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期的心理卫生特点

合集下载

老人的心理卫生与精神卫生讲课文档

老人的心理卫生与精神卫生讲课文档

(四)心理护理 1.阻断负向思考 2.鼓励患者抒发自己的想法 3.怀旧治疗 4.学习新的应对技巧
现在三十一页,总共五十八页。
(五)健康指导 1.不脱离社会,培养兴趣 2.鼓励子女与同住 3.社会重视
护理评价
现在三十二页,总共五十八页。
案例分析
王师傅,66岁,一年前退休,有失落感,不能 适应生活。近半年,常失眠、头痛,有时血压偏高。 曾到各大医院检查,疑有脑血管硬化,体检血压偏 高,神经系统未见异常体征。患者常为之着急、忧 愁、焦虑不安,整天沉默不语,暗自流泪。怕自己 瘫痪,连累家人。故不如一死了之,曾服大量安眠 药自杀未遂。
老年人的心理卫生与精神卫生
现在一页,总共五十八页。
(优选)老年人的心理卫生与精神卫 生
现在二页,总共五十八页。
学习目标
掌握老年期抑郁症的护理、老年期痴呆患者 的护理
熟悉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及影响因素,老年人 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护理
了解心理健康的定义及标准
现在三页,总共五十八页。
第一节 老年人的心理卫生
现在九页,总共五十八页。
预防和护理 (1)评估焦虑程度:可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焦虑状态特质问卷对
老人的焦虑程度进行评定。
(2)针对原因处理:指导和帮助老年人及其家属认识分析焦虑的原因和表现,
正确对待离退休问题,想法解决家庭经济困难,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尽量避免 使用或慎用可引起焦虑症状的药物。
(3)指导老年人保持良好心态:学会自我疏导和自我放松,建立规律的活动
缓慢持续进展,不 呈阶梯式
可逆
(stepwise)进展
可出现全面障碍 有一定的自知力
人格
常有改变
保持良好
神经系统体征 发生在部分患者中,在痴呆的早期就有 多在疾病后期发生 明显的脑损害的局 灶性症状、体征

老年人的心理几大特点

老年人的心理几大特点

老年人的心理几大特点
一、情绪改变
有些老人变得多疑善感,容易激动,动不动留泪,因为小事而大发脾气,对周围事物总感到看不惯,不称心;固执己见,自以为是;有的变得郁郁寡欢,苦闷压抑,情绪低落。

二、智力改变
记忆力常有减退,以近时记忆较明显,对新近发生的事件记不起来,并感精力和脑力不足,对空间概念和抽象理解、分析和概括能力都减退,计算能力也会缓慢迟钝。

三、性格改变
有的老人显得啰嗦,说话多重复,过于小心谨慎,唯恐出错;有些变得不修边幅,生活懒散,不注意个人卫生;或变得自私,好占小便宜。

四、过分的关心自身的健康水平
老年人往往有许多的疾病,担心会突然故去,对身体的不适症状十分敏感,动不动就要去医院反复检查治疗。

五、孤独感
现在的年轻人工作都比较的忙,回家探望父母的时间较少。

使得许多老人有孤独无助感,情感脆弱。

老年人的心理卫生发展特点第三节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老年人的心理卫生发展特点第三节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 5.适应环境 能以积极处事的态度与 外界环境保持接触,及时调整自己的行 为,更好地适应环境。
• 6.人格健全 能客观分析自己的能力 ,并作出恰当的判断,有限度地发挥自 己的才能与兴趣爱好,体验成功感和满 足感。
二、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维护和促进 (一)维护和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原则 1.适应原则 心理健康强调人与环境的和谐一致,达
老年人的心理卫生发展特点 第三节 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及影响因素
I目标与任务
目标 1.熟悉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2.了解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任务 正确运用维护与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原则和措
施,维护与促进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I理论与实践
一、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现阶段心理健康定义为:个体能够适
(2)教育老年人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实现“老有所乐 ”:人的情绪波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很大。所以老年人应保 持乐观的情绪,保持好奇心,与时俱进,保持积极进取的人 生态度,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提升其人生的价值。
3.指导老年人认识“老有所学”、“老有所 教”的必要性
进入老年人期,仍然需要学习,科学用脑
(2)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建立还有利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老年人应力求做到饮食有节制、起居有规律、戒除 烟酒、外表、服饰和环境整洁、多参与社会活动、扩 大人际交往、多接触大自然,有助于克服消极心理。
(3)坚持适量运动: 老年人适当运动能增强自己的体质,克服或延缓器
(2)树立正确的疾病观:老年人要实事求是地 评价自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健康状况,不必过度担心自己的疾 病和不适,避免产生焦虑烦躁、忧心忡忡、悲 观失望的情绪,保持乐观、通达,养成良好的 生活方式,积极进行身心保健,是完全可以延 年益寿的。 (3)树立正确的生死观:死亡是生命有机体的 自然变化,其本身并没有什么可怕之处。人到 晚年或身患重病时,恐惧死亡,消极悲观反而 加速死亡了的到来。只有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克服对死亡的恐惧,才能以无畏的勇气面对将 来生命的终结,也才能更加珍惜生命,使生活 更有意义和乐趣,提高生存质量。

