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电容的动态分析

合集下载

电容的动态分析 ppt课件

电容的动态分析 ppt课件

传感器是将所感受到的一种非电学物理量转换成便于 检测的电学物理量的器件。常用于检测和自动控制.














2020/11/13
16
例5.传感器是把非电学量(如速度、温度、压力等)的
变化转换成电学量变化的一种元件,在自动控制中有着
相当广泛的应用。如图所示是一种测定液面高度的电容
式传感器的示意,金属芯线与导电液体形成一个电容器,
启示:通过静电计指针偏角大小来反映金属球与外壳之间 电压大小,也就反映电容器两极板之间电压大小。若用电 压表替代静电计,则即使电容器带电,两极板间异种电荷 也会通过电压表形成一个回路而放电 。
2020/11/13
7
二 、平行板电容器的动态分析
第一1、类动问态题分:平析行平板行电板容电器容充器电中后因,为切两断板与距电离源d的或连正接,
12
四、电容的充电和放电:
(1)充电:使电容器带电叫充电
接电源正极的极板带正 电;充电时电流流向电容 的正极板。
(2)放电:
放电时,电流从电容 的正极板流出。
2020/11/13
13
四、电容的充电和放电:
例4.(2011,五羊原创)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定,
在闭合电键时发现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向左偏了一下。 平行板电容器C、灵敏电流计G、电源及开关组成闭
2020/11/13
6
变式1.(2010,北京高考)用控制变量法,可以研究 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如图所示。设两极板正 对面积为S,极板间的距离为d,静电计指针偏角为θ。 实验中,极板所带电荷量不变,若( A)

电容器的动态变化分析

电容器的动态变化分析

电容器的动态变化分析电容器是一种能够存储电荷的电子元件,它由两个导体板之间夹着电介质组成。

在外加电压作用下,电容器会聚集正负电荷并储存电能。

电容器的动态变化分析主要参考其充放电过程,包括充电、放电和衰减三个阶段。

首先,我们来看电容器的充电过程。

当电压源连接到电容器上时,电压源会将正电荷送入一个导体板,同时从另一个导体板吸取相同数量的负电荷。

这样,电容器内的电荷就开始聚积,并且越来越多的电荷被储存在电容器中。

充电过程中,电容器的电压逐渐增加,直到达到电压源的电压,此时电容器被充满,不再接受更多的电荷。

接下来,我们来看电容器的放电过程。

当电容器上的电压源断开,即电压源不再提供电荷时,电容器中的电荷开始流向外部电路。

这是因为导体板上的正负电荷会吸引彼此,并且通过外部电路的导线流动。

在放电过程中,电容器的电荷越来越少,导致电容器的电压也逐渐降低,直到电容器完全放电为止。

最后,我们来看电容器的衰减过程。

当电容器被充满或放空后,电容器中的电荷不会立即消失。

相反,电容器内的电荷会因为一些因素的影响而逐渐减少。

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电容器内部的电阻和电介质的损耗。

电容器的电阻会导致电荷的漏失,而电介质的损耗会导致电荷的耗散。

因此,电容器的电荷衰减过程是一个逐渐减少的过程,电容器的电压也会随之减小。

在电容器的动态变化分析中,我们需要考虑电容器的电压-电荷关系。

根据电容器的定义,电容器的电压和电荷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即Q=CV,其中Q为电容器的电荷,C为电容器的电容量,V为电容器的电压。

根据这个关系,我们可以通过测量电容器的电压和电荷量来确定电容器的特性。

总结起来,电容器的动态变化分析主要涉及充电、放电和衰减三个阶段。

在充电过程中,电压源将电荷送入电容器,使其电压逐渐增加;在放电过程中,电容器中的电荷通过外部电路流向导线,使电容器的电压逐渐降低;在衰减过程中,电容器内部的电阻和电介质的损耗导致电荷逐渐减少,使电容器的电压减小。

