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师用书教参电子书-第四单元说明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新部编本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教学课题:13、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课题:14、鹿和狼的故事教案内容修订栏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道理。

2、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言语表达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平衡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1、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道理。

2、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激起兴趣1、同学们,你们喜欢鹿吗?一提到鹿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哪些词语?你们听过有关狼的故事吗?狼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可以说狼在我们心中就是罪恶的化身,应该毫不留情的消灭掉。

可哪一天我们将狼赶尽杀绝时又会猛然发现:得引狼入室!这是怎么回事吗?学完这篇课文后我们就明白了。

2、板书题目,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出示自学提示:①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你认为好的和不懂的词语划下来,弄懂词义,并写在积累本上。

②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请同学简单复述这个故事。

3、学生就思想内容质疑,将重点的有价值的问题板书。

三、围绕重点,合作探究1、被摧毁前的凯巴伯森林是怎样的?2、被摧毁后的森林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3、鹿正用哀怨的眼睛看着我们,它们至死也不明白,为什么绿色会消退,疾病会蔓延,温馨的家园早已不复存在,灾难是怎样降临的?同学们,这场悲剧是谁造成的?教案内容修订栏4、罗斯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找出你感受最深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并与伙伴们交流。

5、学生分组学习。

6、重点品味表示鹿群数量变化的句子。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师用书教参电子书-第四单元第14课在柏林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师用书教参电子书-第四单元第14课在柏林

教师备课资料14、在柏林教材解析本文是一篇微型小说,字数不到400字。

小说构思精巧,没有描写宏大的战争场面,而是截取战争后方的一个生活场景,通过刻画战争中平民百姓的悲剧形象,表现战争给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达出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渴望和平的心愿。

全文共四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了一节车厢里,一位后备役老兵的妻子神志不清地数着“一、二、三”,两个小姑娘嘲笑老妇人的举动,被一个老头制止;第2、3自然段写了当两个小姑娘再次取笑老妇人时,老兵开口陈述原因;第4自然段写了车厢里的人听了老兵的话后一片寂静。

小说从一个生活小镜头平实而缓慢地切入,寥寥数语引出了故事的开端,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从侧面描绘了战争的残酷,看似平静的一句话,却让人读来无比沉重。

对战时后备役老兵和老妇人身份、年龄和举止的描写不由得让人心生好奇一—为什么老妇人要不停地数“一、二、三”呢?两位小姑娘嘲笑老妇人的举动,却被一个老头用眼神制止了。

到这里为止,故事表现的都是常规情节,也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之后,当老妇人的奇怪言行再次引发两个小姑娘的嘲笑时,小说的情节冲突陡然从平静的叙述发生波折—“老兵”忍不住道出了让人意外的答案,前面常规情节的蓄势和铺垫在这里显示了震撼人心的效果——老妇人数的“一、二、三”原来就是她的三个儿子!老兵的话更加反映了战争的危害遍及无数家庭,年轻的人死了,老的继续打仗,被战争的残酷折磨得神志不清的老妇人也没人照顾,但是战争还在继续。

老兵死了呢?再轮到什么人去?结尾处写车厢里“静得可怕”,跟上文的“平静”形成强烈反差,这是小说中唯一直接流露作者情绪的描写,发人深省。

此刻,车厢里的每个人都清醒地认识到:战争带给人们的死亡和恐惧谁都无法逃脱,每个人都成了这个时代的悲剧。

课文有幅插图隐在文字之后,让学生透过文字隐隐约约地看到战争中柏林城市的风貌,正暗合着本文的艺术构思,没有正面的战争环境描写,但却处处让人感受到战争带来的巨大阴影。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师用书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师用书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师用书目录封面扉页教材说明第一组说明1山中访友2*山雨4*索溪峪的“野”口语交际·习作一回顾·拓展一第二组说明5詹天佑6怀念母亲7*彩色的翅膀8*中华少年口语交际·习作二回顾·拓展二第三组说明9穷人10*别饿坏了那匹马11唯一的听众12*用心灵去倾听口语交际·习作三回顾·拓展三第四组说明13只有一个地球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16*青山不老口语交际·习作四回顾·拓展四第五组说明17少年闰土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19*一面20*有的人口语交际·习作五回顾·拓展五第六组说明综合性研究:轻叩诗歌的大门第七组说明21老人与海鸥22*跑进家来的松鼠23最后一头战象24*金色的脚印口语交际·习作七回顾·拓展七第八组说明25伯牙绝弦26月光曲27*蒙娜丽莎之约28*我的舞台口语交际·习作八回顾·拓展八教材说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尝试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良未成年人头脑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为指导,以《整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尝试稿)》为依据编写的,供尝试班六年级第一学期使用。

