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第四版)教学全套课件1
合集下载
组织行为学(第1章) ppt课件_

8/4/2020
2
第一章 概述
其他学者对组织行为学定义
• 鲁森斯:组织行为学是对组织中人类行 为的解释、预测和管理。
• 罗宾斯: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 它探讨个体、群体与以及结构对内部组 织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 织的有效性。
8/4/2020
3
二、组织行为学的特点
• 跨学科性 • 层次性 • 适应性(权变性)
一、技术进步的影响
计算机、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等
技术促使工作性质的变化
▪ 工作中技术和人性成份不可分的混在一起 ▪ 工作不再被那么严格地定义和设计 ▪ 客户影响到组织内的工作以及用于评价工作
的标准 ▪ 组织结构不再能够完全体现工作场所的特性
8/4/2020
12
第一章 概述
二、全球化和劳动力多元化的影响
1、普遍主义与个别主义
普遍主义强调常规(美欧);个别主义更关注 个体间的关系与信任(亚洲)
2、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3、中性与感性
中性文化中,情绪被很好地控制,不轻易外露; 感性文化则相反
4、精确(Specific)与弥漫(Diffuse)
8/4/2020
16
第一章 概述
四、“临时性”的影响
稳定的群体被临时的群体所替代,团队包 括来自不同部门的成员,成员也在不断变 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生活质量
8/4/2020
8
第一章 概述
第二节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一、主要研究方法
• 现场研究法。包括现场实验、调查和观察 • 实验室实验 • 经验总结法 • 案例比较分析法
8/4/2020
9
二、研究内容
1、微观组织行为
组织行为学全套ppt课件

包括预防、缓解、解决和利用等策略 。
冲突管理的原则
公正、公平、合理和合法。
05
组织激励与员工发展
激励理论
内容型激励理论
主要研究激发动机的诱因,包括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 格的两因素理论和麦克利兰的成 就动机理论等。
过程型激励理论
主要研究从动机的产生到采取行 动的心理过程,包括弗鲁姆的期 望理论、洛克的目标设置理论和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等。
02
组织结构与设计
组织结构的类型
01
02
03
04
直线型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形式呈直线垂直领导 ,特点是组织中各种职位是按 垂直系统直线排列,各级行政 领导人执行统一指挥和管理职 能,不设专门的职能机构。
职能型组织结构
组织内按职能、专业来划分部 门和设置机构,实行专业分工 ,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但各 职能部门往往只考虑局部利益 ,导致组织整体效率低下。
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提高组织效率、增强团 队凝聚力、促进个人成长和发展。
人际关系的原则
尊重、理解、关心和帮助。
冲突管理
冲突的定义
冲突是指由于某种差异或对立而引起 的紧张状态,这种状态会导致组织内 部的紧张和不和谐。
冲突的来源
包括资源分配、目标不一致、角色和 职责不明确等。
冲突管理的策略
包括信息发送者、信息 接收者、信息内容、信 息传递渠道和反馈等。
有效沟通的原则
明确、简洁、具体、完 整、有逻辑性和情感性
。
沟通障碍
包括语言障碍、文化障 碍、组织结构障碍和心
理障碍等。
人际关系理论
人际关系的定义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 影响的状态。
冲突管理的原则
公正、公平、合理和合法。
05
组织激励与员工发展
激励理论
内容型激励理论
主要研究激发动机的诱因,包括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 格的两因素理论和麦克利兰的成 就动机理论等。
过程型激励理论
主要研究从动机的产生到采取行 动的心理过程,包括弗鲁姆的期 望理论、洛克的目标设置理论和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等。
02
组织结构与设计
组织结构的类型
01
02
03
04
直线型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形式呈直线垂直领导 ,特点是组织中各种职位是按 垂直系统直线排列,各级行政 领导人执行统一指挥和管理职 能,不设专门的职能机构。
职能型组织结构