1.8电容器的电容(含动画)名师优质资料

1.8电容器的电容(含动画)名师优质资料

二、电容
1.定义:电容器所带电量 Q 与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势差 U 的比值,叫电容器的电容。(符号:C)
定义式:
Q Q Q Q C U U U U
2.在数值上等于使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增加1V所 需要增加的电荷量。 3.电容器的电容由本身结构决定,与Q、U 无关. 4.单位:法拉(F ) 1F=1C/ V 1F=106μF=1012pF 5.物理意义:描述电容器容纳电荷的本领。电容越大, 表明在相同电势差情况下,电容器所带的电荷越多。
极 板

介 质
板极
2.两种工作状态:
①充电: 两极与电源相连
使电容器带电的过程.
是电源的电能转化为 电容器的电场能的过程.
电容器充电实验
一、电容器
2、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过程 (1)充电:使电容器的两个极板分别带上等量 的异种电荷,这个过程叫充电。 能电 能电 场
+Q -Q ++++++ U
Q↑,U ↑,E ↑
思考与讨论⑵ : 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切断与 电源的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增大 d,则U、 Q、E各如何变化?
Q不变
二、平行板电容器的动态分析思路 1.运用电容的定义式和决定式分析电容器相关量变化的 思路: ①确定不变量,分析是电压不变还是所带电荷量不变。 εrS ②用决定式 C= 分析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变化。 4πkd Q ③用定义式 C= 分析电容器所带电荷量或两极板间电压 U 的变化。 U ④用 E= 分析电容器极板间场强的变化。 d
ε— 介电常数(ε>1) 其中: S — 正对面积 d — 两板间距离 k — 静电常量
思考;电容的两种表达式有什么不同?

电容器的动态分析问题(学生版)

电容器的动态分析问题(学生版)

微专题 电容器的动态分析问题【核心考点提示】1.电容器的充、放电(1)充电:使电容器带电的过程,充电后电容器两极板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电容器中储存电场能.(2)放电:使充电后的电容器失去电荷的过程,放电过程中电场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2.对公式C =Q U 的理解 电容C =Q U,不能理解为电容C 与Q 成正比、与U 成反比,一个电容器电容的大小是由电容器本身的因素决定的,与电容器是否带电及带电多少无关.3.两种类型的动态分析思路(1)确定不变量,分析是电压不变还是所带电荷量不变.(2)用决定式C =εr S 4πkd分析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变化. (3)用定义式C =Q U分析电容器所带电荷量或两极板间电压的变化. (4)用E =U d分析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场强度的变化. 【经典例题选讲】【例题1】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带有等量异种电荷,与静电计相连,静电计金属外壳和电容器下极板都接地,在两极板间有一固定在P 点的点电荷,以E 表示两板间的电场强度,E p 表示点电荷在P 点的电势能,θ表示静电计指针的偏角。

若保持下极板不动,将上极板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至图中虚线位置,则( )A .θ增大,E 增大B .θ增大,E p 不变C .θ减小,E p 增大D .θ减小,E 不变【变式1-1】(多选)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与直流电源连接,下极板接地,一带电油滴位于电容器中的P 点且处于静止状态,现将上极板竖直向上移动一小段距离,则( )A .带电油滴将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B .P 点电势将降低C .电容器的电容减小,极板带电荷量减小D .带电油滴的电势能保持不变【变式1-2】(多选)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与直流电源、理想二极管(正向电阻为零可以视为短路,反向电阻无穷大可以视为断路)连接,电源负极接地。

