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下第23课诗词曲五首选择题带答案

部编版九下第23课诗词曲五首选择题带答案
部编版九下第23课诗词曲五首选择题带答案

23.诗词曲五首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班级:姓名:

说明:精心编辑整理,可以下载后删除答案印刷使用。

23.诗词曲五首

一、十五从军征

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三、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四、过零丁洋/文天祥

五、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一、《十五从军征》

【习题】

1、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因战乱而失去一切的老兵形象。

B.全诗截取老兵归家的片断描写,有人物言行描写、心理描写,还有环境描写。

C.全诗以时间为序,先写老兵归家时的急切心情,接着写他归家后见到的景象,最后写饭熟无人吃的凄凉情景。

D.结句“泪落沾我衣”将全诗思想感情推向高潮。这泪既是辛酸孤凄之泪,又是愤慨控诉之泪。

2、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这句话用夸张的手法极言主人公从军之久。“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的不合理。

B、“遥望是君家, 松柏冢累累。”这两句用远景描写,写出了庭院因无人打扫而凄凉破败的景象,同时选取了象征死亡的松柏、坟墓来暗示老兵亲人的离去。

C、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近景描写。运用白描手法,作者抓住野兔钻进家畜窝中自以为得所,野鸡惊飞落到屋内梁上自以为安的情景,只摄取了井边、中庭随意生长的葵菜和谷物两个“镜头”,从正面表现征人从军时间之久,物是人非,揭露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D、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运用细节描写,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3、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一个“始”字,巧妙地传达出主人公多年来思念家乡,盼望与亲人团聚的迫切心情,给全诗笼罩上了一层凄凉悲伤的感情色彩。

B、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这两句写老兵在归乡途中与乡里人的对话。表明他久别家乡,急于了解家中亲人的现状。

C、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老兵用野谷和野葵做饭,再次表明家园荒芜,没有粮食可吃,表现了老兵的孤苦伶仃。

D、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写老兵做好饭后,有意识的到门口张望,盼望家人回来一起吃团圆饭。

4.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诗人以“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开篇,看似平淡,却耐人寻味,含蓄点出了战争周期之长和当时百姓兵役之繁重。

B、“兔从”到“中庭”四句,由远及近,侧面写出主人的家荒凉破败的景象,控诉了战争对普通人生活的毁灭。

C、诗的最后两句通过对老兵“出门张望,老泪纵横”这一动作细节描写,进一步抒发了老兵心中的悲凉之感。

D、全诗以老兵回家的情感变化为线素:满怀希望一希望落空一彻底失望一悲哀流泪,有波澜有起伏,且引人深思。

5.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十五”“八十”既可实指,也可虚指,这样写的目的是暴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

的极端的不合理。

B、“本诗描绘了一个久战沙场、不得归家,年老归家却已家破人亡,孤苦无依、内心哀伤的老兵形象。

C、这是一首抒情诗,诗歌依照人物回家的情景,由远及近,逐层描写。

D、本诗选自《乐府诗集》,是继《诗经》《楚辞》后出现的又一种新诗体,由宋朝郭茂倩编写。

【答案】

1、分析:B 无心理描写。

2、分析:C 从侧面表现征人从军时间之久,物是人非,揭露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3、分析:D 不是有意识的到门口张望。

4、分析:B “侧面写出”不正确,这四句是直接描写老兵家园的荒凉景象;

5、分析:C 这是一首叙事诗。

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习题】

1、对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下面诗句赏析的误的一项是【 B 】

A.“胡琴琵琶与羌笛”句,并列三种乐器而不写音乐本身,但仍然能间接传达出一种热闹的场面。

B.“风掣红旗冻不翻”,雪大风小,红旗一动不动,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传神地写出了天气的奇寒。

C.“雪上空留马行处”,既写出了作者对行者的难舍与留恋,也表现了自己因归期未卜而惆怅的心情。

D.诗歌主要写雪景,而作者在那白雪的背景上设置鲜红一点,反衬得整个世界更洁白,更寒冷。那雪花乱飞的空中不动的物象,又衬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

2、下列对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B 】

A.本诗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描写西域八月飞雪的壮丽景色,抒写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

B.全诗想象奇特,以冬春之际一天之内雪景的变化为线索,记叙送别归京使臣的过程,文思开阔,结构缜密。

C.诗人选取居住、睡眠、穿衣、拉弓等日常活动来表现寒冷,表面写寒冷,实际是用冷来反衬将士内心的热,更表现出将士们乐观的战斗情绪。

D.“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用平淡质朴的语言表现了将士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字字传神,含蓄隽永。

3、这首诗从形式到内容上应属于()

A、叙事诗自由诗

B、写景诗叙事诗

C、边塞诗送别诗

D、田园诗抒情诗

4、对这首诗的鉴赏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特写了唐代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抒发了诗人在朋友返京时载歌载舞送别的喜悦之情。

B.这首诗情景交融,先以雪景衬托送别,后又在送别中描绘雪景。

C.“忽如一夜春风来”中“忽如”一词写出了“胡天”的大雪来得急,也表现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

