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上2《白洋淀纪事》名著知识点

合集下载

白洋淀纪事知识点

白洋淀纪事知识点

白洋淀纪事知识点XXX《白洋淀纪事》知识点一、作品简介:《白洋淀纪事》是XXX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小说、散文选集,曾被评为“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包括作者从1939年到1950年所写的绝大部分短篇小说、散文、特写、通讯等,其中共收录短篇作品近百篇,按时间先后顺序编排,《荷花淀》与《芦花荡》这对“姊妹篇”是其中最负盛名的作品。

二、作者简介:XXX(1913—2002),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人,原名XXX,曾用笔名芸夫,“XXX”是他参加抗日战争后开始使用的笔名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创始人。

十二岁岁开始接受新文学,1927年开始文学创作,1945年发表短篇小说代表作《荷花淀》。

“七七”事变前夕,在XXX教书,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步人文坛。

著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中篇小说《铁木前传》,文学评论集《文学短论》等。

XXX的作品极具特色,清新自然、朴素洗练,XXX称之为“多风趣而不落轻佻”。

三、主要内容: 小说主要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XXX的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情景。

在作品中我们看到烽火燃遍冀中平原,燃遍白洋淀,根据地的人民是那么顽强。

房子是烧了,但还有炊烟;草是枯萎了,但花还开着;淀是围了,但人们还在打渔;XXX虽然是凄清的,但还照着人们前行的道路。

作家没写酷烈的战斗,没写血火拼杀,他就写根据地人民的坚韧执着,写苦难中的人民生生不息的斗争。

XXX带领八路军转到山里打游击,她熟悉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XXX有她当向导如鱼得水,游韧有余。

XXX在白色恐怖下不怕困难不怕牺牲,成功配合男友从伪军手中夺下枪枝,以后又帮助男友的父母渡过重重困难,表现了一个抗日军属的高风亮节。

XXX作为一个XXX护士对革命军人用情之深也很见光彩,她也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就是对病人尽职尽责,嘘寒问暖,有空就给病人唱歌讲故事,用自己的热情和善良疗救着每一个伤病员。

(完整版)白洋淀纪事复习知识点

(完整版)白洋淀纪事复习知识点

期末复习名著——《白洋淀纪事》一、作品简介:《白洋淀纪事》是孙犁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小说、散文选集,曾被评为“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包括作者从1939年到1950年所写的绝大部分短篇小说、散文、特写、通讯等,其中共收录短篇作品近百篇,按时间先后顺序编排,《荷花淀》与《芦花荡》这对“姊妹篇”是其中最负盛名的作品。

二、作者简介:孙犁(1913—2002),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人,原名孙树勋,曾用笔名芸夫,“孙犁”是他参加抗日战争后开始使用的笔名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创始人。

十二岁岁开始接受新文学,1927年开始文学创作,1945年发表短篇小说代表作《荷花淀》。

“七七”事变前夕,在白洋淀地方小学教书,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步人文坛。

著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中篇小说《铁木前传》,文学评论集《文学短论》等。

孙犁的作品极具特色,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茅盾称之为“多风趣而不落轻佻”。

三、主要内容:小说主要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情景。

在作品中我们看到烽火燃遍冀中平原,燃遍白洋淀,根据地的人民是那么顽强。

房子是烧了,但还有炊烟;草是枯萎了,但花还开着;淀是围了,但人们还在打渔;冷月虽然是凄清的,但还照着人们前行的道路。

作家没写酷烈的战斗,没写血火拼杀,他就写根据地人民的坚韧执着,写苦难中的人民生生不息的斗争。

吴召儿带领八路军转到山里打游击,她熟悉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八路军有她当向导如鱼得水,游韧有余。

秀梅在白色恐怖下不怕困难不怕牺牲,成功配合男友从伪军手中夺下枪枝,以后又帮助男友的父母渡过重重困难,表现了一个抗日军属的高风亮节。

刘兰作为一个八路军护士对革命军人用情之深也很见光彩,她也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就是对病人尽职尽责,嘘寒问暖,有空就给病人唱歌讲故事,用自己的热情和善良疗救着每一个伤病员。

