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名句默写(含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最新模拟试题精编拟试题06 名篇名句默写(解析版)

专题06 名篇名句默写(解析版)【考点解读】“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是指对中国古代优秀诗文作品及其重要语句进行考查,旨在引导学生重视诵读,培养语感,接受熏陶,提高语文素质。
所谓“常见的”,一是知名度高,二是常被引用。
所谓“名句”,是指在内容方面,或揭示人生的哲理,或反映生活的真谛,或描摹人物的情貌,或表现事物的真相,或抒写爱国情怀、崇高理想、坚强意志、博大胸怀,具有思想性、哲理性、艺术性,语言简练,含义深刻;在表现手法方面,构思精巧,想象、联想丰富,角度新颖,手法独特;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喜爱而且常读常新,具有永恒的思想价值和艺术魅力。
具体内容包括格言(含有劝诫意义的语句)、名言警句(语言精练、内容丰富的语句)和名篇中的主旨句等。
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
【命题角度】名篇名句默写为情景式默写,要求学生不仅能够背诵原文,还要能够理解其意思。
在最新模拟试题中,《师说》和《离骚》出现的频率很高,且出现了将6句合并在一个文段内考查的新题型。
【方法点睛】名句默写要注意字数与字形,字数要不多不少,字形要笔画清晰,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另外,需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
名句默写答题技巧:(一)要突破生僻难写字。
(二)要注意同音异义词。
(三)要注意同义异形词(四)要留意具体环境(五)要留心语句顺序(六)要注意语句出处。
【考题精选】一.(2020·湘赣皖十五校高三下第一次联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疫情爆发后,很多人谈“鄂”色变,几乎忘了湖北之美,西起重庆奉节、东至湖北宜昌的长江三峡便是盛景之一。
《三峡》中从色彩上对三峡景物进行了精妙的描写:“______,______”。
黄州赤壁更是因苏东坡的《赤壁赋》而名扬天下,其中,“______,______”写出了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壮阔景观。
除了自然景观,湖北还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屈原更是生长于此。
如果屈原目睹疫情之下百姓的生活,必然会伤心感叹“______,______”(《离骚》)。
2019年高考真题—语文(天津卷)含解析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第Ⅰ卷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转过山角,悄.无声息地盘垣.一段古潭般______的河湾。
一片暗绿扑上眉睫,浑身一阵清凉。
溪水到这里更加澄澈.,像一汪流动的绿玻璃。
夹岸竹树环合,上面是翠盖蓊.郁,中间的虬.藤柔曼.,纠挽披拂.。
只有两头逆射出来的波光云影,参差..画出流水的_______来。
一棵倔强的老柳树,偃.卧在河面,_____的枝叶梢头,兀.立着一只鹭鸶,侧头睥.睨着岸边的林子。
1. 文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悄.(qiāo)无声息盘垣.(huán)澄澈.(chè)B. 蓊.(wēng)郁虬.(qiú)藤柔曼.(màn)C. 披拂.(fú)参差.(cī)倔拗.(ào)D. 偃.(yǎn)卧兀.(wù)立睥.(pì)睨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 深邃蜿蜒荒疏B. 幽邃蜿蜒稀疏C. 深邃曲折稀疏D. 幽邃曲折荒疏【答案】1. D 2. B【解析】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字音和字形。
A,悄(q iāo)无声息——(qiǎo),盘垣——盘桓;B,蓊(wēng)郁——(wěng);C,倔拗(ào)——(niù)。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深邃:深远、.深奥、深沉;幽邃:幽深、深远。
根据文中“悄无声息”,形容环境的安静,选“幽邃”合适。
蜿蜒:指(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
曲折,指弯曲、复杂的、不顺当的情节,违背自己本意的奉承。
第二空修饰的是“流水”,选“蜿蜒”合适。
荒疏:指浮躁、荒唐;没有注意而失礼。
稀疏:(物体、声音等) 宽松;不稠密。
第三空修饰的是“枝叶梢头”,选“稀疏”合适。
所以本题选B。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尤瓦尔・赫拉利写作了《人类简史》一经上市就登上了以色列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蝉联榜首长达100周,30多个国家争相购买版权。
2019届高三语文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第02期专题06名句默写含解析

名句默写1.【2019届厦门外国语学校高三第三次月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描绘春花烂漫,春草吐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写与友人饮酒吟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张中行先生为一副国画题联,上联是“何处少墨同多墨”,下联如果从《琵琶行》中选句,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2)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3)此时无声胜有声【解析】【点睛】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的默写能力。
从历年高考题来看,名篇名句考查的内容基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也涉及少量课外名句。
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
所考的名句,有一定的迷惑性,而且现在课标卷考核“理解性默写”,因此提倡考生备考中首先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然后要立足于“写”,避免会背不会写的情况。