D.“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展示了边塞冰雪天地,阴云重重的景象。

【答案】

1、分析:B.“风掣红旗冻不翻”,雪大风小,红旗一动不动。应该是:北风吹扯着红旗,红旗被冻住,一动不动。

2、分析:B、应该是秋冬之季。

3、分析:C 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也是一首送别诗。

4、分析:A 抒发了诗人在朋友返京时载歌载舞送别的喜悦之情。这种说法不正确。主要表现诗人对朋友依恋、珍重、别愁等感情。

★三、《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习题】

1、下列对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怀古诗。作者通过对英雄人物的歌颂,讽刺了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

B.“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这两句词,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

C.“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是说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隅,英武了得。

D.“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本是曹操的语言,现在由辛弃疾口中说出,代表了人民要求奋发图强的呼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词的题目。

B.诗歌的上阕化用了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句,用得不落痕迹,贴切自然。

C.本词下阕落笔眼前引遐思,令词人慕古伤今,忧患惆怅。

D.“生子当如孙仲谋”,此处赞叹孙权的雄才大略,实际上暗指类似东吴占据了江南半壁江山的南宋,没有出一个像孙权那样有雄才大略的英雄人物。

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南乡子”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这首词怀念的是三国时期的刘备、孙权和曹操。

B.“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两句的意思是说中原土地已非我有寓有“故国之思”。

C.上片对景抒怀,抒发“兴亡”之叹。下片歌颂孙权的英雄业绩,含蓄的讽刺最高统治集团的昏庸、无能,表达自己收复中原,统一中国的强烈愿望。

D.这是一首登临怀古的词作,善于用典,自然贴切,不露痕迹。

4、对“生子当如孙仲谋”这一句的深刻含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赞扬孙仲谋这样的英雄人物。

B.对敌人的轻蔑。

C.作者希望自己的后辈成材。

D.感慨当时的统治者无能。

【答案】

1、分析:B、应该是设问的修辞。

2、分析: B 下阙借古讽今,没有落笔眼前。

3、分析:A 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全词饱含着爱国、卫国的强烈感情.

4、分析:D

★四、《过零丁洋》文天祥

【习题】

1、下列对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突出生平的艰辛,命运的多舛。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将国家局势与个人命运交织在一起,沉痛述说国破家亡的痛苦。

C.文中通过“惶恐”“零丁”两个词语,写出兵败被俘后内心的忧叹。

D.尾联自问自答,想到自己难逃一死,充满悲愤无奈,只有以“丹心”表明自己对国家的忠诚。

2、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通过写过零丁洋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充分体现诗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

B.本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感情真挚深沉。

C.“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采用拟人、对偶的修辞,借地名表现内心孤苦无依的苦痛。

D.本诗风格慷慨悲凉。始为悲愤,终为高亢,表现了诗人的铮铮铁骨、耿耿忠心。

3、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一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但限于篇幅,写出科举入仕和大战告捷一首一尾两件事以概其馀。

B、三四句承上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继续抒写事态的发展和深沉的忧愤。这一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遭遇。

C、五六句喟叹更深,以遭遇中的典型事件,再度展示诗人因国家覆灭和己遭危难而颤栗的痛苦心灵。

D、末二句则是身陷敌手的诗人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这使得前面的感慨、遗恨平添了一种悲壮激昂的力量和底气,表现出独特的崇高美。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以死明志,丹心光照千秋。

B.首联写自己步入仕途和四年抗敌的经历,“辛苦”和“寥落”两个词道尽坎坷的人生际遇,感情深沉,悲郁感人。

C.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不幸联系在一起,写危难形势,抒忧患之情,比喻形象,对仗工整。

D.颈联运用拟人手法,将“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与自己的心情巧妙结合起来,感人至深。

【答案】

1、分析: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但死得要有意义,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2、分析:C、没有拟人。

3、分析:A 首联写自己步入仕途和四年抗敌的经历。没有大战告捷。

4、分析:D 不是拟人手法,而是一语双关。

五、★《山坡羊?潼关怀古》(元)张养浩

【习题】

1、对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如聚”,山峰走集于潼关之状;“如怒”河流奔涌之状。潼关外临渭河,内有嵩山。首句极言潼关地势险要,已寓兵家必争之意。

B.“望西都,意踌蹰”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西都”即长安,曾经是好几个朝代的都城,可作者眼前只剩下一片凄凉。

C.“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表面上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却跃然纸上。

D.作者通过怀古表现对民间疾苦的关怀与同情。立意精辟,主题深刻,气势雄浑,感情深沉。

2、对这元曲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句“峰峦如聚,波涛如怒”,气势飞动。作者纵笔酣写山川的壮美,赋于它以强烈的感情。沉郁的声调,产生闷雷滚动般的效果,使人心灵震撼。

B、“山河表里潼关路”,突出写潼关的险要。这里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多少次关系着兴亡的战斗在这里展开。

C、“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是说从秦汉旧址经过很伤心。

D、“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鞭辟入里,精警异常,恰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使全曲闪烁着耀眼的思想光辉。

【答案】

1、分析:A、潼关外面是华山,里面是黄河。

2、分析:C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遥望那片秦代人、汉代人乃至历代人曾经走过的土地,不禁感慨系之。诗人感到,历史在他面前一页页地翻开,无情地宣示王朝更替不可避免的现实。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23课《出师表》知识点总结归纳

