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档案事业史思考题
外国档案事业史(第三版)PPT (18)[52页]
![外国档案事业史(第三版)PPT (18)[52页]](https://img.taocdn.com/s3/m/53ecfdde79563c1ec4da712e.png)
二是英国各档案机构提供的在职培训; 三是英国档案工作者协会提供的定期培训。
英国档案教育的特色也可归结为三点: ①教育形式多元化; ②课程设置科学化; ③教学方式多样化。
(五)企业档案工作的特色
英国企业档案工作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1.运营模式商业化。例如,英国广播公司档案馆将其图片档案独立保存在位于英国电视中心内部的英国 广播公司摄影资料馆,资料馆以商业模式运行。 2.追求管理效益。在资金相对匮乏的情况下将一些特殊档案(如重要录音、录像档案,文物档案)委托保 存在国家相关保管机构,这样既降低了本企业档案馆的保管成本,也为那些特殊档案提供了更优良的储藏 环境和管理条件。 3.馆藏档案丰富且有特色。英国企业档案馆保存了大量具有时代特色和历史意义的多种类型的档案。 4.服务对象多元化。英国企业档案馆主要服务于企业内部的业务活动,同时也逐渐注重对外服务,促进 提高公司服务质量、树立公司良好形象。 5.档案服务信息化。大量的企业将本企业一些重要档案数字化,进而以在线方式提供利用,这样既能扩大 服务范围,缩小用户利用相关档案的受限条件。 6.管理人员专业化。
(2)国家档案馆作为一个为公众提供档案保 管和服务的全国性机构,有利于协助政府实现办公 现代化和融入社会的目标。
(3)为英国档案界提供了更多接近和了解用 户的机会。
(4)促使英国对数字档案保护及利用的研究 变得更加正规。
(5)国家档案馆与世界各国档案同行可分享 档案数字化保护的各种经验,及时进行总结和创新, 最终将研究成果更好地服务于整个社会。
鉴定和利用
按照档案法规定,凡满30年的公共档案 和满100年的私人档案,均向公众开放。 英国各档案馆普遍重视开放档案,采取 接待查询、提供阅览、举办展览、组 织参观和出版档案目录等多种形式积 极为用户服务。 此外,档案馆还同博物馆一起,开设专题 研究或展览,吸引广大民众,激发他们对 档案的兴趣。
外国档案事业史(第三版)PPT (22)[38页]
![外国档案事业史(第三版)PPT (22)[38页]](https://img.taocdn.com/s3/m/f86643e63968011ca200912e.png)
▪ 日本档案机构的建设,始于20世纪50年代。从中央到地方,都建立了名为“公文书馆 ”的机构。
目录
CONTENTS
1/东亚国家档案事业的 现实特色
2/南亚国家档案事业的 现实特色
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南亚国家档案事业 的现实特色
第一节
东亚国家档案事业的现实特色
日本档案事业的现实特色 韩国档案事业的现实特色
01
日本档案事业的现实特色
(一)档案事业的总体特征及其原因 日本是亚洲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世界经济大国。但长期以来,日本档案事
(2)学界不太重视档案学理论与实践研究,成为阻碍档案事业发展的主观原因。 (3)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后果延缓了日本档案事业的发展进程。第二次世界 大战给亚洲各国制造了严重的灾难,同时也使日本自身受到了沉重的打击,档案领域也未 能幸免。
(二)档案事业管理体制和档案机构设置的特色
▪ 日本实行分散式管理体制,政府不起统一领导作用,也没有设立全国性档案行政管理 机关。国内各种类型、各种级别的档案馆均各自为政,大多数档案馆既无隶属关系,也无 业务指导关系。
5.全国历史资料保存利用机关联络协议会
简称全史料协,1988年成立,其宗旨是通过会员的相互联系,以研究协议的方式进行档案研究和学术 交流活动,促进档案管理、使用和研究工作的开展。
(三)档案管理活动的特色
(1)收集
国立公文书馆由公文书科专门负责档案收集。公文书科下又设有三股一室:收集保管股主要负责接收与 收集国家行政档案,并进行妥善保管;编目股负责档案的整理和分类,编制档案目录和索引;借阅股负责档案阅 览、陈列和其他利用工作,并对利用情况进行统计;档案业务研究室负责制定鉴定、分类等专业标准,编纂和 出版档案资料,以及开展馆际交流。通过这三股一室的明确分工,国立公文书馆井然有序地开展档案管理工 作
外国档案管理模拟题及答案

1.外国档案界大多认为档案起源于( 奴隶社会 )。
