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卫填海古文课外阅读训练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拓展:精卫填海(含答案)全国通用

精卫填海能力练习一——翻译句子1、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
(2分)2、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2分)能力联系二——加标点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答案见第2页)练习一答案:1、尧和舜统治的年代,天下许多河流都没有治理好,洪水泛滥成灾。
2、大禹在九州大地开挖水道,疏通众多河流,在许多沼泽地带筑坝蓄水,亲自测量了许多做大山。
练习二答案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原文】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翻译】再往北二百里,是座发鸠山,山上生长着茂密的柘树。
山中有一种禽鸟,形状像一般的乌鸦,却长着花脑袋、白嘴巴、红足爪,名称是精卫,它发出的叫声就是自身名称的读音。
精卫鸟原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
女娃到东海游玩。
淹死在东海里没有返回,就变成了精卫鸟,常常衔着西山的树枝和石子,用来填塞东海。
漳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流入黄河。
拓展阅读——愚公移山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翻译】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接近九十,面向着山居住。
《精卫填海》文言文阅读答案

《精卫填海》文言文阅读答案精卫填海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
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某iāo)。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曰精卫。
长衔西山之木石,以(yīn)于东海。
1本文与《夸父追日》一同选自《》,是一篇神话传说。
2、请指出下列“其”字的用法。
(1) 其上多柘木。
( )(2) 其状如乌。
( )3.用“/”给‘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反故为精卫’画断句。
4.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
(1)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反故为精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精卫为什么要填海?这则神话有什么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有人说,“精卫”是永远也无法填平东海的,“夸父”也无法赶上太阳,你怎麽看?请结合生活谈谈你的观点。
参考答案:1山海经2指发鸠山,代词指精卫,代词3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反/故为精卫4、(1)女娃去东海游泳,被溺死了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
(2)(精卫)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5精卫痛恨无情的大海夺去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她希望通过日复一日的努力将大海填平,不让它再夺取别人的生命。
6这则神话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和持之以恒、艰苦奋斗的精神,同时也赞颂了那些坚持不懈努力的人。
精卫填海,夸父逐日是一种精神以及一种古代人民对于人定胜天愿望的体现,因此照着这两方面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即可。
【译文一】(有一座叫)发鸠的山,它的上面(有)很多柘树。
《精卫填海》阅读题

《精卫填海》阅读题
导读:《精卫填海》阅读题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鸟,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姣。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漳水出漹,东流注于河。
1.翻译
北()其()焉()溺()以()河()
2.精卫是一只什么样的鸟?(用原文回答)
3.精卫以前叫什么?为什么变成了鸟?(简要回答)
4.翻译:其状如鸟,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
5.此神话,表达了远古人名怎样的精神?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精卫填海》阅读训练及答案

《精卫填海》阅读训练及答案第一篇:《精卫填海》阅读训练及答案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
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xiāo)。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曰精卫。
长衔西山之木石,以(yīn)于东海。
8、写出文中所缺少的汉字--------(xiāo)---------(yīn)(2分)9、解释下列的字词(4分)首喙少溺10、翻译句子(4分)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长衔西山之木石,以(yīn)于东海。
11、用原文回答精卫鸟是什么样子。
(2分)12、我们能从精卫身上学到什么精神:。
(2分)参考答案:8—10略11、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12、主要是精卫鸟的不怕困难,与困难斗争到底,坚强的性格。
学生可自由发挥,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第二篇:精卫填海的阅读答案太阳神炎帝有一个小女儿,名叫女娃,是他最钟爱的女儿。
炎帝不仅管太阳,还管五谷和药材。
他事情很多,每天一大早就要去东海,指挥太阳升起,直到太阳西沉才回家。
炎帝不在家时,女娃便独自玩耍,她非常想让父亲带她出去,到东海太阳升起的地方去看一看。
可是父亲忙于公事,总是不带她去。
这一天,女娃便一个人驾着一只小船向东海太阳升起的地方划去。
不幸的是,海上起了风暴,像山一样的海浪把小船打翻了,女娃被无情的大海吞没了,永远回不来了。
炎帝固然痛念自己的女儿,但却不能用医药来使她死而复生,也只有独自神伤嗟叹了。
女娃死了,她的精魂化作了一只小鸟,花脑袋,白嘴壳,红脚爪,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所以,人们又叫此鸟为“精卫”。
精卫痛恨无情的大海夺去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她要报仇雪恨。
因此,她一刻不停地从她住的发鸠山上衔一粒小石子,或是一段小树枝,展翅高飞,一直飞到东海。
她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飞翔,悲鸣着,把石子树枝投下去,想把大海填平。
大海奔腾着,咆哮着,嘲笑她:“小鸟儿,算了吧,你这工作就是干一百万年,也休想把大海填平。
”精卫在高空答复大海:“哪怕是干上一千万年,一万万年,干到宇宙的尽头,世界的末日,我终将把你填平!”“你为什么这么恨我呢?”“因为你夺去了我年轻的生命,你将来还会夺去许多年轻无辜的生命。
精卫填海文言文阅读答案(通用9篇)

