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第五单元基础知识整理
九年级化学第5单元化学知识清单

一、质量守恒定律1.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个规律叫质量守恒定律。
2.从微观上的原子、分子观点来看,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生成物的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原子的_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简称原子的“三不变”。
二、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1.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原则:一是绝不能凭空臆造,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各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必须相等。
2.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一般有三个,以下面的反应为例:C + O2点燃 CO212 32 44①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可读作: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
②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
可读作:每12份质量的碳跟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③表示:各种粒子之间的相对_数目关系。
可读作:每1个碳原子跟1个氧气分子完全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
三、化学反应的分类化学反应有多种分类标准,最常见的有:1.按反应的基本类型分为:(1)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 C + O2点燃 CO2 CO2+ H20 点燃 H2CO3(2)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
如: 2H2O 通电 2H2↑+O2↑ CaCO3 高温CaO+CO2↑(3)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C+ 2CuO 高温 2Cu+CO2↑Mg+2HCl = MgCl2 + H2↑Fe + CuSO4 = Cu+ FeSO4(4)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在复分解反应中,最大的特点是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不变!如:BaCl2 + H2SO4= BaSO4↓十2HClCuSO4 + 2NaOH= Cu(OH)2↓+Na2SO42.按物质在反应中氧元素的得失分,分为:(1)氧化反应:得到氧的反应。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知识点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
一、质量守恒定律: 。
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均保持不变(即原子的“三不变”)。
归纳:化学反应前后(1)六不变宏观:、、微观:、、(2)一定改变宏观:微观:(3)可能改变:
用磷燃烧的实验来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锥形瓶底放细沙的作用是,
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用铁与硫酸铜反应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为
二、化学方程式:叫做化学方程式。
1、遵循原则:①②
2、含义以C+O2点燃CO2为例
①: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如:
③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物质间质量比如:
三、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1、用含杂质的石灰石12.5克高温煅烧,完全反应后制得CO24.4克,求该石灰石中碳酸钙的纯度。
2、用200吨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炼铁,理论上可以炼出含铁96%的生铁多少吨?
3、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现要制取0.2克氢气,(1)要用锌多少克?。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第五单元)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重点难点知识点一:质量守恒定律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①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②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③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总结: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化学变化,不适用物理变化不参加反应的质的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不要遗忘空气中的物质一定不变的是:①各物质的质量总和;②元素的种类元素的质量;③原子的种类;④原子的数目;⑤原子的质量。
一定改变的是:①物质的种类;②分子的种类;可能改变的是:分子的数目。
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两个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表示两边各原子的数目必须相等。
知识点二:化学方程式1.书写原则:(1)以客观事实为依据(2)遵循质量守恒定律2.书写步骤(1)写: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2)配:配平化学方程式(3)注:注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以及生成物状态以下是配平的口诀记忆:左反应、右生成化合价、化学式系数平、原子等等号连、条件清生成物中气体、沉淀要用“”、“”来注明3.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1)配平:在化学式前填上适当系数,使式子左右两边的各原子数目分别相等,从而体现质量守恒定律。
(2)方法:①观察法:查左、右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然后在化学式前填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②最小公倍数法:找左右两边出现机会较多,原子个数变化较大地原子的个数的最的小公倍数。
③奇数配偶数法:a.找出方程式里左右两端出现次数较多的元素b.该元素的原子在各端总数是否是一奇一偶,选定这一元素作为配平的起点c.由已推出的化学计量数决定其他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知识点三: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的解题思路、基本步骤及注意事项(1)解题思路:审题分析——找关系——列比例——解出未知——写出答案在第一遍审题时,找出题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第二遍审题时,找出题中所提供的数据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直接或间接关系第三遍审题时,确定数据带入化学方程式中,列出比例式(2)基本解题步骤:“设、写、找、列、解、答”①“设”:设未知数②“写”:写出符合题意的化学方程式③“找”:找出已知量与未知量的比例关系;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出有关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并标在各物质化学式的下面,然后把题意中的已知量和待求的未知量写在相应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的下面上下对齐④“列”:列出已知量与待求量对应项的比列式⑤“解”:接触待求的未知量⑥“答”知识点四: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的基本类型(1)已知某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另一物质或反应物的质量(2)有关含有杂质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计算纯净物的质量=不纯物质的质量—杂质的质量=不纯物质的质量*纯净物的质量分数(纯度)=不纯物质的质量*(1—杂质的质量分数)物质的纯度=纯物质的质量/不纯物质的总质量*100%物质的纯度=不纯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化合物中该元素的理论质量分数*100%。
(完整版)初中化学第5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1、质量守恒定律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微观解释: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中,只是物质的分子破裂成为原子,而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均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最终宏观上物质的总质量守恒。
2、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时应该注意的问题: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若化学反应中有气体生成,则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应在密闭环境中进行二、量守恒定律的外延:(6个不变)1、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2、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3、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4、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5、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6、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质量不变;三、涉及的相关实验:1、铁和硫酸铜反应(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原理:Fe+CuSO==FeS(4+Cu注意事项:反应前要先用砂纸将铁钉打磨干净反应现象:铁定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天平仍然平衡2、白磷燃烧(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点燃反应原理:4P+5O 2P2Q注意事项:因为反应中有气体生成,所以反应应在密闭环境中进行锥形瓶底部细沙的作用:防止反映放出的热量使锥形瓶底炸裂玻璃管的作用是:引燃白磷玻璃管上气球的作用是:调节装置内压强,防止瓶塞崩开现象:白磷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放热,有大量白烟放出,气球先膨胀后缩小,联想:如该反应中不消耗瓶中气体,还有气体生成,则不应使用气球,因为气球体积增大后会产生较大的浮力,使向下合力减小,天平测的是物体对托盘的压力,会使实验误差较大。