组织内按职能、专业来划分部 门和设置机构,实行专业分工 ,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但各 职能部门往往只考虑局部利益 ,导致组织整体效率低下。
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提高组织效率、增强团 队凝聚力、促进个人成长和发展。
人际关系的原则
尊重、理解、关心和帮助。
冲突管理
冲突的定义
冲突是指由于某种差异或对立而引起 的紧张状态,这种状态会导致组织内 部的紧张和不和谐。
冲突的来源
包括资源分配、目标不一致、角色和 职责不明确等。
冲突管理的策略
包括信息发送者、信息 接收者、信息内容、信 息传递渠道和反馈等。
有效沟通的原则
明确、简洁、具体、完 整、有逻辑性和情感性
。
沟通障碍
包括语言障碍、文化障 碍、组织结构障碍和心
理障碍等。
人际关系理论
人际关系的定义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 影响的状态。
组织行为学讲义(ppt 336页)(1)

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
组织行为学 研究的领域主要包括:个
体行为、群体行为、激励、领导和权威、人 际沟通、群体结构和过程、群体冲突、组织 及组织结构、组织文化、组织变革等等
❖ 组织行为学关心人们在组织中做什么,研究这 些行为是如何影响组织绩效的;
----从《刘老根》说起……
❖ 它也探讨组织是如何影响组织中的个体和群体行 为,以及个体行为和群体行为又是如何影响组织的。 希望通过对组织行为的分析研究,能够解释和预测 组织成员为什么会这样的行为,以及在特定的情境 下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
组织行为
组织行为学也把整个组织作为它们的研究 目标,而不是把重点仅仅放在较窄的组织中 的个体和群体行为上。这是因为社会的发展、 环境的变化、制度的变迁乃至技术的进步, 都会对组织行为产生非常大的影响,直接引 发组织变革、结构调整并对组织文化造成冲 击。组织行为学关注的是组织与环境之间的 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变化对组织绩效带来的 影响。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组织结构与设计、 组织规模与发展阶段、组织所应用的技术、 组织文化、组织的变革与创新等等,而核心 仍是发挥组织的功能,提高组织的效率。
❖ 王选:“任何大的成功,都需要长时间的积累, 需要团队合作。一个成功的人必然是一个能为别人 着想的人,我看到不少能力出众的人,就是因为不 能团结人,因而很难有大的成就。”
第一节 什么是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Organizational Behavior OB) 是关于行为何如何改善行为的科学。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三个层面:
个体行为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起点就是从个体的行为 出发,分析和解释各种因素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并对工作中的个体行为和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 进行研究。这个领域主要是心理学家的贡献, 从内部因素看包括态度、能力、个性、价值观、 知觉、学习和动机等;而影响一个人行为的外 部因素主要是组织的环境和政策,如组织结构 与工作设计、工作设施与技术、领导与奖励制 度、管理控制方式等会对组织成员产生什么影 响。
组织行为学 研究的领域主要包括:个
体行为、群体行为、激励、领导和权威、人 际沟通、群体结构和过程、群体冲突、组织 及组织结构、组织文化、组织变革等等
❖ 组织行为学关心人们在组织中做什么,研究这 些行为是如何影响组织绩效的;
----从《刘老根》说起……
❖ 它也探讨组织是如何影响组织中的个体和群体行 为,以及个体行为和群体行为又是如何影响组织的。 希望通过对组织行为的分析研究,能够解释和预测 组织成员为什么会这样的行为,以及在特定的情境 下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
组织行为
组织行为学也把整个组织作为它们的研究 目标,而不是把重点仅仅放在较窄的组织中 的个体和群体行为上。这是因为社会的发展、 环境的变化、制度的变迁乃至技术的进步, 都会对组织行为产生非常大的影响,直接引 发组织变革、结构调整并对组织文化造成冲 击。组织行为学关注的是组织与环境之间的 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变化对组织绩效带来的 影响。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组织结构与设计、 组织规模与发展阶段、组织所应用的技术、 组织文化、组织的变革与创新等等,而核心 仍是发挥组织的功能,提高组织的效率。
