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适合本科机械类)一、课程任务本课程是关于从矿石到机器金属工艺全过程的学问,是研究金属材料的冶炼、性能、加工方法和工艺过程等问题的一门综合性的技术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概括机械制造过程的整个面貌,揭示机械制造过程中各种工艺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区别,使学生初步具有选材料、选方法和选结构的能力。

学生学完本课程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了解金属材料、毛坯、零件及装配成机械产品的工艺全过程。

2、了解常用工程材料常识,并能根据金属力学性能指标初步选择金属材料。

3、了解铸件、锻件、焊接结构等毛坯的成型原理和工艺过程,初步具有选择毛坯的能力。

4、了解切削加工成型原理,初步具有选择切削加工方法和编制切削加工工艺过程的能力。

5、了解零件结构的各种工艺性知识,初步具有确定工艺性比较合理的结构的能力。

二、教学时间分配表(一)理论教学(二)实践教学大型作业1周三、课程内容课题一绪论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2、课程主线和教学主导思想。

3、课程特点和教学方法。

4、金属工艺学发展史简介。

课题二钢铁生产简介1、炼铁炼铁的实质,炼铁的基本过程,高炉产品2、炼钢炼钢的实质,炼钢的基本过程,炼钢的方法,钢的浇注,静钢和沸腾钢。

3、钢材生产板材和型材的轧制,管材的生产,线材的拉拔。

课题三金属的力学性能1、塑性与强度拉伸曲线,塑性的主要判据,强度的主要判据。

2、硬度布氏硬度试验,洛氏硬度试验,硬度判据的实用性。

3、冲击韧性金属夏比冲击试验,韧脆转变温度。

4、疲劳疲劳现象,疲劳极限。

课题四金属的晶体结构与铁碳合金1、金属的晶体结构纯金属的晶体结构,纯金属的结晶,金属的同素异构转变,实际金属的晶体缺陷,合金的晶体结构,合金的基本组织。

2、铁碳合金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Fe~Fe3C状态图。

课题五钢的热处理简介1、钢的组织转变钢的加热与保温,钢的冷却2、钢的退火与正火退火,正火3、钢的淬火与回火淬火,回火4、表面热处理与化学热处理表面热处理,化学热处理。

《金属工艺学》教学大纲-40学时

《金属工艺学》教学大纲-40学时

金属工艺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80501课程名称:金属工艺学/ Technology of Metals〔尝试4学时〕先修课程:工程材料、材料力学、工程制图、化学、物理、公差与配合、金工实习适用专业: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工业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测控技术、车辆工程、材料工程、材料成型、材料加工、交通运输、工商办理、企业办理、热能与动力工程、国贸、船舶与海洋工程、轮机工程、能源与动力、油气储运、物流工程、给排水等机械类和近机械类各专业。

开课学院、系或教研室:物流工程学院机械制造系、机电学院金工学部。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和近机械类专业必修的学科根底课程,本课程是研究机械零件毛坯的制造方法及毛坯设计时的布局工艺性问题,同时还研究机械加工方法的特点及各种加工方法对机械零件的工艺性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和掌握各毛坯制造方法的底子道理和工艺特点,而且对各种外表加工的方法选择和机械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有较全面的了解,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选择毛坯、制造毛坯及零件加工的工艺阐发能力。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底子要求及学时分配〔一〕教学内容1.绪论金属工艺学的目的,任务和内容;机器出产过程概念;机器制造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学习金属工艺学的方法与要求。

根底砂型锻造底子工艺;锻造工艺方案的制定;锻造工艺图的绘制及工艺阐发举例。

3.合金的锻造性能液态合金的充型能力;锻造合金的凝固与收缩;铸件中常见的缺陷及防止。

4.铸件布局设计的工艺性锻造工艺对铸件布局的要求;锻造合金性能对铸件布局的要求。

5.常用合金铸件的出产铸铁件的出产;铸钢件的出产;铝、铜合金铸件的出产。

6.特种锻造熔模锻造;金属型锻造;压力锻造;低压锻造;离心锻造;其他特种锻造方法;各种锻造方法的比拟。

7.金属的塑性变形金属塑性变形的本色;塑性变形后的金属组织和性能;金属的可锻性。

8.金属的加热和锻件冷却金属的锻前加热;锻造温度范围及加热尺度;锻件的冷却方法;加热设备简介。

金属工艺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金属工艺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金属工艺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5.洛氏硬度计 1台
6.布氏硬度计 1台
四、实验成绩评定方法
1.平时考核,对每个学生所做的每个实验,根据其实验准备、实验操作、实验效果、实验报告及实验纪律综合评定成绩。