23《出师表》 一、文学常识 1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后世称:诸葛武侯。代表作《诸葛亮集》,本文节选自《诸葛亮集*文集》 2表,是古代奏议的一种,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是封建社会臣下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 《出师表》这篇表文,从表达方式上看,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抒情。文中诸葛亮给后主刘禅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亲贤远佞,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亲贤臣,远小人”这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根本,是三项建议的核心。表达了”报先帝”“忠陛下”的深厚感情。 3《三国演义》中反映诸葛亮聪明和智慧的典型事例有: 空城计退敌、七擒孟获、草船借箭、舌战群儒、摆设八阵图、三气周瑜 4.摘录诸葛亮的名言: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②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③鞠躬尽瘁,死而后已5.涉及《出师表》有关古诗文句: 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2)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3)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 4)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陆游《武侯书堂》) 5)出师一表通古今,夜半挑灯更细看。(陆游《病起书怀》) 6.有关成语: A.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 B.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 C.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 D.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触犯法律条文。// E.优劣得所: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都得到合理的安排。// F.三顾茅庐:指诚心诚意邀请别人// G.计日而待:指计算日子等待,意思为期不远//还有感激涕零、斟酌损益、不知所云等。 7、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共13次提到先帝刘备,他的用意是激励后主刘禅深追先帝遗诏,”以光先帝遗德”完成”先帝刘备未竞的统一大业。” 二、三行对译: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创,开创,创立。而,表转折。崩殂,帝王之死。疲弊,疲惫凋敝。诚,确实。之,结构助词,的。秋,时候。 先帝开创的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成三国,益州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确实是处在万分危急、存亡难料的时期。 然侍卫之臣不懈(xiè)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部编版九下23课《诗词曲五首》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

23.《诗词曲五首》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内容:【原诗】【翻译】【主题思想】 题型:【理解性默写】【简答题】 23.诗词曲五首 一、十五从军征 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三、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四、过零丁洋/文天祥 五、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一、《十五从军征》 【原诗】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译文】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从军出征,到了八十岁才回来。在乡间路上遇到同乡人,问:“我家里还有那些人健在?”远远看去那就是你家,但已经是松柏青翠,坟冢相连了。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走出大门向着东方远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主题思想】 这首诗主要表现了久经征战的老兵,归家后的凄凉处境,悲苦心情。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十五从军征》中和贺之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有异曲同工之妙,揭露汉

代兵役不合理的诗句是:,。 2、《十五从军征》中写近景(极其荒凉)的诗句是:, 。 3、《十五从军征》更加深刻的表现出老翁孤独凄凉的处境和心情的句子是:,。 4、《十五从军征》老兵来到已经不成其为“家”的家中,见到这样一幅破败荒凉的画面:,。,。 5、《十五从军征》暗示老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诗句是:, 。 二、简答题 1、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主人公的形象。 2.这首诗是如何通过景物和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悲剧命运的? 【参考答案】 一、理解性默写 1、《十五从军征》中和贺之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有异曲同工之妙,揭露汉代兵役不合理的诗句是: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2、《十五从军征》中写近景(极其荒凉)的诗句是: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3、《十五从军征》更加深刻的表现出老翁孤独凄凉的处境和心情的句子是: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4、《十五从军征》老兵来到已经不成其为“家”的家中,见到这样一幅破败荒凉的画面: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5、《十五从军征》暗示老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诗句是: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第23课 诗词曲五首

课时作业(二十三) [23诗词曲五首]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松柏冢.()累累 (2)狐裘.()不暖锦衾.()薄 (3)山河破碎风飘絮.() (4)兔从狗窦.()入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不知饴.阿谁(同“贻”,送给) B.瀚海阑干 ..百丈冰(纵横交错的样子) C.干戈 ..寥落四周星(代指战争) D.坐断 ..东南战未休(坚持) 3.下列对诗句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语句描写一动一静,一白一红,相互映衬,画面生动,色彩鲜明。 B.“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一个“聚”字化静为动,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一个“怒”字将黄河拟人化,写出了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让读者耳边不禁回响起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 C.“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该句运用了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惶恐滩”与“零丁洋”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自然相对,巧妙地表现了诗人此时的处境和心情,可谓史上之绝唱! D.“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借古讽今,暗讽今天的朝廷不如能与曹操、刘备抗衡的东吴,今天的皇帝也不如孙权。 4.默写。 (1)《十五从军征》中,刻画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表达其悲痛之情的句子是:,。

(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两句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3)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景喻冬景,使人忘记奇寒而内心感到喜悦与温暖,成为咏雪千古名句的句子是:,。 (4)《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含蓄地表明词人渴望恢复中原、回归故土的句子是:?。 (5)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两句,表现出了诗人的坚贞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6)《过零丁洋》中的“,”两句,用凄凉的自然景象比喻国势衰微,暗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遭遇。 5.学完本课后,班级拟开展“诗海泛舟”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向大家推荐自己最喜欢的诗人,从朝代、称号、诗风、代表作品等方面对其进行介绍。 (2)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段结束语。(要求:至少引用一句古诗,不少于50字)

