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螳螂捕蛇(古文课外阅读训练)

合集下载

《螳螂捕蝉》阅读练习(附解析)

《螳螂捕蝉》阅读练习(附解析)

《螳螂捕蝉》阅读练习(附解析)螳螂捕蝉吴王预备出兵攻打楚国,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对。

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尽管取胜的期望专门大,但假如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

但是吴王顽固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有一位侍奉吴王的青年,听了大臣们的议论,想去劝说吴王。

但是吴王差不多下了死命令,如何办呢?翌日清晨,他拿着一只弹弓,在王宫花园里转来转去。

露水沾湿了他的衣裳和鞋子,他也毫不介意。

就如此,一连转了三个早晨。

青年终于被吴王发觉了。

吴王问道:“你早晨跑到花园里来干什么?看你的衣裳都被露水打湿啦!”青年回答说:“禀报大王,我在打鸟。

”吴王问:“你打着鸟了吗?”青年说:“我没有打着鸟,却见到一件挺有意思的事。

”吴王来了爱好,问:“什么事啊?”青年说:“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

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悠闲地喝着露水,却不明白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

那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却不明白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

”吴王夸奖说:“你看得真认真!那黄雀要捉螳螂吗?”青年接着说:“是的,黄雀伸长颈项刚要啄食螳螂,却不明白我拿着弹弓在瞄准它呢。

蝉、螳螂、黄雀,它们都—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害呢!”听了青年这番话,吴王豁然爽朗,他说:“你讲得太有道理了!”因此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1.先从字典里查到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看看该选字典中的哪个说明,再说说那个词语的意思。

乘虚而入豁然爽朗2.“毫不介意”是什么意思?文中对什么“毫不介意”?请把具体的语句画下来。

3.吴王豁然爽朗,他终于悟到了什么?从什么情况当中悟到的?答案:1、虚:空虚。

乘虚而入:趁着空虚进入。

恍:突然。

豁然爽朗:突然醒悟过来。

2、“毫不介意”的意思是一点儿也不放在心上。

文中指青年打鸟时,露水沾湿了他的衣裳和鞋子,他一点儿也不在意。

具体的语句:露水沾湿了他的衣裳和鞋子,他也毫不介意。

3、吴王豁然爽朗,他终于悟到:不能—心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自己身后隐伏着的祸害。

阅读“历史故事”文《螳螂捕蝉》完成测试题(后附答案)

阅读“历史故事”文《螳螂捕蝉》完成测试题(后附答案)

阅读“历史故事”文《螳螂捕蝉》完成测试题(后附答案)螳螂捕蝉吴王准备出兵攻打楚国,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对。

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

可是吴王固执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有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听了大臣们的议论,想去劝说吴王。

可是吴王已经下了死命令,怎么办呢?第二清晨,他拿着一只弹弓,在王宫花园里转来转去。

露水沾湿了他的衣裳和鞋子,他也毫不介意。

就这样,一连转了三个早晨。

少年终于被吴王发现了。

吴王问道:“你早晨跑到花园里来干什么?看你的衣裳都被露水打湿啦!”少年回答说:“禀报大王,我在打鸟。

”吴王问:“你打着鸟了吗?”少年说:“我没有打着鸟,却见到一件挺有意思的事。

”吴王来了兴趣,问:“什么事啊?”少年说:“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

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

那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

”吴王夸奖说:“你看得真仔细!那黄雀要捉螳螂吗?”少年接着说:“是的,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我拿着弹弓在瞄准它呢。

蝉、螳螂、黄雀,它们都—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连声说:“你讲得太有道理了!”于是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1这篇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A做事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不顾身后隐藏的祸患。

B不能像吴王那样固执,不听大臣们的好心劝阻。

C要向劝阻吴王那个少年学习,遇事多动脑筋。

D做错了事就要及时改正,才能不辜负别人的期望。

2故事中蝉、螳螂、黄雀三者的共同点是什么?()。

A都是非常愚笨的小动物B都是非常贪吃的小动物。

C都是善于飞翔的小动物D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隐患3故事中的“少年”具有什么特点?()A英勇顽强B口若悬河C聪明机智D善于说谎4“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吴王下了死命令”。

这两个“死”字怎么理解?()A前者是惩罚,后者是断绝B前者是失去生命,后者是不可更改C前者是处理,后者是惩罚D前者是不可更改,后者是失去生命5“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

25.螳螂捕蛇(古文课外阅读训练)

25.螳螂捕蛇(古文课外阅读训练)

【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二十五】螳螂捕蛇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