初始电容器不带电,闭合开关稳定后,一带电油滴位于电容器中的P 点且处于静止状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减小极板间的正对面积,带电油滴会向上移动,且P 点的电势会降低B .将上极板向下移动,则P 点的电势不变C .将下极板向下移动,则P 点的电势升高D .无论哪个极板向上移动还是向下移动,带电油滴都不可能向下运动[强化训练]1.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平行板电容器的极板A接地,极板B与一个灵敏的静电计相接.A极板向上移动,减小电容器两极板的正对面积时,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Q、电容C、两极间的电压U,电容器两极板间的场强E的变化情况是()A.Q变小,C不变,U不变,E变小B.Q变小,C变小,U不变,E不变C.Q不变,C变小,U变大,E不变D.Q不变,C变小,U变大,E变大2.两个较大的平行金属板A、B相距为d,分别接在电压为U的电源正、负极上,这时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q 的油滴恰好静止在两板之间,如图1所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将两板非常缓慢地水平错开一些,那么在错开的过程中()A.油滴将向上加速运动,电流计中的电流从b流向aB.油滴将向下加速运动,电流计中的电流从a流向bC.油滴静止不动,电流计中的电流从b流向aD.油滴静止不动,电流计中的电流从a流向b3.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与电动势为E′的直流电源(内阻不计)连接,下极板接地,静电计所带电荷量很少,可被忽略.一带负电油滴被固定于电容器中的P点.现将平行板电容器的下极板竖直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则().A.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将变小B.静电计指针张角变小C.带电油滴的电势能将减少D.若先将上极板与电源正极的导线断开,再将下极板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则带电油滴所受电场力不变4.一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之间充满云母介质,接在恒压直流电源上。

电容器动态分析

电容器动态分析

电容器动态分析的常用步骤如下1.先确定电容器的状态(与电源相连还是与电源断开),从而确定Q 还是U 不变。

2.由电容决定式kdsCπε4=,确定电容的变化情况 3.由电容定义式UQC=和电容C 的变化,确定Q 或U 的变化 4.由dU E =确定板间场强的变化1.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与电动势为E 的直流电源(内阻不计)连接,下极板接地.一带电油滴位于电容器中的P 点且恰好处于平衡状态.现将平行板电容器的上极板竖直向上移动一小段距离(提示:某点电势是指该点和参考点的电势差) A .带电油滴将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 B .P 点的电势将降低C .带电油滴的电势能将减小D .若电容器的电容减小,则极板带电量将增大 2.如图,平行板电容器经开关K 与电池连接,a 处有一带电量非常小的点电荷.K 是闭合的,U a 表示a 点的电势,f 表示点电荷受到的电场力.现将电容器的B 板向下稍微移动,使两板间的距离增大,则(提示:某点电势是指该点和参考点的电势差)A .U a 变大,f 变大B .U a 变大,f 变小C .U a 不变,f 不变D .U a 不变,f 变小 3.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极板为A 、B ,B 板接地,A 板带有电荷量+Q ,板间电场有一固定点P ,若将B 板固定,A 板下移一些,在这两种情况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电容器的电容增大,P 点的电场强度不变,P 点电势不变 B .电容器的电容增大,P 点的电场强度变小,P 点电势升高 C .电容器的电容减小,P 点的电场强度变大,P 点电势降低 D .电容器的电容减小,P 点的电场强度变大,P 点电势不变4.如下图所示,水平放置的充电平行金属板相距为d ,其间形成匀强电场,一带正电的油滴从下极板边缘射入,并沿直线从上极板边缘射出,油滴的质量为m ,带电荷量为q ,则( )A .场强的方向竖直向上B .场强的方向竖直向下C .两极板间的电势差为mgd /qD .油滴的电势能增加了mgd 5.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与一电池相连,在电容器的两板间有一带正电的质点处于静止平衡状态.现将电容器两板间的距离增大,则( )A .电容变大,质点向上运动B .电容变大,质点向下运动C .电容变小,质点保持静止D .电容变小,质点向下运动 6.如图所示为研究决定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因素的实验装置.两块相互靠近的等大正对的平行金属板M 、N 组成电容器,板N 固定在绝缘座上并与静电计中心杆相接,板M 和静电计的金属壳都接地,板M 上装有绝缘手柄,可以执手柄控制板M 的位置.在两板相距一定距离时,给电容器充电,静电计指针张开一定角度.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保持电容器所带电荷量不变,对此实验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A .只将板M 从图示位置稍向左平移,静电计指针张角变大B .只将板M 从图示位置沿垂直纸面向外的方向稍微平移,静电计指针张角变大C .只将板M 从图示位置稍向上平移,静电计指针张角减小D .只在M 、N 之间插入云母板,静电计指针张角变大7.如图所示,两平行金属板竖直放置,板上AB 两孔正好水平相对,板间电压500 V .一个动能为400 eV 的电子从A 孔沿垂直板方向射入电场中.经过一段时间电子离开电场,则电子离开电场时的动能大小为 eV 电容器动态分析的常用步骤如下1.先确定电容器的状态(与电源相连还是与电源断开),从而确定Q 还是U 不变。

