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加热炉热负荷曲线测算表(标准公式)

合集下载

热负荷计算公式

热负荷计算公式

燃氣種類燃氣熱值(MJ/m³)噴嘴尺寸(mm)
灶前壓力(Pa)
燃氣相對密度
石油氣95.12 1.92800 1.682天然氣34.02 3.220000.555港煤氣(高熱值17.05 4.810000.519上海煤氣低熱值)12.95 2.810000.509
0.00287
一、已知喷嘴直径求流量Q
Q=流量,m³/h
K=系数(0.0088~0.009)
Φ=喷嘴直径,mm
P=压力,水柱mm d=相对密度
喷嘴孔流量系数计算公式
已知流量Q求功率μ-喷嘴孔流量系数
1、功率=流量×热值
L-燃气的流量,m³/h P-燃气的压力,Pa S-燃气相对密度d-喷嘴孔径,mm
1、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等效喷嘴流量
2、人工煤气,等效喷嘴流量系数μ=0.
已知喷嘴直径求功率
功率=(喷嘴直径Φ/系数K)²×修正系数K1
功率单位:kW, 喷嘴直径Φ;mm 系数K取0.52 修正系数K1取1.1
額定熱負荷(kW)燃氣流量(m³/h)
11.4880.435熱負荷計算公式
17.148 1.815
14.140 2.985
3.690 1.026單位換算關係
常用單位換算气、天然气,等效喷嘴流量系数μ=0.8~0.85
,等效喷嘴流量系数μ=0.58~0.73。

采暖热负荷详细计算表采暖计算公式

采暖热负荷详细计算表采暖计算公式

采暖负荷计算书一、工程信息项目名称0采暖形式传统形式地理位置0建筑层数5建筑高度18二、基本计算公式计算原理参照《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陆耀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通过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计算公式—基本耗热量 K —传热系数 F —传热面积—室内空气计算温度—室外供暖计算温度α —温差修正系数2.附加耗热量计算公式—考虑各项附加后,某围护的耗热量—某围护的基本耗热量—朝向修正—风力修正—两面外墙修正—窗墙面积比过大—房高附加—间歇附加α)(w n j t t KF Q -=j Q n t w t )1)(1)(1(.1j g f m li f ch j Q Q ββββββ++++++=1Q j Q ch βf βli βm βfg βj β2若C<=-1或m<=0,可不计算冷空气渗透耗热量3对于大于六层的高层建筑,计算中,若h<10m 时,h=10m ,当无以上及门窗构造相关数据时,可采用换气次数法计算门窗隙缝的冷风渗透耗热量房间类型一面外墙有窗房间二面外墙有窗房间三面外墙有窗房间门厅换气次数k0.50.5-1.01.0-1.52门窗隙缝的冷风渗透耗热量:Q 2=0.28*1*1.4*(t n-tw)*k*V4.外门开启冲入冷风耗热量计算公式—通过外门冷风侵入耗热量—某围护的基本耗热量—外门开启外门开启冲入冷风耗热量附加率,参见[2]p128表4.1-12三、气象参数室外采暖计算温度℃-22风力附加系数0热压系数0.25风压系数0.25东/西[朝向修正]0北/东北/西北[朝向修正]0.1南[朝向修正]-0.23东南/西南[朝向修正]-0.13kqj Q Q β⨯=33Q j Q kq β。

加热炉热效率计算

加热炉热效率计算
⑤加热炉的热效率
1 q1 q 2 q3 q 4
3.4.4 正平衡计算热效率
(3-75)
正平衡计算就是由加热炉的有效热量来计算热效率,用公式表示为:

Q8 Q7 Q6 Q5
Q0
(3-76)
管式加热炉的有效热量又叫热负荷,如图 3-2 所示的连续重整加热炉,它的 热负荷由两部分组成,辐射段热负荷和对流段热负荷,分别对原料油和省煤器中 的水进行加热的。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烟气预热预热空气的热量不应该计算在词加 热炉的热负荷中,因为这部分热量又会随着热空气进入加热炉中,只属于热量在 整个体系中的转移。 (1)辐射段的热负荷
(3-69)
(3-70)
A A1 t t a
14
T 4 Ta 4 A2 100 100 t ta
(3-71) (3-72) (3-73) (3-74)
T t 273.15
Ta t a 273.15
LO ——燃料气的理论空气量,kg 空气/kg 燃料;
L——燃料气的实际空气量,kg 空气/kg 燃料。
V1 0.01 X i V1i
(3-54)
V2 0.01H 2 S
29 V3 0.01 X i V3i V0 GH 18 10
I lk V0 C空气 T
Q1 I py I lk
q1 Q1 / Q0
式中: Q0 ——入炉的总能量,kJ/Nm³ ;
; QF ——燃料入炉时带进炉的热量,kJ/Nm³ ; QK ——空气带来的热量,kJ/Nm³ N——鼓风机或是压缩的功,kJ/Nm³ ;
I rt , I rb ——燃料在体系入口温度和基准温度(环境温度)下的热焓,

燃气锅炉负荷计算

燃气锅炉负荷计算

燃气锅炉负荷计算燃气锅炉负荷计算是指根据特定的条件和参数,确定锅炉的热负荷大小。

热负荷是指锅炉在一定时间内所需供热的能量,通常以热量单位表示。

燃气锅炉负荷计算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锅炉的工作效率和使用成本,因此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燃气锅炉负荷计算的基本原理是根据供热系统的需求量、环境温度、供热水温度和锅炉的热效率等参数进行综合计算。

下面将从需求量、环境温度、供热水温度和热效率四个方面详细介绍燃气锅炉负荷计算的方法。

首先是需求量的计算。

需求量是指供热系统在一定时间内所需供热的能量。

一般来说,需求量与供热面积、供热方式和室内温度等因素有关。

常见的供热方式有暖气和热水供暖两种,对应的需求量计算方法也有所不同。

暖气供暖的需求量计算可采用单位面积供热能力和供热面积的乘积,而热水供暖的需求量计算则需要考虑到每天的热水使用量。

其次是环境温度的计算。

环境温度是指锅炉周围的室外温度,它对锅炉的负荷大小有直接影响。

一般来说,环境温度越低,锅炉的负荷越大。

环境温度的计算可以通过气象数据或现场测量获得。

再次是供热水温度的计算。

供热水温度是指锅炉所供应的热水的温度。

不同的供热方式对应不同的供热水温度要求,例如暖气供暖通常要求供热水温度在60℃左右,而热水供暖则要求供热水温度在40℃至50℃之间。

供热水温度的计算需要考虑到室内温度要求和供热方式的特点。

最后是热效率的计算。

热效率是指锅炉将燃料转化为热能的能力,它是衡量锅炉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

热效率的计算需要考虑到燃料的热值和锅炉的热损失。

常见的燃气锅炉热效率在80%至90%之间。

综合考虑以上四个因素,可以得出燃气锅炉的负荷计算公式。

例如,暖气供暖的负荷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负荷 = 需求量× (供热水温度 - 环境温度) / 热效率需要注意的是,燃气锅炉负荷计算只是一个理论值,实际应用时还需要考虑到锅炉的额定功率和实际运行情况。

锅炉的额定功率应能满足最大负荷时的供热需求,同时还要考虑到锅炉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加热炉计算

