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古诗三首 优秀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谈话引入:交织着豪情、愁思与愤愤的呼喊——走进边塞征战诗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从军行》这首诗,来感受一下诗中所表达的杀敌报国的豪情壮志。

2.走近作者:王昌龄(698—757),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的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主要作品:《从军行七首》《出塞》等。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重点)

2.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难点)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理解词语。

四、品读释疑

1.从军行

【宋】范成大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诗意: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2.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1)“孤”可以体现边塞地区的开阔荒凉,可以体会到戍边将士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前两句描写了一幅什么画面?

开篇描绘了一幅壮阔苍凉的边塞风景。青海湖上的天空,长云遮蔽,湖北面绵延着的雪山隐约可见,翻过雪山,就是河西走廊荒漠中的孤城,再往西,就可以看到玉门关。

3.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后两句中我们体会到将士的什么感情?

“黄沙”突出西北战场的艰苦特征,“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见战斗艰苦激烈,但是艰苦卓绝的斗争并没有消磨将士的报国之志,“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

他们的誓言。从中体会到了守边将士不畏艰险、奋不顾身、誓死杀敌卫国的豪情壮志。

4.讨论交流:第一首诗前两句描绘一幅怎样的意境?

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

5.阅读方法解密:根据诗歌题材体会作者的情感

要鉴赏古诗,把握诗歌情感,就必须对题材分类有充分的了解。同类诗歌的感情基调大体相同,若能判定一首诗所属的类型,便可快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如送别诗,多写朋友之间的依依不舍;边塞诗多写思乡之情或建功立业等;写景诗多描写祖国山河的壮美。

6.积累:古诗中描写边塞战争的诗句很多,你可以写出哪些呢?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五、结构主旨

1.课文结构

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文意。

2.课文主旨

《从军行》通过描绘边塞地区开阔荒凉的景象,表达了戍边将士奋不顾身、誓死杀敌的豪情壮志。

3.课堂小结

请人用“暗”“望”写自然环境,用“穿”“终”写将士的生活和精种,取得了典型环境和人物情感高度统一的艺术效果。全诗为我们呈现的是:苦而不悲、雄浑豪壮的盛唐气象。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1.《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作者:陆游

2.走近作者: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晚年退居家乡。今存诗歌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主要作品:《示儿》《卜算子·咏梅》《书愤》。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重点)

2.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难点)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四、品读释疑

1.《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诗意: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向上碰到天。中原人民在暴政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往事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2.讨论交流:第二首诗描写景色有何作用?

滚滚黄河奔流三万里,东入大海,巍峨华山高达五千仞,上与天齐。如此大好河山,却沦陷在“胡尘里”,怎能不令人愤慨?壮观的景色描写渲染了老百姓的悲愤、失望之情。

3.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1)“入”表现了黄河东流入海的磅礴气势;“摩”有触手可及之意,突出山的高峻。

(2)诗的前两句描写了什么景物?有什么特点呢?

前两句诗中描写了黄河、华山,运用夸张手法极力表现了黄河一泻千里,华山高耸入云的特点。让我们感受到了祖国山河的壮丽。

4.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从“又”字中体会到老百姓的什么感受?

一个“又”字扩大了时间的上限。遗民苦盼,年复一年,但路远山遥,他们哪里知道,南宋君臣早已把他们忘得干干净净!诗人极写北地遗民的苦苦盼望,实际上是在表露自己心头的失望。

五、结构主旨

1.课文结构

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文意。

2.课文主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