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三月三的传统习俗介绍
三月三的传统风俗

三月三的传统风俗三月三的传统风俗1、包五色糯米饭节前家家户户准备五色糯米饭和彩蛋。
人们采来红兰草、黄饭花、枫叶、紫蕃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米饭。
相传,这种食品是深得仙女们的赞赏后流传下来的;也有人说是祭祀歌仙刘三姐的。
吃了这种饭,人丁兴旺,身体健壮。
彩蛋则是歌圩中男女青年用以交际传达情感的物品。
2、抢花炮在农历三月初三以及秋收之后,广西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民间会自发组织抢花炮运动。
参与抢花炮的每支队有8人,队员通过突破、挡人、变向、快冲等方式冲进对方炮台,将花炮放入算得分。
规则类似于西方的橄榄球运动,故被称为“东方橄榄球”。
传统的“花炮”是一个铁制圆环,直径约5厘米,外用红布或红绸缠绕。
比赛场地通常设在河岸或山坡上,不限人数,也不分队数,每炮必抢,三炮结束。
3、绣球传情歌圩的绣球是姑娘们在节前赶制的工艺品,制作工艺都很精巧,个个都是丝织工艺品:十二花瓣连结成一个圆球形,每一片花瓣代表着一年中的某个月份,上面绣有当月的花卉。
有些绣球做成方形、多角形等。
绣球内装豆粟或棉籽。
球上连着一条绸带,下坠丝穗和装饰的珠子,象征着纯洁的爱情。
4、打扁担打扁担是传统的自娱自乐活动,每一个壮家人都是“打着堂”的演员,妇女的动作轻巧优美,男子的动作刚劲有力,自娱自乐的“打着堂”,寄托着壮族人民祈望丰收的愿望。
打扁担的舞蹈形式有双人舞、四人穿花、多人穿花等各种套式。
舞者多为双数。
表演者手拿扁担,围在长凳或舂米槽旁,有节奏地时而敲打板凳,时而互相撞击扁担。
5、对歌谈情“三月三”歌圩是男女青年进行交际的好时机。
每逢歌圩,方圆数十里内的男女青年聚集在歌圩点。
小伙子在歌师的指点下与中意的姑娘对歌。
通常是男青年先主动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到合适的对象,便唱起见面歌、邀请歌。
女方若有意就答应。
男青年再唱询问歌,彼此有了情谊,唱爱慕歌、交情歌。
歌词皆即兴发挥,脱口而出。
若姑娘觉得眼前的小伙子人才、歌才都满意,便趁旁人不注意,悄悄将怀中的绣球赠与意中人,“他”则报之以手帕、毛巾之类的物品,然后歌声更加甜蜜,遂订秦晋之好。
三月三活动有哪些三月三有什么活动_节日习俗

三月三活动有哪些三月三有什么活动三月三是壮族的一个重要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三月初三。
你知道三月三有什么活动?三月三活动有哪些?壮族关于三月三活动都是什么吗?下面由小编来告诉你吧。
三月三活动一、三月三庙会正所谓“三月三,盘古山”,所以农历三月初三是盘古山朝圣的日子。
世传盘古氏九月初九圣诞,三月初三升天。
于是在每年阳春三月花开农闲时,行起庙会,以念盘古开天之功善。
值此之时,僧道凡夫,官宦平民,商贾小贩,鸿儒白丁,尽皆云集于此。
或论道说法,或攀比奢华,或藉此营生,或寻墨梦笔,以生妙花。
各地之风味小吃、冷饮、布偶、纸鸢、木质刀剑、竹箫短哨,皆为垂髫小儿之最好。
又有外地客商携锦帛、雾茗、书画、美玉,藉此易物,换取黄白。
不少善男信女携家中眷属,虔诚朝拜,以求多福。
总之,盘古庙会乃一年一度之盛会,不往则定当抱憾遗恨终生! 三月三活动二、三月三情人节农历三月三的情人节:三月三的情人节由来已久。
有诗为证,李白诗云:“啸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这里的年年柳色,即指农历三月三的情人节。
透过这首诗,我们看到中国的情人节是多么的浪漫:一对有情人在春和景明的艳阳天,漫步灞上,折柳相赠,啸声不断,何等境界!不仅如此,我国在很久很久以前,亲人相别,友人相离都有折柳相赠的习惯,也有诗为证:“垂柳无端馈赠别”。
由此可见,情即为柳,柳即为情以成定式。
老百姓将多情人的浮浪叫做寻花问柳,即源于此。
今天我们虽然已看不到古人的定情物和结情的场面,但是却有着无数的情诗和情歌,足以让我们享用不尽。
另外,在一些少数民族中间,至今还保留着三月三赛歌会的习俗。
