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小笑话

合集下载

笑话两则文言文翻译

笑话两则文言文翻译

甲:吾昨夜梦见一物,大如车轮,光耀夺目,不知何物。

乙:汝梦见者,必是宝物也。

吾亦曾梦见之,乃明月也。

甲:明月?如何见得?乙:明月之夜,月光如轮,照耀大地,岂非与汝梦中所见相合?甲:吾梦中之物,实为车轮也。

明月之夜,岂有车轮?乙:车轮固无光,然明月之夜,月光照之,自然发光。

汝梦中之物,非明月而何?甲:吾知之矣,梦中之物,乃明月之光也。

乙:然则,明月之光,有何用?甲:明月之光,可以照见世间一切,岂非宝物?乙:吾亦以为然。

明日吾将梦明月之光,汝可与我同梦否?甲:吾有何德,敢与君同梦?乙:同梦明月之光,有何不可?吾辈皆欲求宝,同梦明月之光,岂非好事?二则笑话原文:丙:吾有一好友,每饮酒必醉,醉后常言:“吾乃酒仙也。

”丁:酒仙?此言差矣。

酒仙乃神仙,岂是凡人?丙:神仙虽好,然吾独爱酒。

酒能消愁,能忘忧,吾醉后能言人所不能言,非酒仙而何?丁:然则,酒仙应能饮千杯不醉。

汝好友每饮酒必醉,岂非凡人?丙:酒仙虽能饮千杯,然非饮千杯而后方为酒仙。

吾好友醉后,能诗能文,言辞激昂,此乃酒仙之境界也。

丁:吾闻之,酒仙醉后,应能飞升成仙。

汝好友醉后,不过烂醉如泥,岂能成仙?丙:酒仙之仙,非是肉体之仙,乃精神之仙。

吾好友醉后,精神超脱,忘却尘世烦恼,此即酒仙之境界。

丁:然则,汝好友若真为酒仙,何以每醉必醉?丙:酒仙之醉,非是醉于酒,乃醉于酒中之意境。

吾好友醉后,方能领悟酒中之真谛,此即酒仙之境界。

乙:吾闻之,酒仙醉后,当有仙风道骨。

汝好友醉后,不过凡夫俗子,岂有仙风道骨?丙:仙风道骨,非是外观,乃内心之境界。

吾好友醉后,心境开阔,忘却尘世,此即仙风道骨。

丁:吾辈皆以为汝好友为酒仙,不知其真伪。

明日吾将亲试,若真为酒仙,吾亦愿与之同醉。

乙:吾亦愿观其醉后之态,若真为酒仙,吾辈当共贺之。

【翻译】一则笑话翻译:甲说:“我昨晚梦见一样东西,大得像车轮,光芒耀眼,不知道是什么。

”乙回答:“你梦见的那东西,一定是宝物。

我也曾经梦见过,那是明月。

这是我听过最好笑的笑话文言文

这是我听过最好笑的笑话文言文

这是我听过最好笑的笑话文言文
1、一曰企鹅,家离北极熊家甚远,以行,如往年得20 。

一日,企鹅家住持无异,欲觅北极熊玩,与其出,乃至路中见之忘锁门,是则去年10 ,然犹得锁门,遂又走企鹅锁门归。

锁了门,再发企鹅北极熊觅,犹之费岁40 北极熊至其家,则企鹅叩门曰:“北极熊北极熊,企鹅找你玩来了!”而后开北极熊汝射之……”言“去家玩吧”
2、刘关张三人结义在桃园而饮,饮之略尽,兄曰,其庶几乎,吾来日方长…飞驰,大哥你多矣,兄名云。