养老护理培训老年人生理与心理特点分析

养老护理培训老年人生理与心理特点分析

养老护理培训老年人生理与心理特点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护理师的需求越来越大。

为了更好地进行养老护理工作,了解和理解老年人的生理与心理特点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对老年人的生理与心理特点进行分析,以帮助养老护理培训者更好地进行教学和实践。

一、老年人的生理特点1. 生理机能下降: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各项生理机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例如,老年人的肌肉强度、骨密度和反应能力都会减弱,导致他们的基本活动能力下降。

2. 慢性疾病多发:老年人常常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

这些慢性疾病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3. 免疫力减弱:老年人的免疫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感染的侵害。

因此,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是老年人健康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

二、老年人的心理特点1. 孤独感:老年人常常因为子女独立出去工作或生活而感到孤独。

他们需要与他人建立联系和交流,以减轻孤独感,增加生活的乐趣。

2. 心理压力:老年人可能会面临退休、生活变化、疾病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都会给他们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培训者应该给予老年人足够的心理支持和关怀,帮助他们积极应对困难和问题。

3. 自我认同:老年人可能会感到自我价值降低,尤其是在面对生活能力的下降、依赖他人照料的情况下。

培训者应该帮助老年人树立积极的自我认同,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三、培训技巧与策略1. 个体化的关怀: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培训者应该制定个性化的养老护理计划。

关注老年人的需求,提供专业的护理和关怀,帮助他们维持最佳的身体和心理状态。

2. 沟通与交流:培训者应该善于倾听和沟通,与老年人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耐心倾听他们的需求和困扰,并及时解决问题,从而增强老年人的信任感。

3. 心理支持与关怀:培训者要给予老年人足够的心理支持和关怀,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心理状态。

通过鼓励和赞美,增强老年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措施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措施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措施我国现阶段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已达到1.6亿,而且人数还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因此,老年人健康问题将是全社会的问题。

研究显示,具有心理障碍的老年人致残率明显增高,导致医护资源的巨大消耗。

那么,怎样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特点,维护和促进他们心理健康,缓解老年患者由于心理功能减退对社会造成的压力,就成为目前必须研究和解决的一大课题之一。

标签:老年患者;心理特点;护理措施1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1.1孤独和寂寞,无价值感老年患者由于工作和社交活动的减少,以及缺乏倾诉对象等原因,多有精神和情绪的变化,这种变化在患病后更加明显,认为自己没有用,还要给别人增加负担,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

再有大多数患者住院期间,对医院环境陌生,加之子女由于工作原因不能守在身边,缺乏情感交流和心灵沟通,更加剧了患者孤独的心理。

这类患者大多数性格内向,少言寡语、不愿与其他患者交往,所以感到非常孤独,进而导致性格、行为的改变。

1.2抑郁、焦虑、恐惧心理恐惧和焦虑是老年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患者住院后日常生活规律被打乱,在饮食、休息、睡眠等各方面难以适应,从而在精神上产生恐惧和焦虑,给患者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有的患者错误的估计了自己的病情,甚至怀疑自己得了绝症,因此终日忧心忡忡、惶恐不安。