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反应原理:Na2CO+2HCI==2NaCI+HO+C创注意事项:反应要在试验台上进行现象:固体溶解,烧杯中有气泡生成,天平指针向右偏4、镁条燃烧点魅反应原理:2Mg+O 2MgO反应类型:化合反应注意事项:该反应会发出耀眼白光,有可能伤害试验者的眼睛现象: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热,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白色固体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一、化学方程式:1、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化学方程式2、书写原则: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初中化学第五章知识点(精华版)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课题一、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和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
①一定不变:a.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变
b.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②一定改变:a.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
b.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③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
课题二、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1、遵循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②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书写:一写:写出正确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并用短线连接
二配:配平化学方程式
三标:标明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物的状态,并把短线改成等号
四查:检查化学方程式是否配平、反应条件、生成物的状态、等号
课题三、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计算步骤:
①根据题意设未知量x(x不带单位)
②根据题意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③写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原子)质量及已知量、未知量。
写在化学方程式中对应化学式的下面
④列出比例式,求解
⑤写答。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知识点

五个不变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知识点一、质量守恒定律⑴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⑵质量守恒定律的分析归纳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质量不变 宏观 元素的种类不变 原子的种类不变 微观 原子弹数目不变 原子的质量不变宏观——物质种类一定改变两个一定改变微观——构成原物质的粒子一定改变(变为构成生成物的粒子) 化合价可能改变两个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⑶关键词的理解 ①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所给予物质不一定都参加反应,若反应物有剩余,则剩余的物质没有参加反应。
必须强调“参加化学反应”②“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如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和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的和等于生成物氧化镁的质量。
还有蜡烛的燃烧,参加反应的石蜡和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和等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的和。
二、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及提供的信息⑴化学方程式的定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⑵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意义) ①哪些物质参加了反应(反应物) ②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 ③反应条件④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粒子数量比 ⑤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⑥在相同条件下,气体反应物与气体生成物之间的气体体积比 ⑶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以 C+O 2====CO 2 为例碳跟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
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①宏观:在点燃的条件下,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②微观:在点燃的条件下,每个碳原子和一个氧气分子反应,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③质量:在点燃的条件下,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⑴书写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不能捏造②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对于书写化学方程式就是要配平。
⑵书写步骤(书写化学方程式遵守五字诀:写、配、等、标、查) ①写:根据事实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中间用短横线相连。
②配:配平化学方程式,并检验(如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 基础知识总结

第五单元基础知识小结一、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本质原因是:一个可能改变:____________ _________3、这定律适用于任何变化(即一切变化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4、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注意事项:如果该化学反应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装置必须_______。
二、化学方程式1、定义:用来表示化学反应过程的式子叫化学方程式。
2、意义(1)质的方面:表明和及反应条件。
(2)量的方面: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比3、读法(以4P+5O22P2O5为例)(1)质的方面磷和氧气在的条件下反应生成。
(2)量的方面①每份质量的磷和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份质量的。
②每个磷原子和个氧气分子完全反应生成个分子。
4、书写原则(1)必须以为基础,绝不能凭空臆想、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和。
(2)要遵守,等号两边的各原子的与必须相等。
5、书写步骤:写、配、等、标、查。
4、化学方程式正错的判断方法:关键要五查:一查化学式,二查配平,三查反应条件,四查标号,五查等号。
注意:无气生气要标气,有气生气不标气;无固生固要标固,有固生固不标固。
三、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1、计算依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
2、计算的步骤:“设、写、找、列、求、答”,即:第一,设出未知数;第二,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第三,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的质量关系;第四,列出正确的比例式;第五,求出未知数;第六,写出简明答案。
为了便于记忆,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可编成顺口溜:一解二设最后答,化学方程式不能错;准确找到质量比,纯量代入不掺假;所有单位须一致,列式计算解决它。
3、基本题型:第一,有关纯净物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第二,含杂质物质(杂质不参加反应)的计算;第三,溶液中的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第四,过量计算;第五,无数据(或缺数据)计算;第六,有关图像及数据分析题。
4、常用的公式:m(纯) = m(不纯)×纯度m(不纯) = m(纯) ÷纯度5、特别提醒:当已知盐酸或硫酸的质量时,千万不要直接代入方程式进行计算,因为它含有水,要代入计算,必须先乘以溶质的质量分数。
初中化学第五单元基础知识复习

化学复习提纲【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第一节质量守恒定律一、探究实验:质量守恒的探究——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器材】托盘天平(及砝码)、锥形瓶、玻璃棒、气球【设计实验】①在底部铺有细沙的锥形瓶中,放入一粒火柴头大小的白磷。
②在锥形瓶口的橡皮塞上安装一根玻璃管,在其上端系牢一个小气球,并使玻璃管下端能与白磷接触。
③将锥形瓶和玻璃管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
④取下锥形瓶,将橡皮塞上的玻璃管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进,并将白磷引燃。
⑤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实验现象】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大量的热。
天平平衡。
