阵㊀㊀热起来㊀㊀㊀在九江D.横渡长江㊀㊀广大官兵㊀㊀锐不可当㊀㊀甚为微弱5.从下列备选项中选出适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㊂(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㊀㊀㊀㊀敌阵,横渡长江㊂A.摧毁㊀㊀㊀㊀㊀㊀㊀B.冲破(2)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㊀㊀㊀㊀一切抵抗之敌㊂A.歼灭及击溃㊀㊀㊀㊀B.击溃及歼灭6.填空㊂(1)新闻六要素是:㊀㊀㊀㊀㊁㊀㊀㊀㊀㊁㊀㊀㊀㊀㊁㊀㊀㊀㊀㊁㊀㊀㊀㊀㊁㊀㊀㊀㊀㊂(2)新闻在结构上分为五部分:㊀㊀㊀㊀㊁㊀㊀㊀㊀㊁㊀㊀㊀㊀㊁㊀㊀㊀㊀㊁㊀㊀㊀㊀㊂㊀㊀㊀㊀是消息的开头的㊀㊀㊀㊀或㊀㊀㊀㊀,它扼要地揭示了消息的㊀㊀㊀㊀㊂㊀㊀㊀㊀是消息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㊀㊀㊀㊀,是对㊀㊀㊀㊀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㊂㊀㊀㊀㊀指的是消息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㊂㊀㊀㊀㊀和㊀㊀㊀㊀有时可以暗含在㊀㊀㊀㊀中㊂(3)电头说: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 ,时间竟精确到了 时 ,这暗示了什么?㊀1.‘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文中哪些词语描述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崩溃?哪些词语描述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12.简要分析‘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标题的特点㊂3.分析‘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语的语言特点㊂4.分析‘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哪路详写?哪路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基础训练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㊂要塞∙(㊀㊀㊀)㊀㊀当∙面(㊀㊀㊀)㊀㊀㊀kuì(㊀㊀㊀)退㊀㊀dū(㊀㊀㊀)战瓶塞∙(㊀㊀㊀)锐不可当∙(㊀㊀㊀)xiè(㊀㊀㊀)气yè(㊀㊀㊀)已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㊀㊀㊀)A.余部㊀㊀拒绝㊀㊀击溃㊀㊀锐不可当B.微弱㊀㊀督战㊀㊀防线㊀㊀摧枯拉朽C.渡江㊀㊀扩展㊀㊀胁定㊀㊀毫无斗志D.业已㊀㊀荻港㊀㊀抵抗㊀㊀顽强拓展提升3.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习题㊂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㊁安庆段㊂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㊂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㊁殷家汇㊁东流㊁至德㊁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㊂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㊂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㊂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㊂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㊂(1)用一句话简要概括这一部分文字㊂(2)敌军的纷纷溃退㊁毫无斗志与我军的哪些方面形成鲜明对比?(用课文原句回答)通过对比也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3)语段中的黑体字 至发电时止 和 余部 能不能改成 到现在 和 剩下的 ?为什么?(4)从内容上看,本段文字在记叙中插入议论,请在语段中将议论性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并进一步分析一下议论句在语段中的作用,把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填在括号内(㊀㊀㊀)(多项)A.插入简短的议论是为了揭示事件的本质㊂联系这一片段,是从我军英勇善战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两个方面揭示了这两路敌军毫无斗志的原因,联系全文,则是敌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原因㊂B.对敌军的情况详议几笔,可以把极少数战犯同广大官兵相区别,以争取多数,孤立少数,瓦解敌军㊂C.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正是我军发动渡江战役的直接原因,着重点明这一点,有力地证明了我军发起渡江战役在政治上是完全正确的㊂D.在叙述的基础上插入简短的议论,在写法上富于变化,避免了平铺直叙㊂24.