1.8 电容器和电容解析

1.8  电容器和电容解析

3、电容器两极板间电 压降低;
4、电容器中电场强度 减弱。 当电容器放电结束后,电容器电路中无电流。 放电过程实际上是正负电荷的中和
充 电 过 程
放 电 过 程
电容器是用来储存电荷的容器 类比法理解电容概念(电容器与水容器)
+ + + + + + + + Q U - - - - - - - d=1cm
额定电压比 击穿电压低
外壳上标的电压 是额定电压
1、关于电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 A.电容器的极板上带电量越大,这只电容器 的电容就越大 B.电容器的极板间电压越大,这只电容器的 电容就越大 C.如果电容器两极板上没有带电,它的电容 为零 D.对某一个电容器来说,两板间的电势差随 所带电量的增加而增加
Q ,或者 C U
3、物理意义:C是表示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的物理量
4、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单位是法拉(F) 常用单位: 微法(μF);皮法(pF) 1μF=10-6F
1F=1C/V
1рF=10-12F
4、电容的单位:
法拉: F
1F=1C/V
如果一个电容器带1C电量时,两极间电 压是1V,这个电容器的电容就是1F 还有:微法(µF)、皮法(pF)
d d
U U
Q C U
C C
1 C d
3、电容与电介质的关系:
介质
U
Q C U
C
C r
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公式:
CS 1 C d
介电常数 真空 =1 r

两极板正对面积
C r
rS C 4kd
静电力常量 两极板间距离
几种常用电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

电容器的动态分析

电容器的动态分析

U(4)用E =dU分析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场强度的变化。

例题1 如图所示,两块较大的金属板A 、B 平行放置并与一电源相连,S 闭合后,两板间有一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油滴恰好处于静止状态,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若将A 板向上平移一小段位移,则油滴向下加速运动,G 中有b →a 的电流B. 若将A 板向左平移一小段位移,则油滴仍然静止,G 中有b →a 的电流C. 若将S 断开,则油滴立即做自由落体运动,G 中无电流D. 若将S 断开,再将A 板向下平移一小段位移,则油滴向上加速运动,G 中有b →a 的电流思路分析:根据电路图可知,A 板带负电,B 板带正电,原来油滴恰好处于静止状态,说明油滴受到的竖直向上的电场力刚好与重力平衡;当S 闭合,若将A 板向上平移一小段位移,则板间间距d 变大,而两板间电压U 此时不变,故板间场强E =dU变小,油滴所受合力方向向下,所以油滴向下加速运动,而根据C =kdSr πε4可知,电容C 减小,故两板所带电荷量Q 也减小,因此电容器放电,所以G 中有b →a 的电流,选项A 正确;在S 闭合的情况下,若将A 板向左平移一小段位移,两板间电压U 和板间间距d 都不变,所以板间场强E 不变,油滴受力平衡,仍然静止,但是两板的正对面积S 减小了,根据C =kdSr πε4可知,电容C 减小,两板所带电荷量Q 也减小,电容器放电,所以G 中有b →a 的电流,选项B 正确;若将S 断开,两板所带电荷量保持不变,板间场强E 也不变,油滴仍然静止,选项C 错误;若将S 断开,再将A 板向下平移一小段位移,两板所带电荷量Q 仍保持不变,两板间间距d 变小,根据C =kd S r πε4,U =C Q 和E =d U ,可得E =SrQr επ4,显然,两板间场强E 不变,所以油滴仍然静止,G 中无电流,选项D 错误。

答案:AB例题 2 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两板间距为d 。

1.8电容器的电容(很好)

