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系统分析第三版测试题答案

合集下载

系统分析设计考试 选择题40题 附答案

系统分析设计考试 选择题40题 附答案

1. 系统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理解用户需求B. 设计系统架构C. 优化系统性能D. 以上都是答案:A2. 系统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实现系统功能B. 确保系统可靠性C. 提高系统效率D. 以上都是答案:D3. 以下哪项是系统分析的基本步骤?A. 需求收集B. 需求分析C. 需求规格说明D. 以上都是答案:D4. 需求收集的主要方法包括哪些?A. 访谈B. 问卷调查C. 观察D. 以上都是答案:D5. 需求分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 功能需求B. 非功能需求C. 约束条件D. 以上都是答案:D6. 需求规格说明的主要作用是什么?A. 明确系统需求B. 作为开发依据C. 便于沟通D. 以上都是7. 以下哪项是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A. 模块化B. 可扩展性C. 可维护性D. 以上都是答案:D8. 模块化的主要优点是什么?A. 提高开发效率B. 便于测试C. 易于维护D. 以上都是答案:D9. 可扩展性的主要优点是什么?A. 适应未来变化B. 提高系统灵活性C. 降低成本D. 以上都是答案:A10. 可维护性的主要优点是什么?A. 便于修改B. 降低维护成本C. 提高系统稳定性D. 以上都是答案:D11. 以下哪项是系统设计的主要工具?A. UMLB. 数据库设计工具C. 编程语言D. 以上都是答案:D12. UML的主要作用是什么?A. 描述系统结构B. 描述系统行为C. 描述系统交互D. 以上都是13. 数据库设计工具的主要作用是什么?A. 设计数据库结构B. 优化数据库性能C. 管理数据库D. 以上都是答案:A14. 编程语言的主要作用是什么?A. 实现系统功能B. 测试系统C. 部署系统D. 以上都是答案:A15. 以下哪项是系统分析设计的主要挑战?A. 需求变更B. 技术更新C. 团队协作D. 以上都是答案:D16. 需求变更的主要应对策略是什么?A. 灵活的需求管理B. 版本控制C. 持续沟通D. 以上都是答案:D17. 技术更新的主要应对策略是什么?A. 持续学习B. 技术选型C. 技术储备D. 以上都是答案:A18. 团队协作的主要应对策略是什么?A. 明确分工B. 有效沟通C. 团队建设D. 以上都是19. 以下哪项是系统分析设计的主要评估指标?A. 功能完整性B. 性能效率C. 用户满意度D. 以上都是答案:D20. 功能完整性的主要评估方法是什么?A. 功能测试B. 用户反馈C. 需求覆盖D. 以上都是答案:A21. 性能效率的主要评估方法是什么?A. 压力测试B. 性能监控C. 资源利用率D. 以上都是答案:D22. 用户满意度的主要评估方法是什么?A. 用户调查B. 用户反馈C. 用户使用数据D. 以上都是答案:D23. 以下哪项是系统分析设计的主要发展趋势?A. 敏捷开发B. 云计算C. 大数据D. 以上都是答案:D24. 敏捷开发的主要特点是什么?A. 迭代开发B. 快速响应C. 持续改进D. 以上都是25. 云计算的主要优点是什么?A. 资源共享B. 弹性扩展C. 成本节约D. 以上都是答案:D26. 大数据的主要应用领域是什么?A. 数据分析B. 决策支持C. 个性化服务D. 以上都是答案:D27. 以下哪项是系统分析设计的主要伦理问题?A. 数据隐私B. 知识产权C. 公平竞争D. 以上都是答案:D28. 数据隐私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 数据保护B. 数据安全C. 数据合规D. 以上都是答案:D29. 知识产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 版权保护B. 专利保护C. 商标保护D. 以上都是答案:D30. 公平竞争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 无歧视B. 透明度C. 公平交易D. 以上都是31. 以下哪项是系统分析设计的主要法律问题?A. 合同法B. 数据保护法C. 知识产权法D. 以上都是答案:D32. 合同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 合同签订B. 合同履行C. 合同纠纷D. 以上都是答案:D33. 数据保护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 数据收集B. 数据处理C. 数据存储D. 以上都是答案:D34. 知识产权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 版权保护B. 专利保护C. 商标保护D. 以上都是答案:D35. 以下哪项是系统分析设计的主要成功因素?A. 需求理解B. 设计创新C. 团队协作D. 以上都是答案:D36. 需求理解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 用户需求B. 业务需求C. 技术需求D. 以上都是37. 设计创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 功能创新B. 界面创新C. 流程创新D. 以上都是答案:D38. 团队协作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 明确分工B. 有效沟通C. 团队建设D. 以上都是答案:D39. 以下哪项是系统分析设计的主要发展方向?A. 智能化B. 自动化C. 全球化D. 以上都是答案:D40. 智能化的主要表现是什么?A. 人工智能B. 机器学习C. 数据分析D. 以上都是答案:D。