精卫填海文言文阅读答案〔通用9篇〕篇1:精卫填海文言文阅读答案精卫填海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
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xiāo)。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曰精卫。
长衔西山之木石,以(yīn)于东海。
1本文与《夸父追日》一同选自《》,是一篇神话传说。
2、请指出以下“其”字的用法。
(1) 其上多柘木。
( )(2) 其状如乌。
( )3.用“/”给‘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反故为精卫’画断句。
4.解释以下句子的意思。
(1)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反故为精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2)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5.精卫为什么要填海?这那么神话有什么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6.有人说,“精卫”是永远也无法填平东海的,“夸父”也无法赶上太阳,你怎麽看?请结合生活谈谈你的观点。
参考答案:1山海经2指发鸠山,代词指精卫,代词3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反/故为精卫4、(1)女娃去东海游泳,被溺死了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
(2)(精卫)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5精卫痛恨无情的大海夺去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她希望通过日复一日的努力将大海填平,不让它再夺取别人的生命。
6这那么神话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探究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和持之以恒、艰辛奋斗的精神,同时也赞颂了那些坚持不懈努力的人。
精卫填海,夸父逐日是一种精神以及一种古代人民对于人定胜天愿望的表达,因此照着这两方面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即可。
13.精卫填海(古文课外阅读训练)

【文言文课外浏览练习十三】
精卫填海
发鸠之山①,其上多柘木②,有鸟焉,其状如乌,③文首,白喙,赤
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④.是炎帝之少女⑤,名曰女娃.女娃游
于⑥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⑦于东海.漳水
出漹,东流注于河.
——《山海经》
【注释】:
①发鸠:古代传奇中的山名.②柘(zhè)木:柘树;桑树,叶可以养
蚕.③文首:头上有斑纹.文,同“纹”,斑纹.④其鸣自詨(xiāo):
它的啼声是在召唤本身的名字.⑤是炎帝之少女:这是炎帝的小女
儿.⑥于:在.⑦堙:(yīn)填塞.⑧漹:这里,那边.
【演习题】:
1.说明下列加点词在文章中的意思:
(1)溺而不返(淹逝世)(2)故为精卫(所以)
(3)常衔西山…(用嘴叼)(4)东流注于河(向东)
2.女娃逝世后为什么叫精卫?(用本身的话归纳综合)
答:①其鸣啼声音像“精卫”; ②因为他是炎帝女儿,游东海溺水而
亡,变成这种鸟.
3.请你评价一下精卫的行动.
答:①精卫意志果断,不畏艰苦;②精卫自不量力.
【译文】:
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许多柘树.树林里有一种鸟,它的外形像乌鸦,头上羽毛有斑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啼声像在召唤本身的名字.这其实是炎帝小女儿的化身,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泅水,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精卫填海》阅读答案11篇

