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分类归纳大全

合集下载

初三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初三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初三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一、物质的组成和分类1.1 物质的组成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离子等微观粒子组成的。

1.2 物质的分类1.2.1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称为纯净物,如氧气、氢气、水等。

1.2.2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称为混合物,如空气、海水等。

1.2.3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化合物,如水(H₂O)、二氧化碳(CO₂)等。

1.2.4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单质,如氧气(O₂)、氢气(H₂)等。

二、原子和分子2.1 原子原子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具有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2.2 分子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在一起构成的粒子。

三、化学反应3.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化学反应是物质在原子、离子或分子层面上发生的转化,产生新的物质。

3.2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3.2.1 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

3.2.2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

3.2.3 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3.2.4 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3.3 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化学反应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等。

四、溶液4.1 溶液的概念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均匀、稳定的混合物。

4.2 溶液的组成4.2.1 溶剂能够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称为溶剂,如水、酒精等。

4.2.2 溶质被溶剂溶解的物质称为溶质,如食盐、糖等。

4.3 溶液的性质4.3.1 均一性溶液中溶质和溶剂混合均匀,无明显分层现象。

4.3.2 稳定性溶液在一定条件下不会发生相分离现象。

五、常见化学物质5.1 氧气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具有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的作用。

5.2 氢气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

5.3 水水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是生物体生存的基础。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点大全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点大全

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分类1.单质:非惰性气体一般由两个原子组成:F2、O2、H2、Cl22.惰性气体:一般由一个原子组成:He、Ne、Ar、Kr、Xe3.化合物:氢化物居多:H2S、HCI、H3P,HF、HBr、HI二、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一)固体的颜色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氩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等气体。

三、初中化学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一)质量增加的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

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

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

(二)质量减少的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

2.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

四、初中化学物质的检验(一)气体的检验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

化学基础知识点初中大全

化学基础知识点初中大全

化学基础知识点初中大全1.原子和分子-原子是化学元素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在一起形成的。

-原子的质量数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

-原子核中的质子数称为原子序数,决定了元素的性质。

2.元素和化合物-化学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元素的符号由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或者前两个字母组成。

-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通过化学键结合形成的物质。

-化合物的化学式表示元素的种类和比例。

3.反应和方程式-化学反应是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的过程。

-反应物是化学反应发生前的物质。

-生成物是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的物质。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

4.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双分解反应:AB+CD-->AC+BD-合成反应:A+B-->AB-分解反应:AB-->A+B-取代反应:A+BC-->AC+B-氧化还原反应:涉及物质的电荷转移过程。

5.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元素按照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排列的表格。

-横向的行称为周期,纵向的列称为族。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化学性质分为金属、非金属和半金属。

6.气体、液体和固体-气体的分子间距离大,无规则排列。

-液体的分子间距离较小,有一定的规则排列但不定形。

-固体的分子间距离最小,具有规则的排列方式。

7.物质的性质-密度:单位体积内的物质质量。

-燃烧性:物质能与氧气反应并放出光和热。

-可溶性:物质能溶解在其他物质中。

-酸碱性:物质能反应产生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

8.pH值和酸碱中和反应-pH值表示物质溶液的酸碱程度。

-pH值越小,溶液越酸;pH值越大,溶液越碱性。

-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9.化学能和能量转化-化学能是物质间化学键的能量。

-化学反应中,有的反应放出能量,有的反应吸收能量。

-能量可以转化为热能、光能和机械能等形式。

10.九类离子和其化合物-铵阳离子:NH4+;如氮铵NH4NO3-氯离子:Cl-;如氯化钠NaCl。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归纳

化学概念与原理1.物质的组成与分类–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化合物根据组成元素的类别分为有机化合物(含碳的化合物,除碳的氧化物、碳酸和碳酸盐)和无机化合物。

原子结构1.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化学反应1.化学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多变一)–分解反应(一变多)–复分解反应2.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合成反应(或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

–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化学键1.离子键–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

–主要存在于离子化合物中。

2.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享电子形成的化学键。

–主要存在于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的分子中。

有机化学基础1.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虽含碳,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物。

2.有机物的性质–大多数有机物难溶于水。

–有机物受热容易分解。

–有机物的化学反应往往伴有副反应。

溶液与浓度1.溶液的定义–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组成–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3.溶液的浓度–质量分数:[ = 100% ]–摩尔浓度:[ = ]化学方程式1.化学方程式的表示–( + )2.化学方程式的平衡–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原子个数守恒: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

酸碱盐1.酸的定义–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2.碱的定义–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3.盐的定义–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气体与状态变化1.气体的性质–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初中化学34个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34个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34个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物质由原子、分子或离子组成。

2. 元素与化合物:由单一类型原子组成的物质称为元素,由不同元素以固定比例结合形成的纯净物质称为化合物。

3. 化学式: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4. 化学反应:物质之间发生的转化过程,通常伴随能量变化。