[测控仪器设计第三版课后答案]测控仪器设计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可编辑版)

[测控仪器设计第三版课后答案]测控仪器设计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可编辑版)

[测控仪器设计第三版课后答案]测控仪器设计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可编辑版)试题1:什么是测控仪器设计的主要目标?参考答案1:测控仪器设计的主要目标是设计和制造出能够准确测量和控制物理量的仪器。

这些仪器应该具有高精度、高可靠性、高稳定性和高灵敏度等特点,以满足各种测量和控制需求。

试题2:测控仪器设计的基本流程是什么?参考答案2:测控仪器设计的基本流程包括需求分析、方案设计、电路设计、硬件设计、软件设计、原型制作和测试等步骤。

首先,需要对测量和控制需求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定义。

然后,根据需求设计出测控系统的整体方案。

接下来,进行电路设计,包括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和信号处理电路等。

然后,进行硬件设计,包括选择合适的元器件和进行PCB设计等。

同时,还需要进行软件设计,包括编写控制程序和界面设计等。

最后,制作出原型并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结果进行优化和修改。

试题3:测控仪器设计中常见的传感器有哪些?参考答案3:测控仪器设计中常见的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等。

这些传感器可以将待测物理量转换为电信号,并通过信号处理电路进行处理和放大,最终得到测量结果。

试题4:测控仪器设计中常见的控制器有哪些?参考答案4:测控仪器设计中常见的控制器包括单片机、PLC和DSP等。

这些控制器可以对测控系统进行控制和调节,实现目标物理量的精确控制。

试题5:测控仪器设计中常见的接口有哪些?参考答案5:测控仪器设计中常见的接口包括串口、并口、USB接口、以太网接口等。

这些接口可以实现与外部设备的数据交换和通信,方便用户进行数据采集和控制操作。

工程测量第三版复习题答案

工程测量第三版复习题答案

工程测量第三版复习题答案工程测量是土木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测量技术和方法的应用,以确保工程项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工程测量的知识,许多学生会购买教材并进行复习。

本文将针对《工程测量第三版》的复习题进行解答,帮助读者更好地巩固知识。

第一章:测量概论1. 测量的定义:测量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物理量进行定量的比较和判断的过程。

2. 测量的基本要素:测量的基本要素包括被测量的对象、测量的目的、测量的方法和测量的结果。

3. 测量的分类:测量可以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

直接测量是指通过测量仪器直接读数得到的测量结果,而间接测量是通过测量仪器的读数和一定的计算公式得到的测量结果。

第二章:测量误差1. 测量误差的定义:测量误差是指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之间的差异。

2. 测量误差的分类:测量误差可以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是由于测量仪器或测量方法本身的不准确性引起的误差,而随机误差是由于测量过程中的偶然因素引起的误差。

3. 测量误差的控制方法:为了减小测量误差,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提高测量仪器的精度、增加测量次数并取平均值、进行数据处理等。

第三章:水准测量1. 水准测量的原理: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平线的性质进行测量的方法。

在水准测量中,通过观测水平线上的测站点的高程差,可以确定地面上各点的高程。

2. 水准测量的仪器:水准测量常用的仪器包括水准仪、水准尺等。

3. 水准测量的方法:水准测量可以分为直接水准测量和间接水准测量。

直接水准测量是通过观测水准尺的读数得到高程差,而间接水准测量是通过观测水准仪的读数和一定的计算公式得到高程差。

第四章:角度测量1. 角度测量的原理:角度测量是利用角度的性质进行测量的方法。

在角度测量中,通过观测测站点之间的角度,可以确定地面上各点的位置关系。

2. 角度测量的仪器:角度测量常用的仪器包括经纬仪、全站仪等。

3. 角度测量的方法:角度测量可以分为直接角度测量和间接角度测量。

测试技术课后答案全集—第三版

测试技术课后答案全集—第三版

《绪论》0-1叙述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基本内容。

答: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是以国际单位制(SI)为基础并选用少数其他单位制的计量单位来组成的。

