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秘密》读书心得体会

合集下载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通用21篇)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通用21篇)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通用21篇)童年的秘密读后感(通用21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童年的秘密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篇1最近,我拜读了意大利著名教育学家、儿童心理学家蒙台梭利的著作《童年的秘密》,使我收获颇多,感悟颇多。

记得刚看到书名时,便吸引了我,引起了我心灵的共鸣,童年的秘密是什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众多的困难,其中成人所设置的障碍是关键。

我们成年人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孩子,对设计孩子的人生越来越“热心”、“积极”、“强势”、“自我中心主义”,根本不管孩子的感受和想法,作为童年主人的孩子反而几乎失去了选择童年幸福的权利,常常是大人和孩子产生冲突的原因。

成人不应该按自己的意愿让孩子做什么不做什么,不应该把儿童当作没有生命力的物体,不应该在他小的时候随便支配他,在他长大以后又让他惟命是从。

应该努力去理解儿童的需要,这样就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使他们得到满足。

蒙台梭利认为:成人需要一个新人去唤醒他们,用他们早已失去的那种富有的活力的勃勃生机再次激发他们,成人需要一个以不同方式行事的人给他们以更好的生活启发。

《童年的秘密》一书是不可多得的一本好书,它给我带来心灵的震撼和永恒的思考。

作为一名教育者,我应该仔细观察和研究儿童,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去发现他们“童年的秘密”。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篇2《童年的秘密》由意大利当代教育史上最伟大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之一玛丽亚所著,本书深刻揭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秘密,并解释成人对儿童的阻碍和压抑是儿童心理发生偏差的根源。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受启发。

正确对待孩子,改变是不可避免的。

改变家长、家长和老师的观念是必要的。

总之,有必要改变成人的观念,树立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思想。

在作品中,蒙台梭利阐述了她对儿童教育的观点,其中之一就是创造一个合适的儿童环境。

读书心得童年的秘密(7篇范文精选)

读书心得童年的秘密(7篇范文精选)

读书心得童年的秘密(7篇范文精选)读书心得童年的秘密篇1童年的世界里是丰富多彩的,同时童年的世界里也有许多秘密。

当我读完《童年的秘密》第一部分,就了解了其中的秘密。

未读这本书之前,对于童年的世界,我只是一知半解也就是解不开其中的谜。

阅读了第一部分,透彻理解了儿童对外界秩序有一个敏感期。

由此深切体会到姐姐带外甥到娘家时,小外甥为什么总是哭闹,那就是从一种环境到另一种环境的适应过程。

揭开可儿童具有两重秩序的秘密(即儿童具有两重秩序感。

其中之一是外部的,这种秩序感从属于儿童对他本身与自我的环境的关系的感知。

另一个是内部的,这使儿童意识到自我身体的不一样部分和它们的相对位置。

这种敏感可称之为“内部定向”。

),对于将来当妈妈的我,大有帮忙,懂得儿童经常哭闹会受到秩序的影响,不去埋没儿童的两重秩序。

《童年的秘密》告诉我们,教育能够采用一种帮忙儿童的自然发展的方式去保护和培育儿童,从而对这些自然特性产生影响。

所以教育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发现儿童真正的本性,进而帮忙他正常发展”。

在那里,除了环境和材料之外,某些条件是异常重要的,那便是“成人中立的特征”。

蒙特梭利创办的第一个儿童之家,那些父母是文盲,他们忙于生计而无暇多份精力给孩子,他们的教师是毫无野心和先入之见的普通劳动妇女,这就导致了一种理智的沉静。

教师必须沉静。

他是一种更深沉的平静,一种空白,或更好的、无阻碍的状态,这种状态是内心清晰的源泉。

这种沉静由心灵的谦虚和理智的纯洁组成,是理解儿童所必不可少的条件。

于是,我明白了一般传统教学法的教师与蒙特梭利教学法的教师的根本不一样:一般传统的学校,教师只是认识小朋友的行为,明白要照顾他们,也明白为了教育他们应当做些什么;蒙特梭利的教师,眼前应是一位还没有被认识、完全有待于被了解的孩子。

站在孩子旁边,观察孩子。

让孩子在自理中获取生理的独立,在自由选择中获取意志的独立,在无止尽的独立工作中获取思想的独立。

也就是说,我们要追随儿童。

读童年的秘密有感心得(精选17篇)