部编版九年级诗词曲五首精选试卷练习(含答案)1

部编版九年级诗词曲五首精选试卷练习(含答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字词书写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英雄是人类历史天空的璀灿星辰,更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坐标。中华民族起起伏伏,低潮时有慷慨悲壮之士力挽民族危亡,振兴时有英雄豪杰人物鞠躬尽cuì死而后已。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英雄,他们声名赫.赫,挺起了民族脊梁。从“”的到“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从英勇就义的刘胡兰到视死如归的黄继光……无一不是时代的英雄。时代不同,要求各异,英雄体现了时代的要求,创造了时代的价值。现在,不少英雄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非凡的成绩,他们叫黄大年,叫钟扬,叫刘传健……他们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流砥柱,他们是最有奋斗精神、奉献精神的强国一代中的脊.梁代表。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鞠躬尽cuì(_______)声名赫.赫(______)脊.梁(__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 (3)“慷慨悲壮”中“慷慨”的意思是 A.情绪激昂 B.性格豪爽 C.感叹 D.大方;不吝啬 (4)根据上下文内容,在画线处补写句子。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松柏冢累累 .. (2)不知饴.阿谁 (3)瀚海阑干 ..百丈冰 (4)中军置酒饮.归客 (5)风掣.红旗冻不翻 (6)何处望神州 .. (7)坐断 ..东南战未休

(8)零丁洋里叹零丁 .. (9)留取丹心照汗青 .. (10)望西都,意踌躇 .. 3.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冢.(______) 雉.(______) 狗窦.(_____) 舂谷(_____) 羹.(_____) 罗mù(_____) 狐裘.(_____) 锦衾.(______) 阑.干(____) yuán(_____)门 风掣.(_____) 兜鍪.(_____) liáo(_____)落 潼.关(_____) 峰luán(_____) 踌躇 ..(____) 宫阙.(______) 二、选择题 4.下面对这首散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A.这首散曲首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暗示它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B.“望西都,意踌躇”写作者遥望古都长安,从昔日辉煌到今日荒凉,顿生伤感之情。C.“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直接描写战争,使历代改换代的惨烈图景跃然纸上。

最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诗词曲五首》精品教案

23 诗词曲五首 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写作背景,在熟读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品析诗歌的语言,欣赏诗歌的语言美。 3.揣摩诗歌的内涵,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第1课时《十五从军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一、导入新课 我国的古典诗词源远流长,浩若繁星,在这笔丰厚的遗产中,反映战争的作品也占有重要地位。从古至今,战争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主题,战争总是会给人们带来灾难和痛苦。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十五从军征》,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学会珍惜和平的生活。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十五从军征》 1.诗歌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何特点? 明确:意象——松柏、丛冢、跳兔、飞雉、庭院、旅谷、水井、旅葵。 景物特点:荒凉寂静,无人的踪迹。 2.说说下面这句诗的表达效果。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明确:这句诗暗指主人公家破人亡、孤苦伶仃的状况,主人公此时内心感到极度的孤独悲伤。这一句也将哀景推向极致,蓄足了抒情的势,使得最后一句“泪落沾我衣”感人至深。 3.此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来谋篇结构,反复朗读诗歌,说说其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是怎样的? 明确:其返乡经历是: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东向看”;情感变化为:急想回家,充满与亲人团聚的希望(归途中)→希望落空→彻底失望(家中无人)→悲哀流泪,心茫然(“出门东向看”)。 4.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这是一首揭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不合理的乐府民歌,诗中描绘了一位少年从军数

十年后返回故里时,看到家破人亡的情景,表现出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 目标导学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从题目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明确:这是一首咏雪诗,这也是一首送别诗,描写的是送友人归京的场景。 2.这首诗前后侧重描写的内容有何不同?两者是如何完成过渡的? 明确:前面重在咏雪,后八句主要是写送别。用“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一句完成了过渡。 3.诗中是从哪两个方面揭示了当时的天气寒冷? 明确:从正面和侧面来写当时天气寒冷的。正面:“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侧面:“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4.“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中的“折”“即”换掉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不好。“折”字写出了北风之猛,有了这样猛烈的风,漫天飘落的雪才能“飞”。“即”字表现了诗人的惊奇之情,表明雪下得大,下得早。这两句极写边塞的风猛雪早。 5.你认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为什么能够流传千古? 明确:以春景写冬景,以梨花喻冬雪,比喻新奇贴切,既表现了边塞特有的奇异壮丽风光,又写出诗人的惊喜之情。 6.“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几句描写有何作用? 明确:写军营将士的苦寒生活,反映了战争的艰苦及其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同时为送行场面渲染了悲凉气氛。 7.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所展示的画面,并谈谈这句细节描写的作用。 明确:傍晚时分,辕门外,大雪纷纷飘落,红旗被冰雪冻硬,尽管风刮得挺猛,红旗却一动也不动。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天气奇寒;旗帜在寒风中毫不动摇、威武不屈的形象是将士的象征。这两句一动一静,一白一红,相互映衬,画面生动,色彩鲜明。 8.诗的最后一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体现了中国绘画中的“留白”这一艺术手法,说说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运用留白手法,写得含蓄,引发读者无尽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及朋友离去后的无限惆怅之情,字字传神,含蓄隽永。