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习题㊂20余万元巨款无人认领本报讯(记者赵琰㊀林勇)㊀4月29日晚,一乘客将20余万元巨款遗落在出租车上(本报昨有报道),然而蹊跷的是,直到记者发稿时为止,失主仍未到警方认领巨款㊂29日晚上7时许,振海出租车公司的哥董兴强送完两名乘客后,突然发现车上多了一只手提袋㊂打开一看,袋中装的竟是几捆人民币,粗略估计约有20余万元,董兴强马上掉转车头开到公安治安分局城西派出所,把钱交给值班民警㊂随后,值班民警和董师傅一起来到乘客下车的地方寻找,但等了许久也不见两名乘客的身影㊂而110指挥中心也没有收到关于这笔巨款的报案㊂根据手提袋中的一些资料,民警找到怀疑是失主的一名男子的单位和家人㊂据其家人称,这笔钱可能是该男子从自己炒股的账户上提出来的㊂但从当晚起,家人已和该名男子失去联系㊂至于这笔钱是否确为该男子所有,这笔钱要用于何处,家人也无从得知㊂据悉,这笔巨款现保管在公安治安分局㊂民警已通知该男子家人,请他于昨天来接受调查并取回失款㊂但直到昨天下午,这笔钱还是无人认领㊂(1)给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㊂遗落∙(㊀㊀㊀)㊀㊀㊀㊀蹊跷∙∙(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账∙(㊀㊀㊀)户(2)这则新闻在记叙事件的过程中同时赞扬了出租车司机董兴强怎样的精神品质?你是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3)文中的 粗略估计约有20余万元 能不能省略 粗略估计 或者直接写成 23万元整 这样的具体数值?为什么?(4)请按新闻记叙的要素,分析上文的内容㊂①时间:②地点:③人物:④事件:⑤事件的结果:(5)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新的词语也不断地产生,丰富美化着我们的生活,除文中提到的 的哥 炒股 外,你还知道哪些?(至少写出3个)发散思维5.简析下面对话的言外之意㊂50年代初,周总理接受美国记者的采访,随手将一支美国派克钢笔放在桌上㊂记者: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生产的钢笔呢?总理:提起这支笔啊,那可话长了㊂这不是一支普通的笔,而是一个朝鲜朋友在朝鲜战场上得到的战利品,是作为礼物送给我的㊂我觉得很有意义,就收下了贵国这支笔㊂(1)美国记者:㊀(2)周总理:㊀3。
第1课 消息二则 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1课消息二则同步练习(含答案)第1课消息二则【知识积累】作者档案作者毛泽东生卒年1893—1976 字润之籍贯湖南湘潭评价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诗人、书法家。
作品风格毛泽东的诗歌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散文以政论散文为主,具有极强的思辨性、深刻的思想性和强烈的战斗性。
代表作品作品集有《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诗词代表作有《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七律·长征》等。
重点字词生难字荻(dí)港溃(kuì)退歼(jiān)灭xiè(泄)气要塞(sài) 督(dū)战锐不可当(dāng) cuī(摧)枯拉朽多音字横当形近字重点词摧枯拉朽: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锐不可当: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
综合素养素材积淀:欣赏有关战争的古诗词1.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杨炯《从军行》2.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陆游《诉衷情》【同步练习】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要塞(sè) 泄气(xiè) 业己完成B.芜湖(wú) 溃退(kuì) 毫无斗志C.督战(dū) 歼灭(qiān) 封琐控制D.荻港(dí) 横渡(hènɡ) 和平谐定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我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摧毁了敌人的最后一道防线。
B.小镇上,一个倒卖假酒的犯罪团伙气焰嚣张,风头锐不可当,最终被公安机关依法抓获。
C.李天佑英勇善战,戎马一生,为民族独立与解放建立了卓著功勋。
D.未来一定不会只是风平浪静、波澜不惊,每个人都会遇到或多或少的困难。
3.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我西路军当面之敌纷纷溃退,……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dū战,不起丝毫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消息二则练习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度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kuì退。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芜.湖(wú) kuì(溃)退荻.港(dí)(2)选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度江”,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渡江”。