2019秋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白洋淀纪事知识点

2019秋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白洋淀纪事知识点

《白洋淀纪事》知识点一、作品简介:《白洋淀纪事》是孙犁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小说、散文选集,曾被评为“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包括作者从1939年到1950年所写的绝大部分短篇小说、散文、特写、通讯等,其中共收录短篇作品近百篇,按时间先后顺序编排,《荷花淀》与《芦花荡》这对“姊妹篇”是其中最负盛名的作品。

二、作者简介:孙犁(1913—2002),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人,原名孙树勋,曾用笔名芸夫,“孙犁”是他参加抗日战争后开始使用的笔名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创始人。

十二岁岁开始接受新文学,1927年开始文学创作,1945年发表短篇小说代表作《荷花淀》。

“七七”事变前夕,在白洋淀地方小学教书,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步人文坛。

著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中篇小说《铁木前传》,文学评论集《文学短论》等。

孙犁的作品极具特色,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茅盾称之为“多风趣而不落轻佻”。

三、主要内容:小说主要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情景。

在作品中我们看到烽火燃遍冀中平原,燃遍白洋淀,根据地的人民是那么顽强。

房子是烧了,但还有炊烟;草是枯萎了,但花还开着;淀是围了,但人们还在打渔;冷月虽然是凄清的,但还照着人们前行的道路。

作家没写酷烈的战斗,没写血火拼杀,他就写根据地人民的坚韧执着,写苦难中的人民生生不息的斗争。

吴召儿带领八路军转到山里打游击,她熟悉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八路军有她当向导如鱼得水,游韧有余。

秀梅在白色恐怖下不怕困难不怕牺牲,成功配合男友从伪军手中夺下枪枝,以后又帮助男友的父母渡过重重困难,表现了一个抗日军属的高风亮节。

刘兰作为一个八路军护士对革命军人用情之深也很见光彩,她也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就是对病人尽职尽责,嘘寒问暖,有空就给病人唱歌讲故事,用自己的热情和善良疗救着每一个伤病员。

精选--白洋淀纪事总结复习学习知识点

精选--白洋淀纪事总结复习学习知识点

期末复习名著——《白洋淀纪事》一、作品简介:《白洋淀纪事》是孙犁第一部比较完好的小说、散文选集,曾被评为“百年百种优异中国文学图书”,包含作者从 1939 年到 1950 年所写的绝大多数短篇小说、散文、特写、通信等,此中共收录短篇作品近百篇,准时间先后次序编排,《荷花淀》与《芦花荡》这对“姊妹篇”是此中最负盛名的作品。

二、作者简介:孙犁( 1913— 2002),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人,原名孙树勋,曾用笔名芸夫,“孙犁”是他参加抗日战争后开始使用的笔名现今世有名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开创人。

十二岁岁开始接受新文学, 1927 年开始文学创作, 1945 年发布短篇小说代表作《荷花淀》。

“七七”事变前夜 , 在白洋淀地方小学教书 , 在抗日战争的战火中步人文坛。

著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中篇小说《铁木前传》,文学议论集《文学短论》等。

孙犁的作品极具特点,清爽自然、朴素洗炼,茅盾称之为“多幽默而不落轻浮”。

三、主要内容 :小说主要反应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早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相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情形。

在作品中我们看到战火燃遍冀中平原,燃遍白洋淀,依据地的人民是那么顽强。

房屋是烧了,但还有炊烟;草是枯败了,但花还开着;淀是围了,但人们还在打渔;冷月固然是凄清的,但还照着人们前行的道路。

作家没写酷烈的战斗,没写血火拼杀,他就写依据地人民的坚韧执着,写磨难中的人民生生不息的斗争。

吴召儿率领八路军转到山里打游击,她熟习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八路军有她当导游如虎添翼,游韧有余。

秀梅在白色恐惧下不怕困难不怕牺牲,成功配合男友从伪军手中夺下枪枝,此后又帮助男友的父亲母亲渡过重重困难,表现了一个抗日军属的高风亮节。

刘兰作为一个八路军护士对革命军人用情之深也很见光彩,她也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就是对病人尽责尽责,嘘寒问暖,有空就给病人唱歌讲故事,用自己的热忱和和蔼疗救着每一个伤病员。

