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档案管理三套试卷

合集下载

外国档案管理试卷98年下半年全国

外国档案管理试卷98年下半年全国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拉美地区培训中心设在_________的___________大学。

2.在国外,如果选用旧建筑物作为档案馆库,一般要求符合两个基本条件,即__________和_________。

3. 殖民地档案馆和机关档案馆均是___________社会_________期产生的新型档案馆。

4. 荷兰政府内务部______年发布规章,正式批准采用__________整理档案。

5. 前苏联设有档案鉴定委员会和档案评审委员会,其中,前者是_________机构,后者是_________机构。

6. 集中式档案事业管理体制可使整个国家档案管理结构实现化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化。

7. 国外的文件管理内容主要包括文件的形成、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利用和四个环节。

8. 文件中心的名称因国而异。

在英国称为______________,在马来西亚称为_____________。

9. 文件管理概念的正式启用,始于20世纪________年代。

10. 文件的经济、有效管理在半现行阶段体现为设计合理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1. 文件和档案是同一事物在其不同运动阶段上____________变化的体现。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是文件生命过程的统一的系统工程。

( )2.文件管理机构是实现文件有序管理的组织保证,也是实现文件管理经济、有效目标的基本途径。

( )3.在德国档案学者看来,档案鉴定是一项重要而细致的活动,是挑拣,是区分良莠。

( )4.一般说来,家庭全宗的材料不得多于三代人,而家庭全宗的材料不和少于四代人。

( )5.编目与整理的密切关系表现在前者是先行工作,后者是后续工作。

( )6.档案利用限制的实质在于对某些种类的档案由档案馆规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拒绝向公众提供利用。

( )7.芬兰、丹麦等国档案事业管理体制的特点是只在中央设立一个档案事业管理中心。

外国档案管理

外国档案管理

一、填空题:1.外国档案界大多认为档案起源于( )。

2.德国早期的档案学者()在其著作《论登记室及其机构和管理》一书是提出,登记室是“君主的心脏、安慰和珍宝”。

3.最早实行档案开放原则的国家是()。

4.文件和档案是同一事物在其不同运动阶段上()变化的体现。

5.行政官员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英国档案学者()。

6.()被誉为是“当代论述电子文件最富于想象力的学者”。

7.现代档案事业管理体制已经定型为集中式与()两大类型。

8.档案领域开始国际合作的真正起点是()年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召开的图书与档案人员国际大会。

二、名词解释:1.主体模式2.国际档案理事会3.限制利用三、简答题1.档案载体的第一次变革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2.简述迈斯奈尔关于档案鉴定的六条原则。

3.试析宏观鉴定论的共同点及不足之处。

四、综合论述题1.试述《荷兰手册》的主要贡献及其局限性。

一、填空题1.()是奴隶制时期档案馆库发展到最高水平的标志。

2.()是德国档案学家迈斯奈尔最著名的论断。

3.法国在档案工作改革中颁布的()是世界上第一部专门的档案大法。

4.美国档案事业的总体特色是()5.()被称为尊重全宗原则的出生证。

6.英国档案学家詹金逊在档案学上的代表作是()年出版的《档案管理手册》。

7.1821年成立的()是世界上第一所高等档案教育机构,被誉为“第一代档案学院”。

二、名词解释1.中心模式2.登记室原则3.文件连续体理论三、简答题:1.简述古代档案馆库的性质和特点。

2.简述文件管理与档案管理关系。

3.简析外国档案教育的共同特点。

四、综合论述题:1.综合评述文件中心的性质、任务及其优越性。

一、填空题:1.德国早期的档案学者拉明根在其著作()一书是提出,登记室是“君主的心脏、安慰和珍宝”。

2.()被誉为“档案的人权宣言”。

3.()在档案工作改革中颁布的“穑月七日档案法”是世界上第一部专门的档案大法。

4.行政官员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英国档案学者()。

《档案管理》题库大全完整版及参考答案

《档案管理》题库大全完整版及参考答案

《档案管理》试卷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1.对整个档案工作有检验和促进作用,它是档案诸环节中最富有活力的一个环节,档案工作的好坏最终体现在( C )A:档案整理工作 B:档案收集工作C:档案提供利用 D:档案保管工作2.它是取得和积累档案的一种手段,在整个档案管理系统中处于一种特殊的地位,也是档案工作的起点。

