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重点知识梳理
七年级下册第五课《黄河颂》知识梳理!

七年级下册第五课《黄河颂》知识梳理!5、黄河颂知识点梳理复习+考点分析【文学常识】㈠作者资料。
光未然(1913—2002),本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今老河口西北)人,诗人、文学评论家。
主要作品有歌词《五月的鲜花》、组诗《黄河大合唱》、长篇叙事诗《屈原》等。
1949年后,一直在北京从事文艺活动。
先后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以张光年署名发表了大量文学、艺术评论。
文章立论谨严,文风洒脱。
㈡写作背景1938年,光未然(张光年)在前往延安的途中,经过黄河,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这些激发了诗人为黄河高歌的诗情,写出了长诗《黄河吟》。
后经冼星海谱曲,这部极具民族精神的音乐巨作《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成功首演。
从此,《黄河大合唱》激荡的歌声传遍了全国,激发了中国军民的抗日热情。
【重点字词】㈠字音字形。
(32个)⑴冼星海(xiδn);⑵气魄(pδ);⑶巅(diαn);⑷狂澜(IGn);(5)浊流(ZhU6);⑹宛转;(7)九曲连环(qu);(8)劈(pi););⑩一泻万丈;(11)浩浩荡荡;⑫哺育(bu);(13)榜样。
㈡词语释义⑴九曲连环:形容很曲折、复杂的情况,也可以形容河流弯曲。
⑵一泻万丈:瀑布飞流直下的气势。
形容江河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远。
也比喻文笔或曲调气势奔放。
【诗歌主旨】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伟大的民族,歌颂中华民族顽强奋斗的精神和不屈的意志,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表达了中华儿女坚定的决心和一往无前的勇气。
【内容概括】作者从黄河的自然特点(气势磅礴、惊涛澎湃)、地理特征(九曲连环、绵延万里)、黄河对中华民族的贡献(中华民族的摇篮、民族的屏障、激励着中华民族)等方面赞美了黄河一往无前的英雄气魄。
【写作特色】㈠抒情方式:直抒胸臆作者在诗歌中直抒胸臆,表达了对黄河的赞美之情,具有极强的号召力和感染力,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五年级上册语文 第五课《搭石》知识梳理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搭石》知识梳理我会写:汛xùn(汛情、汛期、防汛兵)访fǎng(采访、访友、访问)鞋xié(拖鞋、鞋子、皮鞋)挽wǎn(挽留、挽裤、挽袖)隔gé(相隔、间隔、隔三差五)懒lǎn(懒散、懒惰、好吃懒做)惰duò(惰性、惰心、怠惰)稳wěn(稳定、稳重、平稳)衡héng(平衡、均衡、衡量)协xié(协作、协商、妥协)我会认:间jià(间隔、间断、亲密无间)谴qiǎn(派遣、谴责、遣送)绰chuò(宽绰、阔绰、人影绰绰)多音字:涨zhǎng(涨水)zhàng(头昏脑涨)调tiáo(协调)diào(调动)处chǔ(处置)chù(四处)背bēi(背枪)bèi(背面)当dāng(当心)dàng(当作)间jiàn(间隔)jiān(夜间)形近字:汛(汛期)讯(喜讯)访(访问)仿(仿佛)懒(偷懒)赖(依赖)近义词:谴责一一指责平稳一一稳当间隔一一距离懒惰一一懒散协调一一和谐联结一一联系反义词:谴责一表扬懒惰一勤劳轻快一笨重大概一确切美好一丑恶理解词语:汛期:江河水位因降水集中、冰雪融化等季节性上涨的时期。
谴责:责备;严正申斥。
懒惰:不爱劳动和工作;不勤快。
俗语: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
平衡:几个力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各个力互相抵消,物体保持相对静止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绕轴匀速转动状态。
协调:配合得适当。
本文指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配合得很默契。
人影绰绰:形容人影多,姿态美。
本文指走在搭石上的人很多,影子倒映在水中,姿态非常好看。
理所当然:从道理上说应当这样。
联结:结合(在一起)词语扩展:ABCC式词语:清波荡漾人影绰绰波光粼粼炊烟袅袅人才济济人海茫茫赞美无私品质的词语:舍己为人无私奉献大公无私先人后己任劳任怨俗语:1得饶人处且饶人。
2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知识梳理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知识梳理第1课时延续文化血脉课程标准: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
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传统,增强与世界文明交流、对话的意识。
核心素养社会参与责任担当国家认同:具有文化自信,尊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能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知识梳理文明的价值文明是社会进步的状态,凝结着民族的价值追求。
文明是个体教养和开化的表征,也是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目标。
一、中华文化根1.中华文化的内容及特点(1)内容: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等。
