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洲和拉丁美洲学案
拉丁美洲教案高中

拉丁美洲教案高中标题:拉丁美洲教案高中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为高中学生设计一堂关于拉丁美洲的综合性课程。
通过本课,学生将了解拉丁美洲的地理、历史、文化和社会问题,培养跨文化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提高他们的研究和表达能力。
教案目标:1. 了解拉丁美洲的地理特征、人口分布和自然资源。
2. 理解拉丁美洲的历史演变和重要事件。
3. 探索拉丁美洲的文化多样性和贡献。
4. 分析拉丁美洲面临的社会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5. 培养学生的研究和表达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10分钟):1. 通过展示一张拉丁美洲地图,引起学生对该地区的兴趣。
2. 引发学生对拉丁美洲的认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讨论拉丁美洲的地理位置、语言和文化。
主体(40分钟):3.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拉丁美洲国家进行深入研究。
学生可以使用图书馆或互联网资源收集有关该国家的信息,包括地理、历史、文化和社会问题。
4. 学生小组展示:每个小组向全班介绍他们所选择的国家,并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
其他学生可以提问和讨论。
5. 教师讲解:结合学生的研究成果,教师对拉丁美洲的地理、历史、文化和社会问题进行讲解和补充。
活动(30分钟):6. 小组讨论:学生重新分组,每个小组讨论拉丁美洲面临的一个社会问题,例如贫困、环境问题或社会不平等。
学生需要分析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解决方案。
7. 小组展示和讨论:每个小组向全班介绍他们的分析和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可以提问、辩论和提供意见。
总结(10分钟):8. 教师总结:对课程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拉丁美洲的多样性和重要性。
9. 学生反思:学生回答一些问题,反思他们在本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教案评估:- 学生小组研究报告和展示的质量和准确性。
-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积极参与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 学生对拉丁美洲相关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方案的创造性。
教案扩展:-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例如撰写关于拉丁美洲的论文或设计一个拉丁美洲文化展览。
初中地理美洲概述教案

初中地理美洲概述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美洲大陆的位置和组成。
2. 学生能够描述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和巴拿马运河的重要性。
3. 学生能够掌握拉丁美洲的概念以及这里的居民组成和语言特点。
4. 学生能够分析美洲大陆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类型。
###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地图分析,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2.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美洲大陆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文化和理解经济发展差异的态度。
## 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美洲大陆的位置和组成1. 引导学生通过地图找出美洲大陆的位置,理解其位于西半球。
2. 介绍美洲大陆的北部边界是北冰洋,西部边界是太平洋,东部边界是大西洋,西北部与亚洲隔白令海峡相望。
3. 讲解美洲大陆由北美洲和南美洲两部分组成,以及巴拿马运河作为南北美洲分界线的重要性。
### 第二部分:拉丁美洲的概念和特点1. 引导学生理解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包括南美洲所有国家和北美洲的墨西哥。
2. 讲解拉丁美洲的居民组成,包括欧洲裔、非洲裔和原住民的后代,以及混血人种的占比。
3. 介绍拉丁美洲的语言特点,主要是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的分布,以及英语在加勒比地区的使用。
### 第三部分:美洲大陆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类型1. 分析美洲大陆的地形特征,包括北美洲的广阔平原、高山和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等。
2. 讲解美洲大陆的气候类型,包括北美洲的温带气候、亚热带气候和南美洲的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等。
### 第四部分:美洲大陆的经济发展1. 引导学生了解美洲大陆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发达国家如美国和加拿大,发展中国家如巴西和墨西哥等。
2. 分析美洲大陆的经济部门,包括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等。
##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参与、小组讨论和地图分析等方式,评价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
初中地理美洲的教案

初中地理美洲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美洲大陆的位置、南北美洲的分界线以及巴拿马运河的交通地位。
2. 掌握拉丁美洲的概念以及这里的居民组成、语言、美国、加拿大的差异。
3. 了解两大洲的环境、地形特征,掌握对比分析法了解地理事物的异同。
4. 掌握南北美洲的气候特征,突出北美洲的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5. 通过事例说明美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理解部分美洲国家的经济部门。
教学重难点:1. 重点:运用美洲地形图、气候图,分析南北美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2. 难点:北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方法:1. 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 读图法:通过观察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地理知识。
