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下23课《诗词曲五首》精品练习题及答案
统编版九下23课《诗词曲五首》理解性默写、选择题及答案

23.《诗词曲五首》理解性默写、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23.诗词曲五首一、十五从军征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三、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四、过零丁洋/文天祥五、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一、《十五从军征》【原诗】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十五从军征》中和贺之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有异曲同工之妙,揭露汉代兵役不合理的诗句是: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2、《十五从军征》中写近景(极其荒凉)的诗句是: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3、《十五从军征》更加深刻的表现出老翁孤独凄凉的处境和心情的句子是: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4、《十五从军征》老兵来到已经不成其为“家”的家中,见到这样一幅破败荒凉的画面: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5、《十五从军征》暗示老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诗句是: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二、赏析选择题:1、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B )A.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因战乱而失去一切的老兵形象。
B.全诗截取老兵归家的片断描写,有人物言行描写、心理描写,还有环境描写。
C.全诗以时间为序,先写老兵归家时的急切心情,接着写他归家后见到的景象,最后写饭熟无人吃的凄凉情景。
D.结句“泪落沾我衣”将全诗思想感情推向高潮。
这泪既是辛酸孤凄之泪,又是愤慨控诉之泪。
【解析】B 无心理描写。
2、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C )A、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这句话用夸张的手法极言主人公从军之久。
“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的不合理。
B、“遥望是君家, 松柏冢累累。
”这两句用远景描写,写出了庭院因无人打扫而凄凉破败的景象,同时选取了象征死亡的松柏、坟墓来暗示老兵亲人的离去。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同步练习(含参考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1.以下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踌.躇〔chóu〕瀚.海〔hàn〕冷难着.〔zháo〕B.松柏.〔bǎi〕羌.笛〔qiāng〕寥.落〔liǎo〕C.狗窦.〔dòu〕风掣.〔chè〕飘絮.〔xù〕D.狐裘.〔qiú〕兜鍪.〔móu〕羹.饭〔gěng〕2.以下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中庭生旅谷..〔野生的谷子〕B.辛苦遭逢..起一经〔指遇到朝廷选拔〕C.何处望神州..〔指中国大地〕D.望西都..〔指长安〕3.以下说法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既写出了诗人对朋友的难舍与留恋,也表现了自己因归期未卜而惆怅的心情。
B.?十五参军征?全诗截取老兵归家的片段描写,有人物言行描写、心理描写,还有环境描写。
C.?过零丁洋?的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不幸联系在一起,写危难形势,抒忧患之情,比喻形象,对仗工整。
D.?山坡羊·潼关心古?中,“山河表里潼关路〞突出写潼关的险要。
这里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多少次关系着兴亡的战斗在这里展开。
4.以下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贞元〞是年号。
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
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C.“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他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其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D.“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土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老家安度晚年。
这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委婉说法。
5.默写。
〔1〕兔从狗窦入,____________________。
〔2〕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九下23课《诗词曲五首》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

23.《诗词曲五首》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内容:【原诗】【翻译】【主题思想】题型:【理解性默写】【简答题】23.诗词曲五首一、十五从军征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三、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四、过零丁洋/文天祥五、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一、《十五从军征》【原诗】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译文】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从军出征,到了八十岁才回来。
在乡间路上遇到同乡人,问:“我家里还有那些人健在?”远远看去那就是你家,但已经是松柏青翠,坟冢相连了。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远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主题思想】这首诗主要表现了久经征战的老兵,归家后的凄凉处境,悲苦心情。
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十五从军征》中和贺之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有异曲同工之妙,揭露汉代兵役不合理的诗句是:,。