2.课程实验成绩,平时考核成绩的平均成绩作为本课程实验成绩。

3.实验成绩按10%记入本课程的总成绩。

五、参考资料
[1]王雅然.金属工艺学综合性训练与实验指导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2]邓文英.金属工艺学[M].北京:高教出版社,2006.
[3]许德珠.机械加工工程材料[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司乃钧.热加工工艺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课内学时54(3学分)实习时间2周大纲正文一、理论教学内容绪论金属工艺学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机器制造过程。

机械制造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与学习方法。

第一部分热加工(一)金屑材料的基本知识1.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力学性能的概念。

力学性能主要指标(强度、塑性、硬度、韧性和疲劳强度)的符号、单位、物理意义与试验方法。

2.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结晶纯金属的晶体结构,纯金属的结晶过程。

冷却曲线和过冷度。

晶粒、晶界、晶格、晶胞、晶面的概念。

晶粒大小对金属力学性能的影响。

金属的同素异构转变。

3.合金的相结构与相图合金的相结构。

二元合金相图的概念。

4.铁碳合金铁碳合金相图中的相、特性点和特性线。

典型铁碳合金的组织转变。

铁碳合金相图的应用。

5.钢的热处理热处理的基本概念。

钢在加热和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钢的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目的、工艺特点及应用。

钢的表面淬火和化学热处理。

6.常用钢材含碳量和常存元素对碳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钢的分类、牌号和用途。

(二)铸造1.铸造的实质、特点及应用范围。

铸造方法分类。

2.合金铸造性能充型能力和流动性的概念。

充型能力和流动性对铸件质量的影响。

影响充型能力和流动性的主要因素,提高充型能力和流动性的主要措施。

收缩的概念。

铸造应力、收缩对铸件质量的影响。

缩孔、缩松、变形、裂纹等铸造缺陷的形成机理和防止措施。

3.常用合金铸件及其生产灰铸铁件:灰铸铁的分类、牌号、组织和性能特点及应用。

铸铁的石墨化。

孕育处理。

灰铸铁件的生产特点。

球墨铸铁件:球墨铸铁的分类、牌号、组织和性能特点及应用。

球墨铸铁件的生产工艺和铸造工艺特点。

可锻铸铁件:可锻铸铁的分类、牌号、组织和性能特点及应用。

可锻铸铁件的制造过程和铸造工艺特点。

蠕墨铸铁件和合金铸铁件。

铸铁的熔炼:冲天炉的工作原理。

铁水温度和化学成分的控制。

铸钢件、铜合金铸件和铝合金铸件生产。

4.砂型铸造及铸造工艺规程设计铸造工艺规程设计的意义、内容及步骤。

金属工艺学教学大纲

金属工艺学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时:45学分:3一、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为热加工工艺基础,包括金属材料的主要性能,常用工程材料的选择,铸、锻、焊及切削加工的基本原理与工艺特点,毛坯的选择与结构工艺性分析,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简介等。

二、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

在金工实习的基础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常用工程材料及材料成形的基础知识,培养工艺分析的初步能力,并为学习其它有关课程及以后从事机械设计和加工制造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本课程的任务(1)熟悉常用工程材料的种类、牌号和性能,具有选用工程材料的初步能力;(2)掌握主要加工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工艺特点,具有选择毛坯及工艺分析的初步能力;(3)了解与本课程有关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及发展趋势。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学过下列课程:(1)大学化学概论;(2)大学物理;(3)机械制图;并必须先完成金工实习。

本课程学习结束后,才能进入下列课程的学习阶段;(1)机械工程材料:(2)机械设计;(3)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等。

本课程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等方面发挥着其它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应对本课程予以足够的重视。

四、本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金属工艺学的基本理论及基本知识,初步具备应用金属工艺学基本知识的能力,初步具备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具有创新意识。

五、课程内容及学时安排理论教学内容绪论(2学时)第一篇金属材料基本知识(10学时)熟悉金属材料的主要性能;了解金属和合金的晶体结构和结晶;熟悉铁碳合金相图;熟悉钢的热处理工艺;熟悉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种类、性能、特点及应用。

第二篇铸造(8学时)熟悉合金的铸造性能及对铸件质量影响;了解常用铸造合金的熔炼及铸造特点;掌握砂型铸造和常用特种铸造方法的特点和应用;具有铸件结构设计的初步能力,了解铸造新工艺、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金属工艺学是一门研究金属材料加工加工工艺的学科,通过对金属加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金属材料的特性与金属材料加工技术的基本知识,为学生开展金属材料加工工艺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基础。

二、课程目标1.使学生掌握金属工艺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金属材料的基本特性和机械加工加工原理;2.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观察、数据处理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并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3.引导学生了解金属工业生产及相关材料加工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增强学生立体、创新思维;4.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和技术创新能力,为今后从事金属材料加工工艺的工作做好准备。