3. 启发法:通过提问和事例,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美洲吗?美洲有什么特别之处?2. 回答:美洲是地球上的一块大陆,它位于西半球,与亚洲、欧洲和大洋洲相邻。
二、新课内容1. 美洲的位置1) 美洲大陆北临北冰洋,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西北隔白令海峡与亚洲相邻。
2) 巴拿马运河是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它沟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对于国际航运具有重要意义。
2. 拉丁美洲1) 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包括南美洲和中美洲的国家。
2) 拉丁美洲的居民组成复杂,包括印欧混血种人、印第安人和黑人等。
3) 拉丁美洲的语言主要是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这与欧洲的殖民历史有关。
3. 美洲的环境和地形特征1) 北美洲地形分为三大南北纵列带: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是广阔的平原,东部是低缓的高地。
2) 南美洲地形特点是西部的安第斯山脉和东部的广阔平原。
4. 美洲的气候特征1) 北美洲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受地形影响,气候差异明显。
2) 南美洲气候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气候多样丰富。
5. 美洲的经济发展1) 美洲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美国和加拿大是发达国家,而其他国家大多属于发展中国家。
人教版高中区域地理——《南美洲》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区域地理——《南美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南美洲的地理特点,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特征、自然资源等,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地理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对南美洲地区的认知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 南美洲地理位置- 介绍南美洲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 分析南美洲与其他洲的相对位置和联系。
2. 南美洲地形地势- 讲解南美洲的地形特征,包括山脉、高原、平原等;- 分析南美洲地势对其气候和人文发展的影响。
3. 南美洲气候特征- 探讨南美洲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和特点;- 分析气候与南美洲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关系。
4. 南美洲自然资源- 介绍南美洲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矿产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等;- 探讨南美洲自然资源的利用和管理问题。
三、教学方法本教学设计以多媒体教学为主,结合课堂讲解、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法,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提出问题。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通过展示南美洲地图,引起学生对南美洲的兴趣,并让学生简单描述南美洲的地理位置。
步骤二:介绍南美洲地形地势讲解南美洲的地形特征,引导学生理解南美洲的地势对其气候和人文发展的影响。
步骤三:讨论南美洲气候特征以小组形式讨论南美洲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和特点,学生可以结合图片等素材进行分析和总结。
步骤四:探讨南美洲自然资源通过课堂讲解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了解南美洲丰富的自然资源及其利用和管理问题。
步骤五:总结和评价让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并进行课堂评价,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反馈。
五、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参与度、讨论表现等来评价教学效果。
可以结合学生的作业和考试来综合评价学生的地理知识掌握和分析能力的提升程度。
六、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一步了解南美洲的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知识,拓宽他们对南美洲的认知和理解。
---以上为《南美洲》教学设计的大致框架,具体内容和教学细节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七年级地理下册《拉丁美洲》教案、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拉丁美洲的地理、历史、经济等方面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地图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拉丁美洲的自然风光、文化特色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业评价:
1.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给予评价和建议;
2.评价将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思考深度、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
3.优秀作业将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以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拉丁美洲经济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如农业、工业、旅游业等。
2.教学过程:
-利用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讲解拉丁美洲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特征;