这类患者多表现为烦躁不安、不思饮食、睡眠不佳、痛苦呻吟、只关心治愈时间及预后等。

1.3情绪不稳定,性格急躁,易激怒老年人情绪变化非常大,不仅对当前事情易怒,而且容易引发对以往压抑情绪的爆发,多见于性格急躁,爱挑剔等特点的患者。

他们的情绪变化可能来自经济负担、病情、及亲人等,对自身疾病不适或稍有不如意的事情都要发泄出来,发火以后又常常会产生懊悔的心理。

这类患者主要表现为刻板、心事重重、沉默少语或多语,有些患者还会出现食欲减退、失眠等。

1.4敏感和多疑对周围一个细小的动作,护士一句无意的话语,都可能引起他们的猜疑,猜测自己的病情很严重,又怀疑医生、护士甚至家人都在对他有意隐瞒病情,久而久之,加重其心理负担。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pptx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pptx
老年基础知识
主讲:李尚发
老年人的心理表现特点
学习内容
第二节 老年人的特点
一、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二、 老年人疾患的共有特征
老年人的心理表现特点
老年人的心理表现特点
一般表现 失落感、孤独感、隔离感、对衰老的忧虑感、 恐惧等; 新的矛盾心理现象(固有心理和老年的现实)属于老年 期的特有矛盾心理表现
情感欲望和驾驭困难
目前认知症是造成老年群体伤残和不能自理的 主要原因之一。最有代表性的为阿尔茨海默性认知症和脑血管病性认知症。
临床表现可以分为:核心和周围两大症候群。 前者以整个记忆障碍为它的核心来表现,周围症 状(BPSD),包括行为症状和情绪心理症状。
老年人的心理表现特点
关于老年认知症的数量上,2010年世界卫生组织 统计老年认知症为3560万人,预计2013年将达 到6570万人。2050年将达到11540万人
奉献和索取
温馨和孤独 独立和依赖
自信和自卑
超脱生命和恐惧死亡
老年人的心理表现特点
1.老年心理差异的影响因素
多种因素可引起个体的差异。 同样的年龄段上,都有生理性机能低下,
个人的身心机能变化差别是很大的 例如用“大声缓慢地清晰地说话”的交流
方法被经常使用。但是个人听力下降程度不 同,过大的声音说话,有时容易伤害老人的 自尊心。
幻听妄想
谢谢
老年人的心理表现特点
老年人的心理表现特点
谵妄
谵妄指意识浑浊(意识内容糊涂不清),对周围认知不清晰 或减退,可伴随记忆障碍和时空障碍、幻视,幻听妄想 的行为,如有时老人可以同外界有些接触,呼之能简单 应答,常不切题,且症状持续时间很短。患者睡眠节律 也有障碍,夜晚多加重,骚动不安,日间则表现嗜睡。

老年护理学老年人的心理卫生

老年护理学老年人的心理卫生
第26页/共42页
(二)孤独的表现 孤独寂寞、社会活动减少会使老年人产生伤感、抑郁情绪,精神萎靡
不振、常偷偷哭泣,顾影自怜,如出现体弱多病,行动不便时,上述消极 感会加重。久之,身体免疫功能降低,为疾病敞开大门。
第27页/共42页
(三)孤独防护 摆脱老年人孤独,一方面,需要子女和社会共同努力——日常生活的
有益于个体更好地适应变化,有利于个体通过自我调节保持身心平衡等, 但持久过度焦虑则会严重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
第18页/共42页
(一)焦虑的原因 ①体弱多病,行动不便,力不从心; ②疑病性神经证; ③各种应激事件; ④某些疾病或某些药物的副作用。
第19页/共42页
(二)焦虑的表现
焦虑是包括指向未来的害怕不安和痛苦的内心体验、精神运动性不安以 及伴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表现三方面症状,分为两类。
使某些心理功能或心理功能的某些方面出现下降、衰退,而另一些心理功 能或者心理功能的某些方面仍趋于稳定,甚至产生新的适应代偿功能。
第3页/共42页
老年人心理变化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智力的变化
智力是学习能力或实践经验获得的能力。人的智力与个体因素(如遗传、 身体状况等),社会环境因素(文化水平、职业等)有密切关系。
老年人的认知的评估包括思维能力、语言能力以及定向力三个方面。
第16页/共42页
三、压力与应对的评估
进入老年期后 ,日常生活中 大大小小的事件都可以给老年人 带来压力,如果应对不当,将给 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
第17页/共42页
第三节 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焦虑 焦虑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几乎人人都有过焦虑的体验。适度的焦虑
第9页/共42页
三、老年人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

老年人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及护理技巧

老年人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及护理技巧

老年人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及护理技巧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的生理与心理特点以及护理技巧变得越来越重要。