2、《十五从军征》中写近景(极其荒凉)的诗句是:,。
3、《十五从军征》更加深刻的表现出老翁孤独凄凉的处境和心情的句子是:,。
4、《十五从军征》老兵来到已经不成其为“家”的家中,见到这样一幅破败荒凉的画面:,。
,。
5、《十五从军征》暗示老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诗句是:,。
二、简答题1、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主人公的形象。
2.这首诗是如何通过景物和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悲剧命运的?【参考答案】一、理解性默写1、《十五从军征》中和贺之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有异曲同工之妙,揭露汉代兵役不合理的诗句是: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2、《十五从军征》中写近景(极其荒凉)的诗句是: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部编版九下第23课诗词曲五首选择题带答案

23.诗词曲五首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班级:姓名:说明:精心编辑整理,可以下载后删除答案印刷使用。
23.诗词曲五首一、十五从军征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三、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四、过零丁洋/文天祥五、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一、《十五从军征》【习题】1、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因战乱而失去一切的老兵形象。
B.全诗截取老兵归家的片断描写,有人物言行描写、心理描写,还有环境描写。
C.全诗以时间为序,先写老兵归家时的急切心情,接着写他归家后见到的景象,最后写饭熟无人吃的凄凉情景。
D.结句“泪落沾我衣”将全诗思想感情推向高潮。
这泪既是辛酸孤凄之泪,又是愤慨控诉之泪。
2、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这句话用夸张的手法极言主人公从军之久。
“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的不合理。
B、“遥望是君家, 松柏冢累累。
”这两句用远景描写,写出了庭院因无人打扫而凄凉破败的景象,同时选取了象征死亡的松柏、坟墓来暗示老兵亲人的离去。
C、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近景描写。
运用白描手法,作者抓住野兔钻进家畜窝中自以为得所,野鸡惊飞落到屋内梁上自以为安的情景,只摄取了井边、中庭随意生长的葵菜和谷物两个“镜头”,从正面表现征人从军时间之久,物是人非,揭露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D、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运用细节描写,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3、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
一个“始”字,巧妙地传达出主人公多年来思念家乡,盼望与亲人团聚的迫切心情,给全诗笼罩上了一层凄凉悲伤的感情色彩。
B、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这两句写老兵在归乡途中与乡里人的对话。
表明他久别家乡,急于了解家中亲人的现状。
部编版九下23课《诗词曲五首》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

23.《诗词曲五首》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内容:【原诗】【翻译】【主题思想】题型:【理解性默写】【简答题】23.诗词曲五首一、十五从军征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三、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四、过零丁洋/文天祥五、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一、《十五从军征》【原诗】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译文】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从军出征,到了八十岁才回来。
在乡间路上遇到同乡人,问:“我家里还有那些人健在?”远远看去那就是你家,但已经是松柏青翠,坟冢相连了。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远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主题思想】这首诗主要表现了久经征战的老兵,归家后的凄凉处境,悲苦心情。
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十五从军征》中和贺之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有异曲同工之妙,揭露汉代兵役不合理的诗句是: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2、《十五从军征》中写近景(极其荒凉)的诗句是: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3、《十五从军征》更加深刻的表现出老翁孤独凄凉的处境和心情的句子是: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4、《十五从军征》老兵来到已经不成其为“家”的家中,见到这样一幅破败荒凉的画面: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5、《十五从军征》暗示老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诗句是: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二、简答题1、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主人公的形象。
1、答:本诗描绘了一个久战沙场、不得归家,年老归家却已家破人亡,孤苦无依、内心哀伤的老兵形象。
部编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 诗词曲五首 (含答案)

课时作业(二十三)[23诗词曲五首]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松柏冢.()累累(2)狐裘.()不暖锦衾.()薄(3)山河破碎风飘絮.()(4)兔从狗窦.()入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不知饴.阿谁(同“贻”,送给)B.瀚海阑干..百丈冰(纵横交错的样子)C.干戈..寥落四周星(代指战争)D.坐断..东南战未休(坚持)3.下列对诗句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语句描写一动一静,一白一红,相互映衬,画面生动,色彩鲜明。