( B )A:档案整理工作 B:档案收集工作C:档案统计工作 D:档案保管工作3.文书档案的整理原则的基本标准要求是( D )A:遵循文件的形成规律 B:保持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C:区分不同的价值D:便于保管和利用4.文书档案中的日期,即文件的形成时间,它是文件的重要特征,是检索利用的常用途径。

如:2005年7月9日,标注为( C )A:2005-07-09 B:09-07-2005C:20050709 D:2005/07/095.档案的保管期限短期是指( D )A:1~3年B:1~5年C:1~10年D:15年以下6.在文书档案中,下面几点是装盒的具体要求,请把正确的选出来( C )A:不同形成年度的归档文件可以放入同一档案盒;B:不同保管期限的归档文件可以放入同一档案盒;C:不同机构或问题类目的归档文件不能放入同一档案盒;D:当遇到同一类目的归档文件数量较少,不够一盒时,也可以将这些材料装入其它档案盒;7.下面属于生产技术管理类文件材料是( A )A:QC活动成果材料;B:本企业有关商标、专利等无形财产管理中的法律问题的文件材料;C:年度物资节约情况,清仓报告、报表、总结;D企业经济责任制对上、对内签订的经济承包合同;8.下面属于行政管理类文件材料是(C)A:党员名册;B:创建文明单位活动中形成的文件材料;C:职工离退休审批表;D:企业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9.档案鉴定、销毁原始记录、请示和批复的文件材料,属于(C)A:党群工作类B:行政管理类C:生产技术管理类D:经营管理类10.《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从( A )时间起实施。

外国档案事业史思考题

外国档案事业史思考题

填空题:8*2 简答:4*8 论述:21.法国档案工作改革的意义A.揭开了世界档案史近代时期的序幕。

具有彻底反封建色彩的工作改革完全改变了档案工作的封建性质,第一次使档案工作发展成为国家的一项独立工作,标志着档案史新时期——近代时期的开端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性档案馆。

C.首创了国家档案和档案事业集中管理原则。

通过国家档案馆和各省档案馆的设立,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档案馆网络体系,使公共档案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集中管理;后来设立法国档案局对全国档案事业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成为集中式档案管理体制的首创者D.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档案法规——“穑月七日档案法”,开创了一个国家以法治档的历史E.率先实行档案开放原则。

不仅使利用者有古代时期一种统治阶级的才能享受的特权变成普通公民的权利,扩大了利用对象的范围,而且彻底改变了档案馆封闭和机密性质,推动档案馆发展成为一种服务大众的科学文化机构2.现代档案事业管理体制的两种类型A.分散式档案事业管理体制分散式,指的是国家不设立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统一掌握全国的档案工作,中央和地方的档案工作实行分权管理、各司其职原则。

换句话说,就是中央档案机构无权过问地方档案事务,地方档案机构不受中央领导。

从国外范围看,分散式档案事业管理体制也具体表现为英国型、美国型、瑞士型三种代表B.集中式档案事业管理体制集中式,指的是全国的档案事业统一接受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的领导和监督,地方档案机构接受中央档案机构的领导、指导和监督。

从国外范围看,集中式档案事业管理体制也具体表现为俄罗斯型、法国型、北欧型三种代表C.两种体制的优缺点及发展新特点各个国家的档案事业是集中管理还是分散管理与政治体制和文化传统都有关系。

集中式体制的优点在于便利于档案事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利于全国范围内的档案工作实现统一规划和有序管理(档案法规实施、档案行政职能的贯彻执行、档案机构的合理布局)。