-结合课本内容,讲述拉丁美洲的历史文化,强调古文明对现代拉丁美洲的影响;
-分析拉丁美洲经济发展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该地区的发展。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
4.学生对现实世界的问题关注程度较高,教师可结合拉丁美洲的现实问题,如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
5.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正处于形成阶段,教师应在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的重难点:
2.结合本节课所学的拉丁美洲历史文化知识,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古代文明,如玛雅、阿兹特克、印加等,制作一份手抄报,要求图文并茂,展示该文明的特点和影响。
3.分析拉丁美洲经济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以某一国家为例,撰写一篇拉丁美洲国家发展分析报告,内容包括农业、工业、旅游业等方面,字数在800字左右。
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三节美洲学案(1)

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三节美洲(第1课时)学案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简述美洲大陆的位置,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及其交通地位2.掌握拉丁美洲的概念,以及这里的居民组成和语言。
3.读利用地图分析归纳两大洲在地形方面的特征,逐渐学会熟练运用对比法了解地理事物的异同。
重难点:南北美洲的地形及其特点。
自主合作探究:知识点一:美洲的地理位置【自主学习】参考课本P20图6-28,回答:1. 经纬度位置:(1)北美洲:(注意②北回归线、①北极圈)位于_______( 南、北)半球,位于_____(东、西)半球的北部。
________带范围广阔。
(2)南美洲:(注意④南回归线、③赤道)大部分位于_______( 南、北)半球,位于_____(东、西)半球的南部。
__________带范围广阔,没有__________带。
2.海陆位置:①东临C_________洋,西临B__________洋,北临A________,西北隔着F___________海峡与亚洲相望,南隔德雷克海峡与E___________相望。
知识点二:南北美洲的地形一、【自主学习】自读课本22-23页,了解北美洲的地形特征:1.参照课本P23图6-32,标画并记忆落基山脉(科迪勒拉山系)、大平原、阿巴拉契亚山脉、拉布拉多高原、格陵兰岛、密西西比河、墨西哥湾、西印度群岛、加勒比海等。
2.地形特征:(读P22南北各异的自然环境完成下列各题)⑴北美洲平均海拔较_____,地势起伏______。
⑵地形分为三大南北纵裂带:西部高山区:、组成科迪勒拉山系,东部高原山地区:、中部平原区:⑶冰川作用显著:北美洲不少湖泊是作用的产物,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除南极洲之外冰川分布最广的地区。
苏比利尔湖等五大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素有“______________”之称。
总结:北美洲的地形特征:①平均海拔②地势起伏③南北列的三大地形区④ _____ 作用显著.二、【自主学习】自读课本23—24页,了解南美洲的地形特征:1. 参照课本P24图6-38,找出并记忆安第斯山脉、奥里诺科平原、圭亚那高原、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拉普拉塔平原、巴塔哥尼亚高原、亚马孙河。
区域地理南美洲教案

区域地理南美洲教案【篇一:美洲教学设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认识大洲《第三节美洲》教学设计责任学校易门龙泉中学责任教师王亚琼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是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认识大洲》中的第三节。
从内容上看凸显了地理学科的特点,内容繁多,知识点也多。
注重对学生的读图、读表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了解美洲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有关知识,是学生必需具备的基础知识。
学生通过对本节的学习,进一步掌握区域地理学习的方法,知道分析美洲自然地理特征需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和自然资源等方面入手,人文环境需从大洲的居民特点、国家分布、大洲内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等方面进行。
因此学习时,应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通过自主学习、读图分析、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列表比较等方式,化繁为简对已学知识进行整合、应用,最后用对比表格的形式归纳总结南、北美洲的地理环境的差异。
这一学习过程,使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及学习效率得到了进一步巩固提高。
2、教学目标分析(1)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以及七年级学生的特点,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能运用地图,说出美洲大陆的地理位置。
2)、能说出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及其交通地位3)、学会运用对比分析法掌握南北美洲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差异(重点) 4)、学会用地形图分析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难点)(2)、突破重难点的设想开放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联系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活动,努力把教材内容问题化;充分利用世界地图、美洲地形图、美洲气候图、四大河流简图及各种直观图片等,提高学生的读图判图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探究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计算机辅助教学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导学案四、课时安排二个课时(80分钟)五、教学流程【篇二:拉丁美洲教案】课题:拉丁美洲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美洲中和北美同样重要的一部分,重点掌握拉丁美洲主要地形区、河流的位置,巴西人口和城市的分布特点。