❖ 王选:“任何大的成功,都需要长时间的积累, 需要团队合作。一个成功的人必然是一个能为别人 着想的人,我看到不少能力出众的人,就是因为不 能团结人,因而很难有大的成就。”
第一节 什么是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Organizational Behavior OB) 是关于行为何如何改善行为的科学。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三个层面:
个体行为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起点就是从个体的行为 出发,分析和解释各种因素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并对工作中的个体行为和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 进行研究。这个领域主要是心理学家的贡献, 从内部因素看包括态度、能力、个性、价值观、 知觉、学习和动机等;而影响一个人行为的外 部因素主要是组织的环境和政策,如组织结构 与工作设计、工作设施与技术、领导与奖励制 度、管理控制方式等会对组织成员产生什么影 响。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PPT课件

第23页/共32页
出生婴儿性别比例失调之危害
• 性别不平等问题具有隐蔽性的、司空见惯的、
累积性的危机特征,它一开始时已局部女性问
题的方式呈现出来,并不直接涉及到男性利益,
似乎也没有形成什么社会问题。比如,出生婴
儿性别比例失调、女婴被弃问题。
年份
女婴
• 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 1982
100
1987
第11页/共32页
• 个人和组织的关系从源头上看,是因为组织有许多工作需要人来完成,而个人 为了追求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也需要一个事业的平台,为此个人和组织走到一 起。但是,组织的追求和个人的追求不是完全一致的,这就容易产生矛盾和冲 突,如何化解这些冲突,这些矛盾和冲突背后的逻辑和深层原因是什么,需要 我们很好地理解和把握,最终找到解决办法,为人力资源管理和营销实践服务。
• 如果你是主管该如何应对这件事?
第15页/共32页
考虑
• (1)对烟瘾很大的工人是否可考虑安排做其他的工作? • (2)抽烟的工人群体是否会效仿别人的抽烟行为? • (3)是否给工人中途的休息时间,以便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到厂外抽烟,并重
新换衣服和消毒以入厂? • (4)对违反纪律的工人给予严重是否对防止和杜绝工人抽烟有效? • (5)主管理加强监督是否有效?
• 心理状态的变化:对组织的忠诚和归属感降 低、寻求工作和生活的质量、工作价值观多 元化
• 应变性劳动力:非全日制员工、自由职业者、 外包等临时工日益增多
第20页/共32页
女性比男性早退休是歧视吗?
• 周女士是中国建设银行平顶山市支行出纳科副科长, 年满55岁,单位要求其退休。周女士认为自己足以 胜任目前工作而不服单位的决定,遂提起劳动仲裁, 要求与男性一样享有60周岁退休的权利。据了解, 河南省平顶山市劳动仲裁委员会近日已受理这起全 国罕见的退休性别歧视案。
出生婴儿性别比例失调之危害
• 性别不平等问题具有隐蔽性的、司空见惯的、
累积性的危机特征,它一开始时已局部女性问
题的方式呈现出来,并不直接涉及到男性利益,
似乎也没有形成什么社会问题。比如,出生婴
儿性别比例失调、女婴被弃问题。
年份
女婴
• 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 1982
100
1987
第11页/共32页
• 个人和组织的关系从源头上看,是因为组织有许多工作需要人来完成,而个人 为了追求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也需要一个事业的平台,为此个人和组织走到一 起。但是,组织的追求和个人的追求不是完全一致的,这就容易产生矛盾和冲 突,如何化解这些冲突,这些矛盾和冲突背后的逻辑和深层原因是什么,需要 我们很好地理解和把握,最终找到解决办法,为人力资源管理和营销实践服务。
• 如果你是主管该如何应对这件事?
第15页/共32页
考虑
• (1)对烟瘾很大的工人是否可考虑安排做其他的工作? • (2)抽烟的工人群体是否会效仿别人的抽烟行为? • (3)是否给工人中途的休息时间,以便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到厂外抽烟,并重
新换衣服和消毒以入厂? • (4)对违反纪律的工人给予严重是否对防止和杜绝工人抽烟有效? • (5)主管理加强监督是否有效?
• 心理状态的变化:对组织的忠诚和归属感降 低、寻求工作和生活的质量、工作价值观多 元化
• 应变性劳动力:非全日制员工、自由职业者、 外包等临时工日益增多
第20页/共32页
女性比男性早退休是歧视吗?
