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最新审定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7课时 折线统计图(精编)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折线统计图

达标练习:
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多少;( 折线 ) 1.( 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 而且能够清楚地 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条形 2.为了清楚的看出各班学生数的多少,应选择( ) 统计图;小明为了观察自己的学习状况是否进步,决 折线 定将每次测验的分数绘制成统计图,他应选择( ) 统计图。 3.选出适合用折线统计图表示的话题,在( )里打对 号。 (1)小明从4岁到10岁的身高。(√ ) (2)一天的温度变化。(√ ) (3)班级中同学喜欢吃香蕉、橘子、苹果、荔枝的 人数。( )
观察上面的统计图, 你有什么发现?
1、从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看 出每年垃圾无害化日处理吨 数。 2、还能清楚地看出19982002年垃圾无害化日处理吨 数的变化情况。
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
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 然后把点各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
5
知 识 归 纳
1、标题 2、日期 3、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的优点:
既可以表示数的多少, 还可以表示数量的变化情况
下面是一位病人的体温记录折线图
根据这幅图,简单分析一下病人的病情。
一周访问人次统计图
哪天访问人次最多?哪天访问人次最少? 哪两天之间访问人次上升得最快?哪两天之间访问人次下降得最快?
下图是某地2004年上半年月降水量统计图根据上图回答问题:
单位:毫米 600 500 498 500 2000年3月
452
400 300 200 100 0 205 300 355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Βιβλιοθήκη 六月①二月份的降水量是( 300 )毫米。 ②( 五 )月的降水量最多;( 一)月的降水量最少。这两个月的降水 量相差( 293)毫米。 ③这六个月的平均降水量是( 385)毫米。 ④二月份的降水量是六月份的( 3 )。 ( )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折线统计图︳青岛版(共22张PPT)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7.1 折线统计图 ︳青岛版 (共22张PPT)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7.1 折线统计图 ︳青岛版 (共22张PPT)
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图
参赛队伍/支
(2006—2012年)
520 510 500 490 480 470 460 450 440 430 420 410 400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7.1 折线统计图 ︳青岛版 (共22张PPT)
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7.1 折线统计图 ︳青岛版 (共22张PPT)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7.1 折线统计图 ︳青岛版 (共22张PPT)
自主练习
应用提高
1.填一填:
单位/摄氏度
小明在3月7—9日的体温记录折线统计图
40
39.5
39
39.2
39
38
38
38
37.5
37
37 37.2 37.1
37
36.8
36
3月7日
3月8日
3月9日
(1)护士每隔( 6 )小时给病人量一次体温。
(2)他在3月9日12时的体温是( 37.2 )摄氏度。
(3)他的体温最高是( 39.5)摄氏度,最低是( 36.8 )摄氏度。
(4)图中的横虚线表示什么?人的正常体温
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表
(2006-2012)
519
510 500
499
490
489
480 470 460
468 454
450
440
430 426
420
410
400 390
394
0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年份
2017-2018年最新审定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折线统计图 优质课教学设计二(精编)

折线统计图(二)
一、基本练习
1、补充练习,巩固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下面是某市一年各月份日照时数统计表,请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全年的日照情况。
单位:小时
(1)独立绘制。
(2)班内展示。
(引导学生交流绘制方法。
)
(3)对比分析:某市一年各月份日照时数的变化趋势是怎样的?
二、变式练习:
1、自主练习第2题,会对折线统计图进行分析。
(1)独立完成。
(2)比较分析。
谈话:你能说说移动电话的数量是怎样变化的?你能分析一下原因吗?
(3)反思小结。
(引导学生体会除明确变化规律外,还要找到发生变化的原因,推想未来的发展趋势。
)
三、综合练习。
1、自主练习第3题,读图分析。
(1)独立观察条形统计图。
(2)你能分析一下小彬的锻炼成绩吗?
(3)推测小彬第8周的成绩,并在图中表示出来。
在推测第8周成绩
时,教师要适当引导,提示学生在可能的取值范围内进行推测。
[设计意图]练习时,可让学生在独立观察思考的基础上,通过交流对锻炼成绩做出合理分析。
2、自主练习第4题,综合巩固折线统计图。
(1)仔细观察折线统计图。
(2)通过折线的变化情况,你发现了什么?