部编版九下第23课诗词曲五首选择题带答案

23.诗词曲五首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班级:姓名: 说明:精心编辑整理,可以下载后删除答案印刷使用。 23.诗词曲五首 一、十五从军征 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三、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四、过零丁洋/文天祥 五、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一、《十五从军征》 【习题】 1、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因战乱而失去一切的老兵形象。 B.全诗截取老兵归家的片断描写,有人物言行描写、心理描写,还有环境描写。 C.全诗以时间为序,先写老兵归家时的急切心情,接着写他归家后见到的景象,最后写饭熟无人吃的凄凉情景。 D.结句“泪落沾我衣”将全诗思想感情推向高潮。这泪既是辛酸孤凄之泪,又是愤慨控诉之泪。 2、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这句话用夸张的手法极言主人公从军之久。“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的不合理。 B、“遥望是君家, 松柏冢累累。”这两句用远景描写,写出了庭院因无人打扫而凄凉破败的景象,同时选取了象征死亡的松柏、坟墓来暗示老兵亲人的离去。

C、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近景描写。运用白描手法,作者抓住野兔钻进家畜窝中自以为得所,野鸡惊飞落到屋内梁上自以为安的情景,只摄取了井边、中庭随意生长的葵菜和谷物两个“镜头”,从正面表现征人从军时间之久,物是人非,揭露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D、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运用细节描写,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3、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一个“始”字,巧妙地传达出主人公多年来思念家乡,盼望与亲人团聚的迫切心情,给全诗笼罩上了一层凄凉悲伤的感情色彩。 B、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这两句写老兵在归乡途中与乡里人的对话。表明他久别家乡,急于了解家中亲人的现状。 C、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老兵用野谷和野葵做饭,再次表明家园荒芜,没有粮食可吃,表现了老兵的孤苦伶仃。 D、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写老兵做好饭后,有意识的到门口张望,盼望家人回来一起吃团圆饭。 4.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诗人以“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开篇,看似平淡,却耐人寻味,含蓄点出了战争周期之长和当时百姓兵役之繁重。 B、“兔从”到“中庭”四句,由远及近,侧面写出主人的家荒凉破败的景象,控诉了战争对普通人生活的毁灭。 C、诗的最后两句通过对老兵“出门张望,老泪纵横”这一动作细节描写,进一步抒发了老兵心中的悲凉之感。 D、全诗以老兵回家的情感变化为线素:满怀希望一希望落空一彻底失望一悲哀流泪,有波澜有起伏,且引人深思。 5.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十五”“八十”既可实指,也可虚指,这样写的目的是暴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

部编版九下23课《诗词曲五首》精品练习题及答案

23.《诗词曲五首》精品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内容:【原诗】【翻译】【主题思想】 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 23.诗词曲五首 一、十五从军征 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三、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四、过零丁洋/文天祥 五、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一、《十五从军征》 【原诗】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译文】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从军出征,到了八十岁才回来。在乡间路上遇到同乡人,问:“我家里还有那些人健在?”远远看去那就是你家,但已经是松柏青翠,坟冢相连了。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走出大门向着东方远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主题思想】 这首诗主要表现了久经征战的老兵,归家后的凄凉处境,悲苦心情。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十五从军征》中和贺之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有异曲同工之妙,揭露汉

代兵役不合理的诗句是:,。 2、《十五从军征》中写近景(极其荒凉)的诗句是:, 。 3、《十五从军征》更加深刻的表现出老翁孤独凄凉的处境和心情的句子是:,。 4、《十五从军征》老兵来到已经不成其为“家”的家中,见到这样一幅破败荒凉的画面:,。,。 5、《十五从军征》暗示老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诗句是:, 。 二、赏析选择题: 1、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因战乱而失去一切的老兵形象。 B.全诗截取老兵归家的片断描写,有人物言行描写、心理描写,还有环境描写。 C.全诗以时间为序,先写老兵归家时的急切心情,接着写他归家后见到的景象,最后写饭熟无人吃的凄凉情景。 D.结句“泪落沾我衣”将全诗思想感情推向高潮。这泪既是辛酸孤凄之泪,又是愤慨控诉之泪。 2、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这句话用夸张的手法极言主人公从军之久。“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的不合理。 B、“遥望是君家, 松柏冢累累。”这两句用远景描写,写出了庭院因无人打扫而凄凉破败的景象,同时选取了象征死亡的松柏、坟墓来暗示老兵亲人的离去。 C、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近景描写。运用白描手法,作者抓住野兔钻进家畜窝中自以为得所,野鸡惊飞落到屋内梁上自以为安的情景,只摄取了井边、中庭随意生长的葵菜和谷物两个“镜头”,从正面表现征人从军时间之久,物是人非,揭露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D、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运用细节描写,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23 诗词曲五首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23诗词曲五首 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写作背景,在熟读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品析诗歌的语言,欣赏诗歌的语言美。 3.揣摩诗歌的内涵,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第1课时《十五从军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一、导入新课 我国的古典诗词源远流长,浩若繁星,在这笔丰厚的遗产中,反映战争的作品也占有重要地位。从古至今,战争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主题,战争总是会给人们带来灾难和痛苦。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十五从军征》,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学会珍惜和平的生活。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十五从军征》 1.诗歌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何特点? 明确:意象——松柏、丛冢、跳兔、飞雉、庭院、旅谷、水井、旅葵。 景物特点:荒凉寂静,无人的踪迹。 2.说说下面这句诗的表达效果。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明确:这句诗暗指主人公家破人亡、孤苦伶仃的状况,主人公此时内心感到极度的孤独悲伤。这一句也将哀景推向极致,蓄足了抒情的势,使得最后一句“泪落沾我衣”感人至深。 3.此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来谋篇结构,反复朗读诗歌,说说其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是怎样的? 明确:其返乡经历是: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东向看”;情感变化为:急想回家,充满与亲人团聚的希望(归途中)→希望落空→彻底失望(家中无人)→悲哀流泪,心茫然(“出门东向看”)。 4.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这是一首揭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不合理的乐府民歌,诗中描绘了一位少年从军数十年后返回故里时,看到家破人亡的情景,表现出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 目标导学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从题目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明确:这是一首咏雪诗,这也是一首送别诗,描写的是送友人归京的场景。 2.这首诗前后侧重描写的内容有何不同?两者是如何完成过渡的? 明确:前面重在咏雪,后八句主要是写送别。用“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一句完成了过渡。 3.诗中是从哪两个方面揭示了当时的天气寒冷?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23课+诗词曲五首》同步练习卷(2)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23课+诗词曲五首》同步练习卷(2) 一.课内阅读训练 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这首诗前十句重在咏雪,后八句则主要是写。 (2)本诗以“雪”为线索,“雪”共出现四次,依次组成四个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四幅画面的内容。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历来为人称道的名句,请赏析这两句诗的妙处。 2.阅读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完成下列各题。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以死明志,丹心光照千秋。 B.首联写自己步入仕途和四年抗敌的经历,“辛苦”和“寥落”两个词道尽坎坷的人生际遇,感情深沉,悲郁感人。