读童年的秘密有感心得(精选17篇)

读童年的秘密有感心得(精选17篇)读童年的秘密有感心得篇1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中有一段是这么说的:“人们对儿童心理上的创伤仍然知之甚少,但是他的伤痕大多数是由成人无意识地烙上去的。

”对此,我也深有同感。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一些家长阻止孩子不让他们做很多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些成人看孩子做事“不顺眼”,怕孩子浪费时间、打坏东西等,总是让孩子按照他们的节奏来生活。

当他们看到一个儿童正在作巨大的努力做某些似乎毫无成效的事情,而这些事情他们本人一瞬间就可以做完,并且做得完美得多的时候,这时他们就会按捺不住自己地想去帮助这个儿童。

早上起床时,孩子正在努力地学着自己穿衣服,父母看见了,非但没有给予表扬、鼓励,反而担心孩子穿衣服的速度太慢,会耽误自己的上班时间,于是一把夺过孩子手中的衣服,麻利地为孩子穿戴整齐。

当一个成人看到自己的孩子端了满满的一杯子水,正小心翼翼地向前挪动着步子时,他就开始担心孩子会不会摔倒。

内心的种.种担忧迫使他快速地从孩子手中将杯子夺过来,不让孩子自己端杯子。

另外,迫于现代社会竞争的激烈,有些家长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给孩子报这报那的辅导班,双休日时,家长带着孩子穿梭于各种学习班,小小孩子没有了游戏时间、没有了童年的欢乐。

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仔细想一想,我们成人确实经常犯这样的错误。

由此我想,成人如果给予孩子不恰当的帮助或以不科学的教养观去教导孩子,过分地给予些什么、看到孩子发生错误急着想干预些什么,还不如做一个观察者,给孩子充分的空间和时间,让其自然地展现和成长。

还有,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觉得,最好的教育或许就是不教。

这也许让那些拥有“满腹经纶”的父母们大吃一惊,但,事实确实如此。

在《童年的秘密》中,蒙台梭利毫不留情地对成人进行了斥责,他把成人对儿童的关爱看作是成人的自私自利,当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成人在照看及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时会走弯路,或出现一些错误的举动,但在孩子面前,我觉得,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无私的。

《童年的秘密》读书心得5篇

《童年的秘密》读书心得5篇

《童年的秘密》读书心得《童年的秘密》读书心得5篇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

到底应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童年的秘密》读书心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童年的秘密》读书心得1《童年的秘密》这本书是幼儿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的作品,它揭开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神秘面纱,提出了“敏感期”这一极富革命性的理念,并对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进行了反思,指出成人应该处于观察者的地位,富有智慧地爱孩子,不要压抑孩子的发展。

这本书理论性比较强,但内容贴近现实,从新生命的形成,新生儿的降生,抚养过程,肢体和心理发展细节等方面逐步揭示儿童发展的秘密。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更加深刻体会到教育孩子的职责之重,任务之巨。

每个成人都自认深爱儿童,甚至愿意为孩子付出一切,包括自我牺牲。

但这仅仅是成人父母的一厢情愿和自以为是。

成人愿意奉献却绝不愿改变自己的观念,成人忙于照料儿童却不放手给予自由,成人在无意中压抑着儿童个性的发展,可成人却要儿童为他所得到的“爱”而妥协,成为一个事事“听话”的孩子。

成人无法理解儿童,将儿童看作一张白纸,去填补成自己想像的样子。

儿童如果与所设想的有所不同,都将被强迫加以纠正。

成人并没有站在一个正确的角度看待儿童,真正理解儿童。

成人把自己视为儿童的造物主,可蒙台梭利却说:“是婴儿促使了父母的产生。

”新生命拥有一种本能。

儿童个性发展的关键在于他们自己。

在儿童体内存在一种神奇的力量,成人不恰当的打扰只会阻碍这种力量的发展。

我们应遵循儿童成长的规律,顺应儿童身体和心理的发展,为儿童成长提供自由的,温馨的,充满真正爱的环境。

体味其中的.文字,时时引起共鸣。

这本书让我更加理解孩子,关注孩子的心理历程。

摒弃自己的强加意志,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看,他如何发展成一个更好的人,我应创造一个什么样的环境去适应他的合理发展,我应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好,来以身作则地为他提供一个好的榜样,诸多问题,值得不断思索。