B.“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一个“聚”字化静为动,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一个“怒”字将黄河拟人化,写出了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让读者耳边不禁回响起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
C.“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该句运用了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惶恐滩”与“零丁洋”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自然相对,巧妙地表现了诗人此时的处境和心情,可谓史上之绝唱!D.“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借古讽今,暗讽今天的朝廷不如能与曹操、刘备抗衡的东吴,今天的皇帝也不如孙权。
4.默写。
(1)《十五从军征》中,刻画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表达其悲痛之情的句子是:,。
(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两句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3)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景喻冬景,使人忘记奇寒而内心感到喜悦与温暖,成为咏雪千古名句的句子是:,。
(4)《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含蓄地表明词人渴望恢复中原、回归故土的句子是:?。
(5)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两句,表现出了诗人的坚贞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6)《过零丁洋》中的“,”两句,用凄凉的自然景象比喻国势衰微,暗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遭遇。
5.学完本课后,班级拟开展“诗海泛舟”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向大家推荐自己最喜欢的诗人,从朝代、称号、诗风、代表作品等方面对其进行介绍。
(word完整版)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练习题(含参考答案)(2)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舂.谷()冢.累累()干戈.()锦衾.薄()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羹饭一时..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知饴.阿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瀚海阑干..百丈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风掣.红旗冻不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坐断..东南战未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干戈寥落..四周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零丁洋里叹零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意踌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学常识填空。
(1)《十五从军征》出自《__________》。
全诗描绘了一个长年在外征战的__________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种种场景。
该诗通过主人公的遭遇,揭示了__________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唐代诗人__________的作品。
此诗描写了西域__________的壮丽景色,抒写了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表现了__________和乡思,却充满奇思异想,并不令人感到伤感。
(3)《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宋代词人__________的作品。
此词通过对古代__________的歌颂,表达了词人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
(4)《过零丁洋》是宋代大臣__________在经过零丁洋时所作的诗。
全诗表现了诗人慷慨激昂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
(5)《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元曲作家__________的散曲作品。
部编版九下23课《诗词曲五首》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

23.《诗词曲五首》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题型:【理解性默写】【简答题】23.诗词曲五首一、十五从军征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三、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四、过零丁洋/文天祥五、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一、《十五从军征》【原诗】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十五从军征》中和贺之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有异曲同工之妙,揭露汉代兵役不合理的诗句是: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2、《十五从军征》中写近景(极其荒凉)的诗句是: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3、《十五从军征》更加深刻的表现出老翁孤独凄凉的处境和心情的句子是: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4、《十五从军征》老兵来到已经不成其为“家”的家中,见到这样一幅破败荒凉的画面: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5、《十五从军征》暗示老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诗句是: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二、简答题1、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主人公的形象。
1、答:本诗描绘了一个久战沙场、不得归家,年老归家却已家破人亡,孤苦无依、内心哀伤的老兵形象。
久战沙场,不得归家;“十五”从军,“八十”方回,写出老兵一去数十年,有家归不得,年老归家却已家破人亡;归途中逢乡里人,得知家中已是荒坟累累,到家所见是兔子、野鸡;庭院中长出了“旅谷”井台上也长出了“旅葵”,处处荒凉破败。