C.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不幸联系在一起,写危难形势,抒忧患之情,比喻形象,对仗工整。 D.颈联运用拟人手法,将“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与自己的心情巧妙结合起来,感人至深。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千古名句主要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取”和“照”的表达效果。 二.课外拓展训练 3.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题目。 乙卯重五① 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②,艾束著危冠③。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注释】①乙卯:指1195年,这年作者71岁,在家乡绍兴隐居。重五: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②棕包分两髻:粽子有两个尖尖的角,古时又称“角黍”。③艾束著危冠:高高的帽子上插上艾枝。 (1)诗句“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了端午节的什么习俗? (2)请结合全诗内容,概括诗人“笑”的原因。 4.古诗阅读 遣意① 〔唐〕杜甫 啭枝黄鸟近,泛渚白鸥轻。 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衰年催酿黍②,细雨更移橙③。 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 【注释】①选自《杜诗详注》。遣,抒发。②酿黍:酿酒。③移橙:栽橙。 (1)古诗讲究对应,每每佳句天成。首联中的“近”,从“啭”字听来;“轻”,从“①” 字看出,颔联中的“②”对应着首联的“啭枝”,“春水生”对应着首联的“泛渚”。 (2)《杜诗详注》说这首诗“叙写草堂春日之景,藉以遣意”,诗人所遣何“意”? 三、自主探究

(word完整版)人教版九年级下册(2018部编版)第23课《诗词曲五首》导学案(教师版)

23.诗词曲五首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了解五首诗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 ⑵了解五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⑶体会五首诗的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⑷背诵并默写五首诗。 2、能力目标: ⑴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充分体会作品的节奏、韵律,感受其声韵美。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意,感悟诗情,培养学生读诗的趣味。 ⑵积累五首诗中的名句,增强语言感悟力,丰富语言宝库,逐步提高欣赏品位。 3、德育目标: 这五首诗,或抚今追昔、慷慨悲愤,或感时伤怀,或思亲忧国,文笔优美,文思独特。学习它们,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教学重点 1.品析诗歌的语言,欣赏诗歌的语言美。 2.揣摩诗歌的内涵,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1、反复朗读,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借助想象,感悟意境。 2、深刻体味作品所蕴含的情思,理解诗人的胸襟抱负。 教学过程 第 1 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国的古典诗词源远流长,浩若繁星,在这笔丰厚的遗产中,反映战争的作品也占有重要地位。从古至今,战争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主题,战争总是会给人们带来灾难和痛苦。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十五从军征》,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学会珍惜和平的生活。 二、知识梳理 1、走进作者

三、鉴赏:《十五从军征》 1.诗歌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何特点? 意象松柏、丛冢、跳兔、飞雉、庭院、旅谷、水井、旅葵。 景物特点:荒凉寂静,无人的踪迹。 2.说说下面这句诗的表达效果。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这句诗暗指主人公家破人亡、孤苦伶仃的状况,主人公此时内心感到极度的孤独 悲伤。这一句也将哀景推向极致,蓄足了抒情的势,使得最后一句“泪落沾我衣”感人至深。 3.此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来谋篇结构,反复朗读诗歌,说说其返乡经 历及其情感变化是怎样的? 其返乡经历是: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东向看”;情感变化为:急想回家,充满与亲人团聚的希望(归途中)→希望落空→彻底失望(家中无人)→悲哀流泪,心茫然(“出门东向看”)。 4.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这是一首揭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不合理的乐府民歌,诗中描绘了一位少年从军数十年后返回故里时,看到家破人亡的情景,表现出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 四、鉴赏:《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从题目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这是一首咏雪诗,这也是一首送别诗,描写的是送友人归京的场景。