云南的少数民族,在农历三月三这一天,许许多多的靓男少女成群结队对歌定情,互赠信物,幽会密林深处,这场面和欧美国家的情人节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三月三活动三、三月歌圩节农历三月三又称“三月三歌节”或“三月歌圩”,是壮族的传统歌节。
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最为隆重。
农历三月三上巳节习俗

农历三月三上巳节习俗古称上巳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
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
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下面小编为您介绍农历三月三的习俗。
农历三月三,国人有吃地菜煮鸡蛋的习俗。
荠菜又称地菜、田儿菜等,是生长在田头地角的一种野菜。
虽说是野菜,却鲜香可口、营养丰富。
民谚曰:“三月三,荠菜当灵丹。
”“三月三,荠菜煮鸡蛋。
”春天正是采食荠菜的季节。
春食荠菜也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传统习俗。
《诗经》就有“其甘如荠”的吟咏;辛弃疾也有“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的诗句。
清朝叶调元的《汉口竹枝词》曰:“三三令节重厨房,口味新调又一桩。
地米菜和鸡蛋煮,十分耐饱十分香。
”词中的地米菜即指荠菜。
地菜不仅营养丰富,而且还能治疗多种疾病。
它不仅是佳肴一碟,更是灵药一方。
“荠菜,别名地菜、护生草、鸡心菜,其根、花、籽均能入药。
在中药里,荠菜的药用价值非常广泛,被誉为“菜中甘草”。
祖国医学认为:荠菜味甘、性凉,归肝、脾、肾经,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等效用。
荠菜食用方法很多,可拌、可炒、可烩,还可用来做馅或做汤,均色泽诱人、味道鲜美,是一道药食同源的美味佳蔬。
在湖南,用荠菜来煮鸡蛋是最常见的一种吃法。
每到三月三这天,荠菜便长茎开花,妇女都会采摘来插在发际。
因荠菜的谐音是“聚财”,故此,老百姓又根据民间传说,于三月初三这一天,在祭祖的时候,借助祖先的神灵和财气,人们会将新鲜荠菜洗净后捆扎成一小束,放入鸡蛋、红枣、风球,再配两三片生姜,煮上一大锅,全家都吃上一碗,食之既可交发财运,又可防治头痛头昏病,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种民间特有的食疗习俗。
据说可以去风湿、清火,腰腿不痛,而且还可预防春瘟。
“春明三月杏花香”,三月初三,举家出游,有的人家带着酒菜在郊外野餐,而这时正是迎春第一支杏花开放的时期,古有“三月杏花香”的说法,还有“又是一年春草绿,依然十里杏花香”的说法。
三月三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三月三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一、农历三月三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以壮族为典型,在古代壮族青年男女聚集街头欢歌、汇聚江边饮宴。
在壮族中,三月三是壮族始祖布洛陀诞辰日。
汉族为上巳节,有三月三拜祖先、三月三拜轩辕说法。
二、农历三月三,不仅仅是单纯的壮族传统踏青歌节,也是壮族祭祖、祭拜盘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
三、农历三月三也是广西壮族、汉族、瑶族、侗族、苗族等民族传统节日。
歌节不仅是弘扬民族的盛会,亦是民族经济交流的盛会。
据记载,歌节已有上千年历史。
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会十分盛行,在古代男女青年聚集街头或江边饮宴欢歌。
到了清代,形成了数百人以致数千人聚唱的大规模“歌圩。
布依族三月三习俗介绍三月三日,是布依族较为普遍的传统节日,节日来源与活动内容,随居住地区不同有所区别。