2.德国早期的档案学者(克伯·冯·拉明根)在其著作《论登记室及其机构和管理》一书是提出,登记室是“君主的心脏、安慰和珍宝”。
3.最早实行档案开放原则的国家是(法国)。
4.文件和档案是同一事物在其不同运动阶段上(价值形态)变化的体现。
5.行政官员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英国档案学者(詹金逊)。
6.(戴维.比尔曼)被誉为是“当代论述电子文件最富于想象力的学者”。
7.现代档案事业管理体制已经定型为集中式与(分散式)两大类型。
8.档案领域开始国际合作的真正起点是( 1910 )年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召开的图书与档案人员国际大会。
二、名词解释:1.主体模式指国家没有设立档案事业领导中心,国家档案事业系统的组成以档案馆为主体,各类档案机构各自为政;国家档案事业大多通过档案法规来约束或档案学术机构来协调。
2.国际档案理事会成立于1950年8月,是一个具有广泛代表性的非政府间国际专业组织,总部设在法国巴黎。
专门组织对档案工作进行管理3.限制利用通过规定利用日期或总体上拒绝利用的一般或特定条例,对查阅文件‘档案,个人文件或特定类型信息作出的限制。
三、简答题1.档案载体的第一次变革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1)对档案自身的影响;(2)对档案管理的影响;(3)对档案机构、档案人员和档案学理论的影响2.简述迈斯奈尔关于档案鉴定的六条原则。
决定必须尽可能当机立断;必须避免过激行动;不要以过于抽象的概念作为价值标准;高龄案卷应当受到尊重;供某种暂时目的所使用的案卷,一旦目的达到,都要销毁;关于一个永久性机构成立经过的案卷一般应保存。
3.试析宏观鉴定论的共同点及不足之处。
共同点:它们都把档案鉴定提升到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下,都认为档案价值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它们都超越了传统鉴定理论中的价值标准,转而强调职能鉴定标准不足:在实现操作层难以具体化,要将其具体化为可操作的鉴定标准难度大,容易造成浮泛、粗放的鉴定结果。
档案事业概论及档案事业概论试题(含答案)

《档案事业概论》第一章档案与档案工作第一节档案本节概要地介绍了“档案的起源与发展”即档案的简史,“档案的概念与性质”即档案的定义,“档案的类型”即档案的种类(档案学术上的分类),“档案的价值与作用”等四个有关档案的最基本的问题。
一、档案的起源与发展(一)档案的萌芽与起源(初始形态):“助记忆时代”的结绳、刻契、图画档案起源于原始记事即结绳、刻契、图形等记事方式,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档案。
但因其在一定范围内有历史记录、契约、凭证、备忘等作用,可以看作是档案的萌芽,即档案起源的初始形态。
(二)档案产生的两个条件:记录符号与国家出现1.客观条件——记录符号文字作为语言记录符号产生以后,为准确地记录事实提供了条件,从而为档案的形成提供了客观条件。
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字记录档案——甲骨档案:河南安阳小屯村出土的3000多年前殷商时期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字记录,是当时商王朝使用的一种文件。
2.社会条件——国家的出现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出现了阶级、国家以后,就产生了文书。
文字记录的产生,社会的发展,国家的逐渐形成,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特定的社会需要等诸因素影响下,档案逐渐产生与发展。
(三)我国早期档案的载体形态:从甲骨档案、金石档案、简牍档案、缣帛档案到纸质档案档案是承载在一定物质载体上的历史记录,其记录方式与物质载体密不可分,我国古代社会早期先后出现了甲骨、金石、简牍、缣帛、纸张等档案物质载体形态。
金石档案:金是指青铜器、铁器等,石是指石头,金石档案是铭文档案和石刻档案的总称,是将文字铸刻在青铜器、铁器、石头上而形成的档案。
简牍档案:简是指竹简,牍是指木牍,是以竹简、木牍为载体形成的档案。
“册”、“典”是我国最早对文件和档案的称呼。
缣帛档案:缣帛是古时对绢类的丝织品的统称,是以丝织品为载体形成的档案。
用缣帛书写的文件称“帛书”、“卷”、“卷轴”。
纸质档案:是以纸张为载体形成的档案。