【实验结论】反应前各物质的总质量=反应后各物质的总质量。
1、实验成功的关键:装置的气密性要良好。
2、玻璃管下端与白磷接触的目的:点燃白磷。
3、气球的作用:盛装锥形瓶里受热膨胀的空气和五氧化二磷,避免因锥形瓶内压强过大把瓶子弹开。
4、没有安装气球的后果:橡皮塞被弹开或炸裂锥形瓶。
5、锥形瓶底部不铺上细沙的后果:锥形瓶炸裂。
二、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1、质量守恒定律应用于化学变化,不能应用于物理变化。
2、质量守恒定律说的是“质量守恒”而不是其他方面的守恒。
3、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物之间要按一定的质量比相互作用,因此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是任意比例的反应物质量的简单加和。
4、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三、质量守恒的原因:从微观上看,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四、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1、求某个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计算时要考虑是否有气体参加反应,或者生成物中是否有气体,气体的质量不能遗漏。
2、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组成(化学式);3、判断反应物是否全部参加了反应。
五、化学反应前后: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元素的种类和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②不参加反应的
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③要考虑空气中
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
“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
量不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 2)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
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
变二、化学方程式
1、遵循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② 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书写:(注意:a、配平b、条件c、箭号)
3、含义以2H2+O2点燃2H2O为例
①宏观意义: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②微观意义: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每2个氢分子与 1 个氧分子化合生成2
(或原子)个数比个水分子
(对气体而言,分子个数比等于体积之比)
③各物质间质量比(系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每 4 份质量的氢气与32 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化合生成36 份质量的水
4、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
①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②通过什么条件反应:③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生
成物);④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等。
5、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三、化学反应类型
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②分解反应:由一种反
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③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
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④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
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2、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物质得到氧的反应
还原反应:物质失去氧的反应
氧化剂:提供氧的物质
还原剂:夺取氧的物质(常见还原剂:H2、 C、 CO)
3、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第6 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碳的几种单质
1、金刚石( 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
等。
2、石墨( 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
可用于制铅笔芯、干
电池的电极、电车的滑块等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CO 和 CO2 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 :焦炭 ,木炭 ,活性炭 ,炭黑等 .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
磨性。
二、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
,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
1、常温下的稳定性强
2、可燃性:
完全燃烧 (氧气充足 ),生成 CO2 : C+O2 点燃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 ),生成 CO: 2C+O2 3、还原性: C+2CuO 高温2Cu+CO2 ↑
CO2
点燃 2CO
(置换反应)应用:冶金工业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2Fe2O3+3C 高温 4Fe+3CO2↑
三、二氧化碳的制法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
(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
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O2 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H2 的发生装置。
( 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CO 只能用排水法
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CO2 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
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
2) 选用和制氢气相同的发生装置
3)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4)验证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能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验满方法:用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
证明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
3、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煅烧石灰石:CaCO3 高温 CaO+CO2↑
生石灰和水反应可得熟石灰:CaO+H2O=Ca(OH)2
四、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 ,无味的气体 ,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 干冰
2、化学性质 :
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CO2+H2O==H2CO3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
红,
H2CO3 == H2O+ CO2↑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 ↓ +H2O本反应用于检验二氧
化碳。
4)与灼热的碳反应:C+CO2高温2CO
(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剂, C 是还原剂)
3、用途:灭火(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
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又利用其化学性质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
温室肥料
4、二氧化碳多环境的影响:过多排放引起温室效应。
五、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有毒: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少氧气而中毒。
3、化学性质 : ( H2 、CO、 C 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①可燃性②还原性)
1)可燃性: 2CO+O2 点燃 2CO2(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H2 和 O2 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CO 和 O2 的燃烧火焰是:发出蓝色的火焰。
CH4 和 O2 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
鉴别: H2 、 CO、 CH4 可燃性的气体:看燃烧产物(不可根据火焰颜色)
(水煤气: H2 与 CO 的混合气体 C + H2O 高温H2 + CO )
2)还原性:CO+CuO△Cu+CO2 (非置换反应)应用:冶金工业现象: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Fe2O3+3CO 高温 2Fe+3CO2(现象:红棕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石灰水变浑浊。
)除杂: CO[CO2]通入石灰水或氢氧化钠溶液:CO2+2NaOH==Na2CO3+H2O CO2[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CO+CuO △Cu+CO2
CaO[CaCO3] 只能煅烧(不可加盐酸)CaCO3 高温 CaO+CO2 ↑注意:检验CaO 是否含 CaCO3 加盐酸:CaCO3+2HCl==CaCl2+H2O+CO2↑( CO32-的检验:先加盐酸,然后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