三、课程内容1.金属工艺学导论1.1 金属工艺学的定义和发展概况1.2 金属工艺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1.3 金属材料加工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1.4 金属工艺学研究的方法和手段2.金属材料的物理与化学性质2.1 金属材料的常见物理性质2.2 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和相变规律 2.3 金属材料的常见化学性质2.4 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和表面处理3.金属材料的机械加工工艺3.1 金属材料的加工硬化机制3.2 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和损伤3.3 金属材料的切削加工原理3.4 金属材料的压力加工原理4.常见金属加工工艺技术4.1 金属材料的铸造工艺4.2 金属材料的焊接工艺4.3 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工艺4.4 金属材料的表面处理工艺五、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介绍金属工艺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点,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

2.实验教学:组织学生进行金属工艺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讨论与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促进思想交流与碰撞,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六、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验报告等。

金属工艺学 教学大纲

金属工艺学 教学大纲

金属工艺学教学大纲金属工艺学教学大纲一、引言金属工艺学是一门研究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和技术的学科,它涉及到金属的各种加工方法、工艺流程和设备使用。

本文将从金属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学科发展历程、教学目标和内容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金属工艺学的基本概念金属工艺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研究金属材料的加工过程,包括金属的塑性变形、热处理、焊接、切削等方面。

金属工艺学的研究内容广泛,与机械制造、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密切相关。

三、金属工艺学的学科发展历程金属工艺学作为一门学科,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

从最早的手工铸造到现代的数控加工,金属工艺学的发展经历了许多技术革新和理论突破。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业的发展,金属工艺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四、金属工艺学的教学目标金属工艺学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和技术,具备金属制品设计、加工和质量控制的能力。

通过系统学习金属工艺学的理论和实践,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独立完成金属制品的加工和生产任务。

五、金属工艺学的教学内容金属工艺学的教学内容包括金属材料的性能和加工特点、金属加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和表面处理、金属焊接和切削等方面。

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学生能够全面了解金属工艺学的相关知识和技术。

六、金属工艺学的教学方法金属工艺学的教学方法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教师的讲解、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教学。

同时,学生还应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七、金属工艺学的教学评价金属工艺学的教学评价应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通过考试、实验报告和课堂表现等方式进行评价,以确保学生对金属工艺学的学习效果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

八、金属工艺学的应用前景金属工艺学在现代工业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它涉及到许多行业和领域。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业的发展,金属工艺学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50155课程名称:金属工艺学英文名称:Metal Technology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学时: 40学分:2适用对象: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机械制图》,《工程材料》。

二、课程简介金属工艺学是机械类、材料类及其他近机类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综合性的专业基础课,是研究工程材料加工方法的一门学科。

1.主要内容包括:铸造、塑性成型、焊接和金属切削加工四大部分的基础知识,涉及工程材料加工工艺的各个方面。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后为续课程的学习及毕业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The metal technology is mostly all-around course of enginery profession, material profession et cetera near enginery profession. Its mostly content have casting, plasticity shaping, welding, metal cutting. Dealing with engineering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ical. By learning the course, it can enhance student’s adaptability to the course on and after and mechanical skill work of finish school.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课程的性质:金属工艺学是一门研究金属加工方法的一门科学,是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各专业必修的技术基础课。

教学目的: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常用金属材料及其加工工艺方面的知识,为学习其他有关课程及以后从事机械和加工制造方面的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下列知识:1、掌握各种主要加工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工艺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Metallurgical Techn ology 课程编码:01110230
学时:32 学分:2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课程类别:理论课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金工实习、机械制图
开课学期:第四学期或第五学期
适用专业:石油工程、工业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一、课程的性质及任务:
本课程是高等学校本科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课,主要研究常用机械零件的坯料制造、结构工艺、加工方法和加工工艺。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零件毛坯制造及机械加工工艺知识,为后续相关课程学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提供工艺理论支持。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本课程学习与金工实习联系密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根据所加工零件的性能要求,具有选择零件毛坯的制造方法和制定制造结构工艺的初步能力,具有选择零件毛坯的加工方法及制定加工工艺的初步能力。

三、课程内容及学习方法:
第一章铸造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节的讲授,使学习者了解铸造的优缺点及其应用,能够对零件毛坯进行铸造工艺分析。

了解合金的铸造性能对铸件质量的影响,掌握缩孔及缩松的预防措施,理解铸造应力和变形的产生及危害,掌握砂型铸造,了解特种铸造的特点及应用。

[本章主要内容]:
1.1铸造工艺基础
1.2常用合金铸件的生产
1.3砂型铸造
1.4特种铸造
1.5铸件结构设计
[本章重点]:
1.铸件的凝固与收缩
2.铸造内应力、变形和裂纹
3•铸件质量控制
4•造型方法
5•浇注位置和分型面选择
6.铸件结构设计
[本章难点]:
1.铸件的凝固与收缩
2.铸造内应力、变形和裂纹
3•浇注位置和分型面选择
第二章金属压力加工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节的讲授,使学习者能够理解金属塑性变形的实质,理解金属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了解锻造方法特点及工艺,了解板料冲压的特点及应用。