寻途登觇①,见巨蛇围②如碗,摆扑③丛树中,以尾击柳,柳枝崩折。

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

然审④视殊⑤无所见,大疑。

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⑥顶上,以刺刀攫(音:jué)⑦其首,颠⑧不可去。

久之,蛇竟死。

视额上革肉⑨,已破裂云。

——选自《聊斋志异》【注释】:①觇:察看,窥视。

②围:此处指蛇的身围。

③摆扑:扭动摔打。

④审:仔细。

⑤殊:极、很,完全,非常。

⑥据:站立。

⑦攫(jué):钳制,用爪抓取,这里是刺入的意思。

⑧攧(diān):同“颠”,跌,甩脱。

⑨革肉:皮肉。

【练习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反侧倾跌之状.(样子)(2)大.疑(很、非常)(3)渐近临.之(接近)(4)蛇竟.死(终于)2、用自己的话翻译“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颠不可去。

”这句话。

答:一只螳螂在那条蛇的头顶上,正用刺刀一样的前足割蛇的头,无论大蛇如何翻滚,那螳螂就是跌不下来。

3、巨蛇被小小的螳螂杀死,给你怎样的启示?答:(1)只要摸清了敌人的短处,找到它的弱点,抓住要害,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就能够战胜强者,取得最后的胜利。

(2)只要敢于斗争并善于斗争,就会取得胜利。

(3)等候时机是很重要的,在没把握的时候不应该过度消耗能力,而后抓到合适的机会就要一举拿下。

(4)弱者如果能抓住机会,那么弱小者也可以战胜强大者【译文】:有个姓张的人偶然在溪谷边行走,忽然听到山崖之上有很大的声音。

他在找寻登上山崖的路径探看,看见一条身围如碗的大蛇。

大蛇在树丛灌木中摇摆扑打,用它的尾巴击打着柳树,柳枝都被它弄折了。

蛇不停地辗转反侧,好像有什么东西捉住并制服了它,然而姓张的仔细观察,并没有发现什么不同的东西,于是他非常诧异。

慢慢地走近,从上向下看那条蛇,才发现原来有一只螳螂在那条蛇的头顶上,正用刺刀一样的前足割蛇的头,无论大蛇如何翻滚,那螳螂就是跌不下来。

《螳螂捕蝉》阅读答案(合集9篇)

《螳螂捕蝉》阅读答案(合集9篇)

《螳螂捕蝉》阅读答案《螳螂捕蝉》阅读答案(合集9篇)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们经常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知识点。

那么问题来了,一份好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螳螂捕蝉》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螳螂捕蝉》阅读答案1文言文阅读《螳螂捕蝉》及答案园中有树,其上有蝉①,蝉高居、悲鸣②、饮露,不知螳螂③在其后也。

螳螂委身④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⑤在其下也。

(选自《说苑·正谏》)[注解]①蝉:昆虫,又叫知了。

②悲鸣:动听地鸣叫。

③螳螂:昆虫,又叫刀螳,臂长,善捕小虫。

④委身:曲身。

⑤弹丸:弹弓铁丸。

这里指拿弹弓的人。

[实战演练]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⑴欲取蝉( ) ⑵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⑶黄雀延颈( )2、下列句子中的“其”各指代什么?⑴园中有树,其上有蝉( ) ⑵不知螳螂在其后也( )⑶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 ⑷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出自本文的成语是什么?有何比喻义?5、这个故事能给我们哪些启示?螳螂捕蝉:1、⑴要;⑵旁边;⑶伸2、⑴树;⑵蝉;⑶螳螂;⑷黄雀3、蝉高踞枝头,动听地鸣叫,饮食露珠,却不知螳螂在它的身后。

4、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比喻只看见前面有利可图,不知道祸害就在后面。

5、⑴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的危险。

⑵不能见利而忘害,居安而忘危。

⑶看问题要全面,不能主观片面。

参考译文:园子里有棵树,树上有只蝉,这蝉高踞枝头,动听地鸣叫,饮食露珠,却不知螳螂在它的身后。

螳螂弯曲身肢,要去捕蝉,却不知黄雀在它旁边。

黄雀伸出脖子要去啄食螳螂,却不知手拿弹弓铁丸的人正在它的下面。

《螳螂捕蝉》阅读答案2少年说:“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

蝉高高在上,(A 悠闲B空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

那螳螂(A拱B弯)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

中考文言文阅读训练题专题.doc

中考文言文阅读训练题专题.doc

中考文言文阅读训练题专题-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中)——《中考新突破》艾军平主撰部分〔冲刺训练〕(一) 螳螂捕蛇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