• 周女士是中国建设银行平顶山市支行出纳科副科长, 年满55岁,单位要求其退休。周女士认为自己足以 胜任目前工作而不服单位的决定,遂提起劳动仲裁, 要求与男性一样享有60周岁退休的权利。据了解, 河南省平顶山市劳动仲裁委员会近日已受理这起全 国罕见的退休性别歧视案。
组织行为学课件(PPT 45张)

第三节 过程型激励理论
• 一、期望理论
• (2)感情调整 •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时间后,由于种种原因, 对目标失去了兴趣,同时难度又比原先想 象的要大,此时V值和E值都发生了变化, V→V’,E →E’,M →M’。新的M’如果小于 M,则△M=M’-M等于负值,称之为感情挫 折。 △M=M’-M等于正值,称之为感情增 值。
• 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
第二节 内容型激励理论
• 内容型激励理论:集中研究室什么因 素激起人们的行为?它着重于对激励的原 因和起激励作用因素的具体内容进行探讨。
需要层次理论是马斯洛从心理学的角 度研究了心理过程的诸多要素,认定需要 是引发行为的源泉。
• 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
第二节 内容型激励理论
•
3.激励因素是以工作为核心的,也就是说, 激励因素是在工作进行时发生的,由于工作本身 就有报酬,所以在进行工作时也就有可能调动内 在的积极因素。
第二节 内容型激励理论
• 三、麦克里兰的成就需要理论和奥德佛的 ERG理论
•
美国心理学家麦克里兰的的成就需要理论: 成就需要,权力需要和合群需要。成就需要的高 低对人的发展和成长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第三节 过程型激励理论
• 二、综合型激励理论 • 美国迪尔在1981年提出了以数学公式 表达的综合激励模式,弥补了期望理论之 不足。 • (一)理论要点 • 综合激励模式: • 工作激励水平=任务内在激励+任务完成 激励+任务结果激励
第三节 过程型激励理论
• 二、综合型激励理论
• (二)理论特色 • 1.任务内在激励是赫兹伯格所提出的与工作 本身有关的多样化.丰富性.成就.发展.责任 感……员工由工作任务中存在着这些内激因素而 感到欢乐,即乐在其中。 • 2.再以任务完成激励而言,它是努力导致的 第一级结果绩效,不通之处期望理论认为绩效只 是换取报酬的工具,而综合激励理论认为绩效本 身也有效价。 • 3.由报酬产生的外激励力量,它是以完成认 为前提。
组织行为学-课件

4 营销与创新
探索组织行为学在营销和创新领域的应用。
第五部分:组织行为学的案例分析
案例1:亚马逊的人 力资源管理与员工福 利
深入研究亚马逊公司在人力资
源管理和员工福利方面的成功
案例。
案例2:苹果公司的 创新管理模式
探讨苹果公司如何通过创新管 理模式来保持市场竞争力。
案例3:谷歌的领导 力与团队管理
薪酬与绩效
了解如何建立薪酬体系和绩效评估制度,激励员工 取得优秀业绩。
离职与流失
探索员工离职的原因,以及如何减少人员流失。
第四部分:组织行为学的创新与应用
1 效能优化
利用组织行为学的创新方法和工具,提高组 织的效能。
2 新型组织形态
探索新型组织形态,如远程工作、跨功能团 队等。
3 数据分析与决策
了解如何使用数据分析来做出基于证据的决 策。
第二部分:组织结构与管理
1
组织结构
探索不同类型的组织结构以及它们对绩效和创新的影响。
2
领导力
了解各种领导力风格,以及如何培养领导力能力。
3
组织设计与变革
学习如何设计和管理组织结构,并应对变革和创新。
第三部分:人力资源与行为
招聘与选拔
了解如何招聘和选拔合适的人才,并构建多样化的 团队。
培训与发展
探索培训和发展方案,帮助员工提升技能和职业发 展。
组织行为学-全套课件
欢迎来到组织行为学全套课件的世界!探索您所在的组织如何影响员工行为、 领导力、团队合作以及创新和发展。
第一部分:基础概念组织行为学 Nhomakorabea述深入了解组织行为学的核心概念,包括个体行为、团队动力和组织文化。
个人行为与决策
了解个人在组织中的行为模式以及对决策的影响。
《组织行为学》全套课件 PPT

(3)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经 济学、人类学、生理学、伦理学和政治学等原理,说明组 织中人的行为的规律性,这乃是研究组织行为学的方法和 手段。
(4)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 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目的是,在了解和掌握组织中人员 的心理与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各级领导者和各类管 理者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的能力,特别是在准 确预测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相适应的措施和方法, 把消极行为诱导转变为积极行为,保持和发挥积极行为, 从而提高组织中各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和工作绩效,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