1.基本单位根据国际单位制(SI),七个基本量的单位分别是:长度——米(Metre)、质量——千克(Kilogram)、时间——秒(Second)、温度——开尔文(Kelvn)、电流——安培(Ampere)、发光强度——坎德拉(Candela)、物质的量——摩尔(Mol>。

它们的单位代号分别为:米(m))、千克(kg)、秒(s)、开(K)、安(A)、坎(cd)、摩(mol)。

国际单位制(SI)的基本单位的定义为:米(m)是光在真空中,在1/299792458s的时间间隔内所经路程的长度。

千克(kg)是质量单位,等于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

秒(s)是铯-133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级间跃迁对应的辐射9192631770个周期的持续时间。

安培(A)是电流单位。

在真空中,两根相距1m的无限长、截面积可以忽略的平行圆直导线内通过等量恒定电流时,若导线间相互作用力在每米长度上为2×10-7N,则每根导线中的电流为1A。

开尔文(K)是热力学温度单位,等于水的三相点热力学温度的1/273.16。

摩尔(mol)是一系统的物质的量,该系统中所包含的基本单元数与0.012kg碳-12的原子数目相等。

使用摩尔时,基本单元可以是原子、分子、离子、电子及其他粒子,或是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

坎德拉(cd)是一光源在给定方向上的发光强度,该光源发出频率为540×1012Hz的单色辐射,且在此方向上的辐射强度为1/683W/sr。

2.辅助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平面角的单位——弧度和立体角的单位——球面度未归入基本单位或导出单位,而称之为辅助单位。

辅助单位既可以作为基本单位使用,又可以作为导出单位使用。

它们的定义如下:弧度(rad)是一个圆内两条半径在圆周上所截取的弧长与半径相等时,它们所夹的平面角的大小。

工程测量第三版复习题答案

工程测量第三版复习题答案

工程测量第三版复习题答案工程测量第三版复习题答案工程测量是工程学科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涵盖了测量的基本原理、测量仪器的使用和测量数据的处理等内容。

对于学习者来说,掌握工程测量的知识和技能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和巩固所学的知识,我将为大家提供工程测量第三版的复习题答案。

希望这些答案能够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1. 什么是工程测量?工程测量是指利用测量仪器和方法,对工程中的各种尺寸、形状、位置和变形等进行测量和分析的过程。

它是工程建设的基础,对于确保工程质量和工程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2. 工程测量的分类有哪些?工程测量可以分为平面测量和空间测量两大类。

平面测量主要用于测量平面上的尺寸和形状,如土地测量、道路测量等;空间测量则用于测量三维空间中的尺寸和形状,如建筑物测量、桥梁测量等。

3. 工程测量中常用的测量仪器有哪些?工程测量中常用的测量仪器包括全站仪、水准仪、经纬仪、测距仪、测角仪等。

这些仪器能够对各种尺寸和角度进行准确的测量。

4. 工程测量中常用的测量方法有哪些?工程测量中常用的测量方法包括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两种。

直接测量是指通过测量仪器直接测量出所需的尺寸和角度;间接测量则是通过测量一些相关的尺寸和角度,利用数学关系计算出所需的尺寸和角度。

5. 工程测量中常用的误差校正方法有哪些?工程测量中常用的误差校正方法包括观测数据的平差、仪器误差的校正和环境条件的校正等。

这些方法能够有效地减小测量误差,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6. 工程测量中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有哪些?工程测量中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数据平差、数据拟合和数据分析等。

这些方法能够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和结果。

7. 工程测量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有哪些?工程测量在工程建设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确定工程建设的位置和形状,控制工程建设的尺寸和变形,以及监测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安全等。

同时,工程测量还可以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准确的数据和信息。

MSA考试题测量系统分析测试(含答案)

MSA考试题测量系统分析测试(含答案)

MSA测评姓名:得分:公司名称:部门/职务:判断21题至40题描述正确与否,并在各题号下给出您的答案,正确用Y,错误用N。

1题-20题,每题3分;21题至40题每题2分。

总得分80分为通过。

1 测量系统的变差来源可能是:A标准或工件;B仪器或环境温度;C测量人员或程序;D全部2 对测量过程研究的目的:A研究对过程决策的影响;B研究对产品决策影响;C研究测量系统的能力;D全部3 测量系统的变差可能对哪些决策产能影响:A 产品接收;B 过程调整;C 生产启动的验证;D 全部4 测量时发现工件接近了规范极限,则要:A对准过程目标,马上调整;B以上次测量的结果为目标进行调整;C向偏离目标相反的方向进行调整;D 除非过程不稳定,否则不调。