最早的纸质档案——甘肃“放马滩纸”,形成于西汉初期,不仅是迄今发现的世界最早的植物纤维纸,也是世界最早的纸质地图实物和最早的纸质档案。
外国档案管理

一、填空题:1.外国档案界大多认为档案起源于( )。
2.德国早期的档案学者()在其著作《论登记室及其机构和管理》一书是提出,登记室是“君主的心脏、安慰和珍宝”。
3.最早实行档案开放原则的国家是()。
4.文件和档案是同一事物在其不同运动阶段上()变化的体现。
5.行政官员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英国档案学者()。
6.()被誉为是“当代论述电子文件最富于想象力的学者”。
7.现代档案事业管理体制已经定型为集中式与()两大类型。
8.档案领域开始国际合作的真正起点是()年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召开的图书与档案人员国际大会。
二、名词解释:1.主体模式2.国际档案理事会3.限制利用三、简答题1.档案载体的第一次变革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2.简述迈斯奈尔关于档案鉴定的六条原则。
3.试析宏观鉴定论的共同点及不足之处。
四、综合论述题1.试述《荷兰手册》的主要贡献及其局限性。
一、填空题1.()是奴隶制时期档案馆库发展到最高水平的标志。
2.()是德国档案学家迈斯奈尔最著名的论断。
3.法国在档案工作改革中颁布的()是世界上第一部专门的档案大法。
4.美国档案事业的总体特色是()5.()被称为尊重全宗原则的出生证。
6.英国档案学家詹金逊在档案学上的代表作是()年出版的《档案管理手册》。
7.1821年成立的()是世界上第一所高等档案教育机构,被誉为“第一代档案学院”。
二、名词解释1.中心模式2.登记室原则3.文件连续体理论三、简答题:1.简述古代档案馆库的性质和特点。
2.简述文件管理与档案管理关系。
3.简析外国档案教育的共同特点。
四、综合论述题:1.综合评述文件中心的性质、任务及其优越性。
一、填空题:1.德国早期的档案学者拉明根在其著作()一书是提出,登记室是“君主的心脏、安慰和珍宝”。
2.()被誉为“档案的人权宣言”。
3.()在档案工作改革中颁布的“穑月七日档案法”是世界上第一部专门的档案大法。
4.行政官员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英国档案学者()。
全国2024年10月高等教育自考试外国新闻事业史考题含解析

全国2024年10月高等教育自考试外国新闻事业史考题一、单项选择题1、1843年创办于伦敦的英国最有影响的周刊是______。
A.《学者杂志》B.《明镜》C.《新政治家》D.《经济学家》2、通常被认为是文字传播的发韧的是______。
A.手写传播B.图式传播C.印刷传播D.口头传播3、1868年初,明治政府发行的报纸是______。
A.《巴达维亚新闻》B.《长崎航运及广告报》C.《日本先锋》D.《太政官日志》4、西亚国家中开办广播最早的是______。
A.土耳其B.新加坡C.马来西亚D.印度尼西亚5、一般来说,商业广播电视主要包括私有私营和______。
A.混合体制机构B.国有公营C.公私合营机构D.社会公营6、2000年,德国主要的商业电视台有卢森堡广播电视台、电视七台和______。
A.卫星电视一台B.电视六台C.电视二台D.巴伐利亚台7、法国《报纸》作为第一张持续出版的周报创刊于______。
A.1630年B.1631年C.1632年D.1633年8、作为无产阶级政治报纸的卓越代表,《北极星报》诞生于______。
A.葡萄牙B.法国C.英国D.德国9、世界上第一个取得成功的新闻通讯社所属的国家是______。
A.美国B.英国C.德国10、1644年英国人约翰·密尔顿发表的演说以后被译为______。
A.《论出版自由》B.《论自由》C.《人权宣言》D.《论法的精神》11、1879年创办的《朝日新闻》奉行的办报方针是企业本位方针和______。
A.经营至上B.读者第一主义C.广告至上D.报道第一主义12、查理二世复辟后,允许出版的两份官报是《国会情报员》和______。
A.《大众信使》B.《公众情报员》C.《政治信使》D.《不列颠信使》13、美国广播电视领域最大的垄断组织除了CBS和ABC外,还有______。
A.CNN、NBCB.NBC、CPBC.NBC、FBCD.CPB、FCC14、20世纪70年代,英国广播电视格局中的“双头垄断”指的是IBA和______。
档案基础知识问答试题