理解老年人的特点并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护理,对于确保他们的健康和幸福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老年人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并提供一些有效的护理技巧以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一、老年人的生理特点1. 代谢率降低: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代谢率明显下降,这导致他们对能量的需求减少。

因此,老年人需要调整饮食,避免过多的热量摄入,以减少肥胖和慢性疾病的风险。

2. 免疫功能下降:老年人的免疫系统功能下降,使他们更容易受到感染的影响。

定期接种疫苗对于提高老年人的免疫力至关重要。

另外,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比如勤洗手、保持整洁等,也是预防感染的有效方法。

3. 器官功能下降: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许多器官功能逐渐退化,比如肺功能、肾功能和视力等。

因此,定期进行体检和检测,以及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康复训练,可以帮助老年人延缓器官功能的退化。

二、老年人的心理特点1. 孤独感增加: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往往会面临亲人的离世或朋友的减少,这导致他们经历孤单和孤独感的增加。

因此,陪伴老年人,与他们交流互动,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关怀,对于减少他们的孤独感非常重要。

2. 自尊心受损:老年人常常因为身体衰弱或功能受限而感到自尊心受损。

与他们分享积极的经历和回忆,鼓励他们尝试新的活动和爱好,可以帮助提高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 记忆力减退: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记忆力逐渐减退,可能出现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在与老年人交流时,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时间和理解,提供帮助和提示,使他们感到被尊重和关心。

三、老年人的护理技巧1. 提供适当的营养:老年人需要摄取适量的营养来维持健康。

丰富多样的饮食计划,包括蛋白质、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等,有助于提供所需的营养成分。