2.【2019届甘肃静宁一中高三上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唐代韩翃《宿石邑山中》“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两句以浮云侧面衬托山之高;李白《蜀道难》首段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他物侧面衬托山势之高,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2)在《阿房宫赋》中,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表现依山而建的楼阁密集、高耸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陆游在《游山西村》中说农家酒味虽薄,而“____________”,表现了农村淳朴的民风;又写村民们身着简朴衣装,古风犹存,“____________”一句,展现了祈求农事丰收的热闹场景。
【答案】(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2)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3)丰年留客足鸡豚箫鼓追随春社近【解析】【详解】这是一道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的题目,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模拟试题含解析(4)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模拟试题含解析(4)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寄李儋元锡韦应物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雕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注释】这首诗是韦应物晚年在滁州刺史任上的作品。
韦应物在滁州任职的一年里,对朝政紊乱、国家衰弱、民生凋敝,极为忧虑。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塑造了一个有志而无奈、进退两难的官员形象,披露了一个官员的思想矛盾。
B.首联点明分别的时间,“又”字说明距上次分别已经一年,强调了时间流逝之快。
C.颔联写自己的烦恼苦闷,“世事茫茫”既指国家的前途,也包含诗人个人的前途。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感激友人李儋的问候,急切盼望友人的来访的情感。
(2)诗歌的颈联备受赞扬,范仲淹叹为,“仁者之言”,朱熹盛称“贤矣”。
请谈谈你对颈联的理解。
2.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与颜钱塘①登樟亭望潮作[唐] 孟浩然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②。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③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注释:①颜钱塘:钱塘令颜某,名不详。
②鸣弦暂辍弹:此句暗用孔子弟子宓子贱任单父县县令时,鸣琴不下堂而把县城治理好的典故,称赞颜钱塘善理政。
③渤澥:渤海的古称。
(1)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
A.律诗B.小令C.古体诗D.曲子词(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百里闻雷震”写未见江潮,先闻其声。
潮声巨大如雷鸣,并且震动百里,渲染出江潮的磅礴气势。
B.“鸣弦暂辍弹”写善理政的县令被江潮吸引而暂停公务前往观潮,从侧面烘托出了江潮的声势巨大。
C.“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写县衙门内一个接一个涌出,急速赶到江岸上观潮,进一步渲染气氛。
D.最后“惊涛来似雪”,表现惊涛骇浪排空而来;“一坐凛生寒”写观潮人因潮水汹涌而感到阵阵寒冷。
(3)“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两句颇受好评,请对这一联加以赏析。
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通关练习: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三 名句名篇默写2-3 含解析

2-3[名句名篇默写]1.(2018·河南中原名校质检)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三句,以螃蟹设喻,从反面论述要专注、持之以恒。
(2)杜甫《望岳》中直接写出泰山汇聚自然美景和南北风光不同的两句是,。
【答案】(1)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2.(2018·湖南益阳市湘潭市调研)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连用三个排比句,一个人犯了过错然后才会去改正,,,论证了人必须经过挫折和困苦才能有所作为。
(2)苏轼《赤壁赋》中以江水、明月为喻,认为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天地的存在不过是转瞬之间,紧接着说:“,,!”【答案】(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2)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3.(2018·河北名校联盟监测)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同样是描写赤壁附近的长江水,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月出之后江面的景色是:“,”;而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一句,作者用比喻手法描写了江水的汹涌。
(2)《离骚》中屈原以“,”描述了群小对自己的嫉妒及诬陷。
【答案】(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卷起千堆雪(2)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4.(2018·江西省联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鱼我所欲也》中,鼓励人们像贤者一样坚持向善的句子是:,,。
(2)《离骚》中屈原用佩戴香草鲜花来表明自己对人格美的追求的句子是:,。