贵阳市乌当区新堡乡一带布依族将“三月三”又叫“祭地蚕”,俗称“地蚕会”。
传说古时有一庄稼汉,发现年年春播之后都有许多地蚕将幼苗咬死。
经过反复观察,他认为地蚕是天神放到大地的“天马”。
为避免幼亩遭受虫害,他用了许多祭把都不灵验。
后来,他在春播时炒包谷花去喂地蚕,结果保住了幼苗。
这个消息很快传到远近的布依人家。
此后,这一带的布依族为了保护农作物,争取获得丰收,于每年三具初三会天,不动上砂包谷花作供品,三五成群地至附近山坡祭祀“天神、地蚕”,祈求天神保佑,不叫地蚕咬死田地里的禾苗,让五谷丰登。
祭毕,人们沿田边土坎边走边唱山歌,并把包谷花撒向田土中。
人们认为,祭了地蚕,既可使它们迷糊,又能封住它们的嘴巴,田里的禾苗即可免遭虫害。
后来将三月三定为“歌会节”。
金嗓子。
你劳动到哪里,哪里就会听到金嗓于唱歌,害虫听到这声音就不敢伤害庄稼了。
“三月三”是贵州罗甸县布依族的“扫墓节”。
此日以二家或宗族集体到祖坟墓地挂青,杀猪宰鸡,摆设酒菜和花糯米饭祭奠。
扫墓后,人们在坟山上娱乐、打猎和野餐。
罗甸县南部红水河一带,“三月三”又称“枫叶节”。
北部坝王河一带,因气温较低,此时枫叶尚小,未能着色,以三月十三日为“枫叶节”。
三月三各民族习俗一览

三月三各民族习俗一览三月初三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仍是一个隆重而盛大的节日。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月三各民族习俗一览,喜欢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哟!三月三各民族习俗我国在魏晋以后,汉族时兴的上巳节就是三月三了,一直沿袭下来。
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
每到三月三,各地会举办拜轩辕活动,这些年郑州新郑每年都会举办拜轩辕祭祖大典。
“三月三,荠菜煮鸡蛋”也是不少地方的习俗。
农历三月三还是我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在广西,壮族有对歌谈情、抢花炮、抛绣球、吃五色糯米饭等习俗。
三月三是瑶族的“干巴节”,每年到了这一天,贵州、湖南、云南等地的瑶族都会休息一天,年长的喝酒、娱乐,青年男女则相约到野外对歌、踏青、谈情说爱。
三月三还是侗族的“播种节”、“讨葱节”、“花炮节”,云南、湖南、贵族等地的侗族在这一天会举行斗牛、斗马、对歌、踩堂、抢花炮等活动。
三月三由来1、“三三”的由来可以追溯到伏羲。
伏羲和他的妹妹女娲揉土造人,繁衍后代。
在豫东地区,伏羲被誉为“人类祖先”,太昊陵古庙建在伏羲都城淮阳。
农历2月2日至3月3日,太昊陵庙会举行。
他们相信男人和女人,在南方旅行,在北方旅行,在陵园聚集,崇拜祖先。
2、农历三月三,还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
有一首北京竹枝词是这样描述蟠桃宫庙会盛况的:“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匝地”。
传说西王母是中国西部原始部落的护神。
她有两大法宝:一是吃长生不老药,二是吃长寿桃——扁桃。
传说中的嫦娥,就是从丈夫后羿手中偷走仙丹,飞向月宫的人。
从那时起,在一些奇怪的小说中,西方的太后被描述为长寿之神。
三月三美食1、鸡屎藤农历三月三吃鸡屎藤,是广西北海本地人的一种传统习俗,将叶与大米混合研磨成粉,再做成一片片的鸡丝藤面,用这种面做成的鸡丝藤粿仔汤,味道清香甜美,是本地人喜爱的特色小吃。
相传农历三月初三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诞辰,北海人以此纪念这位伟人。
三月三的习俗

三月三的习俗1.传统节日三月三,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三月初三。
古称上巳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
相传三月三是皇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