二是有利于建立和协调各类档案机构之间的关系(档案机构的职责分明,馆藏建设的优化、业务关系)。

档案管理员考试试卷

档案管理员考试试卷

档案管理员试卷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50分)1、A4纸的成品尺寸为()。

A、210x297mmB、210x265mmC、184x265mmD、225x156mm2、文书档案长期保管期限为()。

A、5-10年B、10-15年C、15-30年D、16-50年3、档案管理工作的核心部分是()。

A、收集B、整理C、鉴定D、保管4、一般情况下,文件成文日期以()为标准。

A、领导人签发日期B、会议通过日期C、批准日期D、发出日期5、保存电子档案的库房温度应控制在()。

A、16℃-20℃之间B、18℃-20℃之间C、15℃-17℃之间D、17℃-20℃之间6、竣工图图幅应按()要求统一折叠。

A、gb/t10609.3B、gb/t10609.4C、gb/t10608.37、项目竣工图一般为( )。

A、1套B、3套C、2套8、按项目文件的组卷规定,监理文件应按()组卷。

A、文种B、专业C、单项工程9、目录的编制规定,责任者,应填写文件形成部门或主要责任者,日期则应填写()。

A、文件输入档案专业系统的日期B、文件形成日期C、文件的整理日期10、档案验收组人数不应少于()。

A、4人B、10人C、5人11、会计档案保管期限,年度财务报告(决算)的保管期限为( )。

A、永久B、短期C、10年12、如向档案馆以外的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出卖档案法规定的部分档案,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由( )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A、县级以上B、县级以下C、省级以上13、档案著录时,提要一般不超过()。

A、50字B、100字C、150字D、200字14、竣工文件由()负责编制。

A、施工单位B、监理单位C、业主单位15、全宗号、目录号、卷号、件号或页号统称为()。

A、档号B、归档号C、分类号D、文书处理号16、保存照片的相对湿度为()。

A、40%-60%B、35%-45%C、30%-45%D、45%-60%17、全宗号、目录号、卷号、件号或页号统称为()。

档案管理学试卷及答案

档案管理学试卷及答案

档案管理学(A卷)一、单项选择题(10%)1、档案检索效率是指在检索过程中满足利用者的全面性和准确性的程度,其中能满足利用者要求的准确程度的是()A、查准率B、查全率C、检索效率D、漏检率2、档案检索工具的种类比较多,将著录条目连续排列并装订成册的检索工具是()A、馆藏性检索工具B、书本式检索工具C、查找性检索工具D、介绍性检索工具3、大事记的种类很多,记载国家或一定地区一定时间内某一方面的大事记是()A、机关工作大事记B、国家或地区大事记C、专题大事记D、个人生平大事记4、档案展览和陈列的性质主要表现是多方面的,能表现档案内容,能更具吸引力并能受到良好服务效果的是()A、现实性B、思想性C、艺术性D、翔实性5、对档案数量、存在与保管的状况及其变化情况进行登记的形式有多种,其中详细登记每一个全宗情况的形式是()A、全宗名册B、卷内文件目录C、档案登记簿D、全宗单6、统计调查根据统计工作的不同类型,它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因某一特定需要而临时组织的统计点调查是()A、综合性调查B、抽样调查C、专门调查D、随机抽样调查7、编写组织沿革可以有多种方法,按年度记述某一机关组织概况的是()A、阶段法B、系列法C、编年法D、系统法8、档案文摘汇编的编辑、出版形式比较灵活,根据社会某一方面问题汇编公布的档案文摘是()A、学术论文文摘B、科技成果文摘C、现行文件文摘D、专题档案文摘9、档案标引步骤主要由两部分内容组成,其中确定被标引档案主题概念过程的是()A、主题因素B、主题分析C、概念转换D、标引规则10、为了保证标引工作的质量,有三个指标应该掌握,其中能确认档案所有程度的是()A、标引的专指度B、标引的一致度C、标引的网罗度D、标引质量指标二、多项选择题(10%)1、档案提供利用的主要方式有()A、档案阅览服务B、档案的外借服务C、展览与陈列服务D、制发复本服务E、档案咨询服务2、开放档案的依据有()A、用户需要B、理论依据C、法律依据D、实践依据E、开放政策3、档案检索工具在档案管理中具体表现出的作用是()A、桥梁作用B、交流作用C、管理作用D、查询作用E、服务作用4、档案咨询服务工作一般按下列程序进行()A、接受用户咨询B、答复用户咨询C、分析用户咨询问题D、建立咨询档案E、帮助用户查找档案5、组织沿革是系统记载一个机关、地区或专业系统的体制组织机构和人员变革情况的参考资料,其主要的形式有()A、机关组织沿革B、工业组织沿革C、地区组织沿革D、直属机构沿革E、专业系统组织沿革三、名词解释(30%)1、档案统计2、档案著录3、《中国档案主题词表》4、档案利用服务5、专题概要四、简答题(24%)1、什么叫档案馆指南?它包括哪几部分内容?2、简述档案咨询服务的内容和种类。

