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语文必修一短新闻两篇课后练习题(有解析)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课后提升训练+十+4.10短新闻两篇+Word版含解析.doc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后提升训练十短新闻两篇一、语用达标1.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掩应窒息茫然集体屠杀B.废墟惨状颠倒毛骨悚然C.接载纳粹易帜托胎换骨D.巨幅嬉笑惊惧心智建全【解析】选B。
A项,“掩应”应为“掩映”;C项,“托胎换骨”应为“脱胎换骨”;D项,“心智建全”应为“心智健全”。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两项是( )A.修建墨美隔离墙,拒绝部分穆斯林国家公民进入美国,废除TPP,特朗普上台这些非理性举措简直让世界瞠目结舌....。
B.这个建筑工地管理混乱,建筑材料随意堆放,错落有致....,被责令限期整改。
C.参观展览犹如给这些飞行员的心灵放了个假,每个从展厅出来的人心情都豁然开朗....。
D.近日,一男子惊恐万状....,跑到派出所报警,称被人监控,民警调查后发现,系该男子患病产生幻觉。
E.1月26日,印度的第66个“共和日”上,阅兵仪式上的特技表演引.人注目...,不过也让人怀疑,这究竟是展示国防力量,还是杂剧呢?【解析】选BC。
A项,瞠目结舌: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受窘、惊呆的样子。
B项,错落有致:形容事物的布局虽然参差不齐,但却极有情趣,使人看了有好感。
与语境不符。
C项,豁然开朗: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
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与语境不符。
D项,惊恐万状:形容害怕到了极点。
E项,引人注目:格外令人注意。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突发的天灾人祸面前,航空紧急救援具有快速高效、灵便多用,受地理空间限制少,是组织救援抢险所采用的最及时有效的手段。
B.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在这样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在今年的表现仍然可圈可点。
C.为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号牌号码选取申领工作方便快捷、公平公正的新期待,进一步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贵州省公安厅决定在全省推行机动车号牌管理制度改革。
新人教版必修一高中语文专题10短新闻两篇(第02课时)试题(含解析)

10 短新闻两篇(课时2)1.作者作品《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是美国记者战后访问奥斯维辛集中营博物馆之后写下的,发表之后,各大报章争相转载,并获得了美国。
成了新闻史上的佳作。
2.了解奥斯维辛奥斯维辛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0年4月)于波兰建立的最大的集中营,曾关押多国的平民、战俘、政治犯,被称为最大的“杀人工厂”。
每天都有许多人被运送到这里作为实验品或是屠杀(以犹太人居多),然后被投进焚尸炉焚毁,简直惨绝人寰!1945年1月,苏联红军解放了这里,当时获救的人不足7000,几乎每人都瘦弱不堪,表情呆滞,甚至精神失常。
这里简直就是一座“人间地狱”,一个犹太人永远的“噩梦”。
1947年7月2日,波兰会议通过一项法案,将原址辟为殉难纪念馆,并在周围划定一个默哀区,以此纪念在灾难中不幸死去的无辜者。
1979年,奥斯维辛集中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
1.罗森塔尔普利策新闻奖2.纳粹德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作祷告,无非是为了求得上帝的谅解或是求得上帝的保佑。
但是在这个“人间地狱”里,作祷告的地方是没有的,正是“没门”,因为刽子手丧失了人性,双手沾满了无辜者的鲜血,他们是不可能向上帝祷告忏悔自己的罪行的;而无辜的人们成为刽子手刀俎上的肉,无计可逃,他们也没有办法求得上帝的保佑。
2.这篇荣获普利策新闻奖的优秀新闻在写作上有什么独特之处?新闻的特点在于及时地捕捉最新发生的有价值的事件,客观地报道出来。
记者对于一般新闻报道的事件参与有三种情况:一种作为旁观者的身份出现,只是纯客观记叙,不掺杂自己的感情和判断,只是由事实本身说话;另一种是记者作为旁观者出现,但会在叙述事实的同时表达自己的看法或渗透自己的感情;还有一种,记者作为事件的参与者,文章直接描写他的所闻所感。
一般为第一种、第二种,本文把作者自己参观集中营的感受当成了主要的内容来写,是一种纯主观的报道。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0课短新闻两篇课时作业5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第9课短新闻两篇一、语言建构与运用1.以下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①“奥斯维辛〞一词演变到现在,已成为了屠杀和灭绝人性的代名词,听到这个词,就让人不寒而栗....。