3、嫦娥兔疾,遂把嫦娥抱兔于月老。

月老,顾兔曰:不救,月兔,尚何言哉月兔曰:但愿死而不食者腥胡萝卜。

文言文笑话及翻译

文言文笑话及翻译

甲乙二友,素相善。

一日,甲谓乙曰:“吾有一物,奇妙无比,愿以相赠。

”乙大喜,曰:“愿闻其详。

”甲曰:“此物名为‘忘忧草’,能令人忘却一切烦恼。

”乙闻言,跃跃欲试,曰:“吾正苦于忧愁,得此草,岂不美哉?”甲笑曰:“然则,汝试之。

”乙遂将草藏于怀中,心喜不胜。

自此,乙每遇烦恼之事,便以草搔首,自言自语:“忘忧草,忘忧草,忧愁尽消。

”然日复一日,乙之烦恼不减反增。

乙不解,遂问甲:“此草何故不能忘忧?”甲曰:“汝不知此草之妙,在于‘忘’字。

汝每以草搔首,自以为忘忧,实则反增烦恼。

盖‘忘忧草’之‘忘’,乃‘忘记’之‘忘’,非‘忘却’之‘忘’也。

”乙闻言,恍然大悟,笑曰:“吾之愚,竟至如此!”遂将草取出,弃之野外。

自此,乙不复以草为念,烦恼亦渐渐消散。

【翻译】甲和乙是两个好朋友。

有一天,甲对乙说:“我有一件奇妙无比的东西,愿意送给你。

”乙非常高兴,说:“希望听听详细情况。

”甲笑着说:“这个物品叫做‘忘忧草’,能够让人忘记所有的烦恼。

”乙听了非常兴奋,说:“我正苦于忧愁,有了这种草,岂不是很好?”甲笑着说:“那么,你试试看。

”乙于是把草藏在怀里,心里非常高兴。

从那以后,乙每当遇到烦恼的事情,就拿出草来搔头,自言自语地说:“忘忧草,忘忧草,忧愁都消失了。

”然而日复一日,乙的烦恼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

乙不解其因,便问甲:“这草为什么不能让人忘记忧愁?”甲说:“你不知道这草的妙处,在于‘忘’字。

你每次用草搔头,自以为能忘记忧愁,其实反而增加了烦恼。

因为‘忘忧草’的‘忘’,是指‘忘记’的‘忘’,而不是‘忘却’的‘忘’。

”乙听后,恍然大悟,笑着说:“我的愚蠢,竟然到了这种地步!”于是把草拿出来,扔在了野外。

从那以后,乙不再想那草,烦恼也逐渐消失了。

文言文笑话

文言文笑话

文言文笑话有婚家女富男贫,男家恐其赖婚也,择日率男抢女,误背小姨以出。

女家追呼曰:“抢差了。

”小姨在背上曰:“莫听他,不差不差,快走!”《笑府》一人留客饭,只豆腐一味,自言豆腐是我性命,觉他味不及也。

异日至客家,客记其食性所好,乃于鱼肉中各和豆腐,其人择鱼肉大啖。

客问曰:“兄尝云豆腐是性命,今日如何不吃?”答曰:“见了鱼肉,性命都不要了。

” ——《笑府》从前,有一个巧嘴媳妇,煮好了米饭,先盛给公爹一碗。

公爹吃了一口就称赞道:“今天的饭很香,我可要吃三大碗。

”巧媳妇听了公爹的夸奖,忙说:“嘻,这顿饭是我做的。

”于是公爹又开始吃第二口,可饭刚送到嘴里就听见“咔嚓”一声,公爹立刻叫道:“哎呀,这么多的砂子!”巧媳妇忙说:“那是小姑淘的米。

”公爹把筷子在饭里揽了两下,闻了闻,问道:“怎么,这饭还有点糊味?”巧媳妇这次回答得更干脆:“那是妈烧的火!”鹞子追雀,雀投入一僧袖中,僧以手搦定曰:“阿弥陀佛!我今日吃一块肉。