5 可靠的GR&R接受准则是:A 10%;B 20%;C30%;D 视情而定。

6分辨力是指A也叫解析度;B是仪器上的最小刻度;C有时,可以用最小刻度的一半表示;D全部7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购买了最先进的测量技术或设备便可以对过程作出正确的决策;B 应用于对测量系统分析的过程样件要能代表过程范围; C 测量系统的研究可以暂不关注成本因素;D 全错8测量系统应:A在使用前或定期校准;B建立相应的校准方法; C 被维护;D全对9 对“测量生命周期”理解恰当的是:A测量方法一旦被确定就不能更改;B能产生计量型数据的测量就不能用计数型数据替代;C取决于对过程的理解,对过程理解越深,测量或监视的方法越简单;D量具的使用寿命10对“测量的计划阶段”描述正确的是:A 在任何情况下,经验就是指导方针;B 经验对测量系统的策划是没有帮助的;C 所有产品和过程特性都使用复杂的方法来开发测量系统,如:简单量具;D 全错11通过测量诞生的数据类型可以是:A 一定是计数型;B 一定是计量型的;C可能是计数性,也可能是计量型;D 全对12对真值理解正确的是:A通过测量可以准确的得到;B采取统计的方法可以准确的得到;C只有在实验室里才能得到;D不可能得到13对一个标准件进行多次测量计算出的平均值和在实验室确定的参考值有偏差,则偏差叫:A偏倚;B飘移;C一致性;D全错14稳定性A 和量程有关;B 和时间无关;C 和偏移有关;D 全错15线性A 和量程有关;B 和时间有关;C 和偏移无关;D 全错16重复性A 是系统间变差;B 可以理解为设备变差;C 可以理解为测量人员变差;D 全部17再现性A 是系统间变差;B 是系统内变差;C 是设备变差;D 是和时间有关的变差18关于“极限样件”描述正确的:A.极限样件可以作为校准计数型测量系统的标准;B. 极限样件应取自于第二区;C.极限样件的制定应由具备资格的人员完成,并对其建立管理数据。

测量系统培训试题及答案

测量系统培训试题及答案

测量系统培训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测量系统分析的主要目的是:A. 确保测量设备精度B. 确定测量系统是否满足过程控制要求C. 减少测量误差D. 以上都是答案:D2. 测量系统的五性包括:A. 精确性、稳定性、线性、重复性、再现性B. 准确性、稳定性、线性、重复性、再现性C. 精确性、稳定性、线性、一致性、再现性D. 准确性、稳定性、一致性、重复性、再现性答案:A3. 测量系统的重复性是指:A. 同一操作者使用同一测量设备在短时间内重复测量同一零件的测量值之间的差异B. 不同操作者使用同一测量设备在短时间内重复测量同一零件的测量值之间的差异C. 同一操作者使用不同测量设备在短时间内重复测量同一零件的测量值之间的差异D. 不同操作者使用不同测量设备在短时间内重复测量同一零件的测量值之间的差异答案:A4. 测量系统的线性是指:A. 测量系统输出值与输入值之间的直线关系B. 测量系统输出值与输入值之间的非线性关系C. 测量系统输出值与时间之间的关系D. 测量系统输出值与操作者之间的关系答案:A5. 测量系统的稳定性是指:A. 测量系统在长时间内保持其测量性能不变的能力B. 测量系统在不同环境下保持其测量性能不变的能力C. 测量系统在不同操作者之间保持其测量性能不变的能力D. 测量系统在不同测量设备之间保持其测量性能不变的能力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测量系统分析中常用的工具包括:A. 控制图B. 因果图C. 直方图D. 散点图答案:AC2.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测量系统的准确性:A. 测量设备的精度B. 操作者的技能C. 环境条件D. 测量方法答案:ABCD3. 测量系统分析的目的是:A. 识别测量误差的来源B. 确定测量系统的误差大小C. 改进测量过程D. 减少产品缺陷答案:ABC4. 测量系统的误差类型包括:A. 系统误差B. 随机误差C. 绝对误差D. 相对误差答案:AB5. 测量系统分析的步骤包括:A. 确定测量系统B. 收集数据C. 分析数据D. 制定改进措施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测量系统的精确性是指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

测量平差第三版习题6答案

测量平差第三版习题6答案

测量平差第三版习题6答案《测量平差第三版习题6答案》在测量学中,平差是一种重要的数据处理方法,用于消除测量误差,提高测量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

测量平差第三版是一本经典的教材,其中的习题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资源。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测量平差第三版习题6的详细答案。

