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美洲和巴西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拉丁美洲与巴西学案.docx

拉丁美洲与巴西学案.docx

拉丁美洲与巴西学案一. 拉丁美洲概况填图1.经纬网定位:用红线画出北回归线、南回归线、赤道、60° S、40° W、60° W、80° W2.海洋、海湾:填出太平洋、大西洋、加勒比海、墨西哥湾、巴拿马运河、麦哲伦海峡、德雷克海峡-3.相关地理事物:填写墨西哥高原、中美地峡、西印度群岛(属北美洲)、火地岛4.国家和地区:填出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秘鲁、委内瑞拉、智利、古巴。

二. 拉丁美洲地形与河流填图1.填写以下地形区:西部:安第斯山脉东部:圭亚那高原、亚马逊平原、巴西高原、拉普拉塔平原、巴塔哥尼亚高原。

2.填写本区重要河流:亚马孙河巴拉那河地形以巴拿马运河为界,分成两部分:北部——高原南部——南美地形又有东西之别:南美洲地势总特征:;东部、相间分布。

180米以上200 ■ 1 000米200米以下1000*三. 巴西地理填图(1)在图中标注经纬线的度数。

(2)填写图中数码代表地理事物的名称:城市①、②、③水电站: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两大地形区和两大气候:B地区位于平原上,属于典型的气候;③城市位于高原上,属于典型的气候。

(4)巴西首都是, 是巴西第一大城市,是巴西第二大城市和最大海港。

(填序号)(5)分析巴西迁都的原因。

【探究一】深受地形影响的南美气候南美气候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 ]2叩千米安笫斯山东西两侧风向图【探究二】南美洲的河流与运河1.亚马孙河长6400千米,为世界第长河;河流水量___________________ ,是世界最长河流—水量的五十倍;河面宽阔,到河口段可宽达80千米,形成状;水流平稳,有利于2.世界三大运河比较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基尔运河大洲分界线所属国家避免绕行航线缩短航程沟通的海洋【探究三】巴西的人口和经济驳奥*藏特洋 u y q^和》卢(1) 巴西是拉丁美洲人口最多的国家。

拉丁美洲和巴西学案

拉丁美洲和巴西学案

拉丁美洲和巴西学案编制人:张玉成审核人:齐丹审批人:【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 课前15分钟,课前依据“自学引导”梳理课本知识,勾划课本并写上提示语,疑惑的地方用红笔划出。

2.课堂上小组积极合作,互相交流探讨,高效展示点评,分层达成目标。

3、★为选做题,C层可不做。

【学习目标】1.识记拉美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巴西的领土组成和自然环境特点,主要地形区和气候。

2.巴西的主要工业中心和重要城市。

【重点、难点】重点:利用经纬度,海陆分布和国家轮廓考查局部区域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状况。

难点:巴西热雨林的开发与保护;巴西迁都的意义。

【自学引导】要求:课前15分钟自主预习,梳理课本知识,勾划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有疑惑的地方用红笔划出。

拉丁美洲:一:范围:拉丁美洲是一个政治地理概念,由于本区都隶属于拉丁语系,所以叫拉丁美洲,包括美国以南的美洲国家和地区。

拉丁美洲以巴拿马运河为界,分成两部分。

(一)北部,包括三个地理区域:墨西哥高原、中美地峡(也叫中美洲)和西印度群岛。

它们与美国、加拿大和格陵兰岛同属于北美洲。

(二)南部是南美洲北部南部多岛屿:北部西印度群岛,古巴是其中面积最大的岛国,南端最大火地岛和南美大陆之间隔着麦哲伦海峡二、地形:1、西部:高原、安第斯山脉(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有“”之称)。

2、东部:平原、高原相间。

自北向南:奥里诺科平原、高原、亚马逊平原(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巴西高原(世界上面积的高原)、平原、毛塔哥尼亚高原。

三、气候1、特点:湿热原因:①赤道两侧全年受到的太阳辐射量多,全年降水也多,②周围海洋广阔,常年受到海洋湿润气团控制;2、主要气候类型:和热带草原气候。

3、地形对气候的影响①热带:平原地区——气候;高原地区——气候比较;高山地区——明显②400S以南安第斯山:西侧坡——多雨;东侧背风坡——雨。

四、岛屿北部:西印度群岛;南部:火地岛五、巴拿马河:沟通洋和洋,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可通航5万吨级的海轮。