关于童年的秘密读书心得体会5篇

关于童年的秘密读书心得体会5篇

关于童年的秘密读书心得体会5篇读书是做人的根本,它可成就礼贤之士、诚信之客和德善之人,读书要四到:一是眼到,二是口到,三是心到,四是手到。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童年的秘密读书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关于童年的秘密读书心得体会1看了《童年的秘密》,我想起了两个字——悲悯。

这两个字,我从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中感受到过,在陶行知先生身上看到过,在霍懋征老师身上看到过,在《窗边的小豆豆》里的“小林宗作校长”身上看到过。

我在《童年的秘密》里,看到了一个富有爱心和责任意识的教育家,她用爱的眼光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儿童发育与成长的秘密。

正如作者所言:儿童只有在一个与他的年龄相适合的环境中,他的心理生活才会自然地发展,并展现他内心的秘密。

她认为,一个儿童之所以不能正常地发育和成长,主要是因为受到了的压抑,是社会赋予了成年人截然相反的使命:让他们有权决定儿童的教育和发展。

我一边阅读此书,一边在想着自己班级里的那个很有“个性”但是其实却处于弱势需要关注的孩子,把自己和那个孩子以及他们的家长和书中的人物对号入座,不禁思绪万千。

一个男孩子,他不足七个月就被生下来,在医院里花了好几万元护理费才出院回家。

出生后由爷爷奶奶带着,父母离开偏远的农村老爱来厦门打工,于是他成了留守儿童。

由于早产儿的身份,他在家里被视为意外捡到的宝贝,以致宠爱过度。

他的学前教育几乎是一片空白——不识字,不讲文明。

用蒙台梭利的话来说,就是错过了教育的敏感期。

当他到了入学年龄,他的父母把他送进了一所新办的区实验小学,把希望寄托在老师们身上。

但是,孩子的智力发育不足(智商只有七十几),决定了他的学习生活是要让父母失望的。

刚入学时,他的半普通话半家乡话,常让同学老师们听不懂。

老师们有一半的话,他也是听不懂的。

由于他经常用不文明的表达方式与别人沟通,如打人,吐口水,他的每个同桌都从同情变成不满,从满腔热忱地要帮他,变成心灰意冷地远离他。

上课时他基本没有在听,也听不懂,他坐不住,别人在忙着与老师互动,他忙着做小动作。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十五篇)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十五篇)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十五篇)《童年的秘密》读后感1《童年的秘密》是由意大利当代教育史上最伟大的幼儿教育家和改革家玛利亚·蒙台索利撰写的,通过自己在“儿童之家”的教育实践得出了正确的教育方法和疗救之方,揭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秘密,说明成人对儿童的阻碍和压抑是导致儿童出现心理偏差的根本原因,通过对本书的阅读,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蒙台梭利讲到的有关对幼儿的教育,无一不是以尊重幼儿为前提下,尽量让幼儿在最自然的环境下,在自愿与自我选择的条件下进行的,从而总结经验,完成自我认知的提升!我想,这时,孩子的心里肯定是最轻松愉快的,而我们知道快乐容易产生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孩子有兴趣,还怕他不会学习吗?因此,作为一个孩子的教育者,首先就要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会让你的教育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只是一味被动接受教育,势必会造成烦躁与抵触的心理,即使是成人也不会有什么学习热情,更不要说是孩子了!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学习对儿童进行心理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我们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将会游刃有余,还怕孩子调皮,会造成教育失败吗?我相信,教师的行为、教育方法及理念无疑会潜移默化的传导给学生,从而影响到一代人的一生。

儿童内心的真实景象,它与我们对儿童习以为常的理解是不同的,这就是“童年的秘密”。

那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首先要把孩子置身于一个愉快的环境,所学的内容要对孩子很有吸引力的。