档案国际档案日知识竞赛试题

档案国际档案日知识竞赛试题

档案国际档案日知识竞赛试题一、选择题1. 国际档案日是每年的哪个日期?A. 6月9日B. 10月20日C. 11月9日D. 12月18日2. 国际档案日的目的是什么?A. 促进档案事业的发展B. 提高公众对档案的认识和重视C. 保护档案资源的安全D. 扩大档案学科的研究范围3. 档案的基本任务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B. 数字化、电子化、光盘化和网络化C. 编目、分类、归档和销毁D. 打印、复印、传真和扫描4. 档案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哪个方面?A. 经济价值B. 法律价值C. 历史价值D. 审计价值5. 档案的分类原则包括以下几种?A. 地域原则、时间原则和内容原则B. 公开原则、机密原则和保密原则C. 电子档案、纸质档案和微缩胶片档案D. 原件档案、复制档案和备用档案二、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 1. 档案可以是纸质的,也可以是电子的。

(×) 2. 档案只包括政府机关的文件。

(√) 3. 档案的保管需要进行环境控制。

(√) 4. 数字档案不需要进行定期修复和迁移。

(×) 5. 档案的销毁可以由任何人负责决定。

三、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一下国际档案日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国际档案日起源于1980年的国际档案大会,旨在提高公众对档案的认识和重视,并促进档案事业的发展。

通过每年一次的庆祝活动,向公众普及档案知识,加强档案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各国档案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国际档案日对于推动档案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请列举三种常见的档案分类原则并简要解释。

- 地域原则:按照档案产生地点进行分类,例如国家档案、地方档案等。

- 时间原则:按照档案产生时间进行分类,例如按年代、按季度等。

- 内容原则:按照档案的内容特征进行分类,例如按主题、按机构等。

此原则较为灵活,适用性广泛。

3. 请简述数字档案和纸质档案各自的优势和劣势。

(完整word版)外国档案管理复习y

(完整word版)外国档案管理复习y

(完整word版)外国档案管理复习y第一章外国档案一、起源与发展(一)档案的起源(何时何地)我国档案界:①劳动伴生物说②结绳刻契说③与文字同源说④产生于阶级和国家形成之后说古代东方:是一个兼有地理和历史含义的概念。

(二)档案的发现(三)归宿二、古代档案(一)代表性的著名档案—《莱丁纸草》又名《伊浦味陈辞》(二)类型:1、宗教档案2、皇权王位档案3、经济档案4、军事和外交档案5、法典档案6、科学文化档案7、传记(三)档案载体材料的第一次变革及其对档案工作理论和实践带来的影响。

1.对档案工作的影响(1)产生了一些新的管理环节:鉴定、统计、保护(2)原有的管理环节得到了丰富和发展:收集、整理和编目2.对档案机构、档案人员和档案学理论的影响(1)档案数量的增长推动档案机构类型进一步丰富。

(2)档案数量的增长也推动了档案人员的专职化。

(3)档案数量的增长还推动了档案学理论的萌芽。

三、近现代档案(定义)(一)特征1.数量巨大2.种类(载体)繁多3.内容结构复杂(二)构成公共档案:是公共机构,一般指政府及其所属机构在履行其法定职责的过程中,或者在与其本职业务过程有关的情况下形成和积累的档案。