(3)“摧枯拉朽”在文中的意思是:指国民党反动派被迅速摧毁。
(4)文中画线句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2.文学常识填空。
(1)新闻这一文体从狭义来讲又称消息,它最基本的特征是用事实说话。
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部分。
其中,前三部分是主要部分。
(2)阅读新闻,要注意它的六要素,即“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
(3)第一则新闻的导语是从兵力、战线、战况三个方面来概括全文的。
3.2018年是渡江战役胜利69周年,八年级(1)班开展了“纪念渡江战役,向老英雄致敬”的主题班会活动。
请根据下面的活动场景,完成相应的练习。
(1)下面是一位学生对战斗英雄的采访,请你根据所学知识补全相应内容。
学生:请问东路军当时渡江的过程是否十分顺利?战斗英雄:【示例】总体上我们的渡江过程是非常顺利的,但是战斗也十分激烈。
学生:您能描述一下当时渡江的情景吗?战斗英雄:【示例】渡江作战当天,我们全体战士在炮火的掩护下,乘着木船,冒着敌人密集的子弹,勇往直前,最终成功地跨越长江。
(能描述当时的场景即可) 学生:作为一名战斗英雄,每当回想起渡江的情况,您一定有许许多多的话要说。
现在,您心里最想说的话是什么呢?战斗英雄:【示例】在这里我要向在渡江战役中英勇战斗、奉献出自己生命的战友们致以深切的悼念和崇高的敬意!(2)班委会拟组织全班同学到安徽名人馆参观学习。
请你根据下面地图中加粗的路线图(起点—终点)写一段话,告诉同学们怎样从学校前往目的地。
【示例】从学校出发,沿姥山路向北步行,在义城派出所路口右转,然后向东步行,在路口右转进入包河大道,沿包河大道向南步行,随后右转进入环湖北路,然后向西南方向继续前行,在上海路与环湖北路的交叉路口继续直行,随后右转进入云谷路,沿着云谷路向西北方向步行,然后左转,继续沿云谷路向西步行。
随后左转进入金斗东路,然后向南步行,即可到达目的地“安徽名人馆”。
(3)战斗英雄的叙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示例】我们中学生要铭记革命先辈前仆后继、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富强!(4)活动中,小明同学为班级黑板报写了一段文字,请你帮他修改。
渡江战役,也称京沪杭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的战役。
【A】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之后,在和平谈判的烟幕掩护下,国民党军队积极呼吁长江防线。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最后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上签字。
21日,毛泽东和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B】1949年4月20日晚和21日,人民解放军第二、三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和总前委的“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先后发起渡江。
在炮兵、工兵的支持配合下,在西起湖口、东至靖江的千里战线上强渡长江,迅速突破国民党军的江防,占领贵池、铜陵、芜湖和常州、无锡、镇江等城,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
4月23日,第三野战军一部解放了南京,南京政府垮台。
接着,各路大军向南挺进,5月3日解放杭州、5月22日解放南昌。
5月27日,第三野战军主力攻占上海。
在此期间,第四野战军于5月14日南渡长江,16日解放汉口,17日解放武昌、汉阳。
1949年6月2日,第三野战军一部解放崇明岛,至此,渡江战役结束。
在渡江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刻,毛泽东亲自撰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及时报道战况,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鼓舞,【C】对于袭击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①【A】处画线句子中有用词不当的语病,应将“呼吁”改为“布置”。
②【B】处画线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当,应将“双引号”改为“书名号”。
③【C】处画线句子词语搭配不当,应将“袭击”改为“瓦解”。
阅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完成练习。
4.结合全文,理解句子。
(1)文中的“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能否改为“现在,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一大半,剩下的二十三日可渡完”?为什么?不能。
“现在”与“至发电时止”相比,不如后者概念确切;“一大半”与“三分之二”相比,表达含混,模糊不清;“剩下的”用词口语化,“余部”是军事术语,表达更贴切,得体。