5. 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

二、物质的分类6.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各组成部分保持原有性质。

7. 纯净物:由单一物质组成,具有固定性质。

8. 氧化物:由氧元素和其他元素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三、物质的性质9. 物理性质:不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密度、熔点等。

10.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等。

四、化学反应类型11. 合成反应:两种或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

12.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分解生成两种或以上物质的反应。

13. 置换反应:一种元素与化合物反应,取代化合物中的另一种元素。

14. 双置换反应: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

五、化学实验操作15. 实验室安全:了解并遵守实验室规则,使用防护装备。

16. 仪器使用:熟悉常见化学实验仪器的名称、用途和正确使用方法。

17. 实验操作: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如称量、量取、混合、加热等。

六、常见物质与反应18. 酸碱反应: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19. 氧化还原反应:物质之间发生电子转移的反应。

20. 沉淀反应:两种溶液混合产生不溶于水的固体(沉淀)。

七、元素周期表21. 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原子序数的增加呈现周期性变化。

22. 元素周期表:按照元素周期律排列所有已知元素的表格。

八、化学计算23. 摩尔概念: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1摩尔物质含有阿伏伽德罗常数数量的粒子。

24. 质量守恒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质量守恒的计算。

25. 浓度计算: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或体积分数。

初中化学笔记大全知识点归纳

初中化学笔记大全知识点归纳

初中化学笔记大全知识点归纳一、走进化学世界。

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 物理变化。

- 定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冰融化成水、水蒸发变成水蒸气等)、玻璃破碎、汽油挥发等。

- 特征: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态、固态)等发生改变。

- 化学变化。

- 定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例如:铁生锈(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反应生成铁锈)、燃烧(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食物腐败等。

- 特征: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还伴随着能量变化(吸热、放热、发光等)。

- 物理性质。

- 定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 内容: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例如:铁是银白色固体(颜色、状态),酒精易挥发(挥发性)。

- 化学性质。

- 定义: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 内容: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腐蚀性、酸碱性等。

例如:氢气具有可燃性(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氧气具有助燃性(能支持燃烧)。

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 蜡烛的物理性质:白色固体,质软(可用小刀切割),密度比水小(将蜡烛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不溶于水。

- 蜡烛燃烧时的现象:- 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最亮,温度最高;内焰较暗;焰心最暗,温度最低。

- 用一个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迅速倒转烧杯,向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 熄灭蜡烛时的现象:有白烟产生,用火柴去点白烟,蜡烛能重新燃烧,因为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 实验步骤:- 收集两瓶空气(可用排水法或直接在集气瓶中收集),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用排水法收集)。

- 比较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盛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在空气中木条正常燃烧,在呼出气体中木条熄灭得更快,说明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低。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归纳大全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归纳大全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归纳大全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归纳大全一、基本概念: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 中子数(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17、原子的结构:原子、离子的关系: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见文末具体总结)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如:A + B = AB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如:AB = A + B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 + BC = AC + B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 + CD = AD + CB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汇总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汇总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汇总一、物质和分类物质是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单位,可以被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两大类。

纯物质又包括化合物和元素。

1.元素:由只含有同一种原子所组成,不能通过化学反应分解成其他物质的物质。

如氢气(H2)、氧气(O2)。

2.化合物:由不同种类的原子通过化学反应结合而成的物质。

如水(H2O)、二氧化碳(CO2)。

3.混合物:由不同种类的物质混合在一起组成的物质。

可以通过物理方法分离。

如空气、盐水。

二、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分类1.酸、碱、盐:根据物质在水中溶解时的离子性质,可以将物质分为酸、碱、盐。

-酸:酸溶液味酸,能够与金属反应产生气体,并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如硫酸(H2SO4)、盐酸(HCl)。

-碱:碱溶液味苦,可以与酸中和生成盐和水。

如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2)。

-盐:盐溶液味咸,由酸与碱中和生成。

如氯化钠(NaCl)、硫酸铜(CuSO4)。

2.氧气、水、二氧化碳:这些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物质。

-氧气(O2):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是燃烧的必要条件。

-水(H2O):无色、无味、无臭,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许多化学反应中的溶剂。

-二氧化碳(CO2):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三、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1.化学反应:物质之间发生的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称为化学反应。

常见的化学反应有: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合成反应:两个或更多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

如2H2+O2→2H2O。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分解成两个或更多的新物质。

如2H2O→2H2+O2-置换反应:元素或离子在化合物中互相交换。

如2Na+Cl2→2NaCl。

-氧化还原反应:涉及电子的转移过程。

如2Na+Cl2→2NaCl。

2.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方式。

如化学方程式2H2+O2→2H2O表示了氢气和氧气生成水的过程。

四、常见实验室仪器和操作1.常见实验室仪器:试管、试剂瓶、量筒、分液漏斗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