必考名著:《白洋淀纪事》导读+知识点汇总

必考名著:《白洋淀纪事》导读+知识点汇总

必考名著:《白洋淀纪事》导读+知识点汇总作者简介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的创始人。

1927年开始文学创作,"孙犁"是他参加抗日战争后于1938年开始使用的笔名。

孙犁的作品极具特色,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茅盾称之为“多风趣而不落轻佻(tiāo)”。

作品概述《白洋淀纪事》是孙犁创作的小说、散文的结集,主要表现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冀中、冀西地区人民的斗争和生活,赞颂了他们热爱祖国、淳朴善良、机智勇敢等精神品质,深情讴歌了战争年代的人情美、人性美。

全书按时间先后顺序编排,选录了《芦花荡》《荷花淀》《光荣》《嘱咐》《采蒲台的节》等四十篇经典作品。

《荷花淀》与《芦花荡》这对“姊妹篇”是其中最负盛名的作品。

这两篇小说以白洋淀为背景,讲述了冀中人民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没有正面表现战争的激烈残酷,而是着力写出民族的正气和抗日军民坚毅不屈的精神。

此外,《山地回忆》《正月》等篇,描述了根据地人民的日常生活,真实再现了他们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表现出普通劳动者在民族解放斗争中明大义、识大体的宽阔胸襟和乐观、健康、纯洁的品性。

《白洋淀纪事》,在叙事的同时注重写景和抒情,充满诗情画意,代表作《荷花淀》有“诗体小说”之称。

《荷花淀》主人公人物形象一是勤劳、能干:编苇席,一会儿“就编成了一大片”。

二是传统、善良:贤慧、温柔,敬重老人,疼爱孩子,体贴丈夫。

尽心尽力地支撑家庭,不让丈夫有后顾之忧。

三是识大体、顾大局:懂得如何处理爱国与爱家的关系,当她知道丈夫报名参了军,虽然也心疼丈夫,依恋不舍,但她还是很快欣然同意,并为丈夫准备好了行装。

四是乐观、坚强。

水生嫂等妇女们的成长,从一个侧面表现出了冀中人民在民族自卫战争中的巨大变化。

水生——男主人公,是众多抗日人民的一个缩影。

为抗日奉献一切,不顾个人生死,有着一种乐观向上的革命精神。

必考名著:《白洋淀纪事》导读+知识点汇总

必考名著:《白洋淀纪事》导读+知识点汇总

必考名著:《白洋淀纪事》导读+知识点汇总作者简介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的创始人。

1927年开始文学创作,"孙犁"是他参加抗日战争后于1938年开始使用的笔名。

孙犁的作品极具特色,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茅盾称之为“多风趣而不落轻佻(tiāo)”。

作品概述《白洋淀纪事》是孙犁创作的小说、散文的结集,主要表现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冀中、冀西地区人民的斗争和生活,赞颂了他们热爱祖国、淳朴善良、机智勇敢等精神品质,深情讴歌了战争年代的人情美、人性美。

全书按时间先后顺序编排,选录了《芦花荡》《荷花淀》《光荣》《嘱咐》《采蒲台的节》等四十篇经典作品。

《荷花淀》与《芦花荡》这对“姊妹篇”是其中最负盛名的作品。

这两篇小说以白洋淀为背景,讲述了冀中人民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没有正面表现战争的激烈残酷,而是着力写出民族的正气和抗日军民坚毅不屈的精神。

此外,《山地回忆》《正月》等篇,描述了根据地人民的日常生活,真实再现了他们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表现出普通劳动者在民族解放斗争中明大义、识大体的宽阔胸襟和乐观、健康、纯洁的品性。