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目的是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目的是在了解和掌握组织中人员在了解和掌握组织中人员的心理与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各级领导者和各类管的心理与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各级领导者和各类管理者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的能力特别是在准理者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的能力特别是在准确预测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相适应的措施和方法确预测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相适应的措施和方法把消极行为诱导转变为积极行为保持和发挥积极行为把消极行为诱导转变为积极行为保持和发挥积极行为从而提高组织中各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而提高组织中各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工作绩效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
2.影响组织中入内的行为的因素是什么? 仅就组织的个体层次来看,其影响个体行为的因素就是 多方面的。从主客观角度看,有主观内在影响因素和客观 外在环境因素。在主观内在因素中,又有生理因素、心理 因素和文化因素。在客观外在环境因素中,又有组织内部 环境因素和组织外部环境因素。在主观诸因素的内部仍有 更细的因素。
(2)社会学与组织行为学。 社会学时“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把社会作为一个 整体,综合研究社会现象各方面的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规 律性”。研究组织行为就是要运用社会学的知识探索人在 社会关系中表现出来的行为。组织是有很多群体结合而成 的,所以组织行为学把组织看作是一个开放的有机的社会 组织。组织中的行为是离不开社会关系的,因此,研究组 织中人的行为必须从其所处的整个社会关系中着手,只有 这样才能全面认识人的行为规律。
组织行为学第四版陈国海第四章PPT

果报告 4追踪阶段:调查者组织员工分析数据和调查结果并做
出相应的改革建议 5庆祝阶段:调查者报告调查工作的情况和根据建议所
做的相应改革的结果
24
问卷法之1:坐标法
25
问卷法之2:句子完成法
LOGO
❖工作意味着…… ❖如果工厂倒闭;我…… ❖我一个人工作时;…… ❖大家认为我…… ❖我在厂里感到…… ❖领导待我…… ❖我们厂的产品…… ❖我的工作环境…… ❖家庭对我来说…… ❖工厂对我来说……
社交中 心型
依赖性,服从于传统习惯和权势
信仰冷酷的个人主义,爱挑衅,比较自私,主要服从于权利
对模棱两可的意见不能容忍,难于接受不同的价值观,希望 别人介绍他们的价值观 通过戏弄别人,篡改事实,以达到个人目的,积极争取地位 和社会影响 把被人喜爱和与人善处看作重于自己的发展,接受现实主 义、权力主义和坚持几见者的排斥
忠诚、爱国、热情、服从、崇拜、勤劳刻苦、 诚实、节省 猜疑、知识系统性不够、明哲保身、压抑、稳 重、谨慎、踏实
文化精英主义 20 世纪 80 年代
物质主义
20 世纪 90 年代
30~45 岁 小于 30 岁
好学、忠诚、诚实、传统、成功、负责、健康 灵活、对组织忠诚度减弱、享受、竞争、思考、 好学、成就、独立
二 价值观类型
LOGO
一奥尔波特的价值观分类
表 4--1:奥尔波特的六种价值观
类型
价值观特点
理论型
重视以批判和理性的方法寻求真
理
经济型
强调有效和实用
审美型
重视外形与和谐均称的价值
社会型
强调对人的热爱
政治型
重视拥有权力和影响力
宗教型
关心对宇宙整体的理解和体验的
出相应的改革建议 5庆祝阶段:调查者报告调查工作的情况和根据建议所
做的相应改革的结果
24
问卷法之1:坐标法
25
问卷法之2:句子完成法
LOGO
❖工作意味着…… ❖如果工厂倒闭;我…… ❖我一个人工作时;…… ❖大家认为我…… ❖我在厂里感到…… ❖领导待我…… ❖我们厂的产品…… ❖我的工作环境…… ❖家庭对我来说…… ❖工厂对我来说……