加热炉计算
总热负荷:原料和水蒸汽通过加热炉所吸收的热量以及其他热负荷如注 水汽化热等称为总热负荷。
加热炉的总热负荷可以根据各介质进出炉的热焓及汽化率来计算:
Q WF [eIv (1 e)IL Ii ] Ws (Is2 Is1) Q'
式中Q ——加热炉总热负荷,千卡/时; WF——油料流量,公斤/时; Ws——过热蒸汽量,公斤/时; e ——原料气化率,%; IL——加热炉炉出口温度下油料液相热焓,千卡/公斤; IV——加热炉炉出口温度下油料气相热焓,千卡/公斤; Ii——加热炉炉进口温度下油料液相热焓,千卡/公斤; Is1——过热蒸汽进口时热焓,千卡/公斤; Is2——过热蒸汽出口时热焓,千卡/公斤; Q′——其他热负荷,如注水汽化热等,千卡/时。
对于同一体系,在其他条件和参数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基准温度 不同,计算出的热效率值就不相同,按此求得的燃料用量当然也不同 。所以对基准温度有必要作出统一的规定。
以环境温度作为基准温度较符合实际,适用于对运转中的管式炉 进行实际考核。但是,环境温度是一个变量,用于设计炉子或对全国 各地同类炉子进行热效率比较时,又会产生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还是 以某一固定的温度(如15.6℃或0℃)为基准温度较为方便。

2.67C 8H 23.2 / %
S

O
Vo

Lo 1.293
(8.10) (8.11)
式中 Lo——燃料的理论空气量(重量),公斤空气/公斤燃料; Vo——燃料的理论空气量(体积),标米3空气/公斤燃料。
气体燃料所需理论空气量可用下式计算:
Lo

0.0619
[0.5H2

0.5CO

(m

n 4

热负荷计算公式

热负荷计算公式

热负荷计算公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热负荷的计算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热负荷指的是在某一特定条件下,为了维持室内或设备的温度,所需供应的热量。

准确计算热负荷对于合理设计供暖、空调、制冷等系统至关重要,它不仅能够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还能有效地节约能源和降低成本。

热负荷的计算涉及到多个因素,包括室内外温度差、建筑物的围护结构特性、室内人员数量、设备的散热量等等。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常见的热负荷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一、围护结构传热引起的热负荷围护结构包括墙壁、屋顶、窗户、门等,它们的传热会导致热量的散失或增加。

围护结构传热引起的热负荷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Q1 = K × F ×(tn tw)其中,Q1 表示围护结构的传热热负荷(W);K 表示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 W/(m²·℃);F 表示围护结构的面积(m²);tn 表示室内计算温度(℃);tw 表示室外计算温度(℃)。

传热系数 K 取决于围护结构的材料和构造,不同的材料和构造具有不同的传热性能。

例如,砖墙的传热系数比保温材料的传热系数大,意味着热量更容易通过砖墙散失。

在实际计算中,需要分别计算不同朝向的墙壁、屋顶、窗户和门的传热热负荷,然后将它们相加得到总的围护结构传热热负荷。

二、冷风渗透引起的热负荷在建筑物中,由于门窗的缝隙等原因,室外的冷空气会渗入室内,从而带走热量。

冷风渗透引起的热负荷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Q2 =028 × cp × ρ × L × (tn tw)其中,Q2 表示冷风渗透热负荷(W);cp 表示空气的定压比热容kJ/(kg·℃),约为 101 kJ/(kg·℃);ρ 表示室外空气的密度(kg/m³);L 表示渗透冷空气量(m³/h)。