(3)调查本校近四年学生人数情况,完成下面折线统计图。
[设计意图]练习时,要特别注意第(2)小题。
一方面要组织好调查活动,通过合理渠道获得可靠的数据;另一方面要组织好分析交流活动,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折线统计图(教案)青岛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教案:折线统计图教学目标:1. 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 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折线统计图,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3. 能够根据数据制作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教学重点:1. 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 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教学难点:1. 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2. 数据的分析和解读。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数据表格。
3. 绘图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入折线统计图的概念,向学生展示一些折线统计图的例子,让学生初步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 引导学生观察折线统计图,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新课讲解1. 讲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通过具体的数据和例子,让学生明白折线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展示数据的变化趋势。
2. 讲解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包括如何选择合适的横轴和纵轴,如何绘制折线等。
3.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动手绘制简单的折线统计图,巩固所学知识。
三、案例分析1. 给学生提供一些数据表格,让学生根据数据制作折线统计图。
2. 引导学生分析折线统计图,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四、总结与拓展1.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 提供一些拓展练习,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并学会了制作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同时,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动手绘制折线统计图,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课后,可以提供一些拓展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重点关注的细节: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1. 选择合适的横轴和纵轴在绘制折线统计图时,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横轴和纵轴。
横轴通常表示时间、类别或其他变量,纵轴表示数量或频率。
选择横轴和纵轴时,要考虑到数据的特点和需要展示的信息。
2017-2018年最新审定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优质课教学设计(精编)

第七单元统计第1课时认识折线统计图【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信息窗1【教材简析】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学会用条形图表述各种数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折线统计图,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等统计知识的基础。
【教学目标】1.借助实例,认识折线统计图,体验折线统计图在表示数量变化中的作用。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
3.能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并能体会统计知识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难点】能根据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并作出预测。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谈话:威海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荣获了2003年度全球改善人居环境最高奖——联合国人居奖。
为什么威海市是最适合人们居住的城市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威海,了解威海,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一下其中的奥秘。
出示情境图提问:说一说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设计意图]通过美丽的威海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
二、解决问题,探究方法(一)解决红点问题:1998—2002年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怎样呢?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
1.尝试统计,体会学习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
谈话:1998—2002年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怎样呢?(引导学生根据数据回答)你能把这个变化情况用统计图的形式表示出来吗?(教师为学生提供统计图表,引导学生独立尝试统计)2.班内交流,介绍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提问:1998—2002年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怎样呢?你是怎么表示的?(引导他们明确,条形统计图不能直观地表示变化情况)有没有更直观地表示这种变化的统计图呢?(结合教材,边演示,边讲解,总结出折线统计图的画法:先根据数据描出各点,再用线段依次连接各点。
)3.对比分析,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教案

第七单元绿色家园——折线统计图■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学生在学习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引入对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学习。
学生通过对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相比较,感受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反映数量的多少,还能反映数量的增减的变化情况的基本特点,加深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并能根据数据信息选择适当的统计图,进一步反映数据分析观念。
课标对本内容的要求:1.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2.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如调查、实验、测量)收集数据。
3.认识折线统计图:能根据分析问题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4.能从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中,有意识地获得一些数据信息,并能读懂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5.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
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建立统计的概念。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材通过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帮助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根据折线的起伏变体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在认识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分析如何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合理的选择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在后继的学习中学生还将继续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及扇形统计图等知识,本单元的知识是今后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等统计知识奠定基础。
本单元教材的编写,主要特点是:1.提供丰富的生活素材,体会统计的重要性。
本在此的教材精心选取了大量富有现实意义的生活素材,教材中的信息窗和自主学习所选取的素材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所处的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体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突出了统计的重要性和作用。