寻途登觇①,见臣蛇围②如碗,摆扑丛树中。

以尾击树,树枝崩折。

反侧倾跌③之状,似有物捉制之。

然审视殊无所见,大疑。

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④其首,攧⑤不可去。

久之,蛇竟死。

视额上革肉⑥,已破裂云⑦。

(摘自《聊斋志异》)注释:①觇(zhān):探看②围:这里指蛇的身围。

③反侧倾跌:形容蛇挣扎的样子。

④攫:抓住,钳制。

⑤攧(diān):甩脱。

⑥革肉:皮肉⑦云:句末助词。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临()则()去()竟()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然审视殊无所见译句:3、用“/”给文中划波浪线处划分两处朗读节奏。

闻崖上有声甚厉。

4、读了本文后,你有何感触?(二)宋人酤酒宋人有酤①酒者,升概②甚平,遇③客甚谨,为酒甚美,县帜甚高著,然不售,酒酸。

怪其故,问其所知长者杨倩。

倩曰:“汝狗猛邪?”曰:“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

或令孺子怀钱,挈④壶瓮而往酤,而狗迓⑤而龅⑥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摘自《韩非子》)注释:①酤:通“沽”,有“买”“卖”二义,视语境而定。

②升概:升是古代量器,概是刮平升、斗的木棍或木片。

③遇:招待。

④挈:携带。

⑤迓:迎。

⑥龅:咬。

1、根据注释①,视语境判断“酤”到底为“买”还是“卖”之义?(1)宋人有酤酒者(2)挈壶瓮而往酤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县()著()怪()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或令孺子怀钱译文:4、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地方划分朗读节奏。

问其所知长者杨倩。

5、根据文章内容,你认为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全文采用隐喻的手法。

“宋人”比喻诸侯国君;“狗”暗指在国君手下办事的一些坏人;“孺子”泛指报效无门的士人,也是作者的自况。

B、这是一篇游说文字,目的在于打动击国君,重用象作者那样愿意为国效命的士人。

《螳螂捕蝉》阅读答案(9篇)

《螳螂捕蝉》阅读答案(9篇)

《螳螂捕蝉》阅读答案(9篇)现如今,我们都要用到阅读答案,通过对照阅读答案可以有效检验我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螳螂捕蝉》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螳螂捕蝉》阅读答案1少年终于被吴王发现了,吴王问道:“你早晨跑到花园里来干什么?看你的衣裳都被露水打湿啦!”少年回答说:“禀报大王,我在打鸟。

”吴王问:“你打着鸟了吗?”少年说:“我没有打着鸟,却见到一件挺有意思的事。

”吴王来了兴趣,问:“什么事啊?”少年说:“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

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

那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

”1、课文中蝉、螳螂、黄雀的关系,用一个成语来说就是“_________”。

2、朗读课文时,要注意不同的人物身份要读出不同的语气。

吴王是一国之主,读他的话应该读出____________的语气;少年只是一名侍从,读他的话应该读出____________的语气。

3、如果排演课本剧,吴王和少年该有什么样的表情、动作呢?在括号里写下来。

少年()回答说:“禀报大王,我在打鸟。

”吴王()问:“你打着鸟了吗?”少年()说:“我没有打着鸟,却见到一件挺有意思的事。

”吴王来了兴趣,()问:“什么事啊?”4、“少年终于被吴王发现了”,这里的“终于”可以去掉吗?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吴王问前两个问题的时候,少年都只是针对问话,简单回答。

你认为少年的做法怎么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2、高傲恭恭敬敬3、举起弹弓,天真地好奇地一本正经饶有兴趣4、不可以。

少年拿着弹弓,在王宫花园里转来转去已经转了三个早晨,“终于”一词说明少年是有目的转,目的就是为了让吴王发现。

5、我认为少年的做法是明智之举,因为这样做吴王才不会有戒心,这样循序渐进才能使吴王明白利害关系。

备战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题练习(三) - 文言知识.doc

备战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题练习(三) - 文言知识.doc

备战2017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题练习
(三)- 文言知识-
螳螂捕蛇
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

寻途登觇,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树,树枝崩折。

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

然审视殊无所见,大疑。

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剌刀攫其者,攧不可去。

久之,蛇竟死。

视额上革肉,已破裂云。

注释:1觇(chān):探看。

2围:此处指蛇的身围。

3殊:极、很,完全。

4攧(diān):跌。

1、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加点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似有物捉制之
A、辍耕之垄上
B、受任于败军之际
C、悍吏之来吾乡
D、环而攻之而不胜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以剌刀攫其首攫:
(2)蛇竟死竟:
3、翻译下面句子。

然审视殊无所见。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错误一项是()
A、螳螂最后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以已之长攻敌之短。

B、蛇被小小的螳螂击杀的根本原因是以尾击树不重战术。

C、姓张的是本文的线索人物,全文以他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D、本文步步设疑,环环相扣,文虽短但情节却紧张曲折。

