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9 旅游区景区与绿地系统的规划与设计
景区绿化设计与施工方案

景区绿化设计与施工方案1. 引言景区绿化设计与施工方案是景区规划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提升景区的美观度,还可以改善游客的体验。
本文将围绕景区绿化设计与施工方案进行详细的介绍,包括设计原则、绿化植物的选择以及施工流程等内容。
2. 设计原则2.1 适应性原则景区绿化设计应充分考虑到当地的气候、土壤以及生态环境等因素,选择适应性强的绿化植物进行布置。
同时,要合理利用景区的地形地貌,创造出独特而具有当地特色的景观。
2.2 生态平衡原则景区绿化设计应尽量保持生态平衡,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干扰。
因此,在植物选择上应以原生植物为主,避免引入外来物种。
此外,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景区的土壤和水资源,避免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的破坏。
2.3 可持续性原则景区绿化设计应注重可持续发展,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管理,确保景区的绿化效果能够长期保持。
在施工过程中,应合理利用雨水和废弃物等资源,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3. 绿化植物的选择绿化植物的选择是景区绿化设计中的关键环节,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3.1 适应性绿化植物的选择应考虑到当地的气候、土壤以及生态环境等因素。
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应选择适应性强的植物。
例如,在干旱地区,可以选择具有耐旱性的植物,如仙人掌、龙舌兰等;在湿润地区,可以选择耐湿性强的植物,如水仙、蕨类植物等。
3.2 视觉效果绿化植物的选择要根据景区的主题和风格来确定。
例如,如果景区的主题是清新自然,可以选择一些花草繁茂、色彩鲜艳的植物,如薰衣草、玫瑰等;如果景区的主题是古典雅致,可以选择一些形态优美、文化内涵丰富的植物,如梅花、松柏等。
3.3 生态功能绿化植物的选择还要兼顾其生态功能。
例如,可以选择一些能够吸收有害物质、净化空气的植物,如吊兰、常春藤等;还可以选择一些能够减少土壤侵蚀、保持土壤湿润的植物,如罗汉松、白榆等。
4. 施工流程景区绿化设计与施工方案的实施需要遵循一定的流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4.1 方案设计方案设计是整个施工流程的起点,它包括对景区的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制定具体的绿化设计方案。
旅游景区的规划和设计

旅游景区的规划和设计旅游景区的规划是制定旅游景区的发展目标和战略,确定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式以及规模,制定景区的整体布局和功能分区,制定景区的整体发展规划和时间表。
规划的第一步是对景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文化资源进行科学的评估和分析,了解景区的潜力和特点。
在此基础上,制定旅游景区的发展目标,明确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根据发展目标确定景区的规模,包括游客容量、景点数量和面积等。
同时,根据资源特点确定景区的定位,是自然景区、文化景区还是综合型景区。
根据定位确定景区的发展策略,包括开发自然景观、文化遗产、特色小镇等。
最后,制定景区的整体规划,包括整体布局和功能分区。
整体布局包括交通、住宿、餐饮、娱乐等基础设施的规划,确保游客的便利和安全。
功能分区包括景点、展馆、商业区、休闲区等的规划,提供不同的体验和服务。
旅游景区的设计是根据规划制定景区的具体建设方案,包括建筑的外观设计、景观的布局和植被的选择等。
景区的设计应该与规划相结合,实现规划的目标和要求。
首先,建筑的外观设计应该与景区的主题和特色相符,突出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景观的布局应该注重游览路线的合理性和便利性,保障游客的安全和流畅性。
在景观的选择上,应该注重保护环境和生态,选择本地的特色植被和景观,体现地域的特点和文化的内涵。
此外,商业区的设计也是关键,应该注重商业街的布局和商家的配套设施,提供便利的购物和餐饮服务。