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农历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神仙真武大帝的寿诞。
真武大帝全称“北镇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
生于上古轩辕之世,华历三月三日。
不少专家倡议将轩辕黄帝诞辰三月三日、上巳节设立“中华圣诞节”,以增强民族凝聚力。
三月三可推到追念伏羲氏。
伏羲和其妹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在淮阳(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
2.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是自春秋时期以来华夏炎黄子孙于黄帝故里轩辕之丘(今河南省郑州市下辖新郑市)祭拜先祖黄帝的仪式。
唐代后升格为官方祭典。
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华夏炎黄子孙的共同祖先。
据《易经》、《史记》《山海经》等记载,轩辕黄帝故里在今河南省郑州市下辖新郑市。
春秋时代的历史典籍中就有三月三登新郑具茨山(俗称“始祖山”)朝拜黄帝的记载,唐代以后渐成规制,盛世时由官方主拜,乱世时由民间自办,一直绵延至今。
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缅怀始祖功德,突出了中华民族寻根拜祖的主题,象征炎黄子孙血脉相连、薪火相传。
3.传说农历三月三,还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
晚清《都门杂咏》里有一首七言诗是这样描写当年庙会之盛况的:“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匝地扬。
”传说西王母原是我国西部一个原始部落的保护神。
她有两个法宝:一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寿的仙桃——蟠桃。
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后羿弄来的西王母仙丹后飞上月宫的。
此后,在一些志怪小说中,又把西王母说成是福寿之神。
三月三介绍

三月三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称为“上巳节”或“上巳祭”。
这个节日通常在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庆祝。
以下是关于三月三的一些介绍:
1. 起源和意义:三月三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祭祀活动,目的是祈求神灵保佑人们平安健康、驱除疫病和邪恶。
这一天也被认为是阳气复苏、万物生发的时刻,人们通过祭祀来迎接春天的到来。
2. 习俗和活动:在三月三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其中最重要的是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在家中或庙宇中设香案、燃香烛、献祭食品等。
此外,还有舞龙舞狮、踏青游玩、草地上放风筝、吃特色美食等传统习俗。
3. 地区特色:三月三在中国各地有不同的庆祝方式和习俗。
比较著名的有江南地区的草地放风筝、踏青游玩,以及湖北的登山祭祖等。
总的来说,三月三是一个与祭祀、庆祝春天到来相关的传统节日。
它不仅体现了中国人民崇拜自然和祖先的传统观念,也是人们欢度春天、祈求吉祥的重要方式之一。
三月三的风俗活动

三月三的风俗活动
“三月三”是壮族传统的重大节日。
每到农历三月初三,壮族青年男女就会相约外出游乡,寻找意中人。
此时,各地也都会举办各种民俗活动。
三月三的风俗活动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全国著名的壮族聚居区,每年农历“三月三”是广西最大的节日。