习题6要求进行水准网平差计算,给出了观测数据和控制点坐标,要求计算各控制点的高程改正数和平差后的高程。

首先,我们需要根据观测数据进行观测值的计算和处理。

根据给定的观测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各观测点的高程改正数。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基准点的高程为已知值,然后根据观测点的观测值和基准点的高程,计算出各观测点的高程改正数。

高程改正数的计算可以使用平差公式进行,具体的计算步骤可以参考测量平差第三版中的相关章节。

在计算高程改正数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各种误差的影响,如观测误差、仪器误差和环境误差等。

通过合理的数据处理和平差计算,可以有效地减小这些误差的影响,提高测量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

接下来,我们可以利用计算得到的高程改正数,对各控制点的高程进行平差计算。

平差计算的目的是根据观测数据和高程改正数,对各控制点的高程进行修正和调整,使得各观测点的高程满足一定的准确性要求。

平差计算可以使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具体的计算方法可以参考测量平差第三版中的相关章节。

在计算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选择适当的平差模型和计算方法,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最后,我们可以根据计算得到的平差结果,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

通过比较平差后的高程与观测值的差异,可以评估测量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进一步确定测量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综上所述,测量平差第三版习题6是一道涉及水准网平差计算的题目,通过对观测数据的处理和计算,可以得到各控制点的高程改正数和平差后的高程。

平差计算是一种重要的数据处理方法,可以有效地消除测量误差,提高测量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

通过对测量数据的分析和评估,可以进一步确定测量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系统分析第三版测试题
一、判断题(共10 X 2分)
1. 准确度就是指测量系统的平均值与基准值的差异;(F)
2. 稳定性是偏移随时间的变化,也就是漂移;(T)
3. 线性是测量系统的随机误差分量;(F)
4. 灵敏度是指测量系统对被测量特性改变的响应;(T)
5. 测量系统性能就是测量系统的能力;(F)
6. 测量的不确定度分析包含了MSA;(T)
7. 测量系统分析的样品必须是选自于过程并且代表整个的生产的范围;(T)
8. GR&R分析可接受的最小分级数为5;(F)
9. ANOVA分析中的方差被分解成零件、评价人、量具,以及评价人与量具的交
互作用所造成的重复误差4部份;(F)
10. 测量系统分析要求必须要用到图解法;(F)
二、选择题(10 X 2分)
1. 重复性是由A个评价人,采用同一种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
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变差。

A 1
B 2
C 3
D 4
2. 位置误差通常是通过分析 A和线形来确定。

A 偏倚
B 精密度
C 重复性
D 再现性
3. 以下哪种分析方法不是用于基本计量型的测量系统 C 。

A 极差法
B 均值和极差法
C 假设检验分析
D ANOVA
4. 测量仪器分辨力的第一准则应该至少是: B 。

A 公差的1/5
B 公差的1/10
C 过程变差的1/5
D 过程变差的1/10
5. A 是指重复性随时间的变化程度;
A 、稳定性 B、一致性 C、均一性 D、线性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好好学习社区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
好好学习社区
6. 测量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不能通过 D 控制图来实现的。

A 、平均值极差
B 、P
C 、单值移动极差图
D 、U
7. a 随机误差就是由于普通原因造成的误差;b 系统误差是由于特殊原因造成的误差;a 和b 中 D 。

A 、只有a 正确
B 、只有b 正确
C 、a\ b 均正确
D 、a\b 均不正确 8. 测量系统的重复性和再现性相对于公差的百分比可以接受的标准是 A 。

A 、必须小于10%;
B 、必须小于5%;
C 、可以大于30%;
D 、必须小于30%
9. 破坏性测量系统的分析可通过稳定过程的大量取样来进行,其原理
其中若控制图出现失控,说明 B 。

A 、过程不稳定;
B 、测量系统异常;
C 、过程和测量系统均异常;
D 、过程和测量系统均正常
10. C 是指重复性随测量的预期量程的变化程度;
A 、稳定性
B 、一致性
C 、均一性
D 、线性
三、计算题( 3 X 20分 )
1. 下表为分析测量系统的偏倚所收集的数据,请确定该测量系统的偏倚可否
接受:基准值=6.0
序号 测量值 序号 测量值 1 5.8 9 6.4 2 5.4 10 6.3 3 5.9 11 6.5 4 5.9 12 6.1 5 6 13 6.2 6 6.1 14 5.6 7 6 15 6 8
6.1
16
6.2
2
system t measuremen
22σσσ+=process tota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