私人档案:亦称非公共档案,指非官方性质的机关、团体、组织和个人所形成的档案,或统称为非官方来源的档案。

管理性档案:是由公务或政务活动形成的,是公共机构在履引其职能时形成的记录。

专门档案:也称专业档案,它是负有特定职能的专业部门的活动记录。

传统性档案:主要指以纸张为载体所形成的档案。

新型档案:以化学合成材料和磁性材料为载体所形成的档案。

●新型档案的特点:第一,信息的非人工识读性。

第二,信息存储的高密度性。

第三,信息与载体的可分离性。

第四,载体的脆弱性和保管费用的高昂性第五,对技术的依赖性。

●口述档案作用:填补历史空白和弥补历史断层、挽救民族文化遗产、生动再现历史、改善档案馆馆藏结构等。

(三)分析档案载体材料的第二次变革(新型档案材料的出现)对档案工作、理论和实践带来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档案管理1一、填空题:1.外国档案界大多认为档案起源于( 古代东方奴隶制国家 )。

2.德国早期的档案学者(亚克伯·冯·拉明根)在其著作《论登记室及其机构和管理》一书是提出,登记室是“君主的心脏、安慰和珍宝”。

3.最早实行档案开放原则的国家是(法国)。

4.文件和档案是同一事物在其不同运动阶段上(价值形态)变化的体现。

5.行政官员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英国档案学者(詹金逊)。

6.(戴维·比尔曼)被誉为是“当代论述电子文件最富于想象力的学者”。

7.现代档案事业管理体制已经定型为集中式与(分散式)两大类型。

8.档案领域开始国际合作的真正起点是(1910)年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召开的图书与档案人员国际大会。

二、名词解释:1.主体模式是指国家没有设立档案事业领导中心,国家档案事业系统的组成以档案馆为主体,各类档案机构各自为政;国家档案事业大多通过档案法规来约束或档案学术机构来协调。

这种模式的典型主要有英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家。

2.国际档案理事会国际档案理事会(ICA——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Archives)是一个由档案机构和档案人员组成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非政府间国际专业组织,也是档案发展方面惟一的国际性咨询机构。

它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有咨询性的合作关系,并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与其他政府间和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进行密切的联系与合作。

3.限制利用是指由国家规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拒绝或限制档案向公众开放。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限制利用的对象不是统治者或档案所有者,而是社会上的普通公众。

三、简答题1.档案载体的第一次变革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1.对档案自身的影响:对于档案自身,纸张的发明和应用,既推动档案的载体材料趋向统一,又导致档案数量的急剧增加。

2.对档案工作的影响:对档案工作,纸张的产生和应用导致档案数量的急剧膨胀,使档案管理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和复杂。

3.对档案机构、档案人员和档案学理论的影响:首先,档案数量的大幅增长推动了档案机构类型的进一步丰富。

其次,档案数量的大幅度增长也推动了档案人员的专职化。

最后,档案数量的大幅增长还推动了档案学理论的萌芽。

2.简述迈斯奈尔关于档案鉴定的六条原则。

①决定必须尽可能当机立断。

暂时保留的决定很可能意味着永久保存。

②过激的行为必须避免。

既不要过于谨慎的保存,也不要过于随便的抛弃。

③不要使用过于抽象的概念作为价值标准。

④高龄案卷应当受到尊重。

凡16世纪以前的案卷不允许销毁。

⑤供某种暂时目的所用的案卷,一旦目的达到,一般是要销毁的。

⑥关于一个永久性机构成立经过的案卷一般是要保存的。

3.试析宏观鉴定论的共同点及不足之处。

共同点:第一,都把档案提升到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下,都认为档案价值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第二,都超越了传统鉴定理论中的价值标准,转而强调职能鉴定标准。

不足之处:这种宏观鉴定在现实操作层难以具体化,要将其具体化为可操作的鉴定标准难度极大,容易造成浮泛粗放的鉴定结果。

四、综合论述题1.试述《荷兰手册》的主要贡献及其局限性。

荷兰手册的主要成果或重要贡献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它奠定了来源原则的理论基础。