《白洋淀纪事》,在叙事的同时注重写景和抒情,充满诗情画意,代表作《荷花淀》有“诗体小说”之称。

《荷花淀》主人公人物形象一是勤劳、能干:编苇席,一会儿“就编成了一大片”。

二是传统、善良:贤慧、温柔,敬重老人,疼爱孩子,体贴丈夫。

尽心尽力地支撑家庭,不让丈夫有后顾之忧。

三是识大体、顾大局:懂得如何处理爱国与爱家的关系,当她知道丈夫报名参了军,虽然也心疼丈夫,依恋不舍,但她还是很快欣然同意,并为丈夫准备好了行装。

四是乐观、坚强。

水生嫂等妇女们的成长,从一个侧面表现出了冀中人民在民族自卫战争中的巨大变化。

水生——男主人公,是众多抗日人民的一个缩影。

为抗日奉献一切,不顾个人生死,有着一种乐观向上的革命精神。

《白洋淀纪事》文学常识考点附练习题答案

《白洋淀纪事》文学常识考点附练习题答案

《白洋淀纪事》文学常识附练习题答案《白洋淀纪事》是孙犁创作的小说、散文的结集,主要表现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冀中、冀西地区人民的斗争和生活,赞颂了他们热爱祖国、淳朴善良、机智勇敢等精神品质,深情讴歌了战争年代的人情美、人性美。

全书按时间先后顺序编排,选录了《芦花荡》《荷花淀》《光荣》《嘱咐》《采蒲台的节》等四十篇经典作品。

《荷花淀》与《芦花荡》这对“姊妹篇”是其中最负盛名的作品。

这两篇小说以白洋淀为背景,讲述了冀中人民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没有正面表现战争的激烈残酷,而是着力写出民族的正气和抗日军民坚毅不屈的精神。

此外,《山地回忆》《正月》等篇,描述了根据地人民的日常生活,真实再现了他们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表现出普通劳动者在民族解放斗争中明大义、识大体的宽阔胸襟和乐观、健康、纯洁的品性。

《白洋淀纪事》,在叙事的同时注重写景和抒情,充满诗情画意,代表作《荷花淀》有“诗体小说”之称。

《荷花淀》主人公人物形象水生嫂——一是勤劳、能干:编苇席,一会儿“就编成了一大片”。

二是传统、善良:贤慧、温柔,敬重老人,疼爱孩子,体贴丈夫。

尽心尽力地支撑家庭,不让丈夫有后顾之忧。

三是识大体、顾大局:懂得如何处理爱国与爱家的关系,当她知道丈夫报名参了军,虽然也心疼丈夫,依恋不舍,但她还是很快欣然同意,并为丈夫准备好了行装。

四是乐观、坚强。

水生嫂等妇女们的成长,从一个侧面表现出了冀中人民在民族自卫战争中的巨大变化。

水生——男主人公,是众多抗日人民的一个缩影。

为抗日奉献一切,不顾个人生死,有着一种乐观向上的革命精神。

1、英雄性格:过于自尊和自信(核心性格)①他对苇塘负责的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一一过于自尊和自信②通过敌人封锁线,非常危险,而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撤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

——这样的悠闲自得充分说明他的过于自信和自尊。

(完整word版)白洋淀纪事复习知识点

(完整word版)白洋淀纪事复习知识点

期末复习名著——《白洋淀纪事》一、作品简介:《白洋淀纪事》是孙犁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小说、散文选集,曾被评为“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包括作者从1939年到1950年所写的绝大部分短篇小说、散文、特写、通讯等,其中共收录短篇作品近百篇,按时间先后顺序编排,《荷花淀》与《芦花荡》这对“姊妹篇”是其中最负盛名的作品。

二、作者简介:孙犁(1913—2002),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人,原名孙树勋,曾用笔名芸夫,“孙犁”是他参加抗日战争后开始使用的笔名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创始人。