社交中 心型
依赖性,服从于传统习惯和权势
信仰冷酷的个人主义,爱挑衅,比较自私,主要服从于权利
对模棱两可的意见不能容忍,难于接受不同的价值观,希望 别人介绍他们的价值观 通过戏弄别人,篡改事实,以达到个人目的,积极争取地位 和社会影响 把被人喜爱和与人善处看作重于自己的发展,接受现实主 义、权力主义和坚持几见者的排斥
忠诚、爱国、热情、服从、崇拜、勤劳刻苦、 诚实、节省 猜疑、知识系统性不够、明哲保身、压抑、稳 重、谨慎、踏实
文化精英主义 20 世纪 80 年代
物质主义
20 世纪 90 年代
30~45 岁 小于 30 岁
好学、忠诚、诚实、传统、成功、负责、健康 灵活、对组织忠诚度减弱、享受、竞争、思考、 好学、成就、独立
二 价值观类型
LOGO
一奥尔波特的价值观分类
表 4--1:奥尔波特的六种价值观
类型
价值观特点
理论型
重视以批判和理性的方法寻求真
理
经济型
强调有效和实用
审美型
重视外形与和谐均称的价值
社会型
强调对人的热爱
政治型
重视拥有权力和影响力
宗教型
关心对宇宙整体的理解和体验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重视人的作用。由以“事”以中心发展到 以“人”为中心;由“纪律”研究到 “行 为”研究;由 “监督”管理到“激励”管 理。
23
二.组织行为学的发展
• 人力资源学派(Human Resources School)的出现
• 权变观点进入管理领域 • 组织文化研究的兴起——组织行为学的深
入 • “新组织”兴起与组织过程的研究
10
二.组织行为
• 组织行为的三个层次 • 组织行为学的定义
11
1.组织行为三层次
• 个体 :个体差异:传记特点;人格,能力,学
习 ;工作价值观、态度,状态、意志和情感;个 体心理过程:知觉,归因
• 群体 :团队管理;个人和群体决策行为; 组织中的沟通行为;领导行为;冲突处理 和谈判行为;
• 组织:组织变革、发展、学习,组织技术、 工作和结构、组织文化;人力资源政策, 压力;未来发展趋势。
• 克虏伯----住房、子女教育、医疗保险、低息贷款 等福利
17
3.“管理运动” 的行为研究
• 铁路企业管理,职业经理人。1886年
新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Henry Towne; 监督流程分析管理费用;固定资产核算; • 薪酬制度;89年亨利·汤“收益分享方案”; 91年Frederick A Halsey 1891《工资报酬 制》,分析计时制、计件制、分红制等缺 点,“奖金方案”;1895年泰勒“差别计 件制”
18
“管理运动”时期
• Emerson消除浪费、降低成本和直线职能 制,Cooke把科学管理应用到教育和市政 组织上
• 1914年福特人事研究室 • 德国:Hugo Munsterberg《心理学与产
业效率》工业心理学。 • Taylor (1856—1915)科学管理理论。 • 丽莲·吉尔布雷斯对工人心理研究。
1.组织的含义
• 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的系统性安排 • 三要素 • 组织内部基本的专业分工----作业活
动、管理活动 • 组织结构
5
2. 组织和环境
• 存在于组织之外并对组织产生影响作用的 外部事物和现象
• 自然、技术、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 • 组织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 • 组织的利益相关者 • 组织要适应环境的变化;组织对环境的影
• 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 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激励、领导和控制, 以达到既定组织目标的过程
• 管理的效果:组织效率,组织效能 • 组织效能:“做正确的事” • 组织效率:“正确地做事”
8
5. 管理中人的因素
• 在构成组织的各种资源要素中,人的因素是最活 跃的因素
• 管理职能中人的因素 • 管理技能中人的因素——技术技能、人际技能、
响,以适应环境为前提。
6
3.组织的演变
• 两种形态:维持结构,创造结构。 • 竞争性环境中,与环境的协调、适应程度
决定组织工作的有效性。 • 内部制度和工作效率决定投入产出比 • 专业化和分工是组织演变动因 • 规模收益和管理成本决定组织适度规模 • 员工需要和组织目标的动态平衡
7
4.组织和管理
决策制定角色(Decision criteria)有4种。作 为企业家,发起和监督那些将改进组织的问题; 作为资源分配者,管理者负有分配人力、物质 和金融资源的责任;当管理者为了自己组织的 利益与其他团体议价和商定成交条件时,是在 扮演谈判者的角色;当组织面临重大的、意外 的动乱时,负责采取补救行动时,就是混乱驾 驭者的角色。