一方面,手册提出的“全宗是一个有机整体”的核心观点,是对尊重全宗原则和登记室原则的有力继承,贯穿了来源原则“尊重来源,尊重全宗完整性”的核心思想。

另一方面,手册提出了“整理系统必须以全宗原来的编制为基础”的又一核心观点。

其次,它推动了来源原则的广泛传播。

最后,它对档案编目首次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理论阐述。

荷兰手册的局限性:(三个方面)一是研究的内容相对单薄二是研究的范围相对窄小三是研究的方法相对简单和机械但这些局限并未妨碍荷兰手册成为近代欧洲档案学的一部名著。

美国现代档案学者谢伦伯格将它誉为“现代档案工作者圣经”,加拿大当代档案学者特里·库克也认为荷兰手册阐述的基本思想已成为20世纪档案理论与实践的基础。

外国档案管理2一、填空题1.(皇帝档案库)是奴隶制时期档案馆库发展到最高水平的标志。

2.(高龄案卷应当受到尊重)是德国档案学家迈斯奈尔最著名的论断。

3.法国在档案工作改革中颁布的(穑月七日档案法)是世界上第一部专门的档案大法。

4.美国档案事业的总体特色是(全局分散而中央集中)5.(法国内政部长发布了第十四号通令——《关于各部和各地区档案整理与分类的指示》)被称为尊重全宗原则的出生证。

6.英国档案学家詹金逊在档案学上的代表作是(1922)年出版的《档案管理手册》。

7.1821年成立的(法国档案学院)是世界上第一所高等档案教育机构,被誉为“第一代档案学院”。

二、名词解释1.中心模式中心模式:是指国家以档案行政管理机关为指挥中心,负责对整个档案事业进行管理和控制。

这种模式的代表有法国、俄罗斯和美国等国家。

2.登记室原则德国于1881年7月1日发布的《国家机密档案馆档案整理条例》提出了“登记室原则”。

该原则的核心内容主要有两条:①机密档案馆整理档案按照来源进行;②每一个机关移交的档案都会获利专属的档案柜,柜内所有案卷都保留它们在原机关登记室的原有排列次序和标记。

登记室原则与尊重全宗原则的共同点在于都强调保持档案的来源联系,要求同一来源的文件组成全宗;不同点主要在于全宗内的分类,尊重全宗原则要求按照主题重新整理,而登记室原则严格要求保持档案在机关登记室的原有整理体系。

登记室原则的提出和实行,被看作是来源原则形成的标志。

它不仅仅是对尊重全宗原则的简单继承,更多的是一种发展和创新。

它和全宗原则一样,具备了来源原则的思想精髓,但它更多地融入了历史主义的和发展的思想,更明确地要求档案整理要原原本本地体现档案形成历史过程和有机联系。

它才是对来源原则思想的完全体现,所以被视为来源原则正式形成的标志。

3.文件连续体理论澳大利亚档案学者弗兰克·阿普沃德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一种名称全新的“文件连续体理论”。

文件连续体理论的主要内容是构建了一个多维坐标系来描述文件的运动过程。

这个多维坐标系包括四个坐标轴——文件保管形式轴、价值表现轴、业务活动轴和形成者轴。

其中,文件保管形式轴是核心轴。

文件连续体理论通过描述文件保管形式轴上四个坐标的变化引发形成者轴、业务活动轴和价值表现轴上特定坐标的相应变化,揭示出文件的四围运动过程。

第一围是单份文件;第二围是案卷,即一组文件的组合;第三围是全宗,即一个机构所有案卷的集合;第四围是全宗集合,即所有全宗的集合。

文件连续体理论的进步之处:(四点)第一,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研究视角集中在文件本身,考察的是文件实体从形成直到销毁或永久保存的运动过程及其规律;而文件连续体理论研究视角是文件保管形式与业务活动和业务环境的互动,考察的是文件从最小保管单位直到组成最大保管单位的运动过程。

第二,文件重要周期理论主要运用平面的、单维的研究文法;而文件连续体理论将文件置身于一个多元时空范围,转而用立体的,多维的研究文法,全方位的考察文件的运动过程及其规律。