档案基础知识问答试题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档案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哪个时期?A. 原始社会B. 封建社会C. 资本主义社会D. 社会主义社会2. 下列哪种类型的档案属于实物档案?A. 照片档案B. 电子档案C. 书信档案D. 石刻档案3. 档案的保存期限一般分为哪几类?A. 永久、长期、短期B. 永久、定期C. 长期、短期D. 永久、长期、不定期4. 档案的密级分为哪几级?A. 绝密、机密、秘密B. 绝密、机密、内部C. 绝密、机密、秘密、内部D. 绝密、机密、秘密、内部、公开5. 档案馆的主要职责是什么?A. 收集、整理、保管档案B. 研究、编辑、出版档案资料C. 提供档案利用服务D. A、B、C三项都是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档案是人类社会活动的真实记录。
()2. 档案馆的档案可以随意借阅和复制。
()3. 档案的鉴定工作主要是确定档案的价值。
()4. 档案的整理工作包括分类、排列、编目等环节。
()5. 档案的销毁工作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档案的三个基本要素是:记录、载体、___。
2. 档案的分类方法主要有:来源原则、内容原则、___。
3. 档案的检索工具主要有:目录、索引、___。
4. 档案的数字化工作主要包括:扫描、OCR识别、___。
5. 档案的修复技术主要有:托裱、加固、___。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档案的定义及其作用。
2. 简述档案的收集范围和收集方法。
3. 简述档案的整理流程。
4. 简述档案的鉴定标准。
5. 简述档案的利用方式。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假设你是一位档案管理员,如何处理一批破损的纸质档案?2. 如何制定一份档案数字化项目的实施计划?3. 如何开展档案的鉴定工作?4. 如何提高档案的检索效率?5. 如何开展档案的修复工作?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分析档案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
外国档案事业史(第三版)PPT (14)[31页]
![外国档案事业史(第三版)PPT (14)[31页]](https://img.taocdn.com/s3/m/b551c50e50e2524de4187e26.png)
1/国际档案合作的起步 2/国际档案合作的发展和成熟 3/国际档案合作的主要活动和项目 3/国际档案合作的主要成就
第一节
国际档案合作的起步
一、国际档案合作的萌生 从现有资料来看,早在1905年档案领域就出现了国际合作的萌芽。在意大利首都
罗马举行的国际历史科学会议研讨了借阅和出版国家公文的法律问题,但这次会议并 没有取得实质性收获。
档案领域开始国际合作的真正起点是1910年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召开的图书与 档案人员国际大会。大会取得了两项重要成果:
一是第一次确立了档案专业的基本原则——来源原则; 二是促使各国档案人员开始认识到国际合作的重要意义,从而“奏响了持续至今的 和谐之音”。
二、国际档案合作的新纪元——国际档案理事会的产生
◆ 第三阶段为蓬勃发展阶段,即指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初。这一时期理事会蓬勃发展的主要表现是: ①会员不断增加,各个地区分会相继建立,有力地推动了各地区档案事业的发展; ②以研究档案工作新技术、新方法和新问题为中心的各专门处、专业委员会先后成立,表明理事会的 活动正朝着专门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也表明理事会的组织机构更加健全; ③档案学理论探讨更加深入,档案培训、宣传和出版工作也发展迅速,取得了显著成绩。
自理事会成立以来,会员队伍不断壮大,会员的迅猛发展,表明国际档案理事会越来越具有更广泛的代 表性,在世界档案人员心目中越来越拥有崇高的威望。
(三)会徽(Bedge)
1994年以前,国际档案理事会一直采用护门神的头像作为会徽(Bedge)图案。 1994年4月,理事会执委会在瑞士伯尔尼举行会议,决定取消护门神会徽,改用新会徽。新会徽的整体图案 是一个没有闭合的圆形,由两张人脸图案组成;图案边缘是人类社会曾经使用过的各种记录符号和记录手段,包 括最初的象形符号,后来的拉丁字母,以及现代高科技社会中出现的集成电路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填空题:8*2 简答:4*8 论述:2