人教部编版九下23课《诗词曲五首》选择题及答案

23.《诗词曲五首》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23.诗词曲五首 一、十五从军征 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三、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四、过零丁洋/文天祥 五、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一、《十五从军征》 【原诗】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习题】 选择题: 1、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B ) A.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因战乱而失去一切的老兵形象。 B.全诗截取老兵归家的片断描写,有人物言行描写、心理描写,还有环境描写。 C.全诗以时间为序,先写老兵归家时的急切心情,接着写他归家后见到的景象,最后写饭熟无人吃的凄凉情景。 D.结句“泪落沾我衣”将全诗思想感情推向高潮。这泪既是辛酸孤凄之泪,又是愤慨控诉之泪。 【解析】B 无心理描写。 2、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C ) A、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这句话用夸张的手法极言主人公从军之久。“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的不合理。 B、“遥望是君家, 松柏冢累累。”这两句用远景描写,写出了庭院因无人打扫而凄

凉破败的景象,同时选取了象征死亡的松柏、坟墓来暗示老兵亲人的离去。 C、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近景描写。运用白描手法,作者抓住野兔钻进家畜窝中自以为得所,野鸡惊飞落到屋内梁上自以为安的情景,只摄取了井边、中庭随意生长的葵菜和谷物两个“镜头”,从正面表现征人从军时间之久,物是人非,揭露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D、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运用细节描写,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解析】C 从侧面表现征人从军时间之久,物是人非,揭露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3、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D ) A、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一个“始”字,巧妙地传达出主人公多年来思念家乡,盼望与亲人团聚的迫切心情,给全诗笼罩上了一层凄凉悲伤的感情色彩。 B、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这两句写老兵在归乡途中与乡里人的对话。表明他久别家乡,急于了解家中亲人的现状。 C、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老兵用野谷和野葵做饭,再次表明家园荒芜,没有粮食可吃,表现了老兵的孤苦伶仃。 D、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写老兵做好饭后,有意识的到门口张望,盼望家人回来一起吃团圆饭。 【解析】D 不是有意识的到门口张望。 4.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B ) A、诗人以“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开篇,看似平淡,却耐人寻味,含蓄点出了战争周期之长和当时百姓兵役之繁重。 B、“兔从”到“中庭”四句,由远及近,侧面写出主人的家荒凉破败的景象,控诉了战争对普通人生活的毁灭。 C、诗的最后两句通过对老兵“出门张望,老泪纵横”这一动作细节描写,进一步抒发了老兵心中的悲凉之感。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同步练习(含参考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踌.躇(chóu)瀚.海(hàn)冷难着.(zháo) B.松柏.(bǎi)羌.笛(qiāng)寥.落(liǎo) C.狗窦.(dòu)风掣.(chè)飘絮.(xù) D.狐裘.(qiú)兜鍪.(móu)羹.饭(gěng)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中庭生旅谷 ..(野生的谷子) B.辛苦遭逢 ..起一经(指遇到朝廷选拔) C.何处望神州 ..(指中国大地) D.望西都 ..(指长安)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既写出了诗人对朋友的难舍与留恋,也表现了自己因归期未卜而惆怅的心情。 B.《十五从军征》全诗截取老兵归家的片段描写,有人物言行描写、心理描写,还有环境描写。 C.《过零丁洋》的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不幸联系在一起,写危难形势,抒忧患之情,比喻形象,对仗工整。 D.《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山河表里潼关路”突出写潼关的险要。这里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多少次关系着兴亡的战斗在这里展开。 4.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贞元”是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C.“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他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其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D.“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老家安度晚年。这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委婉说法。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诗词曲五首》课文详解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诗词曲五首》课文详解 预习须知 学习目标: 1.把握五首古诗词曲中的相关写作手法及其作用。 2.品味五首诗词曲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领略五位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情怀与志趣。 4.背诵并默写这五首诗词曲。 知识重点 十五从军征 《乐府诗集》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一、作品链接 《乐府诗集》是一部诗歌总集,由北宋郭茂倩所编。其内容十分丰富,反映社会生活面很广,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5000多首。它搜集广泛,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 二、背景与主题 根据《乐府古题要解》,本诗在晋代已入乐。在它被用为横吹曲辞以前是否曾入乐已难查考。此诗原来或许是汉魏间大动乱时代的民歌,是为控诉残酷繁复的兵役制度而创作的。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少年从军数十年后返回故乡时,看到家破人亡的情景,控诉了战乱和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三、诗歌赏析 1.参考译文 (少年)刚满十五岁就出去打仗,到了八十岁才回来。路遇一个同乡的人,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同乡的人说:)“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送给谁吃。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2.赏析:“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此处景物描写,用白描手法描写了一幅老兵回家看到人去屋空、人亡园荒的凄凉画面,以哀景写哀情,以荒凉的景象烘托老兵心中的悲哀和绝望。 3.品味本诗的写作特色。 ①以叙述抒发所见所感。这首诗以第一人称叙述,尽情渲染了老兵的不幸遭遇和内心无法忍受的悲痛。“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以问话形式点明已是家破人亡。 ②用环境刻画人物形象。诗中写老兵回家后的境况:“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这段环境描写将家中的悲凉凄惨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一、作者简介 岑参,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人。他与高适齐名,是盛唐时期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岑参早年的诗以风华绮丽见长,由于后来历参戎幕,往来边陲,风格为之大变。其边塞诗歌雄健豪迈,洋溢着积极乐观的思想,读之令人兴奋。 二、背景与主题 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天宝十三年(754),岑参再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武判官即其前任,岑参送他归京,写下此诗。 这首诗中,诗人以敏锐的观察力和浪漫奔放的笔调,描绘了祖国西北边塞的壮丽景色,以及在边塞军营送别归京战友场面,表现了诗人和边防战士的爱国热情,以及他们对战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三、诗歌赏析 1.参考译文 北风席卷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狐裘穿不暖,锦被也嫌单薄。将军都护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着。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