第三,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偏重于强调文件运动过程的阶段性,实现阶段式管理;而文件连续体理论更多的突出文件运动过程的连续性和整体性,将文件视为无需明确分割的连续统一体。

第四,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偏重于强调各阶段文件的价值形态与保管场所、管理方式的对应关系,而文件连续体理论不再要求相关因素的机械对应,从而更好的适应了电子文件时代的发展要求。

三、简答题:1.简述古代档案馆库的性质和特点。

1.性质:都是为所有者专有并只为所有者服务的保管机构。

2.特点:附属性;封闭性;世袭性或边续性;馆藏对象的混合性;门类的单一性;分散性。

2.简述文件管理与档案管理关系。

(一)文件与档案的密切关系档案由文件转化而来是文件中的特殊部分文件与档案是同一事物在其不同运动阶段上价值形态变化的体现。

(二)文件管理与档案管理的紧密联系第一,文件管理是档案管理的前提第二,档案管理是文件管理的延伸第三,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是一个统一的系统工程第四,档案部门和人员的参与,是文件管理质量的重要保证第五,文件管理人员与档案管理人员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而又各自独立的关系。

3.简析外国档案教育的共同特点。

第一,档案教育的层次较高第二,档案教育十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甚至实践课的比例可能超过理论课第三,课程设置注重把文件管理与历史档案保管联系,体现了文件与档案一体管理的思想。

第四,继续教育日益受到重视,形式更加丰富,内容更贴近时代。

四、综合论述题:1.综合评述文件中心的性质、任务及其优越性。

(一)性质文件中心的性质就是过度性或者说中间性,它介于文件形成机关与档案馆之间,是连接机关与档案馆的“中转站”。

(二)任务第一,负责对半现行文件进行廉价的贮存和有效的保管。

第二,负责为文件形成机关及时提供优质和高效的服务,并经机关同意后为其他提供服务。

第三,负责对半现行文件进行最终处置——移交档案馆永久保存或按规定程序进行销毁。

(三)优越性1.经济实用2.交接简便3.三个不变4.服务快捷5.安全保管6.保证质量外国档案管理3一、填空题:1.德国早期的档案学者拉明根在其著作(《论登记室及其机构和管理》)一书是提出,登记室是“君主的心脏、安慰和珍宝”。

2.(档案开放原则)被誉为“档案的人权宣言”。

3.(法国)在档案工作改革中颁布的“穑月七日档案法”是世界上第一部专门的档案大法。

4.行政官员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英国档案学者(詹金逊)。

5.德国实行的是(分散式)档案事业管理体制。

6.档案领域开始国际合作的真正起点是(1910 )年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召开的图书与档案人员国际大会。

7.俄罗斯采用的鉴定方法主要包括(综合鉴定法)和系统鉴定法。

8.《末日审判书》是(英)国的珍贵档案。

二、名词解释:1.集中式档案事业管理体制集中式档案事业管理体制:指是的全国的档案事业统一接受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的领导或监督,地方档案机构接受中央档案机构的领导。

从国外范围看,集中式档案事业管理体制又表现为俄罗斯型、法国型、北欧型。

2.非终极性机关档案馆非终极性档案馆是暂时存放机关档案的场所,它们保存的档案文件都必须按规定期限向终极性国家档案馆移交。

3.《荷兰手册》近代档案学研究的最重要的成果是荷兰三位档案学家缪勒、斐斯、福罗英于1898年合作出版的《档案的整理与编目手册》一书,简称“荷兰手册”。

三、简答题:1.简述法国档案工作改革的重大意义及其深远影响。

一、改革的重大意义法国档案改革以法律形式从根本上改变了档案工作的性质,结束了封建时代档案馆的附属地位和分散、封闭状态,建立了一个从中央到地方的国家档案机构体系,使档案馆事业成为国家的一项专门事业。

改革中提出并实行的档案集中管理原则,向社会开放原则,成为近代档案学的基本理论。

二、改革的深远影响一是极大的促进了档案工作各项活动的发展,推动了档案学的正式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