在编写过程当中,我们力求准确诠释先进的课程理念,正确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特性,在坚持第三学段整体风格的根蒂根基上,做了一些新的探讨。

老师已经使用过五年级教材,对理解和把握本册教材打下了根蒂根基。

为了让老师们更明白地了解教材的编适意图,现就本册教材的基本布局、教材的首要特性和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做扼要的引见,供老师们教学时参考。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教材连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人与植物,艺术的魅力。

本册的综合性研究安排在第二组“祖国在我心中”和第六组“轻叩诗歌的大门”。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师用书教参电子书-第四单元第13课穷人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师用书教参电子书-第四单元第13课穷人

希望本资料能够帮助老师们备好课!13、穷人教材解析本课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短篇小说。

小说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刚刚病故的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在自身生活困难的情况下仍本能地向别人伸出援手的可贵品质。

他们在生存困境面前的一个善举、一个信念,让人动容,彰显出人性之美。

课文共27个自然段,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了在一个暴风雨之夜,桑娜在焦急地等待出海打鱼的丈夫归来;第二部分(第3~11自然段)写了桑娜去探望邻居西蒙,却发现西蒙已死,便抱回两个孤儿;第三部分(第12~27自然段)写了渔夫归来,得知西蒙死去,主动提出收养孤儿,夫妻俩的想法不谋而合。

课文在写作上特色鲜明,环境描写不仅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场景,也烘托出主人公勤劳、善良的品质。

全文没有一个“穷”字,但从对桑娜家和邻居西蒙家的环境描写中,让人深刻感受到渔民生活的窘迫。

如,丈夫在恶劣天气下出海打鱼,孩子一年四季没有鞋穿,菜只有鱼,西蒙家潮湿又阴冷,睡的是稻草铺……这样层层推进的环境描写,铺垫了小说情节发展的背景。

读者只有深刻感受人物的生活困境,才能深入理解人在这样困境中的言行与心理,为体会主人公勤劳、善良的可贵品质打下基础。

文中渔家小屋“温暖而舒适”这几个字,是全文环境描写中最耐人寻味的。

初看“温暖而舒适”是因为桑娜一家勤劳、善良,在深入理解人物内心后,再看“温暖而舒适”,会体会到正是因为人情的温暖和心灵的高贵,困窘的生活不再是煎熬,反而充满了希望。

文中桑娜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地展现了她矛盾的内心世界,刻画了一个充满爱心、同情心的劳动妇女形象。

如,桑娜毫不犹豫地把孤儿抱回家后,“心跳得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处细节生动地写出了桑娜善良的天性。

下文中,小说着力描绘她志忑不安的心理,但她“不安”的不是要不要把孤儿送回去,而是担忧自己丈夫身上的生活重担,“揍我一顿也好!”更是表达了她宁可受苦也要收留孤儿的决心。

(语文教案)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

(语文教案)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抓住重点语句提出问题,并通过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理解文章中的景与情,从而领悟文章中的哲理。

一起看看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欢送查阅!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1教学要求:1、知识与技能(1)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积累描写景物的词语。

(2)理清文章顺序,了解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去之后的景物特点,体会文章里蕴含的哲理。

(3)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局部背下来。

2、过程与方法(1)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感知文章中所描绘的情景。

(2)抓住重点语句提出问题,并通过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理解文章中的景与情,从而领悟文章中的哲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美、欣赏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使学生懂得:看一种事物,不能受到种.种局限,只看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略了整体的和谐的美。

教学重点:了解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去之后的景物特点。

教学难点: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其中的哲理。

教学关键:抓重点句品读,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

课时划分: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题目入手,导入新课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阿尔卑斯山〞吗那你更听说过“阿尔卑斯糖果〞,也一定吃过,它有好多种口味让我们爱不释手。

我们希望我们的生活都像阿尔卑斯奶糖一样永远甜美,但是我们的生活就像大自然一样,变幻无常,不只是艳阳高照,风和日丽,也会有电闪雷鸣,狂风暴雨。

1、板书“暴风雨〞同学们,看到这个词,你的脑海里闪现的是那几个词语(就像歌中唱的那样,“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暴风雨之后必定会迎来一个艳阳天。