除了规划和设计,旅游景区的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景区的管理应该注重游客的服务和保护景区的环境。
景区应该提供便利的交通和停车设施,提供高质量的导游和解说服务。
景区应该加强对游客的安全保护和教育,设置警示牌和安全指示,提供紧急救援设施。
同时,景区应该注重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加强对游客的环保教育,倡导绿色出行和文明旅游。
综上所述,旅游景区的规划和设计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只有合理的规划和精心的设计,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同时,景区的管理也是不可忽视的,只有严格的管理才能保护景区的环境和提高安全水平。
旅游绿化设计方案

旅游绿化设计方案背景旅游业是一个与自然环境密不可分的行业。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旅游业在各国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也不断提升。
然而,随着大量游客的涌入,一些旅游景点的环境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其中,景区的绿化问题尤为突出。
因此,本文旨在提出一些旅游绿化设计方案,以实现景区的生态保护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方案1.选择本地特色植被进行绿化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特色植被,选择适宜生长的当地植被进行绿化,不仅可以在视觉上更好地融入环境,还可以保护地方文化和自然生态。
此外,在选择植被时,需要考虑其生长周期、适宜环境、抗风抗旱能力等因素,确保绿化效果能够稳定持久。
2.建立生态保护区在景区中设立生态保护区,进行更为细致的管理和保护。
可以根据不同植被的生长需求和特点,对不同植被进行不同的保护和管理措施。
如对于稀有或易受损的植物,可以在其周围设置禁止踩踏的区域,对于需要经常修剪的植物,可以设置固定的修剪周期和方式。
3.实现生态循环利用景区内日常产生的垃圾、凋落物和剪枝等废弃物,可以通过一系列生态循环利用的方式,变废为宝,充分利用资源。
如将凋落叶和剪枝做成肥料,用于绿化区内的植物生长;将废弃物做成压缩砖,进行道路修建等等。
4.引入宜人的自然元素在景区内,可以考虑引入一些宜人的自然元素,如水景、桥梁、花坛等等,以丰富游客的游览体验。
但在设计过程中也需要注意自然元素的环保性和可维护性,避免带来不必要的环境负担。
结论景区绿化作为旅游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应该更多地关注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选择本地植被、建立生态保护区、实现生态循环利用和引入宜人的自然元素等措施,可以实现景区的绿化、生态保护和提升游客体验的多重效果。
同时,需要注意在设计和管理过程中,更要把生态保护放在第一位,保持可持续和健康的发展方向。
旅游区绿化工程施工方案

旅游区绿化工程施工方案一、工程背景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区的绿化工程变得越来越重要。
绿化工程不仅可以美化景区环境,增强游客的游览体验,还能保护生态环境,提升旅游区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因此,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绿化工程施工方案对于旅游区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工程目标本绿化工程的目标是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施工,打造旅游区独特、美丽的绿色环境,以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并取得以下成果:1.创造出宜人的自然景观,增加旅游区的吸引力。
2.通过合理配置植物,增强景区的生态环境,提高空气质量。
3.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增加。
4.有效管理绿化工程,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
三、工程内容1. 预研和规划阶段在施工前的预研和规划阶段,需要进行以下工作:•调查旅游区的地理、气候、土壤等自然环境特征。
•评估旅游区的绿化需求和现有状况。