”雀闭目不动,僧只说死矣,张开手时,雀即飞去。

僧曰:“阿弥陀佛!我放生了你罢。

”《笑赞》有留客饮茶者至友家,友令子向邻家借茶叶未至,每汤沸,以水益之,釜且满矣,而茶叶终不得。

妻乃谓夫曰:“此友是相知的,倒留他洗个浴去罢。

”——《笑府》有请裁缝工人到家中裁衣者,其人默视多时,不肯下剪。

主人问故,其人曰:“这衣服我落下剪,有了我的就没了你的,若有了你的又没了我的,如何是好?” 《笑赞》有夫妇闻河豚甚盛,谋买尝之,既治具,疑其味毒,互相推诿。

久之,妻不得已将先举箸,乃含泪谓夫曰:“吃是我先吃了,只求你看顾这两个儿女,若大起来,教他千万不要买河豚吃。

”《笑府》太上老君云:“诵经千遍,身腾紫云。

”道士笃信此说,诵至九百九十九遍,乃沐浴登坛,告别亲友,俟候腾云。

更诵一遍凑千数,至暮竟无片云。

道士指老君塑像叹曰:“谁知你这等老大年纪也会说谎。

” ——《广笑府》有写真者,绝无生意,或劝他将自己夫妻画一幅行乐贴出,人见方知。

搞笑文言文改编笑死人

搞笑文言文改编笑死人

搞笑文言文改编笑死人【引言】在我国古代,文言文是主要的书面表达方式,其语言优美、寓意深刻。

如今,许多幽默搞笑的文言文改编作品在网络上广为流传,既传播了传统文化,又给人们带来了欢乐。

本文将介绍几则搞笑的文言文改编故事,并分析其幽默元素和技巧,以展示文言文改编的魅力。

【文言文改编示例1】昔有一人,名曰滑稽先生。

一日,滑稽先生至一酒肆,与友共饮。

酒过三巡,滑稽先生自觉腹中饥饿,遂对友曰:“吾欲购饼食之,何如?”友答曰:“善。

”滑稽先生出门购饼,却空手而归。

友问其故,滑稽先生答曰:“遇一售饼者,问价,答曰:‘一斤十文。

’吾曰:‘便宜些。

’售饼者不言,欲离去。

吾又曰:‘若一斤五十文,可乎?’售饼者大笑,曰:‘此乃玩笑也。

’于是,吾亦大笑,共谈玩笑,遂忘购饼之事。

”【文言文改编示例2】此故事改编自一则古代笑话,以滑稽先生的幽默言行为主线,展现了其机智和搞笑的一面。

幽默元素主要包括:一、滑稽先生与售饼者的互动,通过不断的还价和玩笑,展现出滑稽先生的幽默气质;二、故事情节的荒诞性,如一斤饼的价格在短短对话中从十文涨到五十文,令人捧腹。

【文言文改编示例3】又有一人,名曰吹牛先生。

一日,吹牛先生至一草堂,与友共谈。

吹牛先生曰:“吾昨夜做一梦,梦见吾为一方诸侯,兵强马壮,威震四方。

”友问曰:“何不实言?”吹牛先生答曰:“梦中事,岂可当真?”众人大笑。

吹牛先生又曰:“吾梦中所得之财,亦属虚妄。

”众人笑得更甚。

【总结】文言文改编搞笑故事,既保留了文言文的韵味,又具有现代幽默感。

通过以上三则示例,我们可以看到文言文改编的魅力:以滑稽幽默的方式表现人物性格,通过荒诞、夸张的情节引发读者共鸣。

在当今社会,文言文改编作品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生活,更能让年轻一代更加关注和传承传统文化。