作为教师要想把课上好,首先就要把课设计好,要吸引孩子的目光,是孩子想要知道的、感兴趣的!其次是教育者的沉静。

它是一种更深沉的平静、一种空白,即我们所说的客观的心理。

不论做什么事都要先想好再做,多去看、去观察,少去说、去批评!孩子不喜欢一个爱唠叨的教师。

最后是要给儿童特殊的作业材料,使孩子能被材料所吸引,促使其分析和运动,从而使他们聚精会神,精力集中。

儿童就会获得一种满足感和快乐感。

这样儿童就向正常化迈进。

即学会克制自我、平静地生活及喜欢学习。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精选18篇)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精选18篇)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童年的秘密》读后感(精选18篇)《童年的秘密》是一本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意大利当代教育最伟大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玛利亚。

蒙台索利撰写的。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童年的秘密》读后感(精选18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篇1《童年的秘密》中蒙台索利深刻地揭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秘密,说明成人对儿童的阻碍和压抑是导致儿童出现心理偏差的根本原因,并通过自己在“儿童之家”的教育实践指出了正确的教育方法和疗救之方。

通过对本书的阅读,给我留下很深的启示。

“精神分析揭示出儿童所遭受的痛苦源于成人对儿童自发性活动的压抑”这是《童年的秘密》第一章今日儿童中的一句话,这句话,一直在我脑海中回荡,无法忘却。

让我反思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学中是否运用教师的压制了孩子自发性的活动?蒙台梭利还从七个方面讨论了儿童的发展以及成人是如何阻碍儿童的发展的。

第一、成人为了自己的方便而强迫儿童长时间睡觉。

蒙台索利指出,如果我们要为儿童的个性发展提供帮助,鉴于儿童是一个弱者,那么有着更强个性的成人在指导儿童的时候必须控制自己。

第二、蒙台索利认为,儿童并非守株待兔般地等待行走能力的发展,而是通过练习获得的,因此,成人必须调整自己以帮助儿童享受行走的乐趣。

第三、蒙台索利表示,当我们评价儿童的心理发展时,我们应该根据言语的出现以及从工作中激发出的手部动作的出现来考虑幼儿的心理发展。

第四、蒙台索利批评成人并不是从儿童最基本的心理需要出发去帮助儿童,而是取代儿童完成了所有他们想要自己独立完成的活动。

第五、蒙台索利指出,成人用自己的行动取代儿童的行动不仅表现在行动方式上,还表现为通过暗示把自己的意识渗透到儿童的意识中,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儿童。

第六、蒙台索利认为,由于成人不理解运动对于儿童的重要性,所以他们阻止儿童的身体活动。

而一个“失去肉体自由”的人要比失聪的人和盲人承受的痛苦更悲惨也更严重。

《童年的秘密》读书心得体会(通用12篇)

《童年的秘密》读书心得体会(通用12篇)

《童年的秘密》读书心得体会《童年的秘密》读书心得体会(通用12篇)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

那么要如何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童年的秘密》读书心得体会(通用12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童年的秘密》读书心得体会1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书中的前言部分简要的介绍了蒙台梭利的生平和儿童教育观。

她创办“儿童之家”,从事儿童的心理和教育研究,撰写教育著作,促进了儿童教育事业的发展。

全书分为三大部分,介绍了儿童生理、心理各阶段的发展;儿童的教育;爱的智慧;成人与儿童的冲突等等。

其中很多部分让我值得揣摩、思考和回味。

《童年的秘密》中有一段是这么说的:“人们对儿童心理上的创伤仍然知之甚少,但是他的伤痕大多数是由成人无意识地烙上去的。

”这些创伤,几乎全部都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儿童的心理所造成的,我们自以为是为了孩子好,但其实却造成了相反的后果。

好心办坏事的例子,太多了。

蒙特梭利在儿童的秩序感一章中举了很多极易引起共鸣的例子,看的时候可能很多父母会说,是的,我的小孩就是这样,由于错误的解读,大人常将孩子这些行为解释为无理取闹,而强制要求孩子妥协。

虽然某些要求我们不理解小孩的想法,但只要没什么伤害性,为何不顺着小孩的意思呢?当事情按着小孩的预期发生,他比较会有安全感,我们大人不也较喜欢用习惯的方式做事嘛。

当满足了小孩很小的要求,大人将很惊讶地看到小孩竟可以完全的顺从,不然小孩就会奋力的争取,如果长期外在发生的事都不是他能"控制"的,有可能会产生无用感,对小孩意志力的培养极为不利。

