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与辅导模板

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与辅导模板
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与辅导模板

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与辅导

江阴市顾山中学李国忠

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两方面。青少年必须既具有健壮的体魄, 又具有健康的心理, 这样才能完成艰巨的学习任务。因此, 我们应该认真重视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培养跨世纪合格人才。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符合年龄的特点与心理要求, 拥有积极乐观的情绪。

她们必须是精神奋发、富有朝气、性格乐观, 不会整天萎靡不振、心事重重; 对人对事积极热情、情绪稳定; 遇到挫折时不灰心, 不消沉。

2、乐于学习和工作, 并能努力奋斗争取自我发展。

她们必须是乐于把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学习和工作中发挥出来, 并获得成绩。她们能在学习和工作中得到满足, 这种满足又反过来增加了她们对学习和工作的兴趣, 她们是不会把学习和工作当作负担的。她们将自我完善与发展视为一种能实现自我价值的动力。

3、具有完备的人格, 全面地估价自己。

她们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现实、明确、完整的看法和评价, 既

承认自己的优点, 也认识自己的缺点和局限性。她们能对自己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因此表现得既自重又不自卑, 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 自觉地培养自己优秀的心理品质。

4、具有积极的社会适应能力, 正确地对待现实与挫折心理。

她们能和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 能了解现实对自己的要求, 并能意识到自己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在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时, 能采取积极的、切合实际的解决方法。遇到挫折或失败, 也能乐观地面对, 对前途充满热情和自信。

5、具有正常和谐的人际关系, 心胸宽阔, 与人为善。

她们乐于与人交往, 而且能和师长、同学、朋友建立正常和谐的关系。与人相处能持积极态度, 富有同情心, 能与人合作; 言行处事, 不卑不亢; 既善于了解别人, 自己也能被别人所了解。她们重视集体间的团结, 珍惜同学间的友谊。

二、心理辅导的主要内容

1、个性辅导

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兴趣、性格、气质等个性特征, 正确认识自己, 了解和掌握发展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方法和技能, 自觉克服个性发展中的偏差。

2、学习辅导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排除学习过程的注意涣散、考试焦虑、思维迟缓、注意力衰退等障碍, 锻炼学生的学习毅力,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提高学习效率。

3、抗挫能力辅导

指导学生合理安排课余生活, 认识情绪、情感发展变化规律, 学会情绪调节的方法, 增强社会适应性和克服困难, 应付实发事件的耐挫力。

4、人际交往辅导

指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扩大交往范围, 克服人际交往中的害怕、恐惧、孤僻、自卑、自私、自傲、固执、猜疑等心理和行为障碍, 掌握人际交往的方法和技巧。而且注意帮助学生初步掌握青春期生理、心理卫生的有关知识, 帮助学生排除早恋等青春期的心理障碍, 坦然真诚地与异性交往。

三、探讨方法和途径

为了培养学生正常的智力, 愉快的情绪, 健全的意志和协调的行为, 以形成其健全的人格, 健康的心理, 我们能够作以下的尝试: 1、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

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 收集个案材料, 做好数据分析,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对于在测试中调查了解到的以及学生主动反映的心理问

题采取讲座式、面谈式、家访式等多种方法, 进行心理疏导与咨询, 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

2、创设心理辅导与教育的理想环境

( 1) 良好的班级环境的建立, 在良好的班风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 2) 良好的家庭环境的创设, 采用给家长开主题家长会, 互填家校联系卡, AA书信往来等形式与家庭沟通联系, 从而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频同振。

( 3) 建立良好的学校环境, 有良好的校风, 全体教职员工齐抓共管, 共同来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常规管理工作, 让全校教职员工都来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

3、开设心理辅导班会课, 组织心理辅导专门活动。

总之, 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 我们要系统地学习心理学知识,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 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培养学生对学习和工作的浓厚兴趣, 维护她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使她们具有正常的智力, 愉快的情绪, 健全的意志和协调的行动, 以健康乐观的心理将学校的外部教育内化为自身稳定的实质, 形成健康的心理,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浅谈个别学生学习过度焦虑的表现、成因与对策

江阴市顾山中学章莉

我校自九六年开设知心朋友信箱以来, 接待了不少有心理烦恼和困惑的学生, 她们的心理困惑主要来自于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及家庭方面, 毕业班学生谈的较多的则是来自学习方面的焦虑, 其中一位初三女同学的来信引起了我们的高度重视。该生初二时学习成绩名列班级前茅, 进入初三后, 由于家长对她考重点高中寄予了厚望, 造成了很大压力, 再加上期中考试成绩不佳, 产生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紧张症状: 深度失眠、记忆力下降、上课注意力很难集中、害怕老师提问、害怕考试等。为了使这位学生及时摆脱困境, 我们同家长积极合作, 分析该生心理障碍的原因是由于学习过度焦虑, 于是我们便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 最终使她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和平稳, 以镇定和自信的心理参加了中考并如愿以偿。下面谈谈我们在消除该生心理障碍中的体会与做法。

一、学习过度焦虑的表现及成因

学习过度焦虑主要反应在考试怯场上, 当事者在考试前夕普遍有一种提心吊胆的感觉, 担心考试考不好, 考试时心跳加快, 呼吸急促, 出汗, 手颤抖, 还有的伴有尿频、腹痛, 脑子一片空白, 平时做得出的题目考试时却做不出, 而考后很后悔。我校那位女生除考试焦虑外, 连上课也感到很紧张, 害怕听到老师洪亮的声音, 害怕

老师靠近她, 特别害怕被老师提问, 一旦老师提问她, 她就面红耳赤, 连简单问题都答不上来, 整天提心吊胆, 晚上难以入睡。出现这种情况后, 我们及时与班主任、任课老师及家长联系, 分析原因并商量对策。造成该生学习过度焦虑的主要原因有:

1、对学习成绩、升学过分担忧

绝大多数初三学生都有升学的渴望, 认识到升学对自己未来的工作、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但毕竟中考竞争性较强,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如愿以偿, 这就必然引起学生对学习成绩进退的看重对升学的担忧, 从而导致她们内心不安焦急与紧张。

2、心理承受能力差, 不能正视现实

这位同学平时成绩比较好, 由于期中考试没考好, 就紧张得很, 恐怕以后考试再失败, 她没有认真地总结考试失败的原因, 从而吸取教训, 争取下次考得更好, 而是一味的焦虑不安, 产生自卑心理。由于考试的失败, 导致她上课不敢举手, 害怕被提问, 担心答错后被同学嘲笑, 经常感到莫名其妙的恐惧、紧张和心烦。

3、家长的期望过高

该生以前成绩较好, 进入初三后, 虽然学习较认真, 但由于学业负担加重, 考试紧张, 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父母没有和她一起总结失败的原因, 反而一味责怪她, 给她施加压力, 对她考重点高中寄予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