1.8电容器的电容(很好)
课堂引入
前面,我们学了摩擦可以使塑 料棒带上电荷,可是,将这塑料棒 放在空中,过一段时间它所带的电 荷就会慢慢地失去,为了保存电荷, 我们就需要有一个能“容纳电荷的 容器”——电容器。
第一章 静电场
1.8 电容器的电容
观察纸介电容器的构造:
该元件有两片锡箔(导体),中间是一 层薄纸。
一、电容器
如何比较两个电容器容纳电荷的本领? 圆柱型水杯容器的储水问题:
h
h
A
B
C
1.水位每升高h,试比较A、B、C的储水量
2.哪个储水本领大?
如何反映其 储水本领?
水量Q 深度h
截面积S
实验表明:
一个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Q与电容器 两极板间的电势差U成正比,比值 Q是一
U
个常量。与电容器本身有关,不同的电容 器的比值是不同的。可见,这个比值表征 了电容器储存电荷的特性。
结论:电容是电容器本身的一种属性,其 大小与电容器的电荷量无关。对于给定的 一个电容器有:
C=Q/U=ΔQ/ΔU
ΔQ
ΔU
课堂训练
1、某一电容器,当带电量为4×10-6C, 两极板间的电势差为20v,求
(1)电容器的电容
(2)当所带电量减半时,电容器的电容 为多少
(3)如果电容器不带电呢?
三、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
现象:d ,U
结论:电容C随两极板间距d的增大而减小 。
(3)在两极板间插入电介质
保持Q、S、d都 不变,在两极板间插 入电介质,通过静电 计的指针来观测两极 板间电势差的变化。
现象:ε ,U
结论:电容C随电介质 的相对介电常数的增 大而增大。
理论表明: 当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极板间是真空时,电 容C与极板的正对面积S、极板距离d的关系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悟: 过程分析
和状态分析
是物理解题的生命线
3
二、对电容器电容的两个公式的理解
Q Q 任意电容器电容的定义式(度量 C U U 式).
对一个确定的电容器,其电容已确定,不会随其带 电量和两板电压的改变而改变.
S C 4kd
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决定式(函 数式).
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大小由ε、s和d共同决定.
Q不变
第一类问题:Q不变
讨论平行板电容器的Q 、U、 C 、E的动态变化, 应该先看常量,后看变量,并且注意度量式和决 定式物理意义的不同.
E不变
变式2.平行板电容器和电源、电阻、电键串联,组 成如图所示的电路.接通开关K,电源即给电容器充 电(C ) A.保持K接通,减小两极板间的距离,则两极板间 电场的电场强度减小 B.保持K接通,在两极板间插入一块介质,则极板 上的带电量不变 C.充电结束后断开K,减小两极板间的距离,则两 极板间的电势差减小 D.充电结束后断开K,在两极板间插入一块介质, R 则极板上的电势差增大 K
比值法定义物理量一览表
Q C U
F E q
W U q
m V
U R I
物理量的定义式即度量式(普适)
Q CU
物理量的决定式即函数式(特殊)
l m V F qE W qU R S
例2.如图是描述对给定的电容器充电时电量Q、 电压U、电容C之间相互关系的图象,其中正确的 有(B C D )
电容器问题 的动态分析
一、理解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过程及其特点
电路电流 充电 流入正极板 放电 流出正极板 电量
增加 减少
电压
升高 降低
电场
能量
化学能转
场强增大 化为电场能 场强减小 为其他能
电场能转化
当电容器充电(放电)结束,电容器所 在电路中无电流,电容器两板间电压 (等于零)与电源电压相等.
A
例2.给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断开开关,当两极 板间的距离减小时:( A D ) R K A.电容器的电容C变大 E B.电容器极板的带电量Q变大 C.电容器两极间的电势差U变大 D.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场强度E不变
d减小
4kQ E S