节日里,壮族同胞以“做小吃”为乐,以“游山玩水”为乐,以“抢花炮”为乐,以“对歌”为乐,以“尝新米、祭祖先”为乐。
广西各地还举行丰富多彩的民族节庆活动。
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月三活动
1.吃粽子: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部分地区,每到农历三月三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吃。
粽子的式样很多,有三角粽、四角粽、长尾粽等。
粽子的口味也有很多,有桂花味、草菌味、肉味、五香味等。
2.赛龙舟:赛龙舟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月三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桂林市平乐县境内有一条湘江支流——北河。
每年农历三月三这一天,都会举行盛大的龙舟赛。
在北河岸边的芦笙场旁都会摆上十几条龙舟供游客观看比赛。
— 1 —
3.歌圩:歌圩是壮族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 2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历三月三的传统习俗介绍农历三月初三,古称上巳节,是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是纪念黄帝的节日。
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
所以三月三也可以说是中华圣诞节。
在这一天,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参与到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中去,感受节日的喜悦,享受大好春光。
而现如今,这个节日也被流传了下来,最为著名的要属壮族三月三了,在广西各族群众心目中的地位不亚于春节。
这么有趣的节日,都有哪些习俗庆典呢?三月三放风筝江南人民自古就有清明放风筝的习俗。
沪谚二月二,搓麻线,三月三,放风筝,又如,杨柳青,放风筝。
人们在放风筝时,时而牵线奔跑,时而仰首远望,不但有春天的喜悦和情趣,而且还能强身健体。
民间还有说将风筝送上天空,将线剪断,任其飘逝,将把一年的病痛和烦恼一同带走。
壮族歌圩节三月三歌圩,又叫歌婆节,是壮族的重大节日。
壮族三月三歌节这天,家家户户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欢度节日。
那天,青年男女三五成群,互找对象以歌对答,此起彼伏彻夜不息。
所唱内容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无一不唱。
在歌圩中,还有抛绣球作为定亲信约的,所以,它又是恋爱中青年传达情意的场合。
黎族爱情节三月三是黎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也称爱情节。
这是黎族人民悼念祖先、庆贺新生、赞美生活和歌颂英雄、歌颂爱情的传统佳节。
据说远古时代,人类遭受大洪灾,一对男女躲进葫芦瓜里,随洪水漂流到寥无人烟的海南岛。
为了繁衍人类,在三月三日那一天,俩人对歌表衷情结成夫妻,繁衍了黎族的后代。
黎族后人每逢三月三日都以各种方式纪念始祖的美满婚姻和繁衍黎族的功绩。
畲族乌饭节在畲族民众中,三月三是可以与春节相提并论的重大节日,又称乌饭节,传说这天为谷米的生日,家家要吃乌米饭。
乌饭是用一种叫乌稔子的野果的汁液,把糯米饭染黑制成。
此日,家家宰杀牲口,祭祀祖先。
许多人家往往选择这一天举办婚礼。
布依族地蚕会三月三是布依族隆重的传统节日。
古时称为地蚕会,适逢冬去春来、春耕播种时节,村里的男女老少带着家炒的玉米花,一同到田间地头踏青,吃玉米花、唱山歌。
这也象征着把田里的害虫都吃掉,期盼当年获得丰收。
后来,布依族的三月三又演变为布依族的情人节,青年男女同来到山坡上对唱情歌。
农历三月三的传统习俗介绍现如今的很多父母力争最大限度地为孩子扫除一切障碍,孩子即使犯错闯祸,家长也极少批评数落,只说没关系,下次注意。