•制定绿化规划,包括植物种类、分布、数量等详细信息。
•编制施工进度计划和预算。
2. 土地准备和植物选择根据规划确定的植物种类和分布,在工程开始前需要进行土地准备工作:•清理和平整土地,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测量和划定绿化区域的边界。
•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
•考虑植物的生长形态和特性,以确保绿化效果和景观效果的协调统一。
3. 植物种植和养护在种植和养护阶段,需要进行以下工作:•制定种植方案,包括植物的种植密度、排列方式等。
•进行植物的疏散播种或移栽。
•定期给予植物充足的水分和营养。
•进行植物的修剪和整形,保持良好的景观效果。
4. 绿化工程管理为了确保绿化工程的顺利进行,需要进行以下管理工作:•设立专门的绿化工程管理团队,负责协调、监督和管理施工过程。
•定期检查施工质量,确保施工符合规划要求。
•与相关部门协调沟通,解决施工中的问题和难题。
•保证施工进度的控制和合理调度。
四、工程进度和预算本绿化工程的预计持续时间为12个月,具体进度如下:1.预研和规划阶段:1个月。
旅游绿化设计方案

旅游绿化设计方案背景旅游业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得到了持续发展。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区的绿化问题也日益突显。
旅游区的绿化设计直接关系到游客的感受和旅游体验,同时也与环境保护息息相关,因此旅游绿化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目的旅游绿化设计旨在创造和谐、安全、优美的生态景观,为游客提供愉悦、舒适的旅游体验,同时也是保护环境、促进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
本文档旨在介绍旅游绿化设计方案,为旅游区的绿化设计提供参考和指导。
设计原则在旅游绿化设计中,应遵循以下原则:生态优先在绿化设计中,应注重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可持续性,尽可能降低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选择植被应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气候和土壤等因素,优先选择原生植物或适应性强的植物,保护当地生态环境。
人文情怀旅游绿化设计应符合当地的文化传统和人文环境,强调景观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体验。
要将文化元素融入绿化设计中,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景观形象。
同时,要注重游客的需求和舒适感,创造友好、安全的游览环境。
节能环保在绿化设计中,应注重节能和环保,减少水、土、肥料等资源的消耗,降低园艺管理的成本。
采用生态园林设计,选择易于维护的植物,减少农药、除草剂等化学品的使用,保障游客的健康和安全。
设计要点在旅游绿化设计中,应注意以下要点:游客观赏性为了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绿化设计应注重景观的观赏性和创意性。
在景观造型和植物配置上,要注重色彩、形状和层次的变化,打造充满变化和惊喜的景观空间。
原生植物优先在植物选择上,应优先选择当地的原生植物,尽量避免引入外来物种。
原生植物适应当地的气候和土壤环境,易于生长和维护,对当地生态环境也有积极的保护作用。
冬春场景设计为了保持景观的四季景色,应注重冬春的场景设计。
可以采用松柏、竹子等常绿树种,对绿地进行布置,增加冬春景观的层次感和多样性。
安全考虑在景区绿化设计中,要考虑游客的安全。
如选择大树时应避免种植在步行道旁边或游览区的入口处,以免风雨天倒伤游客;在景区内设置路灯或者线形光源,以便游客在夜晚可以看清前面的路,并强调路边警示牌的重要性。
模块9 旅游区景区与绿地系统的规划与设计

一、旅游区景观系统规划与设计
1.景观结构分析
(2)廊 指不同于两侧相邻土地的一种带状景观单元,起着分割或连通空 间单元的作用,主要类型有交通廊道及其两侧带状的树木、草地、河 流等。 ①交通廊道 区间廊;区内廊;斑内廊。 ②景观轴线 虚质的廊道在空间环境中的形式表现为轴线。 景观轴线,即视轴线,是指视点到达观赏点的视线;而视点到达 观赏点的距离称为视距。因视点位置不同而有水平轴线、倾斜轴线与 垂直轴线等几种。 景观轴线是控制空间构架及行为活动的感应线,在形成控制整体 结构的主体景观轴线外,还可建立不同等级和层次的次要景观轴线与 主体景观轴线相呼应,形成有序的空间序列。
一、旅游区景观系统规划与设计
(2)造景