高中地理拉丁美洲和巴西教案

高中地理拉丁美洲和巴西教案

拉丁美洲与巴西拉丁美洲概述学习目标1、巴拿马运河的地理意义。

2、东西地形的差异。

亚马逊河。

3、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特征及其成因。

4、主要资源及其分布。

知识内容位置与范围拉丁美洲是美国以南所有美洲国家和地区的通称。

这些地区的居民所用的语言主要是拉丁语系的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

因此称拉丁美洲。

拉丁美洲以巴拿马运河为界,分成两部分:北部包括墨西哥高原、中美地峡和西印度群岛在内的北美洲部分,南部是南美洲。

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临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南隔德雷克海峡与南极洲相望。

赤道从本区北部穿过,大部分属于南半球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巴拿马运河巴拿马运河开凿在中美地峡的最窄处,是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著名国际航道,有“世界桥梁”之誉。

运河全长81.3千米,可通航5~10万吨的轮船,约承担了全球货运总量的5%。

巴拿马运河的通航极大地缩短了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的航程,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意义。

自1914年通航以来,巴拿马运河长期被美国所占领。

巴拿马人民经过长期斗争,直至1999年12月31日才收回运河的主权。

补充:中美地峡是指墨西哥以南、哥伦比亚以北的狭长陆地,是连接南、北美大陆的天然陆桥,包括危地马拉、洪都拉斯、伯利兹、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等7个国家,面积约52万平方千米。

中美地峡多火山、地震,属美洲科迪勒拉山系的中段。

地形和河流拉丁美洲地势西高东低,地形类型复杂多样。

拉丁美洲的北部是墨西哥高原,西部是狭窄绵长的安第斯山脉,全长约9000千米,是世界最长的山脉,被称为“南美洲的脊梁”,属于美洲科迪勒拉山系的南段。

南美洲的东部从北向南高原、平原相间分布。

北部的亚马孙平原是由亚马孙河冲积而成,面积约56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最大的平原,地形坦荡,海拔多在200米以下。

亚马孙平原以北是相对破碎的圭亚那高原,以南是巴西高原,面积约5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最大的高原,海拔300~1500米,地面起伏平缓。

拉丁美洲与巴西 教案

拉丁美洲与巴西 教案

拉丁美洲与巴西教案教师教学实施方案(地理)授课年级高二课题拉丁美洲与巴西课程类型一轮复习课时 1 上课日期年月日授课老师教学目标1.了解巴西的地理位置,掌握其地形特征及对气候、工农业生产、城市发展的影响2.理解巴西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以及巴西的自然与环境对民俗的影响3.能以热带雨林为例说明巴西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经验和教训4.通过了解巴西热带雨林的开发对世界环境的影响,了解环境保护的知识导学建议重点难点1.巴西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2.巴西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教学建议在讲授巴西的自然环境特征时,先展示一系列的图片,引导学生读图,找出并描述巴西的位置、范围、主要地形区、主要气候类型、主要河流及分布,分析总结该地区的地理位置的特点和地形、气候、河流特征;在分析巴西人文特征时,同样注意从图入手,以图带出知识。