2. 鼓励锻炼:适度的身体活动对老年人的健康至关重要。

帮助老年人选择适合他们的锻炼方式,如散步、太极拳或瑜伽等,有助于提升他们的体力和心理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识状态的检查1
意识活动包括: ①觉醒状态(皮质下激活系统的功能) ②意识内容(大脑皮质的功能) 单有觉醒-睡眠周期不一定就有清晰的意识内容活动。 觉醒状态分为: ①意识觉醒(mind wakefulness)(皮质觉醒) ②无意识觉醒(mindless wakefulness)(皮质下觉醒) 意识正常状态:即意识觉醒,表现为对自身与周围环境 有正确理解,对内外环境的刺激有正确反应。
老年期的心理卫生特点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老年人生理方面的改变
• • • • • • • 组织结构改变 功能下降 躯体疾病伴发 脑血管病发生的风险明显增高 代谢异常 对于疾病的易感性增加 修复能力明显减弱
心理问题凸现
• • • • • • • 与生理改变密切相关 家庭生活单调 家庭关系不和谐或矛盾重重 空巢 角色转换不良 年轻时期没有培养相当的兴趣爱好 经济来源差或收入落差大
常见的心理问题
• 情绪不良:焦虑,抑郁,易激惹,激越 和烦恼,愤怒 • 人格改变:自私,固执,小心眼,吝啬 • 精神障碍:敏感多疑,被害妄想,嫉妒 妄想,被窃妄想,不安全感,各种幻觉, 冲动,意识障碍 • 智能障碍和记忆障碍,注意障碍
与情绪不良相关的因素
• • • • • • 最密切的是健康状况 其次是家庭关系 婚姻状况 经济来源 年龄 家庭结构
阿尔茨海默病3
• 流行学特征: – 发病危险因素:年龄、家族史、颅脑外伤等 – 发病与年龄成正比,高龄者发病率高 – 女性多于男性,约为男性的2-3倍 – 不良的社会心理因素可能是AD的发病诱因
• • • • 受教育程度低者患病率高 丧偶者患病率明显高于有配偶者 经济水平低者患病率高 有配偶及与子女一起居住者患病率低
谵妄的常见病因1
• 颅内病变: 癫痫及癫痫发作后的状态 脑外伤 颅内感染:如脑炎、脑膜炎、脑脓肿等 脑血管疾病(如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硬膜下 血肿、脑梗塞等) 颅内肿瘤 • 药物及其他物质中毒 • 成瘾性药物滥用或物质戒断:如戒酒、戒毒、镇静安 眠药戒断等
谵妄的常见病因2
• 内分泌功能失调(亢进或低下):垂体、甲状腺、甲 状旁腺、肾上腺皮质 • 内脏疾病:肝性脑病、肺性脑病、尿毒症性脑病、透 析性脑病、心力衰竭等 • 代谢障碍及营养缺乏:VitB1缺乏、烟酸缺乏、营养不 良、水及电解质失衡、血糖过高或过低等 • 感染性疾病伴发热:如败血症、肺炎等 • 过敏性疾病 • 物理因素致病:电击、日射病、冻伤
与老年期相关的精神障碍
• 老年抑郁 • 老年痴呆
谵妄(delirium)1
狭义概念:指以意识障碍、显著的兴 奋躁动与感知觉障碍为三联特征的一组 器质性精神症状。 广义概念:急性器质性脑综合征的同 义语,实际上是全部急性器质性脑综合 征的总称,病人必有意识障碍,但兴奋 躁动与感知觉障碍则可有可无。现多采 用广义的概念。
痴呆
• 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
1.现在是 年 月 日?星期 ? 季? (5分) 2.这里是 省(市) 县? 医院 科 楼?(5分) 3.请复述三个词,(森林、马儿、苹果) (3分) 4.100-7-7-7-7-7(连减5次) (5分) 5.示以“手表”及“钢笔”,让受试者说出其名称。(2分) 6.口念“吃葡萄不吐葡萄皮”。 (1分) 7.用你的右手拿起一张纸,对折后放在桌上。(3分) 8.示以写有“请闭上眼睛”的纸条,让受试者照着做。(1分) 9.记得刚才说过的那三个词?(3分) 10.写一个句子。(1分) 11.画右侧的图形。(1分) 总分为30分,≤20为痴呆,21∼23为可疑痴呆,≥24分没有痴呆
意识状态的检查4
从意识清晰度、意识范围和内容判断意识状态,特别 注意意识清晰水平是否降低。 轻度意识障碍确定较困难,有时是凭事后的阶段性遗 忘来推测。 病人在不嗜睡的情况下,表现出注意不集中、对外界 刺激反应减弱、对问话理解困难、答话文不对题、思维 不连贯时,均应考虑有轻度意识障碍的可能。
(二)慢性器质性脑综合征(痴呆)
痴呆
• 痴呆的鉴别诊断
①与老年良性记忆减退相区别; ②与抑郁症相鉴别; ③与谵妄相鉴别。
痴呆
①与老年良性记忆减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区别:
痴呆是进行性发展的,而老年良性记忆减退是 非进行性的。 老年良性记忆减退主要是再现过程的问题,即 不能运用自如地从记忆库存中提取已掌握的资料。 但经过提示多半就能回忆。
早期痴呆记忆障碍主要是铭记困难,即新的信 息不易储存下来。
谵妄2
• 谵妄的临床表现:
①急性起病,发展迅速,大多病程短暂。 ②意识和注意损害。 ③认知功能的全面紊乱。(知觉、思维、记忆、定向等障碍。) ④情绪紊乱。 ⑤精神运动紊乱。 ⑥睡眠-觉醒周期紊乱。 ⑦不自主运动。 ⑧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⑨一天之内病情波动,昼轻夜重。
谵妄3