• “人群关系运动” • Dale Carnegie《如何赢得朋友和影响人们》
21
行为科学
• “行为科学” :1949年芝加哥大学 • 相关学科: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
人类学,生理学。 • 组织行为的研究:60年代中叶之后,企业
性组织内人和群体的行为。
22
组织行为与管理理念变革
• 组织行为学的出现反映了组织管理理念的 重大变革,人力资源成为组织最重要的资 源。
概念技能 • 管理角色中人的因素——亨利·明茨伯格的管理角
色理论: • 人际关系角色(Interpersonal roles)指所有的
管理者都要履行礼仪和象征性的义务;
9
5. 管理中人的因素
信息传递角色(Information roles)指所有的 管理者在某种程度上,都从外部的组织或机构 接受和收集信息;
24
1.人力资源学派出现
• 五十年代后期美国经济衰退,人际关系学派片面 强调关系的缺陷,织行为萌芽
• 古代管理的组织行为思想:与一般 的心理、行为研究基本上是一致的, 直观、简单。
16
2.工业革命时期行为研究
• 工业革命:James Watt, Jr (1769—1848)规范 化的管理技术。
• 欧文(1871—1858) “人际关系之父”改善工 作条件;限制童工最低年龄;缩短劳动时间;提供厂 内膳食;设立按成本价出售生活必需品的商店;建 造住房、修筑街道改善工人居住条件等。
组织行为学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
第一章 组织行为学导论
2
• §1.1 组织与组织行为 • §1.2 组织行为学的演进发展 • §1.3 研究方法
3
§1.1 组织与组织行为
一.组织 • 组织的含义 • 组织和环境 • 组织的演变 • 组织和管理 • 管理工作中人的因素
4
12
2.组织行为学定义
• 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 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 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13
§1.2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阶段
• 一.组织行为学的产生 • 二.组织行为学的发展
14
一.组织行为学的产生
• 古代管理中的组织行为萌芽 • 工业革命时期的组织行为实践 • “管理运动”中的行为研究 • 人群关系运动到组织行为学的产生
19
4.工业心理学的创建
• 霍桑实验:1924--27,照明;27--32继电器装配
工人小组试验,访谈,接线班接线工作室试验
• 梅奥“人群关系理论”:工人是“社会 人”,有社会和心理方面的要求;非正式组 织活动机制;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工
作态度以及周围的人际关系
20
“人群关系运动”
• 1929年“大萧条”,1935年Wagner Act Magna Carta of labor。
23
二.组织行为学的发展
• 人力资源学派(Human Resources School)的出现
• 权变观点进入管理领域 • 组织文化研究的兴起——组织行为学的深
入 • “新组织”兴起与组织过程的研究
10
二.组织行为
• 组织行为的三个层次 • 组织行为学的定义
11
1.组织行为三层次
• 个体 :个体差异:传记特点;人格,能力,学
习 ;工作价值观、态度,状态、意志和情感;个 体心理过程:知觉,归因
• 群体 :团队管理;个人和群体决策行为; 组织中的沟通行为;领导行为;冲突处理 和谈判行为;
• 组织:组织变革、发展、学习,组织技术、 工作和结构、组织文化;人力资源政策, 压力;未来发展趋势。
• 克虏伯----住房、子女教育、医疗保险、低息贷款 等福利
17
3.“管理运动” 的行为研究
• 铁路企业管理,职业经理人。1886年
新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Henry Towne; 监督流程分析管理费用;固定资产核算; • 薪酬制度;89年亨利·汤“收益分享方案”; 91年Frederick A Halsey 1891《工资报酬 制》,分析计时制、计件制、分红制等缺 点,“奖金方案”;1895年泰勒“差别计 件制”
18
“管理运动”时期
• Emerson消除浪费、降低成本和直线职能 制,Cooke把科学管理应用到教育和市政 组织上
• 1914年福特人事研究室 • 德国:Hugo Munsterberg《心理学与产
业效率》工业心理学。 • Taylor (1856—1915)科学管理理论。 • 丽莲·吉尔布雷斯对工人心理研究。
1.组织的含义
• 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的系统性安排 • 三要素 • 组织内部基本的专业分工----作业活