展示亚马孙地区的开发图或播放亚马孙地区开发的视频,分析亚马孙流域热带雨林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原因及解决措施。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导学案》《预学案》《固学案》2.准备与巴西相关的图片和视频,以及与巴西热带雨林开发有关的图片和视频,查找有关巴西工农业的图片或视频,以及有关巴西地形、气候的图片或视频,制作思维导图,编写课程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1.在图书馆或上网查阅巴西相关资料,调查巴西工农业的有关情况,了解巴西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巴西热带雨林开发等情况2.把在预习中碰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供在课堂上和同学讨论或请教老师导学过程设计第二层级环节一巴西的自然环境特征分小组合作探究,最好是前后两组交叉合作,指导、监督学生合作探究学生认真完成,与同伴互查,把疑惑的问题记录下来,与小组讨论,及时纠正,达到预想的预习效果多媒体展示巴西地形、气候的图片或视频,如亚马孙河、热带雨林景观等1.巴西的地形:北部亚马孙平原,南部巴西高原可能有以下疑问:1.巴西的自然环境的特征是什么?2.巴西热带雨林气候特征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展示巴西高原景观、亚马孙平原景观的视频或图片2.亚马孙平原面积低平,常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以及东南信风和沿岸暖流的影响,热带雨林气候显著环节二巴西的人文特征1.巴西高温多雨的气候,巴西高原干湿季分明的气候,以及广阔的热带雨林,形成了巴西突出的热带农业类型可能提出以下问题:1.巴西的农业类型是什么?2.拉动巴西经济的主要产业是什么?3.巴西热带雨林的作用是什么?多媒体展示种植园农业观的图片或视频,巴西足球和桑巴舞的图片或视频2.热带雨林可以调节全球的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持生物多样性,提供木材等3.热带雨林遭破坏的后果:森林遭受破坏,水土流失加剧,珍贵的野生动植物遭劫,全球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第三层级知识运用监督学生完成当堂练习,即《技能应用与拓展》,要求人人达标,可以不时抽查学生的作业情况学生小组讨论或同桌之间互查,将不会的问题向老师请教PPT展示相关答案第四层级思维建模归纳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和关键词:桑巴舞、热带雨林、人种大熔炉、学生做好记录,归纳本节课的知识点,完成好思维导图的填写PPT展示思维导图的构建过程总结概括提升创设总结情境【旁白】同学们,本课时我们探究了巴西的有关知识,重点记忆巴西的地形、气候特征,热带雨林的保护和开发,应对热带雨林减少的措施学生认真听讲,仔细做笔记,表现出良好的学习状态多媒体播放轻松的轻音乐板书设计第15课时西半球的国家——巴西巴西1.概况位置、地形、气候、河流2.民族大熔炉人种、分布、拉丁美洲文化3.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工业农业热带雨林危机城市化问题。

拉丁美洲与巴西教案

拉丁美洲与巴西教案

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拉丁美洲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特征2.了解拉丁美洲主要国家及其首都3.掌握巴西的自然及经济状况预习案图表落实:(1)标出经纬度;(2)用代号标出所在位置:A.巴拿马运河、B.墨西哥湾、C.加勒比海、D.西印度群岛、E.火地岛、F.麦哲伦海峡、G.德雷克海峡;(3)填写巴西、阿根廷、墨西哥、智利四国及其首都;亚马孙河、巴拉那河、巴西高原、安第斯山、潘帕斯草原。

(4)用//////表示热带雨林的范围;标注石油、银、铁、铜、剑麻、咖啡、蔗糖的主要出产国。

用\\\\\\表示人口分布较集中区。

填空识记:一、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大约在之间,这种纬度位置决定了该洲热带气候分布面积广海陆位置:西临,东临,北部有湾、加勒比海,南隔克海峡与南极洲相望。

位置的重要性:其陆地是联系南、北半球的陆上通道,与海峡又是联系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重要水上通道。

二、地形1.南美洲的地形高原:、高原(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圭亚娜高原、巴塔哥尼亚高原山地:(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有“南美洲的脊梁”之称)平原:(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拉普拉塔平原。

岛屿:北部:西印度群岛;南部:火地岛地峡:中美地峡北部:墨西哥高原西部:安第斯山脉是世界最长的山脉,多东部:相间排列(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拉普拉塔平原、巴塔哥尼亚高原)三、气候四、人口和经济1.拉丁美洲是各大洲中人口密度较小的一洲,人口城市多分布在气候比较温和的,自然增长率仅次于非洲、城市人口增长快。

布宜诺斯艾利斯、圣保罗、里约热内卢人口多在1000万以上,城市化进程快,人口分布不均匀:亚马孙热带雨林区,内陆高原和沙漠地区人口稀少;、、沿海地区人口稠密。

2.为主的经济墨西哥、委内瑞拉的工业;巴西的钢铁、汽车、飞机,阿根廷的肉类加工和机械制造工业;热带作物:巴西的咖啡、古巴的蔗糖和中美国家的香蕉;粮食作物:为主,许多国家粮食还不能自给。

3.资源(1)矿产:(墨西哥高原)、(巴西高原伊塔比拉铁矿)(智利、秘鲁)、(墨西哥、委内瑞拉)(智利);(牙买加)(2)水能:巴西高原上的河流(巴西和巴拉圭合建了目前世界最大水电站水电站)(3)渔场:渔场4.城市分布的特点:地势较高的高原上气候则比较干爽宜人;此外,拉丁美洲热带地区几大高原的矿产资源均比较丰富,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拉丁美洲巴西》优秀教案