孤苦无依、内心哀伤;春谷作饭,采葵作羹,却不知递谁,出门东望,潸然泪下,心中的悲哀诉说不尽。
2.这首诗是如何通过景物和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悲剧命运的?答:选取了象征死亡的松柏、坟墓来暗示老兵亲友凋零;通过对兔、难栖身于家屋、谷葵丛生于庭院的景物描写,来说明老兵家园的残破。
而“采葵持作羹”“不知饴阿谁”的动作,则表现出老兵的孤苦伶灯;尤其是“出门东向看”这一动作,更写出了老兵悲哀至极,以至精神恍惚、表情呆滞的情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诗词曲五首》精品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内容:【原诗】【翻译】【主题思想】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23.诗词曲五首一、十五从军征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三、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四、过零丁洋/文天祥五、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一、《十五从军征》【原诗】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译文】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从军出征,到了八十岁才回来。
在乡间路上遇到同乡人,问:“我家里还有那些人健在?”远远看去那就是你家,但已经是松柏青翠,坟冢相连了。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远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主题思想】这首诗主要表现了久经征战的老兵,归家后的凄凉处境,悲苦心情。
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十五从军征》中和贺之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有异曲同工之妙,揭露汉代兵役不合理的诗句是:,。
2、《十五从军征》中写近景(极其荒凉)的诗句是:,。
3、《十五从军征》更加深刻的表现出老翁孤独凄凉的处境和心情的句子是:,。
4、《十五从军征》老兵来到已经不成其为“家”的家中,见到这样一幅破败荒凉的画面:,。
,。
5、《十五从军征》暗示老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诗句是:,。
二、赏析选择题:1、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因战乱而失去一切的老兵形象。
B.全诗截取老兵归家的片断描写,有人物言行描写、心理描写,还有环境描写。
C.全诗以时间为序,先写老兵归家时的急切心情,接着写他归家后见到的景象,最后写饭熟无人吃的凄凉情景。
D.结句“泪落沾我衣”将全诗思想感情推向高潮。
这泪既是辛酸孤凄之泪,又是愤慨控诉之泪。
2、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这句话用夸张的手法极言主人公从军之久。
“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的不合理。
B、“遥望是君家, 松柏冢累累。
”这两句用远景描写,写出了庭院因无人打扫而凄凉破败的景象,同时选取了象征死亡的松柏、坟墓来暗示老兵亲人的离去。
C、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近景描写。
运用白描手法,作者抓住野兔钻进家畜窝中自以为得所,野鸡惊飞落到屋内梁上自以为安的情景,只摄取了井边、中庭随意生长的葵菜和谷物两个“镜头”,从正面表现征人从军时间之久,物是人非,揭露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D、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运用细节描写,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3、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
一个“始”字,巧妙地传达出主人公多年来思念家乡,盼望与亲人团聚的迫切心情,给全诗笼罩上了一层凄凉悲伤的感情色彩。
B、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这两句写老兵在归乡途中与乡里人的对话。
表明他久别家乡,急于了解家中亲人的现状。
C、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老兵用野谷和野葵做饭,再次表明家园荒芜,没有粮食可吃,表现了老兵的孤苦伶仃。
D、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写老兵做好饭后,有意识的到门口张望,盼望家人回来一起吃团圆饭。
4.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诗人以“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开篇,看似平淡,却耐人寻味,含蓄点出了战争周期之长和当时百姓兵役之繁重。
B、“兔从”到“中庭”四句,由远及近,侧面写出主人的家荒凉破败的景象,控诉了战争对普通人生活的毁灭。
C、诗的最后两句通过对老兵“出门张望,老泪纵横”这一动作细节描写,进一步抒发了老兵心中的悲凉之感。
D、全诗以老兵回家的情感变化为线素:满怀希望一希望落空一彻底失望一悲哀流泪,有波澜有起伏,且引人深思。
5.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十五”“八十”既可实指,也可虚指,这样写的目的是暴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的极端的不合理。
B、“本诗描绘了一个久战沙场、不得归家,年老归家却已家破人亡,孤苦无依、内心哀伤的老兵形象。
C、这是一首抒情诗,诗歌依照人物回家的情景,由远及近,逐层描写。
D、本诗选自《乐府诗集》,是继《诗经》《楚辞》后出现的又一种新诗体,由宋朝郭茂倩编写。
6、下列对《十五从军征》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八十始得归”中的“始”字,巧妙地传达出主人公从军多年思念家乡,盼望与亲人团聚的迫切心情,给全诗笼罩了一层凄凉悲伤的感情色彩。
B.“兔从狗窦入,难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四句以乐景写哀情,写老兵出征归来,看见故居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情形。
C.“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两句是细节描写,将老兵举目无亲、孤身一人、寂寞难耐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读后令人心酸。
D.这是一首第一人称的叙事诗。
该诗借一个老兵从军多年回家后的所见所闻,揭露了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奴役。
三、简答题1、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主人公的形象。