这就是生活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2、板书“启示〞理解“启示〞的含义。

(启示:启发指示、使人有所领悟)3、板书“的〞:处处留心皆学问,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去见识一场来自阿尔卑斯山的暴风雨,看它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呢(在进入暴风雨之前,我先检测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二、检查预习1、读准字音:窒息霹雳瓢泼抽咽铿锵温暖擦拭依偎翩翩起舞无与伦比江山似锦辗转反侧2、根据词意抢答词语喷薄欲出:形容水涌起或太阳初升的样子局限:限制在某个范围内辗转不寐:翻来覆去睡不着觉无与伦比:没有什么能比的上翩翩起舞:形容轻快的跳起舞(大家答复下列问题声音洪亮,反响敏捷,根本功非常夯实。

小学语文教师用书六年级上册(部编版)

小学语文教师用书六年级上册(部编版)

小学语文教师用书六年级上册(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师用书六年级上册(部编版)书名:《小学语文教师用书六年级上册(部编版)》出版社:XX出版社出版日期:XXXX年XX月编委:XX、XX、XX、XX、XX目录1. 第一单元:我与自然2. 第二单元:我的生活3. 第三单元:我眼中的社会4. 第四单元:文学素养5. 第五单元:综合性研究第一单元:我与自然1.1 课文内容- 1.1.1 课文《草原》- 1.1.2 课文《秋天的雨》- 1.1.3 课文《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1.2 教学目标- 1.2.1 知识与技能- 1.2.2 过程与方法-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 教学重点与难点- 1.3.1 教学重点- 1.3.2 教学难点1.4 教学建议- 1.4.1 教学准备- 1.4.2 教学过程- 1.4.3 教学反思第二单元:我的生活2.1 课文内容- 2.1.1 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 2.1.2 课文《陀螺》- 2.1.3 课文《灰雀》2.2 教学目标- 2.2.1 知识与技能- 2.2.2 过程与方法- 2.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3 教学重点与难点- 2.3.1 教学重点- 2.3.2 教学难点2.4 教学建议- 2.4.1 教学准备- 2.4.2 教学过程- 2.4.3 教学反思第三单元:我眼中的社会3.1 课文内容- 3.1.1 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 3.1.2 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 3.1.3 课文《慢性子与急性子》3.2 教学目标- 3.2.1 知识与技能- 3.2.2 过程与方法- 3.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3 教学重点与难点- 3.3.1 教学重点- 3.3.2 教学难点3.4 教学建议- 3.4.1 教学准备- 3.4.2 教学过程- 3.4.3 教学反思第四单元:文学素养4.1 文学作品欣赏- 4.1.1 古代诗歌《春晓》- 4.1.2 现代诗歌《秋天的雨》- 4.1.3 散文《草原》4.2 教学目标- 4.2.1 知识与技能- 4.2.2 过程与方法- 4.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3 教学重点与难点- 4.3.1 教学重点- 4.3.2 教学难点4.4 教学建议- 4.4.1 教学准备- 4.4.2 教学过程- 4.4.3 教学反思第五单元:综合性研究5.1 活动主题:我与自然- 5.1.1 活动目标- 5.1.2 活动过程- 5.1.3 活动评价5.2 活动主题:我的生活- 5.2.1 活动目标- 5.2.2 活动过程- 5.2.3 活动评价5.3 活动主题:我眼中的社会- 5.3.1 活动目标- 5.3.2 活动过程- 5.3.3 活动评价附录- 附录1:教学计划- 附录2:教学评价标准- 附录3:参考答案END。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教材目录第一单元1.草原2. 丁香结3.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唐)孟浩然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4※. 花之歌习作:变形记(自述)语文园地一过故人庄/(唐)孟浩然第二单元5.七律•长征6.狼牙山五壮士7.开国大典8※.灯光口语交际:演讲习作:记一次游戏语文园地第三单元9.竹节人10.宇宙生命之谜11※.故宫博物院1习作:让生活更美好语文园地三春日/(宋)朱熹第四单元12.桥13.穷人14※.在柏林口语交际:请你支持我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语文园地四回乡偶书/(唐)贺知章快乐读书吧:笑与泪,经历与成长第五单元15.夏天里的成长16.盼习作例文:爸爸的计划小站习作:围绕中心意思写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浪淘沙/(唐)刘禹锡江南春/(唐)杜牧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18.只有一个地球19※.三黑和和土地20※.青山不老口语交际:意见不同怎么办习作:学写倡议书语文园地六第七单元21.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23※.京剧趣谈口语交际:聊聊书法习作:我的拿手好戏语文园地七第八单元24.少年闰土25.好的故事26※.我的伯父鲁迅先生27.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习作:有你,真好语文园地八第一单元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大自然”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2.本单元重点:(1)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意蕴深厚,令人回味,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逐渐感受到自然景观的奇妙和美好。