【答案】(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2)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5.(2018·江西六校第五次联考)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哲理的句子是:“,。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指出秦若能改换对六国之民的态度,秦的历史将会改写的名句是:“,,?”【答案】(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6.(2018·河北邯郸市摸底)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2019年高考真题+高考模拟题专项版解析汇编 语文——专题12 标点符号(解析版)

专题12:标点符号【2019年高考】一、【2019年高考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中国画是融中国哲学思想、美学精神、绘画理念于一体的民族艺术。
20世纪以来,新的文化思潮和艺术观念不断对中国化领域产生冲击,画家们既要突破传统观念推陈出新,又要继承传统发扬光大中国文化精神,(),也造就了当今画坛的各种风格。
作为中华文化的传统瑰宝,中国画的笔墨纸砚等工具材料和表现方式有着其他画种无法比拟的特殊性。
为历代画家崇尚与传承,其伟大而完整的绘画体系,成就了一代代宗师。
然而,也正是这千百来逐渐趋于完美的绘画准则,让一些画家“长跪不起”,不敢轻易逾越雷池,仍在使用今日的笔墨纸张道说古人程式化的话语。
事实上,单凭笔墨功力,是无法成就作品艺术灵魂的,画家能否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受,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
新时代的中国画创作者,应该以笔墨激扬时代精神,让中国画在多元共融的艺术格局中保持鲜活的生命力。
18.对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长跪不起”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我站在山脚抬头望去,只见无数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向山顶延伸着。
B.父亲的话让我意识到,要打破我们父子之间这层令人悲哀的“厚壁障”太难了。
C.著名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D.他们的做法彻底撕掉了自己“文明”的面具,真相赤裸裸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
要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尤其注意易错易混的标点符号。
文中“长跪不起”并非实指,而是虚指,指一些画家对绘画准则的虔诚遵守,这里的引号,有表述特殊含义、需要强调的作用。
A项,“之”的引号,有突出强调火把的形状的作用。
高考语文开放式理解性默写(高考真题及模拟题)

高考语文开放式理解性默写(高考真题及模拟题)训练版1.【2022新高考I卷】自然界鸟类的啼鸣有时会引发人们的悲思愁绪,这在唐宋诗词中屡见不鲜,如“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2022新高考II卷】古代京城百业兴旺,精英荟萃,又被称为“京华”,这一美称,在唐宋诗词里经常出现,如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3. 猿的叫声凄厉、哀婉,如泣如诉,催人泪下。
古诗文中猿的叫声常常与愁苦、悲伤有关,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古代常把出行的人或出征的士兵称为“征夫”“征人”,这种称呼,在古代诗词里经常出现,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管弦”本是中国传统乐器中的管乐和弦乐的统称,古代诗文中常以“管弦”代指音乐,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子规,又名杜鹃、蜀魂,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鸣声凄切,古诗词中常借“子规”这一意象抒发伤春、思归、怀人等悲苦哀怨之情,如“,”。
7.荷花,别称芙蓉,在古典诗词中常被用来比喻美好的品德。
古人喜欢以“芙蓉”入诗,通过富有美感的意象,表达自己对美好品格的追求,如“,”。
8.“春江”蜿蜒多姿,动人心弦,是诗人钟爱的意象,频繁在古诗词中出现,如“,”。
9.“酒”是古代诗歌常用意象,诗人常借酒怡情,或解愁忘忧,或送友饯行,或感叹人生。
唐代诗人李白就写过很多这样的诗句,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林庚先生在《说“木叶”》一文中提到“落木”这一意象体现了语言的精妙和诗人大胆的创造性。
在学过的古诗词中曾出现过,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梦”以其独特的心理特征和艺术魅力,很早就进入文人的视野。
2018-2019年高中语文安徽高考真题模拟试卷【63】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2018-2019年高中语文安徽高考真题模拟试卷【63】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这种文化思维从传统时代,到近代、现代,一直长期影响着我们整个的文化。
①采取毫不留情的斗争的态度来对待②当一个学者觉得自己是正确的时候,他就有一种强烈的道德自我优越感③而对与自己不同的意见,就会定位为道德上的邪恶④中国人的文化思维,从传统时代到革命时代,都存在两极思维:正和邪⑤于是产生了一种所谓的斗争哲学A.②①④③⑤B.④③①②⑤C.②⑤①③④D.④②③①⑤【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第④句“存在两极思维:正和邪”是总括句,决定了下面的句子的排序,应先“正”后“邪”,②是“正”,③是“邪”,①句是对待“邪”的态度,应在③后面。
⑤句是结果句。
所以选D项。
解答连贯题,概括来说,第一,要综观材料,把握材料的中心;第二,要弄清材料的陈述对象,语段的结构特点、感情基调,主要句子的句式特点等;第三,语句的连贯不能只注重语言形式的连贯,应看句子的内容是否前后照应,意思是否连贯顺畅。
具体来说注重三个“抓”:抓中心,抓思路,抓标志。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2.以下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分泌(mì)煞风景〔shà〕悄声细语(qiǎo)量体裁衣(liáng)B.剽窃(piāo)瞭望(liào) 不胫而走(jìng)飞来横祸(hèng)C.湍急(tuān) 模具(mó) 暴殄天物(tiǎn)既往不咎(jiū)D.字帖(tiè) 泥淖(nào) 徇私枉法(xún) 数见不鲜(shuò)【答案】B【解析】略3.以下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首屈一指相辅相成滥竽充数皇天后土B.歪风邪气纪律松散暗渡陈仓气喘吁吁C.和颜悦色呱呱坠地甘之如饴异曲同功D.关心备致严惩不贷无事生非残篇断简【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字形可以单独出题也可以结合字音出题,百分之八十的汉字是形声字,可以依据形声字、词义、组合词的特点来识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6名句默写【2018年高考】1.【2018年高考新课标Ⅰ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论语·为政》中“,”两句指出,成为教师的条件是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