这简单的一句话,是孩子在犯错闯祸后最愿意听到的,因为只要父母说了这句话,就意味着事情已经结束。
对无所谓的孩子来说,仿佛每件事都可以下次再来,可人生不是演戏,没有彩排,没关系父母只会养出不负责任的孩子。
孩子犯错没关系爹妈出面全摆平没关系,下回注意这句话基本上已经成了很多家长对犯了错的孩子的口头禅,也成了孩子的免错金牌。
用孩子们自己的话讲,下回注意的潜台词就是下次也没关系。
当下家长们对于孩子的很多小错误过于包容甚至是纵容。
孩子在外调皮捣蛋,弄坏了别人的东西,面对人家的指责,很多家长总是象征性地批评孩子两句,然后掏钱给人家赔礼道歉,转过头来就告诉自己的宝贝儿:没关系啊,别吓坏了。
头几次时,孩子对自己的过失还会觉着内疚,怕受到家长的批评,但几次下来,他们发现这都没关系:欺负了别的小朋友,妈妈替我去道歉;丢了水壶,爸爸立马买新的;哪怕是故意发脾气将挺贵的玩具摔坏,也不会受到太多指责,而很快又会收到新玩具。
总之,在孩子从小的记忆中,犯了错惹了事儿都没关系,自有爹妈替他摆平。
某小学低年级老师这样看00后和8090后:十几年前,当‘独一代’还是学生时,他们很刺儿,总找老师告状,而现在,还是他们来找老师告状。
现在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已经为人父母,可每当孩子在学校有了不顺心或受委屈时,他们还是要替孩子出头,甚至有时老师觉得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明明孩子自己就能找老师解决的,家长非要亲自出马。
反正在家长眼中,无论大事小情,孩子的事自己都能摆平。
命运没有彩排不能从头再来任何父母都希望为孩子铺设一条平坦的大道而披荆斩棘、奋力搏杀,哪怕有个小石子,父母也会告诉孩子没关系,有爸妈呢,然后将小石子一脚踢开。
可孩子的路还很长,并不是遇到沟沟坎坎时爹妈都有机会喊暂停然后扫清障碍的。
一手难遮天,如果有一天,爹妈已经跟不上孩子的速度,无力为其扫雷时,那么一切的小坎坷在孩子眼中都将放大成巨大的困难。
没关系,下次注意。
这样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背后隐藏着家长替孩子卸下责任的隐含意图。
在这里,没关系可以说是不负责任的代名词,当家长埋怨孩子不懂得为前途考虑时,可曾想过,你们根本没有给他锻炼责任感的机会。
很多家长一定有这样的感受,就是孩子不懂得心疼钱,看孩子花钱无所谓的那股子劲儿,就好像钱是大风刮来的一样。
同样,对于得来太容易的一切事物包括感情,在他们眼中,都是那么无所谓。
对于无所谓孩子,一位老教师形象地做了比喻:没挨过打,所以不知道疼。
犯错自己担着,适当惩戒,自然以后会小心,遇到类似问题时,也不会哭天抹泪指着父母救援,定会自己想办法解决。
对无所谓孩子来说,仿佛每件事都可以下次再来,可人生不是演戏,没有彩排,更不是每件事都有改正的机会,也许打碎花瓶、弄丢东西这样的事情可以下次注意,可更多决定前途甚至命运的事情只能是一招定乾坤,无论是孩子还是父母都无法叫停而重新来过。
家长惯性扫雷孩子有恃无恐没关系,好好写作业去吧。
作为家长的您,细想想是否也说过这句话?记者在对小学生的随机采访中得知,这句话,是他们闯祸后最愿意听到的一句话,因为只要父母说了这句话,就意味着事情已经结束,只要好好写作业,那么就没关系。
有些调皮却聪明的男孩儿表示,只要写好作业,学习成绩不错,那么即使闯了祸,基本也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所以,除了成绩,他们清楚在家长眼中其它的事情都没关系,自然有恃无恐。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而现如今的没关系父母力争最大限度地为孩子扫除一切障碍看似是爱得深远,其实是目光短浅。
每年的六、七月份是考试季,也是家长们最忙碌的时期,考生们还没踏入考场,家长们就已经盘算好要去哪个学校。
更有甚者,为了是去甲学校还是乙学校难以取舍,转而向记者求教。
记者接到这类电话不是一两个,每年身边也有不少这样的朋友。
几年前,赵女士的女儿上初三,孩子自己认为考上中上等的高中没嘛问题,可赵女士心气儿高,非要让孩子上数一数二的学校不可。
那时,虽说赵女士也顾着孩子的饮食起居、营养搭配,可更多的心思花在了想方设法托关系、找门路上。