渗透冷空气量 L 的计算比较复杂,通常可以根据建筑物的类型、门窗的密封性等因素,采用经验公式或查表的方法来确定。

灶具热负荷、热效率、CO计算表001

灶具热负荷、热效率、CO计算表001

5880.2 6211.0 6558.0 6922.0 7303.0 7702.0
5912.6 6245.0 6594.0 6959.0 7342.0 7743.0
单位水重m水
22.8 1.6863
加热温差△t 试验气低热值Qd
燃气的初始值 燃气的终止值
耗气量△v
CO
O2
实测折算热流量1φ 实测折算热流量2φ 热效率η 烟气中CO含量(左) 烟气中CO含量(右) 实测热流量1φ
喷嘴系数μ 喷嘴直径d 单个喷嘴设计热流量1φ
设计热流量2φ
热流量kW 额定热负荷kW
7
1001.9 1008.8 1015.8 1022.7 1029.8 1036.8 1043.9 1051.1
8
1072.8 1081.1 1087.5 1094.9 1102.4 1109.9 1117.4 1125.0
9
1148.1 1155.8 1163.7 1171.5 1179.5 1187.4 1195.4 1203.5
3825.8
4054.1 4294.2 4546.5 4838.8 5091.0 5382.1
3848.1
4077.6 4318.9 4572.4 4866.2 5118.6 5412.3
3870.0
4100.9 4343.6 4598.5 4893.7 5147.3 5442.4
3893.1
4124.8 4368.6 4624.7 4921.3 5176.2 5473.2
39 6997.0 7034.0 7072.0 7110.0 7148.0 7187.0 7225.0 7264.0
40 7381.0 7420.0 7460.0 7500.0 7540.0 7580.0 7621.0 7661.0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热负荷计算表格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热负荷计算表格
0.47
1
140
0
100
140
地面n
0.4176
0.23
1
3
0
100
3
1526
1526
243
179
1948
1104
卫 生 间
北外墙
4.56
2.08
18
-9
27
1
256
0
0
100
256
0
957
122
0
北外窗
1.08
5.82
1
170
0
100
170
东外墙
9.9
2.08
1
556
-25
75
556
地面I
3.28
5.82
1
509
0
100
509
地面I
5.82
0.47
1
150
0
100
150
地面n
0.47
0.23
1
5
0
100
5
1515
1515
130
0
1645
1102


北外墙
2.7
2.08
18
-9
27
1
152
0
0
100
152
0
476
107
0
北外窗
1.8
5.82
1
283
0
100
283
地面I
2.52
0.47
1
32
0
100
0
95
33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口焓值-进口焓值)×介质流量D
计算数据 热负荷Q/3600
应用基低位发热量Qnet ar+燃料物理热 Qrx 热负荷Q/(燃料消耗量B×输入热量 计算数据 Qr)
制表:
审核:
燃气加热炉热平衡测算表
单位: 型号规格:
序号 名称
安装地点: 额定热功率:
符号 单位
用途: kW
数据来源

编号: 测试时间:
3. 3. 3. 3. 3. 3. 3 3 3 3
0.0476[0.5CO+0.5H2+1.5H2S+2CH4+∑ (m+n/4)CmHn-O2] 计算数据 0.01(CO2+CO+H2S+∑mCmHn) 0.01(H2S+H2+∑ 计算数据 n/2CmHn+0.124Md)+0.0161V0 计算数据 计算数据 0.79V0+N2/100 计算数据 V 计算数据 测试数据 计算数据 Vgy +VH2O 查表 查表 查表 查表 查表 查表 查表
34
排烟处过量空气系数
α
py
计算数据

-2CH4 )/[N2'-N2(RO2 +CH4 +CO /(CO2+CO+∑mCmHn+H2S]}



1.47
')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理论空气量 RO2容积 理论水蒸汽容积 理论氮气容积 排烟处水蒸汽容积 排烟处干烟气容积 排烟温度 排烟处烟气容积 排烟处RO2平均定压热容 排烟处N2平均定压热容 排烟处O2平均定压热容 排烟处CO平均定压热容 排烟处H2平均定压热容 排烟处CH4平均定压热容 排烟处HO2平均定压热容 排烟处干烟气平均定压热 容 排烟处烟气焓 入炉空气温度 入炉空气比热 入炉空气焓 排烟热损失(%)
计算公式 测试及计算 数据