2)理水 古人云“水随山转,山因水活,有静有动,山色水景,宛若内界。” ①静态水景 如湖泊、池水、水塘等。设计中常用曲桥、沙堤、岛屿、汀步分隔 水面;以亭、台、榭、廊划分水面;以山石、树木、花草倒影水面;以 芦苇、莲荷、茭、蒲点缀水面。一般构成宁静安和的风景区,形成“亭 台楼阁、小桥流水、鸟语花香”的意境。 ②动态水景 如溪流、喷泉、瀑布、泻流、涌泉、水帘、水幕、叠水、水梯、水 涛、水墙等。水的设计偏重布局和气势,在天然水面的基础上用人工雕 凿,或依山的走向;或依地形地势;或依园林建设的需要,建成规则式 的喷泉、壁泉,模拟自然的瀑布、涌泉等;或利用声、光、电进行控制, 豪华壮观,给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感觉。
一、旅游区景观系统规划与设计
(2)造景
4)植物 植物是旅游区设计中一个重要的组成要素。它的作用除了自身的 物理功能外,如遮风挡雨,还影响着人的视觉和心理变化、感受,如 在春夏季,植物枝繁叶茂,给人一片生机盎然之感;秋冬季,光秃秃 的树枝,给人满目凄凉之感。另一方面,植物的种类繁多,造型丰富, 四季变换,为旅游区的组景、分隔空间、装饰、庇荫、覆盖地表等, 提供了很好的资源,具体设计详见本模块第二节第二部分的植物配置。 5)辟径 辟径指的是道路设计。道路作为旅游区景观中不可缺少的要素, 它构成了旅游区的骨架与网络。道路的规划布局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旅 游区的风格与风貌,旅游区的道路设计讲究曲折迂回,不同于直线式、 规整的城市道路。旅游区道路的景观规划设计见模块10旅游区交通系 统规划与设计。
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与设计

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与设计一、城市绿地系统概述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中的重要公共空间系统,包含绿地、花园、公园、广场、自然保护区等。
它不仅具有美化城市的作用,还是城市人们进行各类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同时还能为城市提供生态发展空间和生态系统服务。
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和设计需要协调各种要素,如地形地貌、气候条件、人员流动等,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能和效益。
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标和原则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标是建立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公共空间系统,为城市的人民提供健康、安全、舒适的交往和生活环境。
具体原则包括:1.生态可持续性。
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设计中应尽量采用生态方法,以实现城市绿色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运作。
2.适宜性和可用性。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特别注意绿地和设施的适宜性和可用性,以尽可能满足公众需求。
3.建设与管理相结合。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与绿地的建设和管理相结合,注重规划前期的维护和管理。
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可以分为三个方面:1.绿化带和景观设计。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根据城市发展需求,设计绿化带和景观线,统一区域内景观设计风格,让城市绿地系统有鲜明的特色。
2. 设施和服务设施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考虑不同人群的需求和使用,包括设施和服务设施的改善、建设和提供。
3. 生态保护和恢复。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重视生态保护和恢复,尽可能恢复和保护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
四、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实施方法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实施方法应通过以下三个阶段:1.前期调查和研究。