★ (2)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2.中华文化能够薪火相传、历久弥新的重要原因是什么?它具有应对挑战、与时倶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3.文化的地位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怎样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5.中华文化的重要性中华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共同经历的奋斗历程,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贯穿着中华民族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家园。
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6.文化自信的内涵、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及做法(1)文化自信的内涵: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五上语文第五课课堂笔记

五上语文第五课课堂笔记一、课程概述五上语文第五课是一节以自然风光为主题的课程。
在本节课中,我们欣赏了美丽的自然景观,学习了如何描绘自然景色以及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
通过本文,我们将提高对自然美的感知能力,激发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二、重点词汇解析1.词汇一:苍穹含义:指天空,形容广阔无垠的蓝天。
2.词汇二:碧波含义:指水波清澈、碧绿的颜色。
3.词汇三:鸟语花香含义:形容大自然中鸟儿的欢叫和花香四溢的美好景象。
4.词汇四:诗情画意含义:形容文学作品或艺术作品中富有意境、充满情感的表现。
三、课文内容解析本文通过描绘大自然中的山水景色,展现了自然之美。
作者运用丰富的词汇和生动的描绘手法,将读者带入到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自然世界。
在课文中,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从而更加珍惜和热爱大自然。
四、课后练习解答1.问题一:本文的主题是什么?答案:本文的主题是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
2.问题二:作者是如何描绘自然景色的?答案:作者通过生动的词汇和形象的比喻,将自然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
3.问题三:本文给你什么样的启示?答案:本文启示我们要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珍惜自然资源。
五、学习方法与建议1.认真阅读课文,体会作者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2.学习作者描绘自然景色的手法,丰富自己的词汇库。
3.课后多进行户外活动,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创作灵感。
4.养成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良好习惯,为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欣赏了大自然的美景,还提高了自己的文学素养。
高一政治第五课知识梳理

高一政治第五课知识梳理姓名1.财政:。
(1)本质:。
(2)通过而实现。
2.预算(1)含义:经过的国家年度收支计划,是国家计划,是国家财政的。
(2)国家预算体系:预算和预算共同构成国家预算体系。
(无论哪一级预算都由各级政府制定,并由各级人大审批通过执行。
)3预算的内容:①财政收入:含义:国家通过的资金形式:、、、。
(90%来源于)②财政支出:含义:国家通过的资金作用:使国家的各种得以实现,反映政府的。
形式:支出;支出;支出;支出和其他支出。
4财政收支平衡:当年国家财政收入支出或收入支出,略有节余。
5 财政赤字:是指当年财政收人支出,出现的经济现象。
6.在预算和决算中,是最理想的状态。
此时,得到了最充分的利用。
1.财政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一,调节配置。
第二,促进的发展。
第三,促进的发展。
第四,促进的提高。
第五,是巩固国家政权的保证。
2.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1)(基础性因素)(2)政策3.发挥财政作用的关键:在发展上,大力。
1.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 ,依法 的基本形式。
2.税收的基本特征(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1) 性 (2) 性(3) 性,三者关系是: 首先, ,其次, , 总之,三者 。
)偷税:是纳税人有意违反税法规定,用 等方式逃避纳税的行为。
是纳税人 纳税期限,没有按时缴纳而 的行为。
)骗税:集中表现在用欺骗的手段获得 税。
:是纳税人以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
B 。
处以 ,3。
由司法机关予以 处罚。
1.国家税收的共同特征:(1)都是以为前提的分配关系。
(2)分配的主体是 (3)税款都是 。
(4)都是为国家实现其 而服务的。
2.我国税收的性质:是 的新型税收。
(1)是 的基本形式。
(2)是 的重要杠杆。
(3)是国家 的重要手段。