终于,孩子还没考试时,赵女士已经将后路都准备好了。
为了给孩子减压,那段时间赵女士两口子的口头禅就是没关系,你考成嘛样都能上某某中学。
话说,某某中学当时是本市数一数二的学校。
后来,孩子自然是因为赵女士的打点和努力而上了那所中学,在孩子眼中,母亲就是无所不能的万能妈妈。
有了这座大靠山,孩子的用功程度直线下降,三年后高考[微博]时,只考上一所普通大专。
现在赵女士说:当年的做法错了,凡事都替孩子解决,以为这样做能为她提供最好的条件,可是,你给得越多,她得到越容易,也越无所谓。
小时被包办就业无所谓如果说孩子上中小学的时候家长还只盯成绩,那么孩子一旦上了大学,家长就恨不得连成绩都包办代替。
小刘的大学副校长是刘爸爸的发小儿,从大一刚进校,刘爸爸就告诉了小刘这层王牌关系,并打包票:即使考试不及格,也能想办法让孩子及格。
每次考试前室友挑灯夜战复习功课时,小刘都轻松至极,俨然胸有成竹,别人问他时,他一脸无所谓,幽幽地说:考出来再说,不及格的话就让我爸找人呗。
那语气和神情,仿佛在议论别人的事儿。
也许是孩子从小听多了没关系之类的撇清责任的教育语言,所以长大了,他们对自己的事也变得无所谓。
不仅在学业中如此,当面临求职就业时,他们依然是那无所谓的大小孩儿。
小魏大四毕业时没找到工作,魏爸爸说没关系,出国留学[微博]吧。
于是老两口拿出了大半积蓄供孩子出国。
无奈小魏的外语不过关,家里只得安排了语言门槛不高、知名度很弱的某亚洲国家学校,两年后学成回国,小魏既不着急投简历,也不参加招聘会,依旧是宅在家里,等着爹妈帮他找工作。
眼见得当年的同学都成家立业,快30岁的小魏也不着急,他表示:无所谓,家里也不指着我挣钱,等他们安排吧。
说这话时,小魏既不上火,也不脸红,俨然跟他没关系一样。
必知:孩子犯错时家长最不该说的一句话导语:很多家长都认为教育孩子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各色各样眼花缭乱的教育方法常常令家长感到无处下手。
其实只要坚持下面8条钻石法则,坚持这些育儿原则,你会发现教出一个听话的好孩子并没有那么难。
第一钻石法则:只要是你的孩子能够自己做的事,一定要让他尽量多的去做。
只要孩子已经掌握某项技能或能够完成某件事了,以后就必须坚持让他自己做。
如果孩子能够自己走路了,那么家长就不应该继续抱他。
如果孩子能够自己吃饭了,(不管吃的多么的糟糕,弄得多脏),家长就不应该继续喂他了。
可能这会暂时增加很多的麻烦,比如要不断地收拾被他弄脏的衣服,饭桌,地板,可能要麻烦两三个月,但总比他都五六岁了还必须要家长喂饭才肯吃好。
再比如,耐心的等待自己小小的孩子学会自己走路,这总比日后吃力的抱着一个六七岁不习惯自己走路的孩子上街或出差或是旅游,要轻松很多吧。
经常要给孩子说的话是:我相信你,你自己可以做到的!(如果孩子很小,一定要蹲下来,看着他的眼睛对他说),学会拒绝提供对孩子成长没有任何意义的帮助,小孩子越自己做事,越有成就感,自信心就越强,自信和成就感让孩子从小绽放。
第二钻石法则:给孩子灌输家庭责任感。
1、孩子一学会走路,就可以做一些家务。
2、如果在小孩很小的时候,你就教他要帮助做家务,他就会把做家务当成一种乐趣和生活中很自然而然的一部分。
为了小孩能够专心学习和做作业,而避免让孩子接触家务。
这不是一种明智的行为。
我建议每周起码有一天是全家一起参加做家务的。
第三钻石法则:让你的孩子自己做出与年龄相符合的选择。
小时候做的选择越多,就越有主见,将来做选择的能力就越强。
如果想将孩子培养成日后的领袖,非常关键的就是,从小让孩子学会做出与他年龄相仿的选择,他可能选择的很糟糕,但是要让他学会在犯错中成长,而且要他知道,任何的选择背后都是有相应的结果产生的,让孩子从小学会承担自己选择的后果,这是领导力培养的早期形式,孩子们从小需要有独立作出决定的机会,这对形成独立判断思维和建立自信心都非常有帮助。
备注:孩子只能做和他年龄相符的决定,而不是事事都由他选择,比如:和家长一起外出应酬,不能由他来决定什么时间回家,只能由家长来决定。
第四钻石法则:建立一个持久的家庭规矩,并且尽可能的将其坚持贯穿下去,一贯严格,但要公正。
家里一定要有规矩,也就是纪律,但是纪律不是向孩子展示你的权威,而是帮助孩子建立自律的工具,对小孩的行为要有理性的约束,这样他们才能茁壮的成长。
第一、限制孩子看电视玩电脑的时间。