《拉丁美洲巴西》优秀教案

第三部分世界分区——拉丁美洲及巴西编制:刘杨审核:孟庆芳审批:编号:2021D017 【学法指导和使用说明】1.依据学习目标,利用问题导学,理解地理现象。

2.完成导学案时要研读教材,勾画重点→演练导学案,发现问题→再读教材解决疑难问题,并整理主干知识。

【学习目标】1、了解拉丁美洲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状况。

2、巴西的位置、范围、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

重点和难点1、地理位置,尤其是重要国家的地理位置;临海和海峡、地形。

2、巴西的农业和资源优势。

【自主学习】拉丁美洲一、位置:经纬位置:此区域地处、(温度带);半球位置:;海陆位置:东临,西邻,北邻和,南隔海峡与洲相望。

二、范围:1、本区以运河为界,北部包括 A 高原、地峡和群岛,南部是洲。

2、主要国家:C 、D 、E F 、G3、地势___高___低,地形区:西部高山区:___________山脉,由____________板块与_____________板块挤压,地壳抬升而成。

东部平原高原相间分布:在图中由北向南找出有哪些高原和平原。

4、河流:_____________河,是世界_____________最广、_____________最多的河流,但是其水能资源并不丰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气候:分布最广的是A 气候和B 气候,此外还有C 气候,D 气候,E 气候,①气候,②气候,③气候6、在图中画出拉丁美洲沿岸的洋流。

哪地为著名的渔场?写出其名称并分析其成因?三、巴西(1)在图中标注经纬线的度数。

(2)填写图中数码代表地理事物的名称:城市③,巴西迁都的原因是。

水电站:④(3)两大地形区和两大气候:B地区位于平原上,属于③④典型的气候;③城市位于高原上,属于典型的气候。

(4)矿产资源:____丰富是发展钢铁工业的优势。

(5)农业:热带经济作物发达。

(6)人口:巴西的人口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原因是什么?。

2024年高中区域地理复习教案17.拉丁美洲与巴西

2024年高中区域地理复习教案17.拉丁美洲与巴西

17.拉丁美洲与巴西【教学目标】1.拉丁美洲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河流及矿产等自然地理特征。

2.巴西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

【考点解读】1.结合区域材料,分析亚马孙河流域的开发与治理,说明保护热带雨林的重要性;2.利用地图识记巴西的位置、范围、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3.能够运用气候和地形图说明巴西人口和城市的分布特点。

【基础知识】一、拉丁美洲概况1.位置和范围: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国家和地区,因当地居民所用语言主要是属于拉丁语系的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故称之为拉丁美洲。

拉丁美洲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临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南隔德雷克海峡与南极洲相望。

以巴拿马运河为界分成两部分,北部包括墨西哥高原、中美地峡和西印度群岛在内的北美洲南部部分,南部是南美洲。

2.地形:(1)西部山地纵列分布:拉丁美洲的北部是墨西哥高原,西部是安第斯山脉(世界上最长的山脉)。

安第斯山脉是科迪勒拉山系的南段,纵贯南美大陆。

安第斯山脉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位于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

(2)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以东从北向南高原、平原相间分布,主要有圭亚那高原、亚马孙平原(世界最大的平原)、巴西高原(地势起伏和缓,是世界最大的高原)、拉普拉塔平原和巴塔哥尼亚高原等。

3.湿热为主要气候:(1)气候湿热:拉丁美洲分布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也有面积广阔的热带草原气候区;气候受地形的影响比较显著,热带平原低地气候湿热(不宜居),高原地区气候比较凉爽(宜居)。

南美洲降水丰沛,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是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

(2)湿热气候的成因①纬度:赤道穿过南美大陆,大部分位于热带。

年凉爽,多见②海陆、洋流:南美洲位于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受海洋影响大;巴西暖流和赤道暖流流经,对沿岸地区增温增湿。