十二岁岁开始接受新文学,1927年开始文学创作,1945年发表短篇小说代表作《荷花淀》。

“七七”事变前夕,在白洋淀地方小学教书,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步人文坛。

著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中篇小说《铁木前传》,文学评论集《文学短论》等。

孙犁的作品极具特色,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茅盾称之为“多风趣而不落轻佻”。

三、主要内容:小说主要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情景。

在作品中我们看到烽火燃遍冀中平原,燃遍白洋淀,根据地的人民是那么顽强。

房子是烧了,但还有炊烟;草是枯萎了,但花还开着;淀是围了,但人们还在打渔;冷月虽然是凄清的,但还照着人们前行的道路。

作家没写酷烈的战斗,没写血火拼杀,他就写根据地人民的坚韧执着,写苦难中的人民生生不息的斗争。

吴召儿带领八路军转到山里打游击,她熟悉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八路军有她当向导如鱼得水,游韧有余。

秀梅在白色恐怖下不怕困难不怕牺牲,成功配合男友从伪军手中夺下枪枝,以后又帮助男友的父母渡过重重困难,表现了一个抗日军属的高风亮节。

刘兰作为一个八路军护士对革命军人用情之深也很见光彩,她也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就是对病人尽职尽责,嘘寒问暖,有空就给病人唱歌讲故事,用自己的热情和善良疗救着每一个伤病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洋淀纪事
一、内容梗概
小说主要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情景。

在作品中我们看到烽火燃遍冀中平原,燃遍白洋淀,根据地的人民是那么顽强。

房子是烧了,但还有炊烟;草是枯萎了,但花还开着;淀是围了,但人们还在打渔;冷月虽然是凄清的,但还照着人们前行的道路。

作家没写酷烈的战斗,没写血火拼杀,他就写根据地人民的坚韧执着,写苦难中的人民生生不息的斗争。

二、作家名片
孙犁(1913.4.6-2002.7.11)原名孙树勋,曾用笔名芸夫,河北省安平县孙遥城村人。

当代著名文学家,中共党员,抗日老战士,被誉为“荷花淀派”的创
始人。

1927年开始文学创作。

1933年毕业于保定育德中学,研究生。

1937年参加工作,任安新县同口镇小学教师,1939年后参加抗日工作,曾任河北抗战学院教官,晋察通讯社、晋察冀边区文联、晋察冀日报社及华北联合大学编辑、教师等职业,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教师,《平原杂志》编辑。

《孙犁全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孙犁纪念馆”座落在河北省安新县“华北明珠——白洋淀”畔。

三、人物名片
◎水生嫂
人物简介:水生嫂是作品着墨最多的妇女典型。

她勤劳、能干,编苇席,一会儿“就编成了一大片”;她贤慧、温柔,敬重老人,疼爱孩子,体贴丈夫,在她身上有着我国劳动妇女的传统美德。

水生嫂虽然爱丈夫、爱家庭,眼光却不狭隘,她能识大体、顾大局,懂得如何处理爱国与爱家的关系。

当她知道丈夫报名参了军,虽然也心疼丈夫,依恋不舍,但她还是很快欣然同意,并为丈夫准备好了行装。

◎老英雄
人物简介:《芦花荡》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的故事。

老头子的英雄性格,首先表现在他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上。

老头子将近六十岁了,“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

他像青壮年一样,充满活力,无所畏惧,在敌人严密封锁下,出没苇塘,成为一名贡献卓著的英勇的交通员。

这不仅因为他熟悉白洋淀的地理环境,有高超的“水上的能耐”,更是因为他具有英雄气概,藐视敌人,无所畏惧。

老头子能够冲破敌人的封锁,对于苇塘里面的队伍坚持斗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老头子的英雄性格,还表现在他具有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上。

对乡土,对同胞,对抗日队伍,他是如此深情,对日寇则满怀仇恨。

老头子那么喜爱两个孩子,这是他对同胞的感情。

在老头子的意识中,咱中国人是白洋淀的主人,他对乡土充满感情,对侵略者充满仇恨。

四、精彩段落解析
到处是苇,最好的苇在采蒲台。

一次,敌人来搜查这个村,妇女们想了一个办法,把抢插在孩子的裤裆里,枪掩护过去了,敌人抓住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最后这个男人被杀死了。

赏析:作者采用了象征手法,用坚韧不拔的“苇”来表现那些英勇抗战的白
洋淀人民,更是用白描手法来表现勤劳勇敢的白洋淀妇女在面对敌人时那种冷静与无畏的精神,同时也是对当地老百姓智慧的赞美和歌颂。