2.合理运用迁移规律,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对比。
由于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的共同之处,都能清楚的表示出数量的多少,因此,教材根据迁移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条形统计图引入,自然地过渡到折线统计图,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分析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从中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仅能清楚的反映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更好的反映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2017-2018年最新审定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57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精编)
课题: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页。
教材简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该信息窗呈现了两份统计表,一份是2002年我国部分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情况统计表,一份是威海市1992——200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情况统计表,通过观察分析这两份统计表,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实际情况,恰当地选择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来表示数据。
威海市1992——200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情况,可进行比较的不仅是各年绿地面积本身的多少,还可以随着时间的变化来观察绿地面积的增、减变化情况;而五个城市的绿地面积,所能够进行比较的主要是数量的多少。
考虑到学生独立选择合适的统计图难度较大,教材也以对话的形式给学生做了适当提示。
教学目标:1、在观察、比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根据需要合理选择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进一步掌握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并能利用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2、在统计的过程中,感受统计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当中的作用,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难点:能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谈话引入。
谈话: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威海获得“联合国人居奖”的荣誉。
其实,威海还是著名的“国家园林城市”呢!那里依山傍海、风景秀美、楼在林中、人在绿中。
让我们一起看看威海的绿化情况,好吗?2、观察统计表,搜集信息,提出问题。
谈话:(出示2002年我国部分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情况统计表)请同学们观察威海市与其它城市统计表,你能搜集到哪些信息?(引导学生明确表1提供的信息是:部分城市的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各是多少。
)谈话:(出示威海市1992——200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情况统计表)请同学们观察表2,你能搜集到哪些信息?(引导学生明确表2提供的信息是:威海市1992——200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的变化情况。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 折线统计图 说课稿_青岛版
说课设计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
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
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
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
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折线统计图》说课稿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
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折线统计图》。
下面我将从“说教学理念、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五个方面来说课。
要练说,先练胆。
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
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
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
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
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
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
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
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
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
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
7.1折线统计图(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7.1折线统计图(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 使学生能够正确绘制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和预测。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折线统计图的概念和特点2. 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3. 折线统计图的数据分析和预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数据分析和预测。
2. 教学难点:折线统计图的绘制和数据分析和预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2 引导学生回顾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 学习新课2.1 讲解折线统计图的概念和特点。
2.2 讲解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2.3 讲解折线统计图的数据分析和预测。
3. 实践操作3.1 让学生根据给定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3.2 引导学生分析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预测。
4. 总结提升4.1 对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进行总结。
4.2 对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数据分析和预测进行总结。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绘制一幅折线统计图。
2. 让学生根据所绘制的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和预测。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板书设计略八、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的掌握情况。
2. 关注学生在绘制折线统计图和分析数据时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参与度等进行评价。
九、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2. 折线统计图绘制模板3. 实际案例数据十、教学时间2课时十一、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十二、教学效果检测1. 通过课堂提问,检测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的概念和特点的掌握情况。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课件(共2课时)
7.1 折线统计图
学习目标
1.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 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初步了解绘制统计图的过程。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抽象 概括的能力。
情景导入