答案:
1、D
2、①抓住,钳制②最后,到底
3、可是仔细地察看也完全看不到什么东西。

4、B。

《螳螂捕蝉》阅读答案(合集9篇)

《螳螂捕蝉》阅读答案(合集9篇)

《螳螂捕蝉》阅读答案《螳螂捕蝉》阅读答案(合集9篇)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们经常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知识点。

那么问题来了,一份好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螳螂捕蝉》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螳螂捕蝉》阅读答案1文言文阅读《螳螂捕蝉》及答案园中有树,其上有蝉①,蝉高居、悲鸣②、饮露,不知螳螂③在其后也。

螳螂委身④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⑤在其下也。

(选自《说苑·正谏》)[注解]①蝉:昆虫,又叫知了。

②悲鸣:动听地鸣叫。

③螳螂:昆虫,又叫刀螳,臂长,善捕小虫。

④委身:曲身。

⑤弹丸:弹弓铁丸。

这里指拿弹弓的人。

[实战演练]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⑴欲取蝉( ) ⑵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⑶黄雀延颈( )2、下列句子中的“其”各指代什么?⑴园中有树,其上有蝉( ) ⑵不知螳螂在其后也( )⑶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 ⑷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出自本文的成语是什么?有何比喻义?5、这个故事能给我们哪些启示?螳螂捕蝉:1、⑴要;⑵旁边;⑶伸2、⑴树;⑵蝉;⑶螳螂;⑷黄雀3、蝉高踞枝头,动听地鸣叫,饮食露珠,却不知螳螂在它的身后。

4、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比喻只看见前面有利可图,不知道祸害就在后面。

5、⑴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的危险。

⑵不能见利而忘害,居安而忘危。

⑶看问题要全面,不能主观片面。

参考译文:园子里有棵树,树上有只蝉,这蝉高踞枝头,动听地鸣叫,饮食露珠,却不知螳螂在它的身后。

螳螂弯曲身肢,要去捕蝉,却不知黄雀在它旁边。

黄雀伸出脖子要去啄食螳螂,却不知手拿弹弓铁丸的人正在它的下面。

《螳螂捕蝉》阅读答案2少年说:“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

蝉高高在上,(A 悠闲B空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

那螳螂(A拱B弯)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二十五】
螳螂捕蛇
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

寻途登觇①,见巨蛇围②如碗,摆扑③丛树中,以尾击柳,柳枝崩折。

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

然审④视殊⑤无所见,大疑。

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⑥顶上,以刺刀攫(音:jué)⑦其首,颠⑧不可去。

久之,蛇竟死。

视额上革肉⑨,已破裂云。

——选自《聊斋志异》【注释】:
①觇:察看,窥视。

②围:此处指蛇的身围。

③摆扑:扭动摔打。

④审:仔细。

⑤殊:极、很,完全,非常。

⑥据:站立。

⑦攫(jué):钳制,用爪抓取,这里是刺入的意思。

⑧攧(diān):同“颠”,跌,甩脱。

⑨革肉:皮肉。

【练习题】: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反侧倾跌之状.(样子)(2)大.疑(很、非常)(3)渐近临.之(接近)(4)蛇竟.死(终于)2、用自己的话翻译“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颠不可去。

”这句话。

答:一只螳螂在那条蛇的头顶上,正用刺刀一样的前足割蛇的头,无论大蛇如何翻滚,那螳螂就是跌不下来。

3、巨蛇被小小的螳螂杀死,给你怎样的启示?
答:(1)只要摸清了敌人的短处,找到它的弱点,抓住要害,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就能够战胜强者,取得最后的胜利。

(2)只要敢于斗争并善于斗争,就会取得胜利。

(3)等候时机是很重要的,在没把握的时候不应该过度消耗能力,而后抓到合适的机会就要一举拿下。

(4)弱者如果能抓住机会,那么弱小者也可以战胜强大者
【译文】:
有个姓张的人偶然在溪谷边行走,忽然听到山崖之上有很大的声音。

他在找寻登上山崖的路径探看,看见一条身围如碗的大蛇。

大蛇在树丛灌木中摇摆扑打,用它的尾巴击打着柳树,柳枝都被它弄折了。

蛇不停地辗转反侧,好像有什么东西捉住并制服了它,然而姓张的仔细观察,并没有发现什么不同的东西,于是他非常诧异。

慢慢地走近,从上向下看那条蛇,才发现原来有一只螳螂在那条蛇的头顶上,正用刺刀一样的前足割蛇的头,无论大蛇如何翻滚,那螳螂就是跌不下来。

过了很久,蛇终于死了。

姓张的人再看时,蛇头上的皮肉已经被割破了。

选自于《聊斋志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