②今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20年前全国人民弹冠相庆....的情景让我记忆犹新。
③我默念了一下射击要领,下定决心,“砰〞地打响第一枪,眼睛不由自主....地眨了两下,身体也随之一震。
④参观奥斯维辛集中营后,种种可怕情景令参观者印象深刻,叹为观止....。
⑤中央职位大热,遥远基层职位偏冷,甚至出现无人报名的为难。
国考报名这种“冰火两重天〞的冷热不均现象发人深思....。
⑥第二展厅的文物如同一部浓缩的史书,举重假设轻.....地展示了先民们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顽强抗争、繁衍生息的漫长历史。
A.①③⑤B.②④⑥C.③⑤⑥ D.①②④解析②“弹冠相庆〞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其他人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多用于贬义。
后指坏人得意的样子。
不合语境。
④“叹为观止〞指赞美所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不合语境。
⑥举重假设轻:比喻能力强,能够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或处理困难的问题。
用错对象。
答案 B2.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 )A.香港回归以来围绕政制开展问题的争议,核心是要不要尊重“一国〞的原那么,要不要尊重中央对香港的管治权,要不要尊重根本法的宪制地位,这些是关系到“一国两制〞实践开展方向的大是大非问题。
B.难道能否认香港回归祖国不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共同愿望吗?C.奥斯维辛是波兰南部的一个小镇,有将近12000名居民,距离华沙约120英里左右。
D.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义勇军进行曲?伴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解析B项,滥用否认词,此句要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反问句需用否认句表达肯定的意思,“能否认〞和“不是〞要删去一个。
C项,“约〞和“左右〞重复,删去一个。
D项,主客颠倒,应改为“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4.10短新闻两篇(课时1 别了“不列颠尼亚”)(课后练习) Word版含答案.doc

短新闻两篇(课时1 别了,“不列颠尼亚”)课后练习【基础过关】1.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斡旋(wò) 苍穹(qióng) 棕榈(lǘ)令人咋舌(zà)B.敕造(chì) 唆使(suō)混沌(hùn) 屡见不鲜(xiān)C.梦魇(yǎn)菁华(jīng)河蚌(bànɡ) 呼天抢地(qiǎng)D.懵懂(měng)箴言(zhēn)泊车(bǒ)少不更事(gēng)2.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诨号/头晕气概/愤慨追溯/朔月贻笑大方/怡然自得B.毗邻/疲惫妩媚/安抚慰藉/狼藉揠苗助长/偃旗息鼓C.修葺/编辑弹劾/惊骇圈养/圈点相形见绌/咄咄逼人D.徜徉/偿还器皿/瞑目寒暄/喧闹引吭高歌/沆瀣一气3.下列各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婷、杨兴合作的新闻《别了,不列颠尼亚》是报道香港回归的力作。
B.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
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
”C.这是数以千计的照片,是囚徒们的照片。
他们都死了——这些面对着照相机镜头的男人和妇女,都知道死亡在等待着他们。
D.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在访问这里之后,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
4.下列新闻标题中语意明确的一项是A.政府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B.真正的优秀教师无一不是道德修养的模范C.独联体国家看不上今年的世界杯足球赛D.警方对报案人所言围观者坐视不管表示不满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消息即狭义的新闻,是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及时报道新近发生发现的有价值的实事的一种文体,它是报纸、广播、电视新闻中使用得最广泛的一种新闻体裁。
B.真实性、时效性及文字少、篇幅短是消息的基本特征,行文简洁明了是消息写作的风格。