绿色植物有美化环 境、保持水土、制造氧 气和净化空气等作用。
从图中,你知 道了哪些数学 信息?
几月份温 度最低?
易错提醒
下面是滨海市2012年月平均气温 和月降水量情况统计。
几月份降 水量最低?
易错提醒
错误分析: 没有看清折线统计图,将
温度看成了降水量。
下面是滨海市2012年月平均气温和月降水量情况统计。
几月份降 水量最低?
学以致用
1.下面是滨海市2012年月平均气温和月降水量 情况统计。
均公共绿地面积的大小。
探索新知
滨海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变化情 况怎样呢?
探索新知
条形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
能直观地表示滨海市每年人 均公共绿地面积是多少。
不仅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还能根 据折线的起伏清楚的表示出数量增、 减变化情况。
探索新知
滨海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变化情况统计图
学以致用
成绩(分)
4.为了提高长跑成绩,小彬坚持记录了每周 的最好成绩。
(2)推测小彬第8周的成 绩,并在图中表示出来。
2013年 3月
小彬1500米跑成绩变化情况统计图
8.0 7.5
7.0 6.5
7.5 7.5
7.5 7 6.8 6.6 6.3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6.0 5.5
0 1 2 3 4 5 6 7
几月份降 水量最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30页~132页折线统计图练习以及新课堂第109页~110页练习。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初步归纳、整理、形成知识体系和分析数据获取信息的能力。
2. 能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能够读懂折线统计图中包含的信息,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培养学生统计观念和从数据中获取信息的意识。
3.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体验折线统计图的作用,感受折线统计图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能够读懂折线统计图中包含的信息,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教学难点:利用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折线统计图的表格。
学生准备:学生收集一些生活中折线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1.典型引入,回顾旧知。
谈话:同学们休息日你们都喜欢干什么?(课件出示:五年级二班课余爱好统计表)
教师为学生提供统计图表,请学生独立选用合适的统计图表示,并说明理由。
学生交流,重点说明选用的理由。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感到亲切、有用,拉近师生的距离,同时引导学生自主回顾旧知。
】
2.合作整理,知识构建。
谈话:在这单元我们重点学习了哪些知识?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本单元所学知识,回忆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以及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统计图,并完成手中表格。
师引导学生全班交流、补充、充实、梳理成如下知识体系。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选用依据。
这节课我们重点来复习一下折线统计图(教师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3.回顾折线统计图画法
预设学生回答:一副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应该包括标题、制作日期、单位、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和折线。
个学生回顾发言的机会,培养学生相互学习,敢于发表见解,小组合作意识,以及学生初步归纳、整理、形成知识体系和分析数据获取信息的能力。
】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⑴火眼金睛辨对错。
①从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中都能看出数量的多少。
()
②折线统计图主要反映数量增减的变化,但看不出数量的多少。
()
③条形统计图也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
()
(学生独立判断,主要围绕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进行对比判断、从而加深了印象,提高了练习的有效性。
)
2. 《新课堂同步学习与探究》第109页基础园地第1题。
下面是一个病人患病期间体温变化的统计图,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能了解到他的治疗情况吗?请你当一位小医生,你能给大家详细地说说这三天他的治疗情况?先和同桌说一说。
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⑴统计图的横轴和纵轴上的刻度分别表示()和()。
⑵护士每隔()小时给病人量一次体温。
⑶这个病人的最高体温是()摄氏度,最低体温是()摄氏度。
⑷他在4月8日12时的体温是()摄氏度。
⑸他的体温在哪段时间里下降得最快?哪段时间里比较稳定?
预设学生分析“哪段时间里比较稳定”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加以引导,让学生明白:从4月8日18时到4月9日18时病人体温在37度左右变化,比较稳定,说明病人的病情在好转。
(建议:学生分组观察讨论:从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教师巡视并加以指导。
并且让学生给该病人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设计意图: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亲身经历根据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的过程。
】
3.《新课堂同步学习与探究》第109页第2题。
⑶某地2011年上半年平均每月降水量是多少毫米。
学生独立解答,再全班交流。
这道题主要训练学生根据折线统计图分析数据获取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的
能力。
汇报时主要讲解你是怎样获得这些信息的。
2.综合练习,应用新知。
⑴完成教科书130页17题。
(学生可以将折线统计图绘制在教科书上。
独立分析统计图,获取信息,推测变化趋势。
交流时让学生说出选择折线统计图的理由,重点分析五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均寿命的变化呈怎样的趋势,并分析原因。
)
⑵完成教科书132页4题。
(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理由,分析统计图获得信息。
)
【设计意图: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统计观念和分析统计图获得信息,推测变化趋势的能力,培养学生从数据中获取信息的意识。
拓展学生不确定性思维。
】
3.拓展练习,发展新知。
《新课堂同步学习与探究》第110页智慧园地第3题。
⑴方方在6~12岁之间,()岁到()岁体重增长比较缓慢;()岁到()岁体重增长最快。
⑵你预测一下,方方到15岁体重大约是()kg。
⑶将你在这段时间内的体重情况与方方比较一下,你有什么发现?是否需要改进一下自己的膳食生活。
【设计意图:本题的目的是让学生不但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且能根据折线统计图数据变化的趋势做出合理的推测。
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了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培养了学生描述、分析数据和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
三、梳理总结,提升认知
今天大家学得开心吗?这节课你又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学生谈收获后,师要根据学生本节课的表现恰当点评,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和收获。
】
板书设计:折线统计图
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
回味课堂,我感觉亮点之处有:
⑴自主合作,搭建体系。
利用学生感兴趣的题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回顾所学知识。
为构建统计知识网络做好了充分铺垫,再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师引导学生全班交流、补充、梳理、形成知识体系。
⑵培养观念和意识,拓展思维。
通过综合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统计观念和分析图表获取信息,推测变化趋势的能力,培养学生从数据中获取有用信息的意识,拓展学生不确定性思维。
同时在学生参与对知识的整理和复习中感受数据中的数学,感受学习数的乐趣,逐渐培养学生回顾整理的好习惯。
2.使用建议。
本课注重把知识点相互连接构建知识网络,重点加强对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区别和联系的认识,然后通过交流合作进一步将知识系统化,注重对建模能力的培养。
3.需破解的问题。
在教学中,评价,一直都是一个薄弱环节。
如何使学生对自己在知识、能力、态度、情感等方面都有一个合理的评价,看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从而促进其自我完善与发展?希望各位同行领导和同行共同探讨。
相关联接:
1.青岛教材资源网/
2.《数学教学教师用书》青岛出版社,徐云鸿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