(2)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
文末所说的“”,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3)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
“”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答案】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解析】【精准分析】此题考查理解性默写。
做题时,一定要将记忆与理解紧密结合起来。
因此,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和易错字形。
本题应注意“纶、樯橹”。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的题目,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
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
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根据提示选准句子,不要写错别字。
2.【2018年高考新课标Ⅱ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说,虽然一点食物即可关乎生死,但若“”,饥饿的路人也不会接受;若“”,即便是乞丐也会拒绝。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两句写昔日的琵琶女身价很高,引来了众多纨绔子弟的追捧。
(3)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升的句子是“,”。
【答案】(1)呼尔而与之蹴尔而与之(2)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3)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解析】【精准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性默写。
做题时,一定要将记忆与理解紧密结合起来。
因此,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和易错字形。
本题应注意“蹴、绡”。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试题点评】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的默写能力,采用的仍然是情景式默写题型,与2017年相比,分值增加,选材更加注重传统文化经典,命题更加突出对理解名句内涵的考查。
从历年高考题来看,名篇名句考查的内容基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也涉及少量课外名句。
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
所考的名句,有一定的迷惑性,因此提倡考生备考中首先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然后要立足于“写”,避免会背不会写的情况。
如本题中“蹴”容易误写作“就”,“绡”容易误写作“销”“消”等。
3.【2018年高考新课标Ⅲ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_________________”,踮起脚极目远望,也“_________________”。
(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回顾汉代历史,认为亲近贤臣,疏远小人,“_________________”,而亲近小人,疏远贤臣,“_________________”。
(3)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春花秋月之外,“_________________”也是勾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而“_________________”,则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
【答案】(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不如登高之博见也(2)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此后汉所以倾颓也(3)小楼昨夜又东风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解析】【精准分析】此题考查背诵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
本题中最容易写错的字有:“须臾”的“臾”,“博见”的“博”,“兴隆”的“隆”,“倾颓”等。
此外,还要注意不要漏字。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试题点评】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的默写能力,采用的仍然是情景式默写题型,选材涉及初中和高中的内容,延续了以往的命题特点。
但与2017年相比,分值增加,从命题形式来看,突出考查对名句内涵的理解,而且有考查名句运用能力的倾向。
从历年高考题来看,名篇名句考查的内容基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也涉及少量课外名句。
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
所考的名句,有一定的迷惑性,因此提倡考生备考中首先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然后要立足于“写”,避免会背不会写的情况。
如本题中“博”容易误写作“搏”,“倾”容易误写作“顷”等。
4.【2018年高考北京卷】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①陶渊明是很多古代诗人的偶像。