在规划和设计前需要进行全面的调查和研究,了解区域内的人口、资源利用等情况。
2.规划和设计。
在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设计方案。
3. 实施和管理。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设计方案的实施和管理应持续地进行,包括投资、建设和管理。
五、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例新加坡的“城市花园”计划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典型范例。
这一计划通过将城市绿地系统融入到城市基础设施中实现了城市的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景点绿化设计实施方案

景点绿化设计实施方案一、概述。
景点绿化设计是指在景点内部和周围环境中进行绿化工程,以美化环境、改善空气质量、增加游客体验等为目的的设计方案。
景点绿化设计实施方案的制定,对于景点的环境整体形象和氛围营造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景点绿化设计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二、设计原则。
1. 生态原则,景点绿化设计应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培育植物,提升景点的生态环境。
2. 美观原则,景点绿化设计应注重景观效果,通过植物的布局、色彩搭配和景观造型,打造出美丽、宜人的环境。
3. 实用原则,景点绿化设计应注重实用性,结合景点的功能需求和游客的实际需求,合理配置绿化空间,提升景点的实用性和舒适度。
三、设计内容。
1. 植物选择,根据景点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包括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以打造丰富多样的植物景观。
2. 绿化布局,结合景点的地形地貌和建筑风格,合理规划绿化布局,包括景观绿化、道路绿化、水系绿化等,形成统一、和谐的绿化景观。
3. 绿化设施,设置景观座椅、休息亭、喷泉、雕塑等绿化设施,为游客提供休息、观赏和拍照的场所,增加景点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4. 绿化养护,制定科学的植物养护方案,包括浇水、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等,保证景点绿化的健康生长和良好状态。
四、实施步骤。
1. 调研规划,对景点的环境特点和绿化需求进行调研,制定绿化规划方案,明确设计目标和实施步骤。
2. 设计方案,根据调研结果,制定景点绿化设计方案,包括植物选择、绿化布局、绿化设施设置等内容,形成可行的设计方案。
3. 施工实施,组织专业团队进行景点绿化的施工实施,包括土地整理、植物栽植、绿化设施安装等工作,确保设计方案的有效实施。
4. 养护管理,建立景点绿化养护管理制度,定期对植物和绿化设施进行养护管理,保持景点绿化的良好状态。
五、总结。
景点绿化设计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升景点的环境品质、增加游客体验和吸引力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旅游区景观系统规划与设计
2.景观设计手法
(2)造景 利用自然环境条件和构成旅游区的各种要素,通过人工手段,创作 出所需要的景观,内容主要包括掇山、理水、建筑、植物和辟径。 1)掇山 主要是指对地形的利用、改造。“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 ①凸地形 如山顶、山脊等,视线开阔。既可成为观景之地;又可成为造景之 地。 ②凹地形 如:山谷、山坳、盆地等,视线较封闭,在一定条件下可成为旅游 度假村选址的理想地形。 ③平地形 供人们集散、休息及进行一些活动性的休闲的好地方。但缺少私密 性和活跃性,景观趣味性差。 ④地形造景 一是用点状地形加强场所感、用线状地形创造连绵的空间;二是将 地形做成圆(棱)锥,圆(棱)台、半圆环体等规则的几何形体或相对 自然的曲面体。
一、旅游区景观系统规划与设计
2.人文景观