1.法国档案工作改革的意义
A.揭开了世界档案史近代时期的序幕。
具有彻底反封建色彩的工作改革完全改变了档案工作的封建性质,第
一次使档案工作发展成为国家的一项独立工作,标志着档案史新时期——近代时期的开端
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性档案馆。
C.首创了国家档案和档案事业集中管理原则。
通过国家档案馆和各省档案馆的设立,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
档案馆网络体系,使公共档案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集中管理;后来设立法国档案局对全国档案事业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成为集中式档案管理体制的首创者
D.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档案法规——“穑月七日档案法”,开创了一个国家以法治档的历史
E.率先实行档案开放原则。
不仅使利用者有古代时期一种统治阶级的才能享受的特权变成普通公民的权利,
扩大了利用对象的范围,而且彻底改变了档案馆封闭和机密性质,推动档案馆发展成为一种服务大众的科学文化机构
2.现代档案事业管理体制的两种类型
A.分散式档案事业管理体制
分散式,指的是国家不设立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统一掌握全国的档案工作,中央和地方的档案工作实行分权管理、各司其职原则。
换句话说,就是中央档案机构无权过问地方档案事务,地方档案机构不受中央领导。
从国外范围看,分散式档案事业管理体制也具体表现为英国型、美国型、瑞士型三种代表
B.集中式档案事业管理体制
集中式,指的是全国的档案事业统一接受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的领导和监督,地方档案机构接受中央档案机构的领导、指导和监督。
从国外范围看,集中式档案事业管理体制也具体表现为俄罗斯型、法国型、北欧型三种代表
C.两种体制的优缺点及发展新特点
各个国家的档案事业是集中管理还是分散管理与政治体制和文化传统都有关系。
集中式体制的优点在于便利于档案事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利于全国范围内的档案工作实现统一规划和有序管理(档案法规实施、档案行政职能的贯彻执行、档案机构的合理布局)。
二是有利于建立和协调各类档案机构之间的关系(档案机构的职责分明,馆藏建设的优化、业务关系)。
三是有利于档案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现代化。
(有序组织对档案工作的好处,利于标准化,而标准化是现代化的前提)
(缺点:扼杀了各个层次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3.封建社会时期档案载体的变革及其影响
变革:纸张的发明和传播
影响:
A.对档案自身的影响:既推动档案的载体材料趋向统一,又导致档案数量的急剧增加
B.对档案工作的影响:更加丰富和复杂。
一方面,开始产生一些新的管理环节,主要有档案鉴定、统计和保
护等方面。
另一方面,原有档案管理环节得到丰富和发展,主要包括档案收集、整理和编目
C.对档案机构、档案人员和档案学理论的影响。
a档案机构类型的进一步丰富:庄园档案馆、教会档案馆、
城市档案馆、行会档案馆、银行档案馆、公证档案馆、机关档案馆、殖民地档案馆。
b档案人员的专职化:与图书管理分化的专职档案人员。
c档案学理论的萌芽:档案机构和档案管理活动的发展推动了档案学理论的萌芽
4.奴隶社会时期的档案载体类型
①石刻档案②泥板档案③纸草档案④棕榈叶档案⑤羊皮纸档案⑥蜡板档案⑦金属档案⑧桦树皮档案⑨木简档案
5.简述文件生命周期理论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是在20世纪文件数量急剧增长的专业背景下提出来的,它从20世纪40-50年代西方档案学者对文件中心的理论解释起步,后来研究范围逐渐扩大到文件的整个运动过程以及对这一过程的全面管理,成为西方档案学理论的重要支柱之一。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形成意味着现代档案学的成熟,为当时已存在的(美国)文件中心提供了理论依据。
A.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基本内容(三个基本点)