《精卫填海》阅读答案11篇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都可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并对今后的学习做出调整。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算得上好阅读答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精卫填海》阅读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卫填海》阅读答案1文言文阅读。
【甲】《愚公移山》(节选)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精卫填海发鸠之山,其上多柘①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②。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③于东海。
【注释】①枯(zhè)木:枯树,桑树一类。
②其鸣自詨(xiào):它的鸣声是自己呼叫自己的名字。
詨,呼叫。
③堙(yīn):填。
1.解释划线词语的含义。
年且九十__________ 是炎帝之少女__________2.用“/”划分下面句子的节奏。
(只画一处)常衔西山之木石3.下面划线词语意思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汝心之固/常衔西山之木石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面山而居C.其上多柘木/其如土石何?D.杂然相许/高可二黍许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甲、乙两文都表现了什么的精神?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种精神,说说你的看法。
精卫填海文言文阅读答案

精卫填海文言文阅读答案精卫填海文言文阅读答案「篇一」《精卫填海》阅读答案「精选」精卫填海太阳神炎帝有一个小女儿,名叫女娃,是他最钟爱的女儿。
有一天,女娃驾着小船,到东海去游玩,不幸海上起了风浪,像山一样的海浪把小船打翻,女娃就淹死在海里,永远回不来了。
炎帝固然痛念他的女儿,但却不能用他的光和热来使她死而复生,只好独自悲伤罢了。
女娃不甘心她的死,她的魂灵化作了一只小鸟,名叫“精卫”。
精卫长着花脑袋、白嘴壳、红脚爪,大小有点像乌鸦,住在北方的发鸠山上。
她恨无情的大海夺去了她年轻的生命,因此她常常飞到西山去衔一粒小石子,或是一段小树枝,展翅高飞,一直飞到东海。
她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飞翔着,把石子或树枝投下去,想要把大海填平。
大海奔腾着,咆哮着,露出雪亮亮的牙齿,凶恶地嘲笑着:“小鸟儿,算了罢,你这工作就算干上一百万年,也休想把大海填平呢。
”精卫在高空答复大海:“哪怕是干上一千万年,一万万年,干到宇宙的终尽,世界的末日,我也要把你填平!”“你为什么恨我这样深呢?”“因为你呀你夺去了我年轻的生命,将来还会有许多年轻无辜的生命,要被你无情地夺去。
” “傻鸟儿,那么你就干吧干吧!”大海哈哈地大笑了。
精卫在高空悲啸着:“我要干的!我要干的!我要永无休止地干下去的!你这叫人悲恨的大海啊,总有一天我会把你填成平地!”她飞翔着,啸叫着,离开大海,又飞回西山去;把西山上的石子和树枝衔来投进大海。
她就这样往复飞翔,从不休息,直到今天她还在做着这种工作。
1.用本单元学过的童话、寓言、神话这几种体裁去衡量,《精卫填海》属于________。
2.“精卫”是________的女儿________的化身。
她想填平大海是因为________。
3.“大海奔腾着,咆哮着,露出雪亮亮的牙齿”,是联想还是想像?它是由什么想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这个故事里,大海被塑造成一个反面角色,为什么?找出描绘大海的可恶的神态和语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十三】
精卫填海
发鸠之山①,其上多柘木②,有鸟焉,其状如乌,③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④。
是炎帝之少女⑤,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⑥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埋⑦于东海。
漳水出漹,东流注于河。
——《山海经》【注释】:
①发鸠:古代传说中的山名。
②柘(zh e)木:柘树;桑树,叶可以养蚕。
③文首:头上有花纹。
文,同“纹”,花纹。
④其鸣自詨(xi a o):它的叫声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⑤是炎帝之少女:这是炎帝的小女儿。
⑥于:在。
⑦埋:(y i n)填塞。
⑧漹:这里,那里。
【练习题】: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章中的意思:
(1)溺而不返(淹死)(2)故为精卫(所以)
(3)常衔西山…(用嘴叼)(4)东流注于河(向东)
2、女娃死后为什么叫精卫?(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①其鸣叫声音像“精卫”;②因为他是炎帝女儿,游东海溺水而亡,变成这种
鸟。
3、请你评价一下精卫的行为。
答:①精卫意志坚决,不畏艰难;②精卫自不量力。
【译文】: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
树林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羽毛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这其实
是炎帝小女儿的化身,名叫女娃。
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泳,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
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