高中语文 必修1 9 短新闻两篇 课后练习、课时练习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现代文阅读)1.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①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
②这真像一场噩梦,一切都可怕地颠倒了。
在布热金卡,本来不该有阳光照耀,不该有光亮,不该有碧绿的草地,不该有孩子们的嬉笑。
布热金卡应当是个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的地方,因为这里曾经是人间地狱。
……③十四年前,最后一批囚徒被剥光衣服,在军犬和武装士兵的押送下走进毒气室。
从那时起,奥斯维辛的惨状被人们讲过了很多次……④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
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在访问这里之后,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
⑤现在,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都是很安静的地方,人们再也听不到受难者的喊叫了。
参观者默默地迈着步子,先是很快地望上一眼;接着,当他们在想象中把人同牢房、毒气室、地下室和鞭刑柱联系起来的时候,他们的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
导游也无须多说,他们只消用手指一指就够了。
⑥每一个参观者都感到有一个地方对他说来特别恐怖,使他终生难忘。
对有的人来说,这个地方是经过复原的奥斯维辛毒气室。
人们对他们说,这是“小的”,还有一个更大的。
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
⑦还有一些参观者注视着毒气室和焚尸炉,开头,他们表情茫然,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干什么使的。
然而,一看到玻璃窗内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一看到用以关押被判处绞刑的死囚的牢房时,他们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⑧一个参观者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原来,在女牢房,他看到了一些盒子。
这些三层的长条盒子,6英尺宽,3英尺高,在这样大一块地方,每夜要塞进去五到十人睡觉。
解说员快步从这里走开,因为这里没有什么值得看的。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0课短新闻两篇课时作业3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短新闻两篇1.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根据本报和局部出版机构联合开展的调查显示,儿童的阅读启蒙集中在1-2岁之间,并且阅读时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
B.为了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美德,我们学校决定组织开展义工效劳活动,三个月内要求每名学生完成20个小时的义工效劳。
C.在互联网时代,各领域开展都需要速度更快、本钱更低的信息网络,网络提速降费能够推动“互联网+〞快速开展和企业广泛收益。
D.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
2.以下各项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①2022年,中国电影总票房不孚众望....地突破了400亿元人民币大关,国产电影更是创下了票房的历史新高,但“口碑差票房高〞现象依然存在。
②中朝有着很深的渊源,本是一丘之貉....,理应通力合作,但是朝鲜却不顾中方意见,进行氢弹试验。
③只有与国家和人民休戚与共....,把个人荣辱置之度外的人才会得到人民的口碑,得到人民的拥戴。
④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表示,国务院绝不会发空头文件,为官也绝不能尸位素餐....。
⑤中国官方正式成认正在建造第二艘航母,但是新航母的性能和美国航母相比只能望其项...背.,一时难以赶超。
⑥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不仅在舞台上风姿绰约....,在日常生活中也气度非凡,无论何时何地,他总能让人为之倾倒。
A.①④⑥B.③④⑥C.②④⑤D.①④⑤3.以下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中国的干支纪年法中的“地支〞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B.韩愈?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C.古代以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山之北、水之南为阴,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