与 d 无 关
S C 4kd
C变大
Q U C
U变小
ε、S不变
·
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电量不变,根据匀强电场场强的决 定式可知,场强E不变。场强E不变,P点到下极板间的距离不变, P点与零势面的电势差不变, 把点电荷从P点移到零势面电场力 所做的功不变,故点电荷在P点的电势能EP不变.
第一类问题:Q不变,E与d无关。
第二类问题: U不变
例5(09· 福建· 15)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与电势差 为U的直流电源连接,下极板接地。一带电油滴位于 容器中的P点且恰好处于平衡状态。现将平行板电容 器的上极板竖直向上移动一小段距离 ( B ) A.带点油滴将沿竖直方向向 上运动 B.P点的电势将降低 C.带电油滴的电势能将减少 D.若电容器的电容减小,则 极板带电量将增大
变式3.一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负极板接 地,在两极板间有一正电荷(电量很小)固定在P点.如图 所示,用E表示两极板间场强,U表示电容器的电压,EP 表示正电荷在P点的电势能,若保持负极板不动,将正 极板移到图中虚线所示的位置,则:( A C ) A.U变小,E不变 B.E变大, EP不变 + C.U变小,EP不变 D.U不变,EP不变 S 解析: Q C P C 4kd U d减小 C变大 U减小 ε、S不变 Q不变
· ·
B
拓展:1、若S、ε增大C、E、U如何变? 2、若待电容器充电后将开关断开, C、E、U又如何变? C减小、U增大, E不变.
三 、平行板电容器的动态分析
1、动态分析平行板电容器中因为两板距离d或正 对面积s或介电质常数导致电容C、电量Q、电压U、 电场强度E的变化。 2、各物理量间的推理关系如下:
正对面 积意义 h增大 S增大 非电学量
S C 4kd
ε、d不变 传感器 电学量
C增大
· ·
S
B
2
放电过程实际是正、负电荷中和的过程 .
例1.S闭合的瞬间和平行板电 容器充电稳定后增大两极板距离 · 的过程中,对电阻R来说,有无 S 电流通过,如果有,方向怎样?
·
A ·
·
R
·
B
C
答:S闭合,电源给电容器充电,R上有从A到B的电流. 充电稳定后,在增大两极板距离的过程中,电容器 放电,R上有从B到A的电流.
13
例5.传感器是把非电学量(如速度、温度、压力等)的 变化转换成电学量变化的一种元件,在自动控制中有着 相当广泛的应用。如图所示是一种测定液面高度的电容 式传感器的示意,金属芯线与导电液体形成一个电容器, 从电容C大小的变化就能反映液面的升降情况,两者的 关系是:( A) C 金属芯线 A.C增大表示h增大 导电液体 电 B.C增大表示h减小 解 质 C.C减小表示h减小 D.C减小表示h增大 h
物 C S 4kd 理 依 平行板电容器 电容的决定式 据
Q C U
U E d
4kQ E S
任意电容器电 匀强电场场 容的度量式 强的度量式
匀强电场场 强的决定式
第一类问题: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切断与电源的连接, 电容器的带电量Q保持不变。 第二类问题: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继续保持电容器两 极板与电池两极相连接,两板间的电压U保持不变。
C C Q C Q
O
A
Q O
B
U O
C
U O容器的两个极板分别与一电源的正 负极相连,在保持开关闭合的情况下,将电容器两极 板间的距离增大,则电容器的电容C、电容器所带电 量Q和极板间的电场强度E的变化情况是(B ) A.C、Q、E都逐渐增大 B.C、Q、E都逐渐减小 S C.C、Q逐渐减小,E不变 A D.C、E逐渐减小,Q不变
E
电容中的电势和电势能的变化问题。 例3.如图5所示,两块平行正对的金属板与电 源相连,N板接地,在两板中的P点固定一带正 电的检验电荷,现保持下板不动,将上板平行向 下缓慢移动,则在M板下移的过程中,该试探电 荷的电势能变化情况是( B ) A、不变 B、变大 C、变小 D、无法确定
图5
启示:分析电容器中某点电势与电势能的变化 时,先分析电场强度的变化,从而确定该点与 零电势的电势差变化,来判断电势的变化;再 结合所放电荷的正负确定电势能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