[本章主要内容]:
2.1金属的塑性变形
22锻造
2.3板料冲压
2.4特种压力加工方法简介
[本章重点]:
1•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2.自由锻和模锻
3•锻造工艺规程制定
4.锻件结构的工艺性
5•板料冲压的分离工序
6•板料冲压的变形工序
[本章难点]:
1•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2•锻造工艺规程制定
3•板料冲压分离和变形工序
第三章焊接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节的讲授,使学习者了解焊接的概念及电弧的结构,理解焊接接头的组织与性能,了解焊接应力与变形,了解电焊条的组成、作用、种类及选用原则,了解常用的焊接方法及特点。

[本章主要内容]:
3.1电弧焊
3.2其他常用焊接方法
3.3常用金属材料的焊接
3.4焊接结构设计
[本章重点]:
1.焊接接头的组织与性能
2.焊接应力与变形
3•电焊条的选用原则
4•材料的焊接性评价
5•焊接结构设计
[本章难点]:
1•焊接接头的组织与性能
2.焊接应力与变形
3•焊接结构设计
第四章金属切削的基础知识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节的讲授,使学习者理解切削原理的基本知识,包括机床的切削运动、刀具角度、刀具材料、切削过程、切削变形区、切削力、切削热、积屑瘤等,理解他们对切削加工的影响,以及如何减少其不利影响。

[本章主要内容]:
4.1切削运动及切削要素
4.2刀具材料及刀具构造
4.3金属切削过程
4.4切削加工技术经济简析
[本章重点]:
1.切削用量三要素
2•刀具的组成、标注角度及其作用
3•常用刀具材料
4•切屑的形成过程
5 •积屑瘤的形成及其对切削加工的影响
[本章难点]:
1•刀具的标注角度及其作用
2•切削的形成过程
3 •积屑瘤的形成及其切削加工的影响
第五章常用加工方法综述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节的讲授,使学习者了解各种加工方法,并结合金工实习的内容,掌握各种切削加工方法的工艺特点和应用范围。

[本章主要内容]:
5.1车削的工艺特点及其应用
5.2钻、镗削的工艺特点及其应用
5.3刨、拉削的工艺特点及其应用
5.4铳削的工艺特点及其应用
5.5磨削的工艺特点及其应用
[本章重点]:
1.钻孔的特点
2•镗削的工艺特点及其应用
3•铳削方式及特点
4•磨削的特点及方法
[本章难点]:
1•铳削方式及特点
2•磨削的特点
第六章精密加工和特种加工简介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节的讲授,使学习者掌握精整加工方法,了解光整加工方法,了解各种特种加工方法的工作原理、加工特点和应用范围,以便在解决工艺问题时能合理的选用。

[本章主要内容]:
6.1精整和光整加工
6.2特种加工
[本章重点]:
1.研磨的特点及应用
2•珩磨的特点及应用
3.电火花加工的原理、特点及应用
4•电解加工的原理、特点及应用
5•超声波加工的原理、特点及应用
6.高能束加工的原理、特点及应用
[本章难点]:
1.研磨的特点及应用
2.电火花加工的原理
第七章典型表面加工分析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3种常见表面加工方案的选择,是第四章〜第六章内容的归纳总结和综合运用。

通过本章节的讲授,使学习者对于基本表面(如外圆、内圆和平面)能够制定合理高效的加工方案。

[本章主要内容]:
7.1外圆表面的加工
7.2孔的加工
7.3平面的加工
[本章重点]:
1.外圆加工方案的制定
2.孔加工方案的制定
3.平面加工方案的制定[本章难点]:
1 .孔加工方案的制定
四、课程学时分配
五、课程习题课(讨论课)的要求
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完成后,为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组织开展2个学时的讨论课,综合所学知识,锻炼学生的工艺设计能力,对典型零件制定正确的加工方案,并以大作业的形式提交报告。

六、实验内容与要求
本课程为非机械类专业课程,不设实验课。

七、教学方法及手段(含现代化教学手段)
本课程教学内容中图表多、数据多,与金工实习”实践教学环节联系十分密切。

由于本课程的
实践性和工艺性较强,而学生又缺乏工业生产知识,有些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很难讲深讲透,因此,教学手段以板书讲解为主,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

八、课程考核方式
本课程是考试课,考试形式为闭卷,课程总成绩=平时成绩(10%)+讨论课大作业(20%)+考试成绩
(70%)。

九、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课程教材]:
《金属工艺学(上、下)》,邓文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课程主要参考书]:
1.《热加工工艺基础》,张万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2 •《机械加工工艺基础》,吴恒文,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制定人:于辉审定人:周玉林
批准人:高殿荣
2008年7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