部编版九下23课《诗词曲五首》简答题及答案

23.《诗词曲五首》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23.诗词曲五首 一、十五从军征 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三、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四、过零丁洋/文天祥 五、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一、《十五从军征》 【原诗】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习题】 简答题: 1、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主人公的形象。 1、答:本诗描绘了一个久战沙场、不得归家,年老归家却已家破人亡,孤苦无依、内心哀伤的老兵形象。久战沙场,不得归家;“十五”从军,“八十”方回,写出老兵一去数十年,有家归不得,年老归家却已家破人亡;归途中逢乡里人,得知家中已是荒坟累累,到家所见是兔子、野鸡;庭院中长出了“旅谷”井台上也长出了“旅葵”,处处荒凉破败。孤苦无依、内心哀伤;春谷作饭,采葵作羹,却不知递谁,出门东望,潸然泪下,心中的悲哀诉说不尽。 2.这首诗是如何通过景物和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悲剧命运的? 答:选取了象征死亡的松柏、坟墓来暗示老兵亲友凋零;通过对兔、难栖身于家屋、谷葵丛生于庭院的景物描写,来说明老兵家园的残破。而“采葵持作羹”“不知饴阿谁”的动作,则表现出老兵的孤苦伶灯;尤其是“出门东向看”这一动作,更写出了老兵悲哀至极,以至精神恍惚、表情呆滞的情态。

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原诗】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习题】 简答题: 1、本诗以“雪”为线索,“雪”共出现四次,依次组成四个画面,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四幅画面的内容。 答:①八月飞雪苦寒图②军营饯别奇寒图③东门惜别惆怅图④别后雪地思乡图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忽”字好在哪里?整句有什么妙处?答:“忽”字不仅显出边塞气象变幻的神奇,而且传出诗人赏雪时非常惊喜的心声。以春花喻冬雪,联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贴切动人。一片银白的世界,在作者眼里,变幻成一片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明丽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欣喜、暖意和生机。充分展示了作者乐观、开朗的情怀。 3、说说“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两句诗在结构或写法上的妙处。答: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由咏雪过渡到送别。手法上,运用对偶、夸张和寓情于景的写法,写出了天寒地冻、愁云满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担忧之情。 4、诗中“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两句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在表达感情方面的相同之处是什么?试描述一下在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 答:写友人已去而诗人伫立远望的情形,表现了诗人依依惜别和无限惆怅的心情。二者都写出了分手时凝望友人远去的情景,表达了依依不舍之情。山路盘旋,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出师表》同步练习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23.《出师表》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1. 古诗文诵读,首先是读准字音。下列句中画线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乡(xiàng)为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 B.阡(qiān)陌(mò)交通,鸡犬相闻。 C.征蓬(pén)出汉塞(sè),归雁入胡天。 D.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 2. 比较下列画线词在文言文和日常用语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天姿国色 B.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可歌可泣 C.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莫名其妙 D.臣不胜受恩感激引人入胜 3. 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B.朝廷/之臣莫不畏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湖心亭看雪》) D.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 4. 对下列句子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苟富贵,无相忘。”反映了陈胜有远大的志向和与同伴们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朴素情感。 B.“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反映了陈胜与众不同,在青年时期就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

C.“天下苦秦久矣”这是陈胜、吴广起义的导火线。 D.“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批判了帝王将相世代相袭的谬论,反映了农民们要推翻封建统治的气概。 5. 对下面句子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B.发闾左适戍渔阳——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 C.等死,死国可乎——等着死亡,不如为国事而死。 D.吴广以为然——吴广认为(这个见解)很正确。 6.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堂十分钟同步作业--诗词曲五首(附答案)

诗词曲五首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踌.躇(chóu)瀚.海(hàn)冷难着.(zháo) B.松柏.(bǎi)羌.笛(qiāng)寥.落(liǎo) C.狗窦.(dòu)风掣.(chè)飘絮.(xù) D.狐裘.(qiú)兜鍪.(móu)羹.饭(gěng)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中庭生旅谷 ..(野生的谷子) B.辛苦遭逢 ..起一经(指遇到朝廷选拔) C.何处望神州 ..(指中国大地) D.望西都 ..(指长安)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既写出了诗人对朋友的难舍与留恋,也表现了自己因归期未卜而惆怅的心情。 B.《十五从军征》全诗截取老兵归家的片段描写,有人物言行描写、心理描写,还有环境描写。 C.《过零丁洋》的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不幸联系在一起,写危难形势,抒忧患之情,比喻形象,对仗工整。 D.《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山河表里潼关路”突出写潼关的险要。这里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多少次关系着兴亡的战斗在这里展开。 4.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贞元”是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C.“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他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其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D.“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老家安度晚年。这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委婉说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