(2)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赏析下列的句子。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歼灭”“击溃”“占领”“控制”等动词的连用,使语言雄健有力,表现出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向无敌的气概。
尤其是“控制”这个动词的运用,十分准确地表明江阴要塞不仅是被占领,而且被我军操控,正因为如此,长江才能被“封锁”,这些动词的连用,达到了意想不到、震撼人心的效果。
5.本文的主体部分,着重报道人民解放军渡江的战斗情况,为什么把中路军和西路军放在一起写?为什么最后才写东路军?因为中路军和西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
而东路军所遇敌军抵抗较为顽强,这样安排,更能使文章高潮迭起。
6.文中为什么多次出现“至发电时止”和表示具体数字的词语?让表达更严谨,增加新闻的具体性和真实性,体现新闻的时间性和时效性,因为事件仍在发展变化,这样写可以避免作者发稿时与读者看到新闻时,事情发生变化而产生的误解。
7.“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句中“此种情况”指的是什么?这句话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此种情况”指的是“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这句话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揭示事物本质,点明胜利的根本原因,长我军士气,灭敌人威风,增强了文章的思想性。
莒南村民讲述渊子崖保卫战:“团结起来就是那无敌的力量”本报记者王洪涛本报通讯员徐德理陈德溪①对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莒南县渊子崖村村民林祥松感慨,这个纪念日太有意义了,要让子孙后代都铭记这段历史。
②“我们得吸取教训,要团结起来,团结起来就是那无敌的力量。
”说到这儿,67岁的林祥松给记者讲述了发生在渊子崖村的抗日保卫战。
渊子崖村,被称为“中华抗日第一村”,渊子崖保卫战被称为“村自卫战的典范”。
③林祥松说,1938年,渊子崖村为了避免兵匪的骚扰、掠夺,在村子四周建起了4米高的城墙和炮楼。
1941年12月的一个早晨,到沂蒙山区进行铁壁合围的1 000多名日军,包围了渊子崖村。
“一看鬼子围过来了,村里的男女老少,都拿起土枪、土炮,在炮楼上对着鬼子打。
”林祥松说,鬼子就用小钢炮炮轰城墙、城门,最终将村子西北部的城墙炸了一个半人高的洞,“一看破了洞,就有五六个人拿土枪过去封堵,离洞最近的林九兰,从家里拿来了铡草用的铡刀,蹲在洞的旁边,钻进来一个铡一个,一共砍死了7个鬼子。
后来,鬼子就调整了小钢炮的方向,往天上射,炮弹刚好落在城墙里边,林九兰就这样牺牲了。
”④在老辈们的述说里,林祥松印象深刻的还有林庆一、林庆海两叔兄弟。
“鬼子进村之后,就到处放火。
躲在柴火垛里的两兄弟,一下子被鬼子点了,两人蹿出来之后,和四五个鬼子赤手肉搏,最后,两人一人抱了一个鬼子,跳进火堆里,与敌人同归于尽。
”⑤依靠“以死的精神来抵抗”,渊子崖村等来了八路军的援军。
战斗从清晨一直到傍晚,渊子崖村民和八路军共歼灭日军112人,同时也有140多名村民和40多名八路军、武工队战士牺牲。
⑥“虽然参加这场战斗的村民都一个一个离世了,但这段历史,我还要不断地讲给村里的小一辈听,让他们知道,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
”林祥松说。
8.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点明写这篇通讯报道的背景与机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9.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第③~⑤段的内容。
第③段:全村抗敌,林九兰壮烈牺牲。
第④段:两叔兄弟抱住鬼子同归于尽。
第⑤段:渊子崖村民配合八路军歼灭了敌人。
10.林祥松还要不断地把这段历史讲给村里的小一辈听的目的是什么?让村里的小辈知道,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
11.自国家公祭网开通以来,海内外网友纷纷参与在线公祭并留言。
请你结合本文内容,在“缅怀留言”一栏里留下自己的话。
【示例】不忘历史,敬畏生命,传承精神,珍视和平。
拟写新闻标题【典型例题】阅读下面的新闻,请你拟写恰当的标题。
标题:____________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参考答案】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技法点睛】拟写新闻标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题文一致:标题的论断在新闻中要有充分的依据。
2.一语破的:突出新闻中最新鲜、最重要、最有特点、最本质的事实。
3.简洁明快:善于概括,经过压缩,内容更精练。
第一,锤炼字句;第二,适当采用简称。
4.旗帜鲜明:①要有明确的是非;②要有鲜明的爱憎和立场。
5.生动活泼:①注意选择词语,如词语的意义、词语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成语的恰当运用等;②为了使标题更加生动活泼,更富有表现力,可以适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借代、拟人、双关、反语、排比、呼告、仿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