D.土地孕育五谷,五谷之长为稷,古代帝王对土神“社〞和谷神“稷〞进行祭祀,后世以“社稷〞代称国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四单元10 短新闻两篇习题

《短新闻两篇》课后检测及答案积累与运用1、给红色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装载(zǎi)枢纽(shū)面色凝重(níng)B、屋脊(jí)撤离(zhè)古典风格(diǎn)C、背景(jǐng)停泊(bó)即将告终(jí)D、淤积(yū)夜幕(mù)世人瞩目(shǔ)2、下列词语的书写不恰当的一项是()A、木然窒息废墟掩映B、庆幸步屦复原赠言C、凋谢嬉笑折磨飘扬D、居然管治图案旗帜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句是()A、《别了,“不列颠尼亚”》是一篇纪实性很强的新闻。
B、《别了,“不列颠尼亚”》是以时间为顺序,记叙了英国告别仪式的全过程。
C、“不列颠尼亚”是一艘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的皇家游轮。
D、通讯可以多用一些文学性的描写及抒情议论。
4、下列句中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采用工程措施制服放荡不羁(没有规矩)的长江和黄河水,不过是中国人的一个梦想。
B、给中国不平凡的1997年添写了气势恢宏(形容气势极其雄伟)的一笔。
C、旱时赤地千里,颗粒无收,涝时一片汪洋,生灵涂炭(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
D、当年我担忧的是,国家经济凋敝(困苦、衰败),根本无力建设如此庞大的工程。
(2011 全国课标)5、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句是()A、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的重要因素,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课题。
B、为了更好地提高服务质量,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为旅客创造和谐的候车环境、快乐的人性化服务。
C、这种感冒新药经过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开封等地医院的400多个病例中临床试用,80%反映确实有疗效。
D、校庆在即,学校要求全体师生注重礼仪,热情待客,以带给从全国各地回母校参加庆祝活动的校友感到宾至如归。
简答1、这两篇消息都注意了细节描写,请举几个例子谈谈,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新闻语言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的文章作一点分析与概括。
高中语文 4.10《短新闻两篇》练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1(高一)

新闻练习1高考真题-2007年-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语文(福建卷)给下面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2字)。
卫生部4月30日发出公告,决定撤销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同时将在疾病预防控制局成立口腔卫生处,负责全国牙病防治管理工作。
据介绍,全国牙防组是1988年经卫生部批准成立的牙病防治组织。
牙防组织成立以来,在改善大众口腔健康状况、提高群众自我口腔保健水平、监测口腔疾病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公告指出,随着近年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不断强化和行业民间组织的快速发展,牙防组已难以适应卫生事业发展的要求,卫生部决定予以撤销。
牙防组撤销后,原承担的工作由卫生部统一安排,群众性牙病预防保健技术工作有关事务性管理工作,将以委托形式交专业社团或机构承担。
标题:2 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在方框内写出四个关键词。
据报道,我国国家图书馆浩瀚的馆藏古籍中,仅1.6万卷“敦煌遗书”就有5000余米长卷需要修复,而国图从事古籍修复的专业人员不过10人;各地图书馆、博物馆收藏的古籍文献共计3000万册,残损情况也相当严重,亟待抢救性修复,但全国的古籍修复人才总共还不足百人。
以这样少的人数去完成如此浩大的修复工程,即使夜以继日地工作也需要近千年。
关键词:参考答案与解析:古籍修复人才不足(短缺)解析:本题考查语言信息的抽取、压缩能力,能力等级为D级。
关键词要准确,抓住核心内容。
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是:我国现存古籍残损严重,亟待修复,从事古籍修复的专业人员却短缺。
3高考真题-2005年-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语文福建卷请为下面消息拟一条导语。
(不超过40字)。
最近,法国科学研究中心和欧洲南方天文台说,天文学家去年利用位于智利的超大望远镜拍摄到另一个“太阳系”行星的照片。
这颗系外行星的体积是太阳系最大行星(木星)的5倍,温度是它的10倍。