搞笑文言文断句

搞笑文言文断句

搞笑文言文断句1. 活见鬼文言文翻译:活见鬼文言文怎么断句译文:有一个人到外面去喝酒,夜晚才回来,又赶上天下大雨,打着伞遮蔽自己。

这时一个人站在房檐下,看见他打着伞就跑到伞下和他同行。

走了好长一段时间,这人也不说话,持伞者怀疑此人是鬼,就用脚踢他一下,恰好没有踢到,就更加害怕,越发认为是鬼了。

当走到一个桥上,持伞者就用力把那人挤到桥下,然后就急速地往前走。

这时正赶上一家人起来做早饭,急忙跑到他家,说是遇到了鬼。

不大一会儿,又见一个全身沾满水的人踉踉跄跄跑来,嘴里喊着“有鬼”,也投奔到这家。

这两个人相见后大为惊讶,心里都明白了,于是都笑了。

《活见鬼》原文:有/赴饮/夜归者,值/大雨,持盖/自蔽。

见一人/立檐下,即投/伞下/同行。

久之,不语,疑/为鬼也。

以足/撩之,偶/不相值,愈/益恐,因奋力/挤之桥下/而趋。

值/炊糕者/晨起,亟奔入/其门,告以遇鬼。

俄顷,复见一人,遍体沾湿,踉跄而至,号呼/有鬼,亦投/其家。

二人/相视愕然,不觉大笑。

出自明代冯梦龙的《古今谭概》。

扩展资料《活见鬼》主要写了一个雨夜,两人钻到同一把伞下走,互不说话,互疑为鬼。

走到桥上,一个人把另个人推下水,两个人都以为遇到了鬼。

天亮之后,两人互相看看大笑起来。

在那个信鬼神的年代,人民怀疑有鬼是正常的。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干什么是不要疑神疑鬼的,世上是没有鬼的,要相信科学,否则会闹出笑话。

这篇文言文短小精悍、内容浅显、借小喻大、幽默风趣,共有三个层次:一是雨夜两人同行;二是互相怀疑,一人撩试后把“鬼”挤下了水;三是两个人相遇后相视而笑。

旨在让人明白世间本无鬼,无中生有只会自己吓自己。

《古今谭概》是一部笑话集,也是一部幽默小品集,共分36部。

内容大多是历代的典故,如著名的“州官放火”。

作者冯梦龙从历代正史及野史笔记中搜集了大量可笑和有趣的故事,揭露社会丑恶现象及各种怪态、病态,既可使读者消遣自娱,也可以益智自警,是一部很具启发意义的读物。

《古今谭概》汇集历朝历代的上千则故事传说,涵盖了世间百态。

关于吃东西引发笑话的文言文

关于吃东西引发笑话的文言文

关于吃东西引发笑话的文言文
以下是关于吃东西引发笑话的文言文:
一士人过郡,太守盛威仪。

问:“汝来何事?”曰:“为汝做四六。

”须臾,撰数语进。

太守问:“何谓四六?”答曰:“两头纤纤八字眉,半白半黑梳头髻。

面似朱砂唇似靛,行路如飞是老婆。

”太守大怒。

译文:有个士人去拜访太守,太守气焰嚣张,问:“你来干什么?”士人说:“我为你写首四六诗。

”于是很快写了几句进献给太守。

太守问:“什么是四六?”士人回答:“两头纤纤像八字眉,半黑半白梳头髻。

脸像朱砂唇像青,走路快步是老婆。

”太守大怒。

学生文言文翻译笑话一则

学生文言文翻译笑话一则

原文:
甲:吾闻之,古人云:“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乙:然也,然吾观今人,醉生梦死,不知所谓,岂不悲乎?
甲:非也,吾观今人,亦有尽欢者,然其欢何在?
乙:欢在何处?
甲:欢在手机游戏,欢在电影,欢在麻将,欢在酒肉之间。

吾辈虽醉,亦知欢所在也。

翻译:
甲:我曾听说,古人有云:“人生得意应当尽情享受,不要让金杯空对着明月。


乙:是啊,不过我看现在的人,醉生梦死,不知所以,岂不可悲?
甲:非也,我看现在的人,也有尽情享受的,不过他们的快乐在哪里呢?
乙:快乐在哪里呢?
甲:快乐在手机游戏里,快乐在电影里,快乐在麻将里,快乐在酒肉之间。