(3)类型 1)历史古迹类 指形成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过程中留存下来的活动遗迹、遗址、遗物及 遗风等形成的景观。 如:遗址遗迹、古代建筑、历史名城/镇/村 2)现代风貌类 指由现代都市、现代大型工程设施等多方面构成的景观,反映了现代 社会的经济、文化、科技水平。 如:现代都市、现代大型工程设施 3)民俗风情类 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独特的社会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审美观念、 饮食习俗、宗教信仰等综合反映的景观。 如:节日庆典、衣着服饰、饮食礼仪、婚丧习俗等。
一、旅游区景观系统规划与设计
2.景观设计手法
(1)构景 1)主景与配景 主景是重点、核心。配景对主景起陪衬作用,是主景的延伸和补 充。 突出主景的手法一般有:主景升高、体量加大;视线交点;动势 向心;点据重心等。 2)抑景与扬景 采用欲扬先抑,欲露先藏的做法,通过景观的序列布置,营造引 人入胜的景观。 3)实景与虚景 通过空间围合状况、视面虚实程度形成人们观赏视觉清晰与模糊, 并通过虚实对比、虚实交替、虚实过渡创造丰富的视觉感受。如:无 门窗的建筑和围墙为实,门窗较多或开敞的亭廊为虚;植物群落密集 为实,疏林草地为虚。
一、旅游区景观系统规划与设计
(1)构景 4)夹景与框景 设障碍于左右遮蔽为夹景,四方围合为框景。常利用树丛、树列、 山石、门框、窗框等限定视景点和赏景范围,用于突出、强化主景,或 起到屏障周围无关景物的效果。 5)前景与背景 把前景适当集中,并在其背后或周围利用建筑墙面、山石、林丛或 草地、水面、天空等作为背景,用色彩、体量、质地等因素衬托前景, 突出景观效果。 6)俯景与仰景 利用改变地形、建筑高低的方法,改变游人视点的位置,必然出现 各种仰视或俯视,从而达到小中见大和大中见小的视觉效果。 7)内景与借景 “借景”指巧借旅游区外的景物,使之与旅游区的内景相映成趣、 融为一体,增加景色变化。 “园林巧于因借”;“构园无格,借景在 因”。
一、旅游区景观系统规划与设计
1.景观结构分析
(3)基 指斑块镶嵌内的背景生态系统或土地利用类型,是背景结构,一 般是面状,也可以是点状单元随机分布形成的宏观背景。分具象、非 具象两种,前者一般是指旅游区地理环境类型,如土地利用类型等, 后者则指人文社会特征,如民风民俗等。 (4)缘 指整个旅游地的外围保护带,或是旅游斑的外围环境。例如景区 外围的缓冲区、旅游区的邻近区域等,可以起到互补、替代或依附性 作用。
一、旅游区景观系统规划与设计
(一)景观系统构成要素
根据旅游景观形成的基本原因、过程,可以分成自然景观和人 文景观。
1.自然景观
(1)概念 自然景观是指没有或轻微经过人工雕饰、自然面貌未发生明显 改变的景观,如:原始森林、极地极光、高山冰川、江河海洋等。 “自然景观”是相对人文景观而言,并不是绝对的“自然”。 (2)特点 1)天然性 2)季节性和时限性 3)地带性
一、旅游区景观系统规划与设计
(二)景观系统规划原则
1.突出景观原生态 2.强调可持续发展 3.注重典型景观营造 4.讲究景观整体优化
一、旅游区景观系统规划与设计
(三)景观系统规划要点
1.景观结构分析 景观结构是景观的组分和要素在空间上的排列和组合形式。 斑(Patch)、廊(Corridor)、基(Matrix)、缘(Edge) (1)斑 斑块是空间的点结构或块结构,代表不同于周围背景的、相对 均质的非线性区域,它具有活化空间结构的性质。 它包括旅游区标志、入口广场、绿地、主建筑等。 ①入口景观点 大多以广场、牌坊、门楼、旅游服务中心等形式表现。 ②标志性景观点 在旅游区中心地段或区内制高点的建筑物,以塔、楼、阁等形 式表现。 ③特色景观点 反映旅游区自然、文化、历史的特色景观,可以是历史风貌建 筑、环境小品等来表现。
一、旅游区景观系统规划与设计
1.景观结构分析
(2)廊 指不同于两侧相邻土地的一种带状景观单元,起着分割或连通空 间单元的作用,主要类型有交通廊道及其两侧带状的树木、草地、河 流等。 ①交通廊道 区间廊;区内廊;斑内廊。 ②景观轴线 虚质的廊道在空间环境中的形式表现为轴线。 景观轴线,即视轴线,是指视点到达观赏点的视线;而视点到达 观赏点的距离称为视距。因视点位置不同而有水平轴线、倾斜轴线与 垂直轴线等几种。 景观轴线是控制空间构架及行为活动的感应线,在形成控制整体 结构的主体景观轴线外,还可建立不同等级和层次的次要景观轴线与 主体景观轴线相呼应,形成有序的空间序列。
一、旅游区景观系统规划与设计
(四)景观系统规划流程
二、旅游区绿地系统规划与设计
旅游区绿地系统规划是旅游区总体规划不可缺少的内容 之一。 绿地系统规划的目的是在旅游区用地范围内,通过对不 同性质、功能、用途的绿地合理布局,改善旅游区的自然环 境,调节小气候,保持生态平衡,改善旅游环境,增加旅游 景观,并与旅游区各组成部分形成有机的整体。同时也作为 指导旅游区绿地详细规划和建设管理的依据。
2.对旅游区绿地系 . 统进行规划与设计
①通过实地调查及收集各种资料了解旅游区现有绿地的 概况; ②搜集当地现有绿化植物的种类及适生程度的资料; ③确定绿地系统规划定额指标、规划原则; ④选择和合理布局各项绿地; ⑤编制绿地系统规划的图纸、说明书和文件成为规划文 件一部分。