③气压带、风带:受赤道低压控制,降水丰沛;东北、东南信风均由海洋吹向陆地,带来丰沛降水。

区域地理自主学习学案5拉美和巴西

区域地理自主学习学案5拉美和巴西

区域地理自主学习学案(五)
拉丁美洲和巴西
本节学习目标:
1、掌握拉丁美洲的位置和范围、地形和地势、河流及气候等自然环境特征。

2、理解拉丁美洲气候类型的成因,能够运用气候和地形图说明巴西人口和城市分布的特点。

3、了解拉丁美洲矿产资源分布状况,通过热带雨林开发,说明如何正确处理人地关系。

学习内容:
一、本区的基本地理特征 1、【课前完成】结合地图,预习自学完成教材64页“知识梳理”内容。

2、【小组讨论】教材60页“读图识图”内容。

二、重难点知识探究。

1、自然概况:
(1)地形地势特点及主要地形区
(2)分析该地区气候形成原因及特点
①西海岸的气候分布有什么特征,分析其原因。

②该区东南部的气候与亚洲东部气候比较有什么差异?
③分析北美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泛的原因
④北美大陆降水空间分布特点
2、指出美国农业生产突出特点,分析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条件 ①乳畜带分布于五大湖地区的原因?
② 两小麦区作物有什么不同,导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③比较美国和我国东北地区农业开发的条件
3、工业发展条件分析
①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五大湖工业区)工业发展条件
②“硅谷”崛起的因素
③根据美国工业区分布推测该国人口城市空间分布特征,并指出在发展过程中的扩散方向
自我评价:
1、基础知识落实情况
2、学习过程中的疑惑
本节作业:教材67—68页“随堂训练”
地形区 地形单元 地形特征 成因
太平洋
大西洋 35°N
太平洋
大西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认真阅读课件展示材料;
2.思考:
①分析内格罗河河水富含腐殖质但泥沙含量少的原因;
②试对“河上很少有桥”这一现象作出合理解释。
展示阅读材料,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件展示学习目标。
认真阅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学习任务。
明确学习目标,宏观把控课程学习任务与方向
教学重点
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湖、资源等自然地理特征。
教学难点
巴西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讲授法、比较分析法、小组协作探究法、问题解决时教学法、启发式谈话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明标
1.展示材料: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右图)溯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河上很少有桥。行至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交汇处,发现两条河流的河水因颜色迥异,呈一黑黄分明的界限,景色令人震撼。船继续前行,岸边的沼泽渐渐映入眼帘……当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内格罗河河水因富含腐殖质,颜色乌黑,而布朗库河因含大量泥沙而呈黄色。
读图思考:
1.分析内格罗河河水富含腐殖质但泥沙含量少的原因?
2.试对“河上很少有桥”这一现象做出合理解释。
巩固所学内容,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小结
反思
布置课后思考:1.导致热带雨林被破坏的原因是什么?2.雨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具体应采取哪些措施?
结合本节内容,复习《森林的开发和保护》,完成课后思考。
1.布置组内协作探究任务:①巴西地形对气候产生了哪些影响?②巴西人口、城市、产业活动集中分布在巴西高原东南部的原因?
2.对学生讨论展示结果进行评价、点拨、补充和完善。
1.开展小组协作探究学习:①巴西地形对气候的影响?②巴西人口、城市、产业活动集中分布在巴西高原东南部的原因。
2.展示小组协作学习成果
通过小组内协作探究,培养学生协作学习能力,瑰丽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拉丁美洲和巴西》教学设计
课题
课题:《世界地理分区和主要国家》第十节《拉丁美洲和巴西》第二课时—巴西
授课人
授课地点
授课班级
课标解读
1.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湖、资源等自然地理特征。
2.巴西农业、人口和城市分布的特点。
教学目标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知识与技能
展示点拨
梳理本节所学内容,展示课程框架
在教师引导下对本届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归纳小结,形成知识框架
通过对本节内容的梳理,构建知识体系框架
课堂训练
展示材料:(2019·全国卷Ⅲ)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下图)溯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河上很少有桥。行至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交汇处,发现两条河流的河水因颜色迥异,呈一黑黄分明的界限,景色令人震撼。船继续前行,岸边的沼泽渐渐映入眼帘…当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内格罗河河水因富含腐殖质,颜色乌黑,而布朗库河因含大量泥沙而呈黄色。
建立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拓展视野。
自学质疑
布置自学任务:1.读图说出巴西的位置以及地形、气候、河湖、资源等自然地理特征;2.读图描述巴西人口、城市和农业生产的空间分布特征。
读相关地理图表,自学巴西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内容,构建巴西地理特征分析知识体系
通过自学本部分内容,培养读图识图、总结归纳地理信息能力以及知识体系构建能力
小组交流
1.读图说出巴西的位置以及地形、气候、河湖、资源等自然地理特征;
2.读图描述巴西人口、城市和农业生产的空间分布特征。
过程与方法
1.对比巴西地形图和气候类型图,分析巴西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2.读图分析巴西人口城市集中分布在巴西高原和东南部沿海的主要原因。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树立联系地、发展地看待事物的观念;培养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的高尚情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