29 30 31 32 33
反平衡测试
排烟处O2含量(%) 排烟处RO2含量(%) 排烟处CO含量(%) 排烟处H2含量(%) 排烟处CH4含量(%) O2' RO2' CO' H2' CH4' 测试数据 测试数据 测试数据 测试数据 测试数据 21/{21-79×(O2'-0.5×CO'-0.5H2 7.2 8.1 0.0154 0 0
计算数据 (Hpy-Hlk)/Qr×100 Vgy×(126.36CO'+107.98H2' 计算数据 +358.18CmHn')×100/Qr 查表 计算数据 q2 +q3 +q5 计算数据 100- ∑q
气体不完全燃烧热损失(%) q3 散热损失(%) 热损失之和(%) 反平衡效率(%) q5 ∑q η
V0 VRO2 V0H2O V0N2 VH2O Vgy tpy Vpy CRO2 CN2 CO2 CCO CH2 CCH4 CH2O Cgy Hpy tlk (ct)lk Hlk q2
m /m
3
3
m3/m3 m3/m3 m3/m3 m /m m /m ℃ m3/m3 kJ/m3.℃ kJ/m ℃ kJ/m ℃ kJ/m ℃ kJ/m ℃ kJ/m ℃ kJ/m ℃
RO2'CRO2+N2'CN2+O2'CO2+CO' 计算数据 3. kJ/m ℃ CCO+CH4'CCH4+H2'CH2 kJ/m3 ℃ kJ/m ℃ kJ/m3
3.
计算数据 VgyCgytpy+VH2OCH2Otpy 测试数据 查表 计算数据 α
py V 0
(ct)lk
19.91 7.39 0.07 2.9 10.36 89.64
2
制表:
审核:
H2O +0.0161( α py -1)V VRO2+V0N2+(αpy-1)V0 0 0
10.27 1.17 2.23 8.12 2.31 14.11 127.2 16.42 1.724 1.2969 1.3225 1.303 1.2925 1.6731 1.5098 1.3333 2836.85 5.7 1.3189
ar 3
CH4 C2H6 C3H8 C4H10 C5H12 C6H14 C7H16 H2 O2 N2 CO CO2 H2 S ∑CmHn Md g/m3 kJ/m3 kJ/m
3
化验数据 化验数据 化验数据 化验数据 化验数据 化验数据 化验数据 化验数据 化验数据 化验数据 化验数据 化验数据 化验数据 化验数据 化验数据 化验数据 化验数据
燃气加热炉热平衡测算表
单位: 型号规格:
序号 名称
安装地点: 额定热功率:
符号 单位
用途: kW
数据来源
编号: 测试时间:
计算公式 测试及计算 数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燃料特性
应用基甲烷(%) 应用基乙烷(%) 应用基丙烷(%) 应用基丁烷(%) 应用基戊烷(%) 应用基己烷(%) 应用基庚烷(%) 应用基氢气(%) 应用基氧气(%) 应用基氮气(%) 应用基一氧化碳(%) 应用基二氧化碳(%) 应用基硫化氢(%) 应用基不饱和烃(%) 1m 干燃气所带的水量 干燥基低位发热量 应用基低位发热量 Qnet ti to D W Q Q' B tr Qrx Qr η1
86.78 1.38 2.43 2.34 1.26 0 0 0 0 0.4 0 4.26 0 1.15
38104.00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正平衡测试
被加热介质进口温度 被加热介质出口温度 被加热介质流量 被加热介质质量含水(%) 热负荷 加热炉热负荷 燃料消耗量 燃料温度 燃料物理热 输入热量 正平衡效率(%) ℃ ℃ kg/h kJ/h kW m /h ℃ kJ/m3 kJ/m
3 3
测试数据 测试数据 测试数据 测试数据 计算数据 测试数据 测试数据 测试数据 计算数据
4.1868/100×[0.31× (CO+H 2 +O 2 +N 2 )+0.38(CH 4 +CO 2 +H 2 S+H 2 O)+0.5∑ CmHn]×燃料温度t r
43 59.3 46558.358 100 3177367.69 882.60 88.7146 6.8 10.05 38114.05 93.9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