1.纳税人(1)定义:是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 和 。
(2)决定因素:一个经济单位或个人是否成为纳税人,是由 和企业或个人所处的 决定 (1)增值税〈增值额〉: (2)营业税〈销售额〉: (3)消费税〈特定消费品和消费行为〉: (4)企业所得税〈纯收益额〉: (5)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额〉,包括: ; ; ; ; ; ; ; ; ; ; 等11项。
初中道德与法治七上第5课:交友的智慧 知识点梳理

第五课交友的智慧
5.1让友谊之树常青
1.怎样建立友谊?
(1)建立友谊,需要开放自己。
敞开心扉,主动表达,朋友才不会彼此错过。
(2)建立友谊,需要持续的行动。
2.呵护友谊的要求
(1)呵护友谊,需要用心去关怀对方。
(2)呵护友谊,需要学会尊重对方。
(3)呵护友谊,需要学会正确处理冲突。
(4)呵护友谊,需要学会承受并正确对待交友中受到的伤害。
5.2网上交友新时空
1.网络交往的特点
(1)网络上的交往具有虚拟、平等、自主等特点。
(2)网络开启了通往世界的又一个窗口,但是有时却关闭了与他人沟通的心灵之门。
2.怎样做到慎重结交网友?
(1)需要考虑对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影响,学会理性辨别、慎重选择。
(2)虚拟世界的交往,带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我们要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
(3)将网上的朋友转化为现实中的朋友,需要慎重。
3.网络交往的利与弊
利:网上交往可以满足我们的一些心理需要,并且不必承担现实交往中那么多的压力和责任。
弊:但是,虚拟的交往难以触摸到生活中的真实。
4.注重现实交往
我们要学会在现实中与同伴交往,增加真实而贴近的感受,为友谊奠定更可靠的基础。
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2024-2025学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知识梳理+教材习题解析

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5.1延续文化血脉本课知识梳理1.中华文化的特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包容力;创造力▲2.为什么要传承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作用)①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③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3.为什么要坚定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①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②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③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4.如何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③吸收外来优秀文化,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5.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内涵丰富,博大精深▲6.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性/作用?)①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②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③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文化基因。
教材释疑点拨11.你知道这些不同民族传统节日的由来吗?与同学讨论:为什么这些传统节日能够传承至今7【提示】那达慕大会望果节盘王节春节2.(1)查找资料,分享交流你所了解的文化遗产价值。
(2)有人说,有些文化遗产在现代生活中没有实用价值,没有必要保护。
你认同这种说法吗?【提示】(1)①文化遗产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是人类历史文化的载体,是人们认识历史文化的无比珍贵的教科书。
②文化遗产也是提高人文素养,弘扬民族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怀的最好教科书,③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是不同民族,不同国家进行交流、促进了解,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宝贵资源,④文化遗产的价值,还在于它是进行学术研究,尤其是历史、文化、民俗、宗教和民族学研究的重要资源。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琥珀》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5课《琥珀》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知识点教材分析:本课是一篇说明文,也可称作科学小品。
作者柏吉尔用极其活泼、通俗易懂的文笔和充分的想象力,介绍了有关琥珀的科学知识,假想了这块琥珀的形成、发现的过程,评判了它在科学上的价值。
由于以讲故事的形式出现,使本课较为枯燥深奥的科学知识介绍变得生动有趣,吸引小读者。