这颗系外行星围绕一颗年轻的棕矮星运行。
但棕矮星与行星很难区分。
天文学家早先说过他们发现了一个距离地球230光年的物体围绕棕矮星运动,亮度仅为后者的1/1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语文必修一短新闻两篇课后练习题(有解析)人教语文必修一短新闻两篇课后练习题(有解析)一、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凝重(nín��)世人瞩目(zhǔ) 纳粹(suì) 焚尸炉(fén) B.婆娑(suō) 堪称典范(kān) 嬉笑(xǐ) 明媚温暖(méi) C.凋谢(diāo) 步履蹒跚(lǚ) 装载(zài) 紫荆花(jīn��) D.戕害(qiān��) 雏菊怒放(chú) 嚼蜡(jué) 重蹈覆辙(fù) 【解析】A项,“粹”读cuì;B项,“嬉”读xī,“媚”读mèi;D项,“嚼”读jiáo。
【答案】 C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漂扬蒙蒙细雨撤离降旗仪式 B.掩映世人瞩目汽艇阳光明媚 C.帐蓬草地碧绿详细不由自主 D.追逐表情茫然窒息绿树成茵【解析】A项,“漂扬”应为“飘扬”。
C项,“帐蓬”应为“帐篷”。
D项,“绿树成茵”应为“绿树成阴”。
【答案】 B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________在南海的夜幕中。
(2)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________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
(3)还有一些参观者________着毒气室和焚尸炉,开头,他们表情茫然,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干什么使的。
A.消失竟然注视 B.消逝竟然凝视 C.消逝居然凝视 D.消失居然注视【解析】消失:事物逐渐减少以致没有。
消逝:同“消失”,侧重时间上慢慢成为过去。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
竟然:同“竟”,表示出于意料之外。
“居然”程度更重一些,语气较重。
凝视:聚精会神地看。
注视:注意地看。
【答案】 D 4.(2012•江西高考)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贫困市民和下岗职工不再把干个体看作是丢脸的事,他们已经坦然地加入到个体户行列中来。
B.关于《品三国》,粗粗一看,似乎与其他同类的书没有多大区别,但反复品读,就会发现其意味深长。
C.虽然大家都知道生活离不开物质基础,可也没有一个人不认为,幸福并不完全由物质条件决定。
D.在学校师资不足的情况下,他主动挑起了为请假的老师代课的任务,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解析】A项,“贫困市民和下岗职工”有交叉部分,不能并列。
B项,缺少主语,应去掉“关于”。
D项,搭配不当,应为“挑起了……重担”或“承担……任务”。
【答案】 C 5.下列选项是四则“遗失启事”的主要内容,其中表达通顺、得体的一项是( ) A.本人昨日在体育馆遗失一副红色羽毛球拍,您若及时联系鄙人,不胜感激之至。
B.昨日本人不慎丢失《随想录》一书于阅览室,期盼拾得者璧还原物,谢谢哟。
C.本人昨日在图书馆不慎丢失黑框眼镜一副,希望拾到者与我联系,不胜感激。
D.昨日本人遗失饭卡于学校饮食服务中心,恳请拾者高抬贵手交还,万分感激。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通顺、得体。
A项,应为“不胜感激”或“感激之至”。
B项,“璧还原物”,敬辞,“璧”敬称对方的东西,用在此不得体;另外“不慎丢失《随想录》一书于阅览室”不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D项,“高抬贵手”多用于请求对方饶恕或通融。
用在本句中不当,应删掉。
【答案】 C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现在,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都是很安静的地方,人们再也听不到受难者的喊叫了。
参观者默默地迈着步子,先是很快地望上一眼;接着,当他们在想象中把人同牢房、毒气室、地下室和鞭刑柱联系起来的时候,他们的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
导游也无须多说,他们只消用手指一指就够了。
每一个参观者都感到有一个地方对他来说特别恐怖,使他终生难忘。
对有的人来说,这个地方是经过复原的奥斯维辛毒气室。
人们对他们说,这是“小的”,还有一个更大的。
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
还有一些参观者注视着毒气室和焚尸炉,开头,他们表情茫然,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干什么使的。
然而,一看到玻璃窗内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一看到用以关押被判处绞刑的死囚的牢房时,他们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一个参观者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原来,在女牢房,他看到了一些盒子。