成人无法理解儿童对感兴趣事物的热爱,他们对一切都习以为常,并认为自己了解这些事物。

所以他们感到乏味和疲倦,他们对工作不再热爱,开始被动行事,儿童的那种专注、探索、发现和创造也自然随之消失。

蒙台梭利认为:成人需要一个新人去唤醒他们,用他们早已失去的那种富有的活力的勃勃生机再次激发他们,成人需要一个以不同方式行事的人给他们以更好的生活启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童年的秘密》读书心得体会
《童年的秘密》读书心得体会
当了妈妈后,自然而然比较关注一些幼儿书籍。

有时候真的非常好奇,宝宝们的小脑袋到底在想什么?怎么样的环境才有利于孩子成长?一本《童年的秘密》,不尽让我们成年人感到羞愧,愧对于上帝托付给我们的孩子。

我们真的了解孩子吗?
我们家小孩现在两岁,家里的东西有了变化,或者放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他就火眼金星,一下子就能发现。

他的喜羊羊气球,一直在门口鞋柜子上放着,有天收拾拿下来了,立即被他发现,“嗯嗯”个不停,指指气球,指指鞋柜。

直到我们放上去才行;毛绒玩具原来在他的小床上放着,有天放在了沙发上,被他发现,还必须物归原位。

特别是前天中午家里来了客人,孩子想跟我们一块吃饭,可是到了他午休的时间了,我就把他抱到床上,把罩衣给他脱了,结果他嚎啕大哭悲痛欲绝,我怎么安慰都不是。

最后我又把罩衣给他穿上了,他马上就平静下来了。

看了《童年的秘密》,我才知道:这就是儿童对秩序的热爱,自然界赋予儿童对秩序的敏感性,一旦秩序被破坏,孩子会感到不安,就强烈要求恢复原状。

大人在这一点比孩子的敏感性差远了,根本注意不到什么东西移位了。

孩子认为气球就应该是在鞋柜上的,毛
绒玩具就应该在他小床上的,可能孩子认为到吃饭的时候了,罩衣就应该穿在身上。

孩子就是通过这些外部秩序而认识她周围的环境,并理解他自身与环境的关系。

如果孩子的这种秩序感经常被破坏,孩子会通过叫喊来表达自己的痛苦,甚至会采取生病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焦虑。

这本书真的让我受益匪浅.
有句话印象很深刻,是这么说的:"人们对儿童心灵上的创伤仍然知之甚少,但是他的伤痕大多数是由成人无意识地烙上去的"这些创伤,几乎全部都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儿童的心理所造成的,我们自以为是为了孩子好,当然我们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是用错了方法,这造成了相反的后果,好心办坏事的例子,太多了。

而《童年的秘密》里蒙台梭利或者指出常识性做法的谬误,或者提出了一些我们未曾想到过的地方,因此这本书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非常值得一看。

这本书里的好的观点是在太多,我现在就讲几个对我感触比较深的片段吧。

敏感期,这是蒙台梭利理论体系中的重要一点,我们知道,蜜蜂的幼虫都要经过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所有的雌幼虫都可能成为蜂皇。

但这个蜂群只选择一只雌幼虫作为蜂皇。

工蜂为她准备一种称为"蜜蜂食料"的特殊食品。

被喂了这种极美的食物之后,这个被选中的雌幼虫就成为这个蜜蜂群体的蜂皇。

如果工蜂挑选她时,她已经年岁较大,就不可能成为一只蜂皇,因为她已经不再会有贪婪
的食欲,她的身体不可能再发展成一只蜂皇。

这些例子可以使我们意识到儿童发展中的一个关键因素。

儿童内含着生机勃勃的冲动力,由此使他产生惊人的举动。

不能跟随这些冲动力,意味着他们软弱和无活力。

然而当敏感期儿童的需要未得到满足时,这是就会有一种外部表现,成人称之为"发脾气"。

然而这真的是儿童的一种无理取闹吗?当然不是,是因为我们成人不知道不了解儿童这种反应背后的原因,便把它加上了"瞎想"、"任性""发脾气"的名称。

我们把任何没有明显动机的行为,任何固执或无理性的行为当做任性。

我们也注意到某些发脾气的方式会更加恶化。

很多任性的行为只是人们过去错误地对待儿童并由此恶化而导致不正常的结果。

跟敏感期的内部冲突有关的各种瞎想就像敏感期本身一样是短暂易逝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