文章既有形象的描绘、生动的记叙,又有科学的说明,因此是一篇富有情趣、引人遐想的课文。
作者介绍:柏吉尔(1804-1882)德国科学家、科普作家。
作品集有《乌拉波拉故事集》《活动》《爱的代价》等。
我会写:怒:怒吼愤怒发怒怒发冲冠吼:吼叫狂吼河东狮吼吼声震天脂:脂肪胭脂脂粉松脂拭:拂拭擦拭拭泪拭目以待餐:午餐西餐聚餐一日三餐划:划动划开划船划算晌:晌午歇晌晌觉后晌半晌辣:毒辣辣椒火辣辣心狠手辣渗:渗出渗透渗流渗水渗色挣:挣扎垂死挣扎番:番茄番薯番邦三番五次埋:掩埋埋伏埋没埋头苦干刷:冲刷刷牙刷鞋刷锅刷子测:推测预测测验变幻莫测详:详细详情安详不厌其详形近字:吼(吼叫)孔(孔雀)脂(脂肪)指(指示)拭(擦拭)试(考试)多音字:划:huá划船huà计划挣:zhēng挣扎zhèng挣脱扎:zhá挣扎zhā扎针zā包扎埋:mái埋藏mán埋怨近义词:柔嫩——娇嫩拂拭——擦拭忽然——突然照射——照耀可怕——恐怖猛烈——剧烈快活——快乐仔细——认真仍旧——仍然推测——推断反义词:高大——矮小断绝——恢复快活——难过少见——常见黏稠——稀薄详细——简略理解词语:【飒飒】形容风雨声。
【柔嫩】软而嫩。
【松脂】松树等树干上渗出的胶状液体,主要由松香和松节油组成。
【拂拭】掸掉或擦掉(尘土)。
【挣扎】用力支撑。
【逼近】靠近;接近。
【生机】生命力;活力。
【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黏稠】又黏又稠。
【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详细】周密完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课:重点知识梳理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例(扬州期末调研)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不同版本的《新华字典》在对同一个字词的释义上,出现了一些变化,如对“社”、“资”的新解释。
这一变化,从一个侧面佐证了中国30年来取得的巨大进步。
这表明文化创新(A)
A.来自社会实践 B.能够促进文化的繁荣
C.就是推陈出新 D.应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一方面,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创新,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源,准备更加充足的条件。
**3、文化创新的作用: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例1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把文化创新作为“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的重点。
国家之所以重视文化创新,是因为(B)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②文化创新可以取代传统文化
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繁荣④文化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例2当人们忙于经典翻拍之时,《士兵突击》、《李小龙传奇》等原创作品却非常热播。
它们的主创人员认为,与其频繁向经典作品“借光”,还不如多花点心思,让今天的原创成为明日的经典。
这种观点说明(B)
A 、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于传统经典
B 、文化创新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C 、应该否定传统文化,发展现代文化
D 、大众文化真正需要的就是原创作品***4、如何实现我国的文化创新?
①: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现。
文化创新离不开传统,同时又要注入时代精神。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在文化的交流、融合和借鉴中,必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为我所用。
④: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
既要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又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⑤: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发展中的主体作用。
例1、2008年10月14日,第十一届全运会吉祥物在山东济南揭晓。
吉祥物名为“泰山童子”,灵感来源于充满文化、自然内涵和动人传说的“五岳之
首”的泰山,以拟人化的泰山石赋予吉祥寓意。
这说(C)
A.客观事物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B.要尊重和理解文化的差异和个性
C.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例2、清代学者叶燮说得好:“孤芳独美,不如集众芳以为美。
”
这主要表明(A)
A.文化发展需要博采众长
B.优秀文化必然代替落后文化
C、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
D、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
推陈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