《荷花淀》讲述的是冀中白洋淀地区人民群众积极投身抗日的故事。

在作品中,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农村妇女的群像。

这些妇女勤劳、朴实、善良,识大体、顾大局,是在特定的战争年代成长起来的一代新人。

首先,《荷花淀》在写人方面非常注意揭示人情美、人性美,从而使作品有了一种抒情美。

小说的一个中心任务当然是写人,《荷花淀》的成功也首先在于成功地塑造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妇女群像。

然而《荷花淀》的写人又有自己的特色。

作者写人不是平均用力,而是抓住最能展现人性美、人情美的场面,人物语言、动作,细节等,准确传神地刻画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凸现人物的可贵品质。

接着,作品继续写人物神态、语言:“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

这简短的话语,似有对丈夫的赞许,又似有依依不舍的嗔怪,同时又似乎透露出人物不甘落后的自尊。

“低着头”,准确地传达出了人物此时特有的心态。

接着,丈夫一番劝慰后,“女人没有说话”。

这片刻的沉默,同样准确地传达出了水生嫂此刻内心既痛苦,又强压痛苦的复杂心态,具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其次,注重写景的抒情性。

如作品开篇水生嫂“月下编席”那段描写,景色被渲染得很有诗意:“这女人编着席。

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

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

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

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这段描写很有诗意,它使人物犹如仙子,与明月、清风、银白的水、透明的雾以及清清的荷香,共同构成了妙不可言的诗的境界;同时,这景色又与具有着人情美的人物交相呼应,彼此映衬,有力地烘托出了人物的心灵美。

再有,作品写荷花淀伏击战时,也有一段景物描写:“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

粉红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这段景物描写,通过奇妙的比喻,使景中有情,很好地抒发了作者对抗日军民的深切之爱。

第三,《荷花淀》在结构上也很有特色,它结构简洁、灵活。

从全篇结构看,作品力避平铺直叙地串联故事情节,而是采用了把“生活的碎块”连成一体的结
构方法,以水生参军为开端,以水生嫂性格发展为线索,通过夫妻话别、探望亲人、淀中遇险、伏击敌人、奋起抗战等一连串充满生活情趣的典型画面,来刻画人物,表现主题。

而这一连串生活画面,有的详写,如“夫妻话别”;有的略写,如“伏击敌人”。

这样,使作品疏密相间,详略得当,具有一种诗的节奏美。

五、中考题链接
1.《白洋淀纪事》是的第一部比较完整的选集,曾被评为“”,是中国现当代文学派代表作,《》与《》是最负盛名的作品。

(3分)
2.《荷花淀》以为背景,塑造了以为代表的一群的农村劳动妇女形象,表现了根据地军民的精神。

(3分)
3.《芦花荡》选自,作者是,本文是他的“”,他的另一篇小说是《荷花淀》,写作年代是。

4.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
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

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

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水淀出入,他的工作范围广得很: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而且不带一枝枪。

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

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因为他,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到。

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敌人发了愁。

(1)选文第一段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2)“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从这句话里,你感受到当时的芦花荡是处于怎样的社会环境中?
(3)“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请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并说说“狠狠”一词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
1.孙犁小说、散文“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荷花淀
《荷花淀》《芦花荡》
2.冀中抗日根据地的广大人民群众斗争生活水生嫂
一群勤劳纯朴、通情达理而又勇敢机智、开朗向上
根据地军民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
3.《孙犁作品欣赏》孙犁“白洋淀记事之二” 1944年
4.(1)环境描写,既点明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又为人物出场作铺垫,点明人物活动的场所。

“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把白洋淀人民那种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生存的姿态烘托了出来,充满了意志和力量。

(2)说明当时的芦花荡一带处于日寇不断扫荡,严密监视与封锁之中。

(3)努力长高的苇子生动展现了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白洋淀人民威武不屈,顽强生存的姿态,代表着白洋淀人的意志和力量。

“狠狠”一词用拟人手法,形象地表达了抗日军民对日寇的仇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