大草原的碧绿与辽阔、丁香结的幽怨、古诗词中描述出的自然画卷,花之歌的丰富内涵,都要通过反复朗读才能感受到。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部编(统编)版六年级上语文第四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统编)版六年级上语文第四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统编)版六年级上语⽂第四单元教案(教学设计)部编(统编)⼈教版语⽂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第四单元教学说明⼀、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主要是围绕“虚构⼩说”这个专题进⾏编排的。

主要由《桥》《穷⼈》《在柏林》三篇课⽂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读⼩说,喜欢⼩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物形象;发挥想象,创编⽣活故事。

2.本单元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

本单元的三篇课⽂都是⼩说,都写出了令⼈感动的情节。

如:《桥》⼀⽂中⽼⽀书在桥头指挥全村⼈过桥的情节,《穷⼈》⼀⽂中桑娜从邻居家宝来孩⼦后等丈夫归来的情节,《在柏林》⼀⽂中⽼兵的妻⼦在车厢⾥数“⼀、⼆、三”的情节等。

这些情节为塑造⼈物形象起到了很⼤的作⽤,所以,在读课⽂的时候要注意有感情地读出这些情节。

(2)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深刻感受⼩说中主要⼈物的内⼼情感。

作者利⽤多种⼿法塑造出了⼀个个性格鲜明、形象丰满的⼈物。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深刻体会作者是怎样运⽤想象来虚构出动⼈故事的,并学习运⽤语⾔、动作描写和⼼理活动描写以及情节描写来刻画⼈物。

另外,我们在读⼩说的时候,要逐步学会语⽂本对话,感受⼈物的内⼼情感。

学习⽼⽀书舍⼰为⼈的⾼尚品质,感受桑娜乐于助⼈的美好⼼灵,可怜⽼兵的悲惨命运,愤恨可恶的战争。

教学重点1. 抓住⽂章中令⼈感动的句⼦,结合⽼⽀书的语⾔、动作等描写,体会村⽀书的性格特点和⾼贵品质。

2.学习作者通过⼈物外貌、语⾔、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物的⽅法。

教学难点理解题⽬“桥”的深刻含义,了解⼩⼩说“巧设悬念”前后照应的表达特点。

第⼀课时教学⽬标认识并会写本课“咆、哮”等9个⽣字,学会本课新字词,了解课⽂内容。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初读了解梗概描述导⼊,孕伏情感:有⼀个村庄,曾经有过⼀座窄窄的⽊桥(板书课题:桥),【课件1、2:出⽰课题】它和村⼦⾥的⼀百多号⼈⼀起经历了⼀场可怕的灾难。

究竟发⽣了什么?请同学们打开课⽂,放声读课⽂,注意读准⽣字词,读通句⼦,难读的地⽅多读⼏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组说明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也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本组教材围绕这一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只有一个地球》阐述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大瀑布的葬礼》讲述了人们为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举行葬礼的故事,号召人类要重视和保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记述了印第安人对土地深深的留恋和眷顾,表达了人类应该珍惜和热爱土地的强烈情感。

《青山不老》讲述的是一个山野老农,他将毕生精力用于植树造林工作,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造福子孙后代。

四篇文章多角度、多层面地引导学生感受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了解人们为此做出的努力,使“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扎根于学生的心中,并转化为日常的行为。

编排本组教材的目的,一是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二是引导学生注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是鼓励
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本组课文的单元导语,列举了生活中常见的浪费资源的现象,一方面启发学生在学习课文时,联系生活实际思
考问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为口语交际和习作做了铺垫,通过以“珍惜资源”为主题的口语交际活动,以及针对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现象写一份建议书或根据
漫画写环保故事的习作练习,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本组教材可用12~14课时。

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习作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回顾·拓展”2课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