《归园田居》(其一)写出了很多人的心声:“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表”是一种应用文体,不容易写出真情实感。
李密《陈情表》却写得极为感人:“臣无祖母,___________________;祖母无臣,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古人送别,常在渡口码头。
比如白居易《琵琶行》:“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你所在的中学举办隆重的校庆典礼,邀请了很多校友、家长参加。
你作为学生代表向来宾致欢迎辞,其中要引用两句古代诗文。
请填写恰当的句子。
金秋十月,天高云谈,今天大家齐聚一堂,真可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允许我代表全体在校同学,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答案】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无以至今日无以终余年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试题点评】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三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
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
理解性背诵是基础。
要想做对名篇名句情景式默写题,首先要下大功夫苦功夫,把原文要求背诵的段落背会。
这是做对这类题的前提条件。
否则,要谈默写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背诵的时候要注意要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进行背诵,不要死记硬背。
要背得认真,记得准确,不要一知半解,似是而非。
把握语境审好题是关键。
高考名篇名句情景式默写,考查的的是对文章内容和内涵的理解。
因此在默写的时候,我们就要在紧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好情景式默写题所提示的语境:包括题干说给出的叙述性情景,以及题干给出的要默写语句所给出的关键词,题干提示所要默写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等。
从这些提示中把握确定所要默写的语句的具体内容。
正确书写是保障。
在名篇名句情景式默写语句中还要把握书写,要注意不要出现错字、别字。
不要多写,也不要少些。
特别要注意所默写语句中的难写字、易混字、易错字、通假字,还有虚词等。
如果字写错了,那么就会前功尽弃了。
5.【2018年高考江苏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既见复关,。
(《诗经·卫风·氓》)(2)故不积跬步,。
(《荀子·劝学》)(3)今年欢笑复明年,。
(白居易《琵琶行》)(4),不知东西。
(杜牧《阿房宫赋》)(5)沙鸥翔集,。
(范仲淹《岳阳楼记》)(6)八百里分麾下炙,。
(辛弃疾《破阵子》)(7)浴乎沂,,咏而归。
(《论语·先进》)(8),辣手著文章。
(杨继盛名联)【答案】(1)载笑载言(2)无以至千里(3)秋月春风等闲度(4)高低冥迷(5)锦鳞游泳(6)五十弦翻塞外声(7)风乎舞雩(8)铁肩担道义【解析】【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试题点评】江苏高考卷名句的考查与全国卷不同,全国卷是语境型默写,而江苏卷一直是句子默写,即根据前或后提供的句子写出另外与之相连的句子。
从八句的来源来看,有四句出自高中必背的14篇,有二句源自初中课本,有二句源自课外。
比如2018年,高中的四句主要源自《诗经》《劝学》《琵琶行》《阿房宫赋》,这四句中有两句源自古文,有两句源自诗歌;初中的二句源自《岳阳楼记》《破阵子》,一句源自古文,一句源自诗词;课外的二句,一源自《论语》,一源自名人对联。
6.【2018年高考天津卷】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漫步经典,我们可以感受古人的襟抱与情怀:《荆轲刺秦王》“①,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是荆轲赴汤蹈火的毅然决然:《短歌行》“②,天下归心”,那是曹操延揽人才、渴望一统的豪情壮志:《梦游天姥吟留别》“③,④”,道出李白蔑视权贵的傲岸不屈:《赤壁赋》“⑤,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写出东坡经历人生低谷后的旷达、洒脱;《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⑥,尽西风,季鹰归未”,抒写了辛弃疾耻于弃官归隐、立志光复故土的爱国之情。
【答案】①风萧萧兮易水寒②周公吐哺③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④使我不得开心颜⑤惟江上之清风⑥休说鲈鱼堪脍【解析】【试题分析】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萧萧”“哺”“事”“惟”“脍”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试题点评】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
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
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
2018年的天津卷在名句的考查上已经向全国卷靠拢,即考查“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7.【2018年高考浙江卷】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1)不愤不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则不复也。
(《论语》)(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3)亦欲以究天人之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司马迁《报任安书》)(4)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5)鸟雀呼晴,______________。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______________。
(周邦彦《苏幕遮》)【答案】(1)不悱不发(2)举一隅不以三隅反(3)鸡豚狗彘之畜(4)无失其时(5)通古今之变(6)成一家之言(7)冰泉冷涩弦凝绝(8)凝绝不通声暂歇(9)侵晓窥檐语(10)一一风荷举【解析】【考点定位】默写名句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