初中地理南美洲教案

初中地理南美洲教案年级:八年级学科:地理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南美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
2. 掌握南美洲的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特点。
3. 了解南美洲的人文特点,包括人口、民族、语言、宗教等。
4. 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和地理思维。
教学重点:1. 南美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 南美洲的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特点。
3. 南美洲的人文特点。
教学难点:1. 南美洲的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特点的理解和记忆。
2. 学生对南美洲人文特点的深入了解。
教学准备:1. 教材、地图、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展示南美洲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南美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 提问:谁能说出南美洲主要的国家和地理位置?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根据教材,自主学习南美洲的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特点。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同桌交流讨论。
三、课堂讲解1. 讲解南美洲的地形特点:安第斯山脉、巴西高原、亚马逊平原等。
2. 讲解南美洲的气候特点: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等。
3. 讲解南美洲的河流特点:亚马逊河、密西西比河、拉普拉塔河等。
4. 讲解南美洲的资源特点:石油、煤炭、铁矿等。
四、课堂练习1. 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教师批改学生的练习题,及时给予反馈。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1.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南美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特点,那么南美洲的人文特点又是怎样的呢?2. 展示南美洲人文特点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南美洲的人口、民族、语言、宗教等。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根据教材,自主学习南美洲的人文特点。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同桌交流讨论。
三、课堂讲解1. 讲解南美洲的人口特点:人口分布、人口增长率等。
2. 讲解南美洲的民族特点:印第安人、欧洲裔、非洲裔等。
3. 讲解南美洲的语言特点:西班牙语、葡萄牙语、英语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美洲和拉丁美洲学案课时:1 年级:高二
设计人:李金生审核人:王松禄编号:【地】
班级: 姓名: 学习小组:日期:2014.【自主学习】《图文详解》125页-——126页
1.在左下图中填注:
太平洋、大西洋、加勒比海、巴拿马运河、德雷克海峡、麦哲伦海峡、巴西、阿根廷、秘鲁、智利、委内瑞拉、亚马孙河、巴拉那河、布宜诺斯艾利斯
2、在左下图中画出并标注:
经线:40°W、60°W、80°W 纬线:20°S、40°S、60°S
洋流:巴西暖流、秘鲁寒流、南赤道暖流、北赤道暖流、西风漂流。
3、在右图中填注: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高山气候
4、地形:西部是绵长的________________;东部则是高原和平原相间分布,自北向南依次是:____________高原、____________平原、_______高原、______________平原、_____________高原。
5、拉丁美洲是指________以南的美洲国家和地区,包括南美洲和北美洲的_________高原、_________地峡、____________群岛.
6、资源:石油主要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铁矿主要在________;铜矿主要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银矿主要在____________;著名渔场在__________沿海,成因是:
【实战练习】
1、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A地气候类型是乙、丙两图的 图。
(2)A 、B 两地年降水量不同的原因是:
说明拉丁美洲南部的气候受 影响较大。
(3)A、B两地全年最低气温都在 月,最高气温在 月,原因是
(4)A地自然带类型是 ____________ ,B地自然带类型是 。
2、读图,回答问题:
(1)A 图所示国家的主要气候类型是:
(2)B 图所示国家的主要气候类型包括:(按
自上而下顺序)
(3)AB 都是狭长型的临海国家,导致两国气
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4)当P 1地盛行西南风时,P 2地的气候特点
是 ,流经P2地的主要
洋流是 。
3、读南美洲局部在区图,回答问题.
(1)阿根廷水力资源丰富的地区是( )
A. 东部 B. 北部 C。
南部 D 。
西部
(2)图中温带荒漠形成的原因是
①
②
(3)造成潘帕斯草原和巴塔哥尼亚高原两地农业生产类型不同
的主要原因是( )
A 。
地形地势差异 B. 气候条件差异
C . 生产习惯差异 D. 国家政策
(4)图中石油大多输入东部的原因是:
(5)阿根廷城市化程度很高,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1960
年为69%,1980年为85%,该国的农业生产特点对这一现象形
成有何影响?
南美洲和拉丁美洲学案答案:
1.(1)乙 (2)A地是迎风坡,降水多,B是背风坡,降水少地形。
(3)7;1;都在南半球。
(4)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荒漠带。
2、(1)热带季风气候(2)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3)国土所处纬度与南北跨度、地处大陆东岸或西岸、洋流的影响等
(4)温凉湿润秘鲁寒流
3、(1)B(2)位于安第斯山背风坡一侧,降水稀少,受寒流影响降温减湿(3)B
(4)东部石油消费量大
(5)机械化程度高,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促进了城市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