2.这首诗是如何通过景物和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悲剧命运的?【参考答案】一、理解性默写1、《十五从军征》中和贺之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有异曲同工之妙,揭露汉代兵役不合理的诗句是: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2、《十五从军征》中写近景(极其荒凉)的诗句是: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3、《十五从军征》更加深刻的表现出老翁孤独凄凉的处境和心情的句子是: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4、《十五从军征》老兵来到已经不成其为“家”的家中,见到这样一幅破败荒凉的画面: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5、《十五从军征》暗示老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诗句是: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二、赏析选择题:1、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B )A.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因战乱而失去一切的老兵形象。
B.全诗截取老兵归家的片断描写,有人物言行描写、心理描写,还有环境描写。
C.全诗以时间为序,先写老兵归家时的急切心情,接着写他归家后见到的景象,最后写饭熟无人吃的凄凉情景。
D.结句“泪落沾我衣”将全诗思想感情推向高潮。
这泪既是辛酸孤凄之泪,又是愤慨控诉之泪。
【解析】B 无心理描写。
2、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C )A、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这句话用夸张的手法极言主人公从军之久。
“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的不合理。
B、“遥望是君家, 松柏冢累累。
”这两句用远景描写,写出了庭院因无人打扫而凄凉破败的景象,同时选取了象征死亡的松柏、坟墓来暗示老兵亲人的离去。
C、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近景描写。
运用白描手法,作者抓住野兔钻进家畜窝中自以为得所,野鸡惊飞落到屋内梁上自以为安的情景,只摄取了井边、中庭随意生长的葵菜和谷物两个“镜头”,从正面表现征人从军时间之久,物是人非,揭露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D、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运用细节描写,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解析】C 从侧面表现征人从军时间之久,物是人非,揭露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3、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D )A、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
一个“始”字,巧妙地传达出主人公多年来思念家乡,盼望与亲人团聚的迫切心情,给全诗笼罩上了一层凄凉悲伤的感情色彩。
B、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这两句写老兵在归乡途中与乡里人的对话。
表明他久别家乡,急于了解家中亲人的现状。
C、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老兵用野谷和野葵做饭,再次表明家园荒芜,没有粮食可吃,表现了老兵的孤苦伶仃。
D、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写老兵做好饭后,有意识的到门口张望,盼望家人回来一起吃团圆饭。
【解析】D 不是有意识的到门口张望。
4.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B )A、诗人以“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开篇,看似平淡,却耐人寻味,含蓄点出了战争周期之长和当时百姓兵役之繁重。
B、“兔从”到“中庭”四句,由远及近,侧面写出主人的家荒凉破败的景象,控诉了战争对普通人生活的毁灭。
C、诗的最后两句通过对老兵“出门张望,老泪纵横”这一动作细节描写,进一步抒发了老兵心中的悲凉之感。
D、全诗以老兵回家的情感变化为线素:满怀希望一希望落空一彻底失望一悲哀流泪,有波澜有起伏,且引人深思。
【解析】B “侧面写出”不正确,这四句是直接描写老兵家园的荒凉景象;5.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C )A、“十五”“八十”既可实指,也可虚指,这样写的目的是暴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的极端的不合理。
B、“本诗描绘了一个久战沙场、不得归家,年老归家却已家破人亡,孤苦无依、内心哀伤的老兵形象。
C、这是一首抒情诗,诗歌依照人物回家的情景,由远及近,逐层描写。
D、本诗选自《乐府诗集》,是继《诗经》《楚辞》后出现的又一种新诗体,由宋朝郭茂倩编写。
【解析】C 这是一首叙事诗。
6、下列对《十五从军征》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A.“八十始得归”中的“始”字,巧妙地传达出主人公从军多年思念家乡,盼望与亲人团聚的迫切心情,给全诗笼罩了一层凄凉悲伤的感情色彩。
B.“兔从狗窦入,难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四句以乐景写哀情,写老兵出征归来,看见故居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情形。
C.“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两句是细节描写,将老兵举目无亲、孤身一人、寂寞难耐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读后令人心酸。
D.这是一首第一人称的叙事诗。
该诗借一个老兵从军多年回家后的所见所闻,揭露了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奴役。
【解析】B “兔从狗窦入,维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四句表现出老兵故居没有人影,没有炊烟,只有野物出没,杂草丛生,一派破落、荒凉的景象,这是以哀景写哀情。
三、简答题1、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主人公的形象。
1、答:本诗描绘了一个久战沙场、不得归家,年老归家却已家破人亡,孤苦无依、内心哀伤的老兵形象。
久战沙场,不得归家;“十五”从军,“八十”方回,写出老兵一去数十年,有家归不得,年老归家却已家破人亡;归途中逢乡里人,得知家中已是荒坟累累,到家所见是兔子、野鸡;庭院中长出了“旅谷”井台上也长出了“旅葵”,处处荒凉破败。
孤苦无依、内心哀伤;春谷作饭,采葵作羹,却不知递谁,出门东望,潸然泪下,心中的悲哀诉说不尽。
2.这首诗是如何通过景物和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悲剧命运的?答:选取了象征死亡的松柏、坟墓来暗示老兵亲友凋零;通过对兔、难栖身于家屋、谷葵丛生于庭院的景物描写,来说明老兵家园的残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