第一、文件从形成到销毁或永久保存,是一个完整的运动过程。
这一基本点包括两层含义:①这里的文件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泛指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产生和使用的一切信息记录,无论其载体形式和记录方式如何。
②文件的运动过程具有整体性,文件从其最初产生到最终归宿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第二、由于文件价值形态的变化,这一完整过程可以划分为若干阶段:①文件的整体运动过程具有阶段性特征。
②文件运动过程的各阶段具有不同特点。
③引起文件阶段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文件价值形态的规律性变化。
第三、文件在每一阶段因其特定的价值形态与服务对象、保存场所、管理形式之间存在一种内在的对应关系:①文件在每一个阶段的特定价值形态对应不同的服务对象、保管场所和管理方式。
②各阶段文件服务对象、保管场所和管理方式的变化只不过是文件文件运动不同阶段的外在表现,只有价值形态的变化才是其内在决定因素。
它们也可以称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三个基本点。
6.阐述法国近代档案工作改革的影响
A.揭开了世界档案史近代时期的序幕。
具有彻底反封建色彩的工作改革完全改变了档案工作的封建性质第一次
使档案工作发展成为国家的一项独立工作,标志着档案史新时期——近代时期的开端。
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性档案馆。
1790年成立的国家档案馆属于法兰西共和国及全体公民
所有,馆藏来源包括所有国家机关。
C.首创了国家档案和档案事业集中管理原则。
通过国家档案馆和各省档案馆的设立,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档
案馆网络体系,使公共档案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集中管理;后来设立法国档案局对全国档案事业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成为集中式档案管理体制的首创者。
D.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档案法规——“穑月七日档案法”,开创了一个国家依法治档的历史。
E.率先实行档案开放原则。
不仅使利用者有古代时期一种统治阶级的才能享受的特权变成普通公民的权利,扩
大了利用对象的范围,而且彻底改变了档案馆封闭和机密性质,推动档案馆发展成为一种服务大众的科学文化机构。
7.简述新型档案材料的共同特点
A.信息的非人工识读性
B.信息存储的高密度性
C.信息与载体的可分离性
D.载体的脆弱性和保管费用的高昂性
E.对技术和系统的依赖性
8.关于德国档案学者布伦内克的“自由来源原则”理论,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布伦内克的自由来源原则,即在档案整理中应把来源原则视为一种总的原则,而不仅是一种具体的分类规范;将来源和事由配合成一种相当的比例关系,建立一种两者之间的综合体,当来源联系不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档案整理可以遵循事由标准组建保管单元。
他的这一思想,在档案工作中得到了应用,而且实践证明,其对某些专业档案或者是某一些大型活动、项目形成档案的整理,比传统的来源原则具有更现实的指导意义。
自由来源原则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
布伦内克提出保持来源与事由之间的比例关系的观点显得过于模糊,不易理解和实施。
而且,他对来源和事由标准的自由选择甚至可能会导致对来源原则实质的偏离。
总之,自由来源原则只能看成是对来源原则的部分修正和发展,而非一种否定和革新
9.试述档案法规的发展趋势
A.档案立法趋向于被纳入更广泛的信息立法体系(文件遗产或信息的立法)
B.档案立法逐渐把文件管理纳入其中
C.档案立法日益把私人档案管理纳入其中(法国1979年的法规国家有权强行登记)
D.档案立法逐渐开始涉及新型档案,特别是电子文件管理的内容。
(1997年国际档案理事会电子文件委员会颁布
了《电子文件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