我们虽然喝得醉醺醺的,也知道快乐的所在。

笑话解读:
此笑话以文言文的形式,讽刺了现代社会中人们追求快乐的方式。

古人提倡的“人生得意须尽欢”,意在珍惜时光,享受生活。

然而,现代社会中的人们却将快乐寄托于虚幻的网络世界、短暂的娱乐活动,甚至沉迷于酒精和美食。

学生巧妙地将这些现代现象用文言文表现出来,既保留了古文的韵味,又使笑话更具讽刺意味。

笑话中的甲和乙,分别代表了古人和现代人。

甲以古人自居,认为现代人的快乐方式过于浮华,乙则认为现代人有自己的快乐方式,无需过分批判。

这种对比,使得笑话更加生动有趣。

此笑话不仅展示了学生的文言文功底,更体现了对现代社会的深刻思考。

在当今社会,人们追求快乐的方式多种多样,但重要的是要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快乐,而不是盲目追求表面的繁华。

这则笑话无疑给人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小笑话(胡金童)(2011-12-14 20:39:22)转载▼标签:杂谈
《秃字》——(明)浮白斋主人撰《雅谑》
包山寺(在苏州太湖)僧天灵者,博学通文。

有一秀才嘲之曰:“秃驴的秃字如何写?”僧应声答曰:“把秀才的秀字,屁股略弯弯掉转就是。


译文:
苏州太湖的包山寺内有个僧人叫天灵大师,他博学通文,非常的有才华。

有一个秀才很不服气,就嘲弄他说:“秃驴的秃字怎么写啊?”,天灵大师回答他说:“秀才的秀字,屁股略微弯弯头就是了。


《豆腐》——(明)浮白主人辑《笑林》
一人留客饭,只豆腐一味,自言:“豆腐是我性命,觉他味不及也。

”异日至客家,客记其食性所好,乃以鱼肉中各和豆腐。

其人只择鱼肉大啖,客问曰:“汝曰‘豆腐是性命’,今日如何不吃?”答曰:“见了鱼肉,性命都不要了。


译文:
古代有一个人,他留客人在他家吃饭,但上来的菜只有一味,就是豆腐,并且,还自言自语的说:“豆腐就是我的性命啊,觉得吃什么也不如他好吃”。

过了几日,他到那个客人家去做客,哪位客人记得他说最喜欢吃豆腐了,就在所有的鱼、肉等菜中加了豆腐。

但是那个人却只吃鱼肉,不吃豆腐,于是,哪位客人就问他;“你说豆腐是你的性命,今天为什么不吃了?”这个人回答说;“看见了鱼肉,我是连性命也不要了。


《卖糕》——(明)浮白主人辑《笑林》
有叫卖糕者,声甚哑,人问其故,曰:“我饿耳。

”又问:“既饿,何不食糕?”曰:“是馊的。

”(两曰皆低声而说)
译文:
有个卖糕点的人,声音嘶哑,有人问他是怎么回事,他说:“我是饿的。

”于是,就又问他:“既然你饿了,为什么不吃你卖的糕点呢?”那个卖糕点人说。

“那个糕点是坏了的,不能吃。


《知母贝母》——(明)冯梦龙辑《广笑府卷三》
人有初开药肆者,一日他出,令其子守铺。

遇客买牛膝并鸡爪黄莲,子愚不识药,遍索笥中无所有,乃割己耕牛一足,斫二鸡脚售之。

父归问卖何药,询知前事,大笑发叹曰:“客若要知母贝母时,岂不连汝母亲也抬去了!”
译文:
有个刚开药铺的人,有一天他有事外出,就叫他的儿子帮忙看着药铺。

有个人来到药铺里想买牛膝、鸡爪和黄莲,可那个人的儿子很愚昧,并不认识草药,他找遍了所有装药的箱子,都没有找到这三味草药,于是,他就把自家耕地用的黄牛的一只脚给切了下来,他又把自家养的两只鸡的脚也切了下来卖给了那个客人。

他的父亲回到家后问他都卖了什么药,他就把这件事情告诉了他的父亲,他的父亲听了后无奈的笑了并感叹的说:“如果客人要是买知母、贝母时,你岂不是要连你的母亲也抬去卖了!”(牛膝、鸡爪、黄莲、知母、贝母都是中草药的名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