• 谵妄的发生率: 谵妄在各种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 一般内、外科患者:5-15% 内科重症监护病房(ICU):15-25% 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18-30% 老年病房住院患者:16-50% 严重烧伤住院患者:20-30% 开心手术后及冠脉搭桥术后:30%
• 痴呆(dementi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脑病综合征; • 病理基础是各种原因所致的脑部广泛性病变;
• 临床特征是后天获得的记忆减退、智能障碍和人格
改变;
• 工作、社交及自理生活的功能下降;
• 意识保持清晰。
痴呆的患病率
• 欧美: 60岁以上者 6%-12% 85岁以上者 20%-40% • 中国:(65岁以上) 北方地区:6.9% 南方地区:3.9%
• 谵妄的诱发因素
谵妄5
• 谵妄诊断要点(ICD-10)
为明确诊断,应或轻或重的存在下列每一方面的症状: (a)意识和注意损害(从混浊到昏迷;注意的指向、集中、持续和转移能 力均降低); (b)认知功能的全面紊乱(知觉歪曲、错觉和幻觉—多为幻视;抽象思维 和理解能力损害,但远记忆相对完好,时间定向障碍,较严重的病人 还可出现地点和人物的定向障碍); (c)精神运动紊乱(活动减少或过多,并且不可预测地从一个极端转变成 另一个极端;反应的时间增加;语流加速或减慢;惊跳反应增强); (d)睡眠-觉醒周期紊乱(失眠,严重者完全不眠、或睡眠-觉醒周期颠倒; 昼间困倦;夜间症状加重;恶梦或梦魇、其内容可作为幻觉持续至觉 醒后); (e)情绪紊乱,如抑郁、焦虑或恐惧、易激惹、欣快、淡漠或 惊奇困惑。
痴呆的常见病因
• 脑变性病:Alzheimer病、Pick病、Huntington病、Wilson 病、 Parkinson病、多发性硬化、路易体痴呆等 • 脑血管病:血管性痴呆 • 颅内感染:各种脑炎、神经梅毒、艾滋病性脑炎、CJD • 颅脑外伤:头部外伤性痴呆、拳击者脑病 • 颅内占位性病变:脑瘤、硬膜下血肿 • 药物及其他物质的毒性损害:酒、一氧化碳、重金属等 • 代谢性脑病:尿毒症、透析性痴呆、肝衰竭、恶性肿瘤的 远处影响 • 缺氧性脑病:麻醉后缺氧、慢性肺功能不足、心脏停搏等 • 内分泌疾病:甲状腺、甲状旁腺、垂体、肾上腺皮质 • 营养缺乏:VitB1、烟酸、VitB12、叶酸缺乏 • 其他:正常颅压脑积水、癫痫、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谵妄4
• 谵妄的易感因素
– – – – – – – – – 年龄:老年期及婴幼儿期。 酒瘾、药瘾或长期使用具有精神活性作用的药物者。 脑部原有器质性疾病或损伤者。 患有慢性心、肺、肝、肾、及内分泌疾病者。 外科手术恢复期。 心理上的恐惧、紧张、及严重焦虑。 疲劳、睡眠不足。 外界刺激过多或过少。 环境过于恐怖、陌生或单调。
阿尔茨海默病2
• 二、流行病学
全球有超过2000万的AD患者,我国现有痴呆患者超过 400万,其中AD约占1/3。 • 痴呆患病率: 欧美:60岁以上为6%-12% 85岁以上为20%-40% (其中半数以上是AD) 中国:(65岁以上) 北方地区:6.9%,(AD:4.2%; VD:1.9%) 南方地区:3.9%,(AD:2.8%; VD:0.9%) • 痴呆发病率:平均发病率:1.4%(Roth,美)
意识状态的检查2
按生理与心理学基础可将意识障碍分为觉醒障碍和 意识内容障碍 觉醒障碍包括: 嗜睡(drowsiness) 昏睡(sopor) 昏迷(coma)(觉醒状态、意识内容、 躯体运动均完全丧失。)
意识状态的检查3
意识内容障碍包括: 意识混浊(clouding of consciousness) (指以知觉清晰度降低为主而没有附加症状如精神运 动性兴奋、言语不连贯、错觉、幻觉、一过性妄想 等) 精神错乱(confusion) 谵妄(delirium)(狭义概念)
阿尔茨海默病4
• 三、病因
目前病因不明。 – – – – – – – (一)遗传学 (二)免疫学 (三)病毒感染 (四)铝中毒学说 (五)神经递质及其他有关生化研究 (六)细胞骨架改变 (七)其他
阿尔茨海默病5
• 四、病理
– 形态学表现
• 大体:广泛性大脑皮质萎缩,脑室扩大,脑重量减轻。 • 组织学检查: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ary tangle,NFT)、老 年斑(senile plaque,SP)、颗粒空泡变性(granuloracuolar degeneration)、神经元丧失(neuronal loss)及脑血管壁淀粉样变 性。其中NFT、SP大量出现在大脑皮质是诊断AD的两个主要的根 本性依据。
痴呆
• 痴呆早期的临床表现
①近记忆力减退; ②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能力下降; ③原有性格缺陷加剧。
痴呆
• 痴呆的临床表现 ①记忆力减退:近记忆力、远记忆力、瞬 间记忆力。 ②智能障碍:理解力、判断力、计算力、 思维能力减退。 ③人格改变:
痴呆
• 痴呆的诊断
主要依据是临床表现,智能减退、人格改变 和记忆减退,并由此而导致工作、社交及生活 能力下降。
痴呆
缓慢 一天内无任何变化 数月或数年 清楚 一般正常 相对少受影响 与病情严重程度成正比 远、近记忆均受损 贫乏,妄想相对较系统 幻觉,较少恐怖性质 用词单调或找词困难 影响相对小,时睡时醒 少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