动、管理活动 • 组织结构
5
2. 组织和环境
• 存在于组织之外并对组织产生影响作用的 外部事物和现象
• 自然、技术、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 • 组织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 • 组织的利益相关者 • 组织要适应环境的变化;组织对环境的影
• 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 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激励、领导和控制, 以达到既定组织目标的过程
• 管理的效果:组织效率,组织效能 • 组织效能:“做正确的事” • 组织效率:“正确地做事”
8
5. 管理中人的因素
• 在构成组织的各种资源要素中,人的因素是最活 跃的因素
• 管理职能中人的因素 • 管理技能中人的因素——技术技能、人际技能、
响,以适应环境为前提。
6
3.组织的演变
• 两种形态:维持结构,创造结构。 • 竞争性环境中,与环境的协调、适应程度
决定组织工作的有效性。 • 内部制度和工作效率决定投入产出比 • 专业化和分工是组织演变动因 • 规模收益和管理成本决定组织适度规模 • 员工需要和组织目标的动态平衡
7
4.组织和管理
决策制定角色(Decision criteria)有4种。作 为企业家,发起和监督那些将改进组织的问题; 作为资源分配者,管理者负有分配人力、物质 和金融资源的责任;当管理者为了自己组织的 利益与其他团体议价和商定成交条件时,是在 扮演谈判者的角色;当组织面临重大的、意外 的动乱时,负责采取补救行动时,就是混乱驾 驭者的角色。
• “人群关系运动” • Dale Carnegie《如何赢得朋友和影响人们》
21
行为科学
• “行为科学” :1949年芝加哥大学 • 相关学科: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
人类学,生理学。 • 组织行为的研究:60年代中叶之后,企业
性组织内人和群体的行为。
22
组织行为与管理理念变革
• 组织行为学的出现反映了组织管理理念的 重大变革,人力资源成为组织最重要的资 源。
概念技能 • 管理角色中人的因素——亨利·明茨伯格的管理角
色理论: • 人际关系角色(Interpersonal roles)指所有的
管理者都要履行礼仪和象征性的义务;
9
5. 管理中人的因素
信息传递角色(Information roles)指所有的 管理者在某种程度上,都从外部的组织或机构 接受和收集信息;
24
1.人力资源学派出现
• 五十年代后期美国经济衰退,人际关系学派片面 强调关系的缺陷,织行为萌芽
• 古代管理的组织行为思想:与一般 的心理、行为研究基本上是一致的, 直观、简单。
16
2.工业革命时期行为研究
• 工业革命:James Watt, Jr (1769—1848)规范 化的管理技术。
• 欧文(1871—1858) “人际关系之父”改善工 作条件;限制童工最低年龄;缩短劳动时间;提供厂 内膳食;设立按成本价出售生活必需品的商店;建 造住房、修筑街道改善工人居住条件等。
组织行为学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
第一章 组织行为学导论
2
• §1.1 组织与组织行为 • §1.2 组织行为学的演进发展 • §1.3 研究方法
3
§1.1 组织与组织行为
一.组织 • 组织的含义 • 组织和环境 • 组织的演变 • 组织和管理 • 管理工作中人的因素
4
12
2.组织行为学定义
• 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 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 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13
§1.2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阶段
• 一.组织行为学的产生 • 二.组织行为学的发展
14
一.组织行为学的产生
• 古代管理中的组织行为萌芽 • 工业革命时期的组织行为实践 • “管理运动”中的行为研究 • 人群关系运动到组织行为学的产生
19
4.工业心理学的创建
• 霍桑实验:1924--27,照明;27--32继电器装配
工人小组试验,访谈,接线班接线工作室试验
• 梅奥“人群关系理论”:工人是“社会 人”,有社会和心理方面的要求;非正式组 织活动机制;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工
作态度以及周围的人际关系
20
“人群关系运动”
• 1929年“大萧条”,1935年Wagner Act Magna Carta of lab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