二、项目技能要求
1.掌握旅游区景观与绿地系统规划与设计的内容和方法; 2.重点掌握景观与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规范和标准; 3.熟悉旅游区景观与绿地系统规划与设计的流程;
二、旅游区绿地系统规划与设计
(二)绿地系统功能布局
1.功能分类 (1)风景绿地 指以游览观赏为主要目的植物景观组成的绿地,用于改善旅游区局部生态 环境、美化旅游环境及供游人观赏、游憩的绿地,也可以称为观赏绿地、景观 绿地。 (2)生产绿地 指种植苗木、花草、种子的苗圃、花圃、草圃以及各类经济园、林用地, 具有经营和观光的双重功能。 (3)防护绿地 为改善旅游区自然条件和卫生条件而设,具有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地。 (4)道路绿地 道路广场用地内的绿地,包括行道树绿带、分车绿带、广场绿地和停车场 绿地等,根据道路等级宽度及道路两侧的建筑形式和功能的不同要求有不同的 宽度。 (5)生态绿地 主要指具备生态功能的绿地,强调对生态系统循环和再生功能的利用。
一、旅游区景观系统规划与设计
(2)造景
4)植物 植物是旅游区设计中一个重要的组成要素。它的作用除了自身的 物理功能外,如遮风挡雨,还影响着人的视觉和心理变化、感受,如 在春夏季,植物枝繁叶茂,给人一片生机盎然之感;秋冬季,光秃秃 的树枝,给人满目凄凉之感。另一方面,植物的种类繁多,造型丰富, 四季变换,为旅游区的组景、分隔空间、装饰、庇荫、覆盖地表等, 提供了很好的资源,具体设计详见本模块第二节第二部分的植物配置。 5)辟径 辟径指的是道路设计。道路作为旅游区景观中不可缺少的要素, 它构成了旅游区的骨架与网络。道路的规划布局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旅 游区的风格与风貌,旅游区的道路设计讲究曲折迂回,不同于直线式、 规整的城市道路。旅游区道路的景观规划设计见模块10旅游区交通系 统规划与设计。
一、旅游区景观系统规划与设计
(2)造景
2)理水 古人云“水随山转,山因水活,有静有动,山色水景,宛若内界。” ①静态水景 如湖泊、池水、水塘等。设计中常用曲桥、沙堤、岛屿、汀步分隔 水面;以亭、台、榭、廊划分水面;以山石、树木、花草倒影水面;以 芦苇、莲荷、茭、蒲点缀水面。一般构成宁静安和的风景区,形成“亭 台楼阁、小桥流水、鸟语花香”的意境。 ②动态水景 如溪流、喷泉、瀑布、泻流、涌泉、水帘、水幕、叠水、水梯、水 涛、水墙等。水的设计偏重布局和气势,在天然水面的基础上用人工雕 凿,或依山的走向;或依地形地势;或依园林建设的需要,建成规则式 的喷泉、壁泉,模拟自然的瀑布、涌泉等;或利用声、光、电进行控制, 豪华壮观,给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感觉。
一、旅游区景观系统规划与设计
1.自然景观
(3)类型 1)地景 山、石、洞 2)水景 河川、湖泊、瀑布、泉水、海洋 3)生景 植物、动物 4)天景 风、云、雨、雪、雾、露、霜、冰景等
一、旅游区景观系统规划与设是指受到人类直接影响或长期作用、自然面貌发生明 显变化的景观。 (2)特点 1)人为性 2)历史性 3)文化性
第一节 项目介绍
第二节 基本知识
第三节 项目情景
第一节 项目介绍
一、工作过程描述 二、项目技能要求
一、工作过程描述
1.对旅游区景观系 . 统进行规划与设计
①通过实地调查及收集各种资料了解旅游区的自然、历 史人文景观; ②分析各类景观的特点; ③确定景观系统规划与设计的原则; ④选择和合理布局、组织各项景物; ⑤编制景观系统规划的图纸、说明书和文本成为规划文 件一部分。
第二节 基本知识
一、旅游区景观系统规划与设计 (一)景观系统构成要素 (二)景观系统规划原则 (三)景观系统规划要点 (四)景观系统规划流程 二、旅游区绿地系统规划与设计 (一)绿地系统相关概念 (二)绿地系统功能布局 (三)绿地系统规划原则 (四)绿地系统规划步骤
一、旅游区景观系统规划与设计
“景观”(landscape) 一词源于德语。16世纪末,“景观”主要 被用作绘画艺术的一个专门术语,泛指陆地上的自然景色。17—18 世纪,园林设计师们开始采用“景观”一词。19世纪初,近代地理 学创始人洪堡认为景观是由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 要素,以及文化要素组成的地理综合体。20世纪70—80年代,“景 观”概念被引入旅游研究中,出现“旅游景观”一词。 旅游景观,是指旅游区内能够引起游客视觉感受的各种景和物。 旅游资源是旅游景观的前提或条件,旅游景观是旅游资源在一定区 域范围内的综合表征。旅游景观按照某种时空序列有规律地组合, 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旅游区景观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