这些三层的长条盒子,6英尺宽,3英尺高,在这样大一块地方,每夜要塞进去五到十人睡觉。
解说员快步从这里走开,因为这里没有什么值得看的。
参观者来到一座灰砖建造的建筑物前,这是在妇女身上搞不育试验的地方。
解说员试着推了一下门――门是锁着的。
参观者庆幸他没有打开门进去,否则他会羞红了脸的。
现在参观者来到一条长廊里。
从长廊两边的墙上,成排的人在注视着参观者。
这是数以千计的照片,是囚徒们的照片。
他们都死了――这些面对着照相机镜头的男人和妇女,都知道死亡在等待着他们。
他们表情木然。
但是,在一排照片的中间,有一张特别引人注目,发人深思。
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
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
当时,她在想什么呢?现在她在这堵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者纪念墙上,又在想什么呢? 6.文中描写参观者“浑身发抖”“张大了嘴巴”,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形象地表现了毒气室、焚尸炉等给参观者心理造成的极度恐惧,更有力地说明了德国法西斯丧失人性的凶残。
7.“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
”这里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对比反衬。
以有着旺盛生命力的雏菊花在怒放,从反面衬托这里曾发生过令人不堪回首的惨剧。
8.作者说“这里没有什么值得看的”应该怎样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反语。
这里曾经是人间地狱,每一个参观者在这里都会感到震惊,甚至窒息。
9.在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者纪念墙上有数以千计的照片,作者为何选取年轻姑娘作为重点?有何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数以千计的照片都是表情木然的,唯独姑娘的表情丰富活泼。
②姑娘的外貌体现出勃勃的青春气息。
③如此美丽、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姑娘,竟然被纳粹杀害了,这就更加表现出法西斯的残忍,从而揭露了纳粹的滔天罪行,同时提醒人们要更加热爱并珍惜今天美好的生活。
三、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731”罪证值得全人类反思参观过“731”罪证陈列馆的人都会留下终身的记忆。
陈列馆馆长王鹏说,“731”的罪行不仅仅是杀人,它进行30多项实验的目的是用于战争。
用于实验的不光有中国人、朝鲜人,还有蒙古人、苏联人,一些从东南亚战场上抓来的美国、欧洲战俘也成了实验品,实验者要研究不同人种的耐受程度,以便将来在战场上有针对性地使用细菌武器。
按照“731”部队生产细菌武器的能力,如果开足马力生产一年,足以毁灭人类。
只是后来战况突变,大规模的细菌战没有来得及实施。
所以“731”罪行是反人类的,它不光是国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更值得全人类去关注和反思。
王馆长介绍说,这些年很多国外的媒体来拍摄专题片,而这些人以前对“731”的罪行知之甚少。
一次王鹏告诉英国BCC电视台记者,“731”犯下的罪行比纳粹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所作所为还要严重,纳粹虽然也曾对活人做解剖实验,但数量和规模都远不及“731”。
被“731”用做实验的人在实验者看来不是人,而是“没有生命”的木头(日语称作“马路大”),这些“材料”要接受各种残害性的实验。
例如冷冻实验,要把人冻成能敲得响的“木棒”,然后再用不同温度的水去解冻,有的被解冻后肌肉脱落,露出白花花的骨头。
再如脱水实验,是要把活人烤干,变成一具“木乃伊”,以此实验人体里含水的准确分量。
BCC电视台记者听了也不禁为此暴行咋舌。
陈列馆的解说员介绍说,一位日本老人参观“731”罪证陈列馆时,对“731”部队犯下的滔天罪行气愤至极,他看到展台上“731”部队的恶魔石井四郎像后,一脚踢碎了玻璃,但能参观和了解“731”罪行的外国人太少了。
据陈列馆统计,在建馆20多年时间里,馆展和流动展出接待的人数有300余万人,其中外国人不到十分之一。
王鹏馆长说,陈列馆申报世界遗产,就是要扩大知名度,让更多的人来关注这段历史,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
(节选自《生活报》) 10.比较一下,本文与《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一文在新闻素材获取渠道方面有什么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解析】从文中“陈列馆馆长王鹏说……”“王馆长介绍说……”“陈列馆的解说员介绍说……”语句不难看出,本文材料获取的途径,主要是通过王馆长或解说员的解说获得素材的,而从描写参观者的表